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選必二 2·1——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以我國上海為例 課標定向 素養導引 1.區域認知:通過區域圖、材料,認知典型大都市的位置及輻射范圍。 2.綜合思維:以上海市為例,分析大都市的空間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 3.地理實踐力:收集某區域中大都市的相關資料,認識大都市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4.人地協調觀:能夠從人類對環境的作用的角度結合實地考察,認識大都市在區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以某大都市為例,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說明大都市輻射功能。 燈光下的京津冀 燈光下的長三角 上海 蘇州 杭州 南京 閱讀教材第37-39頁,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大都市? 2.大都市的發展經歷了哪兩個階段? 3.什么是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課堂導入 何為大都市? 城市: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通常是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城市 鄉村 提供工業產品和各種服務 提供農產品、勞動力、消費市場、土地資源等 (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發展的依托) 大都市 大都市:規模龐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具備強大輻射帶動功能的現代化城市區域,是城鎮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城市空間組織形式。 鄉村 城市 何為大都市? 大都市的定義: 規模龐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具備強大輻射帶動功能的現代化城市區域,是城鎮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城市空間組織形式。 美國紐約 法國巴黎 日本東京 明晰概念 課堂導入 1、人口規模 上海市的常住人口2475.89萬 2、行政等級 大都市通常具有較高的行政等級,如許多國家的首都 3、城市功能 三個大都市衡量標準 (不同國家定義不一樣:2014年下發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大都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區域影響力,往往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科教的文化的窗口、國際交往中心。 自主學習 (1)世界大都市對周圍地區有哪些影響? 首先是集聚作用,然后是輻射帶動作用。 (2)大都市空間集聚會引導哪些要素集聚? 企業、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在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集聚。 (3)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哪些? 產業、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流動, 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的傳播。 閱讀P38-39:回答下列問題 主干梳理 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首先起主導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是輻射帶動作用 產業基礎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 經濟獲得較快的增長 企業 資金 技術 信息 人才 集聚前期 主干梳理 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首先起主導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是輻射帶動作用 集聚是有限度的 企業的推力 生產成本上升 產業飽和 超過一定規模 集聚作用產生衰退 交通擁堵 環境污染 地價上漲 生活質量下降 集聚后期 集聚作用 集聚 前期 集聚 后期 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經濟獲得較快增長后,會引導企業、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的集聚,導致地區經濟核心的形成和發展。 阻礙因素凸顯 生產成本上升 經濟利益下降 集聚作用衰退 交通阻塞 環境污染 地價上升 生活質量下降 集聚超過一定規模 有限度 主干梳理 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首先起主導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是輻射帶動作用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 經濟發展滯后的地區 產業、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流動 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傳播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首先起主導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是輻射帶動作用 以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為主 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 部分工業 金融 物流 商務及高科技 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長、緊密合作的區域經濟格局 主干梳理 大都市的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 大都市 大都市 人流 物流 資本流 信息流 人流 物流 資本流 信息流 集聚作用 輻射帶動作用 交通 距離 城市等級 經濟 政策 歷史文化 交通越便利,輻射強度越大,反之,越小; 距離越近,輻射強度越大,反之,越小; 等級越高,輻射強度越大;與更高等級的城市,聯系更密切,受到的輻射越強; 經濟越發達,輻射強度越大;與更發達地區,聯系更密切,受到的輻射越強; 同一行政區,影響強度比較大 歷史文化聯系越密切,影響強度越大。 影響城市輻射的因素 大都市 周邊地區 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 金融、物流、商務、高科技等 特色的產業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通過交通網、信息網、關系網來完成,其作用與距離和關系緊密相連,距離越近,關系越密切,輻射帶動作用就越充分。 