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節 流水地貌(課件 學案 練習,6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節 流水地貌(課件 學案 練習,6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一節 課時1 流水地貌
(分值:66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下面圖a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橫剖面示意圖”,圖b為“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a中①~④處沉積物顆粒的變化規律是(  )
A.由細到粗 B.由粗到細
C.先變粗,后變細 D.先變細,后變粗
2.圖b所示地貌景觀,最有可能位于圖a中的(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河流會對其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變化。下圖示意河流不同發展階段地貌。完成3~5題。
3.下列對圖甲和圖乙所示河流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為河流發育初期,圖乙為河流發育中后期,均主要位于河流下游
B.圖甲為河流發育中后期,圖乙為河流發育初期,均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C.圖甲為河流發育初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圖乙為河流發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D.圖甲為河流發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圖乙為河流發育初期,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4.圖甲和圖乙所示河流地貌(  )
A.均以下蝕為主
B.圖甲以下蝕為主,圖乙以側蝕為主
C.均以側蝕為主
D.圖甲以側蝕為主,圖乙以下蝕為主
5.圖甲河段可能會形成(  )
A.瀑布 B.沖積平原
C.峽谷 D.沖積扇
下圖示意某河谷橫剖面結構。完成6~7題。
6.階地位于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階地的特征是(  )
A.常在水面以下 B.地形比較崎嶇
C.組成物質顆粒較粗 D.土壤較為肥沃
(2024·湖南長沙期末)洪積扇與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態。讀圖,完成8~9題。
8.下列對洪積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洪積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 ②三角洲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 ③洪積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與洪積扇相比,三角洲地區(  )
①地形平坦,汊流較少 ②波浪作用明顯 ③土壤肥沃,氣候溫和 ④多沙洲、沙島發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選擇題10~15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023·山東青島月考)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同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30 ℃,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驗現象。完成10~11題。
10.圖中堆積體模擬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沖積扇
C.沙丘 D.冰斗
11.該實驗能觀察到(  )
A.堆積體甲比乙大
B.顆粒物a處比b處粗
C.甲溝比乙溝寬
D.乙溝比甲溝深
(2023·陜西渭南階段練習)風水學是中國古文化中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其積極意義是引導民眾在山河大地之間選擇一處適合生存的環境。古代將河流的凸岸稱為訥位。下圖為“某河流示意圖”。完成12~13題。
12.古代居民多選擇訥位(凸岸)作為居住場所,不正確的因素是(  )
A.河流凸岸,不易坍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農耕
C.水流平緩,易于取水
D.水深,便于河運
13.從自然角度考慮,圖中最適宜建筑港口的是(  )
A.a B.b C.c D.d
(2024·江蘇南京階段練習)江心洲是指河流中的沙洲(島嶼),由心灘不斷增大淤高而成。江心洲比心灘穩定,一般是洲頭沖刷,洲尾沉積,使江心洲不斷下移。下圖為“長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關于圖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條件,說法正確的是(  )
①河道彎曲 ②下游河道狹窄 ③地勢低平,流速慢 ④水位季節變化小,侵蝕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圖示甲、乙兩沙洲近年來面積有減小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  )
A.上游修建水庫 B.流域降水量減少
C.下游植樹造林 D.人們在沙洲上挖沙
16.(2023·黑龍江牡丹江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下圖1為某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圖,圖2為某地貌景觀圖。
(1)描述從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流水作用的變化。
(2)說出③處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稱及成因。
(3)指出圖2地貌景觀在圖1中易出現的位置(數字序號),并描述該地貌的形態和從扇頂到扇緣地貌特點的變化。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題,圖a中①~④處位于河流不同河段,上游到下游地勢趨于平坦,河水搬運能力逐漸減弱,沉積物顆粒由粗到細。第2題,圖b所示景觀為瀑布,結合河段位置及河谷剖面形態推測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圖a中的①處。]
3.D 4.D 5.B [第3題,圖甲河道彎曲,一般為河流發育中后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圖乙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一般為河流發育初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故選D。第4題,圖甲河道彎曲,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側蝕作用使得河道變寬、彎曲;圖乙河谷深而窄,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是由流水下蝕和溯源侵蝕形成的,河道較窄。故選D。第5題,根據圖示可知,甲河段地形平坦,地勢起伏不是很大,不利于形成瀑布和峽谷,A、C錯誤;沖積扇形成于出山口的位置,從圖中可看出,當地并不位于出山口,D錯誤;沖積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河流多呈現側向侵蝕為主的曲流,符合圖甲地形特征,B正確。故選B。]
6.D 7.D [第6題,讀圖可知,圖中②處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均有河水流經,屬于河床,B錯誤;圖中①③兩處地勢較高,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會被淹沒,說明兩地是河漫灘,A、C錯誤;④地為河谷兩側洪水不能淹沒的階梯狀地形,為河流階地,D正確。第7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常在水面以下的是河床,A錯誤;階地地面平坦,組成物質顆粒較細,土壤較為肥沃,B、C錯誤,D正確。]
8.B 9.C [第8題,洪積扇是河流在出山口處形成的流水堆積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積地貌,③④正確;二者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區,也可以分布在濕潤地區,①②錯誤。故選B。第9題,洪積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入海口),所以三角洲地區波浪作用明顯,且多沙洲、沙島發育。故選C。]
10.B 11.D [第10題,根據圖示可知,該實驗是模擬山地經流水侵蝕、搬運后混合顆粒物在山前堆積形成以溝口為頂點,呈扇形的地貌,即沖積扇,B正確。第11題,實驗組②在烈日下,實驗組①在遮陰處,所以實驗組②的冰塊融化量更大,相當于河流的徑流量更大,形成的堆積體更大,侵蝕的溝谷更深、更寬;因實驗組②水量更大、流速可能稍快,顆粒物粒徑會比實驗組①的略粗。故選D。]
12.D 13.B [第1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積作用為主,不易坍塌,地形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農耕,凸岸水流淺而平緩,易于取水,適合房屋建筑,A、B、C不符合題意;凸岸堆積,凹岸侵蝕,與凹岸相比,凸岸水位較淺,D符合題意。故選D。第13題,港口建設需港闊水深、避風,結合圖可知,港口適合建在凹岸,圖中b處位于凹岸,水位較深,適合泊船,B正確。]
14.A 15.A [第14題,沙洲是由泥沙淤積形成,河道彎曲,加上地勢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積;其次,下游河道狹窄導致上游地區流速減慢,利于淤積;地處長江下游,為季風氣候,水位季節變化大,①②③正確,④錯。故選A。第15題,沙洲面積減小可能是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庫攔水攔沙,使下游來沙量減少,與下游植樹造林關系不大,A正確,C錯。流域降水量一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B錯。近年來,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人們在沙洲上挖沙破壞沙洲的可能性不大,D錯。故選A。]
16.(1)從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減弱,沉積作用增強。
(2)三角洲。成因:河流挾帶泥沙,流到入海口處地勢變緩,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河流流速變慢,所挾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
(3)①。形態:呈扇形。變化:從扇頂到扇緣地勢越來越低;沉積物顆粒變細;沉積物磨圓度越來越好;分選性越來越好。第一節 流水地貌
課時1 流水地貌
[學習目標] 1.了解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區域認知)2.會解釋常見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成因。(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流水侵蝕地貌
1.峽谷:在濕潤或半濕潤山區,流水侵蝕切割地面,形成峽谷(“____”字形河谷)。兩壁險峻陡峭,谷底幾乎全部被河床占據,谷地狹窄,深度通常______寬度。
2.河谷剖面
上圖中數字1表示______,數字2表示________,數字3表示______。
3.主要地貌
地貌 特征
河床 河谷中常有流水的部分,地勢最低,常被流水淹沒
河漫灘 河谷中______期出露、______期淹沒的部分
河流階地 河谷兩側洪水不能淹沒的______狀地形,地面平坦,組成物質顆粒較____,土質較為______
4.牛軛湖
平原地區的曲折河流側向自由發展,河床彎曲愈來愈大,出現狹窄的________。洪水期,曲流頸被____________后,彎曲河道被廢棄,形如牛軛,稱為牛軛湖。
拓展延伸
1.河流不同侵蝕類型及其影響
侵蝕類型 溯源侵蝕 下蝕 側蝕
概念 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 垂直于地面的侵蝕 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
對河流 的影響 不斷向河流源頭方向伸長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橫向發展
2.河谷的發展階段及地貌特點
發展階段 侵蝕類型 地貌特點 圖示
初期 河流侵蝕作用以向下和向源頭侵蝕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橫斷面呈“V”字形
中期 河流向下侵蝕作用減弱,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 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河流更為彎曲,河谷拓寬
成熟期 以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 河谷展寬,橫斷面呈寬而淺的槽形
3.河流凹岸與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斷:根據“凹凸”字的形狀判斷(如下圖1所示)。
(2)差異:河流流經彎道時,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下圖2所示)。
(3)應用
①河流凸岸處泥沙堆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聚落點和淘金地。
②河流凹岸處河道較深且泥沙堆積少,可以筑港、建碼頭。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從青海省玉樹地區直達四川省宜賓市,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下圖為“金沙江河谷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金沙江河谷形態與所處位置對應正確的是(  )
A.V形——河流上游 B.V形——河流下游
C.U形——河流入海口 D.U形——河流出山口
2.圖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 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
(2023·廣西南寧階段練習)河流流經地勢平緩地區,在河流彎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沖斷曲流頸,使河曲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下圖為“牛軛湖示意圖”。完成3~5題。
3.牛軛湖一般形成在河流故道的(  )
A.左岸 B.右岸 C.凸岸 D.凹岸
4.牛軛湖形成的地區(  )
A.植被較稀少 B.蒸發量較大 C.地勢較為平坦 D.土壤肥力較低
5.牛軛湖形成后,面積會逐漸縮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狀態下牛軛湖的消亡是因為(  )
A.湖水大量流出 B.湖水蒸發下滲 C.上游水流匯入 D.人類過度取水
知識點二 流水堆積地貌
地貌 示意圖和位置 地貌景觀特點 形成過程
沖積扇 外形似張開的折扇,自扇頂至扇緣,地面逐漸____,堆積物由____到____ 河流自山地流至____,因地形急劇變緩,____劇減,所挾帶物質在溝谷____處不斷堆積而成的____堆積體
洪積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____河流在山谷出口處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狀堆積體
河漫灘平原 地勢平坦、寬廣,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沒 河流中下游地區下蝕作用減弱,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河漫灘平原
江心洲 四面環水,如長江口崇明島、湘江橘子洲等 由河流挾帶的泥沙____而成
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分布 河流挾帶泥沙入海時,地形趨于平坦,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積而成
下面圖甲為局部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洛陽至商丘”一線沖積扇剖面圖。
  
