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檢測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2024·吉林松原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發源于黃山山脈,向北流入長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90萬年),黃山北麓發生較大幅度的地殼抬升。下圖為“青弋江的四個發育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推測青弋江發育過程是( )A.b-c-a-d B.c-b-d-aC.c-b-a-d D.b-c-d-a2.階地形成過程中( )A.河流凹凸岸發育持續加強B.河床沉積物顆粒變粗C.青弋江河谷出現地塹發育D.河流徑流量不斷減少(2023·河南周口聯考)石家莊某中學(37°N,114°E)地理研學小組在校園的空曠地進行了太陽高度的觀測。下圖中MN弧是測桿桿影頂端一日內的移動軌跡。據此完成3~4題。3.該日太陽升起的方向為( )A.東北 B.正西 C.東南 D.正東4.該日桿影OP長度最短時,北京時間為( )A.12:00 B.12:24C.11:00 D.11:36(2023·山東泰安期末)下圖示意某地區河谷剖面。據此完成5~7題。5.依據圖示信息推測( )A.甲處位于河流凸岸,乙處位于河流凹岸B.甲處侵蝕嚴重,乙處堆積嚴重C.甲處河水較深,乙處河水較淺D.甲處河岸陡峭,乙處河岸平緩6.圖中河流位于( )A.斷裂帶 B.向斜谷地C.背斜谷地 D.斷陷盆地7.圖中①②③④沉積巖層和沉積物,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2024·云南曲靖質檢)下面為“北半球某季節氣壓帶、風帶位置圖”(左圖)和“常見天氣系統過境時氣壓變化圖”(右圖),圖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氣系統。讀圖,完成8~10題。8.每年7、8月我國長江流域出現高溫少雨的干旱天氣。該天氣是由左圖中________控制形成( )A.① B.② C.③ D.④9.如果左圖中地區位于大陸西岸,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氣候一定為熱帶草原氣候B.②地氣候溫和多雨C.③地氣候的形成與暖流有關D.④地區氣流下沉,形成暖濕氣候10.2021年11月上旬,一股實力強大的冷空氣自北向南運動,很多地方實現了“一雨便成秋”的天氣轉變,右圖中表示該天氣系統及帶來的天氣是( )A.a 降溫、大風、陰雨天氣B.b 降溫、大風、雨雪天氣C.c 連續性降水天氣D.d 連續性降水天氣(2023·山東菏澤月考)下圖示意某中學地理社團在我國某地研學時拍攝的照片及研學小記(部分)。據此完成11~12題。研學小記 該塔是當地具有地理指示意義的標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鑲嵌了一條磚紅色直線以凸顯該塔的標志性。北京時間12時26分太陽位于該塔正南方,冬至日當地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為0°~43°。11.該地最有可能是( )A.臺灣花蓮 B.湖北武漢C.廣東從化 D.陜西西安12.推測標志塔地面鑲嵌磚紅色直線(如圖中箭頭所示)的延伸方向是( )A.正北—正南 B.正東—正西C.西北—東南 D.東北—西南(2023·江蘇常州月考)下圖是“沿某經線附近部分地區氣溫、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13~14題。13.據圖判斷甲、乙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為( )A.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D.熱帶草原氣候 地中海氣候14.對該圖的表述,正確的是( )A.7月氣溫自北向南遞減B.甲地氣溫年較差比乙地大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甲地降水量季節變化比乙地小(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習)新西蘭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是全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下圖為“新西蘭地理簡圖”。完成15~17題。15.“煎餅巖”(甲處)是遠古海洋生物遺體殘骸在海底堆積后海底隆起受外力侵蝕形成一層層酷似煎餅的巖石而得名。這里除了各類奇巖怪石外,漲潮期間,大量潮涌沖入石穴中所激起的水柱形成石中噴泉的奇觀。據材料推測形成“煎餅巖”的巖石是( )A.石灰巖 B.玄武巖C.砂巖 D.大理巖16.下列有關新西蘭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南島東側河流發育較好,降水量較西側大B.新西蘭東側瀕臨太平洋,西側瀕臨印度洋C.新西蘭地熱能資源豐富D.風平浪靜,是沖浪者的天堂17.乙處海灣深入島嶼內部,兩側岸壁平直、陡峭,海岸線呈鋸齒形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蝕 B.流水侵蝕C.冰川侵蝕 D.風力侵蝕(2023·山西臨汾期末)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晝夜長短變化。下圖為“88°S一年內晝長變化圖”。完成18~20題。18.甲—乙時段,88°S日出方向的變化規律是( )A.正南—正東—正北 B.正北—正東—正南C.正西—正東—正北 D.正西—正東—正南19.88°S各地進入極晝期的時間大約為( )A.3月末 B.4月末C.8月末 D.9月末20.88°S各地極夜結束的標志是( )A.午夜太陽高度為0°B.正午太陽高度為0°C.午夜太陽高度為2°D.正午太陽高度為2°二、非選擇題(共50分)21.