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一節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以我國上海為例(分值:58分)(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在資源環境承載力條件和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領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重要舉措。下圖為“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確定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據是( )①經濟發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礦產資源 ④人口數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國家中心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A.優化產業結構B.輻射帶動區域發展C.緩解人口就業壓力D.降低人口老齡化水平(2024·福建漳州質檢)城市的“虹吸效應”和“外溢效應”對區域城市的發展影響巨大。“虹吸效應”是指區域中心城市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大量吸納周邊中小城市的人口、資金、產業等資源,產生集聚效應的現象;“外溢效應”是指中心城市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人才、技術、產業、資金等向外圍中小城市遷移的現象。下圖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和“外溢效應”。據此完成3~4題。3.關于中心城市“虹吸效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環境改善B.促進區域中心城市規模擴大C.促進外圍城市經濟發展D.只出現在雛形期和成長期4.“外溢效應”對區域城市發展的影響有( )①利于中心城市產業升級 ②促進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區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首店”指在行業中有代表性品牌在某地區首次開設的門店,如全球首店、區域首店等。首店經濟是區域利用特有優勢,吸引首店匯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形態。下圖是“2019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城市首店數量及類型統計圖”。完成5~6題。5.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海外品牌首店數量最多,主要得益于( )A.便捷的交通運輸 B.發達的教育科技C.國際化程度最高 D.深厚的文化底蘊6.世界級大銀行在上海設立了區域性總部或分理機構,體現了上海大都市輻射功能的( )A.金融服務功能 B.都市核心功能C.產業帶動功能 D.交通運輸樞紐功能(2024·江蘇南京月考)紐約是美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其強勁的輻射能力推動美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紐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范圍可以劃分為內圈和外圈。內圈以金融保險業和化學工業為主;外圈主要聚集著本地居民的醫療救助業、零售業,以及承接內圈轉移的化學工業等制造業。據此完成7~8題。7.紐約輻射范圍從內圈到外圈產業的變化,反映了紐約對周邊地區的( )A.輻射帶動作用強B.輻射能力隨范圍擴大而減弱C.輻射范圍在不斷擴大D.輻射受中心城市規模的影響8.下列關于紐約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經濟發展,形成衛星城 ②加強紐約與周邊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物資流通 ③使中心城區的居住、服務等逐漸分散到周邊 ④促進自然資源、人才、技術向周邊地區回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選擇題9~12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黑龍江大慶期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城市群成為未來城鎮化的主要空間支撐形態。城市群的構建旨在通過區域協作,形成競爭合力。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小城鎮與城市群整體發展水平不匹配的現象,被稱為“集聚陰影區”(發展水平滯后區)。下圖示意蘇錫常(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小城鎮“集聚陰影區”分布。據此完成9~10題。9.蘇錫常小城鎮出現“集聚陰影區”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市的虹吸作用B.蘇錫常輻射帶動能力強C.小城鎮距離上海遠D.小城鎮經濟發展水平低10.為消除小城鎮“集聚陰影區”,蘇錫常可采取( )①挖掘自身競爭優勢,錯位發展 ②擴大小城鎮土地規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鼓勵小城鎮之間人員自由流動 ④利用政策加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2·山東地理)雙核結構是指在某區域內由區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門戶城市及其連線構成軸線,由此引領和推動所在區域發展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下圖為“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城市( )A.在區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補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補C.交通便捷且空間距離較近D.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相近12.沈陽—大連雙核結構有利于( )①促進大連市建成東北地區中心城市 ②促進沈陽—大連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③增強沈陽市對遼中南地區的輻射功能 ④提高沈陽和大連兩城市傳統工業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昆山地處江蘇東南部,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奠定了鄉鎮工業基礎。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師”奔波兩地,對昆山經濟發展起了很大助推作用,昆山第一家上市公司是由上海與昆山合作聯辦的。京滬鐵路開通,昆山到上海最短用時17分鐘,隨著上海地鐵11號線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兩地公共交通卡通用,2017年有超過850萬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閑旅游。在20世紀70年代,上海發展成為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但到20世紀80年代,上海中心城市產業高度密集,城鎮化問題凸顯,工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淘汰落后產能,完成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目標邁進。近年來,在上述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方,區域發展已上升到點軸開發模式,經濟獲得較快發展,其中“點”指增長極,“軸”為交通干線。(1)說明上海對昆山的輻射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2)上海對外輻射,對上海自身的發展有什么意義?(3)試解釋具備點軸開發條件的區域常形成經濟活動密集區的原因。答案精析1.A 2.B [第1題,根據圖文材料分析可知,國家中心城市屬于省級城市、直轄市,位于區域交通中心、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水平高,豐富的礦產資源、一定的人口數量是區域發展的基礎,但不是確定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據,A正確。第2題,根據材料可知,國家中心城市等級高,服務范圍廣,可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強輻射帶動功能,B正確。]