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人口遷移(課件 學案 練習,6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人口遷移(課件 學案 練習,6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二節 課時1 人口遷移及其影響因素
(分值:66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2023年1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平臺聯合發布了《2023年春節假期出行預測報告》,春節前全國人口遷出城市TOP10分別是:廣州、深圳、上海、東莞、北京、蘇州、成都、武漢、杭州、西安。這十個城市人口流出最多,成為“春節空城”。據此完成1~2題。
1.春節期間該十大城市人口變化主要屬于(  )
A.國內人口流動 B.國際人口遷移
C.省內人口遷移 D.縣際人口流動
2.導致“春節空城”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村經濟發展快
B.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
C.受傳統文化影響
D.農村道路設施迅速完善
(2024·吉林長春期中)如今走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都能聽到一口帶著東北口音的東北人聲音,東北人闖天下似乎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近年來,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在三亞居住的哈爾濱籍人口已達20萬。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城市最可能成為東北人口最大遷入地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深圳
4.哈爾濱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遷到三亞居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經濟因素 B.交通的發展
C.家庭因素 D.氣候因素
(2024·江西九江聯考)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藏全區常住人口364.81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64.59萬人。區外流入人口數為40.71萬人,比2010年增加24.17萬人。從人口城鄉結構上看,10年間西藏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62.29萬人。據此完成5~6題。
5.2010~2020年,西藏自治區內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東部向西部遷移
B.由河谷向高原遷移
C.由農牧區向城市主城區遷移
D.由種植業區向畜牧業區遷移
6.2010~2020年,西藏外來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藏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②高寒缺氧的氣候得到改善 ③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④投資、創業環境趨于良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我國流動人口急劇增長,人口流動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大規模人口流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圖示意2001~2020年我國18個城市群常住人口的年均變化情況。據此完成7~8題。
7.2001~2020年,我國人口遷入規模最大的目的地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長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遼中南城市群
8.導致哈長城市群近年來常住人口年均變化的因素是(  )
A.氣候條件 B.政策因素
C.經濟因素 D.環境質量
(選擇題9~13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流動人口的家庭化遷居已成為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趨勢。下圖為“我國近年來家庭化分批遷居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9~10題。
9.在家庭化分批遷居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中,影響第三批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
10.第二批人口遷居后人口流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  )
A.勞動適齡人口中的女性人口呈現回遷趨勢
B.家庭女性人口在各批次遷居人口中一直處于最高比例
C.勞動適齡人口遷居比例不斷下降,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成為遷居人口的主體
D.在遷居的各年齡組人口中,5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小
(2024·江蘇聯考開學考試)寧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10多年來,近百萬人口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下圖為“寧夏自然要素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
11.寧夏實施生態移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經濟 D.政策
12.從自然條件考慮,寧夏生態移民主要的人口遷出區域是(  )
A.Ⅰ區域 B.Ⅱ區域 C.Ⅲ區域 D.Ⅳ區域
13.寧夏實施生態移民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城市勞動力 B.減少自然災害
C.改善生態環境 D.促進資源開發
14.(2024·寧夏銀川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指出,2016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下圖示意人口流動基本情況。
(1)說出我國人口流動的特點。
(2)簡述促使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
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位于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特阿拉伯(如下圖)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經濟發展較快,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前來打工謀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過吸引外來人口解決本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約有1 000萬外籍勞工,他們大部分在石油、服務、建筑等行業工作,印度、巴基斯坦籍的勞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勞工的主要生力軍。
(1)根據人口遷移“推拉理論”,寫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勞工的拉力條件。
(2)印度、巴基斯坦籍勞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勞工的主要生力軍,分析其原因。
答案精析
1.A 2.C [第1題,“春節空城”的形成說明這些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較多,春節期間返鄉導致該地區出現人口迅速減少的現象,這種人口流動現象屬于國內人口流動,故選A項。第2題,農村經濟發展快、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可能會導致務工人員大量離開城市,出現人口回流,而不僅僅是春節期間的暫時回鄉,A、B兩項錯誤。農村道路設施迅速完善能夠為人口的遷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但與“春節空城”現象關系不大,D項錯誤。“春節空城”表明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其在春節期間返鄉導致城市人口迅速減少,主要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故選C項。]