(2023·湖南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如圖為局部光照圖,N表示北極點,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夜晚,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相差30°。(1)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______,弧線AB屬于________(填“晨線”或“昏線”)。(2分)(2)圖示時刻,北京時間為________。此日,A點夜長為____小時,C點晝長為______________小時。(3分)(3)比較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大小____________,并說出赤道上東半球白晝的經度范圍________________。(2分)22.(2024·江西南昌月考)根據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7分)材料一 怒江大峽谷又稱“東方大峽谷”(圖2),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橫斷山脈三江并流地帶,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的大峽谷,平均深度2 000 m。峽谷兩側雪峰林立,雄奇壯觀,森林茂密;峽谷幽靜深邃,怒江奔騰咆哮,令人震撼。材料二 圖3為云南麗江西北地區的黎明鄉丹霞地貌——千龜山,主要由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組成,展現出“色若沃丹、燦若丹霞”的奇妙風采。(1)描述怒江大峽谷地貌的基本特征。(3分)(2)從內、外力地質作用角度,說明云南麗江丹霞地貌千龜山的形成過程。(6分)(3)分析怒江大峽谷地區地形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8分)23.(2023·河南開封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圖1為南美洲局部地區簡圖,圖2示意圖1中乙地的氣候資料。(1)圖中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形成原因。(2分)(2)試從內、外力作用角度,說明甲地海岸線破碎的原因。(6分)(3)乙地東臨大西洋,氣候卻干燥少雨,形成荒漠景觀,說明其成因。(4分)24.(2023·黑龍江牡丹江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下圖為某年某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在未來幾天蒙古處氣壓系統勢力會逐漸增強。(1)指出控制圖示區域的兩個氣壓系統及位置關系。(3分)(2)預測三門峽將要發生的天氣變化。(6分)(3)試判斷圖示時刻甲、乙兩處哪處更容易遭受風暴潮侵襲,并簡述理由。(5分)期中檢測試卷1.A 2.B [第1題,發育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邊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積扇,此時河流沒有一個穩定的河道,辮狀特點突出(b);隨著氣候變濕,降水增多,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河道,周邊的辮狀支流減少(c);河道穩定后,側蝕加強,在沖積扇上,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形成河漫灘(a);最后由于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階地(d)。故選A。第2題,階地形成過程中,地殼抬升,河流落差變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蝕增強,側蝕減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續發育,A錯誤;流速加快,河床沉積物顆粒變粗,B正確;階地形成是由于地殼抬升,不是斷裂下陷形成地塹,C錯誤;河流徑流量減少缺乏依據,D錯誤。]3.C 4.B [第3題,圖中信息顯示,MN弧度小于180°,說明該日此地晝短夜長,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該日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故選C。第4題,桿影OP最短時即當地太陽高度最大時,為地方時12:00。該中學的經度與120°E相差6°,時間相差24分鐘,因而該日當地太陽高度最大時,北京時間為12:24,故選B。]5.A 6.C 7.B [第5題,由圖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處平均洪水位與平均枯水位之間有大量沉積物,說明甲處位于河流凸岸,堆積嚴重,形成相對平緩的河岸,河水較淺;乙處位于凹岸,侵蝕嚴重,使河岸相對陡峭,河水較深,故選A。第6題,圖中沉積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構造,頂部巖層不連續,被外力侵蝕,形成谷地,B錯誤,C正確;圖中沒有斷層線,判斷沒有斷裂帶和斷裂構造,A、D錯誤。故選C。第7題,沉積巖層位置越靠下,形成時間越早,可知②沉積巖層形成時間早于①沉積巖層;沉積物在河流形成后發育,河流發育于背斜谷中,①沉積巖層被侵蝕后形成背斜谷,可知①沉積巖層形成時間早于河流,①沉積巖層形成時間早于④沉積物;③沉積物位于④沉積物上方,形成時間晚于④沉積物,因此圖中①②③④沉積巖層和沉積物由老到新的排序為②①④③,故選B。]8.C 9.B 10.A [第8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副極地低氣壓帶、②為盛行西風帶、③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④為東北信風帶。每年7、8月長江流域出現高溫少雨的干旱天氣是伏旱,是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形成的。