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二節 大氣受熱過程(分值:75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陜西漢中檢測)讀“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和“我國華北某地天氣狀況數據表”,完成1~3題。日期 白天最高氣溫 天氣11月2日 19 ℃ 晴11月3日 17 ℃ 多云11月4日 16 ℃ 霾-雨1.①~④序號含義正確的是( )A.①—大氣逆輻射 B.②—大氣輻射C.③—太陽輻射 D.④—地面輻射2.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③—④—② D.④—②—③3.與前兩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氣溫較低的原因是( )A.①減弱 B.④增強 C.②減弱 D.③增強(2024·江蘇無錫月考)2022年1月14~15日,湯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劇烈噴發,噴發的火山灰與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如圖1)。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4.近地面大氣最主要的直接熱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5.從大氣受熱過程來看,火山噴發產生的“蘑菇云”會( )A.增強太陽輻射 B.增加大氣反射C.減弱大氣輻射 D.增大晝夜溫差(2023·新疆阿克蘇期末)下面圖1為某地居民的特色服飾,該服飾腰襟肥大、袖子寬長,便于穿脫。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6.圖示居民常年生活在( )A.內蒙古高原 B.云貴高原C.黃土高原 D.青藏高原7.根據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當地服飾設計成便于穿脫,是因為( )A.白天①弱,夜晚④強,晝夜溫差小B.白天②強,夜晚③弱,晝夜溫差大C.白天④弱,夜晚③強,晝夜溫差小D.白天①強,夜晚④弱,晝夜溫差大(2023·江蘇宿遷月考)我國北方地區農民為了避免所種莊稼遭受霜凍災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間點燃柴草。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8~9題。8.燃燒柴草防御霜凍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強a輻射 B.增強c輻射C.改變c輻射的方向 D.改變b輻射的方向9.低層大氣的主要組成中,吸收b輻射的主要是( )A.水汽 B.氮氣 C.臭氧 D.氧氣(選擇題10~15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優點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強光效和防病蟲害等方面。讀圖,完成10~11題。10.我國華北地區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提高地溫,保障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其原理主要是( )A.減少了地面輻射的散失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C.增強了太陽輻射D.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11.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C.反射太陽輻射,增強光效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2024·山西長治開學考試)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是溫室效應增強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圖1為“二氧化碳增強溫室效應模擬實驗示意圖”,圖2為“根據該實驗測得的數據繪制的統計圖”。讀圖,完成12~13題。12.二氧化碳在增強溫室效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A.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溫B.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使地面增溫C.通過化學反應向大氣釋放熱能D.破壞臭氧層,增加到達地面的紫外線13.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顯著,可以采取的改進措施是( )A.將實驗玻璃瓶懸空放置B.將內瓶底涂成黑色C.將溫度傳感器放至瓶底D.將縱坐標間隔擴大(2023·浙江臺州期末)讀“我國部分城市某日天氣情況表”,完成14~15題。14.據表推斷,該日晝夜溫差最小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哈爾濱 D.西寧15.據表判斷,以下對四個城市該日天氣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上海夜間氣溫最低B.北京最高氣溫會出現在12時C.哈爾濱的大霧天氣可能是冬季氣溫降低所致D.西寧紫外線強度最大16.(2024·浙江寧波月考)溫室大棚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溫室大棚的設計原理和生產原理與大氣的受熱過程基本相同。對于________輻射,溫室大棚幾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進入溫室。但對于____________輻射,溫室大棚卻是不“透明”的,很少能透過。(2)在冬季為了保溫,菜農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內灑水。試說明其有助于保溫的原理。(3)地理研學小組去寧夏中衛市沙坡頭考察荒漠干旱環境,發現這里晝夜溫差很大,需要及時更換衣物。分析中衛市沙坡頭地區氣溫日較差大的原因。17.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2分)實驗一 做兩個相同規格的玻璃箱(如下圖),甲底部放一層土。中午同時把兩個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實驗二 兩支同樣的溫度計靜置在陽光下十分鐘。(1)實驗一的主要目的是測試( )A.大氣的“溫室效應”B.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C.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D.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2)甲玻璃箱溫度計應該比乙玻璃箱溫度計的讀數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為什么?(3)實驗二中放入瓶中的溫度計的讀數會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為什么?答案精析1.D 2.B 3.C [第1題,由圖可知,①為太陽輻射;②為被大氣削弱后的太陽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地面輻射,D正確。第2題,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來自地面輻射,地面的熱量來自太陽輻射,所以熱量傳遞的順序為①—②—④,B正確。第3題,前兩日是晴朗或多云的天氣,而11月4日是“霾—雨”天氣,“霾—雨”天氣相比晴朗或多云的天氣,大氣削弱作用強,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導致氣溫降低,C正確。]