3.B 4.A [第3題,“虹吸效應”是指區域中心城市大量吸納周邊中小城市的人口、資金、產業等資源,產生集聚效應的現象,可能使區域中心城市環境變差,A錯;“虹吸效應”會促進區域中心城市規模擴大,B對;“虹吸效應”不利于外圍城市經濟發展,C錯;在成型期中心城市仍然在吸納周邊區域資源以全面擴展,“虹吸效應”不只出現在雛形期和成長期,D錯。第4題,中心城市的部分產業遷至周邊城市,有利于中心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①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外溢效應”明顯的成熟期,城市群逐漸形成,②正確。“外溢效應”對周邊城市促進作用顯著,對中心城市郊區化影響較小,③錯誤。“外溢效應”并不是“虹吸效應”的對立效應,不會導致中心城市空洞化,而是中心城市進一步升級的表現,④錯誤。故選A。]5.C 6.A [第5題,根據材料“首店經濟是區域利用特有優勢,吸引首店匯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形態”可知,海外品牌首店選址在上海數量最多,是被上海的特有優勢吸引。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國際化程度最高,對海外品牌吸引力最大,C正確。第6題,世界級大銀行是金融機構,世界級大銀行在上海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理機構,體現了上海大都市輻射功能的金融服務功能,A正確。]7.B 8.A [第7題,據材料可知,輻射范圍內圈的產業與紐約作為“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職能更相似,且產業更高端,內圈受紐約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強,而對外圈的輻射相對較弱,因此,紐約輻射范圍從內圈到外圈產業的變化,反映了紐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隨范圍擴大而減弱。故選B。第8題,紐約中心城區的居住、生產、服務等功能逐漸分散到周邊地區,帶動周邊許多中小城市的經濟發展,形成多個具有競爭力的衛星城,①③正確;依托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紐約與周邊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物資流通更加便捷,②正確;紐約經濟發達,自然資源需求量大,對人才、技術吸引力強,不會向周邊地區回流,④錯誤。故選A。]9.A 10.C [第9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蘇錫常小城鎮出現與城市群整體發展水平不匹配的狀況,經濟相對落后,主要是由于距離上海較近,上海虹吸作用較強,人才、技術等集中于上海,導致本地區位優勢喪失,經濟發展相對落后,A正確;若蘇錫常輻射帶動能力強,應促進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不會出現“集聚陰影區”,排除B;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小城鎮距離上海較近,排除C;小城鎮整體發展水平低是“集聚陰影區”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D。第10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消除“集聚陰影區”,蘇錫常可以發揮自身競爭優勢,錯位發展,促進周邊區域經濟共同發展,①符合題意;盲目擴大小城鎮土地規模不符合現實發展狀況,排除②;鼓勵小城鎮之間人員流動,對促進經濟發展作用較小,無法消除“集聚陰影區”,排除③;可以利用政策加強蘇錫常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④符合題意。故選C。]11.A 12.C [第11題,雙核結構的功能是引領和推動所在區域的發展,沈陽位于遼寧中部腹地,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區位上具有內陸與沿海的互補性,對內、對外聯系都很便利;沈陽是遼寧省會城市、政治中心,大連是計劃單列市,是區域經濟中心,功能上具有互補性,選A。第12題,沈陽圍繞中心城市建設目標,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建設成為國家先進制造中心。大連發揮沿海港口優勢區位,圍繞建設海洋強市目標,全力推進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先進制造基地等,兩個城市互補性強,雙核結構有利于促進沈陽—大連區域經濟協同發展,②正確;通過雙核心及其沿線的聯系,可以促使沈陽的輻射功能向遼中南地區延伸,③正確,選C。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應該是三個省會城市的定位,①錯;沈陽、大連兩個核心城市應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降低傳統工業的比重,④錯。]13.(1)昆山承接上海疏解的部分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推進工業化;上海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對昆山經濟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交通的便捷性使上海與昆山聯系更加緊密,帶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2)有利于緩解上海中心城市產業活動過度集中、交通擁堵、地價上漲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城鎮化問題);原來的主導產業向其他地區轉移,為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發展空間(新工業用地);有利于上海把資金、技術、人力集中到新興產業(資金與技術)。(3)增長極以其優勢(投資環境良好,效益好,發展機會多等)吸引周邊產業和人口向增長極集聚(產生規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線沿線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區域的資源和生產要素繼續向增長極集聚的同時,也開始向交通干線沿線地區集中,沿線便成為經濟活動密集區。第一節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以我國上海為例[學習目標] 1.結合典例,說明大都市帶動區域發展的途徑和表現,理解城市體系的形成過程。(綜合思維)2.結合典例,提出促進大都市圈協調發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大都市的集聚與輻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規模龐大、人口眾多、________發達、具備強大輻射帶動功能的現代化城市區域,是城鎮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城市________組織形式。2.中心城市的作用3.集聚作用階段 表現集聚增強 ____________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經濟獲得較快增長后,會引導企業、資金、技術、信息、________的集聚集聚受限 當某區域匯集了一定量的某部門或行業的企業之后,會產生排斥其他企業的________;當企業生產經營超過一定規模后,會導致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逐漸________,經濟利益開始________集聚衰退 促進集聚的有利條件逐漸消失,難以吸引更多的企業、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集聚衰退顯著 阻礙集聚的不利因素會日漸凸顯,例如交通阻塞、____________、地價上升、生活質量下降等4.