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地球的公轉(課件 學案 練習,共16份)湘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地球的公轉(課件 學案 練習,共16份)湘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

資源簡介

第二節 地球的公轉
課時1 地球公轉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課程標準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學習目標 1.掌握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綜合思維)2.結合相關示意圖,理解黃赤交角的概念及其意義。(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地球公轉
1.概念:地球繞__________運行。
2.方向:__________(如上圖中“→”所示)。
3.周期: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個__________。
4.軌道:地球公轉的路徑稱為公轉軌道,它是近似正圓的__________,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__________上。
5.速度
圖中位置 時間 速度 公轉位置
A點 1月初 較__________ 近日點
B點 7月初 較__________ 遠日點
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是186天,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179天,為什么夏半年比冬半年長了7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是(  )
A.一個月
B.一個回歸年
C.一個恒星年
D.24小時
2.下列關于地球公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球公轉過程中經過近日點,公轉速度較慢
B.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
C.地球繞日公轉的周期是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個恒星年
D.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
(2024·河北承德檢測)讀“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3~4題。
3.當地球運行至圖中b點時,北半球的節氣可能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當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時(  )
A.地球公轉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轉的線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轉的角速度最慢
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1.黃赤交角
(1)定義
①__________面:地球公轉軌道面。
②赤道面:過__________并與地軸__________的平面。
③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的夾角。
(2)大小:目前約__________。
(3)角度關系
①地軸總是與赤道面垂直,地軸與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約66.5°,與黃赤交角互余。
②南北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的度數;南北極圈度數=90°-黃赤交角的度數。
拓展延伸 黃赤交角變化帶來的影響
黃赤交角 回歸線 極圈 太陽直射點 熱量帶
變大 度數變大,向兩極移動 度數變小,向赤道移動 南北移動的范圍增大 熱帶、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范圍變小
變小 度數變小,向赤道移動 度數變大,向兩極移動 南北移動的范圍減小 熱帶、寒帶范圍變小,溫帶范圍變大
為零 黃道面與赤道面重合,太陽終年直射赤道,地球上無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以及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
2.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①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
②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2)周期:__________,即365日5時48分46秒。
公轉軌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斷
(1)連線法
①連接日心和地心,將該線作為太陽光線。
②該線與地球表面的交點為太陽直射點(因為太陽光線與該點的地球表面垂直)。
③觀察該點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點)則為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若在南半球(D點)則為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2)看地軸北端的指向:“左傾左冬,右傾右冬”,即地軸北端向左傾斜,左面為冬至(左圖B),向右傾斜,右面為冬至(右圖D)。
某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地理實踐力]在下圖中,標出黃道面、赤道面和黃赤交角(∠α)的數值,用“”標注有太陽直射現象的范圍。
2.[綜合思維]太陽直射的范圍與黃赤交角有什么關系?若黃赤交角變為24°,太陽直射點將會如何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實踐力]在下圖中標注地球公轉方向、自轉方向和二分二至日(北半球)、近日點、遠日點。
4.[地理實踐力]請在下圖中標出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太陽直射點所在位置與移動方向,并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
(2024·江蘇常州期末)下圖是“地球赤道面與黃道面的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能表示黃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P點時,北半球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課時1 地球公轉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知識點一 地球公轉
梳理教材新知
1.太陽 2.自西向東 3.恒星年 4.橢圓 焦點 5.快 慢
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轉經過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所需時間較長;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轉經過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所需時間較短。故北半球夏半年天數比冬半年天數多。
落實思維方法
1.C 2.A [第1題,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是以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測量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個恒星年。故選C。第2題,地球公轉過程中日地距離有明顯變化,在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在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A敘述錯誤;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B敘述正確;以恒星作為參照物,地球繞日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為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個恒星年,C敘述正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D敘述正確。故選A。]
3.B 4.A [第3題,在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是1月初,遠日點是7月初。b點向東接近遠日點,節氣可能為北半球夏至,故選B。第4題,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時,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均最慢,A項正確,C項錯誤;地球自轉速度與所處公轉軌道的位置無關,B、D項錯誤。故選A。]
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梳理教材新知
1.(1)①黃道 ②地心 垂直 (2)23.5°
2.(1)6月22日 9月23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2)一個回歸年
探究核心知識
1.
2.太陽直射的范圍為23.5°N~23.5°S,其所跨緯度大小相當于黃赤交角的二倍。若黃赤交角變為24°,太陽直射點將在24°N~24°S之間移動,太陽直射范圍將變大。
3.
4.
落實思維方法
1.A 2.B [第1題,黃赤交角是地球赤道面和黃道面的夾角,圖中①可以表示黃赤交角。第2題,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P點時,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應為北半球的夏至日。]第二節 地球的公轉
課時1 地球公轉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2023·湖北武漢月考)下面兩圖分別為“地球公轉速度隨月份變化圖”和“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右圖中丁所代表的節氣名稱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當地球公轉速度為左圖中N點時,地球接近右圖公轉軌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陜西榆林月考)下圖是“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角β是黃赤交角
B.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5°
C.地軸與黃道面永遠垂直
D.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變化很大
4.若圖中α角比現在增大2°,則(  )
A.黃赤交角變為25.5°
B.回歸線的度數將變為24.5°
C.太陽直射的范圍將縮小4個緯度
D.北極圈的度數將縮小2個緯度
5.若β角變為0°,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太陽終年直射赤道 B.太陽直射兩極
C.全球無冷暖差異 D.地球公轉速度變快
(2023·天津和平區期末)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于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25°26′N,51°46′E)舉辦,揭幕戰于當地時間11月20日19時進行。據此回答6~7題。
6.當揭幕戰進行時,位于北京的小明同學可能正在(  )
A.陪朋友吃午飯 B.早上剛起床
C.看太陽西落 D.在家里睡覺
7.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舉辦期間,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移動方向是(  )
A.北半球 向南移動
B.南半球 向北移動
C.北半球 向北移動
D.南半球 向南移動
下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完成8~9題。
8.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所用時間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9.7月31日,甲、乙、丙、丁四點距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最近的是(  )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
(選擇題10~16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2023·江蘇省天一中學月考)讀下面甲、乙兩幅圖,完成10~12題。
10.下列有關甲、乙兩圖中時間對應正確的是(  )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11.太陽直射點從a→b→c→d運動的周期是(  )
A.365日5時48分46秒
B.365日6時9分10秒
C.23時56分4秒
D.29.53天
12.若黃赤交角由現狀變為25.5°,下列現象中不會出現的是(  )
A.北極圈的度數變為64.5°
B.地球上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增大
C.極點出現極晝極夜的天數增加,范圍增大
D.地球上溫帶范圍減小
下圖中甲、乙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一分點和一至點。讀圖,完成13~14題。
13.當地球公轉到甲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北移動
B.為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動
C.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為90°
D.黃赤交角變為0°
14.地球由甲處公轉到乙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移動過的緯度數(  )
A.約為23.5° B.小于23.5°
C.大于23.5° D.約為46.5°
  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其中①③是兩種假設),完成15~16題。
15.若移動軌跡是①,與②相比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緯度數每日比②(  )
A.約少2′ B.約多2′
C.約少4′ D.約多4′
16.若移動軌跡是③,則(  )
A.回歸線緯度將增加3個緯度
B.極圈與回歸線的緯度差將擴大6個緯度
C.極圈的緯度將縮小6個緯度
D.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將擴大6個緯度
17.(2024·陜西咸陽月考)下面左圖為“太陽光照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圖為“地球公轉軌道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左圖為______半球的光照示意圖,此時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填節氣)。(4分)
(2)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__。(2分)
(3)左圖中弧ABC表示晨昏線,其中表示晨線的是__________。(2分)
(4)該日,地球位于右圖中的________(填序號)位置。從②至④的過程,地球公轉速度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該日后一個月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___半球,將向______移動。(8分)
(5)若去北京看紅葉,應選擇在______之后的時段。(填右圖中序號)(2分)
(6)此時與甲點屬于同一天的地區所占的面積與全球的比值________。(2分)
A.等于1/2 B.等于1/4
C.小于3/4 D.大于1/2
課時1 地球公轉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1.B 2.C [第1題,由右圖中的日地距離可知,甲為冬至,乙為春分,丙為夏至,丁為秋分,B正確。第2題,左圖中N點對應的公轉速度最慢,說明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應為7月初,與夏至日最接近,地球位置接近右圖中的丙。故選C。]
3.A 4.C 5.A [第3題,讀圖可知,圖中角β是赤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為黃赤交角,A正確;目前黃赤交角是23.5°,B錯誤;地軸與赤道面永遠垂直,目前,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為66.5°,C錯誤;黃赤交角的大小相對穩定,在不同的年份變化很小,D錯誤。第4題,若圖中α角比現在增大2°,α角與β角(黃赤交角)互余,因此黃赤交角將減小2°變為21.5°,A錯誤;回歸線的度數與黃赤交角的度數一致,將變為21.5°,B錯誤;太陽直射的范圍將縮小4個緯度,C正確;北極圈的度數與回歸線的度數互余,因此將增大2個緯度,D錯誤。第5題,假設黃赤交角為0°,太陽終年直射赤道,A正確,B錯誤;太陽終年直射赤道,仍有冷暖差異,C錯誤;地球公轉速度不會變化,D錯誤。]
6.D 7.D [第6題,卡塔爾的經度為51°46′E,北京位于116°E,時差約4小時,卡塔爾當地時間11月20日19時,北京地方時約為19時+4小時=23時,此時位于北京的小明同學可能正在家里睡覺。第7題,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時間為11月21日至12月18日,此時位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間,為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D正確。]
8.A 9.D [第8題,讀圖可知,圖中甲→乙在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速度最快,因而公轉所需時間最短。第9題,圖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點,相對的位置為遠日點。遠日點日期在7月初,順著地球公轉的方向,到7月31日接近丁點。]
10.B 11.A 12.C [第10題,讀圖可知,甲圖中①是春分日至夏至日,乙圖中c是秋分日至冬至日,A錯誤;甲圖中②是夏至日至秋分日,乙圖中b是夏至日至秋分日,B正確;甲圖中③是秋分日至冬至日,乙圖中a是春分日至夏至日,C錯誤;甲圖中④是冬至日至春分日,乙圖中b是夏至日至秋分日,D錯誤。第11題,太陽直射點從a→b→c→d運動的周期是一個回歸年,周期是365日5時48分46秒,A正確。第12題,由所學知識可知,黃赤交角與極圈的度數互余,若黃赤交角由現狀變為25.5°,北極圈的度數則變為64.5°,A正確;黃赤交角變大,則地球上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增大,B正確;極點出現極晝極夜的天數不變,但極晝極夜的范圍增大,C錯誤,符合題意;地球上的溫帶范圍變小,D正確。]
13.B 14.A [第13題,首先想象還原完整的地球公轉軌道,還原后觀察到,地球公轉到乙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因此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均呈逆時針,根據地球繞日公轉方向可知,地球公轉到甲位置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動。黃赤交角的數值不因季節變化而變化,目前數值約為23.5°,因此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約為66.5°。第14題,地球由甲處公轉到乙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從赤道移至南回歸線,移動過的緯度數約為23.5°]
15.B 16.B [第15題,若移動軌跡是①,則太陽直射點每年南北移動過的緯度數比②多(26.5°-23.5°)×4=12°,則每日多移動的緯度數為12×60′/365≈2′,故每日多移動約2′。第16題,若移動軌跡是③,即黃赤交角為20.5°,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將縮小6個緯度,回歸線緯度將減少3個緯度,極圈的緯度將增加3個緯度,極圈與回歸線的緯度差將擴大6個緯度。]
17.(1)南 冬至 (2)(23.5°S,90°W) (3)弧線AB
(4)③ 先變慢,后變快 南 北 (5)④ (6)D(共49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公轉
地球公轉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課時1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掌握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綜合思維)
2.結合相關示意圖,理解黃赤交角的概念及其意義。(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地球公轉
知識點二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課時對點練
地球公轉
>
<
知識點一
1.概念:地球繞_____運行。
2.方向:_________(如右圖中“→”所示)。
3.周期: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個_______。
4.軌道:地球公轉的路徑稱為公轉軌道,它是近似
正圓的_____,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_____上。
太陽
自西向東
恒星年
橢圓
焦點
5.速度
圖中位置 時間 速度 公轉位置
A點 1月初 較____ 近日點
B點 7月初 較____ 遠日點


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是186天,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179天,為什么夏半年比冬半年長了7天?
答案 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轉經過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所需時間較長;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轉經過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所需時間較短。故北半球夏半年天數比冬半年天數多。
如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是
A.一個月
B.一個回歸年
C.一個恒星年
D.24小時

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是以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測量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個恒星年。故選C。
如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2.下列關于地球公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過程中經過近日點,公轉速度較慢
B.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
C.地球繞日公轉的周期是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個恒星年
D.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

地球公轉過程中日地距離有明顯變化,在遠日點公
轉速度較慢,在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A敘述錯誤;
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B敘述正確;
以恒星作為參照物,地球繞日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
間為365日6時9分10秒,即一個恒星年,C敘述正確;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D敘述正確。故選A。
(2024·河北承德檢測)讀“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3~4題。
3.當地球運行至圖中b點時,北半球的節氣可能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在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是1月初,遠日點是7月初。b點向東接近遠日點,節氣可能為北半球夏至,故選B。
(2024·河北承德檢測)讀“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3~4題。
4.當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時
A.地球公轉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轉的線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轉的角速度最慢

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時,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均最慢,A項正確,C項錯誤;
地球自轉速度與所處公轉軌道的位置無關,B、D項錯誤。故選A。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
<
知識點二
1.黃赤交角
(1)定義
①_____面:地球公轉軌道面。
②赤道面:過_____并與地軸_____的平面。
③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的夾角。
(2)大小:目前約______。
(3)角度關系
①地軸總是與赤道面垂直,地軸與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約66.5°,與黃赤交角互余。
②南北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的度數;南北極圈度數=90°-黃赤交角的度數。
黃道
地心
垂直
23.5°
拓展延伸
黃赤交角變化帶來的影響
黃赤交角 回歸線 極圈 太陽直射點 熱量帶
變大 度數變大,向兩極移動 度數變小,向赤道移動 南北移動的范圍增大 熱帶、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范圍變小
變小 度數變小,向赤道移動 度數變大,向兩極移動 南北移動的范圍減小 熱帶、寒帶范圍變小,溫帶范圍變大
為零 黃道面與赤道面重合,太陽終年直射赤道,地球上無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以及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
2.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①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間,太陽直射點
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
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
②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間,太陽直
射點向北移動;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2)周期:___________,即365日5時48分46秒。
6月22日
9月23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一個回歸年
公轉軌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斷
(1)連線法
①連接日心和地心,將該線作為太陽光線。
②該線與地球表面的交點為太陽直射點(因為太陽光線與
該點的地球表面垂直)。
③觀察該點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點)則為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若在南半球(D點)則為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2)看地軸北端的指向:“左傾左冬,右傾
右冬”,即地軸北端向左傾斜,左面為冬
至(左圖B),向右傾斜,右面為冬至(右圖D)。
某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地理實踐力]在右圖中,標出黃道面、赤道面
和黃赤交角(∠α)的數值,用“ ”標注有
太陽直射現象的范圍。
答案
某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綜合思維]太陽直射的范圍與黃赤交角有什么關系?若黃赤交角變為24°,太陽直射點將會如何變化?
答案 太陽直射的范圍為23.5°N~23.5°S,其所跨緯度大小相當于黃赤交角的二倍。若黃赤交角變為24°,太陽直射點將在24°N~24°S之間移動,太陽直射范圍將變大。
某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地理實踐力]在右圖中標注地球公轉
方向、自轉方向和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近日點、遠日點。
答案
某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地理實踐力]請在右圖中標出二分二至日
(北半球)太陽直射點所在位置與移動方向,
并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
答案
(2024·江蘇常州期末)如圖是“地球赤道面與黃道面的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能表示黃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黃赤交角是地球赤道面和黃道面的夾角,圖中①可以表示黃赤交角。
(2024·江蘇常州期末)如圖是“地球赤道面與黃道面的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2.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P點時,北半球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P點時,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應為北半球的夏至日。
課時對點練
(2023·湖北武漢月考)下面兩圖分別為“地球公轉速度隨月份變化圖”和“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右圖中丁所代表的節氣名稱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右圖中的日地距離可知,甲為冬至,乙為春分,丙為夏至,丁為秋分,B正確。
基礎過關
(2023·湖北武漢月考)下面兩圖分別為“地球公轉速度隨月份變化圖”和“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當地球公轉速度為左圖中N點時,
地球接近右圖公轉軌道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左圖中N點對應的公轉速度最慢,說明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應為7月初,與夏至日最接近,地球位置接近右圖中的丙。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陜西榆林月考)下圖是“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角β是黃赤交角
B.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5°
C.地軸與黃道面永遠垂直
D.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變化很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圖可知,圖中角β是赤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為黃赤交角,A正確;
目前黃赤交角是23.5°,B錯誤;
地軸與赤道面永遠垂直,目前,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為66.5°,C錯誤;
黃赤交角的大小相對穩定,在不同的年份變化很小,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陜西榆林月考)下圖是“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4.若圖中α角比現在增大2°,則
A.黃赤交角變為25.5°
B.回歸線的度數將變為24.5°
C.太陽直射的范圍將縮小4個緯度
D.北極圈的度數將縮小2個緯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若圖中α角比現在增大2°,α角與β角
(黃赤交角)互余,因此黃赤交角將減
小2°變為21.5°,A錯誤;
回歸線的度數與黃赤交角的度數一致,
將變為21.5°,B錯誤;
太陽直射的范圍將縮小4個緯度,C正確;
北極圈的度數與回歸線的度數互余,因此將增大2個緯度,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陜西榆林月考)下圖是“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5.若β角變為0°,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太陽終年直射赤道
B.太陽直射兩極
C.全球無冷暖差異
D.地球公轉速度變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假設黃赤交角為0°,太陽終年直射赤道,A正確,B錯誤;
太陽終年直射赤道,仍有冷暖差異,C錯誤;
地球公轉速度不會變化,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天津和平區期末)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于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25°26′N,51°46′E)舉辦,揭幕戰于當地時間11月20日19時進行。據此回答6~7題。
6.當揭幕戰進行時,位于北京的小明同學可能正在
A.陪朋友吃午飯 B.早上剛起床
C.看太陽西落 D.在家里睡覺

