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軸對稱圖形 年級班次 五年級(三)班課 堂 教 學 目 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經歷探究圖形的軸對稱等學習過程,能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建立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對軸對稱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從軸對稱的角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體會數學中軸對稱之美。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軸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學難點 認識對稱軸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法設計 講授法、小組合作法、談論法、演示法 課型 新授課教 具 多媒體課件、圖形剪紙、方格紙、白板筆、磁鐵、學習單教學過程 及時間 教學主要內容(包含板書設計及課堂練習設計、作業處理等)課前準備:分發圖形剪紙和學習單 (一)創設情境,孕育新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而這些圖案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我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都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師:同學們理解得不錯,(展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在平面內,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 師: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從實際出發,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喚醒已有認知基礎。】 (二)探究新知,多維交流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做軸對稱圖形,請同學們快速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請一位同學說一說。 生:圖形①、②、③、⑤、⑥是軸對稱圖形。 師:其他同學有疑問嗎? 師:同學們都認為圖形①、②、③、⑤、⑥是軸對稱圖形,那么你怎么驗證你的判斷呢? 引導生:我們可以折一折。 師:對,我們可以折一折。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我們先齊讀一遍合作目標。同學們明確合作目標了嗎?開始! 師:老師想請這個小組進行匯報,你們小組得出的結果是? 生:圖形①、②、③、⑤、⑥是軸對稱圖形,因為把它們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圖形①、②、③折出了1條,⑤折出了3條,⑥折出了2條。 師:其他小組一樣嗎?同學們請同學注意這些折痕,我們把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出示:軸對稱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它的對稱軸。)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 師:請同學們在學具上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師:同學們畫對了嗎?(出示)請同學們關注一下它們對稱軸的條數,你有什么發現? 生:軸對稱圖形中,有的只有一條對稱軸,有的不止一條對稱軸。 師:剛才我們用對折的方法畫出了對稱軸,那除了對折,你還有哪些方法畫對稱軸呢? 生:用直尺…… 師:對,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梯形上底、下底的長度,取中點來畫出對稱軸。還有呢? 生:方格紙 師:同樣,我們在畫對稱軸時,也可以借助方格紙來幫助我們找到對稱軸。現在老師把梯形放在方格紙上,請同學們試著畫一畫,畫在學習單例二中。請一位同學上來畫。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梯形,老師想問大家,為什么對稱軸畫在這個位置而不是其他位置呢? 生:因為只有畫在這里才能使左右兩邊完全重合。 師:你怎么知道左右兩邊是完全重合的? 生:因為左邊和右邊方格數量是一樣的。 師:也就是說,這條線段和這條線段是一樣長的,都是多少? 生:都是四格。 師;哪里到哪里是四格?請你上來指一指。 生:這個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四格。 師:那這個點的對應點是哪個點呢?請你再指一指。 師:這個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四格,它的對應點到這個點的距離也是四格。我們再來看,這個點它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生:兩格)他的對應點到這個點的距離也是兩格。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對稱軸兩側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話。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對稱軸了,下面我們趁熱打鐵,動手練一練。 【實際意圖: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經歷自主思考的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師:畫出下面圖形的所有對稱軸,請完成在學習單上。 師:他畫對了嗎?有沒有不同看法? 師:第一個圖形有幾條對稱軸? 師:(第三個圖形)它的對角線,是不是對稱軸?為什么?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題,你讀懂了嗎?完成在學習單上。 (展示學生畫法) 【設計意圖:學生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認知需求。】 (四)歸納總結,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學到了哪些? 生1:我學習了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生2:我學習了怎么畫對稱軸…… 生3:我學習了怎么找對稱軸……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回顧知識,經歷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深化理解。】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沿一條直線折疊 完全重合 方格紙 學習單教學反思 本堂課在不同的班級上了3次,每次都根據指導老師的建議進行修改和優化。第一次教學環節的銜接有問題,而后進行了調整,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環節,篩選了有意思和有挑戰性的題目,加強了對練習題遞進式的設計,添加了開放性題目。第二次也對個別練習題目做了調整,去掉了有爭議的題目,改進PPT使其更加準確,并且對語言進行了更加書面和準確的修改。因此第三次整體效果較為良好,但應在一些比較的地方適當放慢速度,留出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楊老師也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板書的設計可以更加豐富,該停下來寫板書的時間一定要做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