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2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2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一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人口的分布同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讀“加拿大人口分布圖”,完成1~2題。
1.圖示區域人口空間分布的特點是(  )
A.分布很不平衡
B.集中分布在西南部
C.沿海人口密度大,內陸人口密度小
D.地勢低平地區人口多
2.影響該區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陸位置
C.氣溫 D.降水
(2024·河南洛陽期末)在我國部分城鎮化發展較快的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出現了新的分化與遷移趨勢:一是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二是鄉村人口回流明顯。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1 010萬人。據此完成3~5題。
3.影響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 C.經濟 D.文化
4.與大量人口返鄉入鄉創業創新相關性最小的是(  )
A.緩解大城市熱島效應
B.實現鄉村空間重構
C.實現鄉村產業升級
D.優化城鄉資源配置
5.該人口遷移趨勢,會直接導致遷入地(  )
A.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 B.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
C.城市服務水平下降 D.經濟發展活力提升
由于各地資源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6~8題。
6.據圖分析,下列四省份中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大的是(  )
A.粵 B.湘 C.閩 D.鄂
7.圖中N省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河流 C.光照 D.土壤
8.提高M省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可行措施是(  )
①增加外來人口遷入的數量 ②開發資源、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 ③大面積增加耕地,多種糧食 ④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與外界的聯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勞動年齡人口,泛指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的勞動適齡人口。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人口,我國則分性別規定男16~59歲、女16~5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下圖示意1980~203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變化(含預測)。據此完成9~10題。
9.1980年至2030年間,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
A.一直減少 B.一直增加
C.先增后減 D.保持穩定
10.據推測,2015年以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變化將直接造成(  )
A.人口總數減少 B.老年人口數量增加
C.少兒比重上升 D.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2024·江西上饒期中)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產力。下圖為“山西省土地資源與人口承載力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導致2015~2025年山西省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數量增加,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增大
B.耕地面積增加,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增大
C.人均糧食消費量增多,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
D.科學技術進步,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
12.提高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關鍵是(  )
A.推廣科技,提高單產
B.退耕還林,縮減耕地
C.限制消費,降低需求
D.控制人口數量,鼓勵外遷
人口遷移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讀圖,完成13~14題。
13.圖甲表示“人口遷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圖”,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礦產資源豐富 B.文化教育發達
C.土壤鹽漬化 D.就業機會多
14.影響圖乙中③④階段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環境 B.國家政策
C.社會經濟 D.戰爭
(2024·山東青島月考)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人口141 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我國人口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我國人口的“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據此完成15~17題。
15.我國人口首次負增長的表現為(  )
A.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B.人口的總數量已過峰值
C.出生人口數量開始減少
D.老年人口比重開始上升
16.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產生的影響有(  )
①加重醫療、養老保險等財政負擔 ②推動社會養老服務發展、創新與進步 ③徹底解決了人口與資源矛盾問題 ④很多城市規模收縮,城鎮化進程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面對我國人口“少子老齡化”問題,我們應該(  )
①提前法定退休年齡,節約人力資本 ②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③普及機械化、自動化,促進青年就業 ④適當調整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4·甘肅武威月考)2000~2018年,非洲大學生留學目的地發生變化,逐漸形成較完整的對稱結構(下圖)。目前非洲在校大學生出國留學比例達5.8%,部分非洲留學生未能學成歸國,而是留在留學地。據此完成18~20題。
18.2018年對稱結構補充完整,主要是因為200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  )
A.交通條件改善 B.經濟發展較快
C.勞動力較缺乏 D.農業規模擴大
19.法國成為非洲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推測是因為法國(  )
①教育設施完善 ②留學政策嚴格 ③環境質量優良 ④距非洲較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部分非洲留學生未能學成歸國,易導致非洲(  )
A.高端人才流失 B.人口數量減少
C.性別比失衡 D.人口容量降低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我國山西省地勢總體上呈“兩山夾一川”的態勢,東西兩側山地丘陵隆起,中部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間。圖1示意山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圖2示意山西省的地形及煤炭分布狀況。
(1)描述山西省人口空間分布特點。(4分)
(2)簡析影響山西省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4分)
(3)晉城市是山西省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簡述其社會經濟原因。(4分)
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而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2016年我國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到902萬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22.7%。下圖為2016年我國東、中、西部三大區域農村留守兒童占比情況圖。
