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四節 地球的演化(分值:69分)(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吉林長春月考)下表為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記錄的5個地表觀測點信息。依據表中信息,完成1~2題。觀測點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層中的化石 恐龍蛋 三葉蟲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1.考察路線中各觀測點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2.下列各地層形成時為海洋環境的是( )A.① B.③ C.⑤ D.②大熊貓(如下圖)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中國國寶”。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在第四紀大冰期中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據此完成3~4題。3.大熊貓在地球上最初出現的地質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C.新生代 D.元古宙4.下列關于大熊貓出現的地質年代中地球演化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①形成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②是重要的造煤時期 ③發生了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 ④爬行動物與裸子植物大發展 ⑤哺乳動物與被子植物大發展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③⑤ D.②③⑤(2023·四川綿陽月考)2020年10月,英國古生物學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新品種恐龍化石。它是雜食性動物,生活在6 800萬年前,身長可達兩米,長有羽毛。據此完成5~7題。5.該恐龍生活的地質年代及其生物發展階段是( )A.中生代,哺乳動物時代B.中生代,蕨類植物時代C.新生代,被子植物時代D.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6.該化石能被保存下來,得益于( )A.原生物有硬體部分B.氣候高溫多雨C.地勢高,容易保存D.生物遺體瞬間被泥沙覆蓋,不會被快速侵蝕7.下列有關地殼演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前寒武紀聯合古陸形成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屬礦產C.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時期D.在中生代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2023·貴州貴陽月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吉祥物形象“兔圓圓”正式亮相。這是春晚40年歷史上首個集納了無數大眾喜愛傾向、經過系統個翔實的大數據調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們取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所發現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態復原形象,這是生活在安徽潛山距今約6 200萬年的“兔祖先”,考古發現的重要頭骨化石上面就保存著大門齒。下圖示意部分地質年代順序。據此完成8~9題。8.“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質年代最可能是( )A.泥盆紀 B.二疊紀C.侏羅紀 D.古近紀9.“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A.被子植物大發展B.人類出現C.裸子植物極度興盛D.恐龍滅絕(選擇題10~16題,每小題4分,共28分)鸚鵡螺是海洋軟體動物,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讀圖,回答10~11題。10.下列關于鸚鵡螺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出現在古生代早期 ②出現在中生代 ③屬于無脊椎動物 ④屬于脊椎動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1.鸚鵡螺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①特殊的生存環境 ②特殊的生物屬性 ③出現的時期早 ④外形與習性穩定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讀下列“古生物化石圖”,完成12~13題。12.含有以上四種化石的地層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 D.③④②①13.四種化石可以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海洋占優勢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讀“地層剖面略圖”,回答14~16題。14.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5.根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經歷的演化過程是( )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脊椎動物B.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D.爬行動物→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16.若在甲、乙兩地鉆孔找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甲地找到煤層 B.在乙地找到煤層C.甲、乙兩地都找不到煤層 D.甲、乙兩地都可以找到煤層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4分)“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 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看到這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質上、知識上的準備工作。