輻射帶動作用概念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與經濟發展________的地區之間產生的產業、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流動,以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表現 大都市將原有的部分工業轉移到周邊地區,以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從而形成梯度____________、各展所長、緊密合作的區域經濟格局聯系模式 通過________、信息網、關系網來完成,其作用與________和關系緊密相連,距離越近,關系越密切,輻射帶動作用就越充分核心歸納 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因素 影響 表現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廣闊,輻射范圍大,發展條件優越,潛力大 優越的地理位置能極大地提高城市等級,擴大輻射范圍,如上海市城市規模的變化過程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關系密切資源因素 城市因大規模的產業集聚,使得資源需求擴大,促進更大范圍內資源的開發利用 因產業集聚使城市所需資源的來源區擴大,促進了城市與區域之間的產業聯系,增強了城市的輻射功能交通條件 位于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通過發達的交通網絡為更遠的區域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輻射功能相對較強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對廣大區域內的人口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的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輻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經濟發 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區域之間的經濟關聯程度越高,產業、資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經濟要素的流動與聯系越密切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交通運輸網絡越發達、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動越頻繁、產業互動越高效,城市的輻射功能越強拓展延伸 區域空間發展模式模式 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增長極模式 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經濟獲得較快增長,成為增長極,引導資金、信息、人才集聚,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點軸開發模式 以增長極為依托,人口和產業沿軸線(交通干線)集聚,形成新的增長帶,使集聚和輻射過程在空間上沿著特定方向連續進行網絡開發模式 在經濟格局基本形成、點軸系統比較完善的地區實行網絡開發,可提高區域內生產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促進經濟一體化發展,將區域的經濟技術優勢向四周區域擴散,將更多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調整和優化組合2023年10月《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將著力構建“一核一副一帶多點”的空間格局:“一核”是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引導,打造鄭汴許同城化;“一副”是推動洛陽副中心城市和濟源深度融合發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塊;“一帶”是落實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國家戰略、以鄭開科創走廊為主軸、鄭新和鄭焦方向為重要分支,打造以創新為引導的城鎮和產業密集發展帶;“多點”主要是指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等新興增長中心,形成組團式、網絡化空間格局。右圖是鄭州都市圈簡圖。1.[區域認知]說明鄭州在鄭州都市圈發展中的作用。2.[綜合思維]從輻射方向、輻射強度方面,分析構建網絡化空間格局對鄭州向外輻射的影響。(2024·內蒙古鄂爾多斯階段練習)大都市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往往有顯著的輻射帶動作用。據此完成1~2題。1.關于大都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都市是城市發展到中級階段的產物B.周邊中小城市不會對大都市有影響C.大都市與周邊中小城市相互依存D.地價上升不會阻礙集聚2.受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的周邊地區會( )A.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 B.自然資源增加C.氣候異常 D.對外交通狀況變化不大(2024·遼寧朝陽聯考)廈門市(如下圖所示)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與漳州相連,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和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完成3~5題。3.圖示范圍內對城市分布影響最小的因素是( )A.交通 B.河流 C.地形 D.氣候4.廈門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主要表現在( )A.外遷城市人口 B.接受產業轉移C.提供資金技術 D.供應農副產品5.廈門市能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優越 B.發展歷史悠久C.旅游資源豐富 D.港口產業發達知識點二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1.位置:位于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緣,我國海岸帶與________的交會處。2.發展目標: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______中心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3.優勢條件:優越的地理區位、龐大的城市________、雄厚的綜合實力、發達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蘊、便捷的交通運輸、廣闊的____________等。4.輻射功能類型 表現產業帶動功能 上海全面推進產業升級,以________為核心,形成了汽車、造船、航空航天、電子、醫藥等龐大產業集群,生產規模龐大,市場競爭力強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經成為我國____________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交通運輸樞紐功能 上海擁有高效率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中心城區已建成______________金融服務功能 金融機構數量多,級別高科技研發創新功能 科研實力雄厚,是我國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5.輻射帶動作用(1)“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2)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3)“兩個扇面”對外影響圖示法理解大都市輻射功能材料一 城市作為區域的核心,對區域發展起著輻射帶動作用。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級城市向低等級城市流動,稱為城市輻射。上海市是長三角城市體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龍頭和區域協作的紐帶。材料二 下面圖1為長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圖,圖2為上海市對長三角部分城市輻射強度示意圖。 1.[區域認知]從地理位置角度說明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2.[綜合思維]分析上海市對長三角不同城市輻射強度的分布特征。3.[綜合思維]蘇南和浙北與上海市距離相當,但上海市對蘇南的輻射強度整體上超過了浙北,分析其原因。大都市圈是依托空間經濟集聚和擴散機制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長三角地區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據此完成1~2題。1.大都市圈發展過程是( )①多中心孤立集聚階段 ②多中心強聯系階段 ③多中心郊區化擴展階段 ④空間聚合階段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2.上海市的主要輻射功能有( )①都市核心功能 ②金融服務功能 ③農業帶動功能 ④交通運輸樞紐功能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浙江嘉興期末)受上海大都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影響,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讀圖,回答3~4題。3.上海對長三角不同城市的輻射強度不同。對蘇州輻射強度比常州大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交通 B.