1.[綜合思維]簡述黃河沖積扇的形成過程。
2.[區域認知]描述從洛陽至商丘黃河沖積扇沉積物顆粒和沉積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說明原因。
3.[區域認知]為什么該區域古城多分布在沖積平原上?
(2024·湖北武漢期中)讀“河流地貌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①②③處對應的地貌類型分別為(  )
A.洪積—沖積平原、三角洲、河漫灘平原
B.河漫灘平原、三角洲、沖(洪)積扇
C.三角洲、洪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
D.沖(洪)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的形成,與沖積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峽灣 B.黃土高原 C.崇明島 D.長江三峽
(2023·四川廣安階段練習)地球表面的地貌類型多樣,景觀特色各異。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的地貌類型是(  )
A.三角洲 B.沖積扇
C.沙丘 D.U形谷
4.關于圖中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B.地形崎嶇,溝谷縱橫
C.起伏和緩,沙漠廣布 D.地勢低平,河汊眾多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流水侵蝕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V 大于
2.河床 河漫灘 階地
3.枯水 洪水 階梯 細 肥沃
4.曲流頸 裁彎取直
落實思維方法
1.A 2.A [第1題,由材料“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可知,該河段流經的地區地勢起伏大,應位于河流上游,由于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不斷下切河谷,于是河床呈“V”形,A正確。第2題,讀圖并結合材料可知,該段河谷位于金沙江上游,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屬于其地貌特征,A正確;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是其地貌特征,B、D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河谷底部并不平坦,C錯誤。故選A。]
3.D 4.C 5.B [第3題,據材料可知,牛軛湖形成于河曲處,在河曲處凹岸不斷遭受侵蝕,變得更加彎曲,最終河流裁彎取直后形成牛軛湖,D正確,C錯誤;牛軛湖形成于河流的凹岸,凹岸有可能在左岸,也有可能在右岸,A、B錯誤。故選D。第4題,由材料可知,牛軛湖多形成于地勢平坦地區,河流多河曲發育,以側蝕為主,C正確;河流中下游植被較豐富,植被起到固定河岸的作用,河曲才容易發育,才能形成牛軛湖,A錯誤;從材料中不能判斷牛軛湖所在地區蒸發量大小以及土壤肥力高低,B、D錯誤。故選C。第5題,在自然狀態下,由于地勢平坦,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錯誤;牛軛湖形成后,與原河道脫離,不受上游河道影響,C錯誤;人類過度取水不屬于自然原因,D錯誤;牛軛湖是彎曲河流發生自然裁彎取直后遺留的河道,原河道的進出口發生泥沙淤積,經歷若干年后變成封閉的淺水湖泊,由于長期的湖水蒸發和下滲以及植被發育覆蓋,牛軛湖面積逐漸縮小,直至消亡,B正確。故選B。]
知識點二 流水堆積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降低 粗 細 山麓 流速 出口 扇狀 暫時性 沉積
探究核心知識
1.在山區,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挾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水流流出山口時,由于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沖積扇。
2.分布特征:從洛陽至商丘沉積物顆粒越來越細,沉積厚度逐漸變薄。原因:黃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搬運能力逐漸減弱,所挾物質顆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后沉積且沉積較少;越往沖積扇外緣,沉積物質越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河流作為交通運輸通道,可方便對外聯系和運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農業發達),可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落實思維方法
1.D 2.C [第1題,讀圖可知,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沖(洪)積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灘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D正確,排除A、B、C。故選D。第2題,沖積平原屬于流水堆積作用形成,崇明島位于長江入海口,屬于流水堆積作用形成,與沖積平原形成原因相同,C正確;挪威峽灣的形成原因是冰川侵蝕作用,A錯誤;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風力沉積作用,B錯誤;長江三峽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蝕作用,D錯誤。故選C。]
3.A 4.D [第3題,圖中河流流入海洋,其所挾帶泥沙在入海口處大量沉積形成三角洲地貌,A正確;沖積扇出現在出山口,B錯誤;沙丘是風成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蝕地貌,C、D錯誤。第4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由于地勢低平,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形成的,由圖中可看出,河汊眾多;在河口處,河水受潮流的頂托,流速減小,容易形成心灘和江心洲,使河流分汊,D正確。](共68張PPT)
流水地貌
第一節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態
課時1
流水地貌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說明其景觀的主要特點。
1.了解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區域認知)
2.會解釋常見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成因。(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流水侵蝕地貌
知識點二 流水堆積地貌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流水侵蝕地貌
>
<
知識點一
1.峽谷:在濕潤或半濕潤山區,流水侵蝕切割地面,形成峽谷(“ ”字形河谷)。兩壁險峻陡峭,谷底幾乎全部被河床占據,谷地狹窄,深度通常 寬度。
2.河谷剖面
上圖中數字1表示 ,數字2表示 ,數字3表示 。
V
大于
河床
河漫灘
階地
地貌 特征
河床 河谷中常有流水的部分,地勢最低,常被流水淹沒
河漫灘 河谷中 期出露、 期淹沒的部分
河流階地 河谷兩側洪水不能淹沒的 狀地形,地面平坦,組成物質顆粒較
,土質較為_____
3.主要地貌
枯水
洪水
階梯

