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選必二 1·2——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nd Tailoring to Local Conditions 課標定向 素養導引 1.區域認知:結合區域地理要素,知道不同區域、同一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 2.綜合思維:從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角度,分析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的發展。 3.人地協調觀:能夠從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角度,理解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 4.地理實踐力:結合區域地理環境,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 結合實例,從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區域關聯的角度,比較不同區域發展的異同,說明因地制宜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 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以及統籌未來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我國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四類主體功能區。 不同區域發展程度和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必須因地制宜,推行適宜本區域的發展戰略。 我國四類主體功能區規劃圖 新課導入 我國四類主體功能區規劃圖 新課導入 1、在我國地圖上找出優化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 2、我國四類主體功能區定位和發展重點的設定依據有哪些? 土地適宜開發的程度; 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 生態環境的脆弱度; 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四類主體功能區 區域的發展階段 課時一 產業結構是是指三次產業及其內部的比例關系。 必備知識: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三次產業及其內部的比例關系,并不完全反映各產業的發展水平,發達國家第一產業的比重較小,但農業發達。 第一產業比重小,不能說明農業不發達 必備知識:產業結構 區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和發展條件各不相同,其發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存在著顯著差異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fferent,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區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區域的發展階段 區域發展是指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以資源開發、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為核心的一系列經濟社會活動。區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以傳統農業為主的 初級階段 以工業化為主體的 成長階段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 提升為主體的 轉型階段 以創新驅動為主 的高效益 綜合發展階段 明晰概念 閱讀教材14-19頁,完成下列表格——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經濟發展水平 產業結構 對外開放程度 交通運輸 城鎮化 人地關系 ... ... ... ... ... ... ... ... ... ... ... ... 自主探究 生產活動: 傳統農業比重大、工業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產業為主體 較低 較低 經濟水平: 開放程度: (一)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 明晰概念 較小,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較微弱,均衡狀態 內部差異: 對地理環境影響: 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 The primary stag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01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區域產業結構: 對外開放程度: 交通運輸: 城鎮化特點: 人地關系: 水平低,人均國內(地區)生產總值低 傳統農業占有較大比重,以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 低 少而稀疏 水平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低水平的均衡狀態 十八洞村的變化 十八洞村地處湘黔邊界的湖南花垣縣,是一個山環水繞的秀美山寨。全村200多戶人家,人均耕地不過幾分。過去,這里是遠近聞名的窮地方,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缺乏現代工業,交通信息閉塞。村民靠種植玉米、水稻和外出打工為生,自給自足特征明顯,人均純收入只有全縣平均水平的四成,貧困率高達50%。 近些年來,十八洞村理清發展思路,對“精準扶貧”進行多方探索,著力走出武陵山區的封閉和貧困,積極融入市場經濟大潮。村里因地制宜,不斷改善對外交通,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大面積種植獼猴桃、油茶和綠色蔬菜,養殖湘西黃牛、家禽和稻花魚,開發苗繡織錦,發展苗寨旅游,“農家樂”搞得紅紅火火。如今,十八洞村摘掉貧困帽,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環境顯著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1)十八洞村早期發展水平較低,貧困發生率高的原因? (2)十八洞村在貧困條件下如何脫貧致富的? (1)十八洞村早期發展水平較低,貧困發生率高的原因? (2)十八洞村在貧困條件下如何脫貧致富的? 地處湘黔邊界,山地地形復雜,交通信息閉塞。 主要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缺乏現代工業,產業結構落后、單一。 村民外出打工為生,勞動力流失。 理清發展思路,多方探索,發展市場經濟。 因地制宜,改善對外交通,發展特色產業。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改善生活環境,發展特色旅游業。 (二)以工業化為主體的成長階段 明晰概念 生產活動: 工業為主,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發展迅速,水平較高 較高 經濟水平: 開放程度: 較大,中心城市率先發展 環境污染嚴重,呈現明顯的不協調 內部差異: 對地理環境影響: 以工業化為主體的成長階段 The growth stag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main body 02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區域產業結構: 對外開放程度: 交通運輸: 城鎮化特點: 人地關系: 不平衡的加速發展階段 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加速發展 逐步提高 建設顯著加快 中心城市發展速度高于區域平均發展速度 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 美國東北工業區 在美國建國初期,匹茲堡只是一個普通的毛皮貿易場所。盡管附近有優質大煤田,但幾乎無工業可言。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崛起,尤其是賓夕法尼亞運河的開通和鐵路的修建,通過五大湖和運河運進蘇必利爾湖附近出產的鐵礦石,匹茲堡才逐漸發展成為美國的鋼鐵工業中心。 