4.C 5.B [第4題,近地面大氣最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圖中①是太陽輻射,②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輻射,④是大氣逆輻射。故選C。第5題,從大氣受熱過程來看,火山噴發產生的“蘑菇云”會增加大氣反射,B正確;“蘑菇云”不會減弱大氣輻射,C錯誤;“蘑菇云”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白天氣溫降低,夜晚“蘑菇云”使大氣逆輻射增強,晝夜溫差減小,D錯誤,A錯誤。故選B。]6.D 7.B [第6題,圖中居民的服飾為藏袍,當地居民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因為青藏高原氣候高寒,需要衣料較厚,且當地晝夜溫差很大,袍袖寬敞便于穿脫可適應當地晝夜溫差大的特點,D正確。第7題,當地服飾設計成便于穿脫,反映出當地晝夜溫差較大,白天氣溫較高,體現了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較強,白天②強;夜晚氣溫較低體現了大氣逆輻射較弱,夜晚③弱,B正確。]8.B 9.A [第8題,據圖可知,a是太陽輻射,b是地面輻射,c是大氣逆輻射。燃燒柴草產生煙霧,能有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同時增強大氣逆輻射,即增強c輻射,從而提高近地面氣溫,有效防御霜凍,B正確。第9題,據所學知識可知,b輻射為地面輻射,吸收地面輻射的主要是低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A正確。]10.A 11.C [第10題,早春時氣溫較低,通過地膜覆蓋,減少了地面輻射的散失,起到保溫作用,可保障農作物正常發芽、生長,A正確。第11題,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使蘋果著色更加均勻,提高蘋果品質,C正確;夏季氣溫高,不需要保溫,A錯誤;覆蓋地膜能反射一部分太陽輻射,但不是為了降低地溫,B錯誤;覆蓋地膜,減少了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D錯誤。]12.A 13.B [第12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二氧化碳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不吸收,但可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大氣溫度升高,A正確。第1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將實驗玻璃瓶懸空放置,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會減弱實驗效果,A錯誤;將內瓶底涂成黑色會增加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使地面溫度上升,地面輻射增強,從而使二氧化碳的保溫作用增強,實驗效果更加顯著,B正確;將溫度傳感器放至瓶底則測量的不是瓶內氣體的溫度,C錯誤;將縱坐標間隔擴大不能使實測數據變化,D錯誤。]14.B 15.D [第14題,陰雨天氣云層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晝夜溫差小。表中上海為陰雨天,該日晝夜溫差最小,故選B。第15題,該日上海為陰雨天,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氣溫較高,A錯誤;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14時,B錯誤;該日哈爾濱最高氣溫24 ℃,為夏季,C錯誤;該日西寧為晴天,且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故紫外線強度最大,D正確。]16.(1)短波/太陽 長波/地面(2)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長波輻射的能力增強,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3)深居內陸,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弱,氣溫低。17.(1)D(2)大 有土層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陽輻射多,產生的地面輻射也強。(3)大 太陽輻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內氣溫升高,而玻璃可阻擋瓶內熱量向外散發,所以瓶內氣溫會高一些。解析 (1)實驗一是對有土層的玻璃箱和沒有土層的玻璃箱進行溫度比較,主要目的是測試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D正確。該實驗測試不出“溫室效應”,A錯。從圖中看,太陽光線沒有差異,不是測試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B錯。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從實驗中讀不出來,C錯。(2)甲玻璃箱有土層,比沒有土層的乙玻璃箱溫度高。原因是有土層的玻璃箱比沒有土層的玻璃箱吸收太陽輻射多,產生的地面輻射多。(3)放入瓶中的溫度計讀數會大一些,原因是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穿透能力強,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內氣溫升高。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擋瓶內熱量向外輻射,導致瓶內氣溫高一些。第二節 大氣受熱過程[學習目標] 1.能運用圖表,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綜合思維)2.解釋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解釋常見的地理現象。(地理實踐力)3.解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及實踐應用。(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1.三種削弱作用比較作用形式 作用特點 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 削弱的輻射 形成的自然現象反射作用 無選擇性 ______和較大顆粒的塵埃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夏季天空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散射作用 有選擇性 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 可見光中波長______的藍光、紫光 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吸收作用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對流層) 波長較長的________臭氧(平流層) 波長______的紫外線2.影響(1)削弱了到達地面的__________。(2)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分布________,由低緯度向兩極______。低緯度地區____________,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________,被大氣削弱得____,到達地面的____________;兩極地區的情況則相反。拓展延伸 大氣削弱作用原理應用——分析某地區太陽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2)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3)濕潤的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2024·甘肅金昌階段練習)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是因為( )A.