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課件 學案 練習,3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課件 學案 練習,3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五章 第二節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值:66分)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2024·湖北武漢聯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據此完成1~2題。
1.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是(  )
A.生態持續發展 B.經濟持續發展
C.社會持續發展 D.文化持續發展
2.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行為是(  )
A.選購精致包裝產品
B.大量食用反季食品
C.加快煤電建設步伐
D.開展閑置物品交換
下圖是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甲、乙表示的是人類社會和環境,箭頭表示兩者之間的影響力。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對圖中含義解讀正確的是(  )
A.甲表示環境,乙表示人類社會
B.在階段①,人類與環境沒有關系
C.在階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銳
D.箭頭b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
4.下列認識或行為與圖中所示的思想演變過程對應組合正確的是(  )
A.①—斬伐養長,不失其時
B.①—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C.②—伐木為薪,圍湖造田
D.③—科技發達,人地矛盾達到頂峰
下圖為福州溫泉公園內一處景觀,大樹下圍繞樹干用不銹鋼做成鏤空圓盤狀座椅,供游客休憩,樹下小草蔥綠。據此回答5~6題。
5.這一座椅設計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  )
A.共同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公平性原則 D.舒適性原則
6.與帶頂涼亭相比,這一設計(  )
A.技術要求更高 B.建造成本更高
C.衛生條件更好 D.生態效果更好
(2024·浙江臺州月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中央實施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2021年,山東與河南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協議約定監測斷面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給予河南6 000萬元補償金;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給予山東6 000萬元補償金。2022年,山東向河南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引發人們廣泛關注。但這次生態“對賭”并沒有輸家。據此完成7~8題。
7.黃河流域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背景是(  )
A.黃河口濕地生態萎縮退化
B.黃河流域能源資源不足
C.黃河上、下游協調發展度高
D.黃河下游水土流失嚴重
8.山東與河南“對賭”治理黃河,體現了在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  )
A.公平性原則 B.共同性原則
C.持續性原則 D.合作性原則
(2024·河南開封月考)近年來隨著我國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禽畜類糞便對我國環境污染的影響不斷加劇,為有效遏制此類問題的發生,南陽市某農牧有限公司探索出一條“肉牛-農作物-食用菌”的生態循環農業之路(如下圖所示)。完成9~10題。
9.該生態循環農業的核心環節是(  )
A.青貯玉米種植 B.菌菇種植
C.蚯蚓養殖 D.肉牛養殖
10.青貯玉米是指把含玉米穗的整棵玉米植株收割并切碎后用發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貯飼料,其主要效益有(  )
①縮短玉米生長周期,提高土地復種指數 ②減少精飼料的投入,降低養殖業的成本 ③減少秸稈焚燒現象,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④減輕耕地水土流失,保護當地耕地資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選擇題11~14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傳統廢棄物的處理一般采用焚燒和填埋兩種方式。2020年廣東清遠華清循環經濟園入選第一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園區逐漸形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的產業鏈。下圖示意“城市礦產”循環利用過程。據此完成11~12題。
11.“城市礦產”循環利用產生的積極作用是(  )
①利于實現非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利用 ②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③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促進資源充分利用 ④使生產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轉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實現“城市礦產”有效利用的前提是(  )
A.各地建立多家園區 B.工業零廢棄物生產
C.提高大眾節約意識 D.建立完善回收渠道
(2024·湖南長沙期末)鎂是生產鋁合金的重要原材料,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產品等領域。位于陜西省北部的府谷縣境內沒有鎂礦,但當地鎂制品產量近十年來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鎂業中心,產品大量出口。2020年,中國鎂制品出口每噸0.39萬美元,進口每噸3.82萬美元。下圖示意府谷縣涉鎂生產企業產業鏈。據此完成13~14題。
13.從循環經濟角度看,府谷縣涉鎂生產企業產業鏈主要是實現了(  )
A.資源輸入減量化 B.資源循環利用
C.產品附加值提高 D.廢棄物資源化
14.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府谷縣鎂產業今后應特別重視(  )
A.控制資源開采量 B.回收利用廢棄物
C.精深加工鎂產品 D.治理環境污染
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木材是人類主要的生產與生活資料,主要取自森林資源。我國是一個森林覆蓋率不高的國家,由于森林資源缺乏,許多木材制品已被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環境效益不佳。鑒于此,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勢在必行。下圖示意我國某林場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1)與傳統林業比較,說明林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優點。