(1)說明中部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較多的原因。(3分)
(2)針對數量較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簡述中、西部地區可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3)分析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體數量較前幾年大幅度減少的原因。(4分)
23.(2024·江蘇南通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泛珠三角”是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泛珠三角”包括東部、中部、西部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約占全國面積的1/5、人口的1/3、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1/3(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長期以來,“泛珠三角”區域內的經濟交往源遠流長,各具特色,相得益彰。下圖為“泛珠三角”區域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承載狀況(實際人口密度與理論人口承載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圖。
(1)簡析“泛珠三角”資源環境承載力高的主要原因。(6分)
(2)說明云南、四川、貴州人口承載狀況超過2的主要原因。(4分)
(3)簡述人口的流動對流入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不利影響。(4分)
24.(2024·福建廈門階段練習)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甘肅省東通陜西、西達新疆,省會蘭州處于西北地區的“十字路口”,是該省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該省西北部的Z縣規劃對某一村落實行生態搬遷。左圖示意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右圖中的甲、乙、丙、丁為該村生態搬遷備選安置點。
(1)描述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并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6分)
(2)請結合資源環境承載力,為該村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選取一處最佳安置點,并說明理由。(5分)
答案精析
1.A 2.C [第1題,由圖可知,加拿大人口分布很不平衡,集中在南部,A正確,B錯誤;加拿大的南部人口密度較大,其余大部分地區人口稀疏,C、D錯誤。第2題,加拿大緯度位置高,氣候較寒冷,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緯度較低、氣溫較高的南部地區,所以影響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溫,C正確;地形、海陸位置、降水不是影響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C 4.A 5.D [第3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周邊小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境質量較高,生活成本較低,因此吸引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C正確。第4題,大量人口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會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升級,實現鄉村空間重構,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但與緩解大城市熱島效應關系不大。故選A。第5題,該人口遷移趨勢,會直接導致遷入地經濟發展活力提升,但不一定會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也不會導致城市服務水平下降。故選D。]
6.A 7.A 8.C [第6題,由材料可知,廣東省比湖南、福建、湖北省的人口密度大,因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水平高,資源環境承載力大,廣東省簡稱粵,A正確。第7題,N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寒氣候環境不適宜人類居住,資源環境承載力小,A正確。第8題,M為新疆,氣候干旱,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經濟發展水平低,難以支撐過多的外來人口,①錯誤。開發資源、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避免浪費,提高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當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②正確。當地耕地主要集中在有限的綠洲上,大面積增加耕地,多種糧食會造成生態破壞,③錯誤。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與外界的聯系,有利于增加當地與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提高經濟水平,提高當地資源環境承載力,④正確。C正確。]
9.C 10.D [第9題,結合圖中數值變化,2010年前增長率為正,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增加;2010年后增長率為負,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C正確,A、B、D錯誤。第10題,2015~202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一直為負值,說明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企業間爭奪勞動力而導致勞動力價格上漲,造成企業用工成本上升,D正確;老年人口數量、少兒比重、人口總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變化無直接關系,A、B、C錯誤。]
11.C 12.A [第11題,讀圖可知,山西土地資源可承載人口數量在減少,表明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A、B錯誤;據圖可看出人均糧食消費量增多,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C正確;科學技術進步,會使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增大,D錯誤。故選C。第12題,制約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資源,推廣科技、提高單產,可以提高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A正確;退耕還林、縮減耕地,會減少耕地資源,從而降低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B錯誤;限制消費,降低需求,不利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C錯誤;控制人口數量,鼓勵外遷,不利于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提高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D錯誤。故選A。]
13.C 14.C [第13題,根據題意“推力因素”就是遷出地的不利因素,土壤鹽漬化符合題意,故選C。第14題,根據圖乙判斷③④階段為工業化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社會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越來越大。]
15.B 16.A 17.C [第15題,我國人口首次負增長說明自然增長率為負數,出生率低于死亡率,A錯誤;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正變為負,說明人口的總數量已過峰值,B正確;出生人口數量在人口首次負增長前就開始減少,只是出生率仍然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為正,C錯誤;老年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并非首次負增長后開始上升,D錯誤。故選B。第16題,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是由于新生人口少,醫療衛生條件等提高,我國老齡化水平整體升高,加重醫療、養老保險等財政負擔,但也有利于推動社會養老服務發展、創新與進步,①②正確;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與資源矛盾問題依然存在,③錯誤;我國城市規模并未開始收縮,人口出現負增長對城市發展目前影響較小,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17題,面對我國人口“少子老齡化”問題,提前法定退休年齡,易造成勞動力的短缺,應該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穩定勞動力供給,①錯誤;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讓生育得到保障,適當調整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緩解“少子老齡化”問題,②④正確;普及機械化、自動化,促進青年就業,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但對“少子老齡化”問題影響較小,③錯誤。故選C。]
