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本不等式教學目標: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2.體會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3.能應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不等式證明問題。教學重點:1.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從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教學難點: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教學法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過程:1、情景設置:(展示并介紹古代弦圖)同學們現在看到的是中國古代數學中著名的一副圖,叫做弦圖。它是由我國三國時期的數學家趙爽設計的。早在1300多年以前,這位數學家就巧妙的利用弦圖中的面積關系證明了勾股定理,這是世界上最早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之一。(展示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大家現在看到的是2002年在我們北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這個會標設計源于古代弦圖。它的色調明暗相間,使它看上去象一個風車,代表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弦圖不僅造型美觀,而且蘊藏著很多玄機,他的玄機當然不僅僅是像風車這么簡單,今天咱們也來研究一下弦圖。二、引入新知:問題一:請觀察會標圖形,圖中有哪些特殊的幾何圖形 它們在面積上有哪些相等關系和不等關系 有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BCD的面積等于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加上正方形EFGH的面積,即正方形ABCD的面積大于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如果令,那么,則正方形ABCD的面積,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故有。問題二:它們有相等的時候嗎?(演示幾何畫板,學生觀察,分析得出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當且僅當時,;這其實就是一個從“形”到“數”的轉化,運用了數學中非常重要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故,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思考:同學們如何理解“當且僅當”?當時,等號成立;僅當時,等號成立。問題三:如果是任意實數,這個結論還成立嗎?若成立,你能給出證明嗎? (學生自主完成)證明: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這是作差比較法,將得到的差值與零作比較。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一般地,對于任意實數,我們有,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不等式,對數學中重要的結論,我們應仔細觀察、思考,才能挖掘出它的內涵與外延。問題四:如果,用分別代替,結果如何?可得。通常我們把上式寫為我們可以得出結論2:基本不等式: 如果,則有,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思考:能否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證明?(學生活動)證法一:作差比較法。沿用問題三的證明過程,用分別代替可得出證明。證法二:請同學們把以下證明過程補充完整:要證 ①只要證 ②要證②,只要證 ③要證③,只要證 ④顯然, ④是成立的。當且僅當a=b時, ④中的等號成立 。這種證明方法叫“分析法”,實際就是執果索因的思想方法。同學們還有沒有用不等式的性質證明這個不等式的其他方法?這個問題請大家在課后進行探討。我們常把叫做正數的算術平均數,把叫做正數的幾何平均數,因此我們可以給出基本不等式的代數解釋:兩個正數的幾何平均數不大于它們的算術平均數。思考:能否用幾何方法進行證明?思考:能否找出圖中與和相關的線段 ?易知是直徑,就是半徑,比如半徑DO=;可知~,則半弦CD=;顯然半弦CD半徑DO,故。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半弦不大于半徑。或者認為是: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不大于斜邊的一半。除此以外你還可以想到基本不等式的其他解釋嗎?前面我們剛學了數列,和在數列中分別表示什么?分別表示正數的等差中項與等比中項。因此,從數列的角度看:兩個正數的等差中項不小于它們的等比中項。可以看出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基本不等式。三、例題講解、強化認知學以致用,我們可以兩個重要不等式來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呢?運用基本不等式的不同形態我們可以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形態一:例1. 若,求的最小值。分析:直接運用形態一解:當且僅當即時,y取最小值2。結論1:已知 x, y 都是正數, P 是常數.則(當且僅當時,取“=”號)簡稱為“積定和最小”。練一練:下列函數最小值是2的是( )注意:利用求最值時要注意:(1)各項皆為正數;(2)和為定值;(3)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形態二:例2.若,求的最大值。解:=當且僅當,即時,y取最大值。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結論2:已知 x, y 都是正數, S 是常數.則(當且僅當時,取“=”號)簡稱為:“和定積最大”小結:不論利用哪種形態的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都要注意以下幾點:(1)各項皆為正數;(2)和或積為定值;(3)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在生活中基本不等式有什么用呢?我們來看看下一個例題:例3 用籬笆圍成一個面積為100的矩形菜園,問這個矩形的長、寬各為多少時,所用籬笆最短,最短的籬笆是多少?解:設菜園的長、寬分別為、,則,籬笆的長為。顯然由可得,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因此,這個矩形的長、寬都為10m時,所用籬笆最短,最短為40m。小結:一定要注意運用基本不等式的三個限制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練一練:用一段長為36m的籬笆圍成一個矩形菜園,問這個矩形菜園的長和寬各為多少時,菜園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四、反思小結,概括提煉1、掌握了兩個不等式;2、掌握了基本不等式的簡單應用,求最值的時候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積定和最小與和定積最大。3、感受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非。”可見數形結合的思想非常重要,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非常強大的思想武器。(六)作業布置1.已知,求的最值。2.已知a、b都是正數,試探索, ,,的大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