①輻射強 B.⑤作用弱C.③輻射強 D.②輻射強2.圖中箭頭④比①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大氣的保溫作用 B.大氣的削弱作用 C.地面的反射作用 D.地面的削弱作用(2023·山東濟寧期末)“紅燈停,綠燈行”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交通規則,交通信號燈顏色的選擇也蘊藏著一些地理知識。據此完成3~4題。3.交通信號燈選擇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原理是( )A.波長較短容易被吸收 B.波長較長容易被吸收C.波長較短不容易被散射 D.波長較長不容易被散射4.下列現象與此原理相似的是( )A.日出、日落時的霞光 B.晴天夜間溫度低C.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D.燃燒秸稈抵御寒潮知識點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1.兩個來源(1)地球大氣最根本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2)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__________。2.保溫過程核心歸納 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及大氣輻射之間的關系拓展延伸1.大氣保溫作用原理的應用(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2)分析生活實踐中的一些現象現象 原因夜晚多云時氣溫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晚秋或冬季霜凍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熱量散失多,地面氣溫低,易出現霜凍現象青藏高原光照強但氣溫低 高原上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保溫作用弱利用人造煙霧防霜凍 人造煙霧能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玻璃溫室(塑料大棚)保溫原理 大部分太陽輻射能透過玻璃(塑料)到達室內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并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室內大氣,地面長波輻射不能穿透玻璃(塑料)而被反射回地面,從而將熱量保留在室內。封閉的空間也隔絕了室內外熱量的交換,加強了保溫效果2.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晝夜溫差(1)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例如:青藏高原地區。(2)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例如:重慶多雨,晝夜溫差小;新疆少雨,晝夜溫差大。(3)下墊面性質:下墊面的比熱容大→地面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2024年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產品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后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六號”于2024年上半年實施發射,執行月球采樣任務并返回地球。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白天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 ℃,夜晚溫度可降到-183 ℃。1.[綜合思維]請在下圖中合適的位置標注太陽輻射、吸收(大氣對太陽輻射)、反射(大氣對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2.[綜合思維]分別說明大氣對太陽輻射和近地面的影響。3.[綜合思維]簡要分析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的原因。(2024·江西南昌月考)為確保2023年成都大運會的順利開幕,組委會于開幕式(7月28日)前夕進行了人工驅云。下圖示意地球大氣受熱過程,圖中的箭頭①④分別代表兩種作用,②③代表兩種輻射。完成1~2題。1.箭頭①②③④代表保溫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一天中,輻射③最強的時間是( )A.日出前后 B.正午時分 C.午后2點 D.子夜時分(2023·山東威海月考)杜牧《山行》中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楓林景色。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3~4題。3.詩句中霜形成的夜晚( )A.①增強 B.②減弱C.③增強 D.④減弱4.下列關于⑤大氣吸收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太陽短波輻射B.對流層中的水汽吸收太陽短波輻射C.對流層中的塵埃吸收地面長波輻射D.平流層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梳理教材新知1.云層 較短 有選擇性 紅外線 較短2.(1)太陽輻射 (2)不均勻 遞減 太陽高度大 路程短 少 太陽輻射多落實思維方法1.B 2.B [第1題,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是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第2題,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受大氣的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比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有所減少。]3.D 4.A [第3題,紅、黃、綠三種顏色在可見光中波長都較長,而波長較短的顏色容易被散射,交通信號燈選擇波長較長的顏色,能夠保證在陰雨、大霧天氣,人們也能夠清楚地看見信號燈的顏色,D正確。第4題,日出、日落時出現霞光屬于大氣的散射作用,霞光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現,這時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紅色光不容易被散射,穿過大氣層照射到云層上,形成鮮艷奪目的彩霞。故選A。]知識點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梳理教材新知1.(2)地面2.太陽短波輻射 地面長波輻射 大氣逆輻射 探究核心知識1.2.大氣通過反射、散射、吸收,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大氣通過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有保溫作用。3.月球表面無大氣層。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太陽輻射全部到達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溫度過高;夜晚無大氣逆輻射,無大氣的保溫作用,月球表面散失熱量多,使月球表面溫度過低。落實思維方法1.D 2.C [第1題,由材料“圖中的箭頭①④分別代表兩種作用,②③代表兩種輻射”可知,①由大氣指向太陽,表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大氣,表示地面輻射;③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故選D。第2題,③為大氣逆輻射,其強弱與氣溫直接相關,氣溫越高則大氣逆輻射越強。