3.A 4.D [第3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吸引眾多勞動力遷入,在經濟因素上對東北人口拉力都比較大。但北京在地理位置上,與東北最接近,相對其他三城市,北京和東北地區生活習慣差異較小,更容易適應,故最可能成為東北人口最大遷入地的是北京,A對。第4題,經濟因素、交通的發展和家庭因素導致的人口流動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差異。A、B、C錯;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寒冷,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東北地區氣溫低,而三亞位于低緯度,熱量條件好,故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因素,D對。]
5.C 6.D [第5題,西藏人口大多從事的是農牧業,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更多的農牧業區的青壯年勞動力遷往城市的主城區,以獲得工作和高收入,C正確;由東部向西部遷移、由河谷向高原遷移、由種植業區向畜牧業區遷移不能體現城市人口增加,A、B、D錯誤。第6題,2010~2020年,西藏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投資、創業環境的趨于良好都會使外地人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①③④正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氣候難以得到改善,②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
7.B 8.C [第7題,讀圖可知,長三角城市群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變化相加得到的值比其他城市群都要大,故2001~2020年,我國人口遷入規模最大的目的地是長三角城市群,B正確。第8題,讀圖可知,2001~2020年哈長城市群常住人口呈現負增長的情況,說明有大量人口遷出。結合所學可知,哈長城市群位于我國東北地區,近年來由于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導致了大量人口遷出,C正確。]
9.D 10.C [第9題,由于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勞動適齡人口中的男性進行第一批流動,由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動到經濟較發達地區尋找就業機會;隨后,夫妻關系中的女性跟隨男性進行第二批流動;接著,第三批遷居人口以少年兒童為主,主要是為了方便被照顧而隨遷到父母工作的城市。故影響第三批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D正確。第10題,讀圖可知,第三、四批遷居人口以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為主,這些年齡段的人口主要是非勞動人口,故第二批人口遷居以后,勞動適齡人口遷居比例不斷下降,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成為遷居人口主體,C正確。]
11.D 12.D 13.C [第11題,由材料“近百萬人口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可知寧夏實施生態移民的規模很大,主要影響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因素,D正確。第12題,讀圖可知,Ⅰ地區是賀蘭山山地,人口分布較少;Ⅱ地區為寧北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有黃河流經,水源充足;Ⅲ為臺地和山間盆地;Ⅳ地區為黃土高原,屬于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環境較差,所以主要的人口遷出區是Ⅳ地區,故選D。第13題,通過生態移民,可使寧夏中南部地區(遷出區)的人口密度降低,環境壓力變小。環境壓力變小后,超載放牧、過度農墾、過度砍伐、過度利用水資源等活動會減少,從而減輕生態環境壓力,改善生態環境,C正確;生態移民工程雖然會使遷入城市勞動力增加,但不是主要的目的,A錯;實施生態移民與促進資源開發關系不大,D錯;生態移民不會減少自然災害,B錯。]
14.(1)流動人口總量多;主要由中、西部地區流入東部地區;流動人口平均年齡上升;隨遷子女比例增加。
(2)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交通和通信事業的發展;戶籍政策的改革。
15.(1)勞動力短缺,就業機會多;政府吸引外來人口的優惠政策;經濟發展快,收入高,生活富足。
(2)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口多,勞動力豐富;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沙特阿拉伯較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經濟落后,工資較低,而沙特阿拉伯的工資較高,吸引力強;主要語言為英語,方便工作交流。第二節 人口遷移
課時1 人口遷移及其影響因素
[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說明人口遷移的概念及分類。(綜合思維)2.結合實例,分析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及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人口遷移
1.概念:人們變更________的空間流動行為。
2.屬性
(1)時間屬性:居住地發生________或長期性變化的人口流動行為。
(2)空間屬性:必須遷出原居住地一定距離,在一國范圍內,一般以跨越某種________界線為依據。
3.類型
(1)根據人口遷移空間范圍的不同,人口遷移可分為國際遷移和______遷移。
分類 概念 遷移空間范圍 主要類型
國際遷移 一個國家的居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定居的現象 跨越國界 ________、在本國就業的外國人、國際定居難民等
國內遷移 一個國家內部的居民從____________進入另一個行政區定居的現象 跨越國內行政區域界線 庫區移民、省外上大學和工作等
(2)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由______到______的人口遷移。
判斷某地人口遷移狀況的方法
(1)看經濟狀況:一般情況,落后地區以人口遷出為主,發達地區以人口遷入為主。
(2)看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較:戶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說明該地以人口遷出為主,反之以人口遷入為主。
(3)看人口遷移率:人口遷移率=遷入率-遷出率;人口遷移率>0,表示以遷入為主;反之,表示以遷出為主。
小剛3歲時,爸爸就從貴州農村老家到深圳工作了,媽媽和他留守老家。但每年小剛都可以去爸爸工作地深圳度假。2009年,媽媽去深圳工作,小剛去深圳上初中,2015年小剛考入上海的復旦大學。大學期間,小剛常利用假期外出旅游。2022年,小剛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開始創業。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所述小剛的經歷中,屬于人口遷移的是(  )
①到深圳上初中 ②去深圳度假 ③到上海上大學 ④回到家鄉創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小剛的爸爸去深圳工作屬于(  )
A.國際人口遷移 B.國內人口遷移
C.省內人口遷移 D.縣際人口遷移
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1.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
人口遷移是______(或排斥力)與______(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遷出地的推力 中間阻力 遷入地的拉力
自然條件惡劣;就業機會少,收入低;社會服務設施不完善;自然災害;戰爭等 移民限制政策;遷移距離等 自然條件優越;就業機會多,收入高;基礎設施完善;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等
2.具體影響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
早期的人口遷移主要受__________的影響。
(2)社會經濟因素
現代的人口遷移主要受____________的影響。
核心歸納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
因素 舉例
氣候 美國老年人口由東北部向西部、南部“陽光地帶”遷移
水資源 塔里木盆地綠洲地區的人口移動
土壤 農業社會人們為尋找新土地而遷移
礦產資源 伯明翰、大慶、攀枝花由于礦產資源開采而吸引人口遷入
自然災害 20世紀30年代,旱災使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農民西遷至加利福尼亞州
(2)社會經濟因素
因素 舉例