18.B 19.B 20.A [第18題,南美洲逐漸成為非洲大學生的留學目的地,說明南美洲地區教育發展越來越好,而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帶動作用,B正確;留學主要看重當地的教育,教育離不開經濟發展,而與交通條件、勞動力、農業規模關系不大,A、C、D錯誤。第19題,非洲大學生多前往法國留學,說明法國教育設施完善,留學政策較為寬松,①正確,②錯誤;環境質量對留學目的地影響較小,③錯誤;法國距離非洲較近,使得法國成為非洲留學目的地的首要選擇,④正確。①④組合正確,故選B。第20題,留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學成未歸國,易導致非洲高端人才流失,A正確;非洲人口自然增長快,未能學成歸國的留學生人數較少,不會導致非洲人口數量減少,留學生中有男有女,對非洲性別比失衡影響很小,B、C錯誤;人口容量與資源、科技發展水平、開放程度、消費水平等有關,部分留學生學成未歸國對人口容量影響很小,D錯誤。故選A。]
21.(1)人口空間分布不均;南部人口密集,北部人口稀疏,西部和東北部人口密度較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盆地地區;城市人口密度大,其他地區人口密度小等。
(2)中部盆地地區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條件較優越,人口密度大;西部呂梁山區、東北部太行山區地形崎嶇,水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3)晉城市煤炭資源豐富,資源密集型產業集聚,吸引大量勞動人口集聚;交通便捷;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等。
22.(1)經濟發展水平低,外出務工的人員較多;人口基數大,兒童人口多;農村人口較多,人地矛盾較大等。
(2)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地就業機會;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會福利保障等。
(3)農村經濟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戶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就近入學等。
23.(1)位于緯度較低的東南沿海地區,水熱條件優越;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迅速,科技水平較高;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處于珠三角工業基地和珠三角農業區,經濟基礎雄厚等。
(2)云南、四川、貴州多山地,交通不便;地處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云南、貴州多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脆弱,發展經濟的自然條件較差等。
(3)人口數量增多,生態環境壓力增大;消費水平不斷提升,資源消耗增大,區域資源數量減少等,導致流入地資源環境承載力下降。
24.(1)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東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少。
原因:東南部地區降水較多,冬季氣溫較高,人口密度較大;西北地區降水較少,冬季氣溫較低,人口密度較小。
(2)甲。該縣氣候干旱,甲地綠洲面積較大,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大,且甲地現居民點規模較小,可以接納較多外來移民 。(共49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一
第一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A D A A C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A C C B A
題號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題號 21
答案 (1)人口空間分布不均;南部人口密集,北部人口稀疏,西部和東北部人口密度較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盆地地區;城市人口密度大,其他地區人口密度小等。
(2)中部盆地地區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條件較優越,人口密度大;西部呂梁山區、東北部太行山區地形崎嶇,水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3)晉城市煤炭資源豐富,資源密集型產業集聚,吸引大量勞動人口集聚;交通便捷;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等。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題號 22
答案 (1)經濟發展水平低,外出務工的人員較多;人口基數大,兒童人口多;農村人口較多,人地矛盾較大等。
(2)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地就業機會;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會福利保障等。
(3)農村經濟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戶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就近入學等。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題號 23
答案 (1)位于緯度較低的東南沿海地區,水熱條件優越;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迅速,科技水平較高;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處于珠三角工業基地和珠三角農業區,經濟基礎雄厚等。
(2)云南、四川、貴州多山地,交通不便;地處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云南、貴州多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脆弱,發展經濟的自然條件較差等。
(3)人口數量增多,生態環境壓力增大;消費水平不斷提升,資源消耗增大,區域資源數量減少等,導致流入地資源環境承載力下降。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題號 24
答案 (1)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東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少。
原因:東南部地區降水較多,冬季氣溫較高,人口密度較大;西北地區降水較少,冬季氣溫較低,人口密度較小。
(2)甲。該縣氣候干旱,甲地綠洲面積較大,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大,且甲地現居民點規模較小,可以接納較多外來移民 。
對一對
答案
人口的分布同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讀“加拿大人口分布圖”,完成1~2題。
1.圖示區域人口空間分布的特點是
A.分布很不平衡
B.集中分布在西南部
C.沿海人口密度大,內陸人口密度小
D.地勢低平地區人口多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圖可知,加拿大人口分布很不平衡,集中在南部,A正確,B錯誤;
加拿大的南部人口密度較大,其余大部分地區人口稀疏,C、D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人口的分布同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讀“加拿大人口分布圖”,完成1~2題。
2.影響該區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海陸位置
C.氣溫 D.降水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加拿大緯度位置高,氣候較寒冷,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緯度較低、氣溫較高的南部地區,所以影響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溫,C正確;
地形、海陸位置、降水不是影響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案