產業轉移 梯度分工合理 各展所長 緊密合作 輻射帶動 輻射帶動作用 大 都 市 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如金融、物流、商務、高科技等) 影響因素 作用紐帶 周邊地區 交通網 關系網 信息網 距離遠近 關系密切程度 區域經濟格局 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 梯度分工合理、 各展所長、 緊密合作 部分工業轉移 帶動 ↓ ↑ ↑ 結 果 表 現 主干梳理 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產生的產業、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流動,以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 視頻鏈接 區域空間發展理論 閱讀 Reading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區域空間是如何由點到網發展的? 區域點軸空間發展示意 閱讀思考 ab cd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經濟發展極端緩慢的農業社會階段,生產力均勻分布 工業化初期,首先在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的地方,出現工礦居民點和城鎮,并在它們之間建設了交通線,以滿足其經濟和社會聯系的需要 資源和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將集中在地區中心城鎮或工礦點,連接城鎮之間的交通沿線變成了交通線、能源供應線、通信線、供氣線、供水線等線狀基礎設施。 人口和經濟集中的城市會形成更大的集聚點,線狀基礎設施也會變得更加完善,出現次級經濟中心,并延伸出次級發展軸線,構成中心和軸線系統。 閱讀P38:區域空間發展理論 在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方,經濟獲得較快增長,成為增長極,引導資金、信息、人才集聚,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點 以增長極為依托,區域發展上升到點軸開發形式。“點”指增長極,“軸”指交通干線,形成區域經濟優先發展地帶。它會對人口和產業產生吸引力,導致人口與產業沿軸線集聚,形成新的增長帶,使集聚與輻射過程在空間上沿著特定方向繼續進行。 軸 在經濟格局基本形成、點軸系統比較完善的地區,進一步開發就可以構成現代區域的空間開發結構,實行網絡開發。網絡開發可以提高區域內生產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也可以將區域的經濟技術優勢向四周區域擴散,將更多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調整和優化組合。 網 人口流動 產業轉移與擴散 交通設施的完善 拓展延伸 大都市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輻射路徑 判 斷 判 斷 題 (1)人口龐大的城市就是大都市。( ) (2)大都市的集聚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發展。( ) (3)大都市是逐漸演變的。( ) (4)大都市輻射帶動作用只表現在人才和資金方面。( ) ? ? ? ? 法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在歐盟國家中較為典型。歷史上,法國長期高度中央集權,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國的人口、生產、服務活動高度集聚于巴黎,巴黎地區人口數量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紀60年代,法國選擇了若干邊緣城市集聚區建立“平衡城市”,阻滯人口和產業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與其他地區之間發展的高度不平衡問題。讀法國“平衡城市”影響范圍示意圖,回答4~6題。 典題應用 4.法國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導因素是 ( ) A.地形 B.資源 C.交通 D.政治 5.法國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維持邊緣城市集聚區的 ( ) A.服務門檻 B.服務種類 C.服務等級 D.服務范圍 6.“平衡城市”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優化法國城市的 ( ) A.空間結構 B.規模結構 C.產業協作 D.城鎮化進程 D D B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課時二 閱讀教材第39-43頁,思考以下問題 1.說出上海市的地理位置? 2.說出上海市的地位、上海大都市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3.總結上海大都市的區位優勢? 4.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主要體現在哪五個方面? 上海位于北半球的中緯度、北溫帶。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緣,我國海岸帶與長江的交會處。 上海市 崇明縣 寶山區 南匯區 閔行區 奉賢區 金山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嘉定區 浦東新區 上海市 面積、人口、經濟 全市土地面積6340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418萬,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633億元。 地位 我國的經濟、科技、文化中心 亞太地區的重要樞紐和現代服務中心 發展目標 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上海位于我國海岸線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處,可謂全國的門戶;上海背靠富庶的蘇南地區和杭嘉湖平原,可謂長江三角洲的龍頭;上海北依長江,東濱東海,有黃浦江穿越其境,可謂得天獨厚的水陸樞紐。上海優越的經濟地理區位,是其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必備條件;同時,也為其輻射帶動功能的發揮提供了理想的平臺。 分析上海能夠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條件。 活動探究 上海位于我國海岸線的中點和長江人海口,地理位置優越; 地形平坦、水熱充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水、陸、空交通運輸發達,是我國重要交通樞紐; 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上海擁有世界級中心城市的必備條件 Shanghai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a world-class central city 龐大的城市規模 雄厚的綜合實力 發達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蘊 便捷的交通運輸 廣闊的經濟腹地 優越的地理位置 表格:上海不同階段產業結構的變化 時期 主導產業 形成優勢 工業化初期 以輕紡織業為支柱 接近原料產地,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對外聯系和貿易頻繁。 20世紀50年代以后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 國家實施重工化工業戰略決策;原有基礎設施、技術和勞動力等優勢明顯。 20世紀90年代以后 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發展迅速 設立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良好的工業基礎和雄厚的科研實力等優勢。 上海市 崇明縣 寶山區 南匯區 閔行區 奉賢區 金山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嘉定區 浦東新區 上海浦東新區 陸家嘴位于浦東新區黃浦江畔,與外灘隔江相望。