故選C。第9題,①為副極地低氣壓帶,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與①無關,A錯誤。②地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形成終年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B正確。③地位于北緯30°~北緯40°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與暖流無關,C錯誤。④地位于大陸西岸,終年受東北信風影響,終年干旱,D錯誤。故選B。第10題,“一雨便成秋”的天氣轉變是由于冷鋒過境造成的。從右圖中天氣系統過境的氣壓變化可知,a為冷鋒、b為氣旋、c為反氣旋、d為暖鋒。冷空氣南下形成冷鋒,而且冷鋒會帶來陰天、大風、降溫、降雨、降雪等天氣;冷鋒過境,氣壓升高,a符合。故選A。]11.C 12.B [第11題,北京時間12時26分太陽位于該塔正南方,說明北京時間12時26分為當地地方時12時,由此可知當地經度為113.5°E。冬至日當地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為0°~43°,說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43°,據公式H=90°-兩地緯度差可知,43°=90°-(當地緯度+23.5°),可知當地緯度為23.5°,因此該地最有可能是廣東從化(23.5°N,113°E),C對;臺灣花蓮位于121°E,陜西西安位于34°N,A、D錯;湖北武漢位于30°N左右,B錯。第12題,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緯度為23.5°,位于北回歸線上,因此推測標志塔地面鑲嵌磚紅色直線與北回歸線重合,與北回歸線延伸方向一樣,是正東—正西,B符合題意。]13.D 14.A [第13題,據圖可知,該地區1月氣溫高于7月氣溫,說明該地區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無熱帶季風氣候分布,A、C錯誤。甲地位于15°S附近,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為熱帶草原氣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干旱炎熱、冬季暖濕多雨,為地中海氣候,B錯誤、D正確。第14題,該地區位于南半球,根據圖中7月氣溫曲線可看出7月氣溫自北向南遞減,A正確;從圖中1月氣溫及7月氣溫曲線來看,甲地氣溫年較差比乙地小,B錯誤;根據圖中1月降水量曲線可知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C錯誤;從圖中1月降水量及7月降水量曲線來看,甲地降水量季節變化比乙地大,D錯誤。]15.A 16.C 17.C18.A 19.D 20.B [第18題,甲時刻88°S正值極晝,并即將結束,太陽位于正南方向;乙時刻88°S進入極夜,太陽位于正北方向,故由甲到乙時段,太陽日出方向出現正南—正東—正北的變化。選項A正確。第19題,根據所學知識,秋分日的第二天,90°S出現極晝;當太陽直射點位于2°S時,88°S進入極晝,大約時間為9月末,選項D正確。第20題,88°S各地進入極夜的標志是正午太陽高度為0°,極夜結束時的正午太陽高度也為0°,選項B正確。]21.(1)(23.5°S,10°W) 昏線(2)20:40 24 8(3)B>D>C>A(或A解析 (1)已知N表示北極點,右圖為北半球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局部光照圖,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又由“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夜晚”及題干陰影可知,順著地球自轉,由晝進入夜所經過的弧線AB屬于昏線。通過補圖法,可知A點是晨昏線與極夜圈的切點,其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又根據“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相差30°”及圖中的20°E經線,可推算出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的經度為10°W;又知A點是晨昏線與極夜圈即北極圈的切點,北極圈及以內為極夜,可知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的緯度為23.5°S。(2)已知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為(23.5°S,10°W),根據地方時換算規律,圖示時刻,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為20:40;A點是晨昏線與極夜圈即北極圈的切點,所以此日A點夜長為24小時;C點晝長為C點所在的晝弧度/每小時15°,結合所學知識,C點所在的晝弧度為30°×4=120°,所以C點晝長為8小時。(3)已知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位于23.5°S,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所以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大小為B>D>C>A。東半球的經度范圍為20°W向東到160°E,讀圖可知,赤道上白晝的經度范圍為100°W向東到80°E;綜合來看,赤道上東半球白晝的經度范圍為20°W向東到80°E。22.(1)山高谷深;兩山夾一江,山河縱向分布;地勢北高南低。(2)流水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物;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板塊碰撞擠壓,使地殼抬升;經外力風化、侵蝕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龜山。