在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成長階段,隨著匹茲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擴展,涌現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工業中心,工業化區域不斷擴大。同時,產業結構也趨于復雜化,出現了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部門。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工業生產需求,當局不僅在當地大規模開采鐵礦和煤炭,還從外地輸入了大量資源。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棄物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五大湖區的生態也遭到一定破壞,人地關系變得空前緊張。而美國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興工業中心迅速繁榮起來,對美國東北部老工業基地構成嚴峻挑戰。 1.在美國建國初期,匹茲堡只是一個普通的毛皮貿易場所。盡管附近有優質大煤田,但幾乎無工業可言。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崛起,尤其是賓夕法尼亞運河的開通和鐵路的修建,通過五大湖和運河運進蘇必利爾湖附近出產的鐵礦石,匹茲堡才逐漸發展成為美國的鋼鐵工業中心。據此,查閱有關資料,完成相關任務。 (1)在美國地圖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和布法羅,分析它們的地理區位特點。 ①位于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②煤鐵資源豐富 ③農業發達④水陸交通便利⑤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1.在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成長階段,隨著匹茲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擴展,涌現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工業中心,工業化區域不斷擴大。同時,產業結構也趨于復雜化,出現了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部門。據此,查閱有關資料,完成相關任務。 (2)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成長階段與初級階段相比,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產業結構的變化:趨于復雜化,出現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部門; 空間結構的變化:工業區域不斷擴大,涌現新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形成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交通建設加快,對外聯系加強。 原因——區域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和推進。 1.在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成長階段,隨著匹茲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擴展,涌現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工業中心,工業化區域不斷擴大。同時,產業結構也趨于復雜化,出現了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部門。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工業生產需求,當局不僅在當地大規模開采鐵礦和煤炭,還從外地輸入了大量資源。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棄物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五大湖區的生態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壞,人地關系變得空前緊張。據此,查閱有關資料,完成相關任務。 (3)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在成長階段出現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問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嚴重和人地關系緊張等。 影響:人口增多→就業困難 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人們生活質量 資源短缺、從外地輸入→加重交通運輸壓力 美國東北工業區 嚴酷的現實迫使匹茲堡從以鋼鐵為主的重工業向多樣化的經濟結構轉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該城已經成功地完成經濟轉軌,從低谷走向新的繁榮。 在匹茲堡新的經濟結構中,高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該城歷史上就有一定的科技基礎。1886年,電氣發明家威斯汀豪斯(1846—1914)在這里創辦了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又譯西屋電氣公司)。早在1920年,匹茲堡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廣播電臺,使廣大聽眾第一次感受到這一現代傳播媒介的無窮益處。1957年,該城郊區建成美國第一座核電站。今天,匹茲堡集中有150個科技研究機構,擁有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1.5萬人,開發從核反應堆、計算機軟硬件到機器人等各種高新技術產品,使經濟發展充滿活力。此地還是美國的幾大醫療中心之一,裝備著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 經過治理的匹茲堡,恢復了山青水秀的面貌,遍地綠樹芳草。市內空氣清潔度和河流水質均已達到政府規定標準。 (三)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 明晰概念 生產活動: 原有工業萎縮,產業轉型發展 經濟整體萎縮,衰敗狀態 產業轉型,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經濟水平: 發展之路: 新型工業化: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 The transformation stage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overall promotion as the main body 03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區域產業結構: 對外開放程度: 交通運輸: 城鎮化特點: 人地關系: 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 工業高速發展到后期 較高 交通便利 城鎮化帶來了環境問題嚴重 區域經濟呈現萎縮、衰敗狀態 閱讀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思考以下問題: 1.東三省為何成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應措施?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思考】 (1)東三省為何成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應措施? 有利條件 煤、鐵、石油、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 海陸交通便利 工業基礎雄厚 農業發展潛力大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思考】 (1)東三省為何成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應措施? 面臨的問題 經濟體制落后,生產結構單一 民營經濟發展欠佳 礦產資源枯竭(大慶),生產設備老化,技術工藝滯后,競爭力下降,就業矛盾突出 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步伐相對緩慢,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漸擴大 人才外流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思考】 (1)東三省為何成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應措施? 