經濟因素(主導) 經濟發展水平 “孔雀東南飛”體現了人口向東南沿海的集中遷移
交通通信 隨著交通的發展和通信的進步,人口遷移的規模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
大型建設項目布局 新疆石油基地建設吸引人口遷入
社會因素 文化教育 大學生的求學、“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軍人家屬的隨軍
宗教, 印巴分治,印度境內約1 500萬穆斯林遷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200萬印度教徒遷入印度
(3)政治因素
因素 舉例
國家政策 我國20世紀60年代有組織地移民支援邊疆省區;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戰爭 阿富汗難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國歷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
政治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東歐一些國家重新劃定國界,人口互相遷入、遷出
材料一 從清朝初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迫于生計的大批華北窮苦百姓歷盡艱辛,闖蕩到東北大地謀求生存。在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東人最多,是我國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稱為“闖關東”。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黑龍江,由此導致了兩地人口遷移的方向出現反轉,從而出現了“雁南飛”的現象。下圖為我國東北地區不同時期人口遷移路線圖。
1.[綜合思維]與“闖關東”同時期的我國人口遷移中,按遷移的空間范圍分,“走西口”屬于______人口遷移,“下南洋”屬于________人口遷移。
2.[區域認知]簡述促使山東、河北等地老百姓“闖關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思維]簡析改革開放以來,人口遷移出現“雁南飛”現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四川成都期中)下圖中M國與埃及是非洲跨國移民的重要輸出國。M國移民主要流向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埃及移民主要流向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國。據此完成1~2題。
1.M國人口移民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是(  )
A.礦產資源枯竭 B.經濟較落后
C.氣候條件惡劣 D.人口眾多
2.埃及移民主要流向沙特阿拉伯等國,主要是由于這些國家(  )
A.文化習俗相似 B.環境容量大
C.城鎮化水平高 D.油氣資源開發
(2022·6月浙江選考)下圖為“2017年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分布圖”,圖中線條寬度與流入人口占比相關,線條越寬占比越高。完成3~4題。
3.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于我國四大地區中的(  )
A.東部地區 B.中部地區
C.西部地區 D.東北地區
4.甲省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主要考慮(  )
①工資水平 ②空間距離 ③土地價格 ④環境質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人口遷移
梳理教材新知
1.定居地 
2.(1)永久性 (2)行政區域
3.(1)國內 永久性移民 一個行政區 (2)農村 城市 
落實思維方法
1.B 2.B [第1題,人口遷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發生長期性或永久性改變的人口流動。小剛到深圳上初中、到上海上大學、回到家鄉創業均發生了居住地的長期性變化,屬于人口遷移;小剛去深圳度假屬于短時間的外出,沒有發生居住地的長期性或永久性改變,不屬于人口遷移。B項正確。第2題,小剛的爸爸從貴州到深圳工作,跨越了省級行政區界線,未跨越國界,屬于國內人口遷移,B項正確。]
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梳理教材新知
1.推力 拉力 
2.(1)自然環境 (2)經濟發展水平 高收入 政策
探究核心知識
1.國內 國際
2.華北地區自然災害頻發,社會不安定;東北地區地廣人稀,經濟發展潛力大;山東、河北與東北地域上接近。
3.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經濟發展較快,農村經濟大幅度增長,農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移民受親情、鄉情的吸引。
落實思維方法
1.B 2.D [第1題,通過圖中經緯度及海陸位置可知,M國為摩洛哥,該國與西班牙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該國人口移民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是摩洛哥經濟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低,B正確。摩洛哥礦產資源豐富,人口少,故A、D錯誤。氣候條件惡劣不是其移民歐洲的主要原因,故C排除。第2題,沙特阿拉伯等國石油資源豐富,油氣資源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D項正確;歐洲的城鎮化水平比沙特阿拉伯等國更高,環境更加良好,環境容量大,故B、C錯誤;文化習俗雖然相似,但并非是埃及移民流向沙特阿拉伯等國的主要原因,經濟因素往往是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A錯誤。]
3.B 4.A [第3題,讀圖可知,流入長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還有河南、江西省,都屬于中部地區,只有少部分來自西部地區的四川省、東部地區的江蘇省,圖中沒有顯示東北地區,故選B。第4題,圖中甲省是江西省,經濟欠發達,外流人口大多是外出務工人員,長三角城市群的工資水平高,且距離江西省較近,人口流動的交通成本低,可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①②正確,選A;長三角城市群土地價格高,不利于人口流入,且流入人口主要為務工人員,地價高低與其關系不大;環境質量高低是解決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會考慮的問題,也不是務工人員主要考慮的因素,③④錯誤。](共61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人口與地理環境
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及其影響因素
課時1
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并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1.結合資料,說明人口遷移的概念及分類。(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分析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及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人口遷移
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課時對點練
人口遷移
>
<
知識點一
1.概念:人們變更 的空間流動行為。
2.屬性
(1)時間屬性:居住地發生 或長期性變化的人口流動行為。
(2)空間屬性:必須遷出原居住地一定距離,在一國范圍內,一般以跨越某種_____
界線為依據。
定居地
永久性
行政
區域
3.類型
(1)根據人口遷移空間范圍的不同,人口遷移可分為國際遷移和 遷移。
分類 概念 遷移空間范圍 主要類型
國際 遷移 一個國家的居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定居的現象 跨越國界 、在本國就業的外國人、國際定居難民等
國內遷移 一個國家內部的居民從 進入另一個行政區定居的現象 跨越國內行政區域界線 庫區移民、省外上大學和工作等
國內
永久性移民
一個行政區
(2)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由 到 的人口遷移。
農村
城市
判斷某地人口遷移狀況的方法
(1)看經濟狀況:一般情況,落后地區以人口遷出為主,發達地區以人口遷入為主。
(2)看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較:戶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說明該地以人口遷出為主,反之以人口遷入為主。
(3)看人口遷移率:人口遷移率=遷入率-遷出率;人口遷移率>0,表示以遷入為主;反之,表示以遷出為主。