(2)分析許多木材制品被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給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3)請就該林場林業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精析
1.C 2.D [第1題,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是實現社會持續發展,是以改善和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為目的,與社會進步相適應,故選C。第2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應選購簡易包裝產品,A錯誤;應食用本地應季食品,B錯誤;應加快清潔能源建設步伐,C錯誤;可開展閑置物品的交換,D正確。故選D。]
3.A 4.C [第3題,階段①,由于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很有限,只能被動地適應自然,此時人們只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的作用;階段②,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認為自然環境是人類可任意開發和利用的對象,一味夸大人類社會的作用,人地矛盾尖銳;階段③,人類體會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帶來的惡果,認識到人類可以認識和改造自然,但必須順應自然規律,人地矛盾開始緩和。第4題,“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是可持續發展思想,階段①不符合;“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伐木為薪,圍湖造田”都是人類不合理地改造自然,破壞環境,人地矛盾最尖銳,符合階段②;階段③的人地關系思想主要是可持續發展,人地矛盾緩和,環境得到改善。]
5.C 6.D [第5題,這種座椅兼顧了植物的生存和人類乘涼的需求,沒有移走大樹建造涼亭,沒有鏟除底部的小草,體現了人和其他物種間的公平性原則,C正確。第6題,這種涼亭和帶頂涼亭相比,設備簡單,技術要求低、成本低,A、B錯誤;樹上的落葉和生物可能隨時掉落,衛生條件不如帶頂涼亭,C錯誤;不損害其他生物的生存權,生態效果更好,D正確。]
7.A 8.B [第7題,黃河流域要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說明流域內存在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黃河口濕地由于黃河三角洲增長減慢,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出現了萎縮退化,這是黃河流域重要的生態問題之一,這也是提出該國家戰略的重要背景之一,A正確。第8題,山東與河南“對賭”治理黃河,其本質是為了實現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共同治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性原則,B正確。]
9.D 10.B [第9題,讀圖可知,牛糞可用來菌菇種植、蚯蚓養殖、建大型沼氣池,大部分產業都是以牛糞為原料發展的,而牛糞來自肉牛養殖,故該生態循環農業的核心環節是肉牛養殖,青貯玉米種植僅為肉牛養殖提供飼料,D正確。第10題,青貯玉米是指把含玉米穗的整棵玉米植株收割并切碎后用發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貯飼料,不能縮短玉米生長周期,①錯誤;可減少精飼料的投入,降低養殖業的成本,②正確;可減少秸稈焚燒現象,改善大氣環境質量,③正確;不能減輕耕地水土流失,保護當地耕地資源,④錯誤。B正確。]
11.C 12.D [第11題,循環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物質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據此可知,循環經濟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可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使生產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轉變,③④正確;循環經濟不能實現非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利用,且對產業結構影響不大,①②錯誤。綜上可知,C正確。第12題,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是實現“城市礦產”有效利用的前提,D正確;建立多家園區也需要有完善的回收渠道為前提,A錯誤;不可能實現工業零廢棄物生產,提高大眾節約意識有助于減少工業和生活廢棄物產生,但不是實現“城市礦產”有效利用的前提,B、C錯誤。]
13.D 14.C [第13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焦渣、廢渣等都得到了有效利用,主要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D正確;沒有體現資源輸入減量,A錯誤;該產業鏈中每種資源都得到了利用,但并沒有體現循環利用,B錯誤;根據材料中國鎂制品出口每噸0.39萬美元,進口每噸3.82萬美元可知,當地產品附加值低,C錯誤。故選D。第14題,由材料可知,府谷縣鎂產業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鎂制品附加值低,故今后應特別重視精深加工鎂產品,提高附加值,C正確。]
15.(1)推進造紙業、家具制造業發展,對木材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森林資源的最大增值;對“三剩物”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推廣清潔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優美環境,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充分利用森林環境中的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推進林業與養殖業、種植業的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2)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產品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而這些資源和能源大多為不可再生資源,大規模生產會導致資源枯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嚴重污染環境,使環境效益變差。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優質樹種,縮短木材的生長周期;保護生態環境,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推進“林業+互聯網”的運營模式,創立自主品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第二節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說明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和人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性。(綜合思維)2.結合實例,說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原則和主要途徑。(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1.人地關系
(1)含義:人類與__________的關系。
(2)地理環境:既包括______地理環境,也包括在人類作用下已經改變的地理環境。
