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單元 《物聯網的數據處理》教學設計課題 物聯網的數據處理(第2課時) 學科 信息科技 年級 八年級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物聯網系統的三層架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及其在智能路燈中的應用。掌握光敏傳感器、控制器等硬件的數據采集與控制原理。能使用圖形化編程工具(如Mind+、掌控板)搭建智能路燈原型系統,實現自動開關與亮度調節功能。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實驗探究,培養邏輯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協作,設計并優化物聯網系統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物聯網技術的興趣,體會技術對智慧城市的意義。樹立數據安全意識,理解本地控制與隱私保護的重要性重點 物聯網系統工作原理、硬件連接與編程邏輯實現。難點 傳感器數據與執行器的實時聯動調試。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回顧:物聯網三層架構解析感知層:作用:采集環境數據(如光線、溫度、人流量)。實例:光敏傳感器檢測光照強度,人體紅外傳感器檢測人體活動。類比:如同“眼睛”和“耳朵”,負責感知外界信息。網絡層:作用:數據傳輸(本地或云端)。實例:WiFi模塊將傳感器數據發送至控制器。類比:如同“神經”,傳遞信息到“大腦”。應用層:作用:數據處理與決策執行。實例:根據光線數據控制LED燈開關及亮度。類比:如同“大腦”,分析信息并發出指令。 想一想上節課的內容 通過問題帶領大家一起思考,引入教學內容。講授新課 搭建物聯系統原型(模擬本地控制單盞路燈)實驗器材準備:硬件清單:智能開發板(控制器)光敏傳感器(模擬光線檢測)LED燈模塊(執行器)數據線軟件工具:Mind+圖形化編程軟件(或Python代碼環境)1. 硬件連接:用數據線連接計算機和智能開發板2、啟動編程軟件:(代碼參考如下)(圖形化編程)(代碼編程)3、將程序下載到智能開發板中并運行:測試:光線靈敏度校準用手遮擋光敏傳感器,觀察LED是否亮起。調整閾值參數,優化響應準確性。 學生在模仿編寫代碼的時候要注意格式,調試以確保代碼的準確性。 動手搭建基于本地控制的智能路燈原型,掌握硬件連接與編程邏輯。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回顧本節課內容,布置創新與拓展任務,為下節課做準備。1、添加人體傳感器,實現“人來高亮,人走低亮”。2、增加蜂鳴器,光線過暗時發出提示音。3、對多盞路燈進行集中遠程控制(需要借助MQTT等網絡協議支持,這是下節課內容) 回顧并總結自己在本節課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后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