(1)考察名稱:__________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2)考察工具準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類,該地區的地下巖層多屬于________巖;按地質年代,該區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__環境,氣候、植被特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認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①地理環境經歷了__________環境向__________環境的演變;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運動。答案精析1.C 2.D [第1題,讀表可知,觀測點③和④均有被子植物化石,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應是③④,故選C。第2題,該考察觀測點中出現了恐龍蛋、三葉蟲、被子植物和祼子植物化石,其中恐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只有三葉蟲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應形成于海洋環境,故選D。]3.C 4.C [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大熊貓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萬年,應屬新生代時期,故選C。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大熊貓生活在新生代時期。新生代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形成了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①③正確。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時期,②錯誤。中生代時期,爬行動物與裸子植物大發展,④錯誤。新生代時期哺乳動物與被子植物大發展,⑤正確。故選C。]5.D 6.D 7.C [第5題,中生代時期,爬行動物空前繁盛,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裸子植物繁盛;哺乳動物所處的地質年代是新生代。故選D。第6題,化石的形成條件是必須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體,如骨骼、鱗片、貝殼、水質纖維等,但這不是其保存下來的主要原因,A錯誤;生物死亡后掩埋得越快,和空氣隔絕越快,越利于保存成化石,D正確;氣候高溫多雨,容易被分解,地勢高,容易被侵蝕,B、C錯誤。故選D。第7題,聯合古陸形成于古生代末期,A錯誤;金屬礦產成礦主要在前寒武紀,B錯誤;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地球重要的造煤時期,C正確;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的造山運動,D錯誤。故選C。]8.D 9.A [第8題,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安徽模鼠兔”生活在距今約6 200萬年,對應地質年代為古近紀,故選D。第9題,由上題可知,“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為古近紀,屬于新生代早期,此時為被子植物大發展時期,A對;人類出現在第四紀,排除B;裸子植物極度興盛和恐龍走向滅絕為中生代,排除C、D。故選A。]10.B 11.B [第10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鸚鵡螺是海洋軟體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③正確,④錯誤;古生代早期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如三葉蟲、筆石和鸚鵡螺等,①正確,②錯誤。故選B。第11題,結合材料分析可知,鸚鵡螺自出現以來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說明其出現時間早;其外形和生長習性穩定,是現存軟體動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種類,也是研究生物進化、古生物與古氣候的重要材料,因此被稱為“活化石”,③④正確。故選B。]12.B 13.B [第12題,疊層石(含原核生物化石)出現在太古宙,其形成時間最早;三葉蟲化石出現在古生代早期,其形成時間次之;中生代中后期蕨類植物繁生,其形成時間再次之;在中生代,一些爬行動物向鳥類發展,始祖鳥化石形成時間最晚。所以含有以上四種化石的地層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是③②④①,故選B。第13題,三葉蟲屬于海生無脊椎動物,疊層石(含原核生物化石)出現在太古宙,主要生活于原始海洋,故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中海洋占優勢的是②③。鳥類由部分爬行動物演化而來,其形成時期陸地占明顯優勢;蕨類植物適于生活在陰濕的陸地環境中,故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中海洋不占明顯優勢的是①④。故選B。]14.A 15.B 16.B [第14題,三葉蟲是一種海生無脊椎動物,生活在古生代早期,①正確;魚類繁盛于古生代晚期,②正確;裸子植物出現在古生代晚期,繁盛于中生代,③錯誤;恐龍生活在中生代,④錯誤。故選A。第15題,讀圖可知,在這一時期指的是古生代到中生代時期。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動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順序是:海生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自魚類開始為脊椎動物,即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故選B。第16題,主要的成煤期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三葉蟲出現在古生代早期,因此甲地找不到煤層。乙地為中生代地層,當時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因此乙地可以找到煤層,故選B。]17.(1)生物化石(2)該區域巖層等資料、指南針、地質錘、筆、紙(答案合理即可)(3)①沉積 古生 ②海洋 陸地 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4)海洋 陸地 抬升第四節 地球的演化[學習目標] 1.