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分值:64分)(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望天樹可高達七八十米,樹冠較大,常年枝葉繁茂。望天樹板根發育明顯,板根可達十米之高,往地下還可以延伸十幾米。下圖為“望天樹近地面根系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望天樹指示當地的自然環境為( )A.全年高溫的沙漠氣候環境B.全年濕熱多雨的森林環境C.干濕分明的熱帶草原環境D.全年嚴寒多大風的極地環境2.望天樹所在區域的植被群落特征是( )A.植被稀疏,種類單一B.濕季蔥郁,干季凋萎C.樹木較少,綠草茵茵D.種類豐富,樹冠渾圓(2024·陜西西安期中)植物的生長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下圖為“世界某地植物景觀圖”。據此完成3~4題。3.圖示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是( )A.草原地區 B.沙漠地區C.寒漠地區 D.凍土地區4.該類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表現為( )A.莖部粗大 B.葉子厚小C.根系龐大 D.開花較遲(2023·江蘇淮安期末)秋季是觀賞銀杏葉由綠變黃的最佳季節。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釣魚臺銀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轉戰浙江的長興十里古銀杏長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騰沖銀杏村游玩的好時節。據此完成5~6題。5.銀杏林屬于( )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6.不同地區,銀杏葉變黃的時間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為(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熱量森林的類型特征和分布主要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某區域亞寒帶針葉林空間分布及森林景觀。讀圖,完成7~8題。7.亞寒帶針葉林( )A.垂直結構復雜B.抗寒能力強但抗旱能力弱C.春季發芽,秋季落葉D.樹葉為針狀8.圖中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地區( )A.集中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B.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長C.夏季炎熱多雨,無明顯干季D.全年降水豐沛但氣溫較低(2024·吉林長春階段練習)讀“世界四地景觀圖”,完成9~10題。9.圖甲、圖乙對應的植被名稱分別是( )A.熱帶草原、溫帶草原B.溫帶草原、熱帶草原C.熱帶荒漠、熱帶草原D.熱帶草原、熱帶荒漠10.圖丙和圖丁所在地區典型植被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①垂直結構復雜 ②旱生灌木為主 ③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④具有長期耐旱的形態結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選擇題11~15題,每小題4分,共20分)(2023·浙江杭州期末)森林凋落物也可稱為枯落物(枯葉、枯枝、果實),下圖為“甲、乙兩種樹種森林凋落物數量的逐月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甲樹種在我國廣泛分布于( )A.東南丘陵 B.大興安嶺北部C.藏北高原 D.華北平原12.乙樹種的特點是( )A.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B.常綠,花期集中,多革質葉片C.全年生長、開花,深綠,有莖花、板狀根現象D.針狀樹葉塞罕壩海拔介于1 010~1 940米。20世紀60年代,林業部在這里建設了林場。幾十年來,林場建設者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萬畝,創造了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造林過程中發現荒山南坡難以綠化,需要攻克許多難關。下圖示意塞罕壩林場的位置。據此完成13~15題。13.適合塞罕壩林場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屬于( )A.落葉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C.針葉林 D.常綠闊葉林14.與北坡相比,塞罕壩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條件是( )A.蒸發較強,土壤濕度較小B.降水較少,土層較薄,礫石較多C.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D.風力較大,受低溫凍害影響大15.塞罕壩林場對京津地區產生的主要環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樣性B.減輕風沙危害C.涵養水源,美化環境D.減緩氣候變暖趨勢16.(2024·江蘇南京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胡楊是生長在沙漠地區的唯一喬木樹種,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風沙,有很強的生命力,“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胡楊能生長在高度鹽堿化的土壤中,原因是胡楊的主根、側根、軀干、樹皮、葉片都能吸納鹽分,當體內鹽分積累過多時,便從樹干的節疤和裂口處將鹽分自動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的塊狀結晶,稱“胡楊淚”,俗稱“胡楊堿”。