(3)山高谷深,平原面積小,耕地資源少,限制了當地種植業的發展;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交通不便;兩山夾一江,山河縱向分布,限制了城市規模的擴大;山高谷深,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阻礙當地經濟發展。23.(1)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相互碰撞,美洲板塊受擠壓抬升形成。(2)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巖石破碎;緯度高,曾受較強的冰川侵蝕作用;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風大浪急,海水侵蝕作用強;多地形雨,流水侵蝕作用強。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海岸線破碎。(3)地處盛行西風帶,西側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豐富水汽;部分越過安第斯山脈的氣流,沿背風坡下沉,氣溫升高,難以形成降水。24.(1)氣壓系統:高氣壓,低氣壓。位置關系:高氣壓位于低氣壓的西北方向(或低氣壓位于高氣壓的東南方向)。(2)冷鋒過境時,降水概率高,氣溫下降,風力增大,并由西南風轉為西北風;冷鋒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3)地點:甲處。理由:甲處盛行偏東風,屬于迎岸風;且位于喇叭口形海灣處,容易形成風暴潮。(共46張PPT)期中檢測試卷(2024·吉林松原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發源于黃山山脈,向北流入長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90萬年),黃山北麓發生較大幅度的地殼抬升。下圖為“青弋江的四個發育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1.推測青弋江發育過程是A.b-c-a-d B.c-b-d-aC.c-b-a-d D.b-c-d-a√發育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邊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積扇,此時河流沒有一個穩定的河道,辮狀特點突出(b);隨著氣候變濕,降水增多,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河道,周邊的辮狀支流減少(c);河道穩定后,側蝕加強,在沖積扇上,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形成河漫灘(a);最后由于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階地(d)。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吉林松原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發源于黃山山脈,向北流入長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90萬年),黃山北麓發生較大幅度的地殼抬升。下圖為“青弋江的四個發育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2.階地形成過程中A.河流凹凸岸發育持續加強 B.河床沉積物顆粒變粗C.青弋江河谷出現地塹發育 D.河流徑流量不斷減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階地形成過程中,地殼抬升,河流落差變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蝕增強,側蝕減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續發育,A錯誤;流速加快,河床沉積物顆粒變粗,B正確;階地形成是由于地殼抬升,不是斷裂下陷形成地塹,C錯誤;河流徑流量減少缺乏依據,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河南周口聯考)石家莊某中學(37°N,114°E)地理研學小組在校園的空曠地進行了太陽高度的觀測。如圖中MN弧是測桿桿影頂端一日內的移動軌跡。據此完成3~4題。3.該日太陽升起的方向為A.東北 B.正西 C.東南 D.正東√圖中信息顯示,MN弧度小于180°,說明該日此地晝短夜長,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該日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桿影OP最短時即當地太陽高度最大時,為地方時12:00。該中學的經度與120°E相差6°,時間相差24分鐘,因而該日當地太陽高度最大時,北京時間為12:24,故選B。(2023·河南周口聯考)石家莊某中學(37°N,114°E)地理研學小組在校園的空曠地進行了太陽高度的觀測。如圖中MN弧是測桿桿影頂端一日內的移動軌跡。據此完成3~4題。4.該日桿影OP長度最短時,北京時間為A.12:00 B.12:24C.11:00 D.11:3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東泰安期末)下圖示意某地區河谷剖面。據此完成5~7題。5.依據圖示信息推測A.甲處位于河流凸岸,乙處位于河流凹岸B.甲處侵蝕嚴重,乙處堆積嚴重C.甲處河水較深,乙處河水較淺D.