小剛3歲時,爸爸就從貴州農村老家到深圳工作了,媽媽和他留守老家。但每年小剛都可以去爸爸工作地深圳度假。2009年,媽媽去深圳工作,小剛去深圳上初中,2015年小剛考入上海的復旦大學。大學期間,小剛常利用假期外出旅游。2022年,小剛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開始創業。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所述小剛的經歷中,屬于人口遷移的是
①到深圳上初中 ②去深圳度假 ③到上海上大學 ④回到家鄉創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人口遷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發生長期性或永久性改變的人口流動。小剛到深圳上初中、到上海上大學、回到家鄉創業均發生了居住地的長期性變化,屬于人口遷移;小剛去深圳度假屬于短時間的外出,沒有發生居住地的長期性或永久性改變,不屬于人口遷移。B項正確。
小剛3歲時,爸爸就從貴州農村老家到深圳工作了,媽媽和他留守老家。但每年小剛都可以去爸爸工作地深圳度假。2009年,媽媽去深圳工作,小剛去深圳上初中,2015年小剛考入上海的復旦大學。大學期間,小剛常利用假期外出旅游。2022年,小剛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開始創業。據此回答1~2題。
2.小剛的爸爸去深圳工作屬于
A.國際人口遷移 B.國內人口遷移
C.省內人口遷移 D.縣際人口遷移

小剛的爸爸從貴州到深圳工作,跨越了省級行政區界線,未跨越國界,屬于國內人口遷移,B項正確。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
<
知識點二
1.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
人口遷移是 (或排斥力)與 (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推力
拉力
遷出地的推力 中間阻力 遷入地的拉力
自然條件惡劣;就業機會少,收入低;社會服務設施不完善;自然災害;戰爭等 移民限制政策;遷移距離等 自然條件優越;就業機會多,收入高;基礎設施完善;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等
2.具體影響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
早期的人口遷移主要受
的影響。
(2)社會經濟因素
現代的人口遷移主要受
的影響。
高收入
自然環境
經濟發展水平
政策
核心歸納
(1)自然環境因素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因素 舉例
氣候 美國老年人口由東北部向西部、南部“陽光地帶”遷移
水資源 塔里木盆地綠洲地區的人口移動
土壤 農業社會人們為尋找新土地而遷移
礦產資源 伯明翰、大慶、攀枝花由于礦產資源開采而吸引人口遷入
自然災害 20世紀30年代,旱災使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農民西遷至加利福尼亞州
核心歸納
(2)社會經濟因素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因素 舉例
經濟因素 (主導) 經濟發展水平 “孔雀東南飛”體現了人口向東南沿海的集中遷移
交通通信 隨著交通的發展和通信的進步,人口遷移的規模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
大型建設項目布局 新疆石油基地建設吸引人口遷入
社會因素 文化教育 大學生的求學、“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軍人家屬的隨軍
宗教 印巴分治,印度境內約1 500萬穆斯林遷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200萬印度教徒遷入印度
核心歸納
(3)政治因素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因素 舉例
國家政策 我國20世紀60年代有組織地移民支援邊疆省區;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戰爭 阿富汗難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國歷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
政治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東歐一些國家重新劃定國界,人口互相遷入、遷出
材料一 從清朝初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迫于生計的大批華北窮苦百姓歷盡艱辛,闖蕩到東北大地謀求生存。在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東人最多,是我國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稱為“闖關東”。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農民人均純
收入超過黑龍江,由此導致了兩地人口遷移的方
向出現反轉,從而出現了“雁南飛”的現象。右
圖為我國東北地區不同時期人口遷移路線圖。
1.[綜合思維]與“闖關東”同時期的我國人口遷移中,按遷移的空間范圍分,“走西口”屬于______人口遷移,“下南洋”屬于______人口遷移。
2.[區域認知]簡述促使山東、河北等地老百姓“闖關東”的原因。
答案 華北地區自然災害頻發,社會不安定;東北地區地廣人稀,經濟發展潛力大;山東、河北與東北地域上接近。
國內
國際
3.[綜合思維]簡析改革開放以來,人口遷移出現“雁南飛”現象的原因。
答案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經濟發展較快,農村經濟大幅度增長,農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移民受親情、鄉情的吸引。
(2024·四川成都期中)下圖中M國與埃及是非洲跨國移民的重要輸出國。M國移民主要流向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埃及移民主要流向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國。據此完成1~2題。
1.M國人口移民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是
A.礦產資源枯竭
B.經濟較落后
C.氣候條件惡劣
D.人口眾多

通過圖中經緯度及海陸位置可知,M國為摩洛哥,該
國與西班牙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該國人口移民歐洲
國家的主要原因是摩洛哥經濟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低,
B正確。
摩洛哥礦產資源豐富,人口少,故A、D錯誤。
氣候條件惡劣不是其移民歐洲的主要原因,故C排除。
(2024·四川成都期中)下圖中M國與埃及是非洲跨國移民的重要輸出國。M國移民主要流向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埃及移民主要流向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國。據此完成1~2題。
2.埃及移民主要流向沙特阿拉伯等國,主要是由于
這些國家
A.文化習俗相似 B.環境容量大
C.城鎮化水平高 D.油氣資源開發

沙特阿拉伯等國石油資源豐富,油氣資源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D項正確;歐洲的城鎮化水平比沙特阿拉伯等國更高,環境更加良好,環境容量大,故B、C錯誤;
文化習俗雖然相似,但并非是埃及移民流向沙特阿拉伯等國的主要原因,經濟因素往往是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A錯誤。
(2022·6月浙江選考)下圖為“2017年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分布圖”,圖中線條寬度與流入人口占比相關,線條越寬占比越高。完成3~4題。
3.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于我國
四大地區中的
A.東部地區 B.中部地區
C.西部地區 D.東北地區

讀圖可知,流入長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還有河南、江西省,都屬于中部地區,只有少部分來自西部地區的四川省、東部地區的江蘇省,圖中沒有顯示東北地區,故選B。
(2022·6月浙江選考)下圖為“2017年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分布圖”,圖中線條寬度與流入人口占比相關,線條越寬占比越高。完成3~4題。
4.甲省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主要考慮
①工資水平 ②空間距離 ③土地價格 
④環境質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圖中甲省是江西省,經濟欠發達,外流人
口大多是外出務工人員,長三角城市群的
工資水平高,且距離江西省較近,人口流
動的交通成本低,可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①②正確,選A;
