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素養教案第4課 我們有精神本課內容分析“我們有精神”作為第一單元“我有新面貌”的第4課,這一課除了側重學生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和內在精神氣質的培養之外,還是前幾課的延伸和深化,與前三節課呈并列關系。本課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良好的精神面貌。一年級學生對“我們有精神”理解得比較簡單。學生僅能關注到一些外在表現,例如坐端正、穿整潔、站筆直等,但即使了解,學生也很難堅持做好。因此,本節課從“這樣真精神”“ 怎樣才能有精神”“大家一起試一試”三個話題帶領學生明白追求有精神的原因,找到有精神的狀態與感受,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做到有精神,從而一步步地了解并掌握有精神的好方法。“這樣真精神”旨在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有精神的狀態。通過帶領學生從校園生活最熟悉的場景入手,繼而探尋“還有哪些樣子也精神”,為下一話題的學習作鋪墊。“怎樣才能有精神”進一步帶領學生思考怎樣保持有精神的狀態,從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心情愉悅幾個方面引導學生發現外在有精神這一狀態背后的“精”“氣”“神”。道德教育的規律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有了前面兩個話題學習作鋪墊,“大家一起試一試”這一話題,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在不同活動的反復練習中,親身感受并找到自己有精神的狀態。最后,可通過現場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有精神狀態的意義所在,并激發學生愿意保持有精神狀態的意愿,讓其成為生活中的常態。除了三個話題的學習,教材中還補充了繪本故事《誰精神?》。這一繪本故事讓學生知道精神不僅指外表,更是內在精神與外在表現的結合,從而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有精神的狀態。教學活動準備[學習目標設計]1.通過回顧生活,整體回憶身邊有精神的狀態,初步感知有精神狀態的樣子與意義。2.通過繪本閱讀、討論交流、閱讀故事,進一步認識有精神的狀態是內在精神與外在表現的結合。3.通過情景模擬、事例分析、習慣打卡等方式,從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心情愉悅等方面了解保持有精神狀態的方法,并產生愿意保持有精神這一狀態的意愿,從而付諸行動。[學習重點難點]1.重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有精神的狀態是內在精神與外在表現的結合,并掌握保持有精神這一狀態的方法。2.難點: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后,深刻體會有精神狀態的意義,愿意保持有精神的狀態。教學活動設計(共1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的好朋友孫悟空又來和大家一起上課啦!今天孫悟空還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它說今天變得更出色的小秘籍就藏在這段視頻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教師播放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護旗、升旗的視頻。設計意圖用國旗護衛隊升旗的視頻導入本課,培養學生產生從小尊敬、熱愛解放軍叔叔的情感。2.提問:同學們,這些解放軍叔叔給了你什么感覺?你猜到今天孫悟空要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小秘籍了嗎?預設:這些解放軍叔叔真精神,他們的口號洪亮,動作也非常整齊。3.過渡:是的,這些解放軍叔叔真精神,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今天孫悟空帶來的就是有精神的小秘籍,一個人如果有精神會給他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那么,在新學期里,我們在精神面貌方面怎樣做才能更出色呢?設計意圖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要素。因此本活動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出發,從解放軍叔叔過渡到身邊熟悉的人,讓學生從熟悉的人身上感受有精神的狀態。活動一 哪些人有精神剛才我們看到的解放軍叔叔很精神,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同學們特別精神,你們能把他們找出來嗎?[學習活動]1.出示場景圖片。操場上2.提問:同學們,在學校的操場上你都看到哪些同學有精神呢?預設1:我在操場看到國旗護衛隊的同學在護送國旗時特別精神。預設2:運動會各個班級整齊排隊入場時,同學們都很精神。預設3:課間操時,我看到領操臺上帶操的同學很精神。3.出示場景圖片。教室內4.提問:同學們,在學校的教室里發現了哪些同學有精神呢?預設1:上課時,我們都端正坐好后,老師會表揚我們很精神。