甲處河岸陡峭,乙處河岸平緩√由圖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處平均洪水位與平均枯水位之間有大量沉積物,說明甲處位于河流凸岸,堆積嚴重,形成相對平緩的河岸,河水較淺;乙處位于凹岸,侵蝕嚴重,使河岸相對陡峭,河水較深,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中沉積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構造,頂部巖層不連續,被外力侵蝕,形成谷地,B錯誤,C正確;圖中沒有斷層線,判斷沒有斷裂帶和斷裂構造,A、D錯誤。故選C。(2023·山東泰安期末)下圖示意某地區河谷剖面。據此完成5~7題。6.圖中河流位于A.斷裂帶 B.向斜谷地C.背斜谷地 D.斷陷盆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東泰安期末)下圖示意某地區河谷剖面。據此完成5~7題。7.圖中①②③④沉積巖層和沉積物,由老到新的排序是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沉積巖層位置越靠下,形成時間越早,可知②沉積巖層形成時間早于①沉積巖層;沉積物在河流形成后發育,河流發育于背斜谷中,①沉積巖層被侵蝕后形成背斜谷,可知①沉積巖層形成時間早于河流,①沉積巖層形成時間早于④沉積物;③沉積物位于④沉積物上方,形成時間晚于④沉積物,因此圖中①②③④沉積巖層和沉積物由老到新的排序為②①④③,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曲靖質檢)下面為“北半球某季節氣壓帶、風帶位置圖”(左圖)和“常見天氣系統過境時氣壓變化圖”(右圖),圖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氣系統。讀圖,完成8~10題。8.每年7、8月我國長江流域出現高溫少雨的干旱天氣。該天氣是由左圖中____控制形成A.① B.② C.③ D.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副極地低氣壓帶、②為盛行西風帶、③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④為東北信風帶。每年7、8月長江流域出現高溫少雨的干旱天氣是伏旱,是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形成的。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曲靖質檢)下面為“北半球某季節氣壓帶、風帶位置圖”(左圖)和“常見天氣系統過境時氣壓變化圖”(右圖),圖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氣系統。讀圖,完成8~10題。9.如果左圖中地區位于大陸西岸,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①地氣候一定為熱帶草原氣候B.②地氣候溫和多雨C.③地氣候的形成與暖流有關D.④地區氣流下沉,形成暖濕氣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①為副極地低氣壓帶,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與①無關,A錯誤。②地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形成終年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B正確。③地位于北緯30°~北緯40°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與暖流無關,C錯誤。④地位于大陸西岸,終年受東北信風影響,終年干旱,D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曲靖質檢)下面為“北半球某季節氣壓帶、風帶位置圖”(左圖)和“常見天氣系統過境時氣壓變化圖”(右圖),圖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氣系統。讀圖,完成8~10題。10.2021年11月上旬,一股實力強大的冷空氣自北向南運動,很多地方實現了“一雨便成秋”的天氣轉變,右圖中表示該天氣系統及帶來的天氣是A.a 降溫、大風、陰雨天氣 B.b 降溫、大風、雨雪天氣C.c 連續性降水天氣 D.d 連續性降水天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一雨便成秋”的天氣轉變是由于冷鋒過境造成的。從右圖中天氣系統過境的氣壓變化可知,a為冷鋒、b為氣旋、c為反氣旋、d為暖鋒。冷空氣南下形成冷鋒,而且冷鋒會帶來陰天、大風、降溫、降雨、降雪等天氣;冷鋒過境,氣壓升高,a符合。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東菏澤月考)如圖示意某中學地理社團在我國某地研學時拍攝的照片及研學小記(部分)。據此完成11~12題。11.該地最有可能是A.臺灣花蓮 B.湖北武漢C.廣東從化 D.陜西西安√ 研學小記該塔是當地具有地理指示意義的標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鑲嵌了一條磚紅色直線以凸顯該塔的標志性。北京時間12時26分太陽位于該塔正南方,冬至日當地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為0°~4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北京時間12時26分太陽位于該塔正南方,說明北京時間12時26分為當地地方時12時,由此可知當地經度為113.5°E。冬至日當地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為0°~43°,說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43°,據公式H=90°-兩地緯度差可知,43°=90°-(當地緯度+23.5°),可知當地緯度為23.5°,因此該地最有可能是廣東從化(23.5°N,113°E),C對;臺灣花蓮位于121°E,陜西西安位于34°N,A、D錯;湖北武漢位于30°N左右,B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東菏澤月考)如圖示意某中學地理社團在我國某地研學時拍攝的照片及研學小記(部分)。