2.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時期 人地關系 產生原因
采集—狩獵社會 ____________關系 人口數量少、生產力水平低下且發展緩慢,人類對環境的影響______
農業社會 人地關系______ 人口逐漸增多,人們對資源和環境開發利用的強度與廣度都明顯增大,環境遭到破壞
工業社會 人地____________ 機器和____________的大規模使用,使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和高度,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環境問題愈發嚴峻
信息社會(后工業社會) 向______、低碳化、綠色化、循環化等方向發展 當代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使人類社會的組織制度、經營管理、價值觀念和__________等產生一系列變革
思考 人地協調論的主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江蘇蘇州期末)讀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場景,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圖中人類活動場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人地關系圖中,處于崇拜和敬畏自然的階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識點二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可持續發展
(1)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________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2)內涵:可持續發展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和____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綜合體。
(3)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本代人之間、代際之間的公平,不同____________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__________的承載能力。
③______原則: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發展的總目標,需要各國積極參與,采取全球共同的決策和行動。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轉變傳統發展觀念
①傳統發展觀念
片面追求______增長;簡單地把__________(GDP)的增長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唯一標尺;單純地把自然界看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______對象。
②轉變傳統發展觀念:由片面追求______增長的單一目標模式,向經濟發展、____________、資源環境持續承載相協調的多目標模式轉變。 (2)轉變傳統發展模式
①傳統發展模式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差異
傳統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模式
目的 擴大____________、增加產品產量和提高消費水平 實現__________和文明消費,減少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
特點 社會生產多以犧牲資源、________為代價 強調__________和土地、水、森林、礦藏等自然資源的____________
結果 形成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人類陷入嚴重的資源、______危機 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發展模式,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平衡______與______的矛盾
②轉變措施
措施 具體做法 目標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由__________型向高效集約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資源的方向轉變 逐步建立________型的社會經濟體系
環境污染的治理 ①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__________經濟,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結構。②構建______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③積極參與________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 建設____________型社會;全面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生態保護 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擴大________試點,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健全____________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________;保護生物多樣性
(3)公眾參與,從我做起
①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構建綠色、低碳、______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______創新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嚴格保護______;推進主體功能區制度建設;建設好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
②從我做起: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我們子孫后代也能獲得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拓展延伸
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循環經濟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浙江青田生態農業是我國眾多生態農業模式中的一個典范(如下圖)。
1.[區域認識]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角度說明該生態農業模式的優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地協調觀]青田在實現人地和諧的過程中,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簡述該地可能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山西太原期中)廢鋼鐵是一種可無限循環使用的綠色資源,2021年中國廢鋼鐵資源總產量接近3億多噸,并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廢鋼鐵資源的快速增長將對鋼鐵工業的流程結構、企業布局、資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產生重要影響。下圖為“我國鋼鐵生產—消費基本流程示意圖”。完成1~2題。
