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素養目標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十一章冰雪覆蓋的地區說出環繞南極大陸各大洋的名稱,環繞北冰洋各大洲的名稱。南極地區北極地區南極地區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南極洲北極地區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北美洲亞 洲格陵蘭島北冰洋歐 洲南極大陸是南極地區的主體,覆蓋著2 000多米厚的冰層,有“冰雪高原”之稱。“冰雪高原”南極大陸附近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是南極大陸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是南極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南極地區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低于-25 ℃,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年降水量約50毫米,氣候干燥,被稱為“白色荒漠” 。南極地區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有“風庫”之稱。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對南極地區氣候有這么一段記述:“今天早上,我們施放探空氣球。但氣球還沒有灌滿氣,就被7級大風吹爆了。第二個也是如此,直到第三個才算成功。當時的氣溫是-21℃,又有強風。等我們放完氣球后,帽子、眉毛、胡子都結了厚厚的一層白霜,一個個活像白胡子老頭。探險家稱南極地區為‘風庫’,這話不假。我們在南極地區下錨63天,47天是6級以上的大風天。據澳大利亞一個科學考察站20年的記錄,南極地區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日有300天。南極地區風兇極了,刮起來尖叫著,順著地面橫掃,考察隊員的房子時常被掀倒。”企 鵝為了抵御嚴寒,皮膚下有厚厚的脂肪保護層。冰天雪地的極地地區,生存著獨特的生物。每到暖季(11月到次年3月),成群的企鵝聚集在南極大陸沿海一帶,是南極地區亮麗的風景線。北極地區的主體是北冰洋,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北極地區沒有南極地區那么寒冷,年平均氣溫為-10 ℃左右。北極地區的降水量比南極地區大得多,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間。北極地區的風速遠不及南極地區大,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風速僅為10米/秒。北極熊北極熊的體長有3米多,體重達300千克。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特別不怕冷。在嚴寒的氣候條件下,極地地區的生物具備特殊的生存本領。為什么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冷得多從海陸分布看,南極地區主體是一片大陸,北極地區近2/3的面積是海洋。從海拔差異看,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超過2 300米,北極地區平均海拔僅與海平面相當。從海水溫度看,南極地區被冰冷的海水環繞,北極地區有從較低緯度流入的溫度較高的海水。歸納和比較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緯度位置和范圍氣候特征代表性動物南極地區北極地區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中間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圍氣溫低、降水少、風力大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中間是北冰洋,周圍是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終年冰封,但不如南極地區冷海陸分布企鵝北極熊比較項目科學考察的寶地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上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海域及沿岸無數的海洋生物豐富的礦藏資源地下利用鉆孔機從冰層鉆取冰芯,可以獲得南極地區過去降水、氣溫等地理信息。從飛機上發送并接收反射回來的無線電信號,測量南極大陸巖石上的冰層厚度。20世紀2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先后派出科學考察隊,到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1985年2月 南極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1989年2月 南極2009年1月 南極2014年2月 南極2024年2月 南極為什么泰山科考站要設計成架空的碟形造型碟形造型視野開闊,能減少風阻,有利于大風通過。主體建筑架空離地,一方面有利于大風吹走下方的積雪,另一方面把主體建筑與冰面隔開,維持站內溫度。找出我國的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秦嶺站。說說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建站都選擇在1—2月的原因。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所以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建站時間都選擇在1—2月。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國際橫穿南極大陸考察隊的我國科學家,對南極科學考察的科學價值有以下形象的比喻。閱讀之后,分組討論南極科學考察的價值。地球這個大系統內的一切要素變化的跡象,如氣候變化、火山噴發、厄爾尼諾現象、人類活動甚至太陽活動等,都可以通過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記錄”在南極冰蓋的積雪和冰川里。這樣,我們從南極的冰蓋上取雪樣或鉆冰芯,就如同醫生從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樣。醫生化驗血樣判斷人是否健康,我們就化驗雪樣判斷地球的健康狀況,而深層的冰芯則會告訴我們地球的歷史狀況。南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天文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廣闊的天然實驗室。北極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4。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地區漁業、油氣開采規模逐漸擴大,航運、旅游業等悄然興起。人類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也越來越頻繁,規模遠遠超過南極地區。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了科學考察站——黃河站。2004年7月 北極找出我國的黃河站。搜集有關材料,簡要說明北極科學考察的價值。黃河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類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和考察越來越頻繁,開發北極地區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等)以緩解資源緊張局面,此外,極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個國家科研能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保護極地環境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自行恢復。隨著人類不斷深入涉足,極地地區不再是一片凈土,極地環境問題也日益顯現。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允許捕鯨用于科學研究。反捕鯨人士說,日本利用公約這一漏洞,每年在南極洲鯨類保護區以科研名義獵捕數百頭鯨,而這些被捕殺的鯨最后是到了餐桌上,而不是實驗室。日本獵捕鯨冰川融化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人口膨脹,工業污染,有毒有害排放增加,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植被減少,致使全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引起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升高,造成兩極冰川融化減少。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多、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給人類帶來了危害。原因危害保護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為此,國際社會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北極環境保護戰略》等條例,保護人類共有的極地。南極地區,這片潔凈的土地,不能受到污染。這是各國南極考察隊員的共同心聲。在南極地區,隊員們外出考察,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頭盒裝進袋子封好。有時甚至把糞便也要裝入塑料袋,帶回站上處理。有些垃圾還要帶回本國處理,不能隨便扔掉或燒掉。極地,不可替代,不容破壞!科學家一直警告,極地地區的氣候變暖趨勢比中緯度地區更明顯。隨著海冰越來越快地消融,北極熊的家園遭到破壞,北極熊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為保護北極熊的家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以“保護極地,人人有責”為主題,舉辦一場演講活動。板書設計位置與范圍海陸分布氣溫降水風力代表性動物南極地區北極地區科考站環境問題保護措施極地地區冰雪覆蓋的地區科學考察的寶地保護極地環境隨堂練習1.下圖為南極地區被稱為“白色荒漠”的原因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的含義正確的是( )A.①—氣溫低B.②—降水少C.③—海拔高D.④—冰雪覆蓋D2. 我國極地科考的目的是( )A.捕獲大量極地動物B.更好地保護地球環境C.建設永久性居民點D.大規模開發極地礦產B3.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典型傳統民居最可能是( )A B C DB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2024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中國秦嶺站正式開站,填補了中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材料二 圖1為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圖2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圖,圖3為中國南極秦嶺站。圖1圖2圖3(1)根據圖1,寫出秦嶺站的大致地理坐標_______________,其瀕臨的大洋是_______;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_____方向。(2)秦嶺站開站當日,地球大致公轉到圖2中______點附近;此時北京市的晝夜長短變化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S ,160°E) 太平洋 東北④晝短夜長,晝漸長,夜漸短圖1圖2(3)秦嶺站建筑面積達5244平方米,其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造型。從效果圖上看,堅實的立柱將秦嶺站的主體建筑架空,看上去就好像站在地面上的“腳”。請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秦嶺站采用底部架空離地設計的主要原因。主體建筑架空,有利于大風通過;可以吹走積雪,避免建筑物被積雪掩埋;抵抗強風、暴雪等各種不利情況。圖3(4)簡要說明秦嶺站建站時間選擇12月至次年2月的原因。此時正值南極地區暖季,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