結合圖文材料,識別地層和化石,并了解其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地理實踐力)2.依據地質年代表,說明不同地質時期的海陸變遷、礦產形成及古生物情況。(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地層和化石1.地層的概念地殼上部呈______展布的______巖石或堆積物。2.地層的特點特點 具體內容按順序排列 在正常情況下,先形成的在____,后形成的在____。但有的地層層序顛倒,有的地層缺失常含有______ 地層中的化石,多數是古生物的______,少數是古生物活動的______3.研究地層與化石的意義(1)根據地層中保存下來的化石,來確定地層的時代和______。①生物是從簡單向______、從______向高級不斷地進化的。②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______的化石。③相同時代的地層往往保存著______________的化石。(2)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層沉積時的______特征。①紅色巖層指示______環境。②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______環境。③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溫暖的______環境。④破碎的貝殼指示______環境。拓展延伸 研究地層的意義(1)確定地層形成時間水平狀態的巖層,有下老上新的規律。(2)確定地殼運動狀況地層發生彎曲,說明該處地殼發生過水平運動;發生明顯的上下位移,說明該處地殼發生過垂直運動;有的地層缺失,說明該處地殼可能發生過抬升,并受到外力侵蝕。(3)確定地理環境特征依據地層組成物質可以確定當時的地理環境特征,如石灰巖地層形成時是海洋。(2024·廣西南寧期末)2023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區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1~2題。1.關于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 )A.任何地層都含有化石 B.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C.時代不同,化石不同 D.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晚2.眾多此類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證明了杭州市富陽區胥口鎮當時( )A.草原植被茂密 B.裸子植物繁盛 C.是溫暖的淺海 D.處于深海環境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1.地質年代(1)概念:地殼中不同地質時代地層的具體形成______和順序。(2)具體劃分:按宙、代、____等時間單位進行編年。(3)地質年代表2.演化歷程(1)前寒武紀(大約經歷了40億年)①冥古宙:初生地球階段,地球經歷了復雜而有序的發育與變化。②太古宙:地球是一片廣闊______,______活動劇烈,是形成______的重要時代。太古宙中期出現最原始的生物。③元古宙:晚期出現了若干大片______,出現了______、海綿等低等的多細胞生物。(2)顯生宙①時間:指________以來的時期。②劃分:按照早晚順序,顯生宙依次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③演化過程階段 地球演化過程海陸變遷 生物演化 礦產形成古生代 地殼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中后期,_____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 早期,是海生_____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中期,出現了脊椎動物——_____;后期,出現_____,動物從海洋向陸地發展。中后期,_____植物繁生。末期,發生了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 后期是重要的_____時期中生代 _____面積空前擴大;環太平洋地帶_____運動劇烈,形成高大_____ _____動物盛行,_____繁生,出現_____;_____植物迅速發展,蘇鐵綱、銀杏綱、松杉綱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末期,_____滅絕 _____礦產;重要的造煤時期新生代 發生規模巨大的_____運動,形成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_____動物和_____植物大發展,出現靈長類;第四紀出現_____1.時間線: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生物演化演化規律 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由海洋向陸地擴展;伴隨著生物的衰退和滅亡,出現新生物的誕生和興盛動物繁盛 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前寒武紀)→海生無脊椎動物(早古生代)→魚類(晚古生代)→兩棲動物(晚古生代)→爬行動物(中生代)→哺乳動物(新生代)→人類時代(新生代)植物繁榮 海生藻類(早古生代)→蕨類植物(晚古生代)→裸子植物(中生代)→被子植物(新生代)生物滅絕 原始魚類、古老的兩棲動物滅絕(古生代末期,即二疊紀);恐龍滅絕(中生代末期,即白堊紀)3.構造運動:海洋和陸地形成(前寒武紀)→聯合古陸形成(古生代)→聯合古陸解體(中生代)→現代海陸分布(新生代)。4.礦產形成:前寒武紀巖漿活動頻繁,為鐵礦成礦期→古生代后期蕨類植物繁榮,為煤炭成礦期→中生代裸子植物繁榮,為煤炭成礦期。黑龍江省龍骨山,曾經出土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平頭鴨嘴龍化石,被學者稱為“神州第一龍”。研究發現,平頭鴨嘴龍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懸于空中,用來抓食樹上的枝葉,指尖還長有適合劃水的蹼,適宜在湖沼水域或岸邊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陸地上行走時尾巴如“方向盤”,在水中游泳時則變成“舵”,鴨嘴狀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鏟除植物。1.[綜合思維]推測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的生存環境特征。2.