一天中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后2點左右,所以一天中大氣逆輻射最強的時間是午后2點。故選C。]3.D 4.A [第3題,霜是夜間地面溫度低,水汽在地物表面凝華而成,一般發生在大氣逆輻射作用較弱時。圖中④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減弱使近地面大氣溫度較低,有利于霜的形成,D正確;①由宇宙空間指向大氣上界,表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②穿過大氣到達地面,表示被大氣層削弱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氣,表示地面輻射,①②③與霜的形成無直接關系,A、B、C錯誤。故選D。第4題,⑤由太陽輻射指向大氣層,代表大氣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短波輻射,A正確;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能力很強,B、D錯誤;大氣中的塵埃主要對太陽輻射有散射作用,不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C錯誤。故選A。](共68張PPT)大氣受熱過程第二節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并解釋相關現象。1.能運用圖表,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綜合思維)2.解釋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解釋常見的地理現象。(地理實踐力)3.解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及實踐應用。(地理實踐力)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知識點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知識點一作用形式 作用特點 參與作用 的大氣成分 削弱的輻射 形成的自然現象反射作用 無選擇性 和較大顆粒的塵埃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夏季天空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散射作用 有選擇性 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 可見光中波長 的藍光、紫光 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吸收作用 ________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對流層) 波長較長的_______ 臭氧(平流層) 波長 的紫外線1.三種削弱作用比較云層較短有選擇性紅外線較短2.影響(1)削弱了到達地面的 。(2)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分布 ,由低緯度向兩極 。低緯度地區 ,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 ,被大氣削弱得 ,到達地面的 ;兩極地區的情況則相反。太陽輻射不均勻遞減太陽高度大路程短少太陽輻射多拓展延伸(1)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 (2)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 (3)濕潤的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大氣削弱作用原理應用——分析某地區太陽能的多寡(2024·甘肅金昌階段練習)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是因為A.①輻射強B.⑤作用弱C.③輻射強D.②輻射強√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是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2024·甘肅金昌階段練習)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圖中箭頭④比①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大氣的保溫作用B.大氣的削弱作用C.地面的反射作用D.地面的削弱作用√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受大氣的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比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有所減少。(2023·山東濟寧期末)“紅燈停,綠燈行”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交通規則,交通信號燈顏色的選擇也蘊藏著一些地理知識。據此完成3~4題。3.交通信號燈選擇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原理是A.波長較短容易被吸收 B.波長較長容易被吸收C.波長較短不容易被散射 D.波長較長不容易被散射√紅、黃、綠三種顏色在可見光中波長都較長,而波長較短的顏色容易被散射,交通信號燈選擇波長較長的顏色,能夠保證在陰雨、大霧天氣,人們也能夠清楚地看見信號燈的顏色,D正確。(2023·山東濟寧期末)“紅燈停,綠燈行”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交通規則,交通信號燈顏色的選擇也蘊藏著一些地理知識。據此完成3~4題。4.下列現象與此原理相似的是A.日出、日落時的霞光 B.晴天夜間溫度低C.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D.燃燒秸稈抵御寒潮√日出、日落時出現霞光屬于大氣的散射作用,霞光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現,這時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紅色光不容易被散射,穿過大氣層照射到云層上,形成鮮艷奪目的彩霞。故選A。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知識點二1.兩個來源(1)地球大氣最根本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2)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輻射。地面2.保溫過程太陽短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波輻射核心歸納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及大氣輻射之間的關系拓展延伸1.大氣保溫作用原理的應用(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2)分析生活實踐中的一些現象現象 原因夜晚多云時氣 溫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拓展延伸現象 原因晚秋或冬季霜凍出 現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熱量散失多,地面氣溫低,易出現霜凍現象青藏高原光照 強但氣溫低 高原上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保溫作用弱利用人造煙 霧防霜凍 人造煙霧能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拓展延伸現象 原因玻璃溫室(塑料 大棚)保溫原理 大部分太陽輻射能透過玻璃(塑料)到達室內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并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室內大氣,地面長波輻射不能穿透玻璃(塑料)而被反射回地面,從而將熱量保留在室內。