卡塔爾的經度為51°46′E,北京位于116°E,時差約4小時,卡塔爾當地時間11月20日19時,北京地方時約為19時+4小時=23時,此時位于北京的小明同學可能正在家里睡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天津和平區期末)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于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25°26′N,51°46′E)舉辦,揭幕戰于當地時間11月20日19時進行。據此回答6~7題。
7.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舉辦期間,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移動方向是
A.北半球 向南移動 B.南半球 向北移動
C.北半球 向北移動 D.南半球 向南移動

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時間為11月21日至12月18日,此時位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間,為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完成8~9題。
8.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所用時間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讀圖可知,圖中甲→乙在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速度最快,因而公轉所需時間最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是“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將軌道均分成四等份。讀圖完成8~9題。
9.7月31日,甲、乙、丙、丁四點距地球在公轉
軌道的位置最近的是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

圖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點,相對的位置為遠日點。遠日點日期在7月初,順著地球公轉的方向,到7月31日接近丁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江蘇省天一中學月考)讀下面甲、乙兩幅圖,完成10~12題。
10.下列有關甲、乙兩圖中時間對應正確的是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讀圖可知,甲圖中①是春分日至夏至日,
乙圖中c是秋分日至冬至日,A錯誤;
甲圖中②是夏至日至秋分日,乙圖中b是
夏至日至秋分日,B正確;
甲圖中③是秋分日至冬至日,乙圖中a是春分日至夏至日,C錯誤;甲圖中④是冬至日至春分日,乙圖中b是夏至日至秋分日,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江蘇省天一中學月考)讀下面甲、乙兩幅圖,完成10~12題。
11.太陽直射點從a→b→c→d運動的周期是
A.365日5時48分46秒
B.365日6時9分10秒
C.23時56分4秒
D.29.53天

太陽直射點從a→b→c→d運動的周期是一個回歸年,周期是365日5時48分46秒,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江蘇省天一中學月考)讀下面甲、乙兩幅圖,完成10~12題。
12.若黃赤交角由現狀變為25.5°,下列現象中不會出現的是
A.北極圈的度數變為64.5°
B.地球上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增大
C.極點出現極晝極夜的天數增加,范圍增大
D.地球上溫帶范圍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所學知識可知,黃赤交角與極圈的度
數互余,若黃赤交角由現狀變為25.5°,
北極圈的度數則變為64.5°,A正確;
黃赤交角變大,則地球上太陽直射的緯
度范圍增大,B正確;
極點出現極晝極夜的天數不變,但極晝極夜的范圍增大,C錯誤,符合題意;
地球上的溫帶范圍變小,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中甲、乙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一分點和一至點。讀圖,完成13~14題。
13.當地球公轉到甲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北移動
B.為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動
C.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為90°
D.黃赤交角變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首先想象還原完整的地球公轉軌道,還原后觀察到,
地球公轉到乙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因
此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
和公轉方向均呈逆時針,根據地球繞日公轉方向可
知,地球公轉到甲位置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陽
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動。黃赤交角的數值不因季節變化而變化,目前數值約為23.5°,因此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約為66.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中甲、乙表示地球公轉軌道上一分點和一至點。讀圖,完成13~14題。
14.地球由甲處公轉到乙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移動
過的緯度數
A.約為23.5° B.小于23.5°
C.大于23.5° D.約為46.5°

地球由甲處公轉到乙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從赤道移至南回歸線,移動過的緯度數約為2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其中①③是兩種假設),完成15~16題。
15.若移動軌跡是①,與②相比太陽直射點南北移
動的緯度數每日比②
A.約少2′ B.約多2′
C.約少4′ D.約多4′

若移動軌跡是①,則太陽直射點每年南北移動過的緯度數比②多(26.5°-23.5°)
×4=12°,則每日多移動的緯度數為12×60′/365≈2′,故每日多移動約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其中①③是兩種假設),完成15~16題。
16.若移動軌跡是③,則
A.回歸線緯度將增加3個緯度
B.極圈與回歸線的緯度差將擴大6個緯度
C.極圈的緯度將縮小6個緯度
D.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將擴大6個緯度

若移動軌跡是③,即黃赤交角為20.5°,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將縮小6個緯度,回歸線緯度將減少3個緯度,極圈的緯度將增加3個緯度,極圈與回歸線的緯度差將擴大6個緯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2024·陜西咸陽月考)下面左圖為“太陽光照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圖為“地球公轉軌道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左圖為____半球的光照示意圖,此時是
北半球的_____(填節氣)。
(2)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___。
(3)左圖中弧ABC表示晨昏線,其中表示晨
線的是_________。
(4)該日,地球位于右圖中的____(填序號)位置。從②至④的過程,地球公轉速度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該日后一個月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半球,將向___移動。

冬至
(23.5°S,90°W)
弧線AB

先變慢,后變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2024·陜西咸陽月考)下面左圖為“太陽光照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圖為“地球公轉軌道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5)若去北京看紅葉,應選擇在____之后的
時段。(填右圖中序號)
(6)此時與甲點屬于同一天的地區所占的面積
與全球的比值____。
A.等于1/2 B.等于1/4
C.小于3/4 D.大于1/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課時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課程標準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學習目標 1.結合材料,說明不同區域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和變化,解釋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區域認知)2.運用正午太陽高度解決實際問題,如樓間距、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角度等問題。(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太陽高度角
(1)太陽高度角
太陽光線與__________之間的夾角(即太陽在當地的__________角),叫作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如圖甲所示)。在__________上,太陽高度為90°;在__________上,太陽高度為0°。
(2)正午太陽高度
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在__________,稱為正午太陽高度(如圖乙所示)。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1)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律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__________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①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_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c折線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_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a折線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_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b折線所示。
(2)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
北半球節氣 達最大值的地區 達最小值的地區
夏至 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緯度 __________各緯度
冬至 _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緯度 __________各緯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兩極點
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方法
公式:H=90°-兩點緯度差。
注:“兩點”是指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兩點緯度差的計算遵循“同減異加”原則,即兩點同在北(南)半球,則兩點緯度“大數減小數”;兩點分屬南北不同半球,則兩點緯度相加。如圖所示:
當太陽直射B點(10°N)時,A點(40°N)正午太陽高度:
H=90°-AB緯度差=90°-(40°-10°)=60°。
C點(23.5°S)正午太陽高度:
H=90°-BC緯度差=90°-(10°+23.5°)=56.5°。
拓展延伸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近大遠小)
太陽直射某緯線,則該緯線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離該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簡記為“近大遠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內,同緯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相同;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來增去減)
由近大遠小的規律可以推知:太陽直射點向本地所在緯線移來,正午太陽高度增大,反之減小(簡稱“來增去減”)。
(3)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規律
南、北回歸線之間 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越大(由23.5° 增大至47°),赤道上為23.5°,回歸線上為47°
回歸線至極圈之間 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相同(均為47°)
極圈以內地區 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越小(由47°減小至23.5°),極圈上為47°,極點上為23.5°
(2023·河北衡水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夾角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1.次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將(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不確定
2.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是(  )
A.28° B.62° C.38.5° D.85.5°
(2023·河北滄州期中)下圖為“世界某四地一年內正午太陽方向及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圖”。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Ⅰ、Ⅱ B.Ⅱ、Ⅳ
C.Ⅱ、Ⅲ D.Ⅲ、Ⅳ
4.Ⅱ與Ⅲ地具有的共同特點是(  )
A.均位于太陽直射的最高緯度
B.均位于南北緯23.5°之間
C.正午太陽方位全年相同
D.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
知識點二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1.確定地方時
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時,日影最短,此時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2.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一天中日影的變化規律:日出、日落最長,正午最短,且日影方向與太陽方位相反。日影方向永遠背向太陽。
(1)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極點除外),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長,夏至日日影最短。
(2)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極點除外),北半球夏至日日影最長,冬至日日影最短。
(3)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日影北半球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太陽直射時日影最短(等于0)。
3.確定房屋的朝向
為了獲得最充足的太陽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的位置有關。
(1)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2)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斷樓房間距、樓高
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建房為例,為保證一樓全年均有陽光照到,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L與樓高h的關系如圖所示(H為冬至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L應大于h·cotH。
5.計算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角度
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板要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來調整角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α應等于當天正午太陽高度的余角。如圖所示,α+H=90°時效果最佳。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傾角=兩點緯度差(即當地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緯度的差值)。
6.判斷房間采光面積
一般情況下,正午太陽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間里的面積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積小,冬季照射面積大。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太陽光線正午從南窗射入;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太陽光線正午從北窗射入。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觀測房屋采光狀況時,發現甲樓陰影恰好投在乙樓中央擋住乙樓1~3層中部(如圖所示),該地緯度為31.8°N、經度為117.2°E。
1.[綜合思維]12月22日,該地理小組再次觀測,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實踐力]12月22日之后,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將會怎樣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思維]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北京東城區期中)吉林(126°33′E,44°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了改造(下圖)。為使集熱效率達到最高,應保持正午太陽光與集熱板垂直。據此完成1~2題。
1.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  )
A.46.5° 23.5° B.69.5° 22.5°
C.66.5° 22.5° D.67.5° 20.5°
2.若采用“立竿測影”的方法測定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時,必須觀測和記錄的數據(竹竿長度已知)是(  )
A.日最短竿影長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時間 D.白晝長度
課時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知識點一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梳理教材新知
1.(1)地平面 仰 太陽直射點 晨昏線(圈) (2)正午
2.(1)直射點 ①北回歸線 ②南回歸線 ③赤道 (2)北回歸線 南半球 南回歸線 北半球
落實思維方法
1.A 2.D [第1題,春分日次日,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北移,圖示為我國某地,位于赤道以北,則正午太陽高度將變大,A項正確。第2題,圖示為我國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夾角示意圖,則根據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的夾角可計算出此時的正午太陽高度為62°,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正午太陽高度=90°-緯度差”可知,當地的緯度為28°N;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N),代入公式計算可知,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是85.5°,D項正確。]
3.B 4.A [第3題,讀圖可知,Ⅰ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存在太陽直射現象,且二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相同,說明其位于赤道上;Ⅱ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其余時間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天空,應位于北回歸線上,同理Ⅲ地位于南回歸線上;Ⅳ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0°的時段,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天空,且Ⅳ地出現極夜現象,因此應位于北極圈內,故Ⅱ、Ⅳ兩地均位于北半球。故選B。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Ⅱ、Ⅲ兩地分別位于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上,均位于有太陽直射的最高緯度,一年僅有一次太陽直射現象。]
知識點二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探究核心知識
1.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明顯增加,高于原來的1~3層。
2.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將逐漸變小,甲樓影長變短,甚至遮擋不住乙樓。
3.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落實思維方法
1.D 2.A [第1題,讀圖可知,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應與正午太陽高度角互余;當地緯度為44°N,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44°-23.5°)=69.5°,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最小值應為90°-69.5°=20.5°;最小正午太陽高度為90°-(44°+23.5°)=22.5°,因此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最大值應為90°-22.5°=67.5°。第2題,通過記錄當日最短的竿影長度,才能根據竹竿和竿影的長度計算出當日正午太陽高度,進而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當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課時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讀下圖(圖中陰影區表示黑夜),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①地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東半球
B.此刻太陽高度為90°
C.自轉線速度為0
D.此日正午太陽高度為90°
2.圖示日期,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陽高度(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下圖為“浙江省某地的汽車停車場示意圖”,箭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讀圖,完成3~4題。
3.正午平頂遮陽棚的影子達到最大時,正值當地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圖中,箭頭P指示的方位是(  )
A.東 B.南 C.西 D.北
(2023·陜西漢中開學考試)西鄉(33°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改造(如圖)設計:將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裝在一個大玻璃箱里,并將熱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動形式,可以自由升降。讀圖,完成5~6題。
5.9月23日,為使熱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調節支架使熱水器集熱板與地面的夾角為(  )
A.23.5° B.33°
C.57° D.66.5°
6.一年中,活動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24·安徽宣城期中)建筑中庭頂部,有一種采用玻璃板下鋪設百葉遮陽的建筑形式,可對射入室內的光照強弱進行調節。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某地位于南半球,該地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如圖示意中庭以及頂部百葉。據此完成7~8題。
7.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該地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百葉上面的朝向是(  )
A.東 B.南 C.西 D.北
8.該地百葉與地面夾角最大時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023·遼寧百師聯盟聯考)我國某中學(29.5°N)地理興趣小組研究教室的采光節能問題,大部分學校教室采用南向側窗設計,教室側窗頂部高2.4米,進深8米,tan 37°≈0.75。據此完成9~10題。
9.冬至日正午太陽光線可以照進教室內的范圍約是(  )
A.2.8米 B.3.2米
C.4.3米 D.5.2米
10.為了增加教室內的光照面積,地理興趣小組提出以下方案,其中最有效的是(  )
(選擇題11~16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023·安徽宣城期中)某開發商分別在北京(約40°N)和宣城(約31°N)開發了兩個樓盤。兩地均設計了朝向和樓高相同的戶型,下圖是“戶型結構圖”(圖甲)和“樓盤規劃設計圖”(圖乙)。據此完成11~12題。
11.位于宣城①棟(圖乙)的住戶一年中正午太陽光照射進客廳(圖甲)內面積最大的時間最接近(  )
A.元旦 B.勞動節 C.兒童節 D.國慶節
12.上級部門對兩地小區樓盤規劃設計圖審批時,相同的設計在北京卻沒有通過,被要求修改,最終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擴大東西樓的樓間距
B.降低南側樓房的高度
C.縮小南北樓的樓間距
D.降低北側樓房的高度
(2024·山東青島期末)我國某城市中學生結合觀測資料,繪制出“該地二至日正午太陽光線示意圖”,角α、β相差40°。據此完成13~14題。
13.該城市可能是(  )
A.海口 B.北京 C.南通 D.廣州
14.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約為(  )
A.20° B.40° C.43.5° D.46.5°
天津王先生的家在一個高層建筑的二樓,令他煩惱的是,因為南樓遮擋,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才能照射進陽臺。朋友李先生家的頂樓陽臺則沒有這樣的煩惱,但為了更好地晾曬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縮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節還需調整。據此回答15~16題。
15.王先生家的陽臺正午時分每年沒有陽光射入的時間大約為(  )
A.18天 B.36天 C.25天 D.50天
16.與上海的同等情況相比較,李先生家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  )
A.冬季長,夏季短 B.冬季長,夏季長
C.冬季短,夏季長 D.冬季短,夏季短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某校(北回歸線以北)地理課外小組做了如下實踐活動。如下圖所示,在該校操場上豎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桿,桿高為h,OP為正午旗桿的影子,OM垂直于OP,測得OP長度為一年中最長,且為h·cot36.5°。(tan35°≈0.7,tan45°=1,tan60°≈1.732)
(1)該小組測得當地緯度為________。(2分)
(2)在M樓樓頂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熱水器集熱板合理的傾角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間。(4分)
(3)房地產開發商在M樓南建造了一幢商品住宅樓(如下圖),某戶居民買到了M樓一層的一套房子,冬至日入住后發現正午前后太陽光線被南樓擋住。該房主準備以“爭取采光權”向相關部門投訴,你認為他能勝訴嗎?請從地理角度說明理由。(6分)
(4)此后半年內,當地正午太陽高度會如何變化?(4分)
課時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D 2.A [第1題,根據圖中已知經線進行判斷,①地的經度為90°W,位于西半球,A錯誤;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可知,①地在昏線上,所以此刻太陽高度為0°,B錯誤;①地位于赤道上,自轉線速度為1 670 km/h,C錯誤;此時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日期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因此①地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為90°,D正確。第2題,由上題可知,該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圖中①②③緯度由低到高,因此該日正午太陽高度:①>②>③,A正確。]
3.D 4.D [第3題,根據材料,箭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據圖可知,①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夏至日;③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為冬至日;②為春、秋分日。正午平頂遮陽棚的影子達到最大時,即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時,正值當地的冬至日。第4題,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浙江省,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箭頭P指示的方位是北。]
5.B 6.B [第5題,9月23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當地緯度為33°N,所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57°,圖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所以H為57°,為使熱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太陽能集熱板要與正午太陽光線垂直,也就是圖中的α與H互余,因此α為33°,故選B。第6題,為了最大限度接受太陽光照,太陽能熱水器與地面的傾角(α)和正午太陽高度(H)始終保持互余的關系。當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時候,時間為夏至日,活動支架最矮,B正確。]
7.D 8.B 
[第7題,材料信息顯示,該地位于南半球,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表明該地位于南回歸線以南,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且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故一年大部分時間百葉上面應朝北。第8題,材料信息顯示,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如圖);
再結合上題分析,該地位于南回歸線以南,百葉與地面的夾角和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是互余關系。因此當該地百葉與地面夾角最大時,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應為6月22日前后。故選B。]
9.B 10.B [第9題,冬至日該中學所在地的正午太陽高度=90°-(29.5°+23.5°)=37°,根據tan37°計算冬至日正午太陽光線可以照進教室內的范圍約是3.2米。故選B。第10題,采光窗置于原側窗下方不能獲得良好的采光效果,排除C;只增加采光窗的效果比不上增加采光窗與反光板的效果,排除D;夏季太陽高度較高的光線可以被室外反光板直接阻擋,對原側窗起到遮陽作用,同時,室外反光板可以通過高處增加的采光窗將太陽光反射到室內天花板,改善了室內深處的采光條件;冬季太陽高度小,太陽光可以直接進入室內,以增加室內所需的熱量。故選B。]
11.A 12.B [第11題,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房屋內太陽光照射面積越大;宣城位于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正午太陽光照射進客廳內的面積最大。選項中,元旦距離冬至日最近。故選A。第12題,北京緯度較宣城高,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較小,影子較長,因此應擴大南北樓的樓間距,A、C錯;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因此應降低南側樓房的高度,B正確、D錯。]
13.A 14.C [第13題,圖中的正午太陽光線在二至日分別從正南和正北照射而來,當太陽直射點位置在當地以北時,正午太陽方位是正北;當太陽直射點位置在當地以南時,正午太陽方位是正南。我國該城市在夏至日時正午太陽方位在正北,在冬至日時正午太陽方位在正南,說明該城市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四個選項中只有海口在南北回歸線之間,A正確。第14題,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以及角α、β相差40°計算可得,海口緯度約為20°N,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冬至日時達到海口年內最小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90°-(23.5°+20°)=46.5°,故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約為90°-46.5°=43.5°,C正確。]
15.D 16.D [第15題,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南樓產生的影子越長,北樓被遮擋的時間越長。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才能照射進陽臺;根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可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天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之后逐漸變大,1月16日距離12月22日相差25日,在12月22日之前的25天內,也沒有陽光照射進王先生家的陽臺,即一共50天左右。第16題,上海的緯度較天津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天津的大,物體影子較短,室內光照面積較小,所以在晾曬衣物時,相同情況下晾衣竿的高度可以低一點,繩索則需要長一點,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較短。]
17.(1)北緯30°(或30°N) (2)6.5° 53.5°
(3)能。由材料中OP長度為一年中最長且為h·cot36.5°,可知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36.5°,與35°最為接近,根據南樓高69 m和tan35°≈0.7,可計算出樓間距最少約為98.6 m。
(4)此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為一年中最小值,此后逐漸變大,半年后當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共61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公轉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課時2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結合材料,說明不同區域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和變化,解釋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區域認知)
2.運用正午太陽高度解決實際問題,如樓間距、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角度等問題。(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知識點二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課時對點練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
<
知識點一
1.太陽高度角
(1)太陽高度角
太陽光線與_______之間的夾角(即太陽在當地的仰角),叫作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如圖甲所示)。在____________上,太陽高度為90°;在___________上,太陽高度為0°。
(2)正午太陽高度
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在_____,稱為正午太陽高度(如圖乙所示)。
地平面
太陽直射點
晨昏線(圈)
正午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1)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律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_______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①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c折線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____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a折線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_____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b折線所示。
直射點
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
赤道
(2)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
北半球節氣 達最大值的地區 達最小值的地區
夏至 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緯度 _______各緯度
冬至 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緯度 _______各緯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兩極點
北回歸線
南半球
南回歸線
北半球
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方法
公式:H=90°-兩點緯度差。
注:“兩點”是指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兩點緯度差的計算遵循“同減異加”原則,即兩點同在北(南)半球,則兩點緯度“大數減小數”;兩點分屬南北不同半球,則兩點緯度相加。如圖所示:
當太陽直射B點(10°N)時,A點(40°N)正午太陽高度:
H=90°-AB緯度差=90°-(40°-10°)=60°。
C點(23.5°S)正午太陽高度:
H=90°-BC緯度差=90°-(10°+23.5°)=56.5°。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拓展延伸
(1)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近大遠小)
太陽直射某緯線,則該緯線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離該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簡記為“近大遠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內,同緯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相同;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來增去減)
由近大遠小的規律可以推知:太陽直射點向本地所在緯線移來,正午太陽高度增大,反之減小(簡稱“來增去減”)。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拓展延伸
(3)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規律
南、北回歸線之間 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越大(由23.5° 增大至47°),赤道上為23.5°,回歸線上為47°
回歸線至極圈之間 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相同(均為47°)
極圈以內地區 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越小(由47°減小至23.5°),極圈上為47°,極點上為23.5°
(2023·河北衡水月考)如圖為“我國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夾角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1.次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將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不確定

