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風成地貌(課件 學案 練習,6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風成地貌(課件 學案 練習,6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二節 課時1 風成地貌
(分值:67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讀“地貌景觀示意圖”,完成1~2題。
1.該類地貌景觀常見于我國的(  )
A.海南島 B.四川盆地
C.華北平原 D.準噶爾盆地
2.圖示地貌景觀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溫多雨 B.夏季高溫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溫暖干燥
(2023·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3.圖示地貌(  )
①迎風坡坡度陡 ②背風坡坡度陡 ③屬風沙地貌 ④屬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若圖中A坡朝向東北方向,則該地的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
5.該類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下圖中________地區(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浙江杭州模擬)某地理小組做了模擬風力作用的實驗:用吹風機在長方形硬紙箱中吹一捧顆粒混雜的沙石。吹風機開啟后,紙箱附近塵土飛揚,吹風機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據此完成6~7題。
6.實驗模擬的是(  )
A.吹蝕、沉積 B.磨蝕、沉積
C.風化、沉積 D.風化、侵蝕
7.實驗結束后,紙箱內的沙石分布規律是(  )
A.沙粒雜亂無章,沒有規律
B.垂直分層明顯,下大上小
C.離風口越近,顆粒物越大
D.離風口越遠,顆粒物越大
雅丹是一種典型風蝕地貌,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北靠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南臨阿爾金山,雅丹較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下圖是“雅丹地貌景觀圖”。據此完成8~9題。
8.據圖推測羅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導風向是(  )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9.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選擇題10~15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及部分半濕潤區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此完成10~11題。
10.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流水侵蝕 B.流水沉積
C.風力侵蝕 D.風力沉積
11.針對洼地增多增大,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上游山區退耕還林,減少灌溉用水
B.合理改造上游區域的水利工程
C.山前平原地區種植防護林,減緩風速
D.山前平原地區擴大耕地面積
風沙流通過灌叢植物時,大量沙礫會堆積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叢沙丘,灌叢沙丘發育的增長期稱為風影沙丘。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灌木形成的風影沙丘。據此完成12~13題。
12.圖示風影沙丘常見于(  )
A.沿海沙灘 B.河流兩岸
C.綠洲邊緣 D.森林內部
13.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
A.東南風 B.西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風沙運動是造成流動沙丘土壤風蝕量在不同坡向上差異的原因。下圖是“某年6月雅魯藏布江山南寬谷流動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風蝕狀況統計圖”。沙丘呈南北走向,與河谷主導風向垂直,風向變化是流動沙丘由風蝕作用向風積作用變化的主要原因,風蝕記為負值,風積記為正值。讀圖,完成14~15題。
14.圖示沙丘風蝕、風積的變化說明(  )
A.沙丘頂的高度不斷升高
B.6月11日沙丘東坡是迎風坡
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風坡
D.6月21日~26日風向發生變化
15.6月5日~21日,該地沙丘的移動趨勢是(  )
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6.(2024·四川成都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沙丘形態特征是風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內容,某科考小隊通過野外實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在對風力狀況分析的前提下,對柴達木盆地西南緣的山前沙丘區內(如下圖所示)的風沙地貌空間分布格局進行分析與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態特征。沙丘區內有多條間歇性河流。
(1)指出圖中右上角的沙丘類型及A坡的坡度特征。
(2)描述圖示區域沙丘的分布規律,推測沙丘物質的主要來源。
(3)科考小隊通過對沙丘的迎風坡和背風坡采樣,發現其沙粒的顆粒大小存在差異,利用所學的風沙地貌知識,嘗試推斷它們的差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精析
1.D 2.C [第1題,圖中為荒漠景觀,地貌為風蝕地貌,常見于我國西北地區,準噶爾盆地風蝕地貌發育顯著,D正確;海南島、四川盆地、華北平原風蝕作用較弱,A、B、C錯誤。第2題,該地貌景觀常見于我國西北地區,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大洋水汽很難到達,全年降水較少,受大陸影響顯著,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故選C。]
3.B 4.C 5.A [第3題,圖示地貌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為風力沉積作用形成,迎風坡為緩坡,背風坡為陡坡,②③正確。故選B。第4題,依據上題分析可知,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圖中A坡坡度緩,為迎風坡,其朝向東北方向,說明該地主導風向為東北風,C正確。第5題,沙丘為風力堆積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國西北地區分布最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普遍,A正確。]
6.A 7.C [第6題,由材料可知,實驗過程中吹風機開啟后,紙箱附近塵土飛揚,吹風機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塵土飛揚反映風力的吹蝕和搬運過程,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反映風力沉積作用,A正確。第7題,離吹風機口(風口)越近,風力越大,風力的侵蝕、搬運能力越強,小顆粒沙石大多被吹走,較大顆粒沙石位置變化不大,反之,距離風口越遠,風力越小,風力的侵蝕、搬運能力越弱,沉積作用明顯,較小的沙石顆粒便沉積于此,D錯誤,C正確;受顆粒物大小和風力大小的影響,沙石分布水平方向有一定規律,垂直分層不顯著,A、B錯誤。]
8.B 9.C [第8題,雅丹地貌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溝槽、壟脊走向與當地的盛行風向一致,結合圖中方向指示標可知,該區域主要盛行東北-西南風,該區域位于我國內陸盆地,靠近我國冬季風源地,當地的盛行風向應為東北風,B正確。第9題,羅布泊所在地區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大風天氣多,羅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現裂隙;盛行風(東北風)沿裂隙侵蝕偏軟巖層,風蝕溝槽形成,槽間出現圓丘狀地貌;隨著風蝕作用增強,溝槽持續加深展寬,槽間形成流線狀壟地;風蝕作用持續增強,流線狀轉變為長壟狀,形成典型雅丹地貌。故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的順序是③①④②,C正確。]
10.C 11.D [第10題,由題干材料可知,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斷流后,山前平原以風力作用為主,洼地是河流斷流后風力侵蝕的結果,故選C。第11題,洼地增多增大,表明風力侵蝕加劇,當地應加強風沙防治。山前平原地區擴大耕地面積會進一步加劇干旱,使風力侵蝕更強,不合理,故選D。]
12.C 13.D [第12題,根據材料可知,該風影沙丘的分布區域地勢較為平坦,氣候比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長有少量的綠色植物(灌木叢)。綠洲邊緣因為有水源,有利于灌叢的生長,因此分布有灌叢,在盛行風的影響下,沙礫堆積在灌叢根部,便形成了風影沙丘,C正確。沿海沙灘灌叢較少見,難以形成該類型的風影沙丘,A錯誤。河流兩岸水分條件較好,不易形成沙丘,B錯誤。森林內部植被茂密,風力作用小,沙粒少,不易形成風影沙丘,D錯誤。第13題,風沙在灌叢背風一側因搬運減弱而堆積,所以導致灌叢沙丘迎風的一側較陡,而背風的一側較緩。圖示西南方向較緩,可知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東北風,故選D。]
14.D 15.A [第14題,讀圖可知,沙丘頂的風蝕深度都是負值,所以沙丘頂一直受風蝕作用,高度不斷降低,A錯。6月11日沙丘東坡風蝕深度是正值,以風積為主,是背風坡,B錯。6月26日沙丘西坡風蝕深度是正值,以風積為主,是背風坡,C錯。圖示6月21日~26日,東坡風蝕深度由正值變為負值,說明東坡由風積作用變為風蝕作用;同時西坡風蝕深度由負值變為正值,說明西坡由風蝕作用變為風積作用;又因“風向變化是流動沙丘由風蝕作用向風積作用變化的主要原因”,則說明這期間風向發生了變化。故D正確。第15題,6月5日~21日,該地沙丘的東坡風蝕深度是正值,以風積為主,為背風坡,說明沙丘移動趨勢是向東,A對。]
16.(1)類型:新月形沙丘。特征:A坡為迎風坡,坡度緩。
(2)分布規律:沙丘區位于山前沖積—洪積平原上,呈西北—東南向狹長帶狀延伸。
主要來源:區內多條間歇性河流搬運的沉積物。
(3)差異:迎風坡顆粒大,背風坡顆粒小。
原因:沙丘迎風坡風力大,以侵蝕為主,風的搬運能力強,此時只有顆粒大的沙粒能夠沉積;沙丘背風坡風力小,風的搬運能力減弱,此時顆粒小的沙粒能夠沉積。第二節 風成地貌
課時1 風成地貌
[學習目標] 1.結合視頻、圖像,識別風成地貌的類型,說明地貌特點。(區域認知)2.結合實踐觀察,分析身邊主要的風成地貌的成因。(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風蝕地貌
1.風蝕作用
地面物質在______作用下脫離原地,稱為風蝕作用,包括吹蝕作用和______作用。
2.風蝕地貌
(1)概念:由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
(2)類型及特點
地貌類型 地貌特點 圖示
風蝕蘑菇 突起的孤立巖石,呈現出上部______、下部狹小的蘑菇狀形態
風蝕壁龕 陡峭的巖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呈現出________形態
垂直裂隙發育的巖石或土體,在長期的風蝕作用下,形成形態各異的石柱或土柱
雅丹地貌 土狀堆積物所組成的地面,經風化、流水沖刷和風蝕等作用,形成了相間排列的風蝕柱、風蝕殘丘和風蝕______的地貌組合
戈壁 大風將沖積扇和洪積扇表面的細顆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礫石覆蓋著地面,形成戈壁
拓展延伸 根據雅丹地貌的壟脊走向判斷風向
壟脊的走向與盛行風向一致,迎風坡一側因受風力侵蝕明顯,坡度較陡;背風坡一側受風力侵蝕較弱,坡度較緩。如下圖:
(2023·江西宜春校考)據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對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地貌景觀。該處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完成1~2題。
1.造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流水堆積 B.風力堆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2.下列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 B.河漫灘 C.沖積扇 D.風蝕蘑菇
(2024·廣東佛山階段練習)相當多的雅丹地貌是經風化作用和風蝕作用而形成的,表現為土墩(壟)和凹槽的組合。讀“雅丹地貌景觀圖”,完成3~4題。
3.下列屬于雅丹地貌景觀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間排列  ②壟槽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垂直 
③地面支離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地區最有可能廣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新疆 B.云南 C.山東 D.廣東
知識點二 風積地貌
1.概念及表現形式
概念 風中挾帶的沙粒,在______降低時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種地表形態
表現形式 主要以各種形式的______呈現
2.沙丘
(1)概念:沙丘是______作用下沙粒______而成的丘狀或壟狀地貌。
(2)類型
①新月形沙丘
示意圖
景觀特點 新月形沙丘迎風坡坡形微凸而______,背風坡坡形下凹、坡度較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個尖角,稱為新月形沙丘的兩翼,兩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
②其他類型的沙丘
類型 特征
新月形沙丘鏈 多個新月形沙丘連在一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大致垂直
沙壟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
橫向沙壟 呈長條狀,走向與風向基本垂直
格狀沙丘 呈網格狀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
風向的判定
(1)根據沙丘形態判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如圖1。
(2)根據堆積物的粒徑大小判斷風向:顆粒大的先堆積,顆粒小的后堆積,所以顆粒大的一側位于上風向,如圖2。
下圖為某地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
1.[區域認知]指出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以及該地貌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地區。
2.[綜合思維]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態特點。
3.[綜合思維]簡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2023·河北唐山階段練習)下圖是“我國某地拍攝的一幅地貌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1.沙丘所在區域盛行風的風向為(  )
A.北風 B.南風
C.西北風 D.東南風
2.該地貌景觀大部分出現在沙漠邊緣地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沙漠邊緣(  )
A.風力減弱,風積作用顯著 B.地形復雜,利于泥沙沉積
C.晴天較多,主導風向穩定 D.臨近戈壁灘,植被覆蓋差
(2024·山西太原月考)西藏米林縣冬、春季節河流水位較低,地表裸露且多大風,在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形成了獨特的爬升式沙丘——丹娘沙丘,它背倚蔥蘢青山,面臨藍綠色的雅魯藏布江,連綿的沙丘構成了波濤起伏的沙海。下面圖1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線示意圖”,圖2為“沙丘景觀圖”。讀圖,完成3~4題。
 
