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一(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讀“某區域圖”,回答1~2題。1.圖示區域中,區域邊界劃分的主要依據及其特點是( )A.河流、明確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線、模糊的 D.山脈、明確的2.根據圖示信息分析,該區域最適宜發展的是( )A.化學工業 B.建材工業C.電子工業 D.紡織工業(2024·四川成都期末)我國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據此完成3~5題。3.圖示三大區域( )A.都有明確的邊界 B.按自然特征劃分C.內部特征絕對一致 D.人類活動差異較小4.與東部季風區相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區( )A.年均氣溫更高B.不受季風影響C.年降水量小且年際變化小D.河流最終全部流入太平洋5.青藏高寒區成為世界高原特有生物集中分布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復雜多樣 B.冰川凍土廣布C.氣候高寒缺氧 D.生物天敵較少野生稻是亞洲栽培稻的近緣祖先,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經消失的優良遺傳基因,可用來改良水稻品種。中國野生稻零星分布在南方地區。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有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分布區,國家在這里劃定了野生稻保護區。據此完成6~7題。6.東鄉區野生稻作為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與其他地區的野生稻相比,具有的最重要的優良遺傳基因是( )A.抗寒 B.抗旱 C.抗病 D.抗風7.國家在東鄉區劃定野生稻保護區,是為了( )A.促進當地水稻種植業的發展B.保護當地自然環境C.提高野生稻的產量和品質D.保護野生稻物種資源下圖為“某區域的發展過程圖”。讀圖,回答8~9題。8.圖中可以反映出( )A.區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B.產業結構優化,第二產業比重逐漸提高C.區域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D.區域內聯系逐漸增加,與區外聯系逐漸減弱9.在區域發展晚期( )A.核心區域的發展速度顯著高于外圍空間B.區域發展處于不平衡的加速發展狀態C.區域內部的發展差距逐漸增大D.高科技可能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2024·江蘇無錫期中)鄉村“產居一體”是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產業與居住功能相結合的空間模式。浙江省安吉縣碧門村依山而建,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作坊”“個體工業”為主導的“產居一體”空間格局。下圖示意碧門村下轄青山村、中心村的產業和居住用地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0~12題。10.碧門村“產居一體”空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規模較小 B.產業綠色環保C.土地資源有限 D.生產聯系復雜11.下列有關青山村和中心村“產居一體”用地空間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都以大型竹加工工廠為中心集聚分布?、诙家缘缆窞檩S線集聚分布?、鄱寄芨玫匕l揮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芏季哂懈玫奈锪?、包裝和倉儲條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在“產居一體”模式下,碧門村要實現跨越式鄉村振興更需要( )A.完善基礎設施B.引進發展資金C.擴大產業規模D.堅持文化引領建設主體功能區是生態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國土開發和保護重大戰略。下圖示意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據此回答13~14題。13.福州、泉州、廈門被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的優勢條件是( )①經濟發達,人口密集 ②科技創新能力強?、叟R海,自然環境優美 ④土壤肥沃,農產品豐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4.甲處主體功能區的發展方向是( )A.發展創新能力,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B.大力推進城鎮化,帶動全省經濟發展C.禁止在開發區內開墾,以保護生態環境D.為東部沿海提供優質的農副產品下圖示意甲、乙兩個相鄰國家的產業構成情況。據此完成15~16題。15.甲、乙國家可能是( )A.印度、巴基斯坦 B.法國、德國C.印度尼西亞、日本 D.墨西哥、美國16.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的生產要素及其流動方向,符合區際關系的有( )①資金?、诩夹g?、蹌趧恿Α、茉?br/>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24·湖南長沙期中)長株潭一體化是為了進一步整合促進長株潭(長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所提出的宏觀規劃,以促進三市集群經濟的規模,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并促進地區社會生活的融合。