肥沃
4.牛軛湖
平原地區的曲折河流側向自由發展,河床彎曲愈來愈大,出現狹窄的 。洪水期,曲流頸被 后,彎曲河道被廢棄,形如牛軛,稱為牛軛湖。
曲流頸
裁彎取直
拓展延伸
1.河流不同侵蝕類型及其影響
侵蝕類型 溯源侵蝕 下蝕 側蝕
概念 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 垂直于地面的侵蝕 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
對河流 的影響 不斷向河流源頭方向伸長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橫向發展
發展階段 侵蝕類型 地貌特點 圖示
初期 河流侵蝕作用以向下和向源頭侵蝕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橫斷面呈“V”字形
中期 河流向下侵蝕作用減弱,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 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河流更為彎曲,河谷拓寬
成熟期 以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 河谷展寬,橫斷面呈寬而淺的槽形
拓展延伸
2.河谷的發展階段及地貌特點
拓展延伸
3.河流凹岸與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斷(如右圖):根據“凹凸”字的形狀判斷。
(2)差異:河流流經彎道時,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
如下圖所示:
(3)應用
①河流凸岸處泥沙堆積,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聚
落點和淘金地。
②河流凹岸處河道較深且泥沙堆積
少,可以筑港、建碼頭。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從青海省玉樹地區直達四川省宜賓市,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下圖為“金沙江河谷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金沙江河谷形態與所處位置對應正確的是
A.V形——河流上游
B.V形——河流下游
C.U形——河流入海口
D.U形——河流出山口

由材料“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可知,該河段流經的地區地勢起伏大,應位于河流上游,由于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不斷下切河谷,于是河床呈“V”形,A正確。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從青海省玉樹地區直達四川省宜賓市,河流落差達三千多米。下圖為“金沙江河谷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圖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
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

讀圖并結合材料可知,該段河谷位于金沙江
上游,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屬于其地貌
特征,A正確;
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是其地貌特征,B、D
錯誤;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河谷底部并不平坦,C錯誤。故選A。
(2023·廣西南寧階段練習)河流流經地勢平緩地區,在河流彎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沖斷曲流頸,使河曲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右圖為“牛軛湖示意圖”。完成3~5題。
3.牛軛湖一般形成在河流故道的
A.左岸 B.右岸
C.凸岸 D.凹岸

據材料可知,牛軛湖形成于河曲處,在河曲處凹岸不斷遭受侵蝕,變得更加彎曲,最終河流裁彎取直后形成牛軛湖,D正確,C錯誤;
牛軛湖形成于河流的凹岸,凹岸有可能在左岸,也有可能在右岸,A、B錯誤。故選D。
(2023·廣西南寧階段練習)河流流經地勢平緩地區,在河流彎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沖斷曲流頸,使河曲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右圖為“牛軛湖示意圖”。完成3~5題。
4.牛軛湖形成的地區
A.植被較稀少 B.蒸發量較大
C.地勢較為平坦 D.土壤肥力較低

由材料可知,牛軛湖多形成于地勢平坦
地區,河流多河曲發育,以側蝕為主,C
正確;
河流中下游植被較豐富,植被起到固定
河岸的作用,河曲才容易發育,才能形
成牛軛湖,A錯誤;
從材料中不能判斷牛軛湖所在地區蒸發
量大小以及土壤肥力高低,B、D錯誤。故選C。
(2023·廣西南寧階段練習)河流流經地勢平緩地區,在河流彎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沖斷曲流頸,使河曲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右圖為“牛軛湖示意圖”。完成3~5題。
5.牛軛湖形成后,面積會逐漸縮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狀態下牛軛湖的消亡是因為
A.湖水大量流出 B.湖水蒸發下滲
C.上游水流匯入 D.人類過度取水

在自然狀態下,由于地勢平坦,湖水不可
能大量流出,A錯誤;
牛軛湖形成后,與原河道脫離,不受上游
河道影響,C錯誤;
人類過度取水不屬于自然原因,D錯誤;
牛軛湖是彎曲河流發生自然裁彎取直后遺
留的河道,原河道的進出口發生泥沙淤積,經歷若干年后變成封閉的淺水湖泊,由于長期的湖水蒸發和下滲以及植被發育覆蓋,牛軛湖面積逐漸縮小,直至消亡,B正確。故選B。
流水堆積地貌
>
<
知識點二
地貌 示意圖和位置 地貌景觀特點 形成過程
沖積扇 外形似張開的折扇,自扇頂至扇緣,地面逐漸 ,堆積物由 到___ 河流自山地流至 ,因地形急劇變緩, 劇減,所挾帶物質在溝谷 處不斷堆積而成的
堆積體
洪積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 河流在山谷出口處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狀堆積體
降低
山麓
流速
出口
扇狀
暫時性