對應措施 改變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 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業。 優化環境,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投身于國際市場。 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也要給予較大的支持。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悠久,根基深厚,裝備制造、 能源、原材料等工業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說起東北,我們就會聯想到大興安嶺的木材、“北大倉”的糧食、大慶的石油、長春的汽車、沈陽的重型裝備、鞍山的鋼鐵和大連的造船。 近年來,東北經濟遇到了重重困難,一部分是老工業企業改革未能到位,新型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創新創業相對欠缺, 民營經濟發育欠佳,并出現了人才流失的被動局面;東北的發展已經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實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主要是推動國企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繁榮民營經濟,增強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政府體制機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同時,還要加強對森林、草原、濕地、黑土地的保護,修復自然生態,構建面向東北亞的重點開放平臺,著力提高國際化水平。東北地區要轉變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成為全國裝備制造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和觀光旅游基地。 (1)東北老工業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2)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措施有哪些? (1)東北老工業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2)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措施有哪些? 老工業產業結構單一,改革未能到位; 新產業發展動力不足;人才流失; 污染嚴重、資源枯竭、用地緊張等。 推動國企改革,加快轉型升級; 政府體制改革; 加強自然生態的保護;加強國際交流。 項目 內容 區位優勢 煤、鐵、石油、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海陸交通便利,工業基礎雄厚,農業發展潛力大。 面臨問題 經濟體制落后,生產結構單一,礦產資源枯竭(大慶),生產設備老化,技術工藝滯后,競爭力下降,就業矛盾突出;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步伐相對緩慢,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漸擴大。 振興措施 (1)改變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 (2)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業。。 (3)優化環境,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投身于國際市場。 (4)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也要給予較大的支持。 (四)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明晰概念 階段發展方式: 以創新驅動為主,產業創新、城市創新、科技創新和開放創新 經濟、社會 、環境協調發展 信息化、生態化、智能化、循環化 階段發展路徑: 人地關系: 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High benefi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ge driven by innovation 03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水平高,人均國內(地區)生產總值高 區域產業結構:第三產業發展超過第二產業,以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 對外開放程度:大幅度增強 交通運輸:現代化交通運輸,信息商務網絡逐步形成 城鎮化特點:水平高,區域內部差異小 人地關系:高水平的均衡狀態 閱讀 深圳的轉型提升 在深圳的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演化過程中,技術創新是最根本的推動力。 深圳的轉型升級 深圳通過多次轉型,從工業制造產業鏈的低端,走到數字革命時代的前沿。深圳相繼完成多次重大產業升級:從早期的“三來一補”為主,到規模化、集群化的代工模式;機械鐘表、服裝印刷等傳統產業從低端加工向高端設計轉型。深圳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3;信息技術和數字革命成為深圳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 深圳90%的研發機構、90%以上研發人員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投入、90%的發明專利出自企業。改革開放之初,深圳速度是“三天一層樓”;如今,深圳“一天誕生48項專利”。深圳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環境成本支撐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產業重點包括生物工程、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十二五”期間,深圳淘汰或轉型的低端企業超過1.7 萬家。家具、鐘表、珠寶、眼鏡等優勢產業升級換代,實現了從“深圳制造”到“深圳創造”的華麗轉身。 為了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深圳強調緊湊高效發展,總部經濟業績斐然。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達24222億元,首次超過香港;目前,深圳是全國最為活躍的創新投資基地,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匯聚于此,滿懷激情創新創業。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場,也是我國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深圳轉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這些方向為什么能整體提升當地經濟? 深圳轉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這些方向為什么能整體提升當地經濟? 發展高科技制造業,包括生物工程、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發展總部經濟。 這些產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能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所以對當地經濟整體提升作用明顯。 中國制造2025 改變以往拼資源、拼環境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降低資源、能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態環境; 以創新驅動發展,多發展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部門,增強我國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借此提升整體發展素質; 倡導綠色制造、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借此提升我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率。 