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jié) 亞洲及歐洲第1課時【素養(yǎng)目標】1.描述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位置的方法。2.歸納亞洲及歐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重點】分析和歸納亞洲和歐洲的地形特征。【難點】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方法。【自主預習】位置與范圍1.亞洲的地理位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2.亞洲的范圍:(1)北部深入 (重要緯線)內(nèi),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 廣; (2)約在東經(jīng)26°至西經(jīng)170°之間,東西距離 ; (3)面積 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 大洲。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3.地形以 為主,平均海拔950米,是除 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4.地表起伏 ,高低懸殊,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 。喜馬拉雅山脈主峰 ,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的湖面,是世界陸地表面最低處。 5.地勢中部高, 。 6.多 和海溝。 【合作探究】【探究情境】 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是一個地理探險隊,準備開啟一場跨越亞洲與歐洲的奇妙之旅。在出發(fā)之前,我們需要深入了解這兩大洲的位置與范圍。活動一:比較亞洲、歐洲的位置1.閱讀教材P2圖7-1,說出亞洲和歐洲分別主要位于哪些半球,并說明判斷依據(jù)。2.根據(jù)教材P2圖7-1,繪制簡單示意圖,展示亞洲和歐洲分別瀕臨的大洋和相鄰的大洲。3.閱讀教材P2圖7-1,說出亞洲和歐洲的大致經(jīng)緯度范圍和所處熱量帶。活動二:探究亞洲、歐洲的范圍4.結合下表比較亞洲和歐洲的面積大小,并計算歐洲面積占亞洲面積的大致比例。大洲 亞洲 歐洲面積/萬千米2 4 400 1 0165.結合教材P2圖7-1,計算亞洲和歐洲所跨的經(jīng)度和緯度度數(shù),并討論跨經(jīng)度和緯度范圍廣對兩大洲自然環(huán)境和時間有怎樣的影響。 下面請按照要求分析跨越亞洲與歐洲的路線,以此來了解亞洲與歐洲的地形地勢。活動三:分析跨越亞洲、歐洲的路線跨越亞洲與歐洲的路線示意6.a路線大致與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相吻合,b路線是海上路線。分別說出兩條路線經(jīng)過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稱。7.c路線沿50° N緯線,d路線沿30° N緯線。說出c和d路線經(jīng)過的主要地形區(qū)和山脈的名稱。8.e路線沿10° E經(jīng)線,f路線沿100° E經(jīng)線。說出e和f路線經(jīng)過的主要地形區(qū)和山脈的名稱。【總結歸納】9.填表對比亞洲與歐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比較項 亞洲 歐洲平均海拔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表起伏狀況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② 主要地形類型 以高原、山地為主 ③ 地形分布格局 ④ 山脈多分布在南、北兩側特色地形 大陸外側多島弧、海溝 ⑤ 第一節(jié) 亞洲及歐洲第1課時自主預習知識點一1.歐洲 非洲 白令海峽 印度 太平 北冰 東 北2.(1)北極圈 緯度(2)長(3)4 400 一知識點二3.高原、山地 南極4.大 青藏高原 珠穆朗瑪峰 死海5.四周低6.群島合作探究1.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判斷依據(jù)是亞洲大部分位于26° E—160° E之間和赤道以北。歐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判斷依據(jù)是歐洲大部分位于20° W—60° E之間,全部位于北回歸線以北。2.3.亞洲大致位于26° E—170° W、10° S—80° N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歐洲大致位于9° W—66° E、36° N—71° N,主要處于北溫帶。4.亞洲面積大于歐洲;歐洲面積約占亞洲面積的1/4。5.亞洲跨經(jīng)度約164°,跨緯度約90°;歐洲跨經(jīng)度約75°,跨緯度約35°。亞洲跨經(jīng)度廣,導致東西部時間差異大,最東和最西約有十個小時時差;跨緯度廣,使得植被類型多樣,有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等。歐洲跨經(jīng)度范圍小,內(nèi)部時間差異不大,方便區(qū)域間交流協(xié)調(diào);跨緯度范圍小些,自然環(huán)境差異相對小,溫帶氣候分布廣。6.a路線經(jīng)過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b路線經(jīng)過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等。7.c路線:西歐平原、東歐平原等。d路線:長江中下游平原、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等。8.e路線:斯堪的納維亞山脈、西歐平原、阿爾卑斯山脈等。f路線:橫斷山脈、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等。9.除南極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地面起伏較小,較為平坦 以平原為主 中部高、四周低 冰川地貌廣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