[綜合思維]指出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當地的典型植被,并說明該植被大規模死亡后對當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3.[綜合思維]簡述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動物的演化特征。下圖示意地球上部分生物類型出現的時間范圍,陰影部分橫向寬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種越多。讀圖,完成1~2題。1.下列生物中,出現最早的是( )A.爬行類 B.鳥類 C.兩棲類 D.魚類2.爬行類動物物種最多的地質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宙 D.新生代(2023·福建寧德期中)地球演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下圖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甲地質時期是( )A.寒武紀 B.前寒武紀 C.侏羅紀 D.第四紀4.乙地質時期( )A.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 B.聯合古陸開始解體C.大氣層、海洋和陸地逐漸形成 D.哺乳動物快速發展5.丙地質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當時( )①裸子植物興盛 ②蕨類植物繁生 ③全球冷暖變化頻繁 ④地殼運動劇烈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地層和化石梳理教材新知1.帶狀 層狀2.下 上 化石 遺體 遺跡3.(1)順序 ①復雜 低級 ②不同 ③相同或近似 (2)環境 ①氧化 ②還原 ③淺海 ④濱海落實思維方法1.C 2.C [第1題,并不是所有地層都含有化石,A錯誤;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指的是地層,B錯誤;時代不同,化石不同,C正確;生物的進化是從簡單到復雜,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早,D錯誤。故選C。第2題,根據材料可知,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當時是溫暖的淺海環境,故選C。]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梳理教材新知1.(1)時間 (2)紀 (3)古生 中生 新生2.(1)②海洋 巖漿 鐵礦 ③陸地 藻類 (2)①寒武紀 ②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③歐亞 無脊椎 魚類 兩棲類 蕨類 造煤 陸地 地殼 山系 爬行 恐龍 始祖鳥 裸子 恐龍 金屬 造山 哺乳 被子 人類探究核心知識1.氣候溫暖濕潤,林草茂密;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勢低平,湖沼面積廣。2.祼子植物。意義:中生代末期,祼子植物大規模死亡,埋藏于地層中,形成煤炭資源,是地質時期一次重要的成煤期,為當前人類生產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來源。3.爬行動物大量繁殖;爬行動物逐漸向鳥類進化。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讀圖可知,從縱向上看,自下而上年代距今越來越近,所以圖中生物從早到晚出現的順序應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故選D。第2題,由材料可知,陰影部分橫向寬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種越多,爬行類動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橫向陰影最寬,表明中生代爬行類動物物種最多。故選B。]3.B 4.A 5.C [第3題,甲地質時期自地球誕生到距今約5.41億年,為前寒武紀。故選B。第4題,乙地質時期大致為古生代,古生代早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A正確;聯合古陸開始解體發生在中生代,大氣層、海洋和陸地逐漸形成發生在前寒武紀,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發生在新生代,B、C、D錯誤。第5題,丙地質時期大致為中生代,該時代裸子植物興盛,所以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①正確;古生代中后期蕨類植物繁生,全球冷暖變化頻繁發生在新生代,②③錯誤;中生代劇烈的地殼運動將森林植被埋藏在地下,促進了煤炭的形成,④正確。故選C。](共53張PPT)地球的演化第四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1.結合圖文材料,識別地層和化石,并了解其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地理實踐力)2.依據地質年代表,說明不同地質時期的海陸變遷、礦產形成及古生物情況。(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地層和化石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地層和化石><知識點一特點 具體內容按順序排列 在正常情況下,先形成的在 ,后形成的在 。但有的地層層序顛倒,有的地層缺失常含有_____ 地層中的化石,多數是古生物的 ,少數是古生物活動的_____1.地層的概念地殼上部呈 展布的 巖石或堆積物。2.地層的特點帶狀層狀上下化石遺體遺跡3.研究地層與化石的意義(1)根據地層中保存下來的化石,來確定地層的時代和 。①生物是從簡單向 、從 向高級不斷地進化的。②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 的化石。③相同時代的地層往往保存著 的化石。順序復雜低級不同相同或近似(2)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層沉積時的 特征。①紅色巖層指示 環境。②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 環境。③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溫暖的 環境。④破碎的貝殼指示 環境。環境氧化還原淺海濱海拓展延伸(1)確定地層形成時間水平狀態的巖層,有下老上新的規律。(2)確定地殼運動狀況地層發生彎曲,說明該處地殼發生過水平運動;發生明顯的上下位移,說明該處地殼發生過垂直運動;有的地層缺失,說明該處地殼可能發生過抬升,并受到外力侵蝕。(3)確定地理環境特征依據地層組成物質可以確定當時的地理環境特征,如石灰巖地層形成時是海洋。