城市等級C.距離 D.地形4.下列關于上海對外輻射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解決南京市產業過度集聚的問題 ②促進五大城市圈的形成 ③緩解上海環境污染等問題④以上海為中心,向北、南、西三個方向輻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大都市的集聚與輻射作用梳理教材新知1.經濟 空間2.聚集 周邊3.產業基礎 人才 推力 上升 下降 環境污染4.滯后 分工合理 交通網 距離探究核心知識1.鄭州在鄭州大都市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對區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鄭州是區域管理中心、服務中心、經濟增長中心;鄭州的發展能輻射帶動區域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2.輻射方向:使鄭州市對外輻射沿放射發展軸向外拓展。輻射強度: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增強了鄭州市對外輻射強度。落實思維方法1.C 2.A [第1題,大都市是城市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A錯誤;周邊中小城市與大都市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動關系,B錯誤,C正確;地價上升會導致生活、生產成本上升,會阻礙集聚,D錯誤。第2題,受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大都市周邊地區會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A正確;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會使周邊地區自然資源增加,也不會導致氣候異常,B、C錯誤;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周邊地區交通狀況有改善作用,D錯誤。]3.D 4.C 5.A [第3題,據圖分析可知,城市主要沿鐵路線分布,交通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河流可以為城市提供水源和交通等,地形直接影響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對該區域城市分布影響較大;圖示范圍內的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對城市分布影響最小,故選D。第4題,廈門市作為該地區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經濟技術基礎好,發展水平高,可以為周邊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提供資金、技術;廈門市會吸引周邊地區人口遷入,并將其部分產業向外轉移,是農副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故選C。第5題,據圖可知,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海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因地理位置優越而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發展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港口產業發達不是廈門市成為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主要影響因素,故選A。]知識點二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梳理教材新知1.長江2.創新3.規模 經濟腹地4.上海 區域發展 立體交通網絡5.(1)南京 沿江 (2)蘇州 浙江 南通 (3)長江三角洲探究核心知識1.位于長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內河航運輻射帶動長江流域發展;位于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可輻射帶動東部沿海地區發展;上海是我國重要的鐵路、航空、水運交通樞紐,是內陸地區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紐帶。2.蘇州、無錫、南通、嘉興由于距離上海較近,地理位置優越,受上海輻射強度大,其中蘇州最大;舟山、揚州等城市因距離上海較遠,受上海輻射強度較小。3.與浙北相比,蘇南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更高;城市更多;與上海的交通更便利;受省會城市輻射弱。落實思維方法1.B 2.B [第1題,早期,從空間組織上看是相互孤立的、小型的地方經濟中心,工業化初期,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城市空間規模擴大,出現了較大的經濟中心,其活動范圍也擴展到郊區。隨著工業化日漸成熟,規模較大的經濟中心增多,空間上更加接近,相互聯系日益增多。最后經濟中心互相依存,經濟腹地相互交叉,經濟活動的空間聯系交錯密集,故大都市圈發展過程是①③②④,故選B。第2題,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條件有: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經濟輻射帶動能力強,交通便利等。上海市的主要輻射功能是基于自身區位優勢條件來輻射帶動整個城市群,農業不屬于其帶動范圍,③錯誤,①②④正確,故選B。]3.C 4.B [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與常州相比,蘇州距離上海更近,受上海輻射影響更大,蘇州與常州在交通、城市等級、地形方面差異不大。故選C。第4題,上海對外輻射并不能解決南京產業過度集聚的問題,①錯誤;可以加強長三角各城市間的聯系,促進五大都市圈的形成,②正確;上海通過產業轉移,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③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上海對外輻射,以上海為中心,向北、南、西三個方向輻射,④正確。故選B。](共74張PPT)第一節第二章 區域發展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以我國上海為例以某大都市為例,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說明大都市輻射功能。1.結合典例,說明大都市帶動區域發展的途徑和表現,理解城市體系的形成過程。(綜合思維)2.結合典例,提出促進大都市圈協調發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內容索引知識點一 大都市的集聚與輻射作用知識點二 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課時對點練大都市的集聚與輻射作用><知識點一1.大都市的概念:規模龐大、人口眾多、 發達、具備強大輻射帶動功能的現代化城市區域,是城鎮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城市 組織形式。2.中心城市的作用聚集經濟空間周邊3.集聚作用階段 表現集聚增強 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經濟獲得較快增長后,會引導企業、資金、技術、信息、 的集聚集聚受限 當某區域匯集了一定量的某部門或行業的企業之后,會產生排斥其他企業的 ;當企業生產經營超過一定規模后,會導致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逐漸 ,經濟利益開始______產業基礎人才推力上升下降階段 表現集聚衰退 促進集聚的有利條件逐漸消失,難以吸引更多的企業、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集聚衰退顯著 阻礙集聚的不利因素會日漸凸顯,例如交通阻塞、 、地價上升、生活質量下降等環境污染4.