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圖形的初步認識(二)》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圖形的初步認識(二)》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分類,會用簡單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在“學業要求”中提出:“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能根據描述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能在組合圖形中說出各組成部分圖形的名稱;能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認識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教材首先通過觀察幾何體上的面,以及利用幾何體畫平面圖形等活動,直觀引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然后安排圍、畫、折、拼等操作活動,加深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體現了“從體到面”的設計思路。(三)學生認知情況學生在幼兒園時期以及日常生活中,已經玩過積木,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也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如畫過長方形、正方形等。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概括能力較弱,對于 “面” 在 “體” 上以及圖形之間的關系等較為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動手操作,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的直觀操作和具體實例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二、單元目標擬定1.讓學生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并初步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進行拼圖活動,進一步感受圖形的特征,幫助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3.能利用圖形組成的美麗圖案,并能進行設計,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感知它們的特征。(二)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周圍情景中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特點如下:1.設計了大量的操作活動,如摸一摸、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體會面與體的關系,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2.在引入幾種平面圖形之后,教材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圖形,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應用意識。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2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初步認識(二)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畫簡單的圖形 1認識平行四邊形 1用正方形拼 1用三角形拼 1用不同的圖形拼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2.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目標: 經歷由體到面的抽象過程,體會平面圖形源于相應物體的面,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主要特征,直觀認識相應的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和區分這幾種圖形。 任務一:感知“面”在“體”上 → 任務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 1.能從立體圖形上描出平面圖形。 2.知道所描平面圖形的名稱和特征,能說說還在哪些物體的面上看過這些圖形。2.2《畫簡單的圖形》 目標: 學生能夠掌握畫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基本方法,能規范畫出給定的簡單圖形,線條流暢、形狀準確。 任務一:在情境里選擇合適的圖形貼在空白位置→ 任務二:從剩下的圖形中選擇一個,做一個和它完全一樣的圖形 → 1.能根據圖案中所缺的圖形選擇合適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能根據剩余的圖形制作一個和它完全一樣的圖形2.3《認識平行四邊形》 目標: 通過把長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任務一:分長方形 → 任務二:認識平行四邊形 → 1.能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 2.能用剪成的兩個三角形拼圖形,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2.4《用正方形拼》 目標: 能根據要求對完全一樣的正方形進行拼、擺等操作;體會到平面圖形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任務一:用4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組圖形 → 任務二:用多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組 → 任務三:數一數 → 1.能用4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組出不同的圖形。 2.能用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數字0~9的圖案,并數出拼成的每個數字各用的正方形個數。 3.能數出拼出圖案所用正方形的個數。2.5《用三角形拼》 目標: 能根據要求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拼、擺等操作;體會到平面圖形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任務一:用4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組 → 任務二:用多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組 → 任務三:數一數,并設計圖案 → 1.能把一張正方形紙分成4個完全一樣的小三角形,并用分成的小三角形拼組圖形。 2.能用多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組一個圖案。 3.能數出拼出圖案所用正方形的個數,并用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2.6《用正方形拼》 目標: 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常見圖形進行簡單的拼組,能根據給定的圖形或要求,合理選擇并拼組出相應圖案。 任務一:欣賞,并照樣子拼一拼 → 任務二:設計圖案 → 任務三:反思與評價 → 1.能說說所拼圖案中分別用了幾種圖形,各用了多少個,還能照樣子拼一拼。 2.能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設計圖案,并能用拼成的圖案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3.能說出通過拼圖形活動所獲得的收獲,并反思自己的表現,分組作出評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3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設計課題 認識平行四邊形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在學生認識了四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后,教材通過折紙對長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某些特征,并能運用這些特征進行簡單的拼圖,同時,這一活動也加深了學生對圖形本身特點的感受,滲透了“對稱”的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接著又設計了“用剪成的兩個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通過把長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學習內容分析:“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對平面圖形認識的進一步拓展,不僅豐富了學生對圖形家族的認知,也為后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如梯形、多邊形等)以及圖形的周長、面積計算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逐步建立起對幾何圖形的理性認識,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重點 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難點 能用剪成的兩個三角形進行合理的分解和組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師:這些平面圖形各有什么特點,連一連。課件出示: 師: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長方形?有幾個正方形?課件出示:師:上面的這個圖形真神奇,長方形中竟然藏著正方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深入圖形王國去挖掘圖形中的秘密,先動手折一折吧! 學生:我們學過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反饋。 通過復習舊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做準備。通過交流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做準備。講授新課 任務一:分長方形師:小朋友們喜歡折紙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折紙游戲吧!課件出示:師:這是什么圖形? 師:要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可以怎樣剪?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兩個圖形完全一樣呢?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你能想出幾種方法?并剪一剪、比一比驗證兩部分是否一樣大。 師巡視,了解學生折紙的情況,然后提問: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么圖形? 展示: 師:誰還折出了不同的圖形?展示:師:還有嗎?展示:師:這次對折沒有重合,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三角形完全一樣?師:大家聽清楚了嗎?按照xx小朋友說的驗證一下。 學生:這是長方形。學生獨自思考,然后回答:可以對折使兩個圖形重合這樣兩個圖形就一樣了。學生拿出長方形紙折一折,剪一剪。學生:橫著對折后,剪成兩個長方形。學生:豎著對折后,剪成兩個正方形。學生:先斜著折,然后剪成兩個三角形。學生獨自思考,然后回答:把剪出的兩個三角形放在一起看看是不是大小一樣。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反饋。 《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動手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一個長方形可以分成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任務二:認識平行四邊形師:現在我們手里都有這樣兩個一樣的三角形,用它們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圖形?課件出示——學習活動:用剪成的兩個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師巡視,了解學生折紙的情況,然后提問: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展示:師:誰還拼出了其他的圖形?展示:師:這個圖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師:像這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課件出示:師指出:這個圖形就是我們要認識的另一個新朋友——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認識平行四邊形師: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平行四邊形,說一說你在哪些物體上見過平行四邊形?師:先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它改圍成平行四邊形。課件出示:師:不能重新圍,怎樣才能正確圍出平行四邊形呢?分組交流。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然后提問:大家想到辦法了嗎?師:這樣可以嗎?請你變一變。 學生用兩個三角形拼一拼。學生:拼成了更大的三角形。學生:我拼成了這樣的一個圖形。知道的學生回答:這是平行四邊形。學生自由說說。學生分組交流。學生:保持釘子板上下(或左右)的釘子數相同,兩條邊錯開,不對齊。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展示反饋。 從發揮學生多種感官學習作用出發,設計把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再用它們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圖形的操作。這個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的過程。通過操作,學生不但加深了對三角形、長方形的認識,而且還拼出了一種新的圖形,迫切想了解是什么圖形,有了學習新知的需要。經過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和群體之間的討論,使學生之間思維碰撞而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課堂練習 基礎題:1.把一張正方形紙片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再拼成不同的圖形。2.照樣子,在釘子板上圍出兩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3.用右邊3個圖形能拼成平行四邊形嗎?還能拼成什么圖形?試著拼一拼。4.用4根同樣長的小棒能圍成什么圖形?6根同樣長的小棒呢?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平行四邊形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是的畫“√”,不是的畫“×”。2.如圖,將兩張長方形紙交叉擺放,重疊的部分是( )。A.長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邊形選做題:1.你能用4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2.從下面的圖形中找出3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并用不同顏色畫出來。【綜合實踐類作業】在平行四邊形紙上剪一刀,剪下的兩個圖形可能是什么圖形?剪一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教版新版一下2.3《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doc 蘇教版新版一下《圖形的初步認識(二)》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