春分日次日,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北移,圖示為我國某地,位于赤道以北,則正午太陽高度將變大,A項正確。
(2023·河北衡水月考)如圖為“我國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夾角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2.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是
A.28°    B.62°    C.38.5°    D.85.5°

圖示為我國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夾角示意
圖,則根據正午太陽光線與頭頂的夾角可計算出此時
的正午太陽高度為62°,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根據正
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正午太陽高度=90°-緯度
差”可知,當地的緯度為28°N;夏至日太陽直射北
回歸線(23.5°N),代入公式計算可知,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是85.5°,D項正確。
(2023·河北滄州期中)如圖為“世界某四地一年內正午太陽方向及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圖”。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Ⅰ、Ⅱ B.Ⅱ、Ⅳ
C.Ⅱ、Ⅲ D.Ⅲ、Ⅳ

讀圖可知,Ⅰ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存在太陽直射現象,且二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相同,說明其位于赤道上;Ⅱ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其余時間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天空,應位于北回歸線上,同理Ⅲ地位于南回歸線上;Ⅳ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0°的時段,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天空,且Ⅳ地出現極夜現象,因此應位于北極圈內,故Ⅱ、Ⅳ兩地均位于北半球。故選B。
(2023·河北滄州期中)如圖為“世界某四地一年內正午太陽方向及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圖”。據此完成3~4題。
4.Ⅱ與Ⅲ地具有的共同特點是
A.均位于太陽直射的最高緯度
B.均位于南北緯23.5°之間
C.正午太陽方位全年相同
D.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

由上題分析可知,Ⅱ、Ⅲ兩地分別位于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上,均位于有太陽直射的最高緯度,一年僅有一次太陽直射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
<
知識點二
1.確定地方時
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時,日影最短,此時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2.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一天中日影的變化規律:日出、日落最長,正午最短,且日影方向與太陽方位相反。日影方向永遠背向太陽。
(1)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極點除外),北半球冬至日日影最長,夏至日日影最短。
(2)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極點除外),北半球夏至日日影最長,冬至日日影最短。
(3)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日影北半球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太陽直射時日影最短(等于0)。
3.確定房屋的朝向
為了獲得最充足的太陽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的位置有關。
(1)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2)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斷樓房間距、樓高
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建房為例,為保證一樓全年均有陽光照到,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L與樓高h的關系如圖所示(H為冬至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L應大于h·cotH。
5.計算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角度
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板要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來調整角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α應等于當天正午太陽高度的余角。如圖所示,α+H=90°時效果最佳。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傾角=兩點緯度差(即當地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緯度的差值)。
6.判斷房間采光面積
一般情況下,正午太陽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間里的面積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積小,冬季照射面積大。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太陽光線正午從南窗射入;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太陽光線正午從北窗射入。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觀測房屋采光狀況時,發現甲樓陰影恰好投在乙樓中央擋住乙樓1~3層中部(如圖所示),該地緯度為31.8°N、經度為117.2°E。
1.[綜合思維]12月22日,該地理小組再次觀測,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答案 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明顯增加,高于原來的1~3層。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觀測房屋采光狀況時,發現甲樓陰影恰好投在乙樓中央擋住乙樓1~3層中部(如圖所示),該地緯度為31.8°N、經度為117.2°E。
2.[地理實踐力]12月22日之后,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將會怎樣變化?
答案 甲樓陰影投在乙樓的層數將逐漸變小,甲樓影長變短,甚至遮擋不住乙樓。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觀測房屋采光狀況時,發現甲樓陰影恰好投在乙樓中央擋住乙樓1~3層中部(如圖所示),該地緯度為31.8°N、經度為117.2°E。
3.[綜合思維]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2024·北京東城區期中)吉林(126°33′E,44°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了改造(如圖)。為使集熱效率達到最高,應保持正午太陽光與集熱板垂直。據此完成1~2題。
1.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
A.46.5° 23.5° B.69.5° 22.5°
C.66.5° 22.5° D.67.5° 20.5°

讀圖可知,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應與正午太陽高度角互余;當地緯度為44°N,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44°-23.5°)=69.5°,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最小值應為90°-69.5°=20.5°;最小正午
太陽高度為90°-(44°+23.5°)=22.5°,因此集熱板與地面夾角最大值應為90°-22.5°=67.5°。
(2024·北京東城區期中)吉林(126°33′E,44°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了改造(如圖)。為使集熱效率達到最高,應保持正午太陽光與集熱板垂直。據此完成1~2題。
2.若采用“立竿測影”的方法測定某日太陽直射點的
緯度時,必須觀測和記錄的數據(竹竿長度已知)是
A.日最短竿影長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時間 D.白晝長度

通過記錄當日最短的竿影長度,才能根據竹竿和竿影的長度計算出當日正午太陽高度,進而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當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課時對點練
讀圖(圖中陰影區表示黑夜),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①地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東半球
B.此刻太陽高度為90°
C.自轉線速度為0
D.此日正午太陽高度為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根據圖中已知經線進行判斷,①地的經度為90°W,位于西半球,A錯誤;
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可知,①地在昏線上,所以此刻太陽高度為0°,B錯誤;
①地位于赤道上,自轉線速度為1 670 km/h,C錯誤;
此時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日期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因此①地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為90°,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圖(圖中陰影區表示黑夜),完成1~2題。
2.圖示日期,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陽高度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由上題可知,該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圖中①②③緯度由低到高,因此該日正午太陽高度:①>②>③,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為“浙江省某地的汽車停車場示意圖”,箭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讀圖,完成3~4題。
3.正午平頂遮陽棚的影子達到最大時,正值當地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根據材料,箭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據圖可知,①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夏至日;③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為冬至日;②為春、秋分日。正午平頂遮陽棚的影子達到最大時,即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時,正值當地的冬至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為“浙江省某地的汽車停車場示意圖”,箭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讀圖,完成3~4題。
4.圖中,箭頭P指示的方位是
A.東 B.南
C.西 D.北

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浙江省,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箭頭P指示的方位是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陜西漢中開學考試)西鄉(33°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改造(如圖)設計:將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裝在一個大玻璃箱里,并將熱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動形式,可以自由升降。讀圖,完成5~6題。
5.9月23日,為使熱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調節支架使熱水器集熱板與地面的夾角為
A.23.5°    B.33°    C.57°    D.66.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月23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當地緯度為33°N,所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57°,圖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所以H為57°,為使熱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太陽能集熱板要與正午太陽光線垂直,也就是圖中的α與H互余,因此α為33°,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陜西漢中開學考試)西鄉(33°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改造(如圖)設計:將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裝在一個大玻璃箱里,并將熱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動形式,可以自由升降。讀圖,完成5~6題。
6.一年中,活動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為了最大限度接受太陽光照,太陽能熱水器與地面的傾角(α)和正午太陽高度(H)始終保持互余的關系。當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時候,時間為夏至日,活動支架最矮,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安徽宣城期中)建筑中庭頂部,有一種采用玻璃板下鋪設百葉遮陽的建筑形式,可對射入室內的光照強弱進行調節。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某地位于南半球,該地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如圖示意中庭以及頂部百葉。據此完成7~8題。
7.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該地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百葉
上面的朝向是
A.東     B.南     C.西     D.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信息顯示,該地位于南半球,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表明該地位于南回歸線以南,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且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故一年大部分時間百葉上面應朝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安徽宣城期中)建筑中庭頂部,有一種采用玻璃板下鋪設百葉遮陽的建筑形式,可對射入室內的光照強弱進行調節。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某地位于南半球,該地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如圖示意中庭以及頂部百葉。據此完成7~8題。
8.該地百葉與地面夾角最大時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信息顯示,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百葉和正午射入光線要始終保持垂直(如右圖);再結合上題分析,該地位于南回歸線以南,百葉與地面的夾角和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是互余關系。因此當該地百葉與地面夾角最大時,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應為6月22日前后。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遼寧百師聯盟聯考)我國某中學(29.5°N)地理興趣小組研究教室的采光節能問題,大部分學校教室采用南向側窗設計,教室側窗頂部高2.4米,進深8米,tan 37° ≈0.75。據此完成9~10題。
9.冬至日正午太陽光線可以照進教室內的范圍約是
A.2.8米 B.3.2米
C.4.3米 D.5.2米

冬至日該中學所在地的正午太陽高度=90°-(29.5°+23.5°)=37°,根據tan37°計算冬至日正午太陽光線可以照進教室內的范圍約是3.2米。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遼寧百師聯盟聯考)我國某中學(29.5°N)地理興趣小組研究教室的采光節能問題,大部分學校教室采用南向側窗設計,教室側窗頂部高2.4米,進深8米,tan 37° ≈0.75。據此完成9~10題。
10.為了增加教室內的光照面積,地理興趣小組提出以下方案,其中最有效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采光窗置于原側窗下方不能獲得良好的采光效果,排除C;
只增加采光窗的效果比不上增加采光窗與反光板的效果,排除D;
夏季太陽高度較高的光線可以被室外反光板直接阻擋,對原側窗起到遮陽作用,同時,室外反光板可以通過高處增加的采光窗將太陽光反射到室內天花板,改善了室內深處的采光條件;冬季太陽高度小,太陽光可以直接進入室內,以增加室內所需的熱量。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安徽宣城期中)某開發商分別在北京(約40°N)和宣城(約31°N)開發了兩個樓盤。兩地均設計了朝向和樓高相同的戶型,如圖是“戶型結構圖”(圖甲)和“樓盤規劃設計圖”(圖乙)。據此完成11~12題。
11.位于宣城①棟(圖乙)的住戶一年中正午太陽光照射進客廳(圖甲)內面積最大的時間最接近
A.元旦     B.勞動節     C.兒童節     D.國慶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房屋內太陽光照射面積越大;宣城位于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正午太陽光照射進客廳內的面積最大。選項中,元旦距離冬至日最近。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安徽宣城期中)某開發商分別在北京(約40°N)和宣城(約31°N)開發了兩個樓盤。兩地均設計了朝向和樓高相同的戶型,如圖是“戶型結構圖”(圖甲)和“樓盤規劃設計圖”(圖乙)。據此完成11~12題。
12.上級部門對兩地小區樓盤規劃設計圖審批時,相同的設計在北京卻沒有通過,
被要求修改,最終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A.擴大東西樓的樓間距 B.降低南側樓房的高度
C.縮小南北樓的樓間距 D.降低北側樓房的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北京緯度較宣城高,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較小,影子較長,因此應擴大南北樓的樓間距,A、C錯;
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因此應降低南側樓房的高度,B正確、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山東青島期末)我國某城市中學生結合觀測資料,繪制出“該地二至日正午太陽光線示意圖”,角α、β相差40°。據此完成13~14題。
13.該城市可能是
A.海口    B.北京    C.南通    D.廣州