一棵成年胡楊樹每年能排出數十千克鹽堿,胡楊堪稱“拔鹽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額濟納旗(位置見下圖)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擁有38萬畝胡楊林,是全球僅存的三大胡楊林區之一,每年入秋后,該地胡楊葉色金黃,吸引眾多游客前往觀賞。(1)指出胡楊林具有的生態價值。(2)胡楊從根部萌生幼苗,幼樹上的葉片細長如柳葉,老樹的葉片呈心形,葉片大而厚,表面有蠟質層。結合胡楊樹葉形態,說出其適應的氣候特點。(3)來自廣東省的游客在游覽額濟納旗美麗秋色后,想在自己家鄉引種胡楊。對他的想法,你是否贊成?并說明理由。答案精析1.B 2.D [第1題,結合材料可知,望天樹常年枝葉繁茂,可判斷其為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植被,據板根發育可判斷望天樹應為熱帶雨林地區的植被,板根發育和粗大較長的根系可保障其適應濕熱多雨的環境,所以選B。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望天樹為熱帶雨林地區的植被。熱帶雨林植被群落因水分和熱量充足,植被垂直結構發育明顯,植被種類豐富,樹冠渾圓,所以選D。]3.B 4.C [第3題,圖示景觀植物稀疏矮小,無高大喬木,且地表干燥,說明其生長的環境為氣候干燥的沙漠地區,B正確。第4題,根據上題結論,沙漠地區氣候干燥,該類植物通過龐大的根系從土壤深層獲得水分。C正確。]5.C 6.D [第5題,秋季是觀賞銀杏葉由綠變黃的最佳季節,銀杏葉片寬大,呈扇形,顏色變化明顯,說明銀杏林屬于落葉闊葉林,C正確。第6題,北京、浙江、云南緯度依次變低,一般情況下,緯度越低,熱量越充足,氣溫越高,銀杏葉變黃的時間越晚,故其主要影響因素為熱量,D正確。]7.D 8.B [第7題,亞寒帶針葉林樹葉為針狀,D正確;植物垂直結構簡單,A錯;抗寒、抗旱能力均強,B錯;春季發芽,秋季不落葉,C錯。第8題,圖示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地區緯度較高,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長,B正確。]9.A 10.B [第9題,圖甲是典型的熱帶稀樹草原景觀,圖乙是溫帶草原景觀,A正確。第10題,垂直結構復雜對應的是水熱條件較好的熱帶雨林地區,而圖丙和圖丁所在地區為沙漠地區,植被覆蓋率極低,①錯誤;沙漠地區氣候干旱,植被以旱生灌木為主,具有長期耐旱的形態結構,同時也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②③④正確。故選B。]11.A 12.A [第11題,由圖可知,甲樹種一年均有一定數量的森林凋落物,說明甲樹種常年有枝葉存在,且凋落量較多,屬于常綠林,在我國廣泛分布于東南丘陵,A正確。第12題,乙樹種的森林凋落物數量在9~10月(秋季)最多,且在1~3月森林凋落物數量為0,說明乙樹種冬季沒有枝葉,屬于落葉闊葉林,其特點是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A正確。]13.C 14.A 15.B [第13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塞罕壩位于內蒙古高原東南緣,該地區的自然植被類型是溫帶落葉闊葉林,但塞罕壩海拔介于1 010~1 940米,海拔相對較高,氣溫較低,限制闊葉林生長,因此適合塞罕壩林場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屬于針葉林。第14題,與北坡相比,塞罕壩荒山南坡是陽坡,其造林的主要不利條件是太陽輻射較強,蒸發較強,土壤濕度較小。第15題,塞罕壩林場位于荒漠沙地,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對京津地區產生的主要環境效益是減輕風沙危害。]16.(1)防風固沙(防治荒漠化)、改良土壤(防治鹽堿化)。(2)主要為了適應夏季氣溫高、降水少、蒸發量大、光照強的氣候特點。(3)不贊成。理由:廣東的熱量、水分、土壤等條件不適合胡楊的生長。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學習目標] 1.結合圖文材料,識別主要植被類型,歸納不同植被的地區分布。(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主要植被1.概念:植被是覆蓋一個地區的各類__________的總稱。2.分類3.類型類型 特征 分布森林 熱帶雨林 發育最繁茂的植被類型,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____ ________地區熱帶季雨林 喬木分上下兩層,大部分樹種旱季落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終年常綠,喬木多____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陸續進入果期溫帶落葉闊葉林 喬木一般具有寬闊的葉片,夏季____,冬季落葉亞寒帶針葉林 主要由耐寒針葉喬木組成,以松、杉類植物為主,樹葉為____狀,以抗寒抗旱草原 熱帶草原 以旱生____植物為主,星散分布著旱生喬木、灌木,具有極其獨特的群落外貌 半濕潤、半干旱的內陸地區溫帶草原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勢,植物普遍存在____結構荒漠 熱帶荒漠 植被____,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 干旱地區溫帶荒漠(2024·遼寧沈陽期末)森林植被類型多樣。下面是“兩種典型森林植被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圖1、圖2兩種森林植被分別是( )A.熱帶雨林、亞寒帶針葉林 B.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C.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 D.