這里銀行證券機構集聚,是我國極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1990年,國家決定在此設立全國首個國家級金融開發區。如今陸家嘴巨廈如林,充分彰顯出現代都市的魅力,著名超高層建筑主要有環球金融中心(492米)、金茂大廈(421米)、上海中心大廈(632米)、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468米)。 02-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A B C D E Industry driving function 產業帶動 功能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 & D innovation function 科技研發 創新功能 Urban core function 都市核心 功能 Transportation hub function 交通運輸 樞紐功能 Financial service function 金融服務 功能 1、產業帶動功能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是長江三角洲乃至周邊地區先進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龍頭。 進人21世紀以來,上海全面推進產業升級,原有的低端產業逐步退出。以上海為核心,形成了汽車、造船、航空航天、電子、醫藥等龐大的產業集群。 Shanghai is the largest industrial city in China and the leader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even the surrounding areas 長江三角洲產業布局示意 2、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不僅強力拉動了長江三角洲的發展,而且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東半島和福建沿海都有著明顯的輻射帶動作用。 Shanghai is the largest industrial city in China and the leader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even the surrounding areas 材料一 城市作為區域的核心,對區域發展起著輻射帶動作用。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級城市向低等級城市流動,稱為城市輻射。上海市是長三角城市體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龍頭和區域協作的紐帶。 材料二 下圖為長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圖和2014年上海市對長三角部分城市輻射強度示意圖。 位于長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內河航運輻射帶動長江流域發展; 位于南北海岸線的中點,可輻射帶動東部沿海地區發展; 上海是我國重要的鐵路、航空、水運樞紐,是內陸地區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紐帶。 隨堂訓練 (1)從地理位置角度說明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 上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型窗口,在上海設立領事館的國家已達60多個,2018年11月在上海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3、交通運輸樞紐功能 上海作為長江流域門戶,擁有高效率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中心城區已建成立體交通網絡。 上海擁有虹橋、 浦東兩大國際機場。 上海港是我國主要的外貿港之一, 擁有外高橋、吳淞、洋山等深水港區。 圖: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未來,旅客可以乘坐許多條地鐵線路,沿著長江從安徽省的蕪湖市一路向東,到達江蘇省南京市和蘇錫常三市,然后到達上海市 拓展延伸 閱讀-上海港 Reading - Shanghai Port 上海港扼長江入海口,港區位于黃浦江兩岸、長江入海口南岸和杭州灣口,年外貿吞吐量約占全國的1/5。 上海港經濟腹地廣闊,除長江三角洲外,還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等地。 Reading - Shanghai Port 上海港 閱讀 Reading 洋山深水港全景圖 分析上海建設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條件。 分析上海建設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條件。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位于我國海岸線中點,長江黃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 經濟發達,腹地廣闊; 以上海為依托。 1.港口區位遷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 A.門戶港→支流港→深水港→干流港 B.深水港→門戶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門戶港→支流港→深水港 D.支流港→干流港→門戶港→深水港 2.洋山港建設對上海發展最重要的意義是 ( ) A.促進城市內部功能的變遷 B.加速臨港工業的快速發展 C.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D.推動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隨堂訓練 下圖為上海港口遷移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D C 港口區位分析 社會 經濟 因素 依托城市 與陸地交通線連接 經濟腹地范圍 為港口運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自然因素 水域 港深水闊 陸域 地質穩定、地勢平坦,坡度適當 港灣避風 不凍不淤 利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與緯度、洋流等有關 海岸線曲折多良港 巖港不易淤,但修建難度大(泥港) 影響客貨量的多少 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提供淡水和空間。(等深線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風)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港灣。 (2)筑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設備) 2.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 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屆“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國舉行,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法國作家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對馬賽進行了刻畫,下圖為馬賽的地理位置及港區舊貌圖。馬賽三面被石灰巖山丘所環抱,氣候宜人,擁有法國最大的海港。讀圖,回答問題。 ①基巖海岸,港闊水深; ②海灣風浪小,潮差小; ③位于地中海沿岸,亞熱帶海區,無結冰期; ④靠近羅訥河河口,利于江海聯運; ⑤經濟腹地廣闊。 簡述馬賽成為法國天然良港的條件。(10分) 對點訓練 4、金融服務功能 上海擁有大量的金融機構,比如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金融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鉆石交易所、外匯交易中心等。 圖:上海證券交易所 4、金融服務功能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浦區、陸家嘴一帶金融中介機構云集,許多世界級大銀行在此設立了區域性總部或分理機構。 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成立 黃浦區、陸家嘴一帶金融中介機構云集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5、科技研發創新功能 上海擁有眾多大學和科研所,科研實力雄厚,是我國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上海作為全國技術創新的排頭兵,與發達國家和國內研發中心保持頻繁的交流。 上海建有眾多的高科技園區和孵化器,對長江三角洲地區乃至國內廣大地區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眾多的科技園區和孵化器 孵化器是以服務大眾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培育企業家精神為宗旨,面向科技型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物理空間、共享設施和專業化服務的科技創業服務載體。 5、科技研發創新功能 1992年成立了張江高科技園區。目前,張江高科技園建有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 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影響因素 影響 表現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如位于沿海,對外聯系密切,輻射范圍大;地處內陸或地形不利的地區 優越的地理位置能極大地提高城市規模等級,擴大輻射范圍 資源條件 輻射范圍小位于資源豐富地區的城市,能夠獲得支撐城市進步發展的資源條件 為城市發展提供物質、勞動力和城鎮用地等 交通條件 位于交通樞紐的城市,通過便利的交通為更遠的城鎮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條件 城市為服務范圍內的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服務范圍大小和人口數量多少有關 位于人口稠密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小;位于人口稀疏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政策因素 可以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及經濟的發展 為城市發展做出規劃 1.上海對整個長江經濟帶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優于武漢, 其原因是上海 ( ) ①位于長江入海口,便于發展河海聯運,交通條件更好 ②城市等級更高,經濟發達,科技水平高 ③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生產原料更充足 ④環保力度大,生態環境更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為提升武漢的輻射帶動作用,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提升對外開放程度,加大資源進口量 B.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C.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制造業水平 D.提升城市等級,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隨堂訓練 長江經濟帶由長江上中下游沿線部分地區組成,現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A C 1. 這三種模式中,對一般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進作用 A. 最大的是甲模式 B. 最大的是乙模式 C. 最大的是丙模式 D. 三種模式一樣大 2. 從丙模式判斷,各區域中心城市之間存在 A. 職能一致性 B. 區域均衡性 C. 空間封閉性 D. 等級差異性 隨堂訓練 (2022·廣東)交通是城市間要素流動的重要載體,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夠反映出城市間的相互聯系狀況。有學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車流量數據信息,提出了該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種模式(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B D 5.長三角交通圈域空間變化有利于上海( ) ①集聚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 ②吸引人口遷入,迅速擴大規模 ③增強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④強化服務功能,壯大第二產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隨堂訓練 (2021年浙江省6月)下圖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圖(內圈為1小時交通圈,外圈為5小時交通圈,中圈為2小時交通圈)。 B 真題溯源 (2021年全國乙卷)上海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外聯系緊密的現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擁有6913家咖啡館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館已成為人們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某品牌連鎖咖啡館以839家獨占鰲頭,且多分布在商業繁華地段、高級寫字樓和高級住宅區附近。2020年3月,該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設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倉儲物流在內的咖啡創新產業園,計劃于2022年落成。下圖示意該品牌連鎖咖啡館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4)說明該品牌母公司選擇在昆山建設咖啡創新產業園的上海因素。 鄰近上海,咖啡及其烘焙產品市場需求量大,便于產品快速運抵市場; 接受上海的資金和技術擴散,資金充足,技術先進; 借助上海的機場、港口從國外輸入原料、輸出產品; 部分上海就業人口在昆山居住(通勤),昆山也有消費需求; 上海土地租金高、勞動力成本高,不適合建設大型產業園。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課時三 閱讀教材第44-47頁,思考以下問題 1.上海在“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中起何作用? 2.上海的輻射帶動形成了哪幾個產業帶? 3.上海大都市“兩個扇面”對內、對外主要影響哪些地區? 1.