輻射帶動作用概念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與經濟發展 的地區之間產生的產業、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流動,以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表現 大都市將原有的部分工業轉移到周邊地區,以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從而形成梯度 、各展所長、緊密合作的區域經濟格局聯系模式 通過 、信息網、關系網來完成,其作用與 和關系緊密相連,距離越近,關系越密切,輻射帶動作用就越充分分工合理滯后交通網距離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核心歸納因素 影響 表現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廣闊,輻射范圍大,發展條件優越,潛力大 優越的地理位置能極大地提高城市等級,擴大輻射范圍,如上海市城市規模的變化過程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關系密切資源因素 城市因大規模的產業集聚,使得資源需求擴大,促進更大范圍內資源的開發利用 因產業集聚使城市所需資源的來源區擴大,促進了城市與區域之間的產業聯系,增強了城市的輻射功能交通條件 位于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通過發達的交通網絡為更遠的區域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輻射功能相對較強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核心歸納因素 影響 表現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對廣大區域內的人口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的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輻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區域之間的經濟關聯程度越高,產業、資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經濟要素的流動與聯系越密切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交通運輸網絡越發達、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動越頻繁、產業互動越高效,城市的輻射功能越強區域空間發展模式拓展延伸模式 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增長極模式 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經濟獲得較快增長,成為增長極,引導資金、信息、人才集聚,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點軸開發模式 以增長極為依托,人口和產業沿軸線(交通干線)集聚,形成新的增長帶,使集聚和輻射過程在空間上沿著特定方向連續進行網絡開發模式 在經濟格局基本形成、點軸系統比較完善的地區實行網絡開發,可提高區域內生產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促進經濟一體化發展,將區域的經濟技術優勢向四周區域擴散,將更多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調整和優化組合2023年10月《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將著力構建“一核一副一帶多點”的空間格局:“一核”是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引導,打造鄭汴許同城化;“一副”是推動洛陽副中心城市和濟源深度融合發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塊;“一帶”是落實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國家戰略、以鄭開科創走廊為主軸、鄭新和鄭焦方向為重要分支,打造以創新為引導的城鎮和產業密集發展帶;“多點”主要是指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等新興增長中心,形成組團式、網絡化空間格局。如圖是鄭州都市圈簡圖。1.[區域認知]說明鄭州在鄭州都市圈發展中的作用。答案 鄭州在鄭州大都市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對區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鄭州是區域管理中心、服務中心、經濟增長中心;鄭州的發展能輻射帶動區域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2.[綜合思維]從輻射方向、輻射強度方面,分析構建網絡化空間格局對鄭州向外輻射的影響。答案 輻射方向:使鄭州市對外輻射沿放射發展軸向外拓展。輻射強度: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增強了鄭州市對外輻射強度。(2024·內蒙古鄂爾多斯階段練習)大都市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往往有顯著的輻射帶動作用。據此完成1~2題。1.關于大都市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都市是城市發展到中級階段的產物B.周邊中小城市不會對大都市有影響C.大都市與周邊中小城市相互依存D.地價上升不會阻礙集聚√大都市是城市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A錯誤;周邊中小城市與大都市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動關系,B錯誤,C正確;地價上升會導致生活、生產成本上升,會阻礙集聚,D錯誤。(2024·內蒙古鄂爾多斯階段練習)大都市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往往有顯著的輻射帶動作用。據此完成1~2題。2.受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的周邊地區會A.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 B.自然資源增加C.氣候異常 D.對外交通狀況變化不大√受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大都市周邊地區會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A正確;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會使周邊地區自然資源增加,也不會導致氣候異常,B、C錯誤;大都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周邊地區交通狀況有改善作用,D錯誤。(2024·遼寧朝陽聯考)廈門市(如下圖所示)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與漳州相連,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和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完成3~5題。3.圖示范圍內對城市分布影響最小的因素是A.交通 B.河流C.地形 D.氣候√據圖分析可知,城市主要沿鐵路線分布,交通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河流可以為城市提供水源和交通等,地形直接影響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對該區域城市分布影響較大;圖示范圍內的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對城市分布影響最小,故選D。(2024·遼寧朝陽聯考)廈門市(如下圖所示)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與漳州相連,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和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完成3~5題。4.廈門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主要表現在A.外遷城市人口 B.接受產業轉移C.提供資金技術 D.供應農副產品√廈門市作為該地區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經濟技術基礎好,發展水平高,可以為周邊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提供資金、技術;廈門市會吸引周邊地區人口遷入,并將其部分產業向外轉移,是農副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故選C。(2024·遼寧朝陽聯考)廈門市(如下圖所示)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與漳州相連,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和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完成3~5題。5.廈門市能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A.地理位置優越 B.發展歷史悠久C.旅游資源豐富 D.