常綠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2.下列描述符合圖1中森林群落的是( )A.具有明顯的季相變化 B.往往由單一樹種構成C.林木具有耐寒抗旱性 D.多板根和莖花現象下圖為四種不同類型的植被景觀。完成3~4題。 3.屬于典型荒漠景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下列關于四地植被形態與主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樹干粗大—防大風抗倒伏 B.乙地板狀根系—防熱量散失C.丙地莖葉短小—防低溫抗嚴寒 D.丁地秋冬落葉—減少水分流失知識點二 植被與環境1.環境對植被的影響(1)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決定于______條件。①熱量:__________提供給地球的熱量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在不同緯度帶形成不同的植被帶。②降水:在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各地水分條件不同,植被由森林依次變為_____、荒漠。(2)在中尺度上,受______的影響,植被隨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從山麓到山頂隨著______狀況的變化,形成山地垂直氣候帶,從而使植被出現垂直分帶現象。2.植被對環境的影響拓展延伸1.環境因素對植被影響的具體表現因素 具體表現熱量 熱量決定了植被的種類、生長速度、生長量,不同的熱量帶,植被類型不同水分 ①同一緯度,從沿海向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觀; ②同一地點,降水多的年份,樹木年輪寬光照 ①植物通過爭奪陽光,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 ②影響喜光、喜陰植物的生長,喜光植物向陽一側生長好風向 長時間風吹使迎風面樹枝受到損傷,背風面樹枝不斷生長,形成旗形樹冠地形 ①陽坡和陰坡的光照和熱量差異導致植被差異,如馬尾松生長在陽坡,冷杉生長在陰坡; ②海拔不同,水熱組合不同,因此在山區,不同海拔分布的植被不同; ③迎風坡和背風坡水分差異導致植被差異,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則沒有土壤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響植被生長,如茶樹耐酸怕堿,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2.植被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1)植被不適應環境:分布稀疏、沒有分布說明該地區環境條件較差,主要從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2)植被適應環境:能生長、生長旺盛說明這些植被具有適應該地區環境(尤其是惡劣環境)的能力。如下表:植被形態 對環境的適應性根系發達 耐旱;耐貧瘠;抵抗強風葉片厚、有蠟質層 反射陽光、減少蒸騰,抗旱葉子細小 防蒸騰;防熱量散失莖粗壯 儲水量大簇狀或匍匐在地面 防強風、保暖、耐土壤貧瘠花色鮮艷 吸引動物為其傳播花粉生長速度快 當地氣候暖季短或雨季短3.植被對環境的影響(以森林植被為例)固碳釋氧,凈化空氣 森林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且能吸收有害氣體,釋放負離子涵養水源,保育土壤 森林對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貯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凈化水質,調節徑流。植物根系可以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土壤結構積累營養物質,保護生物多樣性 森林在生長中積累了大量營養物質,為人類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環境防風固沙,減輕災害 森林可以降低風速,減輕風沙、臺風、霜凍等災害材料一 猴面包樹,原產于非洲大陸,是喜溫的熱帶樹種,能耐高溫且耐旱力極強,適合生長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的地區,濕熱氣候條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生長較差。猴面包樹生長緩慢,但壽命極長,有些可達5 000年左右,樹干粗大。樹干木質柔軟,呈海綿狀,能儲備大量的水。材料二 猴面包樹很少人工種植,并未廣泛栽培。我國1963年從西非引進的猴面包樹現種植于華南植物園園林樹木區,并未大規模種植。1.[綜合思維]簡述猴面包樹生長緩慢的原因。2.[綜合思維]試分析猴面包樹耐旱力極強的原因。3.[區域認知]分析我國引種猴面包樹后并未大規模種植的原因。(2024·福建福州統考)紅柳是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它的枝條較長且瘦細,十分柔軟,木質化生長枝上的葉呈披針形,半抱莖,枝條叢生,根系發達,可以向地下深扎10米之多。完成1~2題。1.形成紅柳形態特征的氣候環境主要是( )A.全年溫和濕潤 B.終年高溫多雨 C.終年干旱少雨 D.全年寒冷干燥2.紅柳( )①柔軟細枝可以抗風 ②枝條較長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 ③枝條叢生是為了遮擋陽光 ④葉呈披針形,可減少水分蒸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3·湖北武漢期末)我國自古有“榕不過吉”的說法,即榕樹種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為北界,常見于我國華南、西南地區。榕樹母樹上常長出許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氣中的氣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氣體、支撐植物體向上生長的作用),呈現“獨木成林”的景觀(下圖)。