下圖示意長株潭城市群位置,下表為“2019年長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產值統計表”。據此回答17~18題。產值(億元) 占湖南省總比重 省內排名長沙 11 574.22 29.1% 1株洲 3 003.13 7.6% 5湘潭 2 257.60 5.7% 717.長株潭一體化的基礎有( )①空間位置鄰近 ②城市歷史悠久?、鄢鞘行再|相同?、墚a業部門接近 ⑤經濟發展協調 ⑥國家政策支持A.①③④⑥ B.①⑤⑥C.②③④ D.①②④⑤18.相較于武漢三鎮一體化后的經濟發展,長株潭一體化后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規模較大,管理負擔過重B.湘江阻隔、沼澤廣布,區域聯系較弱C.中心城市發展快,輻射帶動能力差D.位于中部地區,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緩慢(2024·浙南名校聯盟聯考)傳統的“飛地經濟”合作模式主要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經濟落后城市設置園區,從而實現“強扶弱”。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之間又出現了“反向飛地經濟”。下圖為“反向飛地經濟示意圖”。據此完成19~20題。19.飛地經濟形成的背景是( )A.資源環境相似 B.區域文化相異C.空間距離臨近 D.經濟優勢互補20.新出現的反向飛地經濟園區,與傳統飛地園區的最大差異是( )A.交通條件 B.產業類型C.礦產資源 D.園區面積二、非選擇題(共50分)2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南嶺是山脈,但又山不連脈,被分成了五堆,又稱“五嶺”,毛澤東主席曾用“五嶺逶迤騰細浪”來形容南嶺的地貌特征。其與秦嶺都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南嶺是我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東西綿延1 400多千米。最高峰海拔2 142米,南嶺南北兩側氣候有一定的差異,嶺北常見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較耐寒,嶺南則很少有霜雪,熱帶栽培植物比較多。材料二 我國主要山脈分布圖。(1)指出南嶺作為地理分界線的三個地理意義。(4分)(2)指出秦嶺與南嶺都能成為重要自然地理界線的原因。(3分)(3)與秦嶺相比,南嶺的地域分界作用不夠鮮明,請從地形角度說明原因。(3分)22.(2024·河南平頂山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王金莊所在的太行山東麓,屬于石灰巖山區,缺土少雨,唯獨不缺石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當地農民就地取材,用山石筑堰,在石堰間填土打造出片片石頭梯田。走進王金莊,仿佛走進了石頭的世界,石屋、石橋、石碾,石磨,以及石頭鋪成的街巷,造就了一座獨具特色的傳統村落。全村幾乎家家都養著驢,這是一個“馱在驢背上的村莊”。下圖分別為王金莊村民打造的石頭梯田圖及村民使用驢馱運物資的景觀圖。(1)說明王金莊村民變山坡為梯田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益處。(4分)(2)王金莊村民多采用石頭打造民居和生產、生活用品,就此做出合理解釋。(6分)(3)簡述王金莊被稱為“馱在驢背上的村莊”的主要原因。(2分)2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瑪咖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高海拔地區的野生植物,忌高溫和澇洼積水,其生存條件惡劣,通過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形成品質極佳的藥材。近年來,我國云南的某些壩子地區采用人工栽培技術,引進瑪咖種植,但其產出的瑪咖藥材品質不及原產地。下圖為瑪咖原產地所在國家的位置示意圖。(1)概述圖中所示國家分水嶺東西部地區河流特征的差異。(4分)(2)比較分析甲、乙、丙三地氣候的差異及形成的原因。(6分)(3)指出該國瑪咖的種植地區,并比較分析該國與我國云南所產瑪咖品質差異大的主要原因。(6分)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蘭斯塔德地區位于荷蘭西部,是由四個核心城市及周邊城鎮組成的多中心城市群,橫跨四省。蘭斯塔德的“綠心”被城市群環繞,主要由農田、河湖、沼澤構成,多河由此入海。圖1為蘭斯塔德地區示意圖,圖2為圖1中AB沿線地形地質剖面圖。材料二 蘭斯塔德城市群與巴黎等單核心主導的城市群相比發展更均衡,四個核心城市分工明確但整體競爭力不足。近年來,荷蘭政府積極構建“城市網絡”以提升該區域整體競爭力。(1)分析蘭斯塔德地區形成多中心城市群格局的自然原因。(3分)(2)指出蘭斯塔德綠心區域發展鄉村休閑娛樂產業的有利條件。(3分)(3)從區域聯系的角度,分析蘭斯塔德地區構建“城市網絡”的發展思路。(6分)答案精析1.D 2.C [第1題,圖示區域中的邊界是縣界,屬于行政區的邊界,是明確的。該邊界基本與河流的分水嶺一致,因此是依據海拔較高的山脈劃分的,故選D。第2題,該區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因此適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電子工業),故選C。]3.B 4.C 5.A [第3題,圖中區域按相似的自然特征劃分,邊界具有過渡性質,B正確,A錯誤;區域內部特征相對一致,但仍有差異,C錯誤;由于三大區域自然環境特征不同,人類活動差異較大,D錯誤。第4題,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深居內陸,受海洋水汽影響小,年降水量小,且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小,C正確。