封閉的空間也隔絕了室內外熱量的交換,加強了保溫效果拓展延伸2.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晝夜溫差(1)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例如:青藏高原地區。(2)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例如:重慶多雨,晝夜溫差小;新疆少雨,晝夜溫差大。(3)下墊面性質:下墊面的比熱容大→地面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2024年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產品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后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六號”于2024年上半年實施發射,執行月球采樣任務并返回地球。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白天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 ℃,夜晚溫度可降到-183 ℃。1.[綜合思維]請在下圖中合適的位置標注太陽輻射、吸收(大氣對太陽輻射)、反射(大氣對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答案2024年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產品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后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六號”于2024年上半年實施發射,執行月球采樣任務并返回地球。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白天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 ℃,夜晚溫度可降到-183 ℃。2.[綜合思維]分別說明大氣對太陽輻射和近地面的影響。答案 大氣通過反射、散射、吸收,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大氣通過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有保溫作用。2024年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產品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后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六號”于2024年上半年實施發射,執行月球采樣任務并返回地球。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白天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 ℃,夜晚溫度可降到-183 ℃。3.[綜合思維]簡要分析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的原因。答案 月球表面無大氣層。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太陽輻射全部到達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溫度過高;夜晚無大氣逆輻射,無大氣的保溫作用,月球表面散失熱量多,使月球表面溫度過低。(2024·江西南昌月考)為確保2023年成都大運會的順利開幕,組委會于開幕式(7月28日)前夕進行了人工驅云。下圖示意地球大氣受熱過程,圖中的箭頭①④分別代表兩種作用,②③代表兩種輻射。完成1~2題。1.箭頭①②③④代表保溫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由材料“圖中的箭頭①④分別代表兩種作用,②③代表兩種輻射”可知,①由大氣指向太陽,表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大氣,表示地面輻射;③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故選D。(2024·江西南昌月考)為確保2023年成都大運會的順利開幕,組委會于開幕式(7月28日)前夕進行了人工驅云。下圖示意地球大氣受熱過程,圖中的箭頭①④分別代表兩種作用,②③代表兩種輻射。完成1~2題。2.一天中,輻射③最強的時間是A.日出前后 B.正午時分 C.午后2點 D.子夜時分√③為大氣逆輻射,其強弱與氣溫直接相關,氣溫越高則大氣逆輻射越強。一天中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后2點左右,所以一天中大氣逆輻射最強的時間是午后2點。故選C。(2023·山東威海月考)杜牧《山行》中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楓林景色。右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3~4題。3.詩句中霜形成的夜晚A.①增強 B.②減弱C.③增強 D.④減弱√霜是夜間地面溫度低,水汽在地物表面凝華而成,一般發生在大氣逆輻射作用較弱時。圖中④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減弱使近地面大氣溫度較低,有利于霜的形成,D正確;①由宇宙空間指向大氣上界,表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②穿過大氣到達地面,表示被大氣層削弱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氣,表示地面輻射,①②③與霜的形成無直接關系,A、B、C錯誤。故選D。(2023·山東威海月考)杜牧《山行》中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楓林景色。右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3~4題。4.下列關于⑤大氣吸收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A.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太陽短波輻射B.對流層中的水汽吸收太陽短波輻射C.對流層中的塵埃吸收地面長波輻射D.平流層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長波輻射√⑤由太陽輻射指向大氣層,代表大氣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短波輻射,A正確;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能力很強,B、D錯誤;大氣中的塵埃主要對太陽輻射有散射作用,不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C錯誤。故選A。課時對點練1.①~④序號含義正確的是A.①—大氣逆輻射 B.②—大氣輻射C.③—太陽輻射 D.④—地面輻射日期 白天最高氣溫 天氣11月2日 19 ℃ 晴11月3日 17 ℃ 多云11月4日 16 ℃ 霾-雨(2024·陜西漢中檢測)讀“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和“我國華北某地天氣狀況數據表”,完成1~3題。√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由圖可知,①為太陽輻射;②為被大氣削弱后的太陽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地面輻射,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排序正確的是A.①—③—④ B.①—②—④C.③—④—② D.④—②—③日期 白天最高氣溫 天氣11月2日 19 ℃ 晴11月3日 17 ℃ 多云11月4日 16 ℃ 霾-雨(2024·陜西漢中檢測)讀“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和“我國華北某地天氣狀況數據表”,完成1~3題。