據此完成11~12題。12.推測標志塔地面鑲嵌磚紅色直線(如圖中箭頭所示)的延伸方向是A.正北—正南 B.正東—正西C.西北—東南 D.東北—西南√ 研學小記該塔是當地具有地理指示意義的標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鑲嵌了一條磚紅色直線以凸顯該塔的標志性。北京時間12時26分太陽位于該塔正南方,冬至日當地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為0°~4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緯度為23.5°,位于北回歸線上,因此推測標志塔地面鑲嵌磚紅色直線與北回歸線重合,與北回歸線延伸方向一樣,是正東—正西,B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江蘇常州月考)下圖是“沿某經線附近部分地區氣溫、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13~14題。13.據圖判斷甲、乙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為A.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D.熱帶草原氣候 地中海氣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據圖可知,該地區1月氣溫高于7月氣溫,說明該地區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無熱帶季風氣候分布,A、C錯誤。甲地位于15°S附近,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為熱帶草原氣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干旱炎熱、冬季暖濕多雨,為地中海氣候,B錯誤、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江蘇常州月考)下圖是“沿某經線附近部分地區氣溫、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13~14題。14.對該圖的表述,正確的是A.7月氣溫自北向南遞減B.甲地氣溫年較差比乙地大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甲地降水量季節變化比乙地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該地區位于南半球,根據圖中7月氣溫曲線可看出7月氣溫自北向南遞減,A正確;從圖中1月氣溫及7月氣溫曲線來看,甲地氣溫年較差比乙地小,B錯誤;根據圖中1月降水量曲線可知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C錯誤;從圖中1月降水量及7月降水量曲線來看,甲地降水量季節變化比乙地大,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習)新西蘭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是全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如圖為“新西蘭地理簡圖”。完成15~17題。15.“煎餅巖”(甲處)是遠古海洋生物遺體殘骸在海底堆積后海底隆起受外力侵蝕形成一層層酷似煎餅的巖石而得名。這里除了各類奇巖怪石外,漲潮期間,大量潮涌沖入石穴中所激起的水柱形成石中噴泉的奇觀。據材料推測形成“煎餅巖”的巖石是A.石灰巖 B.玄武巖 C.砂巖 D.大理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據上題解析可知,該鋒面為冷鋒,且向北移動,丙地處于冷鋒鋒后,最有可能出現陣雨天氣,C正確;甲、乙兩地處于冷鋒鋒前,此時降水的概率較小;丁地此時冷鋒已經過境,受單一冷氣團控制,天氣晴朗,D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習)新西蘭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是全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如圖為“新西蘭地理簡圖”。完成15~17題。16.下列有關新西蘭的說法,正確的是A.南島東側河流發育較好,降水量較西側大B.新西蘭東側瀕臨太平洋,西側瀕臨印度洋C.新西蘭地熱能資源豐富D.風平浪靜,是沖浪者的天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據經緯度位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西蘭南島位于40°S~60°S,終年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西側位于盛行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量大,河流發育好,東側位于背風坡,降水量小,河流發育差,A錯誤;新西蘭東西兩側均瀕臨太平洋,B錯誤;新西蘭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地熱能資源豐富,C正確;新西蘭海域受盛行西風影響大,風浪較大,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習)新西蘭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是全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如圖為“新西蘭地理簡圖”。完成15~17題。17.乙處海灣深入島嶼內部,兩側岸壁平直、陡峭,海岸線呈鋸齒形的成因可能是A.海浪侵蝕 B.流水侵蝕C.冰川侵蝕 D.