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2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2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一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下圖示意“天問一號”航行軌道。據此完成1~3題。
1.地球、火星、航行中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均屬于(  )
A.行星 B.衛星 C.天體 D.恒星
2.“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標志著中國航天已經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
3.與地球相比,火星(  )
A.距離太陽更近 B.生物種類更多
C.地表氣溫更低 D.液態水更豐富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楓樹灣距離丹東120多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7%,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獨特的楓葉景觀,燦爛似錦,形成亮麗的風景線。據此完成4~5題。
4.楓樹灣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
A.巖石圈 B.大氣圈
C.水圈 D.生物圈
5.該景觀說明(  )
A.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B.各地球圈層都是連續而不規則的,且都相互滲透
C.地球各圈層獨立發展變化,不受人類活動影響
D.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能
下圖中N天體的冰蓋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態水含量超過地球。M、N圍繞木星旋轉,N天體的自轉周期為7天。讀圖,完成6~8題。
6.M天體是(  )
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衛星
7.與木星結構特征最相似的天體是(  )
A.天王星 B.土星
C.金星 D.火星
8.關于N天體的推斷,合理的是(  )
A.表層平均溫度低,主要原因是沒有大氣層
B.冰蓋下面有海洋,主要原因是自轉周期適中
C.存在液態水,為生命的進化提供有利條件
D.圍繞木星旋轉,木星是其能量的主要來源
下圖為“日全食景觀圖”。據此完成9~10題。
9.圖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與外圍發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陽的(  )
A.光球層與色球層 B.都是光球層
C.色球層與日冕層 D.都是色球層
10.發生在圖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的太陽活動有(  )
A.太陽黑子 B.耀斑
C.太陽風 D.太陽黑子、耀斑
(2023·湖南長沙月考)讀“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回答11~12題。
11.結合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指出右圖所示的圈層①②③④分別是(  )
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B.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水圈
C.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D.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
12.關于手繪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大氣圈主要由固體雜質組成
B.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C.水圈是既不規則也不連續的圈層
D.地核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年2月20日18時58分,在新疆新星市(42.95°N,94.32°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圖示意地球內部圈層。據此完成13~14題。
13.代表巖石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該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向下傳播經古登堡面后(  )
A.橫波和縱波速度均加快
B.橫波速度減慢,縱波消失
C.橫波和縱波速度均減慢
D.縱波速度減慢,橫波消失
19世紀末,奧地利地質學家E·修斯注意到印度半島和南半球各大陸具有相同的地質歷史和古植物群落,因而將它們拼合成一個大陸,稱為岡瓦納古陸。岡瓦納古陸在中生代開始解體,各大陸向現在的位置漂移。據此完成15~16題。
15.蕨類植物繁盛時期出現在(  )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岡瓦納古陸開始解體的地質年代(  )
A.藍細菌大爆發 B.兩棲動物開始出現
C.裸子植物繁盛 D.哺乳動物快速發展
(2024·浙江嘉興期末)下圖為“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示意圖”。讀圖,完成17~18題。
17.圖示生物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是(  )
A.①—④—⑤—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⑤ D.⑤—②—③—④
18.下列關于圖示生物繁盛時期的描述,對應正確的是(  )
A.①—是重要的鐵礦成礦期
B.②—發生了全球性生物滅絕事件
C.①—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
D.⑤—喜馬拉雅山脈形成
(全國文綜Ⅰ)太陽能光熱電站(下圖)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給高塔頂端的鍋爐加熱,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發電。據此完成19~20題。
19.我國下列地區中,資源條件最適宜建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黃土高原
C.山東半島 D.東南丘陵
20.太陽能光熱電站可能會(  )
A.提升地表溫度 B.干擾飛機電子導航
C.誤傷途經飛鳥 D.提高作物產量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2024·山東青島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2年10月8日至12日,智神星與天狼星“結伴游”(見左圖)。天狼星距離地球約8.6光年,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智神星則是小行星帶中質量第二大的小行星。