第5題,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廣,高大山脈眾多,地形復雜多樣,局部小氣候差異明顯,適合不同生物生存,是世界高原特有生物集中分布區,A正確;冰川凍土廣布和氣候高寒缺氧不利于生物生存,B、C錯誤;沒有信息說明青藏高原的生物天敵較少,無法判斷,D錯誤。]6.A 7.D [第6題,東鄉區野生稻作為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與其他地區(緯度更低地區)的野生稻相比,最重要的優良遺傳基因是抗寒,A對。第7題,野生稻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經消失的優良遺傳基因,并可用來改良水稻品種,但其面臨著日益減少的威脅,故國家劃定野生稻保護區,是為了保護野生稻物種資源,D對。]8.C 9.D [第8題,圖示三個發展階段無法體現出該區域的發展速度,A錯;圖中沒有信息反映出產業結構及第二產業比重的變化,B錯;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C正確;區域內聯系逐漸增加,與區外聯系逐漸增強,D錯。第9題,在區域發展晚期,核心區域的發展速度顯著低于外圍空間,A錯;區域發展處于相對較平衡的發展狀態,B錯;區域內部的發展差距逐漸縮小,C錯。高科技可能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D正確。]10.C 11.D 12.D [第10題,鄉村“產居一體”是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產業與居住功能相結合的空間模式,碧門村依山而建,土地資源有限,是“產居一體”空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故選C。第11題,讀圖并結合材料分析可知,兩地相同點表現在都具有明顯的集聚特征,青山村以涼席廠、家私廠等大型竹加工廠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沿主要道路集聚分布,①②不是共同點,①②錯誤;竹產業生產規模小,占地面積小,污染小,噪聲小,對家庭生活影響小,適合與居住區結合在一起,“產居一體”都能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③正確;產居用地共享基礎和服務配套設施,都具有更好的物流、包裝和倉儲條件,④正確。故選D。第12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兼顧產業與生活配套,但無法實現跨越式鄉村振興,A錯誤;“產居一體”模式有一定的經濟收益,不需要額外引進發展資金,B錯誤;浙江省安吉縣碧門村依山而建,場地有限,難以擴大產業規模,C錯;“產居一體”模式以“家庭作坊”“個體工業”為主導,生產規模較小,碧門村要實現跨越式鄉村振興要堅持文化引領,保留文化基底特色,可以突出“產居一體”模式特色,提升品位,可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D正確。]13.A 14.C [第13題,福州、泉州、廈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鎮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強,但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開始減弱,需要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鎮群的協調發展,①②正確。故選A。第14題,讀圖可知,甲處位于武夷山區,屬于禁止開發區域,應禁止在開發區內開墾,以保護生態環境,C正確。]15.D 16.B [第15題,由題可知,甲國經濟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落后,就業機會少,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所以為發展中國家,法國為發達國家,B錯誤。乙國城鎮化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所以是發達國家,巴基斯坦為發展中國家,A錯誤。兩國為鄰國,C錯誤,D正確。第16題,圖中①③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主要是資源和勞動力,①錯誤,③正確。②④由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表示資金、技術等,②正確,④錯誤。選B。]17.B 18.C [第17題,長沙、株洲與湘潭在空間位置上距離較近,①正確。株洲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是在鐵路樞紐建成之后才發展起來的城市,歷史并不悠久,②錯誤。長沙是湖南省省會,其性質與湘潭、株洲不同,③錯誤。由于城市發展時間不同,三城市之間產業部門并不接近,比如株洲早期發展的是以交通運輸為主的相關產業,④錯誤。三城市之間的產業結構多有不同,但產業之間相互交織,產業沖突較小,經濟發展較為協調,⑤正確。三城市之間的發展便是在長株潭一體化背景下所產生的,有國家政策支持,⑥正確。故選B。第18題,湖北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經濟重地,其省會城市武漢更是經濟基礎雄厚,與武漢三鎮相比,長株潭城市規模相對較小,A錯誤。武漢三鎮也有漢江、長江阻隔,故湘江阻隔并不是其發展緩慢的原因,B錯誤。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長沙作為中心城市,發展速度過快,輻射帶動能力較差,故一體化速度發展緩慢,C正確。長株潭產業結構并不單一,D錯誤。]