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加快智能制造的發展 綜合分析區域發展的方法 梳理歸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區域發展階段 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 以工業化為主體的成長階段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的轉型階段 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區域產業結構 區域空間結構 對外開放程度 人地關系 較低 傳統農業為主體 工業化起步 內部差異小、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較低 自給自足 對環境影響微弱 低水平均衡狀態 加速發展 工業比重上升 第三產業加速 出現規模較大的中心城市 不斷提高 產生環境問題 人地關系不協調 經濟增長緩慢 原有產業萎縮 產業轉型 區域集聚效應減弱 減弱 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加重 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 智能化、信息化高科技產業 區域集聚效應增強 增強 人地協調發展 2.一般來說,工業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大體上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 ①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 ②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③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 ④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 ⑤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 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傳統農業占有較大的比重,工業幾乎沒有,主要以農業為主附帶部分服務業; 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工業處于起步階段,比重增加超過服務業,農業仍占最大比重; ③以工業化為主的成長階段,工業成為第一大產業; ④以工業化為主的成長階段,農業比重進一步下降,科技發展,第三產業興起,成為全新的發展點,超過農業; ⑤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的轉型階段和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工業發展到高峰,生產力過剩,工業無法消化大量的資源轉到第三產業,第三產業超過工業成長為產業結構比重最大部分。 2.一般來說,工業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大體上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 ①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 ②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③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 ④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 ⑤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 想一想,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二產業在經濟結構中占比越來越高,人口也逐漸由農村居民轉化為城市居民; 第二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產業逐漸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 1、下表A、B、C、D四個地區分別處于哪個發展階段?你判斷的理由是什么?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地區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三次產業產值比重/%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A 30633 0.4 30.5 69.1 126634 B 13541 15.0 40.1 44.9 37956 C 89705 4.0 42.4 53.6 80932 D 3444 7.3 45.9 46.8 50765 A: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 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B: C: D: C優于D優于B 判斷理由: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變化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第一產業比重越低,第三產業比重越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越高,則發展階段越高級。 下面為工業化發展不同階段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比例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a、b、c三條曲線,分別表示服務業和工業的勞動力比例變化的曲線是( ) A.a、b B.b、c C.a、c D.b、a 2.從各產業勞動力的比例情況看,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C 針對訓練 讀深圳近40年來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7~8題。 7.按區域經濟發展一般規律,圖中Ⅰ、Ⅱ、Ⅲ 三點所代表的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Ⅲ、Ⅱ、Ⅰ D.Ⅱ、Ⅰ、Ⅲ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初期大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外遷 B.Ⅰ時期深圳城市化水平最高 C.Ⅱ時期快速發展與國家政策有關 D.Ⅲ階段失業率升高,人口增多 A C 針對訓練 “十三五”期間,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各自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社會經濟得到協調發展。下表為我國河南、貴州、廣東三省2015-2020年三大產業結構數據統計表。 (1)比較廣東省、河南省、貴州省產業結構的相似與差異。 針對訓練 廣東省 河南省 貴州省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2015年 4.3 45.4 50.3 11.4 49.1 39.5 15.6 38.2 46.2 2020年 4.3 39.2 56.5 9.7 41.6 48.7 14.3 34.8 50.9 相似:第一產業比例不變或下降、第二產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比例上升。 差異:廣東省和貴州省第三產業占優勢,貴州省第一產業比例最高。 區域發展的差異性 課時二 二、區域發展的差異性 閱讀教材第20-21頁,思考: 1.衡量區域發展水平常用的指標有哪些?根據這些指標可將區域劃分為哪些地區? 2.反映區域總體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三次產業構成 綜合指標: 人文發展指數(預期壽命、教育程度、地區生產總值) 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高收入地區、中等收入地區、低收入地區 區域類型: 區域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 判斷下列哪些是發達國家,哪些是發展中國家: 中國、 美國 、日本、 印度 、尼泊爾、 英國、 瑞士、 埃塞俄比亞 發達國家:美國、日本、 英國、瑞士 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尼泊爾、埃塞俄比亞 地區生產總值 人均國民收入 三次產業構成 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 明晰概念 二、區域發展的差異性 【思考】高收入國家就一定是發達國家? 