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攝氏度以上,大氣層厚度約是地球大氣層的90倍,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昴星團是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幾個疏散星團之一,包含3 000多顆恒星,橫寬大約13光年,距離太陽約400光年,在北半球晴朗的夜空肉眼可見,通常位于西方天空中。2023年4月11日,日落后一小時,金星與昴星團相會(見右圖),此時金星距離地球僅1.61億千米,是天空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天體。
(1)能包含圖示所有天體的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________。
(2)智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帶位于________(填行星名)軌道和________(填行星名)軌道之間。從地球北極上空看,智神星和金星都按____時針方向、自西向東繞日運行,兩者的公轉方向具有__________的特點。
(3)據材料分析金星上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22.(2023·山東德州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廣泛。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
(1)圖中福州年太陽輻射總量為________千卡/平方厘米·年,北京、上海、蘭州、海口四個城市中年太陽輻射總量最豐富的是________。
(2)蘭州比海口緯度高,但太陽輻射總量比海口豐富,分析其主要原因。
(3)描述我國臺灣島的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1)圖1中兩個不連續面A為____________,位于地下(陸地以下)約________千米處(平均值);B為__________,位于地下約________千米處。
(2)分析橫波在B處消失的原因。
(3)若圖2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曲線③代表的界面是對應圖1中的不連續面________(填字母)。
(4)若圖2表示太陽系,曲線①②③④為行星運行軌道,陰影部分為小行星帶,那么曲線①為________的公轉軌道,曲線④為________的公轉軌道。(填行星名稱)
(5)若圖2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從成礦角度來看,是重要的__________時期。
(6)若圖2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____。
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圖1為地質年代示意圖。
材料二 圖2為地質時期(局部)全球氣溫、降水量變化示意圖。
(1)圖1中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其形成的地質年代為________(填序號),并可追溯該地層沉積時為________環境。
(2)圖1的①~⑤中,地質史上兩次生物大滅絕的時代是______和______末期。(填序號)(2分)
(3)圖2中甲時期主要植被為__________。
(4)根據材料二,描述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
答案精析
1.C 2.A 3.C [第1題,地球和火星屬于行星、航行中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屬于人造衛星,這三者所屬的天體類型不同,但都屬于天體。故選C。第2題,根據天體系統的等級和空間范圍可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意味著中國航天走出了地月系,A正確。第3題,根據八大行星的軌道位置可知,火星比地球距離太陽更遠,地表的氣溫更低,A錯誤,C正確;火星上沒有生命,也沒有液態水,B、D錯誤。故選C。]
4.D 5.A [第4題,由材料可知,楓樹灣森林覆蓋率達97%,森林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楓樹灣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得益于森林覆蓋率高,森林屬于生物圈。故選D。第5題,該景觀的形成說明地理各環境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它們之間不斷進行著物質遷移與能量的轉化,A正確,C錯誤。地球上的圈層主要有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等,水圈是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其他圈層是有各自規則的,B錯誤。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地球內能、重力能和太陽輻射能,D錯誤。故選A。]
6.D 7.B 8.C [第6題,由材料可知,M天體繞著木星旋轉,衛星是環繞行星軌道并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所以M天體是木星的衛星。故選D。第7題,木星和土星都屬于巨行星,結構特征最相似。故選B。第8題,由材料可知,N天體距太陽較遠,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故表層平均溫度較低,A錯誤;N天體的表面溫度較低,有冰蓋存在,減少了水分蒸發,是冰蓋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與自轉周期無關,B錯誤;液態水的存在是生命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液態水為生命的進化提供有利條件,C正確;木星是行星,不會為N天體提供能量,D錯誤。]
9.A 10.A [第9題,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日全食時,月球擋住了光球層,能看到色球層;日冕層需要特殊儀器才能看到,肉眼看不到,故選A。第10題,圖中太陽被遮擋部分是光球層。光球層的太陽活動為太陽黑子,A對;耀斑出現在色球層,B、D錯;太陽風出現在日冕層,C錯。]
11.D 12.B [第11題,根據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可知,右圖中①在最上層,為大氣圈;④在最底層,為巖石圈;③在巖石圈和大氣圈之間,為水圈;②滲透至①③④層,為生物圈,D正確。第12題,大氣圈主要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A錯;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以上的部分,B正確;水圈是不規則但是連續的圈層,C錯;軟流層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D錯。]