研究地層的意義(2024·廣西南寧期末)2023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區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1~2題。1.關于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任何地層都含有化石 B.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C.時代不同,化石不同 D.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晚√并不是所有地層都含有化石,A錯誤;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指的是地層,B錯誤;時代不同,化石不同,C正確;生物的進化是從簡單到復雜,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早,D錯誤。故選C。(2024·廣西南寧期末)2023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區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1~2題。2.眾多此類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證明了杭州市富陽區胥口鎮當時A.草原植被茂密 B.裸子植物繁盛C.是溫暖的淺海 D.處于深海環境√根據材料可知,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當時是溫暖的淺海環境,故選C。地球的演化史><知識點二1.地質年代(1)概念:地殼中不同地質時代地層的具體形成 和順序。(2)具體劃分:按宙、代、 等時間單位進行編年。(3)地質年代表時間紀古生中生新生2.演化歷程(1)前寒武紀(大約經歷了40億年)①冥古宙:初生地球階段,地球經歷了復雜而有序的發育與變化。②太古宙:地球是一片廣闊 , 活動劇烈,是形成 的重要時代。太古宙中期出現最原始的生物。③元古宙:晚期出現了若干大片 ,出現了 、海綿等低等的多細胞生物。(2)顯生宙①時間:指 以來的時期。②劃分:按照早晚順序,顯生宙依次劃分為 、 和 。海洋巖漿鐵礦陸地藻類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階段 地球演化過程海陸變遷 生物演化 礦產形成古 生 代 地殼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中后期, 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 早期,是海生 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中期,出現了脊椎動物—— ;后期,出現 ,動物從海洋向陸地發展。中后期, 植物繁生。末期,發生了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 后期是重要的____時期③演化過程歐亞無脊椎魚類兩棲類蕨類造煤階段 地球演化過程海陸變遷 生物演化 礦產形成中 生 代 面積空前擴大;環太平洋地帶 運動劇烈,形成高大_____ 動物盛行, 繁生,出現 ; 植物迅速發展,蘇鐵綱、銀杏綱、松杉綱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末期, 滅絕 礦產;重要的造煤時期新 生 代 發生規模巨大的 運動,形成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動物和 植物大發展,出現靈長類;第四紀出現_____ 陸地地殼山系爬行恐龍始祖鳥裸子恐龍金屬造山哺乳被子人類1.時間線: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生物演化演化規律 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由海洋向陸地擴展;伴隨著生物的衰退和滅亡,出現新生物的誕生和興盛動物繁盛 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前寒武紀)→海生無脊椎動物(早古生代)→魚類(晚古生代)→兩棲動物(晚古生代)→爬行動物(中生代)→哺乳動物(新生代)→人類時代(新生代)植物繁榮 海生藻類(早古生代)→蕨類植物(晚古生代)→裸子植物(中生代)→被子植物(新生代)生物滅絕 原始魚類、古老的兩棲動物滅絕(古生代末期,即二疊紀);恐龍滅絕(中生代末期,即白堊紀)3.構造運動:海洋和陸地形成(前寒武紀)→聯合古陸形成(古生代)→聯合古陸解體(中生代)→現代海陸分布(新生代)。4.礦產形成:前寒武紀巖漿活動頻繁,為鐵礦成礦期→古生代后期蕨類植物繁榮,為煤炭成礦期→中生代裸子植物繁榮,為煤炭成礦期。黑龍江省龍骨山,曾經出土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平頭鴨嘴龍化石,被學者稱為“神州第一龍”。研究發現,平頭鴨嘴龍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懸于空中,用來抓食樹上的枝葉,指尖還長有適合劃水的蹼,適宜在湖沼水域或岸邊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陸地上行走時尾巴如“方向盤”,在水中游泳時則變成“舵”,鴨嘴狀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鏟除植物。1.[綜合思維]推測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的生存環境特征。答案 氣候溫暖濕潤,林草茂密;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勢低平,湖沼面積廣。黑龍江省龍骨山,曾經出土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平頭鴨嘴龍化石,被學者稱為“神州第一龍”。研究發現,平頭鴨嘴龍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懸于空中,用來抓食樹上的枝葉,指尖還長有適合劃水的蹼,適宜在湖沼水域或岸邊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陸地上行走時尾巴如“方向盤”,在水中游泳時則變成“舵”,鴨嘴狀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鏟除植物。2.[綜合思維]指出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當地的典型植被,并說明該植被大規模死亡后對當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答案 祼子植物。意義:中生代末期,祼子植物大規模死亡,埋藏于地層中,形成煤炭資源,是地質時期一次重要的成煤期,為當前人類生產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來源。