√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來自地面輻射,地面的熱量來自太陽輻射,所以熱量傳遞的順序為①—②—④,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與前兩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氣溫較低的原因是A.①減弱 B.④增強 C.②減弱 D.③增強日期 白天最高氣溫 天氣11月2日 19 ℃ 晴11月3日 17 ℃ 多云11月4日 16 ℃ 霾-雨(2024·陜西漢中檢測)讀“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和“我國華北某地天氣狀況數據表”,完成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前兩日是晴朗或多云的天氣,而11月4日是“霾—雨”天氣,“霾—雨”天氣相比晴朗或多云的天氣,大氣削弱作用強,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導致氣溫降低,C正確。(2024·江蘇無錫月考)2022年1月14~15日,湯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劇烈噴發,噴發的火山灰與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如圖1)。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4.近地面大氣最主要的直接熱源是A.① B.② C.③ D.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近地面大氣最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圖中①是太陽輻射,②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輻射,④是大氣逆輻射。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江蘇無錫月考)2022年1月14~15日,湯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劇烈噴發,噴發的火山灰與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如圖1)。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5.從大氣受熱過程來看,火山噴發產生的“蘑菇云”會A.增強太陽輻射 B.增加大氣反射 C.減弱大氣輻射 D.增大晝夜溫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從大氣受熱過程來看,火山噴發產生的“蘑菇云”會增加大氣反射,B正確;“蘑菇云”不會減弱大氣輻射,C錯誤;“蘑菇云”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白天氣溫降低,夜晚“蘑菇云”使大氣逆輻射增強,晝夜溫差減小,D錯誤,A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新疆阿克蘇期末)下面圖1為某地居民的特色服飾,該服飾腰襟肥大、袖子寬長,便于穿脫。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6.圖示居民常年生活在A.內蒙古高原 B.云貴高原C.黃土高原 D.青藏高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圖中居民的服飾為藏袍,當地居民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因為青藏高原氣候高寒,需要衣料較厚,且當地晝夜溫差很大,袍袖寬敞便于穿脫可適應當地晝夜溫差大的特點,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新疆阿克蘇期末)下面圖1為某地居民的特色服飾,該服飾腰襟肥大、袖子寬長,便于穿脫。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7.根據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當地服飾設計成便于穿脫,是因為A.白天①弱,夜晚④強,晝夜溫差小 B.白天②強,夜晚③弱,晝夜溫差大C.白天④弱,夜晚③強,晝夜溫差小 D.白天①強,夜晚④弱,晝夜溫差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當地服飾設計成便于穿脫,反映出當地晝夜溫差較大,白天氣溫較高,體現了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較強,白天②強;夜晚氣溫較低體現了大氣逆輻射較弱,夜晚③弱,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江蘇宿遷月考)我國北方地區農民為了避免所種莊稼遭受霜凍災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間點燃柴草。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8~9題。8.燃燒柴草防御霜凍的做法,有利于A.增強a輻射B.增強c輻射C.改變c輻射的方向D.改變b輻射的方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據圖可知,a是太陽輻射,b是地面輻射,c是大氣逆輻射。燃燒柴草產生煙霧,能有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同時增強大氣逆輻射,即增強c輻射,從而提高近地面氣溫,有效防御霜凍,B正確。(2023·江蘇宿遷月考)我國北方地區農民為了避免所種莊稼遭受霜凍災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間點燃柴草。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8~9題。9.低層大氣的主要組成中,吸收b輻射的主要是A.水汽 B.氮氣C.臭氧 D.氧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據所學知識可知,b輻射為地面輻射,吸收地面輻射的主要是低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A正確。早春時氣溫較低,通過地膜覆蓋,減少了地面輻射的散失,起到保溫作用,可保障農作物正常發芽、生長,A正確。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優點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強光效和防病蟲害等方面。讀圖,完成10~11題。10.我國華北地區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提高地溫,保障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其原理主要是A.減少了地面輻射的散失 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C.增強了太陽輻射 D.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優點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強光效和防病蟲害等方面。讀圖,完成10~11題。11.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C.反射太陽輻射,增強光效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使蘋果著色更加均勻,提高蘋果品質,C正確;夏季氣溫高,不需要保溫,A錯誤;覆蓋地膜能反射一部分太陽輻射,但不是為了降低地溫,B錯誤;覆蓋地膜,減少了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山西長治開學考試)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是溫室效應增強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圖1為“二氧化碳增強溫室效應模擬實驗示意圖”,圖2為“根據該實驗測得的數據繪制的統計圖”。