13.C 14.D [第13題,結合所學可知,巖石圈表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結合上圖可知,應為③。故選C。第14題,結合所學可知,地震波向下傳播經古登堡面后縱波速度減慢,橫波消失,故選D。]
15.B 16.C [第15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蕨類植物在地球地質年代中的古生代極為繁盛。故選B。第16題,由材料可知,岡瓦納古陸在中生代開始解體,中生代時期裸子植物繁盛,C正確。藍細菌大爆發是在元古宙,A錯誤。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出現于古生代泥盆紀晚期,B錯誤。地球歷史上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的年代是新生代,D錯誤。故選C。]
17.C 18.D [第17題,古生代中期,魚類開始出現,后期,部分魚類進化成兩棲類;中生代時期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繁盛,中生代中后期,小型哺乳動物出現;新生代時期,哺乳動物快速發展,被子植物在此時期達到繁盛。故選C。第18題,①兩棲動物繁盛于古生代后期,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森林豐富,是重要的成煤期,而鐵礦成礦期主要在前寒武紀,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的造山運動,A、C錯誤;②被子植物和⑤哺乳動物繁盛于新生代,新生代沒有發生全球性生物滅絕事件,新生代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喜馬拉雅山脈在此時期形成,B錯誤。故選D。]
19.A 20.C [第19題,最適宜建太陽能光熱電站的地區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大氣稀薄,太陽能資源豐富;而黃土高原、山東半島和東南丘陵,夏、秋季節受夏季風影響,陰雨天較多,太陽能資源相對不豐富。第20題,太陽能光熱電站通過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發電,使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會降低地表溫度,A錯;反光板的亮光會干擾過往飛機的駕駛員視線,但不會干擾飛機電子導航,B錯;分散的太陽能經過反光板聚焦后溫度很高,導致飛越聚焦處的鳥類被高溫灼傷,C對;太陽能光熱電站與農作物產量無相關性,D錯。]
21.(1)銀河系
(2)火星 木星 逆 同向性
(3)溫度過高;大氣層較厚,且無供生物呼吸的氧氣;無液態水。
22.(1)120 蘭州
(2)蘭州深居內陸,距海較遠,水汽難以到達,氣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小,太陽輻射總量豐富。
(3)特征:由西南向東北遞減(或南多北少,西多東少)。成因:由北向南,緯度漸低,獲得太陽輻射更多;受地形影響,臺灣島降水東多西少,故太陽輻射西多東少。
23.(1)莫霍面 33 古登堡面 2 900
(2)古登堡面以下為外核,呈液態或熔融狀態,而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3)地殼 B
(4)土星 地球
(5)中生 造煤
(6)日冕 太陽黑子
24.(1)④ 海洋
(2)④ ⑤(④和⑤順序可換)
(3)蕨類植物
(4)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溫暖期較長,寒冷期較短。
解析 (1)三葉蟲繁盛的時代為古生代,距今5.41億~2.52億年,為圖中的④時期。古生代早期三葉蟲、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稱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該地層沉積時為海洋環境。(2)地質史上兩次生物大滅絕時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為圖中的④和⑤末期。(3)從圖2中可判斷出甲時期同位素地質年齡為5.41億年~2.52億年,為古生代,蕨類植物繁茂。(4)從圖2中可看出,氣溫和降水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總體看比平均氣溫高的時間較長,溫暖期較長,寒冷期較短。圖2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且變化周期不同。(共43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一
地球和火星屬于行星、航行中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屬于人造衛星,這三者所屬的天體類型不同,但都屬于天體。故選C。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下圖示意“天問一號”航行軌道。據此完成1~3題。
1.地球、火星、航行中的“天問一號”
探測器均屬于
A.行星 B.衛星
C.天體 D.恒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據天體系統的等級和空間范圍可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意味著中國航天走出了地月系,A正確。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下圖示意“天問一號”航行軌道。據此完成1~3題。
2.“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標志著中國航天已經走出了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

根據八大行星的軌道位置可知,火星比地球距離太陽更遠,地表的氣溫更低,A錯誤,C正確;
火星上沒有生命,也沒有液態水,B、D錯誤。故選C。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下圖示意“天問一號”航行軌道。據此完成1~3題。
3.與地球相比,火星
A.距離太陽更近
B.生物種類更多
C.地表氣溫更低
D.液態水更豐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楓樹灣森林覆蓋率達97%,森林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楓樹灣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得益于森林覆蓋率高,森林屬于生物圈。故選D。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楓樹灣距離丹東120多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7%,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獨特的楓葉
景觀,燦爛似錦,形成亮麗的風景線。據此完
成4~5題。
4.楓樹灣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A.巖石圈 B.大氣圈
C.水圈 D.生物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鄭州階段練習)楓樹灣距離丹東120多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7%,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獨特的楓葉