地貌 示意圖和位置 地貌景觀特點 形成過程
河漫灘平原 地勢平坦、寬廣,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沒 河流中下游地區下蝕作用減弱,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河漫灘平原
地貌 示意圖和位置 地貌景觀特點 形成過程
江心洲 四面環水,如長江口崇明島、湘江橘子洲等 由河流挾帶的泥沙 而成
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分布 河流挾帶泥沙入海時,地形趨于平坦,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積而成
沉積
下面圖甲為局部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洛陽至商丘”一線沖積扇剖面圖。
1.[綜合思維]簡述黃河沖積扇的形成過程。
答案 在山區,地勢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挾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水流流出山口時,由于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沖積扇。
下面圖甲為局部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洛陽至商丘”一線沖積扇剖面圖。
2.[區域認知]描述從洛陽至商丘黃河沖積扇沉積物顆粒和沉積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說明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從洛陽至商丘沉積物顆粒越來越細,沉積厚度逐漸變薄。原因:黃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搬運能力逐漸減弱,所挾物質顆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后沉積且沉積較少;越往沖積扇外緣,沉積物質越少。
下面圖甲為局部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洛陽至商丘”一線沖積扇剖面圖。
3.[區域認知]為什么該區域古城多分布在沖積平原上?
答案 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河流作為交通運輸通道,可方便對外聯系和運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農業發達),可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2024·湖北武漢期中)讀“河流地貌示意
圖”,完成1~2題。
1.圖中①②③處對應的地貌類型分別為
A.洪積—沖積平原、三角洲、河漫灘平原
B.河漫灘平原、三角洲、沖(洪)積扇
C.三角洲、洪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
D.沖(洪)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

讀圖可知,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沖(洪)積扇;
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灘平原;
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D正確,排除A、B、C。故選D。
(2024·湖北武漢期中)讀“河流地貌示意
圖”,完成1~2題。
2.下列地貌的形成,與沖積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挪威峽灣
B.黃土高原
C.崇明島
D.長江三峽

沖積平原屬于流水堆積作用形成,崇明島
位于長江入海口,屬于流水堆積作用形成,
與沖積平原形成原因相同,C正確;
挪威峽灣的形成原因是冰川侵蝕作用,A
錯誤;
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風力沉積作用,B
錯誤;
長江三峽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蝕作用,D錯誤。故選C。
(2023·四川廣安階段練習)地球表面的地貌類型多樣,景觀特色各異。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的地貌類型是
A.三角洲
B.沖積扇
C.沙丘
D.U形谷