據此完成3~4題。3.導致“榕不過吉”的主導因素是( )A.熱量 B.地形 C.土壤 D.洋流4.榕樹母樹出現大量氣生根,是因為其適應的環境( )A.較酸 B.較干 C.較堿 D.較濕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主要植被梳理教材新知1.植物群落2.森林 人工草場3.復雜 革質 盛葉 針 濕潤和半濕潤 草本 旱生 稀疏落實思維方法1.A 2.D [第1題,圖1植被林木高大茂密,數量多,為熱帶雨林植被;圖2植被為松樹或杉樹,樹葉為針狀,為亞寒帶針葉林。A正確。第2題,由上題可知,圖1中森林群落為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全年呈深綠色,無明顯的季相變化,A錯誤;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復雜,B錯誤;熱帶雨林分布在熱帶地區,耐寒抗旱性差,C錯誤;熱帶雨林植物常見板根和莖花現象,D正確。]3.C 4.D [第3題,圖甲是熱帶稀樹草原景觀,A錯誤;圖乙林木茂密,具有板狀根,是熱帶雨林景觀,B錯誤;圖丙植被稀疏,荒漠廣布,屬于荒漠景觀,C正確;圖丁以高大喬木為主,植被茂密,有枯枝落葉,是落葉闊葉林景觀,D錯誤。第4題,圖甲中植被粗大的樹干,是為了適應干季缺水,體內儲存大量水源,A錯誤;圖乙中板狀根主要是為了適應多雨環境,防洪澇,具有呼吸作用,且可以支撐高大的樹干,B錯誤;圖丙中植物莖葉短小,主要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減少水分散失,C錯誤;圖丁中樹木秋冬落葉主要是為了防止水分過度蒸騰,減少水分流失,D正確。]知識點二 植被與環境梳理教材新知1.(1)氣候 ①太陽輻射 ②草原 (2)地形 水熱探究核心知識1.氣候干旱、生長條件惡劣限制猴面包樹生長。2.樹干粗大,根系發達,濕季可以貯存大量水分;樹干粗,木質柔軟,利于儲水,有助于度過干季。3.猴面包樹屬于熱帶樹種,我國熱帶范圍較小;猴面包樹生長緩慢,短時間內難形成經濟效益。因此很難得到推廣和大規模種植。落實思維方法1.C 2.D [第1題,紅柳根系發達,表現為適應終年干旱的環境,終年干旱少雨的氣候背景下,土壤水分不足,地下水埋藏較深,C正確;全年溫和濕潤、終年高溫多雨的環境下,土壤水分充足,紅柳根系不會向地下深扎10米之多,A、B錯誤;全年寒冷干燥,可能存在凍土層,不利于植物根系向下伸展,不符合紅柳形態特征,D錯誤。故選C。第2題,紅柳枝條瘦細,十分柔軟,有利于適應大風環境,①正確;枝條較長較多一定程度上會增強蒸騰作用,②錯誤;枝條叢生可以增加地表摩擦力,減小風速,達到防風固沙的作用,③錯誤;葉呈披針形,葉面縮小可減少水分蒸騰,④正確。故①④正確,故選D。]3.A 4.D [第3題,“榕不過吉”是指榕樹種植北界是江西吉安,吉安以北不能再種植榕樹,受緯度位置影響,所以主導因素應是熱量,A正確。第4題,榕樹主干和側枝上常產生許多須狀的氣生根,是為了適應雨量多、高溫高濕的環境,氣生根有輔助呼吸的作用,D正確。](共58張PPT)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第一節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主要植被,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1.結合圖文材料,識別主要植被類型,歸納不同植被的地區分布。(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主要植被知識點二 植被與環境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主要植被><知識點一2.分類自然植被: 、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澤等人工植被:農作物、人工林、 、城市綠地等1.概念:植被是覆蓋一個地區的各類 的總稱。植物群落森林人工草場類型 特征 分布森林 熱帶雨林 發育最繁茂的植被類型,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____ ____________地區熱帶季雨林 喬木分上下兩層,大部分樹種旱季落葉亞熱帶常綠 闊葉林 終年常綠,喬木多 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陸續進入果期溫帶落葉 闊葉林 喬木一般具有寬闊的葉片,夏季 ,冬季落葉亞寒帶 針葉林 主要由耐寒針葉喬木組成,以松、杉類植物為主,樹葉為 狀,以抗寒抗旱3.類型復雜革質盛葉針濕潤和半濕潤類型 特征 分布草原 熱帶草原 以旱生 植物為主,星散分布著旱生喬木、灌木,具有極其獨特的群落外貌 半濕潤、半干旱的內陸地區溫帶草原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勢,植物普遍存在 結構荒漠 熱帶荒漠 植被 ,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 干旱地區溫帶荒漠草本旱生稀疏(2024·遼寧沈陽期末)森林植被類型多樣。下面是“兩種典型森林植被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圖1、圖2兩種森林植被分別是A.熱帶雨林、亞寒帶針葉林B.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C.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D.常綠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圖1植被林木高大茂密,數量多,為熱帶雨林植被;圖2植被為松樹或杉樹,樹葉為針狀,為亞寒帶針葉林。A正確。(2024·遼寧沈陽期末)森林植被類型多樣。下面是“兩種典型森林植被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2.下列描述符合圖1中森林群落的是A.具有明顯的季相變化B.往往由單一樹種構成C.林木具有耐寒抗旱性D.