景觀,燦爛似錦,形成亮麗的風景線。據此完
成4~5題。
5.該景觀說明
A.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B.各地球圈層都是連續而不規則的,且都相互滲透
C.地球各圈層獨立發展變化,不受人類活動影響
D.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該景觀的形成說明地理各環境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它們之間不斷進行著物質遷移與能量的轉化,A正確,C錯誤。
地球上的圈層主要有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等,水圈是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其他圈層是有各自規則的,B錯誤。
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地球內能、重力能和太陽輻射能,D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M天體繞著木星旋轉,衛星是環繞行星軌道并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所以M天體是木星的衛星。故選D。
右圖中N天體的冰蓋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態水
含量超過地球。M、N圍繞木星旋轉,N天體的自轉
周期為7天。讀圖,完成6~8題。
6.M天體是
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衛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木星和土星都屬于巨行星,結構特征最相似。故選B。
右圖中N天體的冰蓋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態水
含量超過地球。M、N圍繞木星旋轉,N天體的自轉
周期為7天。讀圖,完成6~8題。
7.與木星結構特征最相似的天體是
A.天王星   B.土星   C.金星   D.火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圖中N天體的冰蓋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態水含量超過地球。M、N圍繞木星旋轉,N天體的自轉周期為7天。讀圖,完成6~8題。
8.關于N天體的推斷,合理的是
A.表層平均溫度低,主要原因是沒有大氣層
B.冰蓋下面有海洋,主要原因是自轉周期適中
C.存在液態水,為生命的進化提供有利條件
D.圍繞木星旋轉,木星是其能量的主要來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N天體距太陽較遠,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故表層平均溫度較低,A錯誤;
N天體的表面溫度較低,有冰蓋存在,減少了水分蒸發,是冰蓋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與自轉周期無關,B錯誤;
液態水的存在是生命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液態
水為生命的進化提供有利條件,C正確;
木星是行星,不會為N天體提供能量,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圖為“日全食景觀圖”。據此完成9~10題。
9.圖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與外圍發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陽的
A.光球層與色球層
B.都是光球層
C.色球層與日冕層
D.都是色球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日全食時,月球擋住了光球層,能看到色球層;日冕層需要特殊儀器才能看到,肉眼看不到,故選A。
下圖為“日全食景觀圖”。據此完成9~10題。
10.發生在圖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的太陽活動有
A.太陽黑子
B.耀斑
C.太陽風
D.太陽黑子、耀斑

圖中太陽被遮擋部分是光球層。光球層的太陽活動為太陽黑子,A對;
耀斑出現在色球層,B、D錯;
太陽風出現在日冕層,C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湖南長沙月考)讀“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回答11~12題。
11.結合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指出右圖所示的圈層①②③④分別是
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B.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水圈
C.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D.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據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可知,右圖中①在最上層,為大氣圈;
④在最底層,為巖石圈;
③在巖石圈和大氣圈之間,為水圈;
②滲透至①③④層,為生物圈,
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湖南長沙月考)讀“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回答11~12題。
12.關于手繪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氣圈主要由固體雜質組成
B.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C.水圈是既不規則也不連續的圈層
D.地核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大氣圈主要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A錯;
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
流層以上的部分,B正確;
水圈是不規則但是連續的圈層,C錯;
軟流層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是巖漿的
主要發源地,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年2月20日18時58分,在新疆新星市(42.95°N,
94.32°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
12千米。右圖示意地球內部圈層。
據此完成13~14題。