圖中河流流入海洋,其所挾帶泥沙在入海口處大量沉積形成三角洲地貌,A正確;沖積扇出現在出山口,B錯誤;
沙丘是風成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蝕地貌,C、D錯誤。
(2023·四川廣安階段練習)地球表面的地貌類型多樣,景觀特色各異。讀圖,完成3~4題。
4.關于圖中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B.地形崎嶇,溝谷縱橫
C.起伏和緩,沙漠廣布
D.地勢低平,河汊眾多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由于地勢低平,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形成的,由圖中可看出,河汊眾多;在河口處,河水受潮流的頂托,流速減小,容易形成心灘和江心洲,使河流分汊,D正確。
課時對點練
圖a中①~④處位于河流不同河段,上游到下游地勢趨于平坦,河水搬運能力逐漸減弱,沉積物顆粒由粗到細。
下面圖a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橫剖面示意圖”,圖b為“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a中①~④處沉積物顆粒的變化規律是
A.由細到粗 B.由粗到細
C.先變粗,后變細 D.先變細,后變粗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圖b所示景觀為瀑布,結合河段位置及河谷剖面形態推測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圖a中的①處。
下面圖a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橫剖面示意圖”,圖b為“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2.圖b所示地貌景觀,最有可能位于圖a中的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河流會對其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變化。下圖示意河流不同發展階段地貌。完成3~5題。
3.下列對圖甲和圖乙所示河流地
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為河流發育初期,圖乙為
河流發育中后期,均主要位于
河流下游
B.圖甲為河流發育中后期,圖乙為河流發育初期,均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C.圖甲為河流發育初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圖乙為河流發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
流上游
D.圖甲為河流發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圖乙為河流發育初期,主要位于河
流上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圖甲河道彎曲,一般為河流發育中后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圖乙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一般為河流發育初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河流會對其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變化。下圖示意河流不同發展階段地貌。完成3~5題。
4.圖甲和圖乙所示河流地貌
A.均以下蝕為主
B.圖甲以下蝕為主,圖乙以
側蝕為主
C.均以側蝕為主
D.圖甲以側蝕為主,圖乙以下蝕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圖甲河道彎曲,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側蝕作用使得河道變寬、彎曲;圖乙河谷深而窄,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是由流水下蝕和溯源侵蝕形成的,河道較窄。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河流會對其流經的河谷不斷侵蝕和堆積,使河谷形態發生變化。下圖示意河流不同發展階段地貌。完成3~5題。
5.圖甲河段可能會形成
A.瀑布
B.沖積平原
C.峽谷
D.沖積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圖示可知,甲河段地形平坦,地勢起伏不是很大,不利于形成瀑布和峽谷,A、C錯誤;
沖積扇形成于出山口的位置,從圖中可看出,當地并不位于出山口,D錯誤;
沖積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河流多呈現側向侵蝕為主的曲流,符合圖甲地形特征,B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圖示意某河谷橫剖面結構。完成6~7題。
6.階地位于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讀圖可知,圖中②處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均有河水流經,屬于河床,B錯誤;
圖中①③兩處地勢較高,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會被淹沒,說明兩地是河漫灘,A、C錯誤;
④地為河谷兩側洪水不能淹沒的階梯狀地形,為河流階地,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上題分析可知,常在水面以下的是河床,A錯誤;
階地地面平坦,組成物質顆粒較細,土壤較為肥沃,B、C錯誤,D正確。
下圖示意某河谷橫剖面結構。完成6~7題。
7.階地的特征是
A.常在水面以下 B.地形比較崎嶇
C.組成物質顆粒較粗 D.土壤較為肥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洪積扇是河流在出山口處形成的流水堆積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積地貌,③④正確;
二者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區,也可以分布在濕潤地區,①②錯誤。故選B。
(2024·湖南長沙期末)洪積扇與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態。讀圖,完成8~9題。
8.下列對洪積扇、三角洲分布位
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洪積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
區 ②三角洲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 ③洪積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洪積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入海口),所以三角洲地區波浪作用明顯,且多沙洲、沙島發育。故選C。
(2024·湖南長沙期末)洪積扇與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態。讀圖,完成8~9題。
9.與洪積扇相比,三角洲地區
①地形平坦,汊流較少 ②波浪
作用明顯 ③土壤肥沃,氣候溫
和 ④多沙洲、沙島發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山東青島月考)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同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30 ℃,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
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
驗現象。完成10~11題。
10.圖中堆積體模擬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沖積扇
C.沙丘 D.冰斗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圖示可知,該實驗是模擬山地經流水侵蝕、搬運后混合顆粒物在山前堆積形成以溝口為頂點,呈扇形的地貌,即沖積扇,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山東青島月考)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同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30 ℃,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驗現象。完成10~11題。
11.該實驗能觀察到
A.堆積體甲比乙大
B.顆粒物a處比b處粗
C.甲溝比乙溝寬
D.乙溝比甲溝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實驗組②在烈日下,實驗組①在遮陰處,所以實驗組②的冰塊融化量更大,相當于河流的徑流量更大,形成的堆積體更大,侵蝕的溝谷更深、更寬;因實驗組②水量更大、流速可能稍快,顆粒物粒徑會比實驗組①的略粗。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陜西渭南階段練習)風水學是中國古文化中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其積極意義是引導民眾在山河大地之間選擇一處適合生存的環境。古代將河流的凸岸稱為訥位。下圖為“某河流示意圖”。完成12~13題。
12.古代居民多選擇訥位(凸岸)作為居住場所,不正確
的因素是
A.河流凸岸,不易坍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農耕
C.水流平緩,易于取水
D.水深,便于河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積作用為主,不易坍塌,地形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農耕,凸岸水流淺而平緩,易于取水,適合房屋建筑,A、B、C不符合題意;
凸岸堆積,凹岸侵蝕,與凹岸相比,凸岸水位較淺,D符合題意。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港口建設需港闊水深、避風,結合圖可知,港口適合建在凹岸,圖中b處位于凹岸,水位較深,適合泊船,B正確。
(2023·陜西渭南階段練習)風水學是中國古文化中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其積極意義是引導民眾在山河大地之間選擇一處適合生存
的環境。古代將河流的凸岸稱為訥位。右圖為“某
河流示意圖”。完成12~13題。
13.從自然角度考慮,圖中最適宜建筑港口的是
A.a B.b
C.c D.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京階段練習)江心洲是指河流中的沙洲(島嶼),由心灘不斷增大淤高而成。江心洲比心灘穩定,一般是洲頭沖刷,洲尾沉積,使江心洲不斷下移。下圖為“長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關于圖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條件,
說法正確的是
①河道彎曲 ②下游河道狹窄 ③地勢低
平,流速慢 ④水位季節變化小,侵蝕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沙洲是由泥沙淤積形成,河道彎曲,加上地勢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積;其次,下游河道狹窄導致上游地區流速減慢,利于淤積;地處長江下游,為季風氣候,水位季節變化大,①②③正確,④錯。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京階段練習)江心洲是指河流中的沙洲(島嶼),由心灘不斷增大淤高而成。江心洲比心灘穩定,一般是洲頭沖刷,洲尾沉積,使江心洲不斷下移。下圖為“長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圖”。據此完成14~15題。
15.圖示甲、乙兩沙洲近年來面積有減小的
趨勢,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修建水庫
B.流域降水量減少
C.下游植樹造林
D.人們在沙洲上挖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沙洲面積減小可能是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庫攔水攔沙,使下游來沙量減少,與下游植樹造林關系不大,
A正確,C錯。
流域降水量一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B錯。
近年來,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
人們在沙洲上挖沙破壞沙洲的可能性不大,
D錯。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3·黑龍江牡丹江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沖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下圖1為某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圖,圖2為某地貌景觀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描述從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流水作用的變化。
答案 從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減弱,沉積作用增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說出③處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稱及成因。
答案 三角洲。成因:河流挾帶泥沙,流到入海口處地勢變緩,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河流流速變慢,所挾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①。形態:呈扇形。變化:從扇頂到扇緣地勢越來越低;沉積物顆粒變細;沉積物磨圓度越來越好;分選性越來越好。
(3)指出圖2地貌景觀在圖1中易出現的位置(數字序號),并描述該地貌的形態和從扇頂到扇緣地貌特點的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第二章 第一節 課時2 滑坡和泥石流
(分值:64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質災害包括泥石流、山體滑坡、山體崩塌等,它們來勢迅猛、破壞性強、危害嚴重。據此完成1~2題。
1.滑坡、泥石流最可能產生的危害是(  )
A.造成地表塌陷 B.沖毀、掩埋房屋
C.引起氣候異常 D.誘發地震
2.防御滑坡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植被覆蓋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大面積開拓荒地 D.清除河道淤泥
(2023·遼寧大連期末)2023年7月25日11時18分,咸豐縣曲江鎮春溝村1組發生一起山體滑坡,致2棟民房3人被掩埋,1人失蹤。恩施州、咸豐縣主要領導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救援。下圖為“滑坡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下列與滑坡屬同一種類型的自然災害是(  )
A.臺風 B.寒潮 C.地震 D.洪澇
4.此次滑坡災害引發的災害鏈,正確的是(  )
A.滑坡—河道淤塞—洪澇
B.滑坡—土層錯動—地震
C.滑坡—植被破壞—旱災
D.滑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024·山東德州階段練習)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我國頻繁發生和重點防御的四大地質災害。下圖為“我國2009~2019年地質災害平均年內發生數量百分比統計圖”。據此完成5~6題。
5.我國地質災害年內發生數量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
A.植被 B.巖層 C.地形 D.降水
6.防御與減輕地質災害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加強氣象監測,及時發布天氣預報 ②建設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 ③實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設施 ④恢復植被,修建預防滑坡、泥石流的護坡工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江西省婺源縣菊徑村被譽為“中國最圓的村莊”,小河繞村莊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環抱。讀“菊徑村航拍圖”,完成7~8題。
7.游客進入山區若遇強降雨,易遭遇的地質災害及原因有(  )
①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②山洪,因地勢陡峻 ③地震,因地殼變得活躍 ④滑坡,因土壤水飽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菊徑村周圍山區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低,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強度小 B.植被覆蓋率高
C.地勢起伏小 D.年降水總量小
(選擇題9~14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下圖為“四川省地質災害易發生等級分布圖”。據此完成9~10題。
9.圖示四川省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是(  )
A.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區
B.九寨溝地區
C.川東北地區
D.川西北地區
10.下列因素對滑坡災害的發生,影響不明顯的是(  )
A.地勢起伏 B.植被覆蓋率
C.地層結構 D.土壤肥力
(2023·山東濟南月考)泥石流多發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讀“某地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表”,回答11~12題。