黑龍江省龍骨山,曾經出土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平頭鴨嘴龍化石,被學者稱為“神州第一龍”。研究發現,平頭鴨嘴龍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懸于空中,用來抓食樹上的枝葉,指尖還長有適合劃水的蹼,適宜在湖沼水域或岸邊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陸地上行走時尾巴如“方向盤”,在水中游泳時則變成“舵”,鴨嘴狀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鏟除植物。3.[綜合思維]簡述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動物的演化特征。答案 爬行動物大量繁殖;爬行動物逐漸向鳥類進化。下圖示意地球上部分生物類型出現的時間范圍,陰影部分橫向寬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種越多。讀圖,完成1~2題。1.下列生物中,出現最早的是A.爬行類B.鳥類C.兩棲類D.魚類√讀圖可知,從縱向上看,自下而上年代距今越來越近,所以圖中生物從早到晚出現的順序應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故選D。下圖示意地球上部分生物類型出現的時間范圍,陰影部分橫向寬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種越多。讀圖,完成1~2題。2.爬行類動物物種最多的地質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宙D.新生代√由材料可知,陰影部分橫向寬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種越多,爬行類動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橫向陰影最寬,表明中生代爬行類動物物種最多。故選B。(2023·福建寧德期中)地球演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下圖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甲地質時期是A.寒武紀B.前寒武紀C.侏羅紀D.第四紀√甲地質時期自地球誕生到距今約5.41億年,為前寒武紀。故選B。(2023·福建寧德期中)地球演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下圖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4.乙地質時期A.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B.聯合古陸開始解體C.大氣層、海洋和陸地逐漸形成D.哺乳動物快速發展√乙地質時期大致為古生代,古生代早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A正確;聯合古陸開始解體發生在中生代,大氣層、海洋和陸地逐漸形成發生在前寒武紀,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發生在新生代,B、C、D錯誤。(2023·福建寧德期中)地球演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下圖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5.丙地質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當時①裸子植物興盛 ②蕨類植物繁生 ③全球冷暖變化頻繁 ④地殼運動劇烈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丙地質時期大致為中生代,該時代裸子植物興盛,所以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①正確;古生代中后期蕨類植物繁生,全球冷暖變化頻繁發生在新生代,②③錯誤;中生代劇烈的地殼運動將森林植被埋藏在地下,促進了煤炭的形成,④正確。故選C。課時對點練讀表可知,觀測點③和④均有被子植物化石,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應是③④,故選C。(2024·吉林長春月考)下表為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記錄的5個地表觀測點信息。依據表中信息,完成1~2題。1.考察路線中各觀測點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是A.① B.② C.④ D.⑤√觀測點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層中的化石 恐龍蛋 三葉蟲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該考察觀測點中出現了恐龍蛋、三葉蟲、被子植物和祼子植物化石,其中恐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只有三葉蟲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應形成于海洋環境,故選D。(2024·吉林長春月考)下表為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記錄的5個地表觀測點信息。依據表中信息,完成1~2題。2.下列各地層形成時為海洋環境的是A.① B.③ C.⑤ D.②√觀測點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層中的化石 恐龍蛋 三葉蟲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大熊貓(如圖)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中國國寶”。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在第四紀大冰期中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據此完成3~4題。3.大熊貓在地球上最初出現的地質年代是A.古生代 B.中生代C.新生代 D.元古宙根據材料可知,大熊貓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萬年,應屬新生代時期,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大熊貓(如圖)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中國國寶”。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在第四紀大冰期中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據此完成3~4題。