(2024·河南洛陽期末)在我國部分城鎮化發展較快的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出現了新的分化與遷移趨勢:一是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二是鄉村人口回流明顯。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1 010萬人。據此完成3~5題。
3.影響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經濟 D.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周邊小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境質量較高,生活成本較低,因此吸引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C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洛陽期末)在我國部分城鎮化發展較快的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出現了新的分化與遷移趨勢:一是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二是鄉村人口回流明顯。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1 010萬人。據此完成3~5題。
4.與大量人口返鄉入鄉創業創新相關性最小的是
A.緩解大城市熱島效應 B.實現鄉村空間重構
C.實現鄉村產業升級 D.優化城鄉資源配置

大量人口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會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升級,實現鄉村空間重構,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但與緩解大城市熱島效應關系不大。故選A。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洛陽期末)在我國部分城鎮化發展較快的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出現了新的分化與遷移趨勢:一是大城市人口向農村以及周邊小城鎮轉移;二是鄉村人口回流明顯。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1 010萬人。據此完成3~5題。
5.該人口遷移趨勢,會直接導致遷入地
A.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 B.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
C.城市服務水平下降 D.經濟發展活力提升

該人口遷移趨勢,會直接導致遷入地經濟發展活力提升,但不一定會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也不會導致城市服務水平下降。故選D。
答案
由于各地資源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人口
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
完成6~8題。
6.據圖分析,下列四省份中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大的是
A.粵 B.湘
C.閩 D.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廣東省比湖南、福建、湖北省的人口密度大,因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水平高,資源環境承載力大,廣東省簡稱粵,A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于各地資源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人口
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
完成6~8題。
7.圖中N省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河流
C.光照 D.土壤

N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寒氣候環境不適宜人類居住,資源環境承載力小,A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于各地資源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人口
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
完成6~8題。
8.提高M省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可行措施是
①增加外來人口遷入的數量 ②開發資源、發展科
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 ③大面積增加耕地,多
種糧食 ④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與外界的聯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M為新疆,氣候干旱,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漠和
戈壁,經濟發展水平低,難以支撐過多的外來
人口,①錯誤。
開發資源、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
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避免浪費,提高生產力,
進一步提高當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②正確。
當地耕地主要集中在有限的綠洲上,大面積增加耕地,多種糧食會造成生態破壞,③錯誤。
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與外界的聯系,有利于增加當地與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提高經濟水平,提高當地資源環境承載力,④正確。C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勞動年齡人口,泛指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的勞動適齡人口。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人口,我國則分性別規定男16~59歲、女16~5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如圖示意1980~203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變化(含預測)。
據此完成9~10題。
9.1980年至2030年間,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A.一直減少 B.一直增加
C.先增后減 D.保持穩定

結合圖中數值變化,2010年前增長率為正,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增加;2010年后增長率為負,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C正確,A、B、D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勞動年齡人口,泛指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的勞動適齡人口。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人口,我國則分性別規定男16~59歲、女16~5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如圖示意1980~203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變化(含預測)。
據此完成9~10題。
10.據推測,2015年以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變化將直接
造成
A.人口總數減少 B.老年人口數量增加
C.少兒比重上升 D.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202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一直為負值,
說明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企業間爭奪
勞動力而導致勞動力價格上漲,造成企業用工成本上
升,D正確;
老年人口數量、少兒比重、人口總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變化無直接關系,A、B、C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江西上饒期中)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產力。下圖為“山西省土地資源與人口承載力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導致2015~2025年山西省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
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數量增加,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增大
