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分課時學歷案設計課時名稱 7.1相交線-7.1.2兩條直線垂直 課時 1課時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垂線的有關概念、性質及畫法;2.知道垂線段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并會應用解決問題。評估證據 1.理解垂線的有關概念、性質及畫法,能用符號表示;2.知道垂線段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能解決相關問題。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學習任務 教師導學 學生學習實踐 二次備課任務一:觀察圖片,感受相交線中的垂直,為新知識做鋪墊。 一、情境導入情境展示 如圖是教室的一幅圖片,黑板相鄰兩邊的夾角等于多少度?這樣的兩條邊所在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在小學我們已經學習了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垂直,本節課將繼續學習垂直的概念和性質.展示課題 7.1.2 兩條直線垂直(板書課題) 觀察思考,從實際生活的圖片中抽象出兩直線的特殊關系,并描述出來。任務二:垂線與垂直的概念 探究一:什么是兩直線垂線活動1 多媒體展示: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形.在相交線的模型(如圖) 中、固定木條轉動木條,當b 的位査變化吋,、所成的 也會發生變化.活動2 教師追問: 在什么情況下,這兩根木條垂直?活動3 教師追問:對于任意兩條直線,在什么情況下稱為互相垂直?學生嘗試,教師規范給出結論:一般地,當兩條直線a,b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我們說a與b互相垂直,記作“a丄b”.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作垂足.在下圖中,AB丄CD,垂足為0.探究二:兩直線的夾角與垂直的關系活動4 教師提出問題 兩條直線相交夾角大小與垂直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寫成推理過程.在上圖中,如果直線AB,CD相交于點O,∠AOD=90°,那么AB丄CD;如果直線AB,CD相交于點O,AB丄CD,那么∠AOD=90°.教師強調:這個推理過程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因為(∵)∠AOD=90°,所以(∴) AB丄CD.反過來,因為(∵)AB丄CD,所以(∴)∠AOD=90°。活動5 例1 如圖,直線BC與MN相交于點O,AO⊥BC,∠BOE=∠NOE,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數.師生共同解析:要求∠AOM的度數,由AO⊥BC,可先求它的余角.由已知∠EON=20°,結合∠BOE=∠NOE,即可求得∠BON. 再根據對頂角相等即可求得;要求∠NOC的度數,根據鄰補角的定義即可.教師示范寫出解題過程 解:∵∠BOE=∠NOE,∴∠BON=2∠EON=2×20°=40°,∴∠NOC=180°-∠BON=180°-40°=140°,∠MOC=∠BON=40°.∵AO⊥BC,∴∠AOC=90°,∴∠AOM=∠AOC-∠MOC=90°-40°=50°,∴∠NOC=140°,∠AOM=50°。探究三: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基本事實活動6 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見,例如窗戶上互相垂直的木條、網球拍上互相垂直的網線,你能再舉出其他例子嗎 1、觀察木條變化是角的變化情況,并匯報。2、學生觀察得出:當∠a=90°時,這兩根木條垂直.3、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在老師的指導下完善補充。4、學生討論得出:由上可知,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等于90°,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反之也成立.師生共同解析解題思路;即可求得∠BON。再根據對頂角相等即可求得;根據鄰補角的定義求∠NOC的度數.學生討論舉例.任務三:垂線的畫法及性質 活動7 探究 如圖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垂線.(1)經過直線上一點A畫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2)經過直線外一點B畫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由此得到關于垂線的基本事實: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教師追問:這里的”有且只有一條直線”你是怎樣理解的?活動8 例2. 如圖,過點P畫出射線AB或線段AB 的垂線.教師提示:畫一條射線或線段的垂線,就是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解:如圖所示探究四: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另一個性質活動9 思考如圖,在灌溉時,要把河中的水引到農田P處,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活動10 探究 如圖 ,P是直線外一點,PO⊥,垂足為O,我們稱 PO 為點P到直線的垂線段.A 是直線上除點O外一點,連接PA.測量并比較線段 PO 與PA 的長度,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改變點A的位置呢 教師多媒體演示:在直線上拖動點A,改變點A 的位置,比較 PO與PA 的長度關系.師生共同歸納:可以發現,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作點到直線的距離.問題回顧 對于上圖,現在你知道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你前面的想法正確嗎 活動11 問題 如圖,想在河堤兩岸搭建一座橋,圖中搭建方式中,最短的是,理由 . ∵,∴最短,故答案為:垂線段最短.三、強化鞏固活動1.練習:1、2、3.小組討論完成.2.拓展訓練:如圖,AC⊥BC,AC=3,BC=4,AB=5.(1)試說出點A到直線BC的距離,點B到直線AC的距離;(2)點C到直線AB的距離是多少?你能求出來嗎?【解析】(1)點A到直線BC的距離是3,點B到直線AC的距離是4;(2)過點C作CD⊥AB,垂足為D.三角形ABC的面積=BC·AC=AB·CD,所以5CD=3×4,所以CD=.所以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為.四、總結拓展1.垂線的概念;2.垂線的性質: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在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3.點到直線的距離;4.在學習垂直的概念和性質中,學習說理,發展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生動手操作,然后進行匯報,互相補充。從操作中可以發現關于垂線的基本事實.學生討論:可以理解為“有一條,并且只能的一條”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學生討論,發表觀點學生動手操作。學生歸納:可以發現,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學生討論:根據垂線段定理,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所有點的連線中,垂線段最短.學生自主完成訓練,寫出詳細的解題過程,兩名學生上臺板演。學生完成后,對板演的學生進行點評。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進行匯報,互相補充。板書設計 課題:7.1.2兩條直線垂直探究一:什么是兩直線垂線 例1探究二:兩直線的夾角與垂直的關系 例2探究三: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基本事實探究四: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另一個性質 學生練習板演(拓展訓練)課時作業設計 基礎性:課本習題7.1第2、3題(目標一二) 鼓勵性:課本習題7.1第4、6題(目標一二)挑戰性:課本習題7.1第8題(目標二)拓展性:無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