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素養目標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學習目標運用地圖,認識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范圍和地理位置特點。(區域認知)能夠在極地投影圖中判別方向,認識極地在空中交通中的重要意義。(地理實踐力)知道兩極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了解兩極地區淡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現狀,認識到保護兩極地區生態和資源的重要性。(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了解人類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的現狀及意義。(綜合思維)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極地科學考察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相繼建造了一系列極地科學考察站和以“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為代表的極地科學考察平臺。在下圖中,找出我國在南北極建立的科學考察站。建成時間 科學考察站名稱 經緯度位置1985年2月 中國南極長城站 62°13′S,58°58′W1989年2月 中國南極中山站 69°22′S,76°23′E2004年7月 中國北極黃河站 78°55′N,11°56′E2009年1月 中國南極昆侖站 80°25′S,77°07′E2014年2月 中國南極泰山站 73°51′S,76°58′E2024年2月 中國南極秦嶺站 74°56′S,163°42′E想一想,為什么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建站時間都選擇在2月前后?我國在極低地區已建成的科學考察站冰雪世界位置范圍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水域,亞、歐、北美三洲大陸北部沿岸和洋中島嶼。北極地區北冰洋的地理位置北冰洋位于北極圈以內;跨經度最廣的大洋;位于北美洲、亞洲、歐洲之間。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面積最小、水深最淺的大洋,面積1 47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 225米,最大深度5 527米。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極圈內,冬季嚴寒,多暴風雪;夏季溫涼,多云霧。冬季海冰覆蓋面積占北冰洋總面積的2/3以上,夏季也有近一半洋面覆冰,到處可見漂動的冰山。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天然氣以及金屬和非金屬礦藏的儲量相當可觀。北冰洋戰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國際航線,如連接北京與紐約的洲際航線,就途經北冰洋上空。北冰洋因紐特人目前,北極地區的人口約300萬人,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因紐特人身材不高,寬鼻子,黃皮膚,頭發又黑又直。現在,因紐特人多居住在格陵蘭島、美國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北部以及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地區。因紐特人十分耐寒,能夠在冰天雪地中活動自如。他們以捕魚和獵殺海獸為生。因紐特人與他們馴養的因紐特犬相依為命,這種狗以擅長拉著雪橇在冰面上奔跑而聞名,還能夠協助主人捕獵。傳統上,因紐特人穿著用獸皮縫制的衣服,住房低矮而厚實,有時還用冰雪構筑臨時性的住房。近些年來,因紐特人的漁獵生活方式逐步改變,機動雪橇代替了狗拉雪橇。拉普人位置范圍南緯60°以南的區域包括南極洲大部分以及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南極地區南極洲的地理位置①大部分位于南極圈以內;②跨經度最廣的大洲;③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之間。南極洲的地形特征①南極洲平均海拔高,約2350米;②絕大部分陸地為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③南極洲是一個冰雪高原。南極洲南極洲面積約為1 405.1萬平方千米,98%的陸地長年為冰雪覆蓋,冰層平均厚度達2 000米。如果不扣除冰層,南極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洲。南極大陸上約有800種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蘚和淡水藻類。南極洲已發現220多種礦物,其中,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印度洋沿岸的查爾斯王子山脈還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鐵礦床。苔蘚地衣說一說,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地理位置主要有哪些特點?找出北冰洋周圍的大陸和南極洲瀕臨的大洋。都處于高緯度地區,北冰洋在地球的最北部,南極洲在地球的最南端。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所環繞;南極洲瀕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極地酷寒,狂風肆虐,降水稀少。夏季出現極晝時,太陽總在地平線以上,但太陽高度較小,太陽輻射弱,根本無法驅散冰原上的寒氣。冬季出現極夜時,長夜漫漫,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地球上約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南極大陸上覆蓋有巨厚的冰蓋,其面積達1 239.3萬平方千米,最厚的地方有4 750米。南極冰蓋的總體積多達2 450萬立方千來。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將升高約60米,會給世界上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南極冰蓋兩極地區每年產生大約1 200立方千米的冰山。