B.耕地面積增加,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增大
C.人均糧食消費量增多,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
D.科學技術進步,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讀圖可知,山西土地資源可承載人口數量
在減少,表明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減小,
A、B錯誤;
據圖可看出人均糧食消費量增多,土地資
源人口承載力減小,C正確;
科學技術進步,會使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增大,D錯誤。故選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江西上饒期中)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產力。下圖為“山西省土地資源與人口承載力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2.提高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關鍵是
A.推廣科技,提高單產
B.退耕還林,縮減耕地
C.限制消費,降低需求
D.控制人口數量,鼓勵外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制約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資
源,推廣科技、提高單產,可以提高土地
資源人口承載力,A正確;
退耕還林、縮減耕地,會減少耕地資源,
從而降低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B錯誤;
限制消費,降低需求,不利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C錯誤;
控制人口數量,鼓勵外遷,不利于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提高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D錯誤。故選A。
答案
人口遷移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讀圖,完成13~14題。
13.圖甲表示“人口遷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圖”,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礦產資源豐富
B.文化教育發達
C.土壤鹽漬化
D.就業機會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據題意“推力因素”就是遷出地的不利因素,土壤鹽漬化符合題意,故選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人口遷移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讀圖,完成13~14題。
14.影響圖乙中③④階段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環境
B.國家政策
C.社會經濟
D.戰爭

根據圖乙判斷③④階段為工業化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社會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越來越大。
答案
(2024·山東青島月考)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人口141 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我國人口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我國人口的“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據此完成15~17題。
15.我國人口首次負增長的表現為
A.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B.人口的總數量已過峰值
C.出生人口數量開始減少 D.老年人口比重開始上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我國人口首次負增長說明自然增長率為負數,出生率低于死亡率,A錯誤;
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正變為負,說明人口的總數量已過峰值,B正確;
出生人口數量在人口首次負增長前就開始減少,只是出生率仍然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為正,C錯誤;
老年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并非首次負增長后開始上升,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東青島月考)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人口141 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我國人口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我國人口的“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據此完成15~17題。
16.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產生的影響有
①加重醫療、養老保險等財政負擔 ②推動社會養老服務發展、創新與進步 ③徹底解決了人口與資源矛盾問題 ④很多城市規模收縮,城鎮化進程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是由于新生人口少,醫療衛生條件等提高,我國老齡化水平整體升高,加重醫療、養老保險等財政負擔,但也有利于推動社會養老服務發展、創新與進步,①②正確;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與資源矛盾問題依然存在,③錯誤;
我國城市規模并未開始收縮,人口出現負增長對城市發展目前影響較小,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東青島月考)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人口141 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我國人口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我國人口的“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據此完成15~17題。
17.面對我國人口“少子老齡化”問題,我們應該
①提前法定退休年齡,節約人力資本 ②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③普及機械化、自動化,促進青年就業 ④適當調整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面對我國人口“少子老齡化”問題,提前法定退休年齡,易造成勞動力的短缺,應該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穩定勞動力供給,①錯誤;
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讓生育得到保障,適當調整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緩解“少子老齡化”問題,②④正確;
普及機械化、自動化,促進青年就業,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但對“少子老齡化”問題影響較小,③錯誤。故選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甘肅武威月考)2000~2018年,非洲大學生留學目的地發生變化,逐漸形成較完整的對稱結構(下圖)。目前非洲在校大學生出國留學比例達5.8%,部分非洲留學生未能學成歸國,而是留在留學地。據此完成18~20題。
18.2018年對稱結構補充完整,主要是因為2000年
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
A.交通條件改善 B.經濟發展較快
C.勞動力較缺乏 D.農業規模擴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南美洲逐漸成為非洲大學生的留學目的地,說明南美洲地區教育發展越來越好,而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帶動作用,B正確;
留學主要看重當地的教育,教育離不開經濟發展,而與交通條件、勞動力、農業規模關系不大,A、C、D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甘肅武威月考)2000~2018年,非洲大學生留學目的地發生變化,逐漸形成較完整的對稱結構(下圖)。目前非洲在校大學生出國留學比例達5.8%,部分非洲留學生未能學成歸國,而是留在留學地。據此完成18~20題。
19.法國成為非洲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推測是因為法國
①教育設施完善 ②留學政策嚴格 