多板根和莖花現象√由上題可知,圖1中森林群落為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全年呈深綠色,無明顯的季相變化,A錯誤;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復雜,B錯誤;熱帶雨林分布在熱帶地區,耐寒抗旱性差,C錯誤;熱帶雨林植物常見板根和莖花現象,D正確。下圖為四種不同類型的植被景觀。完成3~4題。3.屬于典型荒漠景觀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圖甲是熱帶稀樹草原景觀,A錯誤;圖乙林木茂密,具有板狀根,是熱帶雨林景觀,B錯誤;圖丙植被稀疏,荒漠廣布,屬于荒漠景觀,C正確;圖丁以高大喬木為主,植被茂密,有枯枝落葉,是落葉闊葉林景觀,D錯誤。下圖為四種不同類型的植被景觀。完成3~4題。4.下列關于四地植被形態與主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樹干粗大—防大風抗倒伏 B.乙地板狀根系—防熱量散失C.丙地莖葉短小—防低溫抗嚴寒 D.丁地秋冬落葉—減少水分流失√圖甲中植被粗大的樹干,是為了適應干季缺水,體內儲存大量水源,A錯誤;圖乙中板狀根主要是為了適應多雨環境,防洪澇,具有呼吸作用,且可以支撐高大的樹干,B錯誤;圖丙中植物莖葉短小,主要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減少水分散失,C錯誤;圖丁中樹木秋冬落葉主要是為了防止水分過度蒸騰,減少水分流失,D正確。植被與環境><知識點二1.環境對植被的影響(1)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決定于 條件。①熱量: 提供給地球的熱量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在不同緯度帶形成不同的植被帶。②降水:在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各地水分條件不同,植被由森林依次變為、荒漠。(2)在中尺度上,受 的影響,植被隨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從山麓到山頂隨著 狀況的變化,形成山地垂直氣候帶,從而使植被出現垂直分帶現象。氣候太陽輻射草原地形水熱2.植被對環境的影響拓展延伸1.環境因素對植被影響的具體表現因素 具體表現熱量 熱量決定了植被的種類、生長速度、生長量,不同的熱量帶,植被類型不同水分 ①同一緯度,從沿海向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觀;②同一地點,降水多的年份,樹木年輪寬光照 ①植物通過爭奪陽光,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②影響喜光、喜陰植物的生長,喜光植物向陽一側生長好拓展延伸因素 具體表現風向 長時間風吹使迎風面樹枝受到損傷,背風面樹枝不斷生長,形成旗形樹冠地形 ①陽坡和陰坡的光照和熱量差異導致植被差異,如馬尾松生長在陽坡,冷杉生長在陰坡;②海拔不同,水熱組合不同,因此在山區,不同海拔分布的植被不同;③迎風坡和背風坡水分差異導致植被差異,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則沒有土壤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響植被生長,如茶樹耐酸怕堿,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拓展延伸2.植被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1)植被不適應環境:分布稀疏、沒有分布說明該地區環境條件較差,主要從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2)植被適應環境:能生長、生長旺盛說明這些植被具有適應該地區環境(尤其是惡劣環境)的能力。如下表:植被形態 對環境的適應性根系發達 耐旱;耐貧瘠;抵抗強風葉片厚、有蠟質層 反射陽光、減少蒸騰,抗旱葉子細小 防蒸騰;防熱量散失植被形態 對環境的適應性莖粗壯 儲水量大簇狀或匍匐在地面 防強風、保暖、耐土壤貧瘠花色鮮艷 吸引動物為其傳播花粉生長速度快 當地氣候暖季短或雨季短拓展延伸拓展延伸3.植被對環境的影響(以森林植被為例)固碳釋氧,凈化空氣 森林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且能吸收有害氣體,釋放負離子涵養水源,保育土壤 森林對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貯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凈化水質,調節徑流。植物根系可以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土壤結構積累營養物質,保護生物多樣性 森林在生長中積累了大量營養物質,為人類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環境防風固沙,減輕災害 森林可以降低風速,減輕風沙、臺風、霜凍等災害材料一 猴面包樹,原產于非洲大陸,是喜溫的熱帶樹種,能耐高溫且耐旱力極強,適合生長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的地區,濕熱氣候條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生長較差。猴面包樹生長緩慢,但壽命極長,有些可達5 000年左右,樹干粗大。樹干木質柔軟,呈海綿狀,能儲備大量的水。材料二 猴面包樹很少人工種植,并未廣泛栽培。我國1963年從西非引進的猴面包樹現種植于華南植物園園林樹木區,并未大規模種植。1.[綜合思維]簡述猴面包樹生長緩慢的原因。答案 氣候干旱、生長條件惡劣限制猴面包樹生長。材料一 猴面包樹,原產于非洲大陸,是喜溫的熱帶樹種,能耐高溫且耐旱力極強,適合生長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的地區,濕熱氣候條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生長較差。猴面包樹生長緩慢,但壽命極長,有些可達5 000年左右,樹干粗大。