預設2:老師讓同學回答問題時,如果同學站姿標準,而且聲音很洪亮,老師也會表揚他真精神。5.出示場景圖片。報告廳內6.提問:同學們,在學校經常開展大型活動的報告廳,你發現了哪些同學有精神呢?預設1:每次活動的時候,主持人上臺時都特別精神。預設2:每次活動時,演員在臺上表演時表現得很精神。7.提問:剛才我們找到了身邊這么多有精神的同學,他們都有什么特點呢?8.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問題。預設1:這些有精神的同學的站姿或坐姿都很端正。預設2:這些同學的精神都很飽滿。預設3:他們說話時聲音很洪亮。9.過渡: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有過這樣有精神的表現嗎?10.學生回答。預設1:我上課時,會讓自己精神飽滿地聽課。預設2:我在參加升旗儀式時,會筆直地站好,大聲地唱國歌。預設3:我早上在校門口值周的時候,會站姿端正并且大聲地向老師、同學問好。老師經過時,總會表揚我很精神。設計意圖在學生整體回憶身邊有精神的狀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有精神的狀態進行歸納總結。活動二 什么是有精神[情境創設]通過討論,我們發現了身邊很多人都有精神。最近森林里舉辦了一個“看看誰精神”的評比,可是舉辦活動的小動物卻把評價標準弄丟了,這讓裁判員小熊犯了難,每個參選的小動物都說自己有精神,咱們一起來幫幫小熊,找回評價標準,幫他評選出森林中最精神的小動物。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活動]1.師:下面我們5位同學分成一個小組,小組自行分配角色,將繪本故事表演出來。教師下發繪本故事:教材繪本故事 《誰精神?》2.學生小組排練,集體表演展示。3.提問:看完這個課本劇,有一個問題老師想不通,想請同學們幫幫忙,那就是面對孔雀時,小熊為什么說“不能只好看”?預設:漂亮可以算作精神的其中一項,但是我覺得光漂亮是不可以的,它還應該精神飽滿,同時謙虛一些,所以光漂亮不能被評選為最有精神的小動物!4.小結:是的,外表是評價有精神的其中一條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我們不僅要關注外表,還應該關注內在的精神狀態。設計意圖通過表演的形式,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入教育的場景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細節,從而感受不同動物的內心。5.師:聽完小熊和這些選手的對話之后,你能說一說有精神的評價標準嗎?6.學生相互補充,教師記錄標準。預設1:外表要干凈、整潔、好看。預設2:對待他人要熱情、有禮貌。預設3:說話聲音要洪亮。預設4:站姿、坐姿、走路的姿勢要標準。7.師:同學們,有了你們的幫助,裁判員小熊終于能根據標準完成這次評比了,但是好像很遺憾,截至目前,這幾位參選的小動物看來都要落選了。設計意圖學生在親身體驗動物內心的感受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追問,讓學生分析小熊裁判語言背后的意義,從而進一步理解有精神的狀態是內在精神與外在表現的結合。8.提問:同學們,你們全程參與了這個評比,你能為落選的小動物提一些建議, 幫助它們下一次再參加評比嗎?預設1:我想給小孔雀提個建議,希望它能在美麗之外,還能讓自己更謙虛地接受別人的意見。預設2:我想給小狗提個建議,希望它待人能再熱情一些。預設3:我想給百靈鳥提個建議,希望它能擁有優美的姿態。預設4:我想給天鵝提個建議,希望它能更親切,在臉上綻放出更多的笑容。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幫助制訂評選標準的情境中,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9.過渡:大家提的建議真不少,希望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動物們在下次評比時能取得好成績。從同學們的建議中老師知道了有精神的狀態包含了好多方面,在這里老師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偉大的人,看看他對自己精神狀態都有哪些要求呢。出示人物故事:周恩來總理是舉世公認的最有風度的領導人之一,他有著良好的修養。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就特別注意自己的禮儀修養,他把“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作為規范自己言談舉止的座右銘。10.師:通過學習,你們對于有精神有什么新的認識嗎?預設:我們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外表是否干凈整齊,同時還要注意說話的聲音、走路的姿勢,最重要的是還得注意自己的脾氣,不要急躁。[課堂評價](1)能積極參與課堂小組表演,并敢于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2)能夠表達出有精神的狀態是內在精神與外在表現的結合。設計意圖根據課堂時間安排,可以擴充名人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有精神的重要意義。活動三 怎樣才能有精神[教師導入]保持有精神不僅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且也能讓自己有很好的狀態。