19.D 20.B [第19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飛地經濟”合作模式主要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經濟落后城市設置園區,促進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其形成的背景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經濟優勢互補。故選D。第20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反向飛地是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設置創新飛地;傳統飛地是發達地區在欠發達地區設置園區,主要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兩者的產業類型差異較大,故選B。]21.(1)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或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分界線);大致為廣東、廣西與江西、湖南的分界線;大致是我國雨雪分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分界線;江南地區與華南地區分界線。(2)海拔較高;東西綿延較長;位置獨特。(3)海拔相對較低;地形破碎,不連續;多山口和谷地。22.(1)變山坡為梯田,使局部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增加;加厚土壤層,使土壤更加肥沃,利于農業生產;降低坡面徑流流速,增加下滲,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在開墾的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產。(2)石灰巖山區石塊多,就地取材方便;用石頭打造的民居,冬暖夏涼,生活較為舒適;采用石質材料打造生產、生活用品,經久耐用;對外聯系不便,獲得其他建材等物資困難,成本高。(3)由于山區環境、道路限制,全村幾乎家家都養著驢;驢是他們主要的勞動力和交通工具,人們的生產、生活基本都要借助于驢來完成,因此王金莊被稱為“馱在驢背上的村莊”。23.(1)分水嶺東部地區河網密布,西部地區河流短?。粬|部地區河流大致自西向東流動,西部地區河流自東向西注入海洋;東部地區河流流域面積廣,水量大,西部地區河流流域面積小,水量小。(2)氣溫:甲、丙兩地氣溫高,乙地氣溫低。原因:乙地為山地,地勢高,氣溫低。降水:甲地降水少,乙、丙兩地降水多。原因:甲地地處東南信風背風坡,降水少;乙地為山地,多地形雨;丙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富。(3)種植地區:該國的中部山地地區。原因:我國云南壩子地區地形平坦,易積水,該國中部地區為山地地形,利于排水;我國云南壩子地區氣溫高、晝夜溫差小,光照不足,該國中部山地地區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該國中部土壤適合瑪咖生長,我國云南壩子地區種植時間短,土壤不適合瑪咖生長。24.(1)地勢低洼,高地少;泥炭土分布廣,地基松軟;河湖沼澤多,分割強,難以連片發展。(2)距離大城市近;交通完善;環境優美,景觀多樣。(3)完善區內交通網,加快外聯機場、海港建設,強化內部與外部聯系;建設統一協調管理機構,強化區域政策聯系;促進區域產業聯系,加強合作;強化城市核心職能輻射,實現區域整體性功能。(共53張PPT)章末檢測試卷一第一章讀“某區域圖”,回答1~2題。1.圖示區域中,區域邊界劃分的主要依據及其特點是A.河流、明確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線、模糊的 D.山脈、明確的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示區域中的邊界是縣界,屬于行政區的邊界,是明確的。該邊界基本與河流的分水嶺一致,因此是依據海拔較高的山脈劃分的,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讀“某區域圖”,回答1~2題。2.根據圖示信息分析,該區域最適宜發展的是A.化學工業 B.建材工業C.電子工業 D.紡織工業√該區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因此適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電子工業),故選C。(2024·四川成都期末)我國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據此完成3~5題。3.圖示三大區域A.都有明確的邊界B.按自然特征劃分C.內部特征絕對一致D.人類活動差異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中區域按相似的自然特征劃分,邊界具有過渡性質,B正確,A錯誤;區域內部特征相對一致,但仍有差異,C錯誤;由于三大區域自然環境特征不同,人類活動差異較大,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四川成都期末)我國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據此完成3~5題。4.與東部季風區相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區A.年均氣溫更高B.不受季風影響C.年降水量小且年際變化小D.河流最終全部流入太平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深居內陸,受海洋水汽影響小,年降水量小,且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小,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四川成都期末)我國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據此完成3~5題。