樹干木質柔軟,呈海綿狀,能儲備大量的水。材料二 猴面包樹很少人工種植,并未廣泛栽培。我國1963年從西非引進的猴面包樹現種植于華南植物園園林樹木區,并未大規模種植。2.[綜合思維]試分析猴面包樹耐旱力極強的原因。答案 樹干粗大,根系發達,濕季可以貯存大量水分;樹干粗,木質柔軟,利于儲水,有助于度過干季。材料一 猴面包樹,原產于非洲大陸,是喜溫的熱帶樹種,能耐高溫且耐旱力極強,適合生長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的地區,濕熱氣候條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生長較差。猴面包樹生長緩慢,但壽命極長,有些可達5 000年左右,樹干粗大。樹干木質柔軟,呈海綿狀,能儲備大量的水。材料二 猴面包樹很少人工種植,并未廣泛栽培。我國1963年從西非引進的猴面包樹現種植于華南植物園園林樹木區,并未大規模種植。3.[區域認知]分析我國引種猴面包樹后并未大規模種植的原因。答案 猴面包樹屬于熱帶樹種,我國熱帶范圍較小;猴面包樹生長緩慢,短時間內難形成經濟效益。因此很難得到推廣和大規模種植。(2024·福建福州統考)紅柳是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它的枝條較長且瘦細,十分柔軟,木質化生長枝上的葉呈披針形,半抱莖,枝條叢生,根系發達,可以向地下深扎10米之多。完成1~2題。1.形成紅柳形態特征的氣候環境主要是A.全年溫和濕潤 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干旱少雨 D.全年寒冷干燥√紅柳根系發達,表現為適應終年干旱的環境,終年干旱少雨的氣候背景下,土壤水分不足,地下水埋藏較深,C正確;全年溫和濕潤、終年高溫多雨的環境下,土壤水分充足,紅柳根系不會向地下深扎10米之多,A、B錯誤;全年寒冷干燥,可能存在凍土層,不利于植物根系向下伸展,不符合紅柳形態特征,D錯誤。故選C。(2024·福建福州統考)紅柳是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它的枝條較長且瘦細,十分柔軟,木質化生長枝上的葉呈披針形,半抱莖,枝條叢生,根系發達,可以向地下深扎10米之多。完成1~2題。2.紅柳①柔軟細枝可以抗風 ②枝條較長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 ③枝條叢生是為了遮擋陽光 ④葉呈披針形,可減少水分蒸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紅柳枝條瘦細,十分柔軟,有利于適應大風環境,①正確;枝條較長較多一定程度上會增強蒸騰作用,②錯誤;枝條叢生可以增加地表摩擦力,減小風速,達到防風固沙的作用,③錯誤;葉呈披針形,葉面縮小可減少水分蒸騰,④正確。故①④正確,故選D。(2023·湖北武漢期末)我國自古有“榕不過吉”的說法,即榕樹種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為北界,常見于我國華南、西南地區。榕樹母樹上常長出許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氣中的氣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氣體、支撐植物體向上生長的作用),呈現“獨木成林”的景觀(右圖)。據此完成3~4題。3.導致“榕不過吉”的主導因素是A.熱量 B.地形C.土壤 D.洋流√“榕不過吉”是指榕樹種植北界是江西吉安,吉安以北不能再種植榕樹,受緯度位置影響,所以主導因素應是熱量,A正確。(2023·湖北武漢期末)我國自古有“榕不過吉”的說法,即榕樹種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為北界,常見于我國華南、西南地區。榕樹母樹上常長出許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氣中的氣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氣體、支撐植物體向上生長的作用),呈現“獨木成林”的景觀(右圖)。據此完成3~4題。4.榕樹母樹出現大量氣生根,是因為其適應的環境A.較酸 B.較干C.較堿 D.較濕√榕樹主干和側枝上常產生許多須狀的氣生根,是為了適應雨量多、高溫高濕的環境,氣生根有輔助呼吸的作用,D正確。課時對點練望天樹可高達七八十米,樹冠較大,常年枝葉繁茂。望天樹板根發育明顯,板根可達十米之高,往地下還可以延伸十幾米。下圖為“望天樹近地面根系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望天樹指示當地的自然環境為A.全年高溫的沙漠氣候環境B.全年濕熱多雨的森林環境C.干濕分明的熱帶草原環境D.全年嚴寒多大風的極地環境√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結合材料可知,望天樹常年枝葉繁茂,可判斷其為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植被,據板根發育可判斷望天樹應為熱帶雨林地區的植被,板根發育和粗大較長的根系可保障其適應濕熱多雨的環境,所以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望天樹可高達七八十米,樹冠較大,常年枝葉繁茂。望天樹板根發育明顯,板根可達十米之高,往地下還可以延伸十幾米。下圖為“望天樹近地面根系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2.望天樹所在區域的植被群落特征是A.植被稀疏,種類單一B.濕季蔥郁,干季凋萎C.樹木較少,綠草茵茵D.種類豐富,樹冠渾圓√12345678910111213141516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望天樹為熱帶雨林地區的植被。熱帶雨林植被群落因水分和熱量充足,植被垂直結構發育明顯,植被種類豐富,樹冠渾圓,所以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陜西西安期中)植物的生長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右圖為“世界某地植物景觀圖”。據此完成3~4題。3.