13.代表巖石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結合所學可知,巖石圈表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結合上圖可知,應為③。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年2月20日18時58分,在新疆新星市(42.95°N,
94.32°E)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
12千米。右圖示意地球內部圈層。
據此完成13~14題。
14.該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向下傳
播經古登堡面后
A.橫波和縱波速度均加快 B.橫波速度減慢,縱波消失
C.橫波和縱波速度均減慢 D.縱波速度減慢,橫波消失

結合所學可知,地震波向下傳播經古登堡面后縱波速度減慢,橫波消失,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世紀末,奧地利地質學家E·修斯注意到印度半島和南半球各大陸具有相同的地質歷史和古植物群落,因而將它們拼合成一個大陸,稱為岡瓦納古陸。岡瓦納古陸在中生代開始解體,各大陸向現在的位置漂移。據此完成15~16題。
15.蕨類植物繁盛時期出現在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蕨類植物在地球地質年代中的古生代極為繁盛。故選B。
由材料可知,岡瓦納古陸在中生代開始解體,中生代時期裸子植物繁盛,C正確。
藍細菌大爆發是在元古宙,A錯誤。
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出現于古生代泥盆紀晚期,B錯誤。
地球歷史上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的年代是新生代,D錯誤。故選C。
19世紀末,奧地利地質學家E·修斯注意到印度半島和南半球各大陸具有相同的地質歷史和古植物群落,因而將它們拼合成一個大陸,稱為岡瓦納古陸。岡瓦納古陸在中生代開始解體,各大陸向現在的位置漂移。據此完成15~16題。
16.岡瓦納古陸開始解體的地質年代
A.藍細菌大爆發 B.兩棲動物開始出現
C.裸子植物繁盛 D.哺乳動物快速發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浙江嘉興期末)下圖為“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示意圖”。讀圖,完成17~18題。
17.圖示生物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是
A.①—④—⑤—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⑤
D.⑤—②—③—④

古生代中期,魚類開始出現,后期,部分魚類進化成兩棲類;中生代時期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繁盛,中生代中后期,小型哺乳動物出現;新生代時期,哺乳動物快速發展,被子植物在此時期達到繁盛。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浙江嘉興期末)下圖為“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示意圖”。讀圖,完成17~18題。
18.下列關于圖示生物繁盛時期的描述,
對應正確的是
A.①—是重要的鐵礦成礦期
B.②—發生了全球性生物滅絕事件
C.①—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
D.⑤—喜馬拉雅山脈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兩棲動物繁盛于古生代后期,古生
代后期地球上森林豐富,是重要的成
煤期,而鐵礦成礦期主要在前寒武紀,
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的造
山運動,A、C錯誤;
②被子植物和⑤哺乳動物繁盛于新生
代,新生代沒有發生全球性生物滅絕
事件,新生代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喜馬拉雅山脈在此時期形成,B錯誤。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全國文綜Ⅰ)太陽能光熱電站(下圖)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給高塔頂端的鍋爐加熱,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發電。據此完成19~20題。
19.我國下列地區中,資源條件最適
宜建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是
A.柴達木盆地 B.黃土高原
C.山東半島 D.東南丘陵

最適宜建太陽能光熱電站的地區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大氣稀薄,太陽能資源豐富;而黃土高原、山東半島和東南丘陵,夏、秋季節受夏季風影響,陰雨天較多,太陽能資源相對不豐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全國文綜Ⅰ)太陽能光熱電站(下圖)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給高塔頂端的鍋爐加熱,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發電。據此完成19~20題。
20.太陽能光熱電站可能會
A.提升地表溫度
B.干擾飛機電子導航
C.誤傷途經飛鳥
D.提高作物產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太陽能光熱電站通過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發電,使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會降低地表溫度,A錯;
反光板的亮光會干擾過往飛機的
駕駛員視線,但不會干擾飛機電
子導航,B錯;
分散的太陽能經過反光板聚焦后
溫度很高,導致飛越聚焦處的鳥類被高溫灼傷,C對;
太陽能光熱電站與農作物產量無相關性,D錯。
21.(2024·山東青島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8日至12日,智神星與天狼星“結伴游”(見左圖)。天狼星距離地球約8.6光年,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智神星則是小行星帶中質量第二大的小行星。
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攝氏度以上,大氣層厚度約是地球大氣層的90倍,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昴星團是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幾個疏散星團之一,包含
3 000多顆恒星,橫寬大約13光年,距離太陽約400光年,在北半球晴朗的夜空肉眼可見,通常位于西方天空中。2023年4月11日,日落后一小時,金星與昴星團相會(見右圖),此時金星距離地球僅1.61億
千米,是天空中除太陽和月亮外
最亮的天體。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能包含圖示所有天體的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________。