4.下列關于大熊貓出現的地質年代中地球演化現象,描述正確的是①形成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②是重要的造煤時期 ③發生了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 ④爬行動物與裸子植物大發展 ⑤哺乳動物與被子植物大發展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由上題分析可知,大熊貓生活在新生代時期。新生代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形成了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①③正確。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時期,②錯誤。中生代時期,爬行動物與裸子植物大發展,④錯誤。新生代時期哺乳動物與被子植物大發展,⑤正確。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四川綿陽月考)2020年10月,英國古生物學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新品種恐龍化石。它是雜食性動物,生活在6 800萬年前,身長可達兩米,長有羽毛。據此完成5~7題。5.該恐龍生活的地質年代及其生物發展階段是A.中生代,哺乳動物時代 B.中生代,蕨類植物時代C.新生代,被子植物時代 D.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中生代時期,爬行動物空前繁盛,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裸子植物繁盛;哺乳動物所處的地質年代是新生代。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四川綿陽月考)2020年10月,英國古生物學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新品種恐龍化石。它是雜食性動物,生活在6 800萬年前,身長可達兩米,長有羽毛。據此完成5~7題。6.該化石能被保存下來,得益于A.原生物有硬體部分B.氣候高溫多雨C.地勢高,容易保存D.生物遺體瞬間被泥沙覆蓋,不會被快速侵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化石的形成條件是必須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體,如骨骼、鱗片、貝殼、水質纖維等,但這不是其保存下來的主要原因,A錯誤;生物死亡后掩埋得越快,和空氣隔絕越快,越利于保存成化石,D正確;氣候高溫多雨,容易被分解,地勢高,容易被侵蝕,B、C錯誤。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聯合古陸形成于古生代末期,A錯誤;金屬礦產成礦主要在前寒武紀,B錯誤;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地球重要的造煤時期,C正確;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的造山運動,D錯誤。故選C。(2023·四川綿陽月考)2020年10月,英國古生物學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新品種恐龍化石。它是雜食性動物,生活在6 800萬年前,身長可達兩米,長有羽毛。據此完成5~7題。7.下列有關地殼演化的表述,正確的是A.在前寒武紀聯合古陸形成 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屬礦產C.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時期 D.在中生代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貴州貴陽月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吉祥物形象“兔圓圓”正式亮相。這是春晚40年歷史上首個集納了無數大眾喜愛傾向、經過系統個翔實的大數據調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們取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所發現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態復原形象,這是生活在安徽潛山距今約6 200萬年的“兔祖先”,考古發現的重要頭骨化石上面就保存著大門齒。下圖示意部分地質年代順序。據此完成8~9題。8.“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質年代最可能是A.泥盆紀 B.二疊紀 C.侏羅紀 D.古近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安徽模鼠兔”生活在距今約6 200萬年,對應地質年代為古近紀,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貴州貴陽月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吉祥物形象“兔圓圓”正式亮相。這是春晚40年歷史上首個集納了無數大眾喜愛傾向、經過系統個翔實的大數據調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們取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所發現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態復原形象,這是生活在安徽潛山距今約6 200萬年的“兔祖先”,考古發現的重要頭骨化石上面就保存著大門齒。下圖示意部分地質年代順序。據此完成8~9題。9.“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A.被子植物大發展 B.人類出現 C.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D.恐龍滅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由上題可知,“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為古近紀,屬于新生代早期,此時為被子植物大發展時期,A對;人類出現在第四紀,排除B;裸子植物極度興盛和恐龍走向滅絕為中生代,排除C、D。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鸚鵡螺是海洋軟體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③正確,④錯誤;古生代早期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如三葉蟲、筆石和鸚鵡螺等,①正確,②錯誤。