“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一核五圈四帶” 網絡化空間格局 Network spatial pattern of "one core, five circles and four belts" 一核:上海 五圈: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蘇錫常城市圈、寧波城市圈 四帶:沿海城市帶、沿江城市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 2. 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上海與周邊城市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Shanghai and surrounding cities 上海對周邊城市具有顯著的輻射帶動作用。 周邊城市對上海的龍頭地位形成堅實的支撐。 向江蘇延伸——滬寧產業帶: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為支撐 向浙江延伸——滬杭產業帶:嘉興、杭州、湖州、紹興、寧波為支撐 沿長江延伸——長江下游產業帶:南通、鎮江、揚州、南京、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為支撐 蘇州又稱姑蘇,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眾多風景名勝 蘇州又是我國重要的現代工業基地 工業以電子信息、家用電器、食品醫藥、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為大宗 視說地理——蘇州:新興工業強市 上海大都市 “兩個扇面”對外影響示意 External influence of "two sectors" in Shanghai Metropolis 上海都市區的影響 Influence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對內 主要影響長江下游地區 以及周邊地域 對外 與亞太和歐洲的大城市 保持商貿文化聯系 上海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3. “兩個扇面”對外影響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有利于上海解決中心城市產業活動過度集聚、交通擁堵、地價上漲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有利于大都市產業、資金等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可以獲得資金、技術與管理經驗,推進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經濟活力。 長三角眾多城市的規模擴大、等級提高產生了影響。 (二)上海市對外輻射的影響 對上海本身 對受輻射的城市 (二)上海市對外輻射的影響 產業配置更加合理; 區域聯系更加密切,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 區域整體城市化水平提高; 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增強; 縮小區域內部差異; 使區域空間組織日趨完善。 對整個區域 活動 Activity 從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特點,分析上海對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輻射帶動作用。 ①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延長產業鏈。 ②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擁有良好的加工工業基礎及相對較為低廉的生產成本,利用與上海毗鄰的區位優勢,抓住上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機會,積極承接上海現代制造業的轉移。 ③促進長三角地區內部的區域分工與合作,加深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活動 Activity 1949-1978年,上海城市化進程較緩慢,但是工業化的發展仍推動了上海的地域擴展。 20世紀50年代后期,上海在建成區外開辟了許多工業區. 70年代,由單核心城市發展成為組合城市。 1979-2000年,上海步入城市地域迅速擴展時期。 2000-2015年,上海逐步形成了與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的格局,城市空間發展從黃浦江拓展到長江,多層次的城市空間體系結構基本形成。 問題:想一想,上海在城區周圍建設衛星城,對城市發展有哪些積極作用? 但衛星城與中心城區融合后,又可能會造成哪些新的問題? 答案: 建設衛星城的積極作用:疏散中心城區的產業和人口,分擔中心城區職能,減輕中心城區環境壓力,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衛星城與中心城區融合的不利影響:進一步增加中心城區人口、交通、環境壓力,人地矛盾加劇。 2019湘教版 活動 Activity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2)結合材料,分析倫敦對周邊衛星城的輻射功能是如何體現的。 ①倫敦通過多種現代交通與衛星城連接起來,同時將部分人口、工業企業轉移到衛星城,衛星城配套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并提供就業崗位; ②衛星城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問題:從21世紀開始,上海的城市空間發展從黃浦江拓展到長江,這對長江 三角洲地區乃至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答案: 更好地借助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及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可以以上海為橋梁,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參與國際競爭。 2019湘教版 活動 Activity 3.蘇南和浙北與上海市距離相仿,但上海市對蘇南的輻射強度整體上超過浙北,試分析其原因。 蘇南相比浙北,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更高; 城市更多,城市等級更高; 與上海的交通更便利; 受省會城市輻射更弱。 活動 Activity 從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特點,分析上海對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輻射帶動作用。 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擁有良好的加工工業基礎及相對較為低廉的生產成本,利用與上海毗鄰的區位優勢,抓住上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機會,積極承接上海現代制造業的輻射轉移,充分利用當地的生產基礎,降低生產成本,促使生產要素的流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促進長三角地區內部的區域分工與合作,加深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上海 武漢 長沙 南昌 重慶 成都 活動 Activity 國家正在推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上海如何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長沙、南昌為核心)和長江上游城市群(以重慶、成都為核心)地發展聯系,促進沿江產業轉型提升,又切實保護好長江地生態環境? 