世界銀行的標準:(2021年標準) 一個國家人均GDP低于1006美元,那么這國就是低收入國家; 人均GDP在1006-3975美元,屬于下中等收入國家; 而人均GDP在3976-12275美元,屬于上中等收入國家; 一旦人均GDP突破12275美元以上,那么這個國家就相當于是一個高收入國家! 預期壽命 教育 程度 國內(地區)生產總值 人文發展指數(HDI) 世界銀行眼里的世界各國人均收入分布圖 藍、綠、紫、紅分別代表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國家/地區 目前公認的發達國家名單: 歐洲: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冰島、丹麥、瑞典、芬蘭、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斯洛文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馬耳他、塞浦路斯 美洲:美國、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 亞洲:日本,新加坡,韓國、以色列 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區域差異 自主探究 秦嶺—淮河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大致與1月平均氣溫0℃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相吻合,成為我國東部季風區內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結合資料,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區域差異。 案例分析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差異 南北方差異 項目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自然條件差異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 常綠闊葉林及熱帶雨林 土壤 紅壤、磚紅壤 社會經濟條件差異 農業生產 以旱作為主,小麥、玉米生產占據突出地位 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 產業結構 對外聯系 請在圖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圍 30°N 40°N 32~34°N 看圖,說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異及主要地形區。 北方以高原、平原為主。 三江平原 華 北 平 原 黃土高原 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貴高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南丘陵 1、地形差異 松嫩平原 遼河平原 山東丘陵 遼東丘陵 案例分析 北方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南方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差異 案例分析 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 南方:常綠闊葉林及熱帶季雨林 3、植被差異 案例分析 北方:棕壤、黑土、鈣質土 南方:紅壤、黃壤、磚紅壤 4、土壤差異 案例分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項目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自然條件差異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 常綠闊葉林及熱帶雨林 土壤 紅壤、磚紅壤 社會經濟條件差異 農業生產 以旱作為主,小麥、玉米生產占據突出地位 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 產業結構 對外聯系 亞熱帶季風氣候及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 黑土、棕壤、褐土 區域? 項目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自然條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 植被 ? 常綠闊葉林及熱帶季雨林 土壤 ? 紅壤、磚紅壤 社會經濟條件 農業生產 以旱作為主,東北地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 工業生產 ? ? 產業結構 ? ? 交通運輸 ? ? 對外開放 ? ?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 棕壤、黑土、鈣質土 以水田為主,水稻種植為主 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輕工業比重相比更大 鐵路、公路通達性好 鐵路、公路、內河航運通達性好 第二產業占比大 第三產業占比上升快 陸上聯系多 海上聯系多 對比南方和北方農業生產的區別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土地利用類型 主要農作物 糧食 油料 糖料 種植制度 水田為主,生產規模小 旱地為主,生產規模大 小麥 水稻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至三熟 甜菜 花生、大豆 甘蔗 油菜 復習回顧 我國主要的工業基地 遼中南 京津唐 滬寧杭 珠江三角洲 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北方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項目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自然條件差異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 常綠闊葉林及熱帶雨林 土壤 紅壤、磚紅壤 社會經濟條件差異 農業生產 以旱作為主,小麥、玉米生產占據突出地位 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 產業結構 對外聯系 亞熱帶季風氣候及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 黑土、棕壤、褐土 以水田為主,水稻種植面積廣 以重工業為主 以輕工業和綜合型工業基地為主 鐵路、公路交通發達 鐵路、公路、水運交通發達 產業結構合理 對外開放程度較低 積極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快 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比重大 在省級行政區域內部,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域發展差異。讀圖,完成相關任務。 (1)分析湖南省城鄉人口結構、產業結構以及城市空間分布變化的原因。 城市化過程明顯,人口結構變化明顯:鄉村人口比重明顯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產業結構由第一、二產業為主,逐漸轉變為第二、三產業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產業逐漸轉變為第三產業。 城市級別明顯提升,城市空間分布向東部聚攏,形成了城市群。 在省級行政區域內部,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域發展差異。讀圖,完成相關任務。 (2)議一議,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動力有哪些? 城市化、工業化、科技創新等。 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 課時三 ——以美國農業為例 區域自然地理環境 (必修1、選擇性必修1):地理位置、氣候、河流、地形、土壤、生物等。 區域人文地理環境 (必修2):人口、鄉村和城鎮、農業、工業、服務業、交通。 特定的 地理環境條件 區域發展 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推行適宜的發展戰略與對策措施。 思考:瑞士如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的發展,最終構建了高品質的產業體系。 