1.廢鋼鐵煉鋼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  )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整體性原則
2.與傳統鋼鐵生產相比,廢鋼鐵煉鋼(  )
①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②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③拓展資源利用深度 ④實現生產過程碳歸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1·海南地理)圖1示意我國某熱帶雨林地區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圖2示意我國某地區“豬沼果”模式,二者均為生態農業模式。據此完成3~5題。
3.圖1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資源是(  )
①土地 ②水 ③光照 ④熱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目前,制約圖2模式在我國南方農村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勞動力 B.環境、資金
C.原料、運行管理 D.降水、技術
5.與圖2模式相比,圖1模式的環境效益凸顯在(  )
A.減少土壤污染 B.減少水污染
C.減少大氣污染 D.減少溫室氣體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梳理教材新知
1.(1)地理環境 (2)自然 
2.原始的平衡 有限 不協調 矛盾迅速激化 礦物燃料 生態化 生產生活方式 
思考 人地協調論又稱“和諧論”,它主張人類應主動謀求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和諧,一方面要順應自然規律,合理利用地理環境;另一方面要對不協調的人地關系進行優化調控。
落實思維方法
1.C 2.C [第1題,圖③反映的是原始社會人們手持木棒、石塊等集體圍獵動物,出現時間最早;圖④反映的是農業社會人們使用耕牛、木犁耕田的景觀,出現時間較早;圖①反映的是人類用森林生產方便筷,征服自然階段,出現時間較晚;圖②反映的是倡議垃圾分類,體現了人地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出現時間最晚。綜上所述,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為③④①②,故選C。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圖③處于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對自然認識缺乏,此時人地關系處于人類崇拜和敬畏自然階段,C正確。]
知識點二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梳理教材新知
1.(1)后代人 (2)社會 (3)①國家與地區 ②資源環境 ③共同性 
2.(1)①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 索取 ②GDP 社會進步 
(2)①生產規模 清潔生產 環境 環境承載力 可持續利用環境 需求 供給 ②高耗粗放 資源節約 低碳循環 政府 全球 環境友好 輪作休耕 休養生息 穩定性 (3)①循環 技術 耕地 
探究核心知識
1.生態效益:變廢為寶,物質循環利用;減少污染,提高環境質量。經濟效益:多種經營,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社會效益:增加大量就業機會;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綠色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環境整潔美觀。
2.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開展農家樂等多種生態旅游;樹立品牌意識,擴大市場。
落實思維方法
1.B 2.A [第1題,廢鋼鐵煉鋼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實現廢棄物資源化,有利于生態、經濟、社會等的持續發展,符合持續性原則,B正確。第2題,廢鋼鐵煉鋼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①正確;實現廢棄物資源化,拓展資源利用深度,③正確;廢鋼鐵煉鋼并沒有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且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碳排放,②④錯誤。在綜上所述,A正確。]
3.B 4.C 5.D [第3題,讀圖1可知,分層經濟林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利用植物趨光性的原理,將弱光性的、喜陰的植物種在高大喬木下面,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資源,①③正確,故選B。第4題,“豬沼果”模式為生態農業模式,有政策支持,A錯。南方地區經濟較發達,資金較為充足,B錯。降水對“豬沼果”模式影響不大,D錯。南方地區城鎮化水平高,農村人口數量少,沼氣養護、管理人員缺乏;長期以來,我國存在“南豬北養”的養殖格局,南方地區養豬數量少,沼氣池的原料相對不足,C正確。第5題,與圖2模式相比,圖1模式中植被覆蓋率較高,環境效益凸顯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圖2模式的優點在于不使用農藥、化肥等污染性生產資料,減少了各種可能性的環境污染,D正確。](共65張PPT)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第五章 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
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及其緣由。
1.結合資料,說明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和人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性。(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說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原則和主要途徑。(人地協調觀)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知識點二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課時對點練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
<
知識點一
1.人地關系
(1)含義:人類與 的關系。
(2)地理環境:既包括 地理環境,也包括在人類作用下已經改變的地理環境。
2.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地理環境
自然
時期 人地關系 產生原因
采集—狩獵社會 關系 人口數量少、生產力水平低下且發展緩慢,人類對環境的影響______
農業社會 人地關系________ 人口逐漸增多,人們對資源和環境開發利用的強度與廣度都明顯增大,環境遭到破壞
原始的平衡
有限
不協調
時期 人地關系 產生原因
工業社會 人地_____________ 機器和 的大規模使用,使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和高度,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環境問題愈發嚴峻
信息社會(后工業社會) 向 、低碳化、綠色化、循環化等方向發展 當代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使人類社會的組織制度、經營管理、價值觀念和 等產生一系列變革
矛盾迅速激化
礦物燃料
生態化
生產生活方式
思考 人地協調論的主張是什么?