我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示意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問題: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上海如何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上游 城市群的發展聯系,促進沿江產業轉型提升,又切實保護好長江的生態環境? 上海在長江經濟帶中應發揮其服務引領作用,成為共抓生態保護的示范者、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者、協調區域發展的領頭羊、對內對外開放的動力源、引領制度創新的排頭兵; 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重要節點、打造要素配置與服務重要樞紐,帶動長江經濟帶產業色轉型發展,在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推動對長江經濟帶沿省市的對口支援和產業轉移; 依靠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提升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平; 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依靠創新合作帶動長江經濟帶產業綠色轉型發展。 2019湘教版 活動 Activity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1)說明倫敦大都市空間布局優化的基本思路。 在初期的同心圈規基礎上,逐漸規劃發展形成以倫敦為核心,通過放射狀的現代交通網絡與周邊職能各異的衛星城連接起來,構成分工明確的城市群體系。 活動 Activity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3)議一議,倫敦都市圈對倫敦自身發展有哪些意義? 疏散倫敦中心區過于密集的人口和產業,緩解了人地矛盾,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中心城區通過產業的不斷優化調整提升了城市競爭力,為周邊中小城市的產業升級起到了示范作用,從而引領倫敦都市圈的整體協調發展。 板書設計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大都市的集聚與輻射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 產業帶動功能 都是核心功能 交通運輸樞紐功能 金融服務功能 科技研發創新功能 經濟核心 輻射帶動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周邊城市 一核五圈四帶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真題溯源 (2021年全國乙卷)上海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外聯系緊密的現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擁有6913家咖啡館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館已成為人們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某品牌連鎖咖啡館以839家獨占鰲頭,且多分布在商業繁華地段、高級寫字樓和高級住宅區附近。2020年3月,該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設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倉儲物流在內的咖啡創新產業園,計劃于2022年落成。下圖示意該品牌連鎖咖啡館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1)推測支撐咖啡館蓬勃發展的上海的產業和企業類型。 第三產業(服務業); 高科技(民營、小微等)企業和外資企業等。 中心城區多且密集;外圍地區少,局部小集中。 真題溯源 (2021年全國乙卷)上海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外聯系緊密的現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擁有6913家咖啡館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館已成為人們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某品牌連鎖咖啡館以839家獨占鰲頭,且多分布在商業繁華地段、高級寫字樓和高級住宅區附近。2020年3月,該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設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倉儲物流在內的咖啡創新產業園,計劃于2022年落成。下圖示意該品牌連鎖咖啡館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3)分析該品牌咖啡館布局在商業繁華地段和高級寫字樓地區的目標消費人群。 商業繁華地段人流密集(流動人口多),具有多樣化的消費人群; 在高級寫字樓工作的人員收入高,且多合資或外資企業,多(包括外籍人士在內的)高收入消費人群。 真題溯源 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近年來城市用地日益緊張,濱海地帶的開發成為熱點。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長江口及上海市區域示意圖”。 (1)甲、乙、丙、丁四處中,淤積作用明顯的兩處是________和_______處,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處。 (2)1987~2006年上海市F圍墾區面積增加量居前兩位的土地利用類型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3)上海市精品鋼鐵、化學和船舶工業基地(區)布局的總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微電子產業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圍墾區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圖。 乙 丁 甲 丙 旱地 建筑用地 臨江瀕海、位于郊區 技術與高素質人才 真題溯源 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近年來城市用地日益緊張,濱海地帶的開發成為熱點。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長江口及上海市區域示意圖”。 (4)S處臨近中國最大的集裝箱港洋山港,有鐵路抵達和高速公路經過。目前上海市正在S處建設臨港新城,簡要分析該新城發展的有利條件。 (5)上海市在F圍墾區內規劃建設工業開發區,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在引進工業企業與開發區建設中應防止出現哪些問題? 濱海地帶,用地充足、環境條件好; 靠近裝備產業基地、臨近洋山港,有產業支撐與居住需求;交通條件好,對外聯系方便。 嚴格工業企業準入,防止傳統工業企業的過度引進;合理布局工業企業,防止土地資源浪費; 嚴格控制工業“三廢”排放,防止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 做好海岸帶防護,防止臺風等自然災害對工業生產的影響與破壞。 課堂小結 課程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