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11.根據表中參數推測,發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溝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  )
A.空氣質量 B.風力強度
C.降水強度 D.光照強度
(2023·重慶八中期末)下圖是我國四川某地自然災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攔沙壩、排導槽等作用明顯降低。讀圖,完成13~14題。
13.該工程防治的自然災害最可能是(  )
A.洪水 B.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4.近年來,攔沙壩、排導槽作用不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年久失修 B.泥沙淤積
C.地殼運動 D.洪水沖擊
15.(2024·河南鄭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以來,我國多地發生滑坡和泥石流,波及農村和城鎮,造成糧食減產,房屋倒塌,經濟損失嚴重。下圖為我國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示意圖。
(1)描述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國的主要分布特點。
(2)根據材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3)分析滑坡和泥石流帶來的主要危害。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題,據所學知識可知,滑坡、泥石流體積大,速度快,會沖毀、掩埋房屋,B正確。第2題,提高植被覆蓋率和修建護坡工程是有效防御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重要措施,A正確;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澇災害的措施,對于防御地質災害影響不大,B、D錯誤;大面積開拓荒地會加劇水土流失,可能增加滑坡發生的可能性,C錯誤。故選A。]
3.C 4.A [第3題,據所學知識可知,滑坡為地質災害,臺風、寒潮和洪澇為氣象災害,A、B、D錯誤;地震屬于地質災害,C正確。第4題,滑坡帶來的土體或巖體,會淤塞河道,致使河流排水不暢,進一步產生洪澇災害,A正確。]
5.D 6.D [第5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且多暴雨,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作用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D正確。第6題,加強氣象監測,及時發布天氣預報,恢復植被,修建預防滑坡、泥石流的護坡工程等都是防御地質災害的有效措施,①④正確;建設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和實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設施,與防御地質災害無直接關聯性,②③錯誤。故選D。]
7.A 8.B [第7題,在山區河谷地區,強降雨會導致山洪暴發,河水暴漲,侵蝕和搬運能力大大增強,會挾帶大量泥沙、石塊、枯枝落葉等沖出溝谷,形成泥石流,①對;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不屬于地質災害,②錯;地震是由于地殼變得活躍后產生的地面震動的現象,屬于地質災害,但不是由強降雨引發的,③錯;山區發生強降雨時,雨水強烈下滲,造成土壤中的水飽和,形成滑動面,從而在重力作用下引發滑坡,④對。故選A。第8題,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菊徑村周圍山區地勢起伏較大,但植被覆蓋率高,涵養水源能力強,水土流失弱,所以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較低,B正確,C錯誤;江西省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總量較大,夏季降水強度較大,A、D錯誤。故選B。]
9.A 10.D [第9題,從圖示可以看出,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區的地質災害易發等級最高。A正確。第10題,土壤肥力與滑坡災害的發生關聯性不大,D正確。]
11.D 12.C [第11題,根據表中信息可知,④溝谷集水面積較小,平均坡角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蓋率最高,因此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第12題,強降水是引發泥石流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降水強度。]
13.C 14.B [第13題,讀圖可知,圖中等高線數值高且等高線密集,可判斷該地為山地,地勢起伏大且西高東低;圖示攔沙壩、排導槽工程設施沿河谷分布,起分段攔截砂石的作用,故該工程防治的自然災害應該是泥石流。故選C。第14題,由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泥沙在攔沙壩前方及排導槽處的沉積,攔沙壩和排導槽的作用會不斷減弱;與年久失修、 地殼運動、 洪水沖擊關系不大。故選B。]
15.(1)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的高原、山地地區;西南部最集中,如: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周邊地區。
(2)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位于由平原向山區的過渡地帶,地形崎嶇;降水較多且集中;可蝕性物質分布集中;人類活動影響廣泛且影響程度大,植被破壞嚴重等。
(3)滑坡和泥石流可以掩埋農田和村莊,阻斷道路,淤塞河道甚至引發洪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滑坡、泥石流會對建筑設施,交通、通信設施造成破壞。課時2 滑坡和泥石流
[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與危害。(綜合思維)2.查閱資料,說明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滑坡
1.滑坡示意圖
2.概念:滑坡是大量__________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______整體滑動的現象。
3.危害:滑坡可以______農田和村莊,阻斷道路,淤塞河道,導致______傷亡和財產損失。
拓展延伸 滑坡的產生機制
4.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措施:修筑__________進行支擋,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輔以排水和減重措施,可有效防止滑坡狀況的繼續惡化。
減輕滑坡災害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實施護坡工程。②恢復地表植被。
(2)非工程措施
①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加強監測和預報;加強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系統。
②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③加強公眾的減災教育。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下圖)。據此完成1~2題。
1.滑坡多發的地區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地表植被覆蓋率高 ④人類活動頻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滑坡造成的危害包括(  )
①掩埋村莊 ②淤塞河道 ③引發火災 ④導致沙塵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下圖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學實踐小組在野外考察時拍攝到的某種類型災害現場景觀。據此完成3~4題。
3.圖示的災害類型最可能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4.該類型災害(  )
A.多發生在平原地區 B.在我國多發生于冬季
C.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 D.發生過程具有突發性
知識點二 泥石流
1.泥石流示意圖
2.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溝谷中含有大量固體碎屑物和____的混合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______向下流動的特殊流體。
3.危害:泥石流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往往給________生產、交通運輸、城市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等帶來很大危害。
4.避災措施
(1)連續降雨或暴雨時,不要在______中逗留。
(2)不要躲在溝谷中的大樹上,大樹可能會被沖倒。
(3)向泥石流溝______迅速躲避,不要順溝往下跑。
(4)發現泥石流后要及時報告,以便下游和溝口的居民及時撤離。
核心歸納
1.泥石流災害的防御措施
(1)穩:穩定溝岸,減少固體物質來源。
(2)攔:筑攔沙壩,攔截泥沙。
(3)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導槽,將泥石流排泄到指定地點。
(4)禁:禁止在泥石流溝開荒等可能引起泥石流的人類活動。
(5)植:因地制宜,植樹種草,迅速恢復植被。
(6)薪: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2.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及危害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的生產生活。下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
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形成過程。
(2024·江西南昌期末)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挾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橫斷山區,泥石流多發的月份是(  )
A.11月~次年1月 B.3~4月 C.6~8月 D.9~10月
2.山區溝谷發生泥石流時,正確的避災方式是(  )
A.迎著泥石流朝高處跑 B.朝與溝谷垂直的兩側高處跑
C.迅速抱緊溝谷旁大樹 D.順著泥石流的方向向下跑
凍融泥石流是凍土地區重要的物質運移和地貌作用過程之一。一般發生在斜坡上。當凍土層上部解凍時,融水使主要由細粒土組成的表層物質,達成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從而使上層土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凍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形成凍融泥石流。下圖為“凍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凍融泥石流與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點是(  )
A.移動速度慢 B.形成規模大
C.破壞力極強 D.多為突發性
4.與凍融泥石流形成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氣溫 D.植被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滑坡
梳理教材新知
2.山體物質 滑動面
3.掩埋 人員
4.抗滑擋墻 分段開挖砌筑
落實思維方法
1.B 2.B [第1題,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區容易發生滑坡,①②正確。地表植被覆蓋率高,坡腳穩固地區不易發生滑坡,人為因素不是滑坡發生的必然條件,有些滑坡的發生與人類活動無關,因此③④錯誤。故選B。第2題,滑坡會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確。發生滑坡時,往往伴隨強降水,因此不易引發火災和沙塵暴,③④錯誤。故選B。]
3.C 4.D [第3題,圖示災害顯示,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在重力作用下, 沿著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或部分順坡向下滑動,最可能是滑坡, C正確。第4題,滑坡多發生在山區;我國多發生于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植被破壞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形成的,部分成因與人類活動有關;滑坡發生過程具有突發性。故選D。 ]
知識點二 泥石流
梳理教材新知
2.水 溝床
3.工農業
4.(1)溝谷 (3)兩側
探究核心知識
1.有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
2.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
落實思維方法
1.C 2.B [第1題,我國橫斷山區降雨多集中在6~8月,且降雨強度大,因此橫斷山區泥石流多發生在6~8月,C正確。第2題,當發生泥石流時,應沿著與泥石流運動方向大致垂直的兩側高處跑,B正確;泥石流速度快,破壞力強,不能迎著泥石流朝高處跑,也不能順著泥石流的方向跑,A、D錯誤;泥石流破壞力強,大樹可能會被沖倒,C錯誤。故選B。]
3.A 4.C [第3題,由材料“沿著凍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可知,凍融泥石流的特點是移動速度慢,A正確。第4題,凍融泥石流形成的條件是凍土融化。氣溫升高,凍土融化,故與凍融泥石流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氣溫,C正確。](共52張PPT)
流水地貌
第一節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態
課時2
滑坡和泥石流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
1.結合資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與危害。(綜合思維)
2.查閱資料,說明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滑坡
知識點二 泥石流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滑坡
>
<
知識點一
1.滑坡示意圖
2.概念:滑坡是大量 在重力
的作用下,沿 整體滑動的現象。
3.危害:滑坡可以 農田和村莊,
阻斷道路,淤塞河道,導致 傷亡
和財產損失。
山體物質
滑動面
掩埋
人員
拓展延伸
滑坡的產生機制
4.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措施:修筑 進行支擋,采用 的方式,輔以排水和減重措施,可有效防止滑坡狀況的繼續惡化。
抗滑擋墻
分段開挖砌筑
減輕滑坡災害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實施護坡工程。
②恢復地表植被。
(2)非工程措施
①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加強監測和預報;加強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系統。
②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③加強公眾的減災教育。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
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右圖)。據此完成1~2題。
1.滑坡多發的地區通常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地表植被覆蓋率高 ④人類活動頻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區容易發生滑坡,①②正確。
地表植被覆蓋率高,坡腳穩固地區不易發生滑坡,人為因素不是滑坡發生的必然條件,有些滑坡的發生與人類活動無關,因此③④錯誤。故選B。
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沿滑
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右圖)。據此完成1~2題。
2.滑坡造成的危害包括
①掩埋村莊  ②淤塞河道 
③引發火災  ④導致沙塵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滑坡會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確。
發生滑坡時,往往伴隨強降水,因此不易引發火災和沙塵暴,③④錯誤。故選B。
圖示災害顯示,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在重力作用下, 沿著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或部分順坡向下滑動,最可能是滑坡,C正確。
下圖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學實踐小組在野外考察時拍攝到的某種類型災害現場景觀。據此完成3~4題。
3.圖示的災害類型最可能是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滑坡多發生在山區;我國多發生于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植被破壞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形成的,部分成因與人類活動有關;滑坡發生過程具有突發性。故選D。
下圖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學實踐小組在野外考察時拍攝到的某種類型災害現場景觀。據此完成3~4題。
4.該類型災害
A.多發生在平原地區 B.在我國多發生于冬季
C.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 D.發生過程具有突發性