圖示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是A.草原地區 B.沙漠地區C.寒漠地區 D.凍土地區圖示景觀植物稀疏矮小,無高大喬木,且地表干燥,說明其生長的環境為氣候干燥的沙漠地區,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陜西西安期中)植物的生長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右圖為“世界某地植物景觀圖”。據此完成3~4題。4.該類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表現為A.莖部粗大 B.葉子厚小C.根系龐大 D.開花較遲根據上題結論,沙漠地區氣候干燥,該類植物通過龐大的根系從土壤深層獲得水分。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江蘇淮安期末)秋季是觀賞銀杏葉由綠變黃的最佳季節。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釣魚臺銀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轉戰浙江的長興十里古銀杏長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騰沖銀杏村游玩的好時節。據此完成5~6題。5.銀杏林屬于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秋季是觀賞銀杏葉由綠變黃的最佳季節,銀杏葉片寬大,呈扇形,顏色變化明顯,說明銀杏林屬于落葉闊葉林,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江蘇淮安期末)秋季是觀賞銀杏葉由綠變黃的最佳季節。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釣魚臺銀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轉戰浙江的長興十里古銀杏長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騰沖銀杏村游玩的好時節。據此完成5~6題。6.不同地區,銀杏葉變黃的時間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為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熱量√北京、浙江、云南緯度依次變低,一般情況下,緯度越低,熱量越充足,氣溫越高,銀杏葉變黃的時間越晚,故其主要影響因素為熱量,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森林的類型特征和分布主要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某區域亞寒帶針葉林空間分布及森林景觀。讀圖,完成7~8題。7.亞寒帶針葉林A.垂直結構復雜B.抗寒能力強但抗旱能力弱C.春季發芽,秋季落葉D.樹葉為針狀√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亞寒帶針葉林樹葉為針狀,D正確;植物垂直結構簡單,A錯;抗寒、抗旱能力均強,B錯;春季發芽,秋季不落葉,C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森林的類型特征和分布主要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某區域亞寒帶針葉林空間分布及森林景觀。讀圖,完成7~8題。8.圖中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地區A.集中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B.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長C.夏季炎熱多雨,無明顯干季D.全年降水豐沛但氣溫較低√圖示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地區緯度較高,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長,B正確。(2024·吉林長春階段練習)讀“世界四地景觀圖”,完成9~10題。9.圖甲、圖乙對應的植被名稱分別是A.熱帶草原、溫帶草原B.溫帶草原、熱帶草原C.熱帶荒漠、熱帶草原D.熱帶草原、熱帶荒漠√圖甲是典型的熱帶稀樹草原景觀,圖乙是溫帶草原景觀,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吉林長春階段練習)讀“世界四地景觀圖”,完成9~10題。10.圖丙和圖丁所在地區典型植被的共同特征主要是①垂直結構復雜 ②旱生灌木為主 ③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④具有長期耐旱的形態結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垂直結構復雜對應的是水熱條件較好的熱帶雨林地區,而圖丙和圖丁所在地區為沙漠地區,植被覆蓋率極低,①錯誤;沙漠地區氣候干旱,植被以旱生灌木為主,具有長期耐旱的形態結構,同時也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②③④正確。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浙江杭州期末)森林凋落物也可稱為枯落物(枯葉、枯枝、果實),下圖為“甲、乙兩種樹種森林凋落物數量的逐月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甲樹種在我國廣泛分布于A.東南丘陵B.大興安嶺北部C.藏北高原D.華北平原√能力提升由圖可知,甲樹種一年均有一定數量的森林凋落物,說明甲樹種常年有枝葉存在,且凋落量較多,屬于常綠林,在我國廣泛分布于東南丘陵,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浙江杭州期末)森林凋落物也可稱為枯落物(枯葉、枯枝、果實),下圖為“甲、乙兩種樹種森林凋落物數量的逐月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2.