港口產業發達√據圖可知,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海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因地理位置優越而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發展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港口產業發達不是廈門市成為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主要影響因素,故選A。上海大都市的輻射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知識點二1.位置:位于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緣,我國海岸帶與 的交會處。2.發展目標: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 中心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3.優勢條件:優越的地理區位、龐大的城市 、雄厚的綜合實力、發達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蘊、便捷的交通運輸、廣闊的 等。長江創新規模經濟腹地4.輻射功能類型 表現產業帶動功能 上海全面推進產業升級,以 為核心,形成了汽車、造船、航空航天、電子、醫藥等龐大產業集群,生產規模龐大,市場競爭力強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經成為我國 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上海區域發展類型 表現交通運輸樞紐功能 上海擁有高效率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中心城區已建成_________________金融服務功能 金融機構數量多,級別高科技研發創新功能 科研實力雄厚,是我國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立體交通網絡5.輻射帶動作用(1)“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南京沿江(2)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蘇州浙江南通(3)“兩個扇面”對外影響長江三角洲圖示法理解大都市輻射功能材料一 城市作為區域的核心,對區域發展起著輻射帶動作用。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級城市向低等級城市流動,稱為城市輻射。上海市是長三角城市體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龍頭和區域協作的紐帶。材料二 下面圖1為長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圖,圖2為上海市對長三角部分城市輻射強度示意圖。1.[區域認知]從地理位置角度說明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答案 位于長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內河航運輻射帶動長江流域發展;位于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可輻射帶動東部沿海地區發展;上海是我國重要的鐵路、航空、水運交通樞紐,是內陸地區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紐帶。2.[綜合思維]分析上海市對長三角不同城市輻射強度的分布特征。答案 蘇州、無錫、南通、嘉興由于距離上海較近,地理位置優越,受上海輻射強度大,其中蘇州最大;舟山、揚州等城市因距離上海較遠,受上海輻射強度較小。3.[綜合思維]蘇南和浙北與上海市距離相當,但上海市對蘇南的輻射強度整體上超過了浙北,分析其原因。答案 與浙北相比,蘇南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更高;城市更多;與上海的交通更便利;受省會城市輻射弱。大都市圈是依托空間經濟集聚和擴散機制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長三角地區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據此完成1~2題。1.大都市圈發展過程是①多中心孤立集聚階段 ②多中心強聯系階段 ③多中心郊區化擴展階段 ④空間聚合階段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早期,從空間組織上看是相互孤立的、小型的地方經濟中心,工業化初期,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城市空間規模擴大,出現了較大的經濟中心,其活動范圍也擴展到郊區。隨著工業化日漸成熟,規模較大的經濟中心增多,空間上更加接近,相互聯系日益增多。最后經濟中心互相依存,經濟腹地相互交叉,經濟活動的空間聯系交錯密集,故大都市圈發展過程是①③②④,故選B。大都市圈是依托空間經濟集聚和擴散機制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長三角地區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據此完成1~2題。2.上海市的主要輻射功能有①都市核心功能 ②金融服務功能 ③農業帶動功能 ④交通運輸樞紐功能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條件有: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經濟輻射帶動能力強,交通便利等。上海市的主要輻射功能是基于自身區位優勢條件來輻射帶動整個城市群,農業不屬于其帶動范圍,③錯誤,①②④正確,故選B。(2024·浙江嘉興期末)受上海大都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影響,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讀圖,回答3~4題。3.上海對長三角不同城市的輻射強度不同。對蘇州輻射強度比常州大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A.交通 B.城市等級C.距離 D.地形√從圖中可以看出,與常州相比,蘇州距離上海更近,受上海輻射影響更大,蘇州與常州在交通、城市等級、地形方面差異不大。故選C。(2024·浙江嘉興期末)受上海大都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影響,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讀圖,回答3~4題。4.下列關于上海對外輻射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①解決南京市產業過度集聚的問題 ②促進五大城市圈的形成 ③緩解上海環境污染等問題 ④以上海為中心,向北、南、西三個方向輻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上海對外輻射并不能解決南京產業過度集聚的問題,①錯誤;可以加強長三角各城市間的聯系,促進五大都市圈的形成,②正確;上海通過產業轉移,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③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上海對外輻射,以上海為中心,向北、南、西三個方向輻射,④正確。故選B。課時對點練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在資源環境承載力條件和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領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重要舉措。下圖為“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確定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據是①經濟發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礦產資源④人口數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2345678910111213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根據圖文材料分析可知,國家中心城市屬于省級城市、直轄市,位于區域交通中心、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水平高,豐富的礦產資源、一定的人口數量是區域發展的基礎,但不是確定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據,A正確。12345678910111213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在資源環境承載力條件和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領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重要舉措。