長三角城市群土地價格高,不利于人口流入,且流入人口主要為務工人員,地價高低與其關系不大;環境質量高低是解決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會考慮的問題,也不是務工人員主要考慮的因素,③④錯誤。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A D C D B C
題號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D  C
對一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4
答案 (1)流動人口總量多;主要由中、西部地區流入東部地區;流動人口平均年齡上升;隨遷子女比例增加。
(2)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交通和通信事業的發展;戶籍政策的改革。
對一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5
答案 (1)勞動力短缺,就業機會多;政府吸引外來人口的優惠政策;經濟發展快,收入高,生活富足。
(2)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口多,勞動力豐富;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沙特阿拉伯較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經濟落后,工資較低,而沙特阿拉伯的工資較高,吸引力強;主要語言為英語,方便工作交流。
對一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23年1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平臺聯合發布了《2023年春節假期出行預測報告》,春節前全國人口遷出城市TOP10分別是:廣州、深圳、上海、東莞、北京、蘇州、成都、武漢、杭州、西安。這十個城市人口流出最多,成為“春節空城”。據此完成1~2題。
1.春節期間該十大城市人口變化主要屬于
A.國內人口流動 B.國際人口遷移
C.省內人口遷移 D.縣際人口流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春節空城”的形成說明這些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較多,春節期間返鄉導致該地區出現人口迅速減少的現象,這種人口流動現象屬于國內人口流動,故選A項。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年1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平臺聯合發布了《2023年春節假期出行預測報告》,春節前全國人口遷出城市TOP10分別是:廣州、深圳、上海、東莞、北京、蘇州、成都、武漢、杭州、西安。這十個城市人口流出最多,成為“春節空城”。據此完成1~2題。
2.導致“春節空城”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農村經濟發展快 B.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
C.受傳統文化影響 D.農村道路設施迅速完善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農村經濟發展快、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可能會導致務工人員大量離開城市,出現人口回流,而不僅僅是春節期間的暫時回鄉,A、B兩項錯誤。
農村道路設施迅速完善能夠為人口的遷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但與“春節空城”現象關系不大,D項錯誤。
“春節空城”表明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其在春節期間返鄉導致城市人口迅速減少,主要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故選C項。
答案
(2024·吉林長春期中)如今走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都能聽到一口帶著東北口音的東北人聲音,東北人闖天下似乎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近年來,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在三亞居住的哈爾濱籍人口已達20萬。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城市最可能成為東北人口最大遷入地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深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吸引眾多勞動力遷入,在經濟因素上對東北人口拉力都比較大。但北京在地理位置上,與東北最接近,相對其他三城市,北京和東北地區生活習慣差異較小,更容易適應,故最可能成為東北人口最大遷入地的是北京,A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吉林長春期中)如今走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都能聽到一口帶著東北口音的東北人聲音,東北人闖天下似乎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近年來,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在三亞居住的哈爾濱籍人口已達20萬。據此完成3~4題。
4.哈爾濱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遷到三亞居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經濟因素 B.交通的發展
C.家庭因素 D.氣候因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經濟因素、交通的發展和家庭因素導致的人口流動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差異。A、B、C錯;
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寒冷,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東北地區氣溫低,而三亞位于低緯度,熱量條件好,故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因素,D對。
答案
(2024·江西九江聯考)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藏全區常住人口364.81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64.59萬人。區外流入人口數為40.71萬人,比2010年增加24.17萬人。從人口城鄉結構上看,10年間西藏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62.29萬人。據此完成5~6題。
5.2010~2020年,西藏自治區內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東部向西部遷移
B.由河谷向高原遷移
C.由農牧區向城市主城區遷移
D.由種植業區向畜牧業區遷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西藏人口大多從事的是農牧業,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更多的農牧業區的青壯年勞動力遷往城市的主城區,以獲得工作和高收入,C正確;
由東部向西部遷移、由河谷向高原遷移、由種植業區向畜牧業區遷移不能體現城市人口增加,A、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江西九江聯考)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藏全區常住人口364.81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64.59萬人。區外流入人口數為40.71萬人,比2010年增加24.17萬人。從人口城鄉結構上看,10年間西藏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62.29萬人。據此完成5~6題。
6.2010~2020年,西藏外來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藏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②高寒缺氧的氣候得到改善 ③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④投資、創業環境趨于良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0~2020年,西藏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投資、創業環境的趨于良好都會使外地人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①③④正確;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氣候難以得到改善,②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