(2)智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帶位于________(填行星名)軌道和________(填行星名)軌道之間。從地球北極上空看,智神星和金星都按____時針方向、自西向東繞日運行,兩者的公轉方向具有_________的特點。
(3)據材料分析金星上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答案 溫度過高;大氣層較厚,且無供生物呼吸的氧氣;無液態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銀河系
火星
木星

同向性
22.(2023·山東德州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廣泛。右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
(1)圖中福州年太陽輻射總量為____千卡/
平方厘米·年,北京、上海、蘭州、海口四個城市中年太陽輻射總量最豐富的是______。
120
蘭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蘭州深居內陸,距海較遠,水汽難以到達,氣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小,太陽輻射總量豐富。
22.(2023·山東德州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廣泛。右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
(2)蘭州比海口緯度高,但太陽輻射總量比海口豐富,分析其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特征:由西南向東北遞減(或南多北少,西多東少)。成因:由北向南,緯度漸低,獲得太陽輻射更多;受地形影響,臺灣島降水東多西少,故太陽輻射西多東少。
22.(2023·山東德州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廣泛。右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
(3)描述我國臺灣島的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圖1中兩個不連續面A為__________,位于地下(陸地以下)約______千米處(平均值);B為__________,位于地下約________千米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莫霍面
33
古登堡面
2 900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分析橫波在B處消失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古登堡面以下為外核,呈液態或熔融狀態,而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3)若圖2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曲線③代表的界面是對應圖1中的不連續面________(填字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殼
B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4)若圖2表示太陽系,曲線①②③④為行星運行軌道,陰影部分為小行星帶,那么曲線①為________的公轉軌道,曲線④為________的公轉軌道。(填行星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土星
地球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5)若圖2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從成礦角度來看,是重要的________時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中生
造煤
23.下面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6)若圖2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日冕
太陽黑子
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圖1為地質年代示意圖。
材料二 圖2為地質時期(局部)全球氣溫、降水量變化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圖1中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其形成的地質年代為________(填序號),并可追溯該地層沉積時為________環境。

海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葉蟲繁盛的時代為古生代,距今5.41億~2.52億年,為圖中的④時期。古生代早期三葉蟲、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稱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該地層沉積時為海洋環境。
(2)圖1的①~⑤中,地質史上兩次生物大滅絕的時代是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末期。(填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質史上兩次生物大滅絕時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為圖中的④和⑤末期。
⑤(④和⑤順序可換)
(3)圖2中甲時期主要植被為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蕨類植物
從圖2中可判斷出甲時期同位素地質年齡為5.41億年~2.52億年,為古生代,蕨類植物繁茂。
(4)根據材料二,描述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
從圖2中可看出,氣溫和降水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總體看比平均氣溫高的時間較長,溫暖期較長,寒冷期較短。圖2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且變化周期不同。
答案 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溫暖期較長,寒冷期較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治多县| 沂南县| 伊吾县| 麟游县| 漳平市| 安乡县| 资兴市| 巴塘县| 邛崃市| 菏泽市| 昔阳县| 永仁县| 故城县| 泸定县| 青阳县| 乌兰浩特市| 拜泉县| 凌云县| 盘锦市| 宜兴市| 延津县| 石台县| 京山县| 建瓯市| 安乡县| 宁阳县| 绥芬河市| 阳城县| 江阴市| 剑河县| 潮州市| 阳曲县| 台江县| 徐汇区| 扬中市| 会昌县| 凭祥市| 汉中市| 丹棱县|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