3.丹娘沙丘屬于(  )
A.風力堆積地貌 B.河流堆積地貌 C.冰川侵蝕地貌 D.風力侵蝕地貌
4.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  )
A.江心沙洲 B.塔里木盆地 C.黃土高原 D.印度洋海灘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風蝕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風力 磨蝕
2.(2)寬大 蜂窩狀 風蝕柱 溝槽
落實思維方法
1.C 2.D [第1題,讀圖結合材料可知,該地貌位于河西走廊,這里氣候干旱、降水少、風力大,故此地貌是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壁龕,C正確。第2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蜂巢”地貌的形成作用是風力侵蝕。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A錯誤;河漫灘是流水堆積地貌,B錯誤;沖積扇是流水堆積地貌,C錯誤;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地貌,D正確。]
3.C 4.A [第3題,據材料“表現為土墩(壟)和凹槽的組合”結合圖示可知,屬于雅丹地貌景觀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間排列,①正確;壟槽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一致,②錯誤;地面支離破碎,③正確;受風力侵蝕作用,土墩奇形怪狀,④正確。故選C。第4題,雅丹地貌是經風化作用和風蝕作用而形成,說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結合選項,最有可能廣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區是新疆,A正確。]
知識點二 風積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風速 沙丘
2.(1)風力 堆積 (2)①平緩 下風向
探究核心知識
1.西北風;西北地區。
2.形狀呈迎風坡向外凸出、背風坡向內凹進的新月形;背風坡兩側有近似對稱、向前延伸的兩個尖角;迎風坡坡度較緩、背風坡坡度較陡。
3.在風挾帶大量沙粒運行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阻擋,風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積形成沙丘;風受沙丘阻擋,從兩側繞過,挾帶沙粒從兩側向前沉積,形成新月的形狀。
落實思維方法
1.D 2.A [第1題,圖示沙丘為新月形沙丘,其緩坡為迎風坡,再結合指向標可知,盛行風向為東南風。故選D。第2題,沙丘為風力沉積作用形成,沙漠的邊緣植被較多,風力逐漸減弱,風力沉積作用增強,易形成沙丘,A正確;沙漠邊緣地形不一定復雜,B錯誤;風力沉積和風向無關,C錯誤;沙漠邊緣,植被狀況較好,D錯誤。故選A。]
3.A 4.A [第3題,該地峽谷中多大風天氣,形成渦旋上升氣流,挾帶江邊或沙洲上的沙塵遇到山壁阻擋,在山坡下堆積,形成沙丘,A正確。第4題,結合上題可知,該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附近江心沙洲,A正確。](共57張PPT)
風成地貌
第二節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態
課時1
風成地貌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說明其景觀的主要特點。
1.結合視頻、圖像,識別風成地貌的類型,說明地貌特點。(區域認知)
2.結合實踐觀察,分析身邊主要的風成地貌的成因。(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風蝕地貌
知識點二 風積地貌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風蝕地貌
>
<
知識點一
1.風蝕作用
地面物質在 作用下脫離原地,稱為風蝕作用,包括吹蝕作用和 作用。
2.風蝕地貌
(1)概念:由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
(2)類型及特點
風力
磨蝕
地貌類型 地貌特點 圖示
風蝕蘑菇 突起的孤立巖石,呈現出上部 、下部狹小的蘑菇狀形態