圖中的正午太陽光線在二至日分別從正南和正北照射而來,當太陽直射點位置在當地以北時,正午太陽方位是正北;當太陽直射點位置在當地以南時,正午太陽方位是正南。我國該城市在夏至日時正午太陽方位在正北,在冬至日時正午太陽方位在正南,說明該城市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四個選項中只有海口在南北回歸線之間,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山東青島期末)我國某城市中學生結合觀測資料,繪制出“該地二至日正午太陽光線示意圖”,角α、β相差40°。據此完成13~14題。
14.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約為
A.20°    B.40°    C.43.5°    D.46.5°

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以及角α、β相差40°計算可得,海口緯度約為20°N,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冬至日時達到海口年內最小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90°-(23.5°+20°)=46.5°,故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約為90°-46.5°=43.5°,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津王先生的家在一個高層建筑的二樓,令他煩惱的是,因為南樓遮擋,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才能照射進陽臺。朋友李先生家的頂樓陽臺則沒有這樣的煩惱,但為了更好地晾曬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縮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節還需調整。據此回答15~16題。
15.王先生家的陽臺正午時分每年沒有
陽光射入的時間大約為
A.18天  B.36天  C.25天  D.50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南樓產生的
影子越長,北樓被遮擋的時間越
長。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
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
才能照射進陽臺;根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可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天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之后逐漸變大,1月16日距離12月22日相差25日,在12月22日之前的25天內,也沒有陽光照射進王先生家的陽臺,即一共50天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津王先生的家在一個高層建筑的二樓,令他煩惱的是,因為南樓遮擋,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陽光才能照射進陽臺。朋友李先生家的頂樓陽臺則沒有這樣的煩惱,但為了更好地晾曬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縮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節還需調整。據此回答15~16題。
16.與上海的同等情況相比較,李先生家
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
A.冬季長,夏季短 B.冬季長,夏季長
C.冬季短,夏季長 D.冬季短,夏季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上海的緯度較天津低,因此冬季
和夏季的正午太陽高度都較天津
的大,物體影子較短,室內光照
面積較小,所以在晾曬衣物時,
相同情況下晾衣竿的高度可以低一點,繩索則需要長一點,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較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校(北回歸線以北)地理課外小組做了如下實踐活動。如圖所示,在該校操場上豎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桿,桿高為h,OP為正午旗桿的影子,
OM垂直于OP,測得OP長度為一年中最長,且為h·cot36.5°。(tan35°≈0.7,tan45°=1,tan60°≈1.732)
(1)該小組測得當地緯度為________________。
(2)在M樓樓頂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熱水器集熱板合理的傾角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間。
北緯30°(或30°N)
6.5°
5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校(北回歸線以北)地理課外小組做了如下實踐活動。如圖所示,在該校操場上豎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桿,桿高為h,OP為正午旗桿的影子,
OM垂直于OP,測得OP長度為一年中最長,且為h·cot36.5°。(tan35°≈0.7,tan45°=1,tan60°≈1.732)
(3)房地產開發商在M樓南建造了一幢商品住宅樓(如右圖),某
戶居民買到了M樓一層的一套房子,冬至日入住后發現正午前
后太陽光線被南樓擋住。該房主準備以“爭取采光權”向相關
部門投訴,你認為他能勝訴嗎?請從地理角度說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能。由材料中OP長度為一年中最長且為h·cot36.5°,可知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36.5°,與35°最為接近,根據南樓高69 m和tan35°≈0.7,可計算出樓間距最少約為98.6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校(北回歸線以北)地理課外小組做了如下實踐活動。如圖所示,在該校操場上豎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桿,桿高為h,OP為正午旗桿的影子,
OM垂直于OP,測得OP長度為一年中最長,且為h·cot36.5°。(tan35°≈0.7,tan45°=1,tan60°≈1.732)
(4)此后半年內,當地正午太陽高度會如何變化?
答案 此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為一年中最小值,此后逐漸變大,半年后當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課時3 晝夜長短的變化
課程標準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學習目標 1.結合示意圖,分析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緯度分布規律及成因。(綜合思維)2.會解釋生活中晝夜長短變化的現象。(地理實踐力)
1.晝夜長短
(1)晝弧和夜弧: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圈分成兩部分,位于晝半球的部分叫__________,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__________。如下圖:
(2)
2.變化規律
(1)赤道上:終年__________。
(2)北半球
時間 變化特點 重要節氣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緯度__________,緯度越高,晝__________,夜越短 夏至日,圖1中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__________,北極四周,出現__________現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緯度__________,緯度越高,晝__________,夜越長 冬至日,圖3中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__________,北極四周,出現__________現象
春、秋分日 圖2代表的時間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__
(3)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__________。
思考 太陽直射點位于某地時,該地是否一定晝最長夜最短?
答案 太陽直射點位于某地,該地不一定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這一天晝最長,南半球各地冬至日這一天晝最長。
晝夜長短的判斷
(1)晝夜長短狀況——看“位置”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晝夜長短狀況。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向該半球的高緯度地區白晝時間越長。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的極點周圍出現極晝現象。如下圖所示:
(2)晝夜長短變化——看“移動”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緯度高低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如下圖所示:
(3)極晝、極夜狀況——看“分布”,看“時間”
①從空間分布來看,極圈內緯度越高,極晝和極夜的天數越多;極點半年極晝、半年極夜;極圈每年有一天極晝、一天極夜。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②從時間變化來看,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極晝和極夜的范圍越小;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極晝和極夜的范圍越大。
3.晝夜長短的計算方法
(1)根據日出、日落的地方時計算,地方時正午12時把一天的白晝平分成相等的兩份。
①晝長時數=(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②夜長時數=(日出時間-0)×2=(24-日落時間)×2。
③晝長時數=日落時間-日出時間。
注:公式①②中日出、日落時間均為地方時,公式③中日出、日落時間統一標準即可。
(2)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晝長,可求出該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地方時),其方法為:
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
(3)根據緯度的分布特點進行計算
①同緯度各地的晝長相等,夜長相等。
②南、北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地區晝夜長短對稱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晝長(夜長)與南半球同緯度地區的夜長(晝長)相等。例如,同一日期,30°N的晝長等于30°S的夜長,如圖:
(4)根據日期的對稱性計算
①關于冬至日、夏至日對稱的兩個日期(A與B、C與D):兩地晝長、夜長相等。
②關于春分日、秋分日對稱的兩個日期(B與C、D與A):一個日期的晝長與另一個日期的夜長相等。
下面是我國某城市政府機關作息時間表(表中均為北京時間)。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1.[綜合思維]該城市政府機關夏季和冬季上班、下班和午休時間有什么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地協調觀]該城市冬、夏季節作息時間表調整的依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實踐力]2023年9月~2024年1月的新學年上學期,該城市晝、夜分別有什么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上海市月考)下表為貴州銅仁市某日發布的日出、日落時間(北京時間)情況統計。結合材料,完成1~2題。
銅仁市
今日日出時間 今日日落時間
06:15:25 19:25:12
明日日出時間 明日日落時間
06:14:39 19:25:45
1.該日可能是(  )
A.3月21日 B.5月1日
C.9月23日 D.10月1日
2.該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及隨后一周直射點移動方向是(  )
A.北半球 向北移 B.南半球 向北移
C.北半球 向南移 D.南半球 向南移
課時3 晝夜長短的變化
梳理教材新知
1.(1)晝弧 夜弧 (2)晝長夜短 晝短夜長
2.(1)晝夜等長 (2)晝長夜短 越長 最大值 極晝 晝短夜長 越短 最小值 極夜 晝夜等長 (3)相反
思考 太陽直射點位于某地,該地不一定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這一天晝最長,南半球各地冬至日這一天晝最長。
探究核心知識
1.上班時間夏季早于冬季;下班時間冬季早于夏季;午休時間夏季長于冬季。
2.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
3.晝先變短,冬至日達到最短,后變長;夜先變長,冬至日達到最長,后變短。
落實思維方法
1.B 2.A [根據圖中日出、日落時間,可以計算出銅仁今日、明日晝長大于12小時,北半球晝長大于夜長,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今日晝長小于明日晝長,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繼續向北移動,為3月21日至6月22日之間的時間,5月1日符合。故第1題選B,第2題選A。]課時3 晝夜長短的變化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2024·浙江金華期末)下圖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個地點的晝長狀況圖”。讀圖,回答1~2題。
1.從南北半球來看,甲、乙、丙、丁四個地點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與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與丁不在同一半球
2.圖示甲、乙、丙、丁四個地點中,緯度最高的地點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山西朔州期末)下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①②③④將地球公轉軌道均分成四等份,P位置離太陽最近。據此完成3~4題。
3.地球自P位置公轉到①處的過程中,我國的晝長變化規律為(  )
A.先變長后變短 B.先變短后變長
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
4.地球自P位置繼續公轉6個月后,晝夜狀況(陰影表示黑夜,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最接近下圖中的(  )
(2023·遼寧鞍山六校期中)下表是“我國三個不同城市某段時間的日出與日落時刻(北京時間)統計表”。讀表,完成5~6題。
地點 當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甲 5:09 18:33 5:08 18:34
乙 6:33 19:39 6:32 19:40
丙 4:20 18:40 4:18 18:42
5.表中三個城市按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6.丙地在乙地的哪個方向(  )
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
(2023·廣東深圳期末)2023年11月22日7:14,某中學張老師(居住地經度約115°E)開車行駛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的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下圖)。據此完成7~8題。
7.當天,該地的晝長約為(  )
A.9小時12分 B.9小時14分
C.10小時12分 D.10小時14分
8.一個星期之后,張老師仍然于7:14行駛在這一條上班的路上,可能看到(  )
A.太陽懸在公路的上空
B.日出前的朝霞滿天
C.夜色似黑幕籠罩大地
D.北極星在天空閃爍
(2024·云南大理開學考試)觀賞海邊日出美麗且浪漫的景色,是濱海旅游重要的活動。海南省三亞市(18.2°N,109.5°E)某濱海酒店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務:在每天日出前10分鐘準時提醒客人。據此完成9~10題。
9.3月21日該酒店的日出提醒時間最可能是北京時間(  )
A.5:18 B.5:50 C.6:32 D.6:42
10.三亞旅游旺季一般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此期間該酒店的日出提醒時間會(  )
A.逐日提前 B.逐日推遲
C.先提前后推遲 D.先推遲后提前
(選擇題11~16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023·遼寧朝陽期末)河南省鄭州市(34.5°N,113.5°E)某同學對居住地日出時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觀測與記錄(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1~12題。
11.b日鄭州市的晝長約為(  )
A.11小時 B.12小時
C.13小時 D.14小時
12.若黃赤交角變小,則該同學記錄的日出時間(  )
A.a日推遲 B.b日提前
C.c日提前 D.d日不變
(2023·山東菏澤期末)下圖為“北京時間14:00天津市某地理教師手機軟件的截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
A.北半球,東半球
B.南半球,東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4.此時,下列地理現象可信的是(  )
A.山東菏澤的晝長越來越短,夜長越來越長
B.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C.南極地區的極晝范圍在擴大
D.北京白晝達到一年中較長的時段
(2023·河北張家口月考)下圖示意地球上兩個不同緯度地點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時間變化。完成15~16題。
15.關于圖中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位于南半球極圈以內
B.乙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的東北方向
16.6月22日乙地日出時的地方時大約是(  )
A.3:30 B.4:00
C.6:00 D.8:30
17.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甲、乙兩處的晝夜分布放大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甲處放大圖為________(填“南極”或“北極”)俯視圖,弧線AC為________(填“晨線”或“昏線”),此時甲位于______________(填“近日點”或“遠日點”)附近。(3分)
(2)地球公轉到甲處時,B點地方時為________時;A點的晝夜情況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地球公轉到甲處時,開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晝____(填“長”或“短”);由甲處公轉到乙處過程中,北京市晝夜長短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地球公轉到乙處時,D點的日出時刻是________。(2分)
課時3 晝夜長短的變化
1.D 2.A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晝短夜長,乙地晝夜等長,丙、丁兩地晝長夜短。根據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可以確定,乙地位于赤道,丙、丁兩地位于同一半球,但不能確定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與丙、丁兩地不同。D項正確。第2題,赤道終年晝夜等長,緯度越高的地點晝長與12小時的差值越大。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日甲地晝長與12小時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緯度最高。A項正確。]
3.D 4.A [第3題,圖中P位置離太陽最近,說明P位于近日點(1月初),此時冬至日已過,而①處可確定未到夏至日,故可判斷這一階段我國的晝長變化規律為逐漸變長,D正確,A、B、C錯誤。第4題,P位置位于近日點,接近冬至日,6個月后地球公轉到遠日點附近,接近夏至日。圖中A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晝夜狀況,B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晝夜狀況,C表示二分日晝夜狀況,D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晝夜狀況。故選A。]
5.B 6.A [第5題,根據計算,三個城市均晝長夜短,說明三個城市正值夏半年,其中丙的晝長最長,其次為甲,乙晝長最短,我國位于北半球,根據夏半年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越長的規律判斷,三個城市按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丙、甲、乙。第6題,由上題分析可知,丙地緯度高于乙地,在乙地的北方。當日乙地正午時的北京時間=日出時刻+1/2晝長=13:06,即乙地地方時正午12:00時,北京時間為13:06,所以乙地在120°E以西;同理可計算出丙地當日地方時正午12:00時,北京時間為11:30,丙地在120°E以東,所以丙地在乙地的東方,綜上,丙地在乙地的東北方。]
7.C 8.B [第7題,張老師居住地的經度約為115°E,與120°E相差5°,當地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約20分鐘。當北京時間7:14日出時,該地地方時約為6:54,根據晝長=(12:00-日出地方時)×2,計算出該地當天的晝長約為10小時12分,C正確。第8題,一個星期之后,當地晝變短,夜變長,日出時間延后。同樣是7:14,在公路前方已看不到太陽,只能看到太陽即將升起前大氣散射太陽輻射形成的霞光,B正確。]
9.C 10.D [第9題,根據所學地球運動知識可知,3月21日太陽直射赤道,三亞晝夜平分,日出時間為地方時6:00,三亞市經度為109.5°E,與北京時間120°E相差10.5°,時間相差42分鐘(北京時間早42分鐘)。根據材料“在每天日出前10分鐘準時提醒客人”可知,酒店提醒時間是日出前10分鐘左右,故該日酒店提醒時間最可能是地方時5:50,即北京時間6:32,故選C。第10題,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太陽直射點先向南移動,過冬至日后再向北移動,從而導致三亞晝長先變短后變長,因而推知三亞日出時間先推遲后提前,酒店的日出提醒時間會先推遲后提前,故選D。]
11.B 12.D [第11題,由圖可知,a日的日出時間最晚,說明a日晝最短夜最長,是冬至日;c日的日出時間最早,說明c日晝最長夜最短,是夏至日;b日的日出時間介于a日和c日之間,且與a日和c日的日出時間間隔相同,說明b日(春分日)晝夜等長,晝長約為12小時。B正確。第12題,若黃赤交角變小,則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范圍變小,河南省的夏季晝變短,冬季晝變長,所以該同學記錄的日出時間a日(冬至日)提前,c日(夏至日)推遲,b日(春分日)、d日(秋分日)不變,D正確。]
13.A 14.D [第13題,讀圖可知,該日天津日出時間為5:23,日落時間為18:58,故其晝長為13小時35分,為夏半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120°E地方時為14:00,則90°E地方時為12:00,也就是太陽直射點所在經度,90°E位于東半球。故選A。第14題,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規律: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據上題分析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但并不能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故無法判斷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A錯;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時位于近日點附近,時間在1月初,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B錯;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C錯;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北京白晝達到一年中較長的時段,D正確。]
15.C 16.A [第15題,讀圖可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并于當地時間6時日出,甲地日出時國際標準時間為5時,乙地日出時國際標準時間為3時30分,根據區時的計算公式可算得,甲地位于15°E,乙地位于37.5°E,乙地位于東半球,B錯誤。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甲地于國際標準時間0時日出,乙地于國際標準時間6時日出,根據區時計算,甲地1時日出,乙地8時30分日出,甲地位于南半球且未出現極晝現象,在南極圈以外,A錯誤;乙地晝長小于12小時,在北半球,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C正確,D錯誤。第16題,由于12月22日乙地日出國際標準時間是6時,當地時間是8時30分,其晝長是7小時,夜長是17小時;12月22日的夜長等于6月22日的晝長,所以6月22日的晝長是17小時,日出時間是3時30分,所以A正確。]
17.(1)北極 昏線 遠日點 (2)12 晝長夜短 (3)短 晝變短,夜變長 (4)8時(共45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公轉
晝夜長短的變化
課時3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結合示意圖,分析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緯度分布規律及成因。(綜合思維)
2.會解釋生活中晝夜長短變化的現象。(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晝夜長短
(1)晝弧和夜弧: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圈分成兩部分,位于晝半球的部分叫______,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______。如右圖:
(2)
晝弧
夜弧
晝長夜短
晝短夜長
2.變化規律
(1)赤道上:終年_________。
晝夜等長
(2)北半球
時間 變化特點 重要節氣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緯度_________,緯度越高,晝_____,夜越短 夏至日,圖1中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_______,北極四周,出現_____現象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緯度_________,緯度越高,晝_____,夜越長 冬至日,圖3中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_______,北極四周,出現_____現象
春、秋分日 圖2代表的時間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_
晝長夜短
越長
最大值
極晝
晝短夜長
越短
最小值
極夜
晝夜等長
(3)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_____。
相反
思考
太陽直射點位于某地時,該地是否一定晝最長夜最短?
答案 太陽直射點位于某地,該地不一定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這一天晝最長,南半球各地冬至日這一天晝最長。
晝夜長短的判斷
(1)晝夜長短狀況——看“位置”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晝夜長短狀況。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向該半球的高緯度地區白晝時間越長。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的極點周圍出現極晝現象。如下圖所示:
(2)晝夜長短變化——看“移動”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緯度高低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如下圖所示:
(3)極晝、極夜狀況——看“分布”,看“時間”
①從空間分布來看,極圈內緯度越高,極晝和極夜的天數越多;極點半年極晝、半年極夜;極圈每年有一天極晝、一天極夜。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②從時間變化來看,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極晝和極夜的范圍越小;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極晝和極夜的范圍越大。
3.晝夜長短的計算方法
(1)根據日出、日落的地方時計算,地方時正午12時把一天的白晝平分成相等的兩份。
①晝長時數=(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②夜長時數=(日出時間-0)×2=(24-日落時間)×2。
③晝長時數=日落時間-日出時間。
注:公式①②中日出、日落時間均為地方時,公式③中日出、日落時間統一標準即可。
(2)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晝長,可求出該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地方時),其方法為:
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
(3)根據緯度的分布特點進行計算
①同緯度各地的晝長相等,夜長相等。
②南、北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地區晝夜長短對稱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晝長(夜長)與南半球同緯度地區的夜長(晝長)相等。例如,同一日期,30°N的晝長等于30°S的夜長,如圖:
(4)根據日期的對稱性計算
①關于冬至日、夏至日對稱的兩個日期(A與B、C與D):兩地晝長、夜長相等。
②關于春分日、秋分日對稱的兩個日期(B與C、D與A):一個日期的晝長與另一個日期的夜長相等。
下面是我國某城市政府機關作息時間表(表中均為北京時間)。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1.[綜合思維]該城市政府機關夏季和冬季上班、下班和午休時間有什么差異?
答案 上班時間夏季早于冬季;下班時間冬季早于夏季;午休時間夏季長于冬季。
下面是我國某城市政府機關作息時間表(表中均為北京時間)。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2.[人地協調觀]該城市冬、夏季節作息時間表調整的依據是什么?
答案 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
下面是我國某城市政府機關作息時間表(表中均為北京時間)。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3.[地理實踐力]2023年9月~2024年1月的新學年上學期,該城市晝、夜分別有什么變化?
答案 晝先變短,冬至日達到最短,后變長;夜先變長,冬至日達到最長,后變短。
(2024·上海市月考)右表為貴州銅仁市某日發布的日出、日落時間(北京時間)情況統計。結合材料,完成1~2題。
1.該日可能是
A.3月21日 B.5月1日
C.9月23日 D.10月1日