泥石流
>
<
知識點二
1.泥石流示意圖
2.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溝谷中含有大量固體碎屑物和 的混合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 向下流動的特殊流體。
3.危害:泥石流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往往給 生產、交通運輸、城市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等帶來很大危害。

溝床
工農業
4.避災措施
(1)連續降雨或暴雨時,不要在
中逗留。
(2)不要躲在溝谷中的大樹上,大樹可能會被沖倒。
(3)向泥石流溝 迅速躲避,不要順溝往下跑。
(4)發現泥石流后要及時報告,以便下游和溝口的居民及時撤離。
溝谷
兩側
核心歸納
滑坡的產生機制
1.泥石流災害的防御措施
(1)穩:穩定溝岸,減少固體物質來源。
(2)攔:筑攔沙壩,攔截泥沙。
(3)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導槽,將泥石
流排泄到指定地點。
(4)禁:禁止在泥石流溝開荒等可能引起
泥石流的人類活動。
(5)植:因地制宜,植樹種草,迅速恢復
植被。
(6)薪: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民收
入,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2.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及危害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右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
答案 有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
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右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
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形成過程。
答案 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
(2024·江西南昌期末)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挾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據此完成1~2題。
1.我國橫斷山區,泥石流多發的月份是
A.11月~次年1月 B.3~4月
C.6~8月 D.9~10月

我國橫斷山區降雨多集中在6~8月,且降雨強度大,因此橫斷山區泥石流多發生在6~8月,C正確。
(2024·江西南昌期末)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挾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據此完成1~2題。
2.山區溝谷發生泥石流時,正確的避災方式是
A.迎著泥石流朝高處跑 B.朝與溝谷垂直的兩側高處跑
C.迅速抱緊溝谷旁大樹 D.順著泥石流的方向向下跑

當發生泥石流時,應沿著與泥石流運動方向大致垂直的兩側高處跑,B正確;
泥石流速度快,破壞力強,不能迎著泥石流朝高處跑,也不能順著泥石流的方向跑,A、D錯誤;
泥石流破壞力強,大樹可能會被沖倒,C錯誤。故選B。
凍融泥石流是凍土地區重要的物質運移和地貌作用過程之一。一般發生在斜坡上。當凍土層上部解凍時,融水使主要由細粒土組成的表層物質,達成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從而使上層土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凍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
形成凍融泥石流。右圖為“凍融泥石流形成示
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凍融泥石流與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點是
A.移動速度慢 B.形成規模大
C.破壞力極強 D.多為突發性

由材料“沿著凍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可知,凍融泥石流的特點是移動速度慢,A正確。
凍融泥石流是凍土地區重要的物質運移和地貌作用過程之一。一般發生在斜坡上。當凍土層上部解凍時,融水使主要由細粒土組成的表層物質,達成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從而使上層土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凍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
形成凍融泥石流。右圖為“凍融泥石流形成示
意圖”。據此完成3~4題。
4.與凍融泥石流形成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氣溫 D.植被