答案 人地協調論又稱“和諧論”,它主張人類應主動謀求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和諧,一方面要順應自然規律,合理利用地理環境;另一方面要對不協調的人地關系進行優化調控。
(2024·江蘇蘇州期末)讀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場景,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圖中人類活動場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圖③反映的是原始社會人們手持木棒、石塊等集體圍獵動物,出現時間最早;
圖④反映的是農業社會人們使用耕牛、木犁耕田的景觀,出現時間較早;
圖①反映的是人類用森林生產方便筷,征服自然階段,出現時間較晚;
圖②反映的是倡議垃圾分類,體現了人地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出現時間最晚。綜上所述,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為③④①②,故選C。
(2024·江蘇蘇州期末)讀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場景,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2.人地關系圖中,處于崇拜和敬畏自然的階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由上題分析可知,圖③處于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對自然認識缺乏,此時人地關系處于人類崇拜和敬畏自然階段,C正確。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
<
知識點二
1.可持續發展
(1)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 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2)內涵:可持續發展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和 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綜合體。
(3)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本代人之間、代際之間的公平,不同 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 的承載能力。
③ 原則: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發展的總目標,需要各國積極參與,采取全球共同的決策和行動。
后代人
社會
國家與地區
資源環境
共同性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轉變傳統發展觀念
①傳統發展觀念
片面追求 增長;簡單地把 (GDP)的增長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唯一標尺;單純地把自然界看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 對象。
②轉變傳統發展觀念:由片面追求 增長的單一目標模式,向經濟發展、______
、資源環境持續承載相協調的多目標模式轉變。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
索取
GDP
社會
進步
(2)轉變傳統發展模式
①傳統發展模式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差異
傳統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模式
目的 擴大 、增加產品產量和提高消費水平 實現 和文明消費,減少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
特點 社會生產多以犧牲資源、 為代價 強調 和土地、水、森林、礦藏等自然資源的____________
結果 形成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人類陷入嚴重的資源、 危機 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發展模式,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平衡 與 的矛盾
生產規模
清潔生產
環境
環境承載力
可持續利用
環境
需求
供給
②轉變措施
措施 具體做法 目標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由 型向高效集約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資源的方向轉變 逐步建立 型的社會經濟體系
高耗粗放
資源節約
措施 具體做法 目標
環境污染的治理 ①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 經濟,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結構。②構建 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③積極參與 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 建設___________
型社會;全面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生態保護 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擴大 試點,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健全_____ 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 ;保護生物多樣性
低碳循環
政府
全球
環境友好
輪作休耕
休養
生息
穩定性
(3)公眾參與,從我做起
①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構建綠色、低碳、 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 創新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嚴格保護 ;推進主體功能區制度建設;建設好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
②從我做起: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我們子孫后代也能獲得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循環
技術
耕地
拓展延伸
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拓展延伸
2.循環經濟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浙江青田生態農業是我國眾多生態農業模式中的一個典范(如下圖)。
1.[區域認識]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角度說明該生態農業模式的優勢。
答案 生態效益:變廢為寶,物質循環利用;減少污染,提高環境質量。經濟效益:多種經營,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社會效益:增加大量就業機會;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綠色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環境整潔美觀。
2.[人地協調觀]青田在實現人地和諧的過程中,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簡述該地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開展農家樂等多種生態旅游;樹立品牌意識,擴大市場。
(2024·山西太原期中)廢鋼鐵是一種可無限循環使用的綠色資源,2021年中國廢鋼鐵資源總產量接近3億多噸,并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廢鋼鐵資源的快速增長將對鋼鐵工業的流程結構、企業布局、資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產生重要影響。下圖為“我國鋼鐵生產—消費基本流程示意圖”。