風蝕壁龕 陡峭的巖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呈現出 形態

寬大
蜂窩狀
地貌類型 地貌特點 圖示
_______ 垂直裂隙發育的巖石或土體,在長期的風蝕作用下,形成形態各異的石柱或土柱

雅丹地貌 土狀堆積物所組成的地面,經風化、流水沖刷和風蝕等作用,形成了相間排列的風蝕柱、風蝕殘丘和風蝕 的地貌組合

風蝕柱
溝槽
地貌類型 地貌特點 圖示
戈壁 大風將沖積扇和洪積扇表面的細顆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礫石覆蓋著地面,形成戈壁

拓展延伸
壟脊的走向與盛行風向一致,迎風坡一側因受風力侵蝕明顯,坡度較陡;背風坡一側受風力侵蝕較弱,坡度較緩。如下圖:
根據雅丹地貌的壟脊走向判斷風向
(2023·江西宜春校考)據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對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地貌景觀。該處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完成1~2題。
1.造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流水堆積 B.風力堆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讀圖結合材料可知,該地貌位于河西走廊,這里氣候干旱、降水少、風力大,故此地貌是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壁龕,C正確。
(2023·江西宜春校考)據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對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地貌景觀。該處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完成1~2題。
2.下列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
的是
A.沙丘 B.河漫灘
C.沖積扇 D.風蝕蘑菇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蜂巢”地貌的形成作用
是風力侵蝕。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A錯誤;
河漫灘是流水堆積地貌,B錯誤;
沖積扇是流水堆積地貌,C錯誤;
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地貌,D正確。
(2024·廣東佛山階段練習)相當多的雅丹地貌是經風化作用和風蝕作用而形成的,表現為土墩(壟)和凹槽的組合。讀“雅丹地貌景觀圖”,完成3~4題。
3.下列屬于雅丹地貌景觀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間排列 
②壟槽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垂直 
③地面支離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據材料“表現為土墩(壟)和凹槽的組合”結合圖示可知,屬于雅丹地貌景觀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間排列,①正確;
壟槽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一致,②錯誤;
地面支離破碎,③正確;
受風力侵蝕作用,土墩奇形怪狀,④正確。
故選C。
雅丹地貌是經風化作用和風蝕作用而形成,說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區,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結合選項,最有可能廣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區是新疆,A正確。
(2024·廣東佛山階段練習)相當多的雅丹地貌是經風化作用和風蝕作用而形成的,表現為土墩(壟)和凹槽的組合。讀“雅丹地
貌景觀圖”,完成3~4題。
4.下列地區最有可能廣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新疆 B.云南
C.山東 D.廣東

風積地貌
>
<
知識點二
示 意 圖
景觀 特點 新月形沙丘迎風坡坡形微凸而 ,背風坡坡形下凹、坡度較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個尖角,稱為新月形沙丘的兩翼,兩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
(2)類型
①新月形沙丘
平緩
下風向
②其他類型的沙丘
類型 特征
新月形沙丘鏈 多個新月形沙丘連在一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大致垂直
沙壟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
橫向沙壟 呈長條狀,走向與風向基本垂直
格狀沙丘 呈網格狀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
風向的判定
(1)根據沙丘形態判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
迎風坡,如右圖:
(2)根據堆積物的粒徑大小判斷風向顆粒
大的先堆積,顆粒小的后堆積,所以顆
粒大的一側位于上風向,如下圖:
下圖為某地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
1.[區域認知]指出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以及該地貌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地區。
答案 西北風;西北地區。
下圖為某地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
2.[綜合思維]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態特點。
答案 形狀呈迎風坡向外凸出、背風坡向內凹進的新月形;背風坡兩側有近似對稱、向前延伸的兩個尖角;迎風坡坡度較緩、背風坡坡度較陡。
下圖為某地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
3.[綜合思維]簡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答案 在風挾帶大量沙粒運行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阻擋,風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積形成沙丘;風受沙丘阻擋,從兩側繞過,挾帶沙粒從兩側向前沉積,形成新月的形狀。
(2023·河北唐山階段練習)右圖是“我國某地拍攝的一幅地貌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1.沙丘所在區域盛行風的風向為
A.北風 B.南風
C.西北風 D.東南風

圖示沙丘為新月形沙丘,其緩坡為迎風坡,再結合指向標可知,盛行風向為東南風。故選D。
(2023·河北唐山階段練習)右圖是“我國某地拍攝的一幅地貌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2.該地貌景觀大部分出現在沙漠邊緣地帶,其主
要原因可能是沙漠邊緣
A.風力減弱,風積作用顯著
B.地形復雜,利于泥沙沉積
C.晴天較多,主導風向穩定
D.臨近戈壁灘,植被覆蓋差

沙丘為風力沉積作用形成,沙漠的邊緣植被較多,
風力逐漸減弱,風力沉積作用增強,易形成沙丘,
A正確;
沙漠邊緣地形不一定復雜,B錯誤;
風力沉積和風向無關,C錯誤;
沙漠邊緣,植被狀況較好,D錯誤。故選A。
(2024·山西太原月考)西藏米林縣冬、春季節河流水位較低,地表裸露且多大風,在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形成了獨特的爬升式沙丘——丹娘沙丘,它背倚蔥蘢青山,面臨藍綠色的雅魯藏布江,連綿的沙丘構成了波濤起伏的沙海。下面圖1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線示意圖”,圖2為“沙丘景觀圖”。讀圖,完成3~4題。
3.丹娘沙丘屬于
A.風力堆積地貌 B.河流堆積地貌
C.冰川侵蝕地貌 D.風力侵蝕地貌

該地峽谷中多大風天氣,形成渦旋上升氣流,挾帶江邊或沙洲上的沙塵遇到山壁阻擋,在山坡下堆積,形成沙丘,A正確。
4.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
A.江心沙洲 B.塔里木盆地
C.黃土高原 D.印度洋海灘

結合上題可知,該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附近江心沙洲,A正確。
課時對點練
圖中為荒漠景觀,地貌為風蝕地貌,常見于我國西北地區,準噶爾盆地風蝕地貌發育顯著,D正確;
海南島、四川盆地、華北平原風蝕作用較弱,A、B、C錯誤。
讀“地貌景觀示意圖”,完成1~2題。
1.該類地貌景觀常見于我國的
A.海南島 B.四川盆地
C.華北平原 D.準噶爾盆地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該地貌景觀常見于我國西北地區,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大洋水汽很難到達,全年降水較少,受大陸影響顯著,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故選C。
讀“地貌景觀示意圖”,完成1~2題。
2.圖示地貌景觀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征描述,
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溫多雨 B.夏季高溫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溫暖干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3.圖示地貌
①迎風坡坡度陡  ②背風坡坡度陡 
③屬風沙地貌  ④屬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圖示地貌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為風力沉積作用形成,迎風坡為緩坡,背風坡為陡坡,②③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4.若圖中A坡朝向東北方向,則該地的主導風
向最可能是
A.西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
依據上題分析可知,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圖中A坡坡度緩,為迎風坡,其朝向東北方向,說明該地主導風向為東北風,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此完成3~5題。
5.該類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下圖中_______地區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沙丘為風力堆積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國西北地區分布最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普遍,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浙江杭州模擬)某地理小組做了模擬風力作用的實驗:用吹風機在長方形硬紙箱中吹一捧顆粒混雜的沙石。吹風機開啟后,紙箱附近塵土飛揚,吹風機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據此完成6~7題。
6.實驗模擬的是
A.吹蝕、沉積 B.磨蝕、沉積
C.風化、沉積 D.風化、侵蝕