可是有三個小動物最近卻有點兒不在狀態,讓我們來聽一聽它們的故事,看能不能幫助它們找到保持有精神的小錦囊![學習活動]1.教師出示繪本故事《不愛運動的卡皮》:森林里住著一只小熊叫卡皮,它特別喜歡宅在家里。 它每天只有找食物的時候才會出門。有一天,小雞叫卡皮一起去爬山,但卡皮很快拒絕了。 小猴子又想約它去踢球,可是卡皮還是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卡皮在家除了吃就是睡,身體也變得越來越虛弱。 慢慢地,它找食物都變得很吃力,總是走幾步就氣喘吁吁,精神也越來越不好。 啄木鳥醫生來了,它看完對卡皮說:“你沒有生病,只是太缺乏運動了!”設計意圖通過繪本故事,讓學生在尋找卡皮精神不好原因的同時,發現運動對精神的影響。2.提問:聽完故事,你能幫卡皮找到它精神不好的原因嗎?預設:它太不喜歡運動,所以體力變得很差,精神也隨之變得不好了。3.師:是的,運動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當我們運動時,心臟跳動加快,會把血液更高效地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包括大腦。運動能讓大腦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使人感覺清醒、思維敏捷,看起來更有精神。小熊卡皮聽了啄木鳥醫生的建議后,每天走出家門,養成了愛運動的好習慣。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補充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養成愛運動好習慣的重要性。4.提問:通過這個小故事,你找到了什么保持“有精神”的小錦囊呢?預設: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可以保持“有精神”。設計意圖總結保持擁有精神面貌的方法。5.師:下面我們再通過一個故事《不愛睡覺的鬧鬧》,找一找第2個小錦囊。森林里有一只叫鬧鬧的小松鼠,它活潑好動。 它每天都要玩到很晚才肯去睡覺。每天晚上,當其他動物準備進入夢鄉的時候,鬧鬧卻開始在樹枝間跳來跳去,它覺得夜晚才是探險的好時候。可是,晚睡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困擾。一天,森林學校舉行知識競賽,鬧鬧也參加了。 可是由于鬧鬧前一天睡得太晚了,導致它在比賽中沒辦法集中精神。最終它在比賽中只取得了最后一名的成績。設計意圖通過繪本故事,讓學生在尋找鬧鬧比賽失敗原因的同時,發現睡眠對精神的影響。6.提問:誰能來幫助鬧鬧找找問題出在哪里呢?預設:因為沒有休息好,所以影響了它比賽的狀態,沒辦法集中精力參加比賽。7.總結:小學生每天最好保證10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這是因為在小學階段,孩子身體和大腦在快速發育。睡眠期間,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長高,也能讓身體各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足夠的睡眠可以使大腦充分放松,讓大腦在學習知識、記憶內容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現,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創造力,讓學生在學校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和活動。8.提問:說到這里,你們找到了保持有精神的第2個小錦囊了嗎?預設:保證10小時睡眠,能更有精神。9.師:第三個小動物的故事開始了,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10.閱讀繪本故事《難過的浩浩》。這只小老鼠叫浩浩,它總是會有難過的感覺。比如當朋友不和它一起玩時。 當受傷時,浩浩也會很難過。當丟失了某樣東西時,浩浩同樣會很難過。 每當這時,浩浩總是提不起精神,感覺心里很難受,不想說話。設計意圖通過繪本故事,讓學生在尋找浩浩精神不振原因的同時,發現心情對精神的影響。11.提問:聽到這里,你找到影響浩浩精神的原因了嗎?預設:它因為朋友不和它玩、受傷和丟了東西而心情難過,從而影響了它的精神。12.小結: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難過或煩心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積極和家長、老師進行溝通,或是選擇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一味沉浸在傷心、 難過的情緒中,我們要學會疏導自己不好的情緒。13.提問:所以,你們找到第3個保持有精神的小錦囊了嗎?預設:我們要疏導難過的情緒,才能有精神。14.總結:同學們找齊了保持有精神狀態的3個小錦囊,所以,養成運動好習慣、睡眠好習慣、保持良好心情是保持有精神的重要因素。設計意圖梳理、總結保持擁有精神面貌的方法。[課堂評價]1.學生能夠專注聽故事,并從故事中找到主人公沒有精神的原因。2.學生敢于表達個人見解。活動四 大家一起有精神[教師導入]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一個游戲來比一比,看看誰能表現出精神的最佳狀態。[學習活動]1.學生開展“精氣神大比拼”游戲。(1)教師講解活動要求:①每個小組有5分鐘任務準備時間,任務包括:齊唱校歌、齊背《村居》、齊讀兒歌。