讀圖,完成12~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二氧化碳在增強溫室效應中所起的作用是A.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溫 B.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使地面增溫C.通過化學反應向大氣釋放熱能 D.破壞臭氧層,增加到達地面的紫外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由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二氧化碳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不吸收,但可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大氣溫度升高,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顯著,可以采取的改進措施是A.將實驗玻璃瓶懸空放置 B.將內瓶底涂成黑色C.將溫度傳感器放至瓶底 D.將縱坐標間隔擴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將實驗玻璃瓶懸空放置,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會減弱實驗效果,A錯誤;將內瓶底涂成黑色會增加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使地面溫度上升,地面輻射增強,從而使二氧化碳的保溫作用增強,實驗效果更加顯著,B正確;將溫度傳感器放至瓶底則測量的不是瓶內氣體的溫度,C錯誤;將縱坐標間隔擴大不能使實測數據變化,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浙江臺州期末)讀“我國部分城市某日天氣情況表”,完成14~15題。14.據表推斷,該日晝夜溫差最小的城市是A.北京 B.上海 C.哈爾濱 D.西寧√陰雨天氣云層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晝夜溫差小。表中上海為陰雨天,該日晝夜溫差最小,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浙江臺州期末)讀“我國部分城市某日天氣情況表”,完成14~15題。15.據表判斷,以下對四個城市該日天氣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A.上海夜間氣溫最低B.北京最高氣溫會出現在12時C.哈爾濱的大霧天氣可能是冬季氣溫降低所致D.西寧紫外線強度最大√該日上海為陰雨天,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氣溫較高,A錯誤;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14時,B錯誤;該日哈爾濱最高氣溫24 ℃,為夏季,C錯誤;該日西寧為晴天,且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故紫外線強度最大,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2024·浙江寧波月考)溫室大棚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溫室大棚的設計原理和生產原理與大氣的受熱過程基本相同。對于____________輻射,溫室大棚幾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進入溫室。但對于_________輻射,溫室大棚卻是不“透明”的,很少能透過。(2)在冬季為了保溫,菜農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內灑水。試說明其有助于保溫的原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短波/太陽長波/地面答案 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長波輻射的能力增強,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16.(2024·浙江寧波月考)溫室大棚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地理研學小組去寧夏中衛市沙坡頭考察荒漠干旱環境,發現這里晝夜溫差很大,需要及時更換衣物。分析中衛市沙坡頭地區氣溫日較差大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 深居內陸,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弱,氣溫低。17.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據此完成下列各題。實驗一 做兩個相同規格的玻璃箱(如下圖),甲底部放一層土。中午同時把兩個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實驗二 兩支同樣的溫度計靜置在陽光下十分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實驗一是對有土層的玻璃箱和沒有土層的玻璃箱進行溫度比較,主要目的是測試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D正確。該實驗測試不出“溫室效應”,A錯。從圖中看,太陽光線沒有差異,不是測試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B錯。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從實驗中讀不出來,C錯。(1)實驗一的主要目的是測試A.大氣的“溫室效應”B.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C.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D.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甲玻璃箱溫度計應該比乙玻璃箱溫度計的讀數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為什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大甲玻璃箱有土層,比沒有土層的乙玻璃箱溫度高。原因是有土層的玻璃箱比沒有土層的玻璃箱吸收太陽輻射多,產生的地面輻射多。答案 有土層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陽輻射多,產生的地面輻射也強。(3)實驗二中放入瓶中的溫度計的讀數會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為什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大放入瓶中的溫度計讀數會大一些,原因是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穿透能力強,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內氣溫升高。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擋瓶內熱量向外輻射,導致瓶內氣溫高一些。答案 太陽輻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內氣溫升高,而玻璃可阻擋瓶內熱量向外散發,所以瓶內氣溫會高一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二節 大氣受熱過程 學案(含答案).docx 第三章 第二節 大氣受熱過程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二節 大氣受熱過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