由材料可知,實驗過程中吹風機開啟后,紙箱附近塵土飛揚,吹風機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塵土飛揚反映風力的吹蝕和搬運過程,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反映風力沉積作用,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浙江杭州模擬)某地理小組做了模擬風力作用的實驗:用吹風機在長方形硬紙箱中吹一捧顆粒混雜的沙石。吹風機開啟后,紙箱附近塵土飛揚,吹風機關閉后,紙箱內外均有沙石分布。據此完成6~7題。
7.實驗結束后,紙箱內的沙石分布規律是
A.沙粒雜亂無章,沒有規律 B.垂直分層明顯,下大上小
C.離風口越近,顆粒物越大 D.離風口越遠,顆粒物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離吹風機口(風口)越近,風力越大,風力的侵蝕、搬運能力越強,小顆粒沙石大多被吹走,較大顆粒沙石位置變化不大,反之,距離風口越遠,風力越小,風力的侵蝕、搬運能力越弱,沉積作用明顯,較小的沙石顆粒便沉積于此,D錯誤,C正確;
受顆粒物大小和風力大小的影響,沙石分布水平方向有一定規律,垂直分層不顯著,A、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雅丹地貌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溝槽、壟脊走向與當地的盛行風向一致,結合圖中方向指示標可知,該區域主要盛行東北-西南風,該區域位于我國內陸盆地,靠近我國冬季風源地,當地的盛行風向應為東北風,B正確。
雅丹是一種典型風蝕地貌,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北靠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南臨阿爾金山,雅丹較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右圖是“雅丹地貌景觀圖”。
據此完成8~9題。
8.據圖推測羅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導風向是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雅丹是一種典型風蝕地貌,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羅布泊地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北靠天山支脈庫魯克塔格,南臨阿爾金山,雅丹較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右圖是“雅丹地貌景觀圖”。
據此完成8~9題。
9.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羅布泊所在地區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大風天氣多,羅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現裂隙;盛行風(東北風)沿裂隙侵蝕偏軟巖層,風蝕溝槽形成,槽間出現圓丘狀地貌;隨著風蝕作用增強,溝槽持續加深展寬,槽間形成流線狀壟地;風蝕作用持續增強,流線狀轉變為長壟狀,形成典
型雅丹地貌。故羅布泊雅丹演化過程的順序
是③①④②,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及部分半濕潤區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此完成10~11題。
10.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流水侵蝕 B.流水沉積
C.風力侵蝕 D.風力沉積

由題干材料可知,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斷流后,山前平原以風力作用為主,洼地是河流斷流后風力侵蝕的結果,故選C。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及部分半濕潤區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此完成10~11題。
11.針對洼地增多增大,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上游山區退耕還林,減少灌溉用水
B.合理改造上游區域的水利工程
C.山前平原地區種植防護林,減緩風速
D.山前平原地區擴大耕地面積

