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7.1 勾股定理第2課時【教學目標】1.能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2.構造直角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3.經歷探究與勾股定理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重點難點】重點:能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能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立體圖形中兩點之間距離最短問題.【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例1 一個門框的尺寸如圖所示,一塊長3 m,寬2.2 m的長方形薄木板能否從門框內通過?為什么?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橫著或豎著都不能從門框內通過,只能試試斜著能否通過.門框對角線AC的長度是斜著能通過的最大長度.求出AC,再與木板的寬比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通過.你能解答上面問題嗎 這一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類問題.二、探究歸納活動1: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1.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2.明確已知條件及結論;3.利用勾股定理解答,確定實際問題的答案.例2 如圖, 一架2. 6 m長的梯子AB斜靠在一豎直的墻AO上,這時AO為2. 4 m.如果梯子的頂端A沿墻下滑0.5 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 m嗎 練習:如圖是一個滑梯示意圖,若將滑道AC水平放置,則剛好與AB一樣長.已知滑梯的高度 CE=3 m, CD=1 m,試求滑道AC的長.例3 假期中,小明和同學們到某海島上去探寶旅游,按照探寶圖,他們在點A登陸后先 往東走8 km到達C處,又往北走了2 km,遇到障礙后又往西走了3 km,再往北走了6 km后往東拐,僅走了1 km就找到了藏寶點B,如圖,登陸點A到藏寶點B的距離是________.例4 一輛裝滿貨物的卡車,其外形高2.5 m,寬1.6 m,要開進廠門形(長方形部分寬為2m,高為2.3m)狀如圖所示的某工廠,問這輛卡車能否通過該工廠的廠門 說明理由.練一練:練習1.如圖,有兩棵樹,一棵高10 m,另一棵高4 m,兩樹相距8 m,一只小鳥從一棵樹的樹頂飛到另一棵樹的樹頂,小鳥至少飛行( )A.8 m B.10 mC.12 m D.14 m歸納: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1)讀懂題意,分析已知、未知間的關系;(2)構造直角三角形;(3)利用勾股定理等列方程;(4)解決實際問題.練習2.如圖,小巷左右兩側是豎直的墻,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墻時,梯子底端到左墻腳的距離為0.7 m,頂端距離地面2.4 m,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動,將梯子斜靠在右墻時,頂端距離地面2 m,則小巷的寬度為( )A.0.7 m B.1.5 mC.2.2 m D.2.4 m三、交流反思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關鍵是建立數學模型,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用勾股定理等知識來解答.四、檢測反饋1.如圖所示,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樹在距地面1 m處折斷,樹尖B恰好碰到地面,經測量AB=2 m,則樹高為 ( )A. m B. m C.(+1)m D.3 m2.如圖,一根12 m高的電線桿兩側各用15 m的鐵絲固定,兩個固定點AB之間的距離是 ( )A.13 B.9 C.18 D.103.如圖,有一個圓錐,高為8 cm,直徑為12 cm.在圓錐的底邊B點處有一只螞蟻,它想吃掉圓錐頂部A處的食物,則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 )A.8 cm B.9 cm C.10 cm D.11 cm4.如圖,圓柱的底面周長為6 cm,AC是底面圓的直徑,高BC=6 cm,點P是母線BC上一點,且PC=BC.一只螞蟻從A點出發沿著圓柱體的表面爬行到點P的最短距離是 ( )A.cm B.5 cmC.6 cm D.7 cm5.如圖,在高為5 m,坡面長為13 m的樓梯表面鋪地毯,地毯的長度至少需要______ m. 6.如圖是一個外輪廓為矩形的機器零件平面示意圖,根據圖中的尺寸(單位:mm),計算兩圓孔中心A和B的距離為________ mm. 7.木工師傅做一個人字形屋梁,如圖所示,上弦AB=AC=4 m,跨度BC為6 m,現有一根長為3 m的木料打算做中柱AD(AD是△ABC的中線),請你通過計算說明這根木料的長度是否適合做中柱AD.(只考慮長度、不計損耗)8.我們古代數學中有這樣一道數學題:有一棵枯樹直立在地上,樹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條從樹根處纏繞而上,纏繞7周到達樹頂,(如圖)請問這根藤條有多長 (注:枯樹可以看成圓柱;樹粗3尺,指的是:圓柱底面周長為3尺,1丈=10尺).五、布置作業教科書第28頁習題17.1第2,3,4,5,10題六、板書設計17.1 勾股定理第2課時一、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二、構造直角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三、例題講解四、板演練習ABNMPAGE- 6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