答案
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我國流動人口急劇增長,人口流動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大規模人口流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圖示意2001~2020年我國18個城市群常住人口的年均變化情況。據此完成7~8題。
7.2001~2020年,我國人口遷入規模最大的
目的地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長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遼中南城市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讀圖可知,長三角城市群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變化相加得到的值比其他城市群都要大,故2001~2020年,我國人口遷入規模最大的目的地是長三角城市群,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我國流動人口急劇增長,人口流動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大規模人口流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圖示意2001~2020年我國18個城市群常住人口的年均變化情況。據此完成7~8題。
8.導致哈長城市群近年來常住人口年均變化的
因素是
A.氣候條件 B.政策因素
C.經濟因素 D.環境質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2001~2020年哈長城市群常住人口呈現負增長的情況,說明有大量人口遷出。結合所學可知,哈長城市群位于我國東北地區,近年來由于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導致了大量人口遷出,C正確。
答案
流動人口的家庭化遷居已成為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趨勢。下圖為“我國近年來家庭化分批遷居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9~10題。
9.在家庭化分批遷居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中,
影響第三批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答案
由于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勞動適齡人口中的男性進行第一批流動,由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動到經濟較發達地區尋找就業機會;隨后,夫妻關系中的女性跟隨男性進行第二批流動;接著,第三批遷居人口以
少年兒童為主,主要是為了方便被照顧而隨遷到父母工作的城市。故影響第三批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流動人口的家庭化遷居已成為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趨勢。下圖為“我國近年來家庭化分批遷居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9~10題。
10.第二批人口遷居后人口流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
A.勞動適齡人口中的女性人口呈現回遷趨勢
B.家庭女性人口在各批次遷居人口中一直處于最
高比例
C.勞動適齡人口遷居比例不斷下降,少年兒童和
老年人口成為遷居人口的主體
D.在遷居的各年齡組人口中,5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第三、四批遷居人口以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為主,這些年齡段的人口主要是非勞動人口,故第二批人口遷居以后,勞動適齡人口遷居比例不斷下降,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成為遷居人口主體,C正確。
答案
(2024·江蘇聯考開學考試)寧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10多年來,近百萬人口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右圖為“寧夏自然要素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
11.寧夏實施生態移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
C.經濟 D.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材料“近百萬人口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可知寧夏實施生態移民的規模很大,主要影響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因素,D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江蘇聯考開學考試)寧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10多年來,近百萬人口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右圖為“寧夏自然要素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
12.從自然條件考慮,寧夏生態移民主要的人口遷出區域是
A.Ⅰ區域 B.Ⅱ區域
C.Ⅲ區域 D.Ⅳ區域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Ⅰ地區是賀蘭山山地,人口分布較少;Ⅱ地區為寧北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有黃河流經,水源充足;Ⅲ為臺地和山間盆地;Ⅳ地區為黃土高原,屬于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環境較差,所以主要的人口遷出區是Ⅳ地區,故選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江蘇聯考開學考試)寧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10多年來,近百萬人口實現異地安家、異地創業、異地致富。右圖為“寧夏自然要素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
13.寧夏實施生態移民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城市勞動力 B.減少自然災害
C.改善生態環境 D.促進資源開發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通過生態移民,可使寧夏中南部地區(遷出區)的人口密度降低,環境壓力變小。環境壓力變小后,超載放牧、過度農墾、過度砍伐、過度利用水資源等活動會減少,從而減輕生態環境壓力,改善生態環境,
C正確;
生態移民工程雖然會使遷入城市勞動力增加,但
不是主要的目的,A錯;
實施生態移民與促進資源開發關系不大,D錯;
生態移民不會減少自然災害,B錯。
答案
14.(2024·寧夏銀川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指出,2016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下圖示意人口流動基本情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說出我國人口流動的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流動人口總量多;主要由中、西部地區流入東部地區;流動人口平均年齡上升;隨遷子女比例增加。
(2)簡述促使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
答案 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交通和通信事業的發展;戶籍政策的改革。
答案
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特阿拉伯(如圖)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經濟發展較快,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前來打工謀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過吸引外來人口解決本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約有1 000萬外籍勞工,他們大部分在石油、服務、建筑等行業工作,印度、巴基斯坦籍的勞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勞工的主要生力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根據人口遷移“推拉理論”,寫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勞工的拉力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勞動力短缺,就業機會多;政府吸引外來人口的優惠政策;經濟發展快,收入高,生活富足。