完成1~2題。
1.廢鋼鐵煉鋼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整體性原則

廢鋼鐵煉鋼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實現廢棄物資源化,有利于生態、經濟、社會等的持續發展,符合持續性原則,B正確。
(2024·山西太原期中)廢鋼鐵是一種可無限循環使用的綠色資源,2021年中國廢鋼鐵資源總產量接近3億多噸,并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廢鋼鐵資源的快速增長將對鋼鐵工業的流程結構、企業布局、資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產生重要影響。下圖為“我國鋼鐵生產—消費基本流程示意圖”。
完成1~2題。
2.與傳統鋼鐵生產相比,廢鋼鐵煉鋼
①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②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③拓展資源利用深度 ④實現生產過程碳歸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廢鋼鐵煉鋼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減輕了
對環境的污染,①正確;
實現廢棄物資源化,拓展資源利用深度,
③正確;
廢鋼鐵煉鋼并沒有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且
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碳排放,②④錯誤。在綜上所述,A正確。
(2021·海南地理)圖1示意我國某熱帶雨林地區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圖2示意我國某地區“豬沼果”模式,二者均為生態農業模式。據此完成3~5題。
3.圖1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資源是
①土地 ②水 ③光照 ④熱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讀圖1可知,分層經濟林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利用植物趨光性的原理,將弱光性的、喜陰的植物種在高大喬木下面,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資源,①③正確,故選B。
(2021·海南地理)圖1示意我國某熱帶雨林地區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圖2示意我國某地區“豬沼果”模式,二者均為生態農業模式。據此完成3~5題。
4.目前,制約圖2模式在我國南方農村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勞動力
B.環境、資金
C.原料、運行管理
D.降水、技術

“豬沼果”模式為生態農業模式,有政策支
持,A錯。
南方地區經濟較發達,資金較為充足,B錯。
降水對“豬沼果”模式影響不大,D錯。
南方地區城鎮化水平高,農村人口數量少,沼氣養護、管理人員缺乏;長期以來,我國存在“南豬北養”的養殖格局,南方地區養豬數量少,沼氣池的原料相對不足,C正確。
(2021·海南地理)圖1示意我國某熱帶雨林地區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圖2示意我國某地區“豬沼果”模式,二者均為生態農業模式。據此完成3~5題。
5.與圖2模式相比,圖1模式的環境效益凸顯在
A.減少土壤污染
B.減少水污染
C.減少大氣污染
D.減少溫室氣體

與圖2模式相比,圖1模式中植
被覆蓋率較高,環境效益凸顯
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減少了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圖2模
式的優點在于不使用農藥、化
肥等污染性生產資料,減少了各種可能性的環境污染,D正確。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C C D A B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B C D D  C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題號 15
答案 (1)推進造紙業、家具制造業發展,對木材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森林資源的最大增值;對“三剩物”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推廣清潔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優美環境,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充分利用森林環境中的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推進林業與養殖業、種植業的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2)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產品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而這些資源和能源大多為不可再生資源,大規模生產會導致資源枯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嚴重污染環境,使環境效益變差。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優質樹種,縮短木材的生長周期;保護生態環境,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推進“林業+互聯網”的運營模式,創立自主品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2024·湖北武漢聯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據此完成1~2題。
1.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是
A.生態持續發展 B.經濟持續發展
C.社會持續發展 D.文化持續發展

基礎過關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是實現社會持續發展,是以改善和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為目的,與社會進步相適應,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湖北武漢聯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據此完成1~2題。
2.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行為是
A.選購精致包裝產品 B.大量食用反季食品
C.加快煤電建設步伐 D.開展閑置物品交換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應選購簡易包裝產品,A錯誤;
應食用本地應季食品,B錯誤;
應加快清潔能源建設步伐,C錯誤;
可開展閑置物品的交換,D正確。故選D。
答案
下圖是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甲、乙表示的是人類社會和環境,箭頭表示兩者之間的影響力。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對圖中含義解讀正確的是
A.甲表示環境,乙表示人類社會
B.在階段①,人類與環境沒有關系
C.在階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銳
D.箭頭b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階段①,由于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很有限,只能被動地適
應自然,此時人們只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的作用;