洼地增多增大,表明風力侵蝕加劇,當地應加強風沙防治。山前平原地區擴大耕地面積會進一步加劇干旱,使風力侵蝕更強,不合理,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風沙流通過灌叢植物時,大量沙礫會堆積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叢沙丘,灌叢沙丘發育的增長期稱為風影沙丘。右圖示意我國某地區灌木形成的風影沙丘。據此完成12~13題。
12.圖示風影沙丘常見于
A.沿海沙灘 B.河流兩岸
C.綠洲邊緣 D.森林內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材料可知,該風影沙丘的分布區域地勢較為平坦,氣候比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長有少量的綠色植物(灌木叢)。綠洲邊緣因為有水源,有利于灌叢的生長,因此分布有灌叢,在盛行風的影響下,沙礫堆積在灌叢根部,便形成了風影沙丘,C正確。
沿海沙灘灌叢較少見,難以形成該類型的風
影沙丘,A錯誤。
河流兩岸水分條件較好,不易形成沙丘,B
錯誤。
森林內部植被茂密,風力作用小,沙粒少,
不易形成風影沙丘,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風沙在灌叢背風一側因搬運減弱而堆積,所以導致灌叢沙丘迎風的一側較陡,而背風的一側較緩。圖示西南方向較緩,可知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東北風,故選D。
風沙流通過灌叢植物時,大量沙礫會堆積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叢沙丘,灌叢沙丘發育的增長期稱為風影沙丘。右圖示意我國某地區灌木形成的風影沙丘。據此完成12~13題。
13.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A.東南風 B.西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風沙運動是造成流動沙丘土壤風蝕量在不
同坡向上差異的原因。右圖是“某年6月雅魯藏
布江山南寬谷流動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風蝕狀
況統計圖”。沙丘呈南北走向,與河谷主導風
向垂直,風向變化是流動沙丘由風蝕作用向風
積作用變化的主要原因,風蝕記為負值,風積
記為正值。讀圖,完成14~15題。
14.圖示沙丘風蝕、風積的變化說明
A.沙丘頂的高度不斷升高 B.6月11日沙丘東坡是迎風坡
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風坡 D.6月21日~26日風向發生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讀圖可知,沙丘頂的風蝕深度都是負值,所以沙丘頂一直受風蝕作用,高度不斷降低,A錯。
6月11日沙丘東坡風蝕深度是正值,以風積為
主,是背風坡,B錯。
6月26日沙丘西坡風蝕深度是正值,以風積為
主,是背風坡,C錯。
圖示6月21日~26日,東坡風蝕深度由正值變
為負值,說明東坡由風積作用變為風蝕作用;
同時西坡風蝕深度由負值變為正值,說明西
坡由風蝕作用變為風積作用;又因“風向變化是流動沙丘由風蝕作用向風積作用變化的主要原因”,則說明這期間風向發生了變化。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風沙運動是造成流動沙丘土壤風蝕量在不
同坡向上差異的原因。右圖是“某年6月雅魯藏
布江山南寬谷流動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風蝕狀
況統計圖”。沙丘呈南北走向,與河谷主導風
向垂直,風向變化是流動沙丘由風蝕作用向風
積作用變化的主要原因,風蝕記為負值,風積
記為正值。讀圖,完成14~15題。
15.6月5日~21日,該地沙丘的移動趨勢是
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月5日~21日,該地沙丘的東坡風蝕深度是正值,以風積為主,為背風坡,說明沙丘移動趨勢是向東,A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4·四川成都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沙丘形態特征是風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內容,某科考小隊通過野外實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在對風力狀況分析的前提下,對柴達木盆地西南緣的山前沙丘區內(如右圖所示)的風沙地貌空間分布
格局進行分析與描述,并探究主要沙
丘的形態特征。沙丘區內有多條間歇
性河流。
(1)指出圖中右上角的沙丘類型及A坡
的坡度特征。
答案 類型:新月形沙丘。特征:A坡為迎風坡,坡度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4·四川成都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沙丘形態特征是風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內容,某科考小隊通過野外實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在對風力狀況分析的前提下,對柴達木盆地西南緣的山前沙丘區內(如右圖所示)的風沙地貌空間分布
格局進行分析與描述,并探究主要沙
丘的形態特征。沙丘區內有多條間歇
性河流。
(2)描述圖示區域沙丘的分布規律,推
測沙丘物質的主要來源。
答案 分布規律:沙丘區位于山前沖積—洪積平原上,呈西北—東南向狹長帶狀延伸。
主要來源:區內多條間歇性河流搬運的沉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4·四川成都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沙丘形態特征是風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內容,某科考小隊通過野外實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在對風力狀況分析的前提下,對柴達木盆地西南緣的山前沙丘區內(如右圖所示)的風沙地貌空間分布
格局進行分析與描述,并探究主要沙
丘的形態特征。沙丘區內有多條間歇
性河流。
(3)科考小隊通過對沙丘的迎風坡和背
風坡采樣,發現其沙粒的顆粒大小存
在差異,利用所學的風沙地貌知識,嘗試推斷它們的差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差異:迎風坡顆粒大,背風坡顆粒小。
原因:沙丘迎風坡風力大,以侵蝕為主,風的搬運能力強,此時只有顆粒大的沙粒能夠沉積;沙丘背風坡風力小,風的搬運能力減弱,此時顆粒小的沙粒能夠沉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第二章 第二節 課時2 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
(分值:64分)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我國是受風沙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風沙危害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是(  )
A.東北地區 B.西北地區
C.華北地區 D.西南地區
2.風沙活動的危害主要有(  )
①降雨增多 ②空氣質量變差 ③農作物受凍害 ④影響交通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新疆臺特瑪湖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該地風沙活動活躍,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內,對鐵路建設與運營安全帶來威脅,阻礙格庫鐵路臺特瑪湖段的建設進程。格庫鐵路西側并行的G218國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風向一側設置2道間距20米、高為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顯,但僅過去5個月積沙就完全將其填滿。2018年,臺特瑪湖特大橋(下圖)建成,成功解決風沙流問題,為格庫鐵路全線通車奠定基礎。據此完成3~5題。
3.草方格沙障防治風沙的原理是(  )
①增大地表粗糙度 ②增大水平氣壓差 ③提高沙層含水量 ④短時間恢復植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草方格沙障不到半年就被積沙填滿,其主要原因是(  )
A.風力較往年弱 B.地面植被茂盛
C.風沙活動活躍 D.高度設計不足
5.格庫鐵路臺特瑪湖段最終選擇以架設橋梁方案通過,主要是為了(  )
A.避讓風沙 B.降低成本
C.保護生態 D.增加運量
(2024·山西太原期中)機械防沙措施特別適用于無灌溉條件的流動沙丘地區,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機械防沙的材料可分為三類:傳統生物質材料(作物秸稈為主)、礦物質材料(黏土和礫石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或以農作物經發酵生成的產品為原料)。草方格(下面左圖)是常用的傳統防沙材料,尼龍網沙障(下面右圖)是一種新型的防護材料。據此完成6~8題。
6.相對于生物措施,機械防沙措施在流動沙丘地區得到更廣泛應用的主要優勢是(  )
A.對環境污染小 B.環境適應性強
C.需要勞動量小 D.治理成本低
7.機械防沙的原理是(  )
A.增加降水 B.削減風力
C.提高地下水位 D.增強光合作用
8.相對于草方格沙障,尼龍網沙障的優勢主要是(  )
A.地形起伏適應性好 B.短期救急防護效果好
C.截留水分效果突出 D.材料易降解
宜蘭縣位于我國臺灣東北部,主體為蘭陽平原,該平原沿海分布著南北長約23千米、高約10米的連綿沙丘。蘭陽溪是孕育蘭陽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稱為“宜蘭濁水溪”。許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擋在沙丘西側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處入海。下面圖1為“臺灣局部地區地形及蘭陽平原位置示意圖”,圖2為“宜蘭縣風頻圖”。據此完成9~10題。
9.關于蘭陽平原沿海沙丘的成因及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河流侵蝕 東坡陡西坡緩
B.河流沉積 東坡緩西坡陡
C.風力沉積 東坡陡西坡緩
D.風力沉積 東坡緩西坡陡
10.在該地營造沿海防護林,對海岸沙丘的影響是(  )
A.沙丘不斷拓寬 B.沙丘不斷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變緩 D.丘體兩翼擴展速度加快
(選擇題11~15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024·河南鄭州期中)迎風坡植樹法是庫布齊治沙人探索出來的一種治沙良方。根據庫布齊沙漠盛行西北風的特點,在流動沙丘迎風坡的2/3處以下植樹種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風速,利用風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動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下圖為“庫布齊治沙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最符合圖示沙丘形態及治理方式的是(  )
12.只在沙丘迎風坡2/3處以下植樹的主要原因是(  )
A.節約成本,提高效益
B.地勢較低,水源較多
C.改變風向,減少侵蝕
D.光照充足,易于成活
(2023·江蘇揚州期末)雅魯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平均海拔3 800 m,年均降水量514 mm。下圖示意該段河谷沙丘分布。據此完成13~15題。
13.加查—米林段河谷沙灘面積最大的時段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4.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動沙丘的形成過程是(  )
A.流水、風力搬運—流水堆積—風力堆積
B.流水、風力搬運—風力堆積—流水堆積
C.風力搬運—風力堆積—流水搬運—流水堆積
D.流水搬運—流水堆積—風力搬運—風力堆積
15.該河段擋沙墻的修建對流動沙丘影響最小的是(  )
A.沙丘高度 B.沙丘走向
C.沙丘粒徑 D.沙丘面積
16.(2024·浙江杭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青藏鐵路錫北段(錫鐵山—北霍魯遜鹽湖礦區,如下圖甲)位于柴達木盆地,沿線風沙災害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在我國鐵路沿線風沙防治工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是包蘭鐵路沙坡頭段的以植物防沙為主的“五帶一體”的防護體系,但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通過對錫北段進行考察研究,專家認為防治該地風沙災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如下圖乙)的方式。
(1)簡述青藏鐵路錫北段風沙對鐵路及運行列車的主要危害。
(2)說明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的防沙方式的優勢。
答案精析
1.B 2.D [第1題,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離海洋較遠,降水少,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風沙活動強烈,風沙危害問題突出。第2題,風沙活動會污染大氣,導致空氣質量變差;風沙活動會掩埋公路、鐵路線,使大氣能見度降低,從而影響交通安全。]
3.B 4.C 5.A [第3題,草方格沙障能夠增加地表粗糙度,減小風速;可以固沙,阻擋風沙,減少風沙活動;可以抑制地表水蒸發,增加土壤濕度。故選B。第4題,當地氣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風力強勁,風沙活動活躍。故選C。第5題,架設橋梁可以減少風沙活動對鐵路的掩埋,橋下通風沙。故選A。]
6.B 7.B 8.B [第6題,根據材料可知,機械防沙措施對自然條件要求低,無須灌溉水源,與生物措施相比,機械防沙措施環境適應性強,B正確;與生物措施相比,機械防沙措施用到礦物質材料、石油化工原料、尼龍網等,環境污染更大,成本更高,投入勞動力更多。第7題,根據材料可知,機械防沙主要適用于流動沙丘,運用草方格、尼龍網削減風力,固定沙丘,B正確;與機械防沙相比,生物措施原理是通過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降水,A錯誤;機械防沙措施主要是固定地表沙丘,對地下水位影響小,C錯誤;機械防沙措施適用于無灌溉條件地區,植被缺乏,其原理與增強光合作用無關,D錯誤。第8題,尼龍網沙障,受自然條件限制小,建設時間短,見效快更適用于短期救急防護,B正確;尼龍網沙障要求地形起伏小,地形適應性差,A錯誤;尼龍網沙障材料為工業產品,材料不易降解,草方格沙障材料以作物秸稈為主,涵養、截留水分效果突出,C、D錯誤。]
9.D 10.C [第9題,根據題意可知,蘭陽溪孕育了蘭陽平原,該處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蘭陽溪,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積,在風力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下,在海岸邊沉積成沙丘,A、B錯誤。根據風頻圖可知,該處盛行偏東風,所以該處的沙丘東坡較緩,西坡較陡,C錯誤,D正確。第10題,在該地營造沿海防護林,有效地削弱了風力的侵蝕、搬運作用,沙丘不會不斷拓寬與增高,A、B錯誤。沙丘受東風的影響減弱,沙丘西移速度變緩,C正確。沙丘兩翼擴展速度變慢,D錯誤。]
11.A 12.A [第11題,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治沙方式為迎風坡植樹法,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庫布齊沙漠盛行西北風,故樹木應該種在西北方。故選A。第12題,由“利用風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動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可知,人們借助風力可以削減沙丘高度,在低處植樹既可以起到固沙作用,又可以降低人工治沙成本,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A正確。只在迎風坡2/3處以下植樹是為了使流動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與地勢和水源無關,B錯誤。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沙丘迎風坡2/3處以下植樹種草,削弱了沙丘下部的風速,但增加了對頂部的侵蝕,C錯誤。庫布齊沙漠的迎風坡應是西北方向,迎風坡不是陽坡,與光照充足無關,D錯誤。故選A。]
13.D 14.D 15.B [第13題,雅魯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夏、秋季節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再加上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河流水位較高,河谷裸露的沙堆面積小,B、C錯;冬、春季節降水較少,河流水位較低,河谷裸露的沙灘面積較大,與冬季相比,春季隨著氣溫回升,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河流,河流水位開始上升,部分裸露的沙灘開始被水淹沒,河谷裸露的沙灘面積相對較少,D對,A錯。故選D。第14題,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動沙丘的形成過程為雅魯藏布江河水從上游搬運泥沙;在加查—米林段流速減緩,泥沙經過流水堆積作用沉積于河床;枯水期水位下降,出露的沙灘受到風力的侵蝕、搬運作用;泥沙被風搬運的過程中,因受到擋沙墻和防風林的削弱,風力減弱,泥沙堆積,形成流動沙丘。故選D。第15題,擋沙墻的修建能削減風力,減弱風的挾沙能力,使得風挾帶的泥沙數量減少,粒徑減小,從而影響沙丘的高度、面積,A、C、D錯。沙丘的走向主要與風向有關,而擋沙墻只能削減風力,不能改變風向,B正確。故選B。]
16.(1)(鐵路路基較高)風沙堆積,掩埋路基和軌道;侵蝕路基(和路肩);損害運行列車和通信、信號設備等;加大鋼軌、車輪等設備的磨損;阻擋視線,影響列車運行安全。
(2)透風擋沙墻可以降低風力,阻隔、減少風沙對路基的掩埋;石方格設置在路基兩側和透風擋沙墻之間,增大地面的粗糙度,進一步削減風速的同時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課時2 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
[學習目標] 查閱相關資料,分析風沙活動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人地協調觀)
1.風沙活動的危害
2.風沙活動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案例及圖示 目的
設置障 蔽或__ ______ 設置______ ______地面的粗糙度,以______風速,______風沙的破壞作用,從而達到__________的目的
設置石方格
設置高立式沙障
修建______
核心歸納
1.風沙活動危害的具體表現
(1)沙埋:埋壓農田、村莊、工礦、鐵路、公路、水源。
(2)風蝕:土壤肥力下降;大風襲擊(毀壞房屋,刮翻火車,摧毀電桿,造成人、畜傷亡)。
(3)污染大氣:沙石、浮塵彌漫,空氣污濁,危害人體健康。
(4)影響生產、生活:影響交通出行與安全、室外作業等。
2.風沙活動的條件
3.風沙活動的防治
類型 作用 具體措施
工程措施 阻沙 高立式沙障
固沙 草(石)方格
生物措施 生態恢復 植樹造林、種草等
管理措施 ①調整農業結構,合理控制農牧業生產規模;②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③建立風沙災害的監測、預報機制;④制定并嚴格實施防沙治沙的相關法律法規;⑤對風沙危害嚴重地區實施生態移民
包蘭鐵路自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千米,全線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部分路段經過騰格里沙漠(如下圖1),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風沙活動嚴重影響了列車運行;后來采取了如下圖2所示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據調查發現,圖1中這片位于寧夏平原南端的綠洲部分地區退化嚴重。
  