大量漂浮的冰山,既會對所經地區的氣候和環境造成影響,也會對海上航行構成威脅。這是因為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占冰山總體積的1/7左右,船只經過冰山時,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水下體積龐大的部分撞毀。1912年4月14日深夜,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輪“泰坦尼克”號,在駛經加拿大紐芬蘭島南部海面時,與漂來的冰山發生劇烈的碰撞,船底被堅硬的冰山挑開一條90余米長的口子。這艘巨輪最終悲慘地沉沒了。在這次震驚世界的海難中,有1 500多人喪生。海上冰山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而形成的。現在,人們在冰雪覆蓋的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試運用大陸漂移假說解釋這一現象。南極地區在地質歷史時期曾位于中緯地區,當時氣候濕熱,森林茂密。樹木被埋藏在地下后形成豐富的煤炭資源。因大陸漂移到達高緯地區,地表被深厚的冰雪所覆蓋。1960年8月,科學家在蘇聯東方站曾測得-88.3 ℃的極端最低氣溫。在這樣的溫度下,將一杯熱水向空中潑灑,水還未落到地面就被凍成了冰粒。南極洲是世界上風力最大和風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約有2/3的時間刮大風。法國迪蒙·迪維爾站曾觀測到100米/秒的大風(12級臺風的風速為32.7~36.9米/秒),這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南極洲的年平均降水量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陸,而且降水幾乎全部是雪。南極地區的氣候具有酷寒、狂風肆虐、降水稀少的特點。根據下列資料,概括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冷氣流從高原內部向四周擴散(極地東風),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風。狂風極地高壓控制,降水少氣溫低,蒸發量小,空氣中水氣含量小干燥高緯度高海拔冰雪覆蓋酷寒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原因獨特的野生動物北極熊素稱“冰海霸王”,是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海象身軀肥大,常常聚集在北極冰原上。海豹廣泛生活在南、北極地區的大陸沿岸、浮冰區和島嶼周圍海域,擅長游泳和潛水。企鵝屬游禽,不會飛,為南極洲的代表動物。北極狐生活在北極冰原地帶,善于在冰面上奔跑。磷蝦廣泛分布在南極海域,是鯨、海豹、企鵝等的主要食物。查找資料,說一說,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動物?北極地區有北極熊、海象、北極狐等;南極地區有企鵝、磷蝦等。極地動物一般都有哪些生活習性?它們是怎樣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的?極地動物一般能耐嚴寒。它們依靠厚厚的皮毛或脂肪來抵御嚴寒。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早在15—16世紀,歐洲航海家就開始了北極探險,尋找到達東方的“北方航線”。在19世紀上半葉發現南極大陸后,前往南極的探險者絡繹不絕。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國掀起了極地科學考察的熱潮。迄今為止,俄羅斯、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日本、中國等30多個國家在極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學考察站。20世紀初、人類對南極極點的探險活動引人矚目。1911年1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在羅斯海的鯨灣安營扎寨,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這里與英國人斯科特的扎營地點羅斯冰架西北的麥克默多海峽相比,距離南極極點更近。南極探險1911年10月19日,阿蒙森帶領4名隊員,分乘4輛狗拉雪橇向南極極點進發。斯科特也在11月1日從麥克默多海峽踏上了探險之旅。兩支探險隊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展開了一場競爭。阿蒙森團隊前進的速度很快,當到達南緯85°時,前面出現了連綿起伏的南極高原。阿蒙森帶足60天的糧食,用18條強壯的狗牽拉3輛雪橇輕裝上路。當時暴風雪持續了5天5夜,天氣異常惡劣。為了搶先到達,他們頂風冒雪,艱難行進。12月14日,阿蒙森一行終于完成了向南極極點的最后沖刺,實現了人類首次到達南極極點的壯舉。南極異常惡劣的天氣給斯科特的探險隊帶來了噩運。出發不久,他們的摩托雪橇就壞掉了,接著,西伯利亞矮種馬也全部凍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著150多千克的雪橇在冰原上奮力前進。雖然斯科特和探險隊員在1912年1月18日也到達了南極極點,但由于體力衰竭,又遭遇了猛烈的暴風雪,他們在歸途中相繼遇難。斯科特遇難時,還帶著重達16千克的地質標本和探險日記。為紀念這兩位杰出的南極探險家,1957年,美國在南極極點建立了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學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科學考察站通過企鵝、北極熊等,研究生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性;通過提取冰芯,研究幾百萬年來的氣候變化;通過南極儲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陸漂移演化;通過極地冰川的研究,探究解決水資源危機的新途徑;通過極光現象,研究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通過極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等等。查找資料,推測科學家進行極地科學考察的內容可能有哪些。原始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資源等。議一議,為什么極地地區會成為世界各國科學考察的“熱點”?