階段②,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認為自然環境是人類可任意開發和利用的對象,一味夸大人類社會的作用,人地矛盾尖銳;
階段③,人類體會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帶來的惡果,認識到人類可以認識和改造自然,但必須順應自然規律,人地矛盾開始緩和。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圖是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甲、乙表示的是人類社會和環境,箭頭表示兩者之間的影響力。據此完成3~4題。
4.下列認識或行為與圖中所示的思想演變過程對應組合正確的是
A.①—斬伐養長,不失其時
B.①—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C.②—伐木為薪,圍湖造田
D.③—科技發達,人地矛盾達到頂峰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是可持續發展思想,階段①不符合;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伐木為薪,圍湖造田”都是人類不合理地改造自然,破壞環境,人地矛盾最尖銳,符合階段②;
階段③的人地關系思想主要是可持續發展,人地矛盾緩和,環境得到改善。
答案
下圖為福州溫泉公園內一處景觀,大樹下圍繞樹干用不銹鋼做成鏤空圓盤狀座椅,供游客休憩,樹下小草蔥綠。據此回答5~6題。
5.這一座椅設計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
A.共同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公平性原則 D.舒適性原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這種座椅兼顧了植物的生存和人類乘涼的需求,沒有移走大樹建造涼亭,沒有鏟除底部的小草,體現了人和其他物種間的公平性原則,C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圖為福州溫泉公園內一處景觀,大樹下圍繞樹干用不銹鋼做成鏤空圓盤狀座椅,供游客休憩,樹下小草蔥綠。據此回答5~6題。
6.與帶頂涼亭相比,這一設計
A.技術要求更高 B.建造成本更高
C.衛生條件更好 D.生態效果更好

這種涼亭和帶頂涼亭相比,設備簡單,技術要求低、成本低,A、B錯誤;
樹上的落葉和生物可能隨時掉落,衛生條件不如帶頂涼亭,C錯誤;
不損害其他生物的生存權,生態效果更好,D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浙江臺州月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中央實施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2021年,山東與河南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協議約定監測斷面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給予河南6 000萬元補償金;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給予山東6 000萬元補償金。2022年,山東向河南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引發人們廣泛關注。但這次生態“對賭”并沒有輸家。據此完成7~8題。
7.黃河流域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背景是
A.黃河口濕地生態萎縮退化 B.黃河流域能源資源不足
C.黃河上、下游協調發展度高 D.黃河下游水土流失嚴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黃河流域要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說明流域內存在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黃河口濕地由于黃河三角洲增長減慢,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出現了萎縮退化,這是黃河流域重要的生態問題之一,這也是提出該國家戰略的重要背景之一,A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浙江臺州月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中央實施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2021年,山東與河南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協議約定監測斷面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給予河南6 000萬元補償金;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給予山東6 000萬元補償金。2022年,山東向河南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引發人們廣泛關注。但這次生態“對賭”并沒有輸家。據此完成7~8題。
8.山東與河南“對賭”治理黃河,體現了在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
A.公平性原則 B.共同性原則
C.持續性原則 D.合作性原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山東與河南“對賭”治理黃河,其本質是為了實現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共同治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性原則,B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開封月考)近年來隨著我國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禽畜類糞便對我國環境污染的影響不斷加劇,為有效遏制此類問題的發生,南陽市某農牧有限公司探索出一條“肉牛-農作物-食用菌”的生態循環
農業之路(如圖所示)。完成9~10題。
9.該生態循環農業的核心環節是
A.青貯玉米種植 B.菌菇種植
C.蚯蚓養殖 D.肉牛養殖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牛糞可用來菌菇種植、蚯蚓養殖、建大型沼氣池,大部分產業都是以牛糞為原料發展的,而牛糞來自肉牛養殖,故該生態循環農業的核心環節是肉牛養殖,青貯玉米種植僅為肉牛養殖提供飼料,D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開封月考)近年來隨著我國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禽畜類糞便對我國環境污染的影響不斷加劇,為有效遏制此類問題的發生,南陽市某農牧有限公司探索出一條“肉牛-農作物-食用菌”的生態循環農業之路(如圖所示)。完成9~10題。
10.青貯玉米是指把含玉米穗的整棵玉米植株收割并切碎后用發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貯飼料,其主要效益有
①縮短玉米生長周期,提高土地復種指數 
②減少精飼料的投入,降低養殖業的成本 
③減少秸稈焚燒現象,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④減輕耕地水土流失,保護當地耕地資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青貯玉米是指把含玉米穗的整棵玉米植株收
割并切碎后用發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貯飼料,
不能縮短玉米生長周期,①錯誤;
可減少精飼料的投入,降低養殖業的成本,
②正確;
可減少秸稈焚燒現象,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③正確;