1.[區域認知]分析圖示地區部分綠洲退化的原因。
2.[綜合思維]簡析草方格沙障能夠防沙、治沙的原因。
3.[人地協調觀]鑒于草方格沙障優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議在我國西北地區大規模發展,請你分析其理由。
下表為“20世紀50~90年代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
時間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強沙塵暴次數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 560 2 100 2 460
1.表中顯示的我國風沙危害的情況,其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B.我國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D.華北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擴大
2.為了制止強沙塵暴次數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我們應采取的積極有效的措施是(  )
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載畜量
C.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
D.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2023·甘肅天水期中)讀“我國西北地區某地新月形流動沙丘示意圖”,完成3~4題。
3.下列有關該沙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③坡面位于迎風坡 B.①②坡面位于迎風坡
C.①③坡面以搬運為主 D.①②坡面以堆積為主
4.在下列防治沙丘移動的措施中,治沙效果較好的是(  )
A.擴大放牧規模 B.退耕還林 C.栽種喬木 D.栽種沙棘等灌木
答案精析
梳理教材新知
1.建筑物 土壤肥力 道路
2.植樹種草 草方格 防護林帶 增大 降低 削弱 阻沙和固沙
探究核心知識
1.過度灌溉導致土壤鹽堿化加劇;過度開墾導致植被破壞,土地沙化;受全球變暖的影響,蒸發加劇,土地變干、退化;綠洲西部緊鄰騰格里沙漠,風沙侵蝕嚴重。
2.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風速,減少風對沙丘表面的吹蝕;植物秸稈還能夠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3.草方格沙障的原料為作物秸稈以及蘆葦等,來源豐富;原料綠色環保,工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小;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落實思維方法
1.A 2.C [第1題,由材料可知,我國沙化速度不斷加快。由于人們不合理地生產生活活動,破壞了西北干旱地區的植被,使得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沙地面積擴大,沙源更加豐富,導致強沙塵暴次數增多,A正確;我國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為濕潤地區,出現沙化的可能性不大,B錯誤;長江中上游地區多為濕潤地區,毀林現象嚴重會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與沙塵暴發生頻率增加關系不大,C錯誤;華北地區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在西北地區,華北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擴大與沙塵暴發生頻率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A。第2題,開采地下水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蓋率下降,會加劇土地沙化程度,A錯誤;在干旱地區擴大牧場載畜量,可能會因過度放牧而使草場退化,加劇土地沙化,增加沙塵暴次數, B錯誤;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恢復當地植被,有利于抑制沙化速度,減少沙塵暴的發生頻率,C正確;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不太現實,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D錯誤。故選C。]
3.B 4.D [第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月形沙丘具有迎風坡緩、背風坡陡的特點,故圖中①②坡面位于迎風坡,①③坡面位于背風坡,A錯誤,B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迎風坡一側風力較大,故①②坡面以搬運為主,而①③坡面位于背風坡,風力較小,以堆積為主,C、D錯誤。故選B。第4題,結合材料可知,該沙丘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降水少,由于栽種樹木的需水量大,西北地區不適合種植樹木,故退耕還林和栽種喬木均不可行,B、C錯誤;擴大放牧規模會破壞植被,不利于治沙,A錯誤;種植耐旱的沙棘等灌木,可以達到良好的防風治沙的效果,D正確。](共51張PPT)
風成地貌
第二節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態
課時2
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描述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
查閱相關資料,分析風沙活動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人地協調觀)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風沙活動的危害
建筑物
土壤肥力
道路
防治措施 案例及圖示 目的
設置障 蔽或__ ______ 設置_______ 地面的粗糙度,以
風速, 風沙的破壞作用,從而達到
的目的
設置石方格
2.風沙活動的防治措施
草方格

樹種草
增大
降低
削弱
阻沙和固沙
防治措施 案例及圖示 目的
設置障 蔽或__ _______ 設置高立式沙障 地面的粗糙度,以
風速, 風沙的破壞作用,從而達到
的目的
修建________