下圖為“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2.國家中心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主要作用是A.優化產業結構 B.輻射帶動區域發展C.緩解人口就業壓力 D.降低人口老齡化水平√12345678910111213根據材料可知,國家中心城市等級高,服務范圍廣,可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強輻射帶動功能,B正確。(2024·福建漳州質檢)城市的“虹吸效應”和“外溢效應”對區域城市的發展影響巨大。“虹吸效應”是指區域中心城市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大量吸納周邊中小城市的人口、資金、產業等資源,產生集聚效應的現象;“外溢效應”是指中心城市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人才、技術、產業、資金等向外圍中小城市遷移的現象。下圖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和“外溢效應”。據此完成3~4題。3.關于中心城市“虹吸效應”的敘述,正確的是A.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環境改善B.促進區域中心城市規模擴大C.促進外圍城市經濟發展D.只出現在雛形期和成長期√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虹吸效應”是指區域中心城市大量吸納周邊中小城市的人口、資金、產業等資源,產生集聚效應的現象,可能使區域中心城市環境變差,A錯;“虹吸效應”會促進區域中心城市規模擴大,B對;“虹吸效應”不利于外圍城市經濟發展,C錯;在成型期中心城市仍然在吸納周邊區域資源以全面擴展,“虹吸效應”不只出現在雛形期和成長期,D錯。12345678910111213(2024·福建漳州質檢)城市的“虹吸效應”和“外溢效應”對區域城市的發展影響巨大。“虹吸效應”是指區域中心城市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大量吸納周邊中小城市的人口、資金、產業等資源,產生集聚效應的現象;“外溢效應”是指中心城市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人才、技術、產業、資金等向外圍中小城市遷移的現象。下圖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和“外溢效應”。據此完成3~4題。4.“外溢效應”對區域城市發展的影響有①利于中心城市產業升級 ②促進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區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中心城市的部分產業遷至周邊城市,有利于中心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①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外溢效應”明顯的成熟期,城市群逐漸形成,②正確。“外溢效應”對周邊城市促進作用顯著,對中心城市郊區化影響較小,③錯誤。“外溢效應”并不是“虹吸效應”的對立效應,不會導致中心城市空洞化,而是中心城市進一步升級的表現,④錯誤。故選A。“首店”指在行業中有代表性品牌在某地區首次開設的門店,如全球首店、區域首店等。首店經濟是區域利用特有優勢,吸引首店匯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形態。下圖是“2019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城市首店數量及類型統計圖”。完成5~6題。5.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海外品牌首店數量最多,主要得益于A.便捷的交通運輸B.發達的教育科技C.國際化程度最高D.深厚的文化底蘊√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根據材料“首店經濟是區域利用特有優勢,吸引首店匯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形態”可知,海外品牌首店選址在上海數量最多,是被上海的特有優勢吸引。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國際化程度最高,對海外品牌吸引力最大,C正確。12345678910111213“首店”指在行業中有代表性品牌在某地區首次開設的門店,如全球首店、區域首店等。首店經濟是區域利用特有優勢,吸引首店匯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形態。下圖是“2019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城市首店數量及類型統計圖”。完成5~6題。6.世界級大銀行在上海設立了區域性總部或分理機構,體現了上海大都市輻射功能的A.金融服務功能B.都市核心功能C.產業帶動功能D.交通運輸樞紐功能√12345678910111213世界級大銀行是金融機構,世界級大銀行在上海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理機構,體現了上海大都市輻射功能的金融服務功能,A正確。(2024·江蘇南京月考)紐約是美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其強勁的輻射能力推動美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紐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范圍可以劃分為內圈和外圈。內圈以金融保險業和化學工業為主;外圈主要聚集著本地居民的醫療救助業、零售業,以及承接內圈轉移的化學工業等制造業。據此完成7~8題。7.紐約輻射范圍從內圈到外圈產業的變化,反映了紐約對周邊地區的A.輻射帶動作用強 B.輻射能力隨范圍擴大而減弱C.輻射范圍在不斷擴大 D.輻射受中心城市規模的影響√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據材料可知,輻射范圍內圈的產業與紐約作為“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職能更相似,且產業更高端,內圈受紐約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強,而對外圈的輻射相對較弱,因此,紐約輻射范圍從內圈到外圈產業的變化,反映了紐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隨范圍擴大而減弱。故選B。12345678910111213(2024·江蘇南京月考)紐約是美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其強勁的輻射能力推動美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紐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范圍可以劃分為內圈和外圈。內圈以金融保險業和化學工業為主;外圈主要聚集著本地居民的醫療救助業、零售業,以及承接內圈轉移的化學工業等制造業。據此完成7~8題。8.下列關于紐約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經濟發展,形成衛星城 ②加強紐約與周邊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物資流通 ③使中心城區的居住、服務等逐漸分散到周邊 ④促進自然資源、人才、技術向周邊地區回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紐約中心城區的居住、生產、服務等功能逐漸分散到周邊地區,帶動周邊許多中小城市的經濟發展,形成多個具有競爭力的衛星城,①③正確;依托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紐約與周邊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物資流通更加便捷,②正確;紐約經濟發達,自然資源需求量大,對人才、技術吸引力強,不會向周邊地區回流,④錯誤。故選A。(2024·黑龍江大慶期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城市群成為未來城鎮化的主要空間支撐形態。城市群的構建旨在通過區域協作,形成競爭合力。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小城鎮與城市群整體發展水平不匹配的現象,被稱為“集聚陰影區”(發展水平滯后區)。下圖示意蘇錫常(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小城鎮“集聚陰影區”分布。據此完成9~10題。9.蘇錫常小城鎮出現“集聚陰影區”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市的虹吸作用B.蘇錫常輻射帶動能力強C.小城鎮距離上海遠D.