不能減輕耕地水土流失,保護當地耕地資源,④錯誤。B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傳統廢棄物的處理一般采用焚燒和填埋兩種方式。2020年廣東清遠華清循環經濟園入選第一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園區逐漸形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的產業鏈。下圖示意“城市礦產”循環利用過程。據此完成11~12題。
11.“城市礦產”循環利用產生的積極作用是
①利于實現非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利用 ②利于
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③模仿自然生態系
統,促進資源充分利用 ④使生產由“資源—
產品-污染排放”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
轉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循環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物質循
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原則是
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其基本特征是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據此可知,循
環經濟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可促進資源的
充分利用,使生產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轉變,③④正確;循環經濟不能實現非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利用,且對產業結構影響不大,①②錯誤。綜上可知,C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傳統廢棄物的處理一般采用焚燒和填埋兩種方式。2020年廣東清遠華清循環經濟園入選第一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園區逐漸形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的產業鏈。下圖示意“城市礦產”循環利用過程。據此完成11~12題。
12.實現“城市礦產”有效利用的前提是
A.各地建立多家園區
B.工業零廢棄物生產
C.提高大眾節約意識
D.建立完善回收渠道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是實現“城市礦產”
有效利用的前提,D正確;
建立多家園區也需要有完善的回收渠道為前
提,A錯誤;
不可能實現工業零廢棄物生產,提高大眾節
約意識有助于減少工業和生活廢棄物產生,但不是實現“城市礦產”有效利用的前提,B、C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湖南長沙期末)鎂是生產鋁合金的重要原材料,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產品等領域。位于陜西省北部的府谷縣境內沒有鎂礦,但當地鎂制品產量近十年來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鎂業中心,產品大量出口。2020年,中國鎂制品出口每噸0.39萬美元,進口每噸3.82萬美元。下圖示意府谷縣涉鎂生產企業產業鏈。據此完成13~14題。
13.從循環經濟角度看,府谷縣涉鎂生產企
業產業鏈主要是實現了
A.資源輸入減量化 B.資源循環利用
C.產品附加值提高 D.廢棄物資源化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焦渣、廢渣等都得到了有效利用,主要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D正確;
沒有體現資源輸入減量,A錯誤;
該產業鏈中每種資源都得到了利用,但并沒有體現循環利用,B錯誤;
根據材料中國鎂制品出口每噸0.39萬美元,進口每噸3.82萬美元可知,當地產品附加值低,C錯誤。故選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湖南長沙期末)鎂是生產鋁合金的重要原材料,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產品等領域。位于陜西省北部的府谷縣境內沒有鎂礦,但當地鎂制品產量近十年來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鎂業中心,產品大量出口。2020年,中國鎂制品出口每噸0.39萬美元,進口每噸3.82萬美元。下圖示意府谷縣涉鎂生產企業產業鏈。據此完成13~14題。
14.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府谷縣鎂產業今
后應特別重視
A.控制資源開采量 B.回收利用廢棄物
C.精深加工鎂產品 D.治理環境污染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材料可知,府谷縣鎂產業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鎂制品附加值低,故今后應特別重視精深加工鎂產品,提高附加值,C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材是人類主要的生產與生活資料,主要取自森林資源。我國是一個森林覆蓋率不高的國家,由于森林資源缺乏,許多木材制品已被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環境效益不佳。鑒于此,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勢在必行。如圖示意我國某林場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與傳統林業比較,說明林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優點。
答案 推進造紙業、家具制造業發展,對木材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森林資源的最大增值;對“三剩物”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推廣清潔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充分利用森林
氧吧和優美環境,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充分利用森林環境中的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推進林業與養殖業、種植業的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分析許多木材制品被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給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答案 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產品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而這些資源和能源大多為不可再生資源,大規模生產會導致資源枯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嚴重污染環境,使環境效益變差。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請就該林場林業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優質樹種,縮短木材的生長周期;保護生態環境,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推進“林業+互聯網”的運營模式,創立自主品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崇文区| 黑水县| 文昌市| 黑龙江省| 灵台县| 临澧县| 儋州市| 通化市| 大荔县| 芜湖市| 福建省| 苗栗市| 利辛县| 同德县| 福建省| 夹江县| 保定市| 钟山县| 黎平县| 吉林省| 丽水市| 德惠市| 墨江| 周至县| 中山市| 丰县| 疏附县| 宜阳县| 汉沽区| 平远县| 抚顺市| 苍溪县| 大宁县| 德昌县| 邻水| 陆川县| 泸西县| 山阳县| 毕节市|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