風力侵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據題干信息“乙處海灣深入島嶼內部,兩側岸壁平直、陡峭,海岸線呈鋸齒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乙處海灣是峽灣地貌,其成因是冰川侵蝕,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西臨汾期末)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晝夜長短變化。如圖為“88°S一年內晝長變化圖”。完成18~20題。18.甲—乙時段,88°S日出方向的變化規律是A.正南—正東—正北 B.正北—正東—正南C.正西—正東—正北 D.正西—正東—正南√甲時刻88°S正值極晝,并即將結束,太陽位于正南方向;乙時刻88°S進入極夜,太陽位于正北方向,故由甲到乙時段,太陽日出方向出現正南—正東—正北的變化。選項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西臨汾期末)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晝夜長短變化。如圖為“88°S一年內晝長變化圖”。完成18~20題。19.88°S各地進入極晝期的時間大約為A.3月末 B.4月末C.8月末 D.9月末√根據所學知識,秋分日的第二天,90°S出現極晝;當太陽直射點位于2°S時,88°S進入極晝,大約時間為9月末,選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西臨汾期末)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晝夜長短變化。如圖為“88°S一年內晝長變化圖”。完成18~20題。20.88°S各地極夜結束的標志是A.午夜太陽高度為0° B.正午太陽高度為0°C.午夜太陽高度為2° D.正午太陽高度為2°√88°S各地進入極夜的標志是正午太陽高度為0°,極夜結束時的正午太陽高度也為0°,選項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2023·湖南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局部光照圖,N表示北極點,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夜晚,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相差30°。(1)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____,弧線AB屬于_____(填“晨線”或“昏線”)。非選擇題(23.5°S,10°W)昏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已知N表示北極點,右圖為北半球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局部光照圖,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又由“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夜晚”及題干陰影可知,順著地球自轉,由晝進入夜所經過的弧線AB屬于昏線。通過補圖法,可知A點是晨昏線與極夜圈的切點,其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又根據“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相差30°”及圖中的20°E經線,可推算出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的經度為10°W;又知A點是晨昏線與極夜圈即北極圈的切點,北極圈及以內為極夜,可知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的緯度為23.5°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2023·湖南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局部光照圖,N表示北極點,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夜晚,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相差30°。(2)圖示時刻,北京時間為________。此日,A點夜長為____小時,C點晝長為______小時。20:40248已知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為(23.5°S,10°W),根據地方時換算規律,圖示時刻,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為20:40;A點是晨昏線與極夜圈即北極圈的切點,所以此日A點夜長為24小時;C點晝長為C點所在的晝弧度/每小時15°,結合所學知識,C點所在的晝弧度為30°×4=120°,所以C點晝長為8小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2023·湖南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局部光照圖,N表示北極點,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夜晚,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相差30°。(3)比較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說出赤道上東半球白晝的經度范圍________________。B>D>C>A或A20°W向東到80°E已知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位于23.5°S,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所以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大小為B>D>C>A。