樹種草
防護林帶
增大
降低
削弱
阻沙和固沙
核心歸納
1.風沙活動危害的具體表現
(1)沙埋:埋壓農田、村莊、工礦、鐵路、公路、水源。
(2)風蝕:土壤肥力下降;大風襲
擊(毀壞房屋,刮翻火車,摧毀電
桿,造成人、畜傷亡)。
(3)污染大氣:沙石、浮塵彌漫,
空氣污濁,危害人體健康。
(4)影響生產、生活:影響交通出
行與安全、室外作業等。
2.風沙活動的條件
核心歸納
3.風沙活動的防治
類型 作用 具體措施
工程措施 阻沙 高立式沙障
固沙 草(石)方格
生物措施 生態恢復 植樹造林、種草等
管理措施 ①調整農業結構,合理控制農牧業生產規模;②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③建立風沙災害的監測、預報機制;④制定并嚴格實施防沙治沙的相關法律法規;⑤對風沙危害嚴重地區實施生態移民
包蘭鐵路自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千米,全線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部分路段經過騰格里沙漠(如下圖1),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風沙活動嚴重影響了列車運行;后來采取了如下圖2所示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據調查發現,圖1中這片位于寧夏平原南端的綠洲部分地區退化嚴重。
1.[區域認知]分析圖示地區部分綠洲退化的原因。
答案 過度灌溉導致土壤鹽堿化加劇;過度開墾導致植被破壞,土地沙化;受全球變暖的影響,蒸發加劇,土地變干、退化;綠洲西部緊鄰騰格里沙漠,風沙侵蝕嚴重。
2.[綜合思維]簡析草方格沙障能夠防沙、治沙的原因。
答案 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風速,減少風對沙丘表面的吹蝕;植物秸稈還能夠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3.[人地協調觀]鑒于草方格沙障優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議在我國西北地區大規模發展,請你分析其理由。
答案 草方格沙障的原料為作物秸稈以及蘆葦等,來源豐富;原料綠色環保,工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小;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下表為“20世紀50~90年代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
1.表中顯示的我國風沙危害的情況,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B.我國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D.華北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擴大
時間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強沙塵暴次數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 560 2 100 2 460

由材料可知,我國沙化速度不斷加快。由于人們不合理地生產生活活動,破壞了西北干旱地區的植被,使得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沙地面積擴大,沙源更加豐富,導致強沙塵暴次數增多,A正確;
我國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為濕潤地區,出現沙化的可能性不大,B錯誤;
長江中上游地區多為濕潤地區,毀林現象嚴重會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與沙塵暴發生頻率增加關系不大,C錯誤;
華北地區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在西北地區,華北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擴大與沙塵暴發生頻率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A。
2.為了制止強沙塵暴次數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我們應采取的積極有效的措施是
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載畜量
C.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
D.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下表為“20世紀50~90年代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

時間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強沙塵暴次數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 560 2 100 2 460
開采地下水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蓋率下降,會加劇土地沙化程度,A錯誤;
在干旱地區擴大牧場載畜量,可能會因過度放牧而使草場退化,加劇土地沙化,增加沙塵暴次數, B錯誤;
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恢復當地植被,有利于抑制沙化速度,減少沙塵暴的發生頻率,C正確;
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不太現實,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D錯誤。故選C。
(2023·甘肅天水期中)讀“我國西北地區某地新月形流動沙丘示意圖”,完成3~4題。
3.下列有關該沙丘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③坡面位于迎風坡 B.①②坡面位于迎風坡
C.①③坡面以搬運為主 D.①②坡面以堆積為主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月形沙丘具有迎風坡緩、背風坡陡的特點,故圖中①②坡面位于迎風坡,①③坡面位于背風坡,A錯誤,
B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迎風坡一側風力較大,故①
②坡面以搬運為主,而①③坡面位于背風坡,風力較小,以堆積為主,C、D錯誤。故選B。
(2023·甘肅天水期中)讀“我國西北地區某地新月形流動沙丘示意圖”,完成3~4題。
4.在下列防治沙丘移動的措施中,治沙效果較好的是
A.擴大放牧規模 B.退耕還林
C.栽種喬木 D.栽種沙棘等灌木

結合材料可知,該沙丘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降水少,由于栽種樹木的需水量大,西北地區不適合種植樹木,故退耕還林和栽種
喬木均不可行,B、C錯誤;
擴大放牧規模會破壞植被,不利于治沙,A錯誤;
種植耐旱的沙棘等灌木,可以達到良好的防風治沙的效果,D正確。
課時對點練
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離海洋較遠,降水少,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風沙活動強烈,風沙危害問題突出。
我國是受風沙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風沙危害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是
A.東北地區 B.西北地區
C.華北地區 D.西南地區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風沙活動會污染大氣,導致空氣質量變差;風沙活動會掩埋公路、鐵路線,使大氣能見度降低,從而影響交通安全。
我國是受風沙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據此完成1~2題。
2.風沙活動的危害主要有
①降雨增多 ②空氣質量變差 ③農作物受凍害 ④影響交通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新疆臺特瑪湖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該地風沙活動活躍,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內,對鐵路建設與運營安全帶來威脅,阻礙格庫鐵路臺特瑪湖段的建設進程。格庫鐵路西側并行的G218國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風向一側設置2道間距20米、高為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顯,但僅過去5個月積沙就完全將其填滿。2018年,臺特瑪湖特大橋(下圖)建成,成功解決風沙流問題,為格庫鐵路全線通車奠定基礎。據此完成3~5題。
3.草方格沙障防治風沙的原理是
①增大地表粗糙度 ②增大水平氣壓差 
③提高沙層含水量 ④短時間恢復植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草方格沙障能夠增加地表粗糙度,減小風速;可以固沙,阻擋風沙,減少風沙活動;可以抑制地表水蒸發,增加土壤濕度。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新疆臺特瑪湖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該地風沙活動活躍,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內,對鐵路建設與運營安全帶來威脅,阻礙格庫鐵路臺特瑪湖段的建設進程。格庫鐵路西側并行的G218國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風向一側設置2道間距20米、高為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顯,但僅過去5個月積沙就完全將其填滿。2018年,臺特瑪湖特大橋(下圖)建成,成功解決風沙流問題,為格庫鐵路全線通車奠定基礎。據此完成3~5題。
4.草方格沙障不到半年就被積沙填滿,
其主要原因是
A.風力較往年弱 B.地面植被茂盛
C.風沙活動活躍 D.高度設計不足