(2)印度、巴基斯坦籍勞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勞工的主要生力軍,分析其原因。
答案 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口多,勞動力豐富;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沙特阿拉伯較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經濟落后,工資較低,而沙特阿拉伯的工資較高,吸引力強;主要語言為英語,方便工作交流。
答案第二節 課時2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及其影響
(分值:60分)
(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城歸就是從城里返回鄉下的創業人員。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經跳出“農門”的外出務工農民帶著新的見識、資金和夢想踏上返鄉路,成為新一代的“城歸族”。國務院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450萬,還有約130萬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去農村創業。據此完成1~2題。
1.大量的“城歸族”先改變農村人口的(  )
A.受教育水平 B.職業構成
C.地區分布 D.性別比例
2.“城歸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  )
A.增大了交通運輸壓力
B.加重了“城市病”
C.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D.增大了城鄉經濟差距
(2024·江蘇南京期末)2020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開啟,普遍存在的“人戶分離”現象仍然為人口普查帶來困難(人戶分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民的經常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二者不一致)。人口普查時發現,目前我國鄉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更為嚴峻。據此完成3~4題。
3.廣大務工人員“人戶分離”現象,主要表現為“有戶(籍)無人”的地區的特點有(  )
①經濟的發展水平低 ②經濟的發展水平高 ③高新技術工業為主 ④醫療、教育條件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人戶分離”現象包括兩種形式,是指“有戶(籍)無人”和“有人無戶(籍)”,下列地區中,“有人無戶(籍)”現象相對普遍的是(  )
A.黑龍江省 B.北京市
C.河南省 D.安徽省
在經濟比較發達、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大眾旅游以及城鎮化發展較為成熟的背景下,許多人選擇暫時或永久離開城市喧囂浮躁的生活環境,尋找一種安逸、自在、慢節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了“舒適型移民”。完成5~6題。
5.“舒適型移民”產生的原因是地區間存在(  )
A.經濟水平的差異 B.投資政策的差異
C.環境狀況的差異 D.宗教文化的差異
6.下列關于“舒適型移民”對遷入地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加勞動力 B.促進礦產資源開發
C.降低住房價格 D.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人口遷移率是指一定時期,某地區人口遷入、遷出的絕對量與該時期該地區總人口數之比。下圖是“我國某省(市、自治區)近年來人口遷移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7~9題。
7.圖中的省(市、自治區)可能是(  )
A.西藏 B.貴州 C.廣東 D.云南
8.圖示時期,該省(市、自治區)(  )
A.遷入人口的總量不斷增加
B.人口機械增長率持續下降
C.老年人口的比重升高
D.婦女生育率顯著提高
9.圖中的人口遷移對該省(市、自治區)的影響是(  )
A.減輕資源環境壓力 B.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C.緩解交通擁擠狀況 D.人口就業壓力增大
歷史上佤族是一個流動性較小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橫斷山脈和怒山山脈南段。境內峰巒連綿,河流縱橫,山谷多,平壩少,人們習慣稱之為阿佤山區,佤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 000米左右。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現出由“阿佤山中心區”向外流動的趨勢。據此完成10~11題。
10.歷史上佤族人流動性小主要是因為(  )
A.耕地面積廣大 B.對外交通不便
C.人民生活富裕 D.民族內部和諧
11.阿佤山區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可能導致當地(  )
A.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B.老齡人口增加
C.農業生產效率降低 D.生態環境惡化
(選擇題12~15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問題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這類人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時間長短,只要在某地注冊有常住戶口,則為該地區的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是指一定時間實際居住在某區域的人口。下圖為上海市部分年份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數量。據此完成12~13題。
12.下列關于1990年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變化所產生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彌補上海勞動力不足 B.增加上海市場需求
C.減小上海治安難度 D.加劇上海人地矛盾
13.1990~2014年上海市戶籍人口數量變化特點的形成原因是(  )
A.嚴格的戶籍管理 B.快速的經濟發展
C.較高的教育水平 D.完善的社會保障
(2024·湖南張家界月考)下圖為“1982~2017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與分區比例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1982年以來,我國流動人口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
A.東部地區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區占比持續下降
C.全國流動人口總量2005年前增加,之后減少
D.全國流動人口增長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減小
15.造成三大區域人口流動趨勢變化的原因有(  )
A.全國交通條件改善,人口流動的規模進一步加大
B.各地戶籍政策放開,流動人口逐漸向大城市集中
C.2005年以后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進入平臺期,流動人口開始減少
D.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對流動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強
16.(2024·江蘇宿遷期中)閱讀表格及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1分)
人口凈遷移率是指某地當年凈遷入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自2017年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武漢創業就業”計劃后,武漢已經連續五年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且占比逐年增加。目前,武漢躋身我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十。下表為2015~2017年武漢總人口數量及凈遷移率變化數據。