5.青藏高寒區成為世界高原特有生物集中分布區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復雜多樣 B.冰川凍土廣布C.氣候高寒缺氧 D.生物天敵較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廣,高大山脈眾多,地形復雜多樣,局部小氣候差異明顯,適合不同生物生存,是世界高原特有生物集中分布區,A正確;冰川凍土廣布和氣候高寒缺氧不利于生物生存,B、C錯誤;沒有信息說明青藏高原的生物天敵較少,無法判斷,D錯誤。野生稻是亞洲栽培稻的近緣祖先,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經消失的優良遺傳基因,可用來改良水稻品種。中國野生稻零星分布在南方地區。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有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分布區,國家在這里劃定了野生稻保護區。據此完成6~7題。6.東鄉區野生稻作為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與其他地區的野生稻相比,具有的最重要的優良遺傳基因是A.抗寒 B.抗旱 C.抗病 D.抗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東鄉區野生稻作為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與其他地區(緯度更低地區)的野生稻相比,最重要的優良遺傳基因是抗寒,A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野生稻是亞洲栽培稻的近緣祖先,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經消失的優良遺傳基因,可用來改良水稻品種。中國野生稻零星分布在南方地區。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有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高的野生稻分布區,國家在這里劃定了野生稻保護區。據此完成6~7題。7.國家在東鄉區劃定野生稻保護區,是為了A.促進當地水稻種植業的發展B.保護當地自然環境C.提高野生稻的產量和品質D.保護野生稻物種資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野生稻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經消失的優良遺傳基因,并可用來改良水稻品種,但其面臨著日益減少的威脅,故國家劃定野生稻保護區,是為了保護野生稻物種資源,D對。下圖為“某區域的發展過程圖”。讀圖,回答8~9題。8.圖中可以反映出A.區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B.產業結構優化,第二產業比重逐漸提高C.區域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D.區域內聯系逐漸增加,與區外聯系逐漸減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示三個發展階段無法體現出該區域的發展速度,A錯;圖中沒有信息反映出產業結構及第二產業比重的變化,B錯;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C正確;區域內聯系逐漸增加,與區外聯系逐漸增強,D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圖為“某區域的發展過程圖”。讀圖,回答8~9題。9.在區域發展晚期A.核心區域的發展速度顯著高于外圍空間B.區域發展處于不平衡的加速發展狀態C.區域內部的發展差距逐漸增大D.高科技可能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在區域發展晚期,核心區域的發展速度顯著低于外圍空間,A錯;區域發展處于相對較平衡的發展狀態,B錯;區域內部的發展差距逐漸縮小,C錯。高科技可能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D正確。(2024·江蘇無錫期中)鄉村“產居一體”是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產業與居住功能相結合的空間模式。浙江省安吉縣碧門村依山而建,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作坊”“個體工業”為主導的“產居一體”空間格局。下圖示意碧門村下轄青山村、中心村的產業和居住用地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0~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碧門村“產居一體”空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生產規模較小 B.產業綠色環保C.土地資源有限 D.生產聯系復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鄉村“產居一體”是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產業與居住功能相結合的空間模式,碧門村依山而建,土地資源有限,是“產居一體”空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下列有關青山村和中心村“產居一體”用地空間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①都以大型竹加工工廠為中心集聚分布?、诙家缘缆窞檩S線集聚分布?