銅仁市
今日日出時間 今日日落時間
06:15:25 19:25:12
明日日出時間 明日日落時間
06:14:39 19:25:45
(2024·上海市月考)右表為貴州銅仁市某日發布的日出、日落時間(北京時間)情況統計。結合材料,完成1~2題。
2.該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及隨后一周直射點移動方向是
A.北半球 向北移 B.南半球 向北移
C.北半球 向南移 D.南半球 向南移

銅仁市
今日日出時間 今日日落時間
06:15:25 19:25:12
明日日出時間 明日日落時間
06:14:39 19:25:45
根據圖中日出、日落時間,可以計算出銅仁今日、明日晝長大于12小時,北半球晝長大于夜長,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今日晝長小于明日晝長,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繼續向北移動,為3月21日至6月22日之間的時間,5月1日符合。故第1題選B,第2題選A。
銅仁市
今日日出時間 今日日落時間
06:15:25 19:25:12
明日日出時間 明日日落時間
06:14:39 19:25:45
課時對點練
(2024·浙江金華期末)下圖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個地點的晝長狀況圖”。讀圖,回答1~2題。
1.從南北半球來看,甲、乙、丙、丁四個地點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與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與丁不在同一半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晝短夜長,乙地晝夜等長,丙、丁兩地晝長夜短。根據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可以確定,乙地位于赤道,丙、丁兩地位于同一半球,但不能確定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與丙、丁兩地不同。D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浙江金華期末)下圖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個地點的晝長狀況圖”。讀圖,回答1~2題。
2.圖示甲、乙、丙、丁四個地點中,緯度最高的
地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赤道終年晝夜等長,緯度越高的地點晝長與12小時的差值越大。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日甲地晝長與12小時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緯度最高。A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山西朔州期末)如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①②③④將地球公轉軌道均分成四等份,P位置離太陽最近。據此完成3~4題。
3.地球自P位置公轉到①處的過程中,我國的晝長
變化規律為
A.先變長后變短 B.先變短后變長
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

圖中P位置離太陽最近,說明P位于近日點(1月初),此時冬至日已過,而①處可確定未到夏至日,故可判斷這一階段我國的晝長變化規律為逐漸變長,D正確,A、B、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山西朔州期末)如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①②③④將地球公轉軌道均分成四等份,P位置離太陽最近。據此完成3~4題。
4.地球自P位置繼續公轉6個月后,晝夜狀況(陰影表
示黑夜,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最接近下圖中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P位置位于近日點,接近冬至日,6個月后地球公轉到遠日點附近,接近夏至日。圖中A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晝夜狀況,B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晝夜狀況,C表示二分日晝夜狀況,D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晝夜狀況。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遼寧鞍山六校期中)下表是“我國三個不同城市某段時間的日出與日落時刻(北京時間)統計表”。讀表,完成5~6題。
5.表中三個城市按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地點 當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甲 5:09 18:33 5:08 18:34
乙 6:33 19:39 6:32 19:40
丙 4:20 18:40 4:18 18: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據計算,三個城市均晝長夜短,說明三個城市正值夏半年,其中丙的晝長最長,其次為甲,乙晝長最短,我國位于北半球,根據夏半年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越長的規律判斷,三個城市按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丙、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丙地在乙地的哪個方向
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
(2023·遼寧鞍山六校期中)下表是“我國三個不同城市某段時間的日出與日落時刻(北京時間)統計表”。讀表,完成5~6題。
地點 當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甲 5:09 18:33 5:08 18:34
乙 6:33 19:39 6:32 19:40
丙 4:20 18:40 4:18 18: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上題分析可知,丙地緯度高于乙地,在乙地的北方。當日乙地正午時的北京時間=日出時刻+1/2晝長=13:06,即乙地地方時正午12:00時,北京時間為13:06,所以乙地在120°E以西;同理可計算出丙地當日地方時正午12:00時,北京時間為11:30,丙地在120°E以東,所以丙地在乙地的東方,綜上,丙地在乙地的東北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廣東深圳期末)2023年11月22日7:14,某中學張老師(居住地經度約115°E)開車行駛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的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如圖)。據此完成7~8題。
7.當天,該地的晝長約為
A.9小時12分 B.9小時14分
C.10小時12分 D.10小時14分

張老師居住地的經度約為115°E,與120°E相差5°,當地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約20分鐘。當北京時間7:14日出時,該地地方時約為6:54,根據晝長=(12:00-日出地方時)×2,計算出該地當天的晝長約為10小時12分,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廣東深圳期末)2023年11月22日7:14,某中學張老師(居住地經度約115°E)開車行駛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的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如圖)。據此完成7~8題。
8.一個星期之后,張老師仍然于7:14行駛在這一條上班的路上,可能看到
A.太陽懸在公路的上空 B.日出前的朝霞滿天
C.夜色似黑幕籠罩大地 D.北極星在天空閃爍

一個星期之后,當地晝變短,夜變長,日出時間延后。同樣是7:14,在公路前方已看不到太陽,只能看到太陽即將升起前大氣散射太陽輻射形成的霞光,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云南大理開學考試)觀賞海邊日出美麗且浪漫的景色,是濱海旅游重要的活動。海南省三亞市(18.2°N,109.5°E)某濱海酒店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務:在每天日出前10分鐘準時提醒客人。據此完成9~10題。
9.3月21日該酒店的日出提醒時間最可能是北京時間
A.5:18    B.5:50    C.6:32    D.6:42

根據所學地球運動知識可知,3月21日太陽直射赤道,三亞晝夜平分,日出時間為地方時6:00,三亞市經度為109.5°E,與北京時間120°E相差10.5°,時間相差42分鐘(北京時間早42分鐘)。根據材料“在每天日出前10分鐘準時提醒客人”可知,酒店提醒時間是日出前10分鐘左右,故該日酒店提醒時間最可能是地方時5:50,即北京時間6:32,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云南大理開學考試)觀賞海邊日出美麗且浪漫的景色,是濱海旅游重要的活動。海南省三亞市(18.2°N,109.5°E)某濱海酒店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務:在每天日出前10分鐘準時提醒客人。據此完成9~10題。
10.三亞旅游旺季一般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此期間該酒店的日出提醒時間會
A.逐日提前 B.逐日推遲
C.先提前后推遲 D.先推遲后提前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太陽直射點先向南移動,過冬至日后再向北移動,從而導致三亞晝長先變短后變長,因而推知三亞日出時間先推遲后提前,酒店的日出提醒時間會先推遲后提前,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遼寧朝陽期末)河南省鄭州市(34.5°N, 113.5°E)某同學對居住地日出時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觀測與記錄(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1~12題。
11.b日鄭州市的晝長約為
A.11小時 B.12小時
C.13小時 D.14小時

由圖可知,a日的日出時間最晚,說明a日晝最短夜最長,是冬至日;c日的日出時間最早,說明c日晝最長夜最短,是夏至日;b日的日出時間介于a日和c日之間,且與a日和c日的日出時間間隔相同,說明b日(春分日)晝夜等長,晝長約為12小時。B正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遼寧朝陽期末)河南省鄭州市(34.5°N, 113.5°E)某同學對居住地日出時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觀測與記錄(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1~12題。
12.若黃赤交角變小,則該同學記錄的日出時間
A.a日推遲 B.b日提前
C.c日提前 D.d日不變

若黃赤交角變小,則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范圍變小,河南省的夏季晝變短,冬季晝變長,所以該同學記錄的日出時間a日(冬至日)提前,c日(夏至日)推遲,b日(春分日)、d日(秋分日)不變,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山東菏澤期末)如圖為“北京時間14:00天津市某地理教師手機軟件的截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A.北半球,東半球
B.南半球,東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讀圖可知,該日天津日出時間為5:23,日落時間為18:58,故其晝長為13小時35分,為夏半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120°E地方時為14:00,則90°E地方時為12:00,也就是太陽直射點所在經度,90°E位于東半球。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山東菏澤期末)如圖為“北京時間14:00天津市某地理教師手機軟件的截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4.此時,下列地理現象可信的是
A.山東菏澤的晝長越來越短,夜長越來越長
B.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C.南極地區的極晝范圍在擴大
D.北京白晝達到一年中較長的時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規律: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據上題分析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但并不能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故無法判斷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A錯;
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時位于近日點附近,時間在1月初,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B錯;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北
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C錯;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北京白晝
達到一年中較長的時段,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河北張家口月考)下圖示意地球上兩個不同緯度地點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時間變化。完成15~16題。
15.關于圖中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位于南半球極圈以內
B.乙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的東北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圖可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
道,全球晝夜等長,并于當地時間6時日出,
甲地日出時國際標準時間為5時,乙地日出時
國際標準時間為3時30分,根據區時的計算公
式可算得,甲地位于15°E,乙地位于37.5°E,
乙地位于東半球,B錯誤。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甲地于國際標準時間
0時日出,乙地于國際標準時間6時日出,根據區時計算,甲地1時日出,乙地8時30分日出,甲地位于南半球且未出現極晝現象,在南極圈以外,A錯誤;
乙地晝長小于12小時,在北半球,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C正確,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河北張家口月考)下圖示意地球上兩個不同緯度地點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時間變化。完成15~16題。
16.6月22日乙地日出時的地方時大約是
A.3:30
B.4:00
C.6:00
D.8:30

由于12月22日乙地日出國際標準時間是6時,當地時間是8時30分,其晝長是7小時,夜長是17小時;12月22日的夜長等于6月22日的晝長,所以6月22日的晝長是17小時,日出時間是3時30分,所以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甲、乙兩處的晝夜分布放大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處放大圖為______(填“南極”或“北極”)
俯視圖,弧線AC為_______(填“晨線”或“昏
線”),此時甲位于_________(填“近日點”或
“遠日點”)附近。
(2)地球公轉到甲處時,B點地方時為______時;
A點的晝夜情況為__________。
(3)地球公轉到甲處時,開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晝____(填“長”或“短”);由甲處公轉到乙處過程中,北京市晝夜長短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轉到乙處時,D點的日出時刻是_____。
北極
昏線
遠日點
12
晝長夜短