③環境質量優良 ④距非洲較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洲大學生多前往法國留學,說明法國教育設施完善,留學政策較為寬松,①正確,②錯誤;
環境質量對留學目的地影響較小,③錯誤;
法國距離非洲較近,使得法國成為非洲留學目的地的首要選擇,④正確。①④組合正確,故選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甘肅武威月考)2000~2018年,非洲大學生留學目的地發生變化,逐漸形成較完整的對稱結構(下圖)。目前非洲在校大學生出國留學比例達5.8%,部分非洲留學生未能學成歸國,而是留在留學地。據此完成18~20題。
20.部分非洲留學生未能學成歸國,易導致非洲
A.高端人才流失
B.人口數量減少
C.性別比失衡
D.人口容量降低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留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學成未歸國,易導致非洲高端人才流失,A正確;
非洲人口自然增長快,未能學成歸國的留學生人數較少,不會導致非洲人口數量減少,留學生中有男有女,對非洲性別比失衡影響很小,B、C錯誤;
人口容量與資源、科技發展水平、開放程度、消費水平等有關,部分留學生學成未歸國對人口容量影響很小,D錯誤。故選A。
答案
非選擇題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山西省地勢總體上呈“兩山夾一川”的態勢,東西兩側山地丘陵隆起,中部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間。圖1示意山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圖2示意山西省的地形及煤炭分布狀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描述山西省人口空間分布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人口空間分布不均;南部人口密集,北部人口稀疏,西部和東北部人口密度較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盆地地區;城市人口密度大,其他地區人口密度小等。
(2)簡析影響山西省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答案 中部盆地地區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溫暖濕潤,水
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條件較優越,人口密度大;西部呂梁山區、東北部太行山區地形崎嶇,水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答案
(3)晉城市是山西省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簡述其社會經濟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晉城市煤炭資源豐富,資源密集型產業集聚,吸引大量勞動人口集聚;交通便捷;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等。
答案
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而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2016年我國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到902萬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22.7%。下圖為2016年我國東、中、西部三大區域農村留守兒童占比情況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說明中部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較多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經濟發展水平低,外出務工的人員較多;人口基數大,兒童人口多;農村人口較多,人地矛盾較大等。
(2)針對數量較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簡述中、西部地區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 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地就業機會;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會福利保障等。
答案
(3)分析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體數量較前幾年大幅度減少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農村經濟發展,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戶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就近入學等。
答案
23.(2024·江蘇南通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泛珠三角”是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強的地區
之一。“泛珠三角”包括東部、中部、西部省(區)和香
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約占全國面積的1/5、人口的1/3、
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1/3(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
政區)。長期以來,“泛珠三角”區域內的經濟交往源遠
流長,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如圖為“泛珠三角”區域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承載狀況(實際人口密度與理論人口承載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簡析“泛珠三角”資源環境承載力高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位于緯度較低的東南沿海地區,水熱條件優越;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迅速,科技水平較高;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處于珠三角工業基地和珠三角農業區,經濟基礎雄厚等。
(2)說明云南、四川、貴州人口承載狀況超過2的主要原因。
答案 云南、四川、貴州多山地,交通不便;地處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云南、貴州多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脆弱,發展經濟的自然條件較差等。
答案
(3)簡述人口的流動對流入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不利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人口數量增多,生態環境壓力增大;消費水平不斷提升,資源消耗增大,區域資源數量減少等,導致流入地資源環境承載力下降。
答案
24.(2024·福建廈門階段練習)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甘肅省東通陜西、西達新疆,省會蘭州處于西北地區的“十字路口”,是該省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該省西北部的Z縣規劃對某一村落實行生態搬遷。左圖示意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右圖中的甲、乙、丙、丁為該村生態搬遷備選安置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描述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并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東南部人口密
集,西北部人口稀少。
原因:東南部地區降水較多,冬季氣溫較高,人口密度較大;西北地區降水較少,冬季氣溫較低,人口密度較小。
(2)請結合資源環境承載力,為該村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選取一處最佳安置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 甲。該縣氣候干旱,甲地綠洲面積較大,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大,且甲地現居民點規模較小,可以接納較多外來移民 。
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娄底市| 扎囊县| 竹溪县| 安塞县| 定兴县| 高青县| 古田县| 邳州市| 吕梁市| 泸溪县| 吉木萨尔县| 民和| 兴和县| 潮安县| 绥阳县| 读书| 静海县| 永和县| 玉屏| 山丹县| 华坪县| 沅江市| 云和县| 南和县| 盐津县| 响水县| 塔城市| 西华县| 娱乐| 虞城县| 达日县| 嫩江县| 鄱阳县| 靖西县| 洪湖市| 永康市| 邯郸市| 正安县| 海伦市|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