凍融泥石流形成的條件是凍土融化。氣溫升高,凍土融化,故與凍融泥石流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氣溫,C正確。
課時對點練
據所學知識可知,滑坡、泥石流體積大,速度快,會沖毀、掩埋房屋,B正確。
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質災害包括泥石流、山體滑坡、山體崩塌等,它們來勢迅猛、破壞性強、危害嚴重。據此完成1~2題。
1.滑坡、泥石流最可能產生的危害是
A.造成地表塌陷 B.沖毀、掩埋房屋
C.引起氣候異常 D.誘發地震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提高植被覆蓋率和修建護坡工程是有效防御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重要措施,A正確;
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澇災害的措施,對于防御地質災害影響不大,B、D錯誤;
大面積開拓荒地會加劇水土流失,可能增加滑坡發生的可能性,C錯誤。故選A。
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質災害包括泥石流、山體滑坡、山體崩塌等,它們來勢迅猛、破壞性強、危害嚴重。據此完成1~2題。
2.防御滑坡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植被覆蓋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大面積開拓荒地 D.清除河道淤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據所學知識可知,滑坡為地質災害,臺風、寒潮和洪澇為氣象災害,A、B、D錯誤;
地震屬于地質災害,C正確。
(2023·遼寧大連期末)2023年7月25日11時18分,咸豐縣曲江鎮春溝村1組發生一起山體滑坡,致2棟民房3人被掩埋,1人失蹤。恩施州、咸豐縣主要領導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救援。右圖為“滑坡示意圖”。
讀圖,完成3~4題。
3.下列與滑坡屬同一種類型的自然災害是
A.臺風 B.寒潮
C.地震 D.洪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滑坡帶來的土體或巖體,會淤塞河道,致使河流排水不暢,進一步產生洪澇災害,A正確。
(2023·遼寧大連期末)2023年7月25日11時18分,咸豐縣曲江鎮春溝村1組發生一起山體滑坡,致2棟民房3人被掩埋,1人失蹤。恩施州、咸豐縣主要領導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救援。右圖為“滑坡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4.此次滑坡災害引發的災害鏈,正確的是
A.滑坡—河道淤塞—洪澇
B.滑坡—土層錯動—地震
C.滑坡—植被破壞—旱災
D.滑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東德州階段練習)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我國頻繁發生和重點防御的四大地質災害。右圖為
“我國2009~2019年地質災害平
均年內發生數量百分比統計圖”。
據此完成5~6題。
5.我國地質災害年內發生數量變
化的主導因素是
A.植被 B.巖層 C.地形 D.降水

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且多暴雨,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作用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東德州階段練習)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我國頻繁發生和重點防御的四大地質災害。右圖為
“我國2009~2019年地質災害平
均年內發生數量百分比統計圖”。
據此完成5~6題。
6.防御與減輕地質災害的可行性
措施有
①加強氣象監測,及時發布天氣
預報 ②建設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 ③實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設施 ④恢復植被,修建預防滑坡、泥石流的護坡工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加強氣象監測,及時發布天氣
預報,恢復植被,修建預防滑
坡、泥石流的護坡工程等都是
防御地質災害的有效措施,①
④正確;
建設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和
實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設施,
與防御地質災害無直接關聯性,②③錯誤。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江西省婺源縣菊徑村被譽為“中國最圓的村莊”,小河繞村莊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環抱。讀“菊徑村航拍圖”,完成7~8題。
7.游客進入山區若遇強降雨,易遭遇的地質災害及原因有
①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②山洪,因地勢陡峻 
③地震,因地殼變得活躍 ④滑坡,因土壤水飽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在山區河谷地區,強降雨會導致山洪暴發,河水暴漲,侵蝕和搬運能力大大增強,會挾帶大量泥沙、石塊、枯枝落葉等沖出溝谷,形成泥石流,①對;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不屬于地質災
害,②錯;
地震是由于地殼變得活躍后產生的地面震動的現象,
屬于地質災害,但不是由強降雨引發的,③錯;
山區發生強降雨時,雨水強烈下滲,造成土壤中的水
飽和,形成滑動面,從而在重力作用下引發滑坡,④對。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江西省婺源縣菊徑村被譽為“中國最圓的村莊”,小河繞村莊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環抱。讀“菊徑村航拍圖”,完成7~8題。
8.菊徑村周圍山區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低,其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強度小
B.植被覆蓋率高
C.地勢起伏小
D.年降水總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菊徑村周圍山區地勢起伏較大,但植被覆蓋率高,涵養水源能力強,水土流失弱,所以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較低,B正確,C錯誤;
江西省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總量較大,夏季降水強度較大,A、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右圖為“四川省地質災害易發生等級
分布圖”。據此完成9~10題。
9.圖示四川省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是
A.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區
B.九寨溝地區
C.川東北地區
D.川西北地區

從圖示可以看出,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區的地質災害易發等級最高。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右圖為“四川省地質災害易發生等級
分布圖”。據此完成9~10題。
10.下列因素對滑坡災害的發生,影響不明
顯的是
A.地勢起伏 B.植被覆蓋率
C.地層結構 D.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與滑坡災害的發生關聯性不大,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山東濟南月考)泥石流多發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讀“某地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表”,回答11~12題。
11.根據表中參數推測,發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溝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表中信息可知,④溝谷集水面積較小,平均坡角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蓋率最高,因此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山東濟南月考)泥石流多發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讀“某地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表”,回答11~12題。
12.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
A.空氣質量 B.風力強度 C.降水強度 D.光照強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強降水是引發泥石流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降水強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重慶八中期末)下圖是我國四川某地自然災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攔沙壩、排導槽等作用明顯降低。讀
圖,完成13~14題。
13.該工程防治的自然災害最可能是
A.洪水
B.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圖中等高線數值高且等高線密集,可判斷該地為山地,地勢起伏大且西高東低;圖示攔沙壩、排導槽工程設施沿河谷分布,起分段攔截砂石的作用,故該工程防治的自然災害應該是泥石流。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泥沙在攔沙壩前方及排導槽處的沉積,攔沙壩和排導槽的作用會不斷減弱;與年久失修、地殼運動、洪水沖擊關系不大。故選B。
(2023·重慶八中期末)下圖是我國四川某地自然災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攔沙壩、排導槽等作用明顯降低。讀
圖,完成13~14題。
14.近年來,攔沙壩、排導槽作用不斷
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年久失修 B.泥沙淤積
C.地殼運動 D.洪水沖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4·河南鄭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來,我國多地發生滑坡和
泥石流,波及農村和城鎮,造成糧食減
產,房屋倒塌,經濟損失嚴重。右圖為
我國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示意圖。
(1)描述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國的主要分布
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的高原、山地地區;西南部最集中,如: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周邊地區。
15.(2024·河南鄭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來,我國多地發生滑坡和
泥石流,波及農村和城鎮,造成糧食減
產,房屋倒塌,經濟損失嚴重。右圖為
我國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示意圖。
(2)根據材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位于由平原向山區的過渡地帶,地形崎嶇;降水較多且集中;可蝕性物質分布集中;人類活動影響廣泛且影響程度大,植被破壞嚴重等。
15.(2024·河南鄭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來,我國多地發生滑坡和
泥石流,波及農村和城鎮,造成糧食減
產,房屋倒塌,經濟損失嚴重。右圖為
我國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區示意圖。
(3)分析滑坡和泥石流帶來的主要危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滑坡和泥石流可以掩埋農田和村莊,阻斷道路,淤塞河道甚至引發洪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滑坡、泥石流會對建筑設施,交通、通信設施造成破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林州市| 新田县| 琼中| 舞阳县| 达孜县| 白山市| 子洲县| 昭通市| 峨山| 乌鲁木齐县| 廉江市| 澎湖县| 麟游县| 鹰潭市| 泰和县| 铁岭县| 平顺县| 土默特右旗| 公安县| 邯郸市| 霞浦县| 黄冈市| 南昌县| 东阳市| 昔阳县| 徐汇区| 五台县| 祁连县| 河北区| 扎赉特旗| 甘谷县| 平罗县| 宜宾县| 安平县| 濮阳市| 静宁县| 徐州市| 本溪市| 宜城市|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