晝變短,夜變長
8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課時4 四季的更替 二十四節氣
課程標準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學習目標 1.理解四季更替及其原因,知道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區域認知)2.理解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方法,學會根據日期推算節氣,并掌握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四季的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__________高度和__________長短的季節變化。
2.四季的劃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__________、白晝__________的季節。
冬季: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__________、白晝__________的季節。
春季和秋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
(2)氣候四季:北溫帶國家多把__________月確定為春季,6、7、8月確定為夏季,9、10、11月確定為秋季,__________月和次年__________月確定為冬季。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恰好相反。
拓展延伸 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1)不同的四季劃分方法
(2)五帶的劃分
①劃分依據:太陽輻射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呈有規律遞減。
②五帶的劃分
(2023·北京師范大學附中期中)下圖是一篇題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文章的節選。據此完成1~2題。
太陽是個忠實的向導, 它在天空給你指點方向; 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 地上的樹影正指著北方。 …… 雪特別怕太陽, 溝渠里的積雪會給你指點方向。 看看哪邊的雪化得快,哪邊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1.一年中都適宜使用文章中“太陽……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判斷方位的地區是(  )
A.北半球 B.北溫帶 C.全球各地 D.南溫帶
2.在華北地區,東西向溝渠里的積雪(  )
A.北邊融化快 B.南邊融化快 C.西邊融化快 D.東邊融化快
下圖為“我國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四個城市的季節分配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圖示季節分配自上而下依次為(  )
A.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
B.北京、武漢、哈爾濱、廣州
C.廣州、武漢、哈爾濱、北京
D.廣州、北京、哈爾濱、武漢
4.關于季節更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低緯度地區季節更替不明顯
B.中緯度地區季節更替明顯
C.高緯度地區季節更替明顯
D.季節更替表現為一年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
知識點二 二十四節氣
1.地球運動與二十四節氣
(1)我國古代歷法將地球繞日公轉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將一年分為24個等份,并給每一個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合稱為二十四節氣。
(2)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春分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15天,對應一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從立春開始,逢單的為節氣,簡稱為“節”,逢雙的為中氣,簡稱為“氣”,合稱為“節氣”。
2.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春季 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開始 夏季 立夏 夏季的開始
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驚蟄 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動物 芒種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春分 晝夜平分 夏至 炎熱的夏天來臨
清明 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小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大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秋季 立秋 秋季的開始 冬季 立冬 冬季的開始
處暑 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小雪 開始下雪
白露 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大雪 降雪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秋分 晝夜平分 冬至 寒冷的冬天來臨
寒露 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小寒 氣候開始寒冷
霜降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1.[綜合思維]說出圖中代表夏至節氣的字母及其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讀圖,說出傳統上我國劃分四季開始的節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區域認知]從我國傳統四季中任選一個季節,描述北京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理實踐力]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關注二十四節氣,并在網絡中紛紛轉發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如圖為某學生發的網絡圖片,請說出與此節氣相關的諺語、習俗、詩詞等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云南昆明期末)某網絡App中的創意中國二十四節氣表情包,用時尚現代的傳播方式,向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下圖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號。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兩節氣期間(  )
A.長江中下游平原進入雨季
B.浙閩丘陵茶樹萌發
C.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
D.地球公轉速度漸慢
2.下列描寫的是圖中節氣期間景色的是(  )
A.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B.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
C.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D.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2023·陜西西安期中)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10月8日左右。據此完成3~4題。
3.“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達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4.地球繞太陽一周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0°,則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  )
A.15° B.105° C.195° D.285°
課時4 四季的更替 二十四節氣
知識點一 四季的更替
梳理教材新知
1.正午太陽 晝夜
2.(1)最大 最長 最小 最短 (2)3、4、5 12 1、2
落實思維方法
1.B 2.A [第1題,一年中都適宜使用“太陽……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來判斷方位,說明該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北至北極圈之間(北極圈及其以北冬至日會出現極夜,看不到太陽),即北溫帶地區,太陽始終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南運動,北溫帶地區正午觀看太陽,太陽始終在其南方。第2題,華北地區屬于中緯度地區,東西向溝渠北面是陽面,南面是陰面,太陽照射北面時間長,北邊、向陽側溝渠里的積雪融化快,南邊、背陰側溝渠里的積雪融化慢。]
3.D 4.C [第3題,一般而言緯度越低的地區氣溫越高,熱量越充足,夏季時間越長,故夏季時間由長到短的順序為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的緯度從低到高,結合題圖信息判斷,故選D。第4題,低緯度地區由于接受太陽輻射較多,熱量變化較小,故季節更替不明顯,A正確;中緯度不同地區熱量差異明顯,季節性較強,B正確;高緯度地區接受太陽輻射較少,溫度較低,季節更替不明顯,C錯誤;季節更替隨著太陽直射點移動變化,表現為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D正確。依據題意要求選擇敘述錯誤的選項,故選C。]
知識點二 二十四節氣
探究核心知識
1.A。6月22日前后。
2.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春季:晝漸長、夜漸短;立春到春分前晝長小于夜長,春分到立夏晝長大于夜長;春分日晝長等于夜長。
或夏季:立夏到夏至晝漸長、夜漸短,夏至到立秋晝漸短、夜漸長;晝長大于夜長;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
或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秋分前晝長大于夜長,秋分后晝長小于夜長,秋分日晝長等于夜長。
或冬季:立冬到冬至晝漸短、夜漸長,冬至到立春晝漸長、夜漸短;晝長小于夜長;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
4.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等諺語。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等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詩詞。
落實思維方法
1.C 2.D [第1題,小暑和大暑為夏至日之后的兩個連續節氣,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大暑的日期為7月23日前后。長江中下游平原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圖中兩節氣期間,梅雨基本結束,A錯誤。浙閩丘陵茶樹萌發應出現在春季,而圖中兩節氣期間為盛夏,B錯誤。圖中兩節氣期間,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因此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C正確。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地球大致剛過公轉軌道上的遠日點,公轉速度慢,時間向后推移,地球逐漸遠離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應漸快,D錯誤。第2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排除A。“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描寫的是谷雨時節的景象,排除B。“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描寫的是寒露時節的景象,排除C。“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描寫的是夏日忙碌的景象,與小暑和大暑表示的時期相似。故選D。]
3.D 4.C [第3題,該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和基塘農業;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第4題,春分日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繞太陽公轉導致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根據地球公轉一周(約為365天)為360°,約為每天公轉1°,則可計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195°。]課時4 四季的更替 二十四節氣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2024·河南焦作期中)我國古代歷法,按地球公轉的方向,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下圖)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據此完成1~2題。
1.如果把地球公轉軌道按春夏秋冬大致均分為四段,則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一段是(  )
A.立春到立夏 B.立夏到立秋
C.立秋到立冬 D.立冬到立春
2.天文四季以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為劃分依據,氣候四季以氣溫為劃分依據。二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錯位,其主要原因是(  )
A.東西方歷法不同
B.陽歷與陰歷計時標準不同
C.閏年與閏月的計時方法不同
D.熱量的傳導需要一段時間
(2023·江蘇連云港模擬)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不斷往返運動,使得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隨緯度和季節而發生變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帶。下圖為“五帶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
3.連云港立秋后的地理景象正確的是(  )
A.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 B.日出時間越來越早
C.正午旗桿影子變長 D.日落時間越來越晚
4.假設黃赤交角增大1°,地球上五帶范圍的變化(  )
A.南溫帶范圍縮小1° B.北寒帶的范圍增大1°
C.熱帶的范圍增大1° D.各帶范圍不變
二十四節氣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圖1是“天赤道與黃道示意圖”,圖2是“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圖”。讀圖,完成5~6題。
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該節氣太陽最接近圖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關于節氣與農事、氣象的連線,正確的是(  )
A.春分—江淮地區播種小麥
B.谷雨—東北地區采摘茶葉
C.大暑—長江流域伏旱天氣
D.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開
(2023·云南普洱期末)下圖為“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長短和朝向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7.該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8.該地正午日影最短時,山東聊城(  )
A.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B.晝夜平分
C.正值夏季 D.正值冬季
(選擇題9~14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023·江蘇徐州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二十四節氣分布圖(圖甲)”,回答9~10題。
9.在下列各組節氣中,北京的晝長時間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處暑
10.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圖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氣,正確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種
(2024·重慶沙坪區月考)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能反映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二十四節氣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按照角度劃分為24等份,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為一個節氣。下圖為“我國某地相鄰節氣平均氣溫變化量曲線圖”。據此完成11~12題。
11.由圖推測,該地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為(  )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
12.當該地處于一年中氣溫最高的節氣時(  )
A.正午日影為一年中最長
B.照進房屋內陽光面積最大
C.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
D.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動
(2023·海南海口月考)下圖為“一中學生根據地球晝夜長短變化規律,繪制的甲、乙、丙三個地點一年的晝夜變化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甲、乙、丙三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確的是(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14.與甲、丙相比,乙地(  )
A.晝夜變化幅度大于12小時
B.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C.天文四季交替明顯
D.地方時早于甲、丙兩地
15.(2023·遼寧丹東階段練習)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下面的“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2022年冬至這一天,和圖2中字母__________的位置對應,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冬至過后1個月,就進入__________(節氣),對應這段時間里,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日變______(填“大”或“小”),白晝逐日變______(填“長”或“短”)。(3分)
(3)從小雪到大寒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4)地球公轉到近日點的時間是____月初,最靠近____(節氣);從立夏到夏至期間,上海地區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課時4 四季的更替 二十四節氣
1.B 2.D
3.C 4.B [第3題,立秋后連云港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A錯誤;日出時間越來越晚,B錯誤;正午旗桿影子變長,C正確;日落時間越來越早,D錯誤。第4題,假設黃赤交角增大1°,回歸線緯度將增大1°,極圈緯度減小1°,則南溫帶范圍縮小2°,A錯誤;北寒帶范圍增大1°,B正確;熱帶的范圍增大2°,C錯誤;各帶范圍均發生變化,D錯誤。]
5.A 6.C [第5題,“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描述的節氣是白露,位于秋分日前約15天。此時太陽位于甲、丁之間,甲在秋分日之前,因此地球運行至甲處有可能是白露,A正確。故選A。第6題,春季,我國東北地區播種小麥,江淮地區冬季播種冬小麥,A錯誤。谷雨,江南地區采摘茶葉,東北不產茶葉,B錯誤。大暑,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是伏旱天氣,C正確。霜降,天山南北大雪封山,D錯誤。故選C。]
7.B 8.D [第7題,分析圖形信息可知,圖示地區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時間朝南,且影子長;少數時間朝北,且影子短,說明正午時太陽大部分時間位于該地正北、少數時間位于該地正南,結合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可知,該地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B正確。第8題,根據上題結論可知,該地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現象。正午日影在太陽直射時最短,因此該地正午日影最短時,太陽直射20°S,山東聊城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A錯誤;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B錯誤;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山東聊城處于冬半年,且太陽直射點接近南回歸線,故山東聊城正值冬季,C錯誤,D正確。]
9.C 10.D [第9題,圖中顯示小雪與大寒兩個節氣關于冬至對稱,則這兩個節氣太陽直射點位置相同,故北京在這兩個節氣晝長時間最接近。第10題,依據題意,圖中③表示切點位于北極圈,則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為夏至,則①為冬至后、②為春分后、④為冬至前節氣,結合題中選項分析都不符合;若為冬至,則①為夏至后、②為秋分后、④為夏至前節氣,結合選項分析,只有④表示芒種正確。]
11.D 12.D [第11題,大寒之前連續多個節氣的平均氣溫變量都是負值,即氣溫一直在降低,在大寒之后平均氣溫變量是正值,即氣溫開始升高,說明大寒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D正確。第12題,由圖可知,大暑之前連續多個節氣的平均氣溫變量都是正值,即氣溫一直在升高,在大暑之后平均氣溫變量是負值,即氣溫開始降低,說明大暑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節氣。我國某地位于北半球,且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正午日影為一年中最長和太陽照進房屋內陽光面積最大的節氣應是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冬至,A、B錯誤;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節氣是冬至,C錯誤;根據所學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知識可知,大暑節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動,D正確。]
13.B 14.C [第13題,由圖可知,甲地夏至日剛好出現極夜,冬至日剛好出現極晝,則其應位于南極圈;乙地春分日到秋分日晝長大于12小時,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晝長小于12小時,應位于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小,緯度較低;丙地全年晝長為12小時,應位于赤道。因此三地由北向南排列順序為乙、丙、甲,故B正確。第14題,乙地地處北半球較低緯度,從圖中看出,其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較小,未達到12小時,A錯誤;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丙地正午太陽高度應最大,B錯誤;甲地位于寒帶,終年氣溫較低,丙地位于赤道,終年高溫,乙地位于北溫帶,因此乙地的天文四季交替較為明顯,C正確;材料中未顯示經度信息,不能判讀乙地地方時是否早于甲、丙兩地,D錯誤。]
15.(1)C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北半球
(2)大寒 大 長
(3)先向南移動,再向北移動
(4)1 小寒 晝長夜短(且白晝逐日變長)(共72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公轉
四季的更替 二十四節氣
課時4
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理解四季更替及其原因,知道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區域認知)
2.理解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方法,學會根據日期推算節氣,并掌握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人地協調觀)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四季的更替
知識點二 二十四節氣
課時對點練
四季的更替
>
<
知識點一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_________高度和_____長短的季節變化。
2.四季的劃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_____、白晝_____的季節。
冬季: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_____、白晝_____的季節。
春季和秋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
(2)氣候四季:北溫帶國家多把_________月確定為春季,6、7、8月確定為夏季,9、10、11月確定為秋季,____月和次年_______月確定為冬季。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恰好相反。
正午太陽
晝夜
最大
最長
最小
最短
3、4、5
12
1、2
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拓展延伸
(1)不同的四季劃分方法
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拓展延伸
(2)五帶的劃分
①劃分依據:太陽輻射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呈有規律遞減。
②五帶的劃分
(2023·北京師范大學附中期中)如圖是一篇題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文章的節選。據此完成1~2題。
1.一年中都適宜使用文章中“太陽……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判斷方位的地區是
A.北半球 B.北溫帶
C.全球各地 D.南溫帶

太陽是個忠實的向導,
它在天空給你指點方向;
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
地上的樹影正指著北方。
……
雪特別怕太陽,
溝渠里的積雪會給你指點方向。
看看哪邊的雪化得快,哪邊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一年中都適宜使用“太陽……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來判斷方位,說明該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北至北極圈之間(北極圈及其以北冬至日會出現極夜,看不到太陽),即北溫帶地區,太陽始終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南運動,北溫帶地區正午觀看太陽,太陽始終在其南方。
(2023·北京師范大學附中期中)如圖是一篇題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文章的節選。據此完成1~2題。
2.在華北地區,東西向溝渠里的積雪
A.北邊融化快 B.南邊融化快
C.西邊融化快 D.東邊融化快

太陽是個忠實的向導,
它在天空給你指點方向;
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
地上的樹影正指著北方。
……
雪特別怕太陽,
溝渠里的積雪會給你指點方向。
看看哪邊的雪化得快,哪邊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華北地區屬于中緯度地區,東西向溝渠北面是陽面,南面是陰面,太陽照射北面時間長,北邊、向陽側溝渠里的積雪融化快,南邊、背陰側溝渠里的積雪融化慢。
下圖為“我國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四個城市的季節分配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圖示季節分配自上而下依次為
A.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
B.北京、武漢、哈爾濱、廣州
C.廣州、武漢、哈爾濱、北京
D.廣州、北京、哈爾濱、武漢

一般而言緯度越低的地區氣溫越高,熱量越充足,夏季時間越長,故夏季時間由長到短的順序為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的緯度從低到高,結合題圖信息判斷,故選D。
下圖為“我國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四個城市的季節分配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4.關于季節更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低緯度地區季節更替不明顯
B.中緯度地區季節更替明顯
C.高緯度地區季節更替明顯
D.季節更替表現為一年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
的季節變化

低緯度地區由于接受太陽輻射較多,熱量變化較小,故季節更替不明顯,A正確;
中緯度不同地區熱量差異明顯,季節性較強,B正確;
高緯度地區接受太陽輻射較少,溫度較低,季節更替不明顯,C錯誤;
季節更替隨著太陽直射點移動變化,表現為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D正確。依據題意要求選擇敘述錯誤的選項,故選C。
二十四節氣
>
<
知識點二
1.地球運動與二十四節氣
(1)我國古代歷法將地球繞日公轉的規律與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相結合,將一年分為24個等份,并給每一個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合稱為二十四節氣。
(2)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以春分點作為0°起點,地球每運行15°,日期大約經過15天,對應一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從立春開始,逢單的為節氣,簡稱為“節”,逢雙的為中氣,簡稱為“氣”,合稱為“節氣”。
2.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春季 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開始
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 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動物
春分 晝夜平分
清明 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夏季 立夏 夏季的開始
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秋季 立秋 秋季的開始
處暑 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 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 晝夜平分
寒露 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冬季 立冬 冬季的開始
小雪 開始下雪
大雪 降雪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 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1.[綜合思維]說出圖中代表夏至節氣的字母及其日期。
答案 A。6月22日前后。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2.[綜合思維]讀圖,說出傳統上我國劃分四季開始的節氣。
答案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3.[區域認知]從我國傳統四季中任選一個季節,描述北京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答案 春季:晝漸長、夜漸短;立春到春分前晝長小于夜長,春分到立夏晝長大于夜長;春分日晝長等于夜長。
或夏季:立夏到夏至晝漸長、夜漸短,夏至到立秋晝漸短、夜漸長;晝長大于夜長;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
或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秋分前晝長大于夜長,秋分后晝長小于夜長,秋分日晝長等于夜長。
或冬季:立冬到冬至晝漸短、夜漸長,冬至到立春晝漸長、夜漸短;晝長小于夜長;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
4.[地理實踐力]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關注二十四節氣,并在網絡中紛紛轉發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如圖為某學生發的網絡圖片,請說出與此節氣相關的諺語、習俗、詩詞等內容。
答案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等諺語。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等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詩詞。
(2023·云南昆明期末)某網絡App中的創意中國二十四節氣表情包,用時尚現代的傳播方式,向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下圖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號。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兩節氣期間
A.長江中下游平原進入雨季
B.浙閩丘陵茶樹萌發
C.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
D.地球公轉速度漸慢

小暑和大暑為夏至日之后的兩個
連續節氣,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
前后,大暑的日期為7月23日前后。
長江中下游平原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圖中兩節氣期間,梅雨基本結束,A錯誤。
浙閩丘陵茶樹萌發應出現在春季,而圖中兩節氣期間為盛夏,B錯誤。
圖中兩節氣期間,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因此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變大,C正確。
小暑的日期為7月7日前后,地球大致剛過公轉軌道上的遠日點,公轉速度慢,時間向后推移,地球逐漸遠離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應漸快,D錯誤。
(2023·云南昆明期末)某網絡App中的創意中國二十四節氣表情包,用時尚現代的傳播方式,向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下圖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號。讀圖,完成1~2題。
2.下列描寫的是圖中節氣期間景色的是
A.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B.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
C.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D.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排除A。
“一載農耕今播種,蓑衣斗笠雨濃濃”,描寫的是谷雨時節的景象,排除B。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描寫的是寒露時節的景象,排除C。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描寫的是夏日忙碌的景象,與小暑和大暑表示的時期相似。故選D。
(2023·陜西西安期中)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10月8日左右。據此完成3~4題。
3.“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達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該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和基塘農業;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
(2023·陜西西安期中)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10月8日左右。據此完成3~4題。
4.地球繞太陽一周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0°,則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
A.15°     B.105°     C.195°     D.285°