乙樹種的特點是A.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B.常綠,花期集中,多革質葉片C.全年生長、開花,深綠,有莖花、板狀根現象D.針狀樹葉√乙樹種的森林凋落物數量在9~10月(秋季)最多,且在1~3月森林凋落物數量為0,說明乙樹種冬季沒有枝葉,屬于落葉闊葉林,其特點是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塞罕壩海拔介于1 010~1 940米。20世紀60年代,林業部在這里建設了林場。幾十年來,林場建設者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萬畝,創造了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造林過程中發現荒山南坡難以綠化,需要攻克許多難關。下圖示意塞罕壩林場的位置。據此完成13~15題。13.適合塞罕壩林場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屬于A.落葉闊葉林B.常綠硬葉林C.針葉林D.常綠闊葉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塞罕壩位于內蒙古高原東南緣,該地區的自然植被類型是溫帶落葉闊葉林,但塞罕壩海拔介于1 010~1 940米,海拔相對較高,氣溫較低,限制闊葉林生長,因此適合塞罕壩林場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屬于針葉林。塞罕壩海拔介于1 010~1 940米。20世紀60年代,林業部在這里建設了林場。幾十年來,林場建設者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萬畝,創造了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造林過程中發現荒山南坡難以綠化,需要攻克許多難關。下圖示意塞罕壩林場的位置。據此完成13~15題。14.與北坡相比,塞罕壩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條件是A.蒸發較強,土壤濕度較小B.降水較少,土層較薄,礫石較多C.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D.風力較大,受低溫凍害影響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與北坡相比,塞罕壩荒山南坡是陽坡,其造林的主要不利條件是太陽輻射較強,蒸發較強,土壤濕度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塞罕壩海拔介于1 010~1 940米。20世紀60年代,林業部在這里建設了林場。幾十年來,林場建設者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萬畝,創造了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造林過程中發現荒山南坡難以綠化,需要攻克許多難關。下圖示意塞罕壩林場的位置。據此完成13~15題。15.塞罕壩林場對京津地區產生的主要環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樣性B.減輕風沙危害C.涵養水源,美化環境D.減緩氣候變暖趨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塞罕壩林場位于荒漠沙地,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對京津地區產生的主要環境效益是減輕風沙危害。16.(2024·江蘇南京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胡楊是生長在沙漠地區的唯一喬木樹種,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風沙,有很強的生命力,“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胡楊能生長在高度鹽堿化的土壤中,原因是胡楊的主根、側根、軀干、樹皮、葉片都能吸納鹽分,當體內鹽分積累過多時,便從樹干的節疤和裂口處將鹽分自動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的塊狀結晶,稱“胡楊淚”,俗稱“胡楊堿”。一棵成年胡楊樹每年能排出數十千克鹽堿,胡楊堪稱“拔鹽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額濟納旗(位置見下圖)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擁有38萬畝胡楊林,是全球僅存的三大胡楊林區之一,每年入秋后,該地胡楊葉色金黃,吸引眾多游客前往觀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指出胡楊林具有的生態價值。答案 防風固沙(防治荒漠化)、改良土壤(防治鹽堿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2)胡楊從根部萌生幼苗,幼樹上的葉片細長如柳葉,老樹的葉片呈心形,葉片大而厚,表面有蠟質層。結合胡楊樹葉形態,說出其適應的氣候特點。答案 主要為了適應夏季氣溫高、降水少、蒸發量大、光照強的氣候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16(3)來自廣東省的游客在游覽額濟納旗美麗秋色后,想在自己家鄉引種胡楊。對他的想法,你是否贊成?并說明理由。答案 不贊成。理由:廣東的熱量、水分、土壤等條件不適合胡楊的生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章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 學案(含答案).docx 第五章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五章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