故選B。鸚鵡螺是海洋軟體動物,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讀圖,回答10~11題。10.下列關于鸚鵡螺的描述,正確的是①出現在古生代早期 ②出現在中生代 ③屬于無脊椎動物 ④屬于脊椎動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結合材料分析可知,鸚鵡螺自出現以來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說明其出現時間早;其外形和生長習性穩定,是現存軟體動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種類,也是研究生物進化、古生物與古氣候的重要材料,因此被稱為“活化石”,③④正確。故選B。鸚鵡螺是海洋軟體動物,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讀圖,回答10~11題。11.鸚鵡螺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①特殊的生存環境 ②特殊的生物屬性 ③出現的時期早 ④外形與習性穩定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讀下列“古生物化石圖”,完成12~13題。12.含有以上四種化石的地層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②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疊層石(含原核生物化石)出現在太古宙,其形成時間最早;三葉蟲化石出現在古生代早期,其形成時間次之;中生代中后期蕨類植物繁生,其形成時間再次之;在中生代,一些爬行動物向鳥類發展,始祖鳥化石形成時間最晚。所以含有以上四種化石的地層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是③②④①,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讀下列“古生物化石圖”,完成12~13題。13.四種化石可以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海洋占優勢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葉蟲屬于海生無脊椎動物,疊層石(含原核生物化石)出現在太古宙,主要生活于原始海洋,故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中海洋占優勢的是②③。鳥類由部分爬行動物演化而來,其形成時期陸地占明顯優勢;蕨類植物適于生活在陰濕的陸地環境中,故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中海洋不占明顯優勢的是①④。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三葉蟲是一種海生無脊椎動物,生活在古生代早期,①正確;魚類繁盛于古生代晚期,②正確;裸子植物出現在古生代晚期,繁盛于中生代,③錯誤;恐龍生活在中生代,④錯誤。故選A。讀“地層剖面略圖”,回答14~16題。14.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讀圖可知,在這一時期指的是古生代到中生代時期。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動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順序是:海生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自魚類開始為脊椎動物,即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故選B。讀“地層剖面略圖”,回答14~16題。15.根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經歷的演化過程是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脊椎動物B.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D.爬行動物→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主要的成煤期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三葉蟲出現在古生代早期,因此甲地找不到煤層。乙地為中生代地層,當時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因此乙地可以找到煤層,故選B。讀“地層剖面略圖”,回答14~16題。16.若在甲、乙兩地鉆孔找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甲地找到煤層B.在乙地找到煤層C.甲、乙兩地都找不到煤層D.甲、乙兩地都可以找到煤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 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看到這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質上、知識上的準備工作。(1)考察名稱:_______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2)考察工具準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化石該區域巖層等資料、指南針、地質錘、筆、紙(答案合理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類,該地區的地下巖層多屬于________巖;按地質年代,該區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氣候、植被特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積古生海洋陸地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認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①地理環境經歷了__________環境向__________環境的演變;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運動。海洋陸地抬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第四節 地球的演化 學案(含答案).docx 第一章 第四節 地球的演化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章 第四節 地球的演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