、鄱寄芨玫匕l揮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 ④都具有更好的物流、包裝和倉儲條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讀圖并結合材料分析可知,兩地相同點表現在都具有明顯的集聚特征,青山村以涼席廠、家私廠等大型竹加工廠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沿主要道路集聚分布,①②不是共同點,①②錯誤;竹產業生產規模小,占地面積小,污染小,噪聲小,對家庭生活影響小,適合與居住區結合在一起,“產居一體”都能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③正確;產居用地共享基礎和服務配套設施,都具有更好的物流、包裝和倉儲條件,④正確。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在“產居一體”模式下,碧門村要實現跨越式鄉村振興更需要A.完善基礎設施 B.引進發展資金C.擴大產業規模 D.堅持文化引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兼顧產業與生活配套,但無法實現跨越式鄉村振興,A錯誤;“產居一體”模式有一定的經濟收益,不需要額外引進發展資金,B錯誤;浙江省安吉縣碧門村依山而建,場地有限,難以擴大產業規模,C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產居一體”模式以“家庭作坊”“個體工業”為主導,生產規模較小,碧門村要實現跨越式鄉村振興要堅持文化引領,保留文化基底特色,可以突出“產居一體”模式特色,提升品位,可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D正確。建設主體功能區是生態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國土開發和保護重大戰略。下圖示意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據此回答13~14題。13.福州、泉州、廈門被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的優勢條件是①經濟發達,人口密集?、诳萍紕撔履芰姟、叟R海,自然環境優美?、芡寥婪饰郑r產品豐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福州、泉州、廈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鎮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強,但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開始減弱,需要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鎮群的協調發展,①②正確。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建設主體功能區是生態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國土開發和保護重大戰略。下圖示意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據此回答13~14題。14.甲處主體功能區的發展方向是A.發展創新能力,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B.大力推進城鎮化,帶動全省經濟發展C.禁止在開發區內開墾,以保護生態環境D.為東部沿海提供優質的農副產品√讀圖可知,甲處位于武夷山區,屬于禁止開發區域,應禁止在開發區內開墾,以保護生態環境,C正確。下圖示意甲、乙兩個相鄰國家的產業構成情況。據此完成15~16題。15.甲、乙國家可能是A.印度、巴基斯坦B.法國、德國C.印度尼西亞、日本D.墨西哥、美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題可知,甲國經濟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落后,就業機會少,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所以為發展中國家,法國為發達國家,B錯誤。乙國城鎮化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所以是發達國家,巴基斯坦為發展中國家,A錯誤。兩國為鄰國,C錯誤,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圖示意甲、乙兩個相鄰國家的產業構成情況。據此完成15~16題。16.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的生產要素及其流動方向,符合區際關系的有①資金?、诩夹g ③勞動力 ④原料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圖中①③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主要是資源和勞動力,①錯誤,③正確。②④由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表示資金、技術等,②正確,④錯誤。選B。(2024·湖南長沙期中)長株潭一體化是為了進一步整合促進長株潭(長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所提出的宏觀規劃,以促進三市集群經濟的規模,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并促進地區社會生活的融合。右圖示意長株潭城市群位置,下表為“2019年長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產值統計表”。據此回答17~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產值(億元) 占湖南省總比重 省內排名長沙 11 574.22 29.1% 1株洲 3 003.13 7.6% 5湘潭 2 257.60 5.7% 717.