②教師轉轉盤,轉到哪個小組,小組全體起立,由組長抽取任務卡,選擇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③其余同學都是打分員,當所有小組都展示結束后,每個同學評選出“精氣神”最好的兩個小組。④得票最高的小組,榮獲本次最佳“精氣神”獎。(2)學生小組討論。(3)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游戲。(4)教師為榮獲本次最佳“精氣神”獎的小組頒發獎狀。2.過渡:在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都特別有精神,那么我們能不能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也為自己制訂一個保持精神的小目標呢?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有精神的狀態,以及有精神的狀態給人帶來的良好感覺。3.學生完成做有精神的小學生打卡單。設計意圖在學生感受有精神狀態帶來的良好感覺后,進一步通過打卡活動,讓學生將所學內容付諸行動,將有精神的狀態保持下去。[課堂評價]1.學生能夠主動投入游戲之中,并在游戲中呈現出有精神的狀態。2.學生能為自己制訂有針對性地保持有精神的小目標。課堂小結[本課小結]1.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爭做有精神的小學生》的拍手歌吧。同學們可以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續寫拍手歌,讓它變得更完整。儀表整潔,我做到;認真朗讀,我做到;快樂唱歌,我做到;響亮發言,我做到;自信表達,我做到;陽光笑容,我做到;坐姿端正,我做到;2.學生朗讀并續寫《爭做有精神的小學生》的拍手歌。3.師:同學們,希望你們利用好我們的打卡單,真正地做一名有精神的小學生,向那些國旗護衛隊的叔叔們學習,成為更出色的自己!設計意圖通過朗朗上口的自編兒歌,幫助學生在生活中保持有精神的狀態。[單元小結]1.師:同學們,截至今天我們這一個單元的學習就要結束了,在孫悟空這位“變化大師”的幫助下,你都掌握了哪些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出色的小秘籍?2.學生圍繞單元收獲進行分享。3.提問:我們已經拿到了很多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出色的小秘籍,但是這些秘籍要想真的修煉成功還需要非常重要的一環,這重要的一環就藏在我們單元頁的那句名言警句中,你發現它了嗎?4.學生閱讀單元核心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發現“勤”字的內涵。5.名言出處:“一生之計在于勤”是北宋哲學家邵雍的名言。原文是:一日之計在于晨,一歲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6.教師小結:同學們要想擁有這些新面貌,讓自己變得更出色,離不開這個“勤”字。“勤”就是做事盡力、不偷懶,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緊握“勤奮”這個小秘籍,去迎接更出色的自己。設計意圖梳理回顧所學單元知識,幫助學生在單元錦句中發現“勤”,知道勤奮是我們擁有新面貌、變得更出色的必要前提,并愿意讓自己擁有勤奮的美德。板書設計我們有精神本課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1.下面哪些行為能幫助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請在相應的圖片下面畫“√”。( ) ( ) ( ) ( )2.請你結合自身情況,為自己制訂一個保持“有精神”的小目標,并堅持完成做“有精神”的小學生打卡單。3.觀察與記錄:請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包括父母、老師、同學等),找一找哪些人有精神,他們有精神的表現是什么,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我看到的有精神的人他(她)有精神的表現我的感受4.班級開展“精神文明評比活動”,以周為單位分別開展“服裝整潔周”“個人衛生周” “文明禮貌周”“自信表達周”等評比活動,學生根據不同主題,全員參與到評比活動之中。[參考答案]1.[設計意圖]結合課堂內容,讓學生判斷能提升精神狀態的活動。2.提示: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可與爸爸媽媽商量制訂目標,并完成打卡。[設計意圖]學生制訂目標后,通過打卡的形式鼓勵自己積極參與到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養成有精神的好習慣。3.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將觀察到的有精神的人、有精神的表現以及自己的感受隨時記錄下來。[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身邊有精神的人,通過觀察和記錄,深化對有精神狀態的認識。4.提示:學生按照活動要求,參加精神文明評比活動。[設計意圖]參加評比活動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促使每個學生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精神面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