小城鎮經濟發展水平低√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蘇錫常小城鎮出現與城市群整體發展水平不匹配的狀況,經濟相對落后,主要是由于距離上海較近,上海虹吸作用較強,人才、技術等集中于上海,導致本地區位優勢喪失,經濟發展相對落后,A正確;若蘇錫常輻射帶動能力強,應促進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不會出現“集聚陰影區”,排除B;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小城鎮距離上海較近,排除C;小城鎮整體發展水平低是“集聚陰影區”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D。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2024·黑龍江大慶期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城市群成為未來城鎮化的主要空間支撐形態。城市群的構建旨在通過區域協作,形成競爭合力。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小城鎮與城市群整體發展水平不匹配的現象,被稱為“集聚陰影區”(發展水平滯后區)。下圖示意蘇錫常(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小城鎮“集聚陰影區”分布。據此完成9~10題。10.為消除小城鎮“集聚陰影區”,蘇錫常可采取①挖掘自身競爭優勢,錯位發展 ②擴大小城鎮土地規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鼓勵小城鎮之間人員自由流動 ④利用政策加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消除“集聚陰影區”,蘇錫常可以發揮自身競爭優勢,錯位發展,促進周邊區域經濟共同發展,①符合題意;盲目擴大小城鎮土地規模不符合現實發展狀況,排除②;鼓勵小城鎮之間人員流動,對促進經濟發展作用較小,無法消除“集聚陰影區”,排除③;可以利用政策加強蘇錫常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④符合題意。故選C。(2022·山東地理)雙核結構是指在某區域內由區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門戶城市及其連線構成軸線,由此引領和推動所在區域發展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下圖為“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城市A.在區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補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補C.交通便捷且空間距離較近D.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相近√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雙核結構的功能是引領和推動所在區域的發展,沈陽位于遼寧中部腹地,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區位上具有內陸與沿海的互補性,對內、對外聯系都很便利;沈陽是遼寧省會城市、政治中心,大連是計劃單列市,是區域經濟中心,功能上具有互補性,選A。12345678910111213(2022·山東地理)雙核結構是指在某區域內由區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門戶城市及其連線構成軸線,由此引領和推動所在區域發展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下圖為“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2.沈陽—大連雙核結構有利于①促進大連市建成東北地區中心城市 ②促進沈陽—大連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③增強沈陽市對遼中南地區的輻射功能 ④提高沈陽和大連兩城市傳統工業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沈陽圍繞中心城市建設目標,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建設成為國家先進制造中心。大連發揮沿海港口優勢區位,圍繞建設海洋強市目標,全力推進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先進制造基地等,兩個城市互補性強,雙核結構有利于促進沈陽—大連區域經濟協同發展,②正確;通過雙核心及其沿線的聯系,可以促使沈陽的輻射功能向遼中南地區延伸,③正確,選C。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應該是三個省會城市的定位,①錯;沈陽、大連兩個核心城市應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降低傳統工業的比重,④錯。123456789101112131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昆山地處江蘇東南部,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奠定了鄉鎮工業基礎。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師”奔波兩地,對昆山經濟發展起了很大助推作用,昆山第一家上市公司是由上海與昆山合作聯辦的。京滬鐵路開通,昆山到上海最短用時17分鐘,隨著上海地鐵11號線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兩地公共交通卡通用,2017年有超過850萬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閑旅游。在20世紀70年代,上海發展成為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但到20世紀80年代,上海中心城市產業高度密集,城鎮化問題凸顯,工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淘汰落后產能,完成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目標邁進。12345678910111213近年來,在上述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地方,區域發展已上升到點軸開發模式,經濟獲得較快發展,其中“點”指增長極,“軸”為交通干線。12345678910111213(1)說明上海對昆山的輻射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答案 昆山承接上海疏解的部分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推進工業化;上海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對昆山經濟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交通的便捷性使上海與昆山聯系更加緊密,帶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2)上海對外輻射,對上海自身的發展有什么意義?答案 有利于緩解上海中心城市產業活動過度集中、交通擁堵、地價上漲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城鎮化問題);原來的主導產業向其他地區轉移,為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發展空間(新工業用地);有利于上海把資金、技術、人力集中到新興產業(資金與技術)。12345678910111213(3)試解釋具備點軸開發條件的區域常形成經濟活動密集區的原因。答案 增長極以其優勢(投資環境良好,效益好,發展機會多等)吸引周邊產業和人口向增長極集聚(產生規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線沿線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區域的資源和生產要素繼續向增長極集聚的同時,也開始向交通干線沿線地區集中,沿線便成為經濟活動密集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一節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以我國上海為例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章 第一節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以我國上海為例 學案(含答案).docx 第二章 第一節 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以我國上海為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