長株潭一體化的基礎有①空間位置鄰近 ②城市歷史悠久?、鄢鞘行再|相同?、墚a業部門接近?、萁洕l展協調?、迖艺咧С?br/>A.①③④⑥ B.①⑤⑥C.②③④ D.①②④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產值(億元) 占湖南省總比重 省內排名長沙 11 574.22 29.1% 1株洲 3 003.13 7.6% 5湘潭 2 257.60 5.7% 7長沙、株洲與湘潭在空間位置上距離較近,①正確。株洲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是在鐵路樞紐建成之后才發展起來的城市,歷史并不悠久,②錯誤。長沙是湖南省省會,其性質與湘潭、株洲不同,③錯誤。由于城市發展時間不同,三城市之間產業部門并不接近,比如株洲早期發展的是以交通運輸為主的相關產業,④錯誤。三城市之間的產業結構多有不同,但產業之間相互交織,產業沖突較小,經濟發展較為協調,⑤正確。三城市之間的發展便是在長株潭一體化背景下所產生的,有國家政策支持,⑥正確。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相較于武漢三鎮一體化后的經濟發展,長株潭一體化后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規模較大,管理負擔過重B.湘江阻隔、沼澤廣布,區域聯系較弱C.中心城市發展快,輻射帶動能力差D.位于中部地區,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緩慢√ 產值(億元) 占湖南省總比重 省內排名長沙 11 574.22 29.1% 1株洲 3 003.13 7.6% 5湘潭 2 257.60 5.7% 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湖北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經濟重地,其省會城市武漢更是經濟基礎雄厚,與武漢三鎮相比,長株潭城市規模相對較小,A錯誤。武漢三鎮也有漢江、長江阻隔,故湘江阻隔并不是其發展緩慢的原因,B錯誤。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長沙作為中心城市,發展速度過快,輻射帶動能力較差,故一體化速度發展緩慢,C正確。長株潭產業結構并不單一,D錯誤。(2024·浙南名校聯盟聯考)傳統的“飛地經濟”合作模式主要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經濟落后城市設置園區,從而實現“強扶弱”。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之間又出現了“反向飛地經濟”。下圖為“反向飛地經濟示意圖”。據此完成19~20題。19.飛地經濟形成的背景是A.資源環境相似B.區域文化相異C.空間距離臨近D.經濟優勢互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飛地經濟”合作模式主要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經濟落后城市設置園區,促進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其形成的背景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經濟優勢互補。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浙南名校聯盟聯考)傳統的“飛地經濟”合作模式主要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經濟落后城市設置園區,從而實現“強扶弱”。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之間又出現了“反向飛地經濟”。下圖為“反向飛地經濟示意圖”。據此完成19~20題。20.新出現的反向飛地經濟園區,與傳統飛地園區的最大差異是A.交通條件 B.產業類型C.礦產資源 D.園區面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反向飛地是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設置創新飛地;傳統飛地是發達地區在欠發達地區設置園區,主要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兩者的產業類型差異較大,故選B。非選擇題2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嶺是山脈,但又山不連脈,被分成了五堆,又稱“五嶺”,毛澤東主席曾用“五嶺逶迤騰細浪”來形容南嶺的地貌特征。其與秦嶺都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南嶺是我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東西綿延1 400多千米。最高峰海拔2 142米,南嶺南北兩側氣候有一定的差異,嶺北常見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較耐寒,嶺南則很少有霜雪,熱帶栽培植物比較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材料二 我國主要山脈分布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指出南嶺作為地理分界線的三個地理意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或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分界線);大致為廣東、廣西與江西、湖南的分界線;大致是我國雨雪分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分界線;江南地區與華南地區分界線。