黃河站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位置: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北緯78°55′、東經11°56′)2004年7月28日中國的極地科學考察平臺1985長城站19892009中山站昆侖站2014泰山站我國第五座南極科學考察站——秦嶺站極地獨特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其自然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較弱,對氣候變化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如非法捕撈、旅游活動、商業勘探等行為,對極地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探究與實踐保護極地環境任務一 了解極地環境問題觀察:圖片資料分別反映了哪些極地環境問題?思考:這些環境問題與人類的哪些活動相關?失去“家園”的北極熊穿上“油污晚禮服”的企鵝任務二 理解人類保護極地環境的行動從《南極條約》到《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從1958年6月起,在南極設有科學考察站的阿根廷、澳大利亞、南非、美國等12國代表經過60多次會議,于1959年12月1日簽署了《南極條約》(1961年6月23日生效)。此后,南極條約協商國又于1964年簽訂了《保護南極動植物議定措施》,1972年簽訂了《南極海豹保護公約》。1980年簽訂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1991年,包括中國在內的23個國家簽署了旨在保護南極自然環境的《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該議定書規定:嚴格禁止“侵犯南極自然環境”,嚴格“控制”其他大陸的來訪者,嚴格禁止向南極海域傾倒廢物,以免對該水域造成污染,禁止在南極地區開發石油資源和礦產資源。討論: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議一議,人類制定極地環境保護的相關條約和議定書的必要性。任務三 保護極地環境,從我做起交流:談談你對下列行為的看法,并與同學交流。●為了確保極地科學考察隊隊員的人身安全,對所遇到的北極熊予以獵殺。●南極大陸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應加大對南極的勘探力度,大舉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和礦產資源。制作:結合對極地地區環境的學習,制作一期“保護極地環境,從我做起”的板報,比一比,看誰設計的內容最科學、最豐富。板書設計兩極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冰雪世界獨特的野生動物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北冰洋南極大陸酷寒狂風干燥代表性動物及保護探險活動建立科考站開展科學實驗緯度最高的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隨堂練習1. 下列關于兩極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南極地區僅指南極大陸 B.南極地區煤炭資源豐富,淡水資源匱乏C.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D.北極地區的原住居民因紐特人是白色人種2.下列極地科學考察站中,緯度最低的是( )A.長城站 B.昆侖站C.中山站 D.黃河站CA·最可能開展磷蝦捕撈的月份是( )(安徽宿州期末)南極磷蝦營養豐富、繁殖能力強、儲量極其豐富,是鯨、海豹、企鵝等的主要食物,對維持南極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每年夏季為磷蝦繁殖季,各國奔赴南極海域競相捕撈。讀南極磷蝦分布區和劃定的捕撈區域圖,完成下題。A.3、4、5月 B.6、7、8月C.9、10、11月 D.12、1、2月·各國在南極海域過度捕撈磷蝦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有( )①污染南極海域 ②造成冰川消融 ③生態環境失衡 ④全球氣候變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BD4.2024年2月7日,我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填補了我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下面為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位置圖和秦嶺站圖片。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探究一 科考時間(1)說出秦嶺站選擇在2月份開站進行南極科考的原因。此時是南極的暖季,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較長,利于科考。探究二 科考環境南極大陸是世界上的寒極,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有“冰雪高原”之稱。年平均降水量僅55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稱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素有“風庫”的稱號。(2)南極地區氣候惡劣,科考隊員在執行考察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架空離地的設計,說明這樣設計的原因。酷寒干燥(或狂風)避免被風雪掩埋。探究三 綠色科考南極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我國在建站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動范圍,堅持綠色環保建站,考察中將產生的垃圾裝袋封好,并帶回國處理,堅定執行“綠色考察”理念。(4)秦嶺站將擁有海洋實驗室,其主要觀測與研究的大洋是_________;科考隊員在“綠色考察”途中可以看到的南極洲代表動物是_________。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國際形象;科研需求;等等。(5)簡述我國在秦嶺站建設過程中堅持綠色環保建站的原因。太平洋企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南極秦嶺站.mp4 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