春分日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繞太陽公轉導致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根據地球公轉一周(約為365天)為360°,約為每天公轉1°,則可計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195°。
課時對點練
(2024·河南焦作期中)我國古代歷法,按地球公轉的方向,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下圖)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據此完成1~2題。
1.如果把地球公轉軌道按春夏秋冬大致均分為四
段,則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一段是
A.立春到立夏
B.立夏到立秋
C.立秋到立冬
D.立冬到立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的多少,取決于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立冬到立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這個時間段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少;立春到立夏,太陽直射點從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動,立秋到立冬,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向南半球移動,這兩個時間段太陽直射點不全在北半球;而立夏到立秋,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這個時間段北半球得到太陽輻射最多。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焦作期中)我國古代歷法,按地球公轉的方向,每隔15°定為一個節氣,共有24個節氣。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下圖)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據此完成1~2題。
2.天文四季以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為劃分依據,
氣候四季以氣溫為劃分依據。二者在時間上有
一定的錯位,其主要原因是
A.東西方歷法不同
B.陽歷與陰歷計時標準不同
C.閏年與閏月的計時方法不同
D.熱量的傳導需要一段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天文四季以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為劃分依據,大氣上界獲得太陽輻射的多少與緯度以及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緊密相關;而氣候四季以氣溫為劃分依據,結合大氣的受熱過程可知,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削弱到達地面,使地溫升高,之后對流層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熱量的傳導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天文四季與氣候四季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錯位,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江蘇連云港模擬)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不斷往返運動,使得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隨緯度和季節而發生變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帶。下圖為“五帶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
3.連云港立秋后的地理景象正確的是
A.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
B.日出時間越來越早
C.正午旗桿影子變長
D.日落時間越來越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立秋后連云港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A錯誤;
日出時間越來越晚,B錯誤;
正午旗桿影子變長,C正確;
日落時間越來越早,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江蘇連云港模擬)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不斷往返運動,使得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隨緯度和季節而發生變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帶。下圖為“五帶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
4.假設黃赤交角增大1°,地球上五帶
范圍的變化
A.南溫帶范圍縮小1°
B.北寒帶的范圍增大1°
C.熱帶的范圍增大1°
D.各帶范圍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假設黃赤交角增大1°,回歸線緯度將增大1°,極圈緯度減小1°,則南溫帶范圍縮小2°,A錯誤;
北寒帶范圍增大1°,B正確;
熱帶的范圍增大2°,C錯誤;
各帶范圍均發生變化,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十四節氣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圖1是“天赤道與黃道示意圖”,圖2是“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圖”。讀圖,完成5~6題。
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該節
氣太陽最接近圖1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描述的節氣是白露,位于秋分日前約15天。此時太陽位于甲、丁之間,甲在秋分日之前,因此地球運行至甲處有可能是白露,A正確。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十四節氣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圖1是“天赤道與黃道示意圖”,圖2是“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圖”。讀圖,完成5~6題。
6.下列關于節氣與農事、氣象的連線,
正確的是
A.春分—江淮地區播種小麥
B.谷雨—東北地區采摘茶葉
C.大暑—長江流域伏旱天氣
D.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春季,我國東北地區播種小麥,江淮地區冬季播種冬小麥,A錯誤。
谷雨,江南地區采摘茶葉,東北不產茶葉,B錯誤。
大暑,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是伏旱天氣,C正確。
霜降,天山南北大雪封山,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云南普洱期末)如圖為“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長短和朝向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7.該地可能位于
A.20°N B.20°S
C.30°N D.30°S

分析圖形信息可知,圖示地區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時間朝南,且影子長;少數時間朝北,且影子短,說明正午時太陽大部分時間位于該地正北、少數時間位于該地正南,結合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可知,該地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云南普洱期末)如圖為“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長短和朝向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8.該地正午日影最短時,山東聊城
A.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B.晝夜平分
C.正值夏季 D.正值冬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上題結論可知,該地位于赤道與南回
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現象。正午日影在
太陽直射時最短,因此該地正午日影最短
時,太陽直射20°S,山東聊城位于北回歸
線以北,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A錯誤;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B錯誤;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山東聊城處于冬半年,且太陽直射點接近南回歸線,故山東聊城正值冬季,C錯誤,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江蘇徐州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二十四節氣分布圖(圖甲)”,回答9~10題。
9.在下列各組節氣中,北京的晝長時間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處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圖中顯示小雪與大寒兩個節氣關于冬至對稱,則這兩個節氣太陽直射點位置相同,故北京在這兩個節氣晝長時間最接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江蘇徐州模擬)我國古代人民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二十四節氣分布圖(圖甲)”,回答9~10題。
10.圖乙是“北半球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變化示意圖”,圖中四點的日期所處的節氣,正確的是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依據題意,圖中③表示切點位于北極圈,則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為夏至,則①為冬至后、②為春分后、④為冬至前節氣,結合題中選項分析都不符合;若為冬至,則①為夏至后、②為秋分后、④為夏至前節氣,結合選項分析,只有④表示芒種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重慶沙坪區月考)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能反映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二十四節氣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按照角度劃分為24等份,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為一個節氣。下圖為“我國某地相鄰節氣平均氣溫變化量曲線圖”。據此完成11~12題。
11.由圖推測,該地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為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大寒之前連續多個節氣的平均氣溫變量都是負值,即氣溫一直在降低,在大寒之后平均氣溫變量是正值,即氣溫開始升高,說明大寒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重慶沙坪區月考)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能反映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二十四節氣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按照角度劃分為24等份,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為一個節氣。下圖為“我國某地相鄰節氣平均氣溫變化量曲線圖”。據此完成11~12題。
12.當該地處于一年中氣溫最高的節氣時
A.正午日影為一年中最長
B.照進房屋內陽光面積最大
C.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
D.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圖可知,大暑之前連續多個節氣的平均氣溫
變量都是正值,即氣溫一直在升高,在大暑之
后平均氣溫變量是負值,即氣溫開始降低,說
明大暑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節氣。我國某地位
于北半球,且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
北,正午日影為一年中最長和太陽照進房屋內
陽光面積最大的節氣應是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冬至,A、B錯誤;
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節氣是冬至,C錯誤;
根據所學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知識可知,大暑節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動,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海南海口月考)如圖為“一中學生根據地球晝夜長短變化規律,繪制的甲、乙、丙三個地點一年的晝夜變化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甲、乙、丙三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確的是
A.乙、甲、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圖可知,甲地夏至日剛好出現極夜,冬至日剛好出現極晝,則其應位于南極圈;乙地春分日到秋分日晝長大于12小時,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晝長小于12小時,應位于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小,緯度較低;丙地全年晝長為12小時,應位于赤道。因此三地由北向南排列順序為乙、丙、甲,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海南海口月考)如圖為“一中學生根據地球晝夜長短變化規律,繪制的甲、乙、丙三個地點一年的晝夜變化圖”。據此完成13~14題。
14.與甲、丙相比,乙地
A.晝夜變化幅度大于12小時
B.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C.天文四季交替明顯
D.地方時早于甲、丙兩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乙地地處北半球較低緯度,從圖中看出,其晝
夜長短變化幅度較小,未達到12小時,A錯誤;
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丙地正午太陽高度應最
大,B錯誤;
甲地位于寒帶,終年氣溫較低,丙地位于赤道,
終年高溫,乙地位于北溫帶,因此乙地的天文
四季交替較為明顯,C正確;
材料中未顯示經度信息,不能判讀乙地地方時是否早于甲、丙兩地,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遼寧丹東階段練習)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下面的“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2022年冬至這一天,和圖2中字母____的位置對應,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方是_______。
C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北半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分析圖2可知:A處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北半球夏至日;C處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北半球冬至日;B處為秋分日;D處為春分
日。故冬至這一天對應圖中字母C的位置。正午太陽高度自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即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越大,正午太陽高度越低。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故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遼寧丹東階段練習)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下面的“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2)冬至過后1個月,就進入_______(節氣),對應這段時間里,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日變______(填“大”或“小”),白晝逐日變______(填“長”或“短”)。
大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據圖1可知,相鄰的兩個節氣日期相差15天,冬至過后1個月,進入大寒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點達最南,冬至日過后1個月,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根據
“近大遠小”的原則,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白晝逐漸變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遼寧丹東階段練習)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下面的“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3)從小雪到大寒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向南移動,再向北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冬至日,太陽直射點達最南。據圖可知,小雪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間,因此從小雪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大寒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間,
因此從冬至日到大寒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因此從小雪到大寒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先向南移動,再向北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遼寧丹東階段練習)我國古代人民創立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2022年12月22日(農歷冬月廿九)這一天是冬至,讀下面的“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和“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4)地球公轉到近日點的時間是____月初,最靠近_______
(節氣);從立夏到夏至期間,上海地區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小寒
晝長夜短(且白晝逐日變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所學知識,地球公轉到近日點的時間是1月初。據圖可知,此時最靠近小寒節氣。夏至日,太陽直射點達最北,從立夏到夏至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北
半球且不斷向北移動,故上海地區晝夜長短狀況是晝長夜短(且白晝逐日變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微專題2 太陽視運動
1.概念:以觀測者為中心,目視太陽在地球上運行所形成的軌跡示意圖。
2.一天中太陽視運動軌跡
圖示
視運動軌跡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陽高度逐漸增大,正午達最大值,之后,太陽高度逐漸減小
三大信息 ①日出、日落方位;②正午太陽的方位和高度;③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3.日出、日落方位
太陽直射點位置 日出、日落方位
無極晝地區 剛好出現極晝的地區
北半球 東北升,西北落 北極圈內:正北升,正北落
南半球 東南升,西南落 南極圈內:正南升,正南落
赤道 正東升,正西落
4.正午太陽方位
(1)太陽直射點所在地區,正午太陽在正上方。
(2)太陽直射點以北地區,正午太陽在正南方上空。
(3)太陽直射點以南地區,正午太陽在正北方上空。
5.一天中太陽方位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極晝、極夜地區除外)
(1)春、秋分日: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
(2)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北的地區: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3)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太陽直射的地區:東北→正上方→西北。
(4)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南的地區:東北→正北→西北。
(5)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東南→正南→西南。
6.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
(1)非極晝、極夜地區
(2)出現極晝、極夜的地區
(2023·安徽臨泉第一中學期末)下圖為“我國某中學生繪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示意圖”。圖中O點為觀察者所在位置,甲、乙、丙、丁為觀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個方位,戊、己為觀察者在二至日觀測到的正午太陽位置。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表示正北方位的點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位于O點的觀察者測得某日正午太陽高度為66.5°,且當天日落時刻為18時16分。推知其地理坐標為(  )
A.(66.5°N,114°E) B.(23.5°N,116°E)
C.(66.5°N,118°E) D.(23.5°N,120°E)
(2024·山東臨沂期末)下圖為“2023年11月15日上午8時在浙江省某湖邊拍攝的景觀圖”,圖中箭頭表示拍攝者影子的朝向。據此完成3~4題。
3.此刻拍攝者影子的朝向為(  )
A.西北 B.西南 C.東北 D.東南
4.未來2個月上午8時拍攝者如果在同一地點連續拍攝,則影子(  )
A.一直變長 B.一直變短
C.先變短后變長 D.先變長后變短
下圖為“某地一天的太陽視運動圖”,該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為73.5°。讀圖,完成5~6題。
5.該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時分別是(  )
A.3:30 18:30 B.4:30 19:30
C.6:00 18:00 D.6:30 18:30
6.該地的經緯度可能為(  )
A.(40°N,135°E) B.(40°S,120°E)
C.(40°N,120°W) D.(40°S,135°E)
(2023·廣東廣雅中學期末)下圖是“150°E經線上某地二分二至日地平面及太陽視運動方位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7.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陽方位變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當太陽運行到a點時,廣州(  )
A.處于地球上舊的一天
B.太陽高度約為0°
C.物體影子朝向東北方
D.白晝長度逐漸變長
(江蘇地理)下圖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9.線①所示太陽視運動軌跡出現時的節氣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該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可能是(  )
A.瓊 B.新 C.蘇 D.贛
(2023·河北保定期末)下圖為“廣東省江門市(22°N,112°E)某樓盤的樓層戶型圖”,該樓層共有四戶人家。據此完成11~12題。
11.夏至日,采光條件最好的戶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甲戶型能欣賞和煦的陽光從南窗射來的時間可能是(  )
A.1月1日9:00 B.4月1日15:00
C.7月1日10:00 D.10月1日15:00
微專題2 太陽視運動
落實思維方法
1.C 2.B [第1題,太陽視運動軌跡為東升西落,可知乙為東,丁為西,故可推斷丙為北,甲為南。故表示正北方位的點是丙方位,C正確。第2題,由圖可知,戊點正午太陽高度大,應是夏至日,太陽位于O點正上方,說明O點為太陽直射點,位于23.5°N。當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66.5°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分,則該地地方時18時日落,而該地北京時間18時16分日落,即該地比北京時間晚16分鐘,經度相差4°,其經度為116°E,故B正確。]
3.A 4.D [第3題,根據所學可知,11月15日處于北半球冬半年,上午8時太陽位于東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A正確。第4題,11月15日之后兩個月是次年1月15日,從11月15日到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該地太陽高度變小,影子變長;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1月15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該地太陽高度增大,影子變短。D正確。]
5.B 6.D [第5題,因該地北京時間3:30日出,18:30日落,故晝長為15小時;而正午地方時為當地地方時12時,此時北京時間為11時,當地地方時早于北京時間1小時,因此該地地方時4:30日出,19:30日落。第6題,因當地地方時早于北京時間1小時,因此其經度為135°E;此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73.5°,且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所以此地位于南半球,太陽直射23.5°S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知,此地緯度應為40°S。]
7.A 8.C [第7題,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根據圖中南部方位可知,①為夏至日的太陽方位變化,②為二分日太陽方位變化,③為冬至日太陽方位變化,④為地平面。故選A。第8題,當太陽運行到a點時,為二分日的日落時刻,即150°E地方時為18時,120°W地方時為0時,0時所在經線向東到180° 為新的一天,故廣州屬于新的一天,A錯誤;根據地方時的計算,廣州不到18時,二分日時全球晝夜等長,地方時18時日落,故廣州還在白天,太陽高度大于0°,B錯誤;此時,廣州大約為16時,太陽位于西南方,物體影子朝向東北方,C正確;無法判斷是春分日還是秋分日,故不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因此無法判斷白晝長度的變化,D錯誤。]
9.D 10.B [第9題,根據題意分析,圖的中心為觀測者的位置,太陽視運動軌跡與NS線交點處的度數為四個節氣的正午太陽高度,可以看出線①所示太陽視運動軌跡出現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為冬至,D對。第10題,根據圖示,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23°左右,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可知,當地緯度為44°N左右,新疆(新)的緯度位置符合,故B對。]
11.D 12.A [第11題,根據所學知識,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江門市位于22°N,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正午陽光從正北照射,甲、丁采光比丙、乙好;甲戶型北面有兩個窗戶一個陽臺,丁戶型北面有三個窗戶一個陽臺,丁戶型采光面積較大,采光條件較甲戶型好,故選D。第12題,1月1日9:00太陽在東南方,甲戶型能欣賞和煦的陽光從南窗射來,A正確;4月1日15:00和10月1日15:00太陽在西南方,太陽光會被南側的乙戶型阻擋,B、D錯誤;太陽直射點每4天移動1個緯度,故7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于江門以南,7月1日10:00太陽位于甲戶型東南方,陽光能從南窗射進來,但此時天氣炎熱,陽光并不和煦,C錯誤。故選A。](共29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公轉
太陽視運動
微專題2
1.概念:以觀測者為中心,目視太陽在地球上運行所形成的軌跡示意圖。
2.一天中太陽視運動軌跡
圖示
視運動軌跡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陽高度逐漸增大,正午達最大值,之后,太陽高度逐漸減小
三大信息 ①日出、日落方位;②正午太陽的方位和高度;③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3.日出、日落方位
太陽直射點位置 日出、日落方位
無極晝地區 剛好出現極晝的地區
北半球 東北升,西北落 北極圈內:正北升,正北落
南半球 東南升,西南落 南極圈內:正南升,正南落
赤道 正東升,正西落
4.正午太陽方位
(1)太陽直射點所在地區,正午太陽在正上方。
(2)太陽直射點以北地區,正午太陽在正南方上空。
(3)太陽直射點以南地區,正午太陽在正北方上空。
5.一天中太陽方位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極晝、極夜地區除外)
(1)春、秋分日: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
(2)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北的地區: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3)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太陽直射的地區:東北→正上方→西北。
(4)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南的地區:東北→正北→西北。
(5)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東南→正南→西南。
6.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
(1)非極晝、極夜地區
(2)出現極晝、極夜的地區
(2023·安徽臨泉第一中學期末)如圖為“我國某中學生繪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示意圖”。圖中O點為觀察者所在位置,甲、乙、丙、丁為觀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個方位,戊、己為觀察者在二至日觀測到的正午太陽位置。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表示正北方位的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太陽視運動軌跡為東升西落,可知乙為東,丁為西,故可推斷丙為北,甲為南。故表示正北方位的點是丙方位,C正確。
(2023·安徽臨泉第一中學期末)如圖為“我國某中學生繪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示意圖”。圖中O點為觀察者所在位置,甲、乙、丙、丁為觀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個方位,戊、己為觀察者在二至日觀測到的正午太陽位置。據此完成1~2題。
2.位于O點的觀察者測得某日正午太陽高度為66.5°,且當天日落時刻為18時16分。推知其地理坐標為
A.(66.5°N,114°E)   B.(23.5°N,116°E)   C.(66.5°N,118°E)   D.(23.5°N,120°E)