(2)指出秦嶺與南嶺都能成為重要自然地理界線的原因。答案 海拔較高;東西綿延較長;位置獨特。(3)與秦嶺相比,南嶺的地域分界作用不夠鮮明,請從地形角度說明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海拔相對較低;地形破碎,不連續;多山口和谷地。22.(2024·河南平頂山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王金莊所在的太行山東麓,屬于石灰巖山區,缺土少雨,唯獨不缺石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當地農民就地取材,用山石筑堰,在石堰間填土打造出片片石頭梯田。走進王金莊,仿佛走進了石頭的世界,石屋、石橋、石碾,石磨,以及石頭鋪成的街巷,造就了一座獨具特色的傳統村落。全村幾乎家家都養著驢,這是一個“馱在驢背上的村莊”。如圖分別為王金莊村民打造的石頭梯田圖及村民使用驢馱運物資的景觀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說明王金莊村民變山坡為梯田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益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變山坡為梯田,使局部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增加;加厚土壤層,使土壤更加肥沃,利于農業生產;降低坡面徑流流速,增加下滲,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在開墾的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產。(2)王金莊村民多采用石頭打造民居和生產、生活用品,就此做出合理解釋。答案 石灰巖山區石塊多,就地取材方便;用石頭打造的民居,冬暖夏涼,生活較為舒適;采用石質材料打造生產、生活用品,經久耐用;對外聯系不便,獲得其他建材等物資困難,成本高。(3)簡述王金莊被稱為“馱在驢背上的村莊”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由于山區環境、道路限制,全村幾乎家家都養著驢;驢是他們主要的勞動力和交通工具,人們的生產、生活基本都要借助于驢來完成,因此王金莊被稱為“馱在驢背上的村莊”。2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瑪咖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高海拔地區的野生植物,忌高溫和澇洼積水,其生存條件惡劣,通過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形成品質極佳的藥材。近年來,我國云南的某些壩子地區采用人工栽培技術,引進瑪咖種植,但其產出的瑪咖藥材品質不及原產地。如圖為瑪咖原產地所在國家的位置示意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概述圖中所示國家分水嶺東西部地區河流特征的差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分水嶺東部地區河網密布,西部地區河流短小;東部地區河流大致自西向東流動,西部地區河流自東向西注入海洋;東部地區河流流域面積廣,水量大,西部地區河流流域面積小,水量小。(2)比較分析甲、乙、丙三地氣候的差異及形成的原因。答案 氣溫:甲、丙兩地氣溫高,乙地氣溫低。原因:乙地為山地,地勢高,氣溫低。降水:甲地降水少,乙、丙兩地降水多。原因:甲地地處東南信風背風坡,降水少;乙地為山地,多地形雨;丙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富。(3)指出該國瑪咖的種植地區,并比較分析該國與我國云南所產瑪咖品質差異大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種植地區:該國的中部山地地區。原因:我國云南壩子地區地形平坦,易積水,該國中部地區為山地地形,利于排水;我國云南壩子地區氣溫高、晝夜溫差小,光照不足,該國中部山地地區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該國中部土壤適合瑪咖生長,我國云南壩子地區種植時間短,土壤不適合瑪咖生長。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蘭斯塔德地區位于荷蘭西部,是由四個核心城市及周邊城鎮組成的多中心城市群,橫跨四省。蘭斯塔德的“綠心”被城市群環繞,主要由農田、河湖、沼澤構成,多河由此入海。圖1為蘭斯塔德地區示意圖,圖2為圖1中AB沿線地形地質剖面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材料二 蘭斯塔德城市群與巴黎等單核心主導的城市群相比發展更均衡,四個核心城市分工明確但整體競爭力不足。近年來,荷蘭政府積極構建“城市網絡”以提升該區域整體競爭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分析蘭斯塔德地區形成多中心城市群格局的自然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地勢低洼,高地少;泥炭土分布廣,地基松軟;河湖沼澤多,分割強,難以連片發展。(2)指出蘭斯塔德綠心區域發展鄉村休閑娛樂產業的有利條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距離大城市近;交通完善;環境優美,景觀多樣。(3)從區域聯系的角度,分析蘭斯塔德地區構建“城市網絡”的發展思路。答案 完善區內交通網,加快外聯機場、海港建設,強化內部與外部聯系;建設統一協調管理機構,強化區域政策聯系;促進區域產業聯系,加強合作;強化城市核心職能輻射,實現區域整體性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試卷一.pptx 章末檢測試卷一(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