東半球的經度范圍為20°W向東到160°E,讀圖可知,赤道上白晝的經度范圍為100°W向東到80°E;綜合來看,赤道上東半球白晝的經度范圍為20°W向東到80°E。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2024·江西南昌月考)根據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怒江大峽谷又稱“東方大峽谷”(圖2),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橫斷山脈三江并流地帶,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的大峽谷,平均深度2 000 m。峽谷兩側雪峰林立,雄奇壯觀,森林茂密;峽谷幽靜深邃,怒江奔騰咆哮,令人震撼。材料二 圖3為云南麗江西北地區的黎明鄉丹霞地貌——千龜山,主要由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組成,展現出“色若沃丹、燦若丹霞”的奇妙風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描述怒江大峽谷地貌的基本特征。答案 山高谷深;兩山夾一江,山河縱向分布;地勢北高南低。(2)從內、外力地質作用角度,說明云南麗江丹霞地貌千龜山的形成過程。答案 流水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物;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板塊碰撞擠壓,使地殼抬升;經外力風化、侵蝕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龜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分析怒江大峽谷地區地形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答案 山高谷深,平原面積小,耕地資源少,限制了當地種植業的發展;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交通不便;兩山夾一江,山河縱向分布,限制了城市規模的擴大;山高谷深,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阻礙當地經濟發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2023·河南開封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圖1為南美洲局部地區簡圖,圖2示意圖1中乙地的氣候資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圖中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形成原因。答案 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相互碰撞,美洲板塊受擠壓抬升形成。(2)試從內、外力作用角度,說明甲地海岸線破碎的原因。答案 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巖石破碎;緯度高,曾受較強的冰川侵蝕作用;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風大浪急,海水侵蝕作用強;多地形雨,流水侵蝕作用強。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海岸線破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乙地東臨大西洋,氣候卻干燥少雨,形成荒漠景觀,說明其成因。答案 地處盛行西風帶,西側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豐富水汽;部分越過安第斯山脈的氣流,沿背風坡下沉,氣溫升高,難以形成降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023·黑龍江牡丹江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某年某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在未來幾天蒙古處氣壓系統勢力會逐漸增強。(1)指出控制圖示區域的兩個氣壓系統及位置關系。答案 氣壓系統:高氣壓,低氣壓。位置關系:高氣壓位于低氣壓的西北方向(或低氣壓位于高氣壓的東南方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023·黑龍江牡丹江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某年某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在未來幾天蒙古處氣壓系統勢力會逐漸增強。(2)預測三門峽將要發生的天氣變化。答案 冷鋒過境時,降水概率高,氣溫下降,風力增大,并由西南風轉為西北風;冷鋒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023·黑龍江牡丹江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某年某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在未來幾天蒙古處氣壓系統勢力會逐漸增強。(3)試判斷圖示時刻甲、乙兩處哪處更容易遭受風暴潮侵襲,并簡述理由。答案 地點:甲處。理由:甲處盛行偏東風,屬于迎岸風;且位于喇叭口形海灣處,容易形成風暴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檢測試卷.pptx 期中檢測試卷(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