發揮歷史文化、鐘表制造的優勢,發展鐘表文化產業; 發揮湖光山色、旅游景觀多樣優勢,發展特色旅游業; 發揮中立國優勢,發展國際會展、國際組織總部產業; 發揮農產品生產技術優勢,發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產業。 閱讀思考 1 2 3 3 4 5 6 7 8 玉米帶 小麥帶 小麥帶 乳畜帶 棉花帶 混合農業帶 亞熱帶作物帶 水果和灌 溉農業帶 畜牧和灌溉農業帶 在農業生產方面,美國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特點,以及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對種植業和畜牧業進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實行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讀圖指出美國的乳畜帶、小麥帶、玉米帶和棉花帶分布的大體范圍。 農產品 產量(%) 位次 出口量(%) 位次 玉米 40 第一 65 第一 小麥 11 第三 33 第一 稻米 2 第十 16 第三 大豆 35 第一 67 第一 棉花 18 第二 24 第一 肉類 15 第二 14 第一 牛奶 15 第一 3 第七 雞蛋 9 第一 9 第二 2008年美國主要農產品在世界的位次 美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2%,平均每個勞動力可供76人消費,不僅滿足本國需要,還可以有1/3~2/5的農產品用于出口。 世界最高的農業生產效率 想一想 美國農業生產如此發達,是怎樣做到的? 美國——世界農業大國 課堂導入 30°N 40°N 50°N 120°W 100°E 80°W 認識美國 的地理位置 一.美國的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大部位于25°N ~49°N , 80°W ~ 120°W之間。 東臨大西洋, 西臨太平洋, 南鄰墨西哥灣。 北部的鄰國為加拿大,南部的鄰國墨西哥。 三大縱列帶,東部、西部以山地為主,中部為大平原地區,平坦開闊,地勢中間低,東西高。 美國本土地形 美國的地形有什么特點? 分為哪幾大地形區? 這樣的地形對發展農業生產有何影響? 對農業的影響 中部平原,發展種植業 (農業機械耕作和大規模經營) 山區,發展林業和畜牧業。 二.美國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 從水熱條件分析,美國哪些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 氣候類型多樣,大部分屬溫帶和亞熱帶,水熱條件適合栽培多種農作物。熱帶氣候缺失,熱帶作物需進口。 美國年降水量分布 東中部地區夏季降水多,水熱條件更好,適合發展種植業; 西部太平洋沿岸處于山地的迎風坡, 可發展地中海式農業等; 二.美國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 世界第四長河密西西比河以及五大湖為農業發展提供充足水源。 密西西比河流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黑土層深厚肥沃,生產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區之一 二.美國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 水陸交通便利 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完整而廣泛的儲運系統,加快農產品的流通與出口,促進農業地域專業化的發展。 三.美國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 工業和科技高度發達 對農業的影響:為農業生產提供機械設備和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了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工業基礎好,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高 良種培育等科技的投入 三.美國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 人口密度小,地廣人稀 對農業的影響:勞動力缺乏,為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提供了可能,農業生產率高,商品率高。 三.美國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 乳畜帶主要集中在什么位置? 為什么乳畜帶集中在此? 主要供應哪些地方? 小麥帶分布在哪些位置? 分析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區分春小麥和冬小麥的分布位置 玉米帶主要分布在哪里? 為什么玉米帶集中在此? 畜牧和灌溉農業帶主要分布在哪? 影響其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④ ① ② ③ 分組討論 (1)指出美國的乳畜帶、小麥帶、玉米帶和棉花帶分布的大體范圍。 (2)分析美國的自然條件(光照、溫度、降水、土壤等)對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形成與分布的影響。 美國東北部氣候濕冷,土地較貧瘠,生長多汁牧草,發展乳畜業。 美國中部和北部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較少,光照強,夏季熱量充足,分布小麥帶。 乳畜帶以南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年降水量較多,分布玉米帶。 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谷地種植葡萄,柑橘等水果 根據美國當地的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說出下列地區發展農產品自然條件 在美國東南部種植棉花 美國太平洋沿岸地區南部屬亞熱帶地區,是夏季高溫少雨的地中海氣候,適合喜高溫少雨,氣候的葡萄,柑橘的生長 東南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熱量充足,收摘期多晴天 議一議,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形成,對美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哪些積極的作用? ①便于把一定的農業部門和農作物集中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發揮地區優勢,挖掘增產潛力; ②便于集中使用農業機械和技術裝備,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提高土地生產率、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閱讀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1)說出海南島的地形和氣候特征。 (2)為什么海南島能成為我國主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 (3)歸納海南島建設國家旅游島的優勢條件。 (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分布面積狹小的沿海平原,山地、丘陵、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 氣候特征: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充沛,分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閱讀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2)為什么海南島能成為我國主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 (3)歸納海南島建設國家旅游島的優勢條件。 (2)海南島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熱量條件好,降水充沛,適合熱帶作物生長 (3)海南島四季如春,氣候宜人, 有海水、沙灘、熱帶雨林等優質自然資源,還有獨特的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島上交通設施完備,旅游度假的接待能強; 國家政策支持 梳理總結 區 域 因地制宜揚長補短 適宜本區域的發展戰略 相應對策策略 根據自身情況 推行 采取 板書設計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 區域的發展階段 區域發展的差異性 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 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 以工業化為主體的成長階段 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 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真題溯源 (2023·全國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開始購買國外優良而昂貴的胡蘿卜種子,在沿海沙質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產品主要出口東亞、東南亞國家,成為全國重要的胡蘿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的胡蘿卜種子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種子,當地海關也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全程跟蹤胡蘿卜生產過程,并保障產品及時通關。據此完成1~3題。 1.泉州成為全國重要胡蘿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胡蘿卜精深加工能力強 ②擁有優良港口 ③胡蘿卜品質優且產量大 ④鐵路運輸發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真題溯源 (2023·全國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開始購買國外優良而昂貴的胡蘿卜種子,在沿海沙質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產品主要出口東亞、東南亞國家,成為全國重要的胡蘿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的胡蘿卜種子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種子,當地海關也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全程跟蹤胡蘿卜生產過程,并保障產品及時通關。據此完成1~3題。 2.實現進口種子替代對泉州胡蘿卜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 ( ) A.明顯提高胡蘿卜產量 B.明顯提高胡蘿卜質量 C.增加胡蘿卜出口國家 D.增加胡蘿卜種植收益 3.泉州海關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重點關注胡蘿卜的 ( ) ①新鮮程度 ②出口關稅 ③出口數量 ④食用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D 湖南省長沙縣位于長沙市區以東,原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鄉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自20世紀90年代起,長沙縣著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現代工業迅速崛起,位于該縣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南工業產值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開發區。長沙縣為中部地區主要的工程機械、汽車、空調、盾構機制造基地。縣城高樓林立,企業總部云集,高速路網四通八達,還修建了磁浮快線。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4.2萬元,縣域綜合實力居全國第六位。長沙縣連續兩次被評為我國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1)長沙縣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2)在長沙縣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當地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3)議一議,長沙縣的發展壯大給我們哪些啟迪? 湖南省長沙縣位于長沙市區以東,原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鄉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自20世紀90年代起,長沙縣著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現代工業迅速崛起,位于該縣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南工業產值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開發區。長沙縣為中部地區主要的工程機械、汽車、空調、盾構機制造基地。縣城高樓林立,企業總部云集,高速路網四通八達,還修建了磁浮快線。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4.2萬元,縣域綜合實力居全國第六位。長沙縣連續兩次被評為我國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1)長沙縣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從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到以工業化為主的成長階段 湖南省長沙縣位于長沙市區以東,原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鄉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自20世紀90年代起,長沙縣著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現代工業迅速崛起,位于該縣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南工業產值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開發區。長沙縣為中部地區主要的工程機械、汽車、空調、盾構機制造基地。縣城高樓林立,企業總部云集,高速路網四通八達,還修建了磁浮快線。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4.2萬元,縣域綜合實力居全國第六位。長沙縣連續兩次被評為我國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2)在長沙縣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當地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由鄉村生活進入城市生活,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由低矮瓦房到高樓大廈,生活觀念發生變化;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能力增強;交通便利,出行更加便利。 湖南省長沙縣位于長沙市區以東,原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鄉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自20世紀90年代起,長沙縣著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現代工業迅速崛起,位于該縣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南工業產值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開發區。長沙縣為中部地區主要的工程機械、汽車、空調、盾構機制造基地。縣城高樓林立,企業總部云集,高速路網四通八達,還修建了磁浮快線。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4.2萬元,縣域綜合實力居全國第六位。長沙縣連續兩次被評為我國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3)議一議,長沙縣的發展壯大給我們哪些啟迪? 發展需要認清本地優勢,充分發揮本地優勢 ,積極融入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注重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課程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