由圖可知,戊點正午太陽高度大,應是夏至日,太陽位于O點正上方,說明O點為太陽直射點,位于23.5°N。當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66.5°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分,則該地地方時18時日落,而該地北京時間18時16分日落,即該地比北京時間晚16分鐘,經度相差4°,其經度為116°E,故B正確。
(2024·山東臨沂期末)如圖為“2023年11月15日上午8時在浙江省某湖邊拍攝的景觀圖”,圖中箭頭表示拍攝者影子的朝向。據此完成3~4題。
3.此刻拍攝者影子的朝向為
A.西北     B.西南     C.東北     D.東南

根據所學可知,11月15日處于北半球冬半年,上午8時太陽位于東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A正確。
(2024·山東臨沂期末)如圖為“2023年11月15日上午8時在浙江省某湖邊拍攝的景觀圖”,圖中箭頭表示拍攝者影子的朝向。據此完成3~4題。
4.未來2個月上午8時拍攝者如果在同一地點連續拍攝,則影子
A.一直變長 B.一直變短
C.先變短后變長 D.先變長后變短

11月15日之后兩個月是次年1月15日,從11月15日到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該地太陽高度變小,影子變長;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1月15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該地太陽高度增大,影子變短。D正確。
下圖為“某地一天的太陽視運動圖”,該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為73.5°。讀圖,完成5~6題。
5.該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時分別是
A.3:30 18:30
B.4:30 19:30
C.6:00 18:00
D.6:30 18:30

因該地北京時間3:30日出,18:30日落,故晝長為15小時;而正午地方時為當地地方時12時,此時北京時間為11時,當地地方時早于北京時間1小時,因此該地地方時4:30日出,19:30日落。
下圖為“某地一天的太陽視運動圖”,該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為73.5°。讀圖,完成5~6題。
6.該地的經緯度可能為
A.(40°N,135°E)
B.(40°S,120°E)
C.(40°N,120°W)
D.(40°S,135°E)

因當地地方時早于北京時間1小時,因此其經度為135°E;此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73.5°,且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所以此地位于南半球,太陽直射23.5°S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知,此地緯度應為40°S。
(2023·廣東廣雅中學期末)如圖是“150°E經線上某地二分二至日地平面及太陽視運動方位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7.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陽方位變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根據圖中南部方位可知,①為夏至日的太陽方位變化,②為二分日太陽方位變化,③為冬至日太陽方位變化,④為地平面。故選A。
(2023·廣東廣雅中學期末)如圖是“150°E經線上某地二分二至日地平面及太陽視運動方位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8.當太陽運行到a點時,廣州
A.處于地球上舊的一天 B.太陽高度約為0°
C.物體影子朝向東北方 D.白晝長度逐漸變長

當太陽運行到a點時,為二分日的日落時刻,即150°E地
方時為18時,120°W地方時為0時,0時所在經線向東到
180° 為新的一天,故廣州屬于新的一天,A錯誤;
根據地方時的計算,廣州不到18時,二分日時全球晝夜等
長,地方時18時日落,故廣州還在白天,太陽高度大于0°,
B錯誤;
此時,廣州大約為16時,太陽位于西南方,物體影子朝向東北方,C正確;
無法判斷是春分日還是秋分日,故不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因此無法判斷白晝長度的變化,D錯誤。
(江蘇地理)如圖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9.線①所示太陽視運動軌跡出現時的節氣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根據題意分析,圖的中心為觀測者的位置,太陽視運動軌跡與NS線交點處的度數為四個節氣的正午太陽高度,可以看出線①所示太陽視運動軌跡出現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為冬至,D對。
(江蘇地理)如圖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10.該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可能是
A.瓊 B.新
C.蘇 D.贛

根據圖示,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23°左右,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可知,當地緯度為44°N左右,新疆(新)的緯度位置符合,故B對。
(2023·河北保定期末)如圖為“廣東省江門市(22°N, 112°E)某樓盤的樓層戶型圖”,該樓層共有四戶人家。據此完成11~12題。
11.夏至日,采光條件最好的戶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根據所學知識,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江門市位于22°N,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正午陽光從正北照射,甲、丁采光比丙、乙好;甲戶型北面有兩個窗戶一個陽臺,丁戶型北面有三個窗戶一個陽臺,丁戶型采光面積較大,采光條件較甲戶型好,故選D。
(2023·河北保定期末)如圖為“廣東省江門市(22°N, 112°E)某樓盤的樓層戶型圖”,該樓層共有四戶人家。據此完成11~12題。
12.甲戶型能欣賞和煦的陽光從南窗射來的時間可能是
A.1月1日9:00 B.4月1日15:00
C.7月1日10:00 D.10月1日15:00

1月1日9:00太陽在東南方,甲戶型能欣賞和煦的陽光
從南窗射來,A正確;
4月1日15:00和10月1日15:00太陽在西南方,太陽光
會被南側的乙戶型阻擋,B、D錯誤;
太陽直射點每4天移動1個緯度,故7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
于江門以南,7月1日10:00太陽位于甲戶型東南方,陽光能從南窗射進來,但此時天氣炎熱,陽光并不和煦,C錯誤。故選A。微專題3 光照圖的判讀
1.光照圖的判讀步驟
2.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1)確定經度:太陽直射點的經度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度數。在側視圖上,地方時為12:00的那條經線即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
(2)確定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90°-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度數;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度數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線度數。
3.確定日期和季節
(1)定季節:晝長夜短或北極附近有極晝現象,則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為冬半年;若晝夜等長,則為春分日或秋分日。
(2)定特殊日期
①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或晨昏線經過極點),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內為夜,則為冬至日;若為晝,則為夏至日。
③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的斜交關系判斷。
4.確定某地地方時
5.確定晝夜長短
晝弧與夜弧的比例→晝和夜的經線度數→計算晝長和夜長的時間(晝長=晝弧÷15°;夜長=夜弧÷15°)。
晝長=(12時-日出時間)×2。
夜長=(24時-日落時間)×2。
6.確定日出、日落時間
晨線上日出,昏線上日落。某地的日出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地方時;日落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地方時。
(2023·江蘇泰州期末)如圖示意某時刻地球局部光照,其中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1~3題。
1.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  )
A.(23.5°N,15°W) B.(0°,15°W)
C.(0°,0°) D.(23.5°S,15°E)
2.該日X點日落的地方時為(  )
A.18時 B.17時 C.16時 D.15時
3.該日(  )
A.我國興化市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
B.我國興化市正午日影達一年中最長
C.我國興化市日落西北方
D.Y點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
(2024·浙江杭州期中)讀“部分地區晝夜分布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4~5題。
4.此時北京時間是(  )
A.6時 B.8時 C.12時 D.14時
5.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極地俯視圖
B.太陽直射點的坐標是(23.5°S,180°)
C.該日是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晝最長的是甲地
D.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同
(2023·黑龍江哈爾濱月考)天舟四號于2022年5月10日1時56分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于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在浙江上空過境。完成6~7題。
6.美國洛杉磯(西八區)的華僑收看火箭發射直播,選擇時間為(  )
A.5月10日9時30分左右
B.5月9日9時30分左右
C.5月9日19時30分左右
D.5月10日19時30分左右
7.下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與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晝夜分布狀況相符的是(  )
8.(2023·陜西漢中月考)讀“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此時,太陽直射點在________(緯度)上,該圖表示的節氣為________,其判斷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3分)
(2)圖中晨昏線EF線屬于________(填“晨線”或“昏線”)。(1分)
(3)這一天A、B、C、D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是________,白晝最長的是________,D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此時,A點的地方時是__________,C點的地方時是______________。這一天,C點的晝長是____________。(3分)
微專題3 光照圖的判讀
落實思維方法
1.A 2.D 3.C [第1題,根據圖中的經度變化可知,該圖中的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即該圖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南極圈及其以內出現極夜現象,說明該日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為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從圖中可知,每兩條經線間隔45°,所以晝半球中央經線為15°W,A正確。第2題,根據光照圖可知,X點所在緯線的晝弧經度跨越90°,夜弧經度跨越270°,可知X地的晝長為6小時,晝長=(日落時間-12時)×2,可計算得出X點日落的地方時為15時。第3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該日為夏至日,興化市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為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A錯誤;興化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夏至日時,正午日影達到一年中最短,B錯誤;該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非極晝極夜區均是東北日出,西北日落,C正確;Y點處在南回歸線,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D錯誤。]
4.B 5.D [根據經度變化可判斷出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題中局部極地俯視圖可轉化成整體極地俯視圖:
第4題,180°經線是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地方時為12時,北京時間為東八區區時,即120°E的地方時,據此可以推算出北京時間為8時。故選B。第5題,該圖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極地俯視圖;根據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夜,可判斷出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北半球夏至日;180°經線為晝半球中央經線,故太陽直射點坐標為(23.5°N,180°);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晝最長的是乙地;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公式計算可知,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都為47°,故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同。故選D。]
6.B 7.A [第6題,據材料可知,火箭發射時間為北京時間5月10日1時56分,即為東八區區時;美國洛杉磯位于西八區,東八區與西八區相差16小時,所以火箭發射時西八區區時為5月10日1時56分-16小時=5月9日9時56分,與5月9日9時30分最為接近,故選B。第7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5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晝弧應長于夜弧,且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B圖中晝短夜長,B錯誤;材料指出“中國空間站于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在浙江上空過境”,此時杭州處于黑夜,C圖中杭州處于白天,C錯誤;杭州位于北半球,根據北半球經緯線分布狀況判斷,A正確,D錯誤。]
8.(1)23.5°S 冬至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2)晨線
(3)C B 晝夜等長
(4)12時 10時 4小時
解析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節氣為北半球的冬至。(2)順地球自轉方向,EF線由黑夜進入白晝,因此為晨線。(3)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為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A、B、C、D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地點為C;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因此四點中白晝最長的為B;D點位于赤道,始終晝夜平分。(4)結合圖中信息可知,A點為太陽直射點,此時A點地方時為12時,C點位于A點以西30 °,比A點晚兩個小時,因此,C點的地方時為10時,C點位于晨線上,根據晝長計算公式為(12-日出時間)×2可知,該地晝長為4小時。(共27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公轉
光照圖的判讀
微專題3
1.光照圖的判讀步驟
2.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1)確定經度:太陽直射點的經度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度數。在側視圖上,地方時為12:00的那條經線即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
(2)確定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90°-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度數;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度數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線度數。
3.確定日期和季節
(1)定季節:晝長夜短或北極附近有極晝現象,則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為冬半年;若晝夜等長,則為春分日或秋分日。
(2)定特殊日期
①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或晨昏線經過極點),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內為夜,則為冬至日;若為晝,則為夏至日。
③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的斜交關系判斷。
4.確定某地地方時
5.確定晝夜長短
晝弧與夜弧的比例→晝和夜的經線度數→計算晝長和夜長的時間(晝長=晝弧÷15°;夜長=夜弧÷15°)。
晝長=(12時-日出時間)×2。
夜長=(24時-日落時間)×2。
6.確定日出、日落時間
晨線上日出,昏線上日落。某地的日出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地方時;日落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地方時。
(2023·江蘇泰州期末)如圖示意某時刻地球局部光照,其中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1~3題。
1.圖示時刻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
A.(23.5°N,15°W) B.(0°,15°W)
C.(0°,0°) D.(23.5°S,15°E)

根據圖中的經度變化可知,該圖中的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即該圖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南極圈及其以內出現極夜現象,說明該日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為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從圖中可知,每兩條經線間隔45°,所以晝半球中央經線為15°W,A正確。
(2023·江蘇泰州期末)如圖示意某時刻地球局部光照,其中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1~3題。
2.該日X點日落的地方時為
A.18時 B.17時
C.16時 D.15時

根據光照圖可知,X點所在緯線的晝弧經度跨越90°,夜弧經度跨越270°,可知X地的晝長為6小時,晝長=(日落時間-12時)×2,可計算得出X點日落的地方時為15時。
(2023·江蘇泰州期末)如圖示意某時刻地球局部光照,其中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1~3題。
3.該日
A.我國興化市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
B.我國興化市正午日影達一年中最長
C.我國興化市日落西北方
D.Y點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

由上題分析可知,該日為夏至日,興化市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為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A錯誤;
興化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夏至日時,正午日影達到一年中最短,B錯誤;
該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非極晝極夜區均是東北日出,西北日落,C正確;
Y點處在南回歸線,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D錯誤。
(2024·浙江杭州期中)讀“部分地區晝夜分布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4~5題。
4.此時北京時間是
A.6時 B.8時
C.12時 D.14時

根據經度變化可判斷出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題中局部極地俯視圖可轉化成整體極地俯視圖:
180°經線是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地方時為12時,北京時間為東八區區時,即120°E的地方時,據此可以推算出北京時間為8時。故選B。
(2024·浙江杭州期中)讀“部分地區晝夜分布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4~5題。
5.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極地俯視圖
B.太陽直射點的坐標是(23.5°S,180°)
C.該日是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晝最長的是甲地
D.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同

該圖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極地俯視圖;根據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夜,可判斷出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北半球夏至日;180°經線為晝半球中央經線,故太陽直射點坐標為(23.5°N,180°);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晝最長的是
乙地;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公式計算可知,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都為47°,故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同。故選D。
(2023·黑龍江哈爾濱月考)天舟四號于2022年5月10日1時56分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于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在浙江上空過境。完成6~7題。
6.美國洛杉磯(西八區)的華僑收看火箭發射直播,選擇時間為
A.5月10日9時30分左右
B.5月9日9時30分左右
C.5月9日19時30分左右
D.5月10日19時30分左右

據材料可知,火箭發射時間為北京時間5月10日1時56分,即為東八區區時;美國洛杉磯位于西八區,東八區與西八區相差16小時,所以火箭發射時西八區區時為5月10日1時56分-16小時=5月9日9時56分,與5月9日9時30分最為接近,故選B。
(2023·黑龍江哈爾濱月考)天舟四號于2022年5月10日1時56分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于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在浙江上空過境。完成6~7題。
7.下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與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晝夜分布狀況相符的是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5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晝弧應長于夜弧,且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B圖中晝短夜長,B錯誤;
材料指出“中國空間站于北京時間5月18日20時左右在浙江上空過境”,此時杭州處于黑夜,C圖中杭州處于白天,C錯誤;
杭州位于北半球,根據北半球經緯線分布狀況判斷,A正確,D錯誤。
8.(2023·陜西漢中月考)讀“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太陽直射點在________(緯度)上,該圖表示的節氣為______,其判斷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S
冬至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節氣為北半球的冬至。
8.(2023·陜西漢中月考)讀“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2)圖中晨昏線EF線屬于______(填“晨線”或“昏線”)。
晨線
順地球自轉方向,EF線由黑夜進入白晝,因此為晨線。
8.(2023·陜西漢中月考)讀“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3)這一天A、B、C、D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是____,白晝最長的是_____,D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_。
C
B
晝夜等長
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為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A、B、C、D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地點為C;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因此四點中白晝最長的為B;D點位于赤道,始終晝夜平分。
8.(2023·陜西漢中月考)讀“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4)此時,A點的地方時是______,C點的地方時是_____。這一天,C點的晝長是_______。
12時
10時
4小時
結合圖中信息可知,A點為太陽直射點,此時A點地方時為12時,C點位于A點以西30 °,比A點晚兩個小時,因此,C點的地方時為10時,C點位于晨線上,根據晝長計算公式為(12-日出時間)×2可知,該地晝長為4小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兰考县| 惠安县| 万盛区| 咸丰县| 蒲城县| 正阳县| 儋州市| 北京市| 固镇县| 万载县| 通山县| 昌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彭泽县| 五寨县| 屯门区| 绿春县| 昌邑市| 汉中市| 商河县| 伊金霍洛旗| 卢龙县| 洪湖市| 甘孜| 临湘市| 双江| 昆山市| 寻乌县| 周宁县| 衡阳县| 武城县| 华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胜县| 余庆县| 通城县| 贡山| 襄樊市| 紫阳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