當地氣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風力強勁,風沙活動活躍。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架設橋梁可以減少風沙活動對鐵路的掩埋,橋下通風沙。故選A。
新疆臺特瑪湖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該地風沙活動活躍,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內,對鐵路建設與運營安全帶來威脅,阻礙格庫鐵路臺特瑪湖段的建設進程。格庫鐵路西側并行的G218國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風向一側設置2道間距20米、高為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顯,但僅過去5個月積沙就完全將其填滿。2018年,臺特瑪湖特大橋(下圖)建成,成功解決風沙流問題,為格庫鐵路全線通車奠定基礎。據此完成3~5題。
5.格庫鐵路臺特瑪湖段最終選擇以架
設橋梁方案通過,主要是為了
A.避讓風沙 B.降低成本
C.保護生態 D.增加運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太原期中)機械防沙措施特別適用于無灌溉條件的流動沙丘地區,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機械防沙的材料可分為三類:傳統生物質材料(作物秸稈為主)、礦物質材料(黏土和礫石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或以農作物經發酵生成的產品為原料)。草方格(下面左圖)是常用的傳統防沙材料,尼龍網沙障(右面右圖)是一種新型的防
護材料。據此完成6~8題。
6.相對于生物措施,機械防沙
措施在流動沙丘地區得到更廣
泛應用的主要優勢是
A.對環境污染小 B.環境適應性強
C.需要勞動量小 D.治理成本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材料可知,機械防沙措施對自然條件要求低,無須灌溉水源,與生物措施相比,機械防沙措施環境適應性強,B正確;
與生物措施相比,機械防
沙措施用到礦物質材料、
石油化工原料、尼龍網等,
環境污染更大,成本更高,
投入勞動力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太原期中)機械防沙措施特別適用于無灌溉條件的流動沙丘地區,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機械防沙的材料可分為三類:傳統生物質材料(作物秸稈為主)、礦物質材料(黏土和礫石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或以農作物經發酵生成的產品為原料)。草方格(下面左圖)是常用的傳統防沙材料,尼龍網沙障(下面右圖)是一種新型的防護材料。據此完成6~8題。
7.機械防沙的原理是
A.增加降水
B.削減風力
C.提高地下水位
D.增強光合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材料可知,機械防沙主要適用于流動沙丘,運用草方格、尼龍網削減風力,固定沙丘,B正確;
與機械防沙相比,生物措施原理是通過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降水,A錯誤;
機械防沙措施主要是固定
地表沙丘,對地下水位影
響小,C錯誤;
機械防沙措施適用于無灌
溉條件地區,植被缺乏,其原理與增強光合作用無關,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太原期中)機械防沙措施特別適用于無灌溉條件的流動沙丘地區,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機械防沙的材料可分為三類:傳統生物質材料(作物秸稈為主)、礦物質材料(黏土和礫石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或以農作物經發酵生成的產品為原料)。草方格(下面左圖)是常用的傳統防沙材料,尼龍網沙障(下面右圖)是一種新型的防護材料。據此完成6~8題。
8.相對于草方格沙障,尼龍網沙障的優勢主要是
A.地形起伏適應性好
B.短期救急防護效果好
C.截留水分效果突出
D.材料易降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尼龍網沙障,受自然條件限制小,建設時間短,見效快更適用于短期救急防護,B正確;
尼龍網沙障要求地形起伏小,地形適應性差,A錯誤;
尼龍網沙障材料為工業產
品,材料不易降解,草方
格沙障材料以作物秸稈為
主,涵養、截留水分效果
突出,C、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宜蘭縣位于我國臺灣東北部,主體為蘭陽平原,該平原沿海分布著南北長約23千米、高約10米的連綿沙丘。蘭陽溪是孕育蘭陽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稱為“宜蘭濁水溪”。許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擋在沙丘西側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處入海。下面圖1為“臺灣局部地區地形及蘭陽平原位置示意圖”,圖2為“宜蘭縣風頻圖”。據此完成9~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關于蘭陽平原沿海沙丘的成因及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河流侵蝕 東坡陡西坡緩
B.河流沉積 東坡緩西坡陡
C.風力沉積 東坡陡西坡緩
D.風力沉積 東坡緩西坡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題意可知,蘭陽溪孕育了蘭陽平原,該處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蘭陽溪,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積,在風力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下,在海岸邊沉積成沙丘,A、B錯誤。
根據風頻圖可知,該處盛行偏東風,所以該處的沙丘東坡較緩,西坡較陡,C錯誤,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在該地營造沿海防護林,對海岸沙丘的影響是
A.沙丘不斷拓寬
B.沙丘不斷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變緩
D.丘體兩翼擴展速度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該地營造沿海防護林,有效地削弱了風力的侵蝕、搬運作用,沙丘不會不斷拓寬與增高,A、B錯誤。
沙丘受東風的影響減弱,沙丘西移速度變緩,C正確。
沙丘兩翼擴展速度變慢,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鄭州期中)迎風坡植樹法是庫布齊治沙人探索出來的一種治沙良方。根據庫布齊沙漠盛行西北風的特點,在流動沙丘迎風坡的2/3處以下植樹種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風速,利用風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動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右圖為“庫布齊治沙示意圖”。讀圖,
完成11~12題。
11.最符合圖示沙丘形態及治理方式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治沙方式為迎風坡植樹法,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庫布齊沙漠盛行西北風,故樹木應該種在西北方。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鄭州期中)迎風坡植樹法是庫布齊治沙人探索出來的一種治沙良方。根據庫布齊沙漠盛行西北風的特點,在流動沙丘迎風坡的2/3處以下植樹種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風速,利用風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動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右圖為“庫布齊治沙示意圖”。讀圖,
完成11~12題。
12.只在沙丘迎風坡2/3處以下植樹的主要原因是
A.節約成本,提高效益 B.地勢較低,水源較多
C.改變風向,減少侵蝕 D.光照充足,易于成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利用風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動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可知,人們借助風力可以削減沙丘高度,在低處植樹既可以起到固沙作用,又可以降低人工治沙成本,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A正確。
只在迎風坡2/3處以下植樹是為了使流動沙丘得到
固定,高度下降,與地勢和水源無關,B錯誤。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沙丘迎風坡2/3處以下植樹種
草,削弱了沙丘下部的風速,但增加了對頂部的侵蝕,C錯誤。
庫布齊沙漠的迎風坡應是西北方向,迎風坡不是陽坡,與光照充足無關,D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江蘇揚州期末)雅魯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平均海拔3 800 m,年均降水量514 mm。右圖示意該段河谷沙丘分布。據此完成13~15題。
13.加查—米林段河谷沙灘面積最大的時段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雅魯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夏、秋季節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再加上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河
流水位較高,河谷裸露的沙堆面積小,
B、C錯;
冬、春季節降水較少,河流水位較低,
河谷裸露的沙灘面積較大,與冬季相
比,春季隨著氣溫回升,有季節性積
雪融水補給河流,河流水位開始上升,
部分裸露的沙灘開始被水淹沒,河谷
裸露的沙灘面積相對較少,D對,A錯。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江蘇揚州期末)雅魯藏布江河谷加
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平均海拔
3 800 m,年均降水量514 mm。右圖示意該
段河谷沙丘分布。據此完成13~15題。
14.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動沙丘的形成過程是
A.流水、風力搬運—流水堆積—風力堆積
B.流水、風力搬運—風力堆積—流水堆積
C.風力搬運—風力堆積—流水搬運—流水堆積
D.流水搬運—流水堆積—風力搬運—風力堆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動沙丘的形成過程為雅魯藏布江河水從上游搬運泥沙;在加查—米林段流速減緩,泥沙經過流
水堆積作用沉積于河床;枯水期水位
下降,出露的沙灘受到風力的侵蝕、
搬運作用;泥沙被風搬運的過程中,
因受到擋沙墻和防風林的削弱,風力
減弱,泥沙堆積,形成流動沙丘。故
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江蘇揚州期末)雅魯藏布江河谷加
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平均海拔
3 800 m,年均降水量514 mm。右圖示意該
段河谷沙丘分布。據此完成13~15題。
15.該河段擋沙墻的修建對流動沙丘影響最小
的是
A.沙丘高度 B.沙丘走向
C.沙丘粒徑 D.沙丘面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擋沙墻的修建能削減風力,減弱風的挾沙能力,使得風挾帶的泥沙數量減少,粒徑減小,從而影響沙丘的高度、面積,A、C、D錯。
沙丘的走向主要與風向有關,而擋沙墻只能削減風力,不能改變風向,B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4·浙江杭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青藏鐵路錫北段(錫鐵山—北霍魯遜鹽湖礦區,如下圖甲)位于柴達木盆地,沿線風沙災害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在我國鐵路沿線風沙防治工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是包蘭鐵路沙坡頭段的以植物防沙為主的“五帶一體”的防護體系,但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通過對錫北段進行考察研究,專家認為防治該地風沙災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如右圖乙)的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簡述青藏鐵路錫北段風沙對鐵路及運行列車的主要危害。
答案 (鐵路路基較高)風沙堆積,掩埋路基和軌道;侵蝕路基(和路肩);損害運行列車和通信、信號設備等;加大鋼軌、車輪等設備的磨損;阻擋視線,影響列車運行安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說明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的防沙方式的優勢。
答案 透風擋沙墻可以降低風力,阻隔、減少風沙對路基的掩埋;石方格設置在路基兩側和透風擋沙墻之間,增大地面的粗糙度,進一步削減風速的同時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祁连县| 长阳| 淄博市| 曲周县| 西充县| 禄丰县| 区。| 花莲市| 新乐市| 富宁县| 安康市| 道孚县| 平遥县| 三台县| 宣化县| 桃园市| 连平县| 友谊县| 潞城市| 天峨县| 大港区| 聊城市| 江油市| 临武县| 阳西县| 平潭县| 休宁县| 兴城市| 锡林浩特市| 龙井市| 峨眉山市| 昭觉县| 蒙阴县| 定日县| 湘西| 临西县| 滁州市| 嘉兴市| 永兴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