年份 總人口數量(萬人) 凈遷移率(‰)
2015年 1 060.77 -1.78
2016年 1 076.62 -0.29
2017年 1 089.29 19.78
(1)據表概括2015~2017年武漢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
(2)簡述大量人口遷入對武漢的積極影響。
(3)為提高武漢人才吸引力提出合理化措施。
答案精析
1.B 2.C [第1題,大量“城歸族”返回農村地區創業,會帶動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發展,使農村居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故大量的“城歸族”會先改變農村人口的職業構成。故選B。第2題,“城歸族”回到農村創業,完善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區流動性減弱,減小了地區之間的交通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城市病”。故選C。]
3.C 4.B [第3題,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有戶(籍)無人”說明該地經濟較落后,①正確,②錯誤;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③錯誤;醫療、教育條件差,④正確,故選C。第4題,“有人無戶(籍)”說明該地經濟較發達,我國黑龍江省、河南省及安徽省經濟相對較落后,人口遷出較多,A、C、D錯誤;北京市經濟較發達,就業機會多,收入較高,人口遷入多,成為“有人無戶(籍)”現象相對普遍的地區,故選B。]
5.C 6.D [第5題,根據材料可知,“舒適型移民”是自發行為,為擺脫喧囂浮躁的環境,尋求慢節奏健康的生活方式,遷入地和遷出地的環境狀況差異大,C正確。第6題,結合上題可知,“舒適型移民”主要是為了尋找慢節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對于遷入地而言,會提升住房的價格,帶動遷入地服務業的發展,C錯誤,D正確;該類人口遷移主要是為了享受生活,不是工作,因此不能增加遷入地勞動力,也不能促進礦產資源資源的開發,A、B錯誤。]
7.C 8.A 9.D [第7題,讀圖并根據材料可知,近年來該省人口遷入率增加,而人口遷出率下降,說明該省的人口拉力較大。廣東屬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人口遷移拉力大,C正確。相對于東部沿海地區,西藏、貴州和云南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以人口遷出為主,即人口遷移率是遷出率大于遷入率,A、B、D錯誤。第8題,該省份的人口遷入率高,人口遷出率低,導致該省份的遷入人口總量不斷增加,A正確;人口機械增長率=人口遷入率-人口遷出率,由圖示可知,機械增長率升高,B錯誤;該省區經濟發達,遷入人口以青壯年為主,能一定程度促使老年人口比重下降,C錯誤;由圖文材料無法得知婦女生育率顯著提高,D無法判斷。第9題,根據上題可知,該省人口總量不斷增加,資源消耗增加,資源環境壓力增大,A錯誤,在一定條件下,人口增加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發展,B錯誤;人口大量遷入,會加劇交通擁擠狀況,C錯誤;隨著遷入人口增加,會加大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壓力,D正確。]
10.B 11.C [第10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佤族人主要聚居在瀾滄江以西以及怒山以東的橫斷山脈和怒山山脈南段,境內峰巒連綿,河流縱橫,地理位置偏僻,對外交通不便,所以在歷史上佤族人外出流動很少,B正確。第11題,人口流失與耕地面積變化關系不大,A錯誤;人口流失不會導致當地老齡人口增加,B項錯誤;阿佤山區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導致勞動力數量減少,農業生產效率降低,C正確;人口流失可能會促進生態環境轉好,D錯誤。]
12.C 13.A [第12題,1990年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增加,可以彌補上海勞動力不足,A正確;增加上海市場需求,B正確;加大上海治安難度,C錯誤;加劇上海人地矛盾,D正確。第13題,1990~2014年上海市戶籍人口數量相對穩定,而常住人口數量增加,說明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但受嚴格的戶籍管理制約,戶籍人口相對穩定,A正確,B錯誤;較高的教育水平、完善的社會保障對戶籍人口數量變化影響小,C、D錯誤。]
14.A 15.D [第14題,據圖分析,東部地區流動人口占比1982~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下降,A正確;中部地區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區占比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錯誤;全國流動人口總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減少,C錯誤;全國流動人口增長率應該是1982~1987年較快,1987~1990年較慢,1990~2008年增長最快,之后增長率下降,D錯誤。第15題,三大區域人口流動的變化趨勢和交通條件改善關系不大,A錯誤;各地戶籍政策放開,會促進人口流動,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B錯誤;2014年之后流動人口總量開始減少,應該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關,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增加,對流動人口吸引力增強,C錯誤,D正確。]
16.(1)主要特點:2015~2016年人口凈遷出數量減少;2017年人口凈遷入量激增;由人口凈遷出區轉變為人口凈遷入區。
(2)城市勞動力增加;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緩解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文化的交流等。
(3)改善城市環境;完善生活配套設施;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和政策支持;緩解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社會問題等。課時2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及其影響
[學習目標] 1.運用材料,說明國際人口遷移和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區域認知)2.通過實例,分析人口遷移的影響。(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
1.國際人口遷移
(1)國際人口遷移方向及原因
時間 遷移方向 原因
20世紀以前 “舊大陸”遷往“新大陸”:一類是自______到“新大陸”的殖民者;另一類是從______販運到美洲的奴隸 15世紀時“__________”被發現
19世紀到20世紀初 歐洲各國形成涌向______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歐洲各國自身人口增長(推力)和北美急需____(拉力)的共同作用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由______國家遷往非戰亂國家 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大多是______國家向發達國家遷移 經濟
(2)二戰后的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
①國際人口的______性遷移急劇增加。
②國際人口遷移的______發生了很大變化。______由人口遷出地變為人口遷入地。
③______仍是主要的人口遷入地,但遷入人口的來源地發生了很大變化。__________、亞洲取代歐洲成為美國遷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地。
2.我國人口遷移
(1)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
①造成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經濟、戰爭和______等。
②秦統一中國后,秦始皇遷徙天下豪富到咸陽是政治和______原因;西晉、唐、北宋中原人口南遷是______的原因;1942年中原大饑荒,中原人口大規模向西南、西北諸省區遷移是______的原因。
(2)我國當代人口遷移特點
階段 特點 方向
20世紀80年代以前 以行政導向為主,______遷移一直比較少 主流:從東部向______,從東部、中部向西北、東北、西南
20世紀80年代以來 人口遷移日益活躍,______遷移的比重逐漸下降,____遷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從中部向______遷移,西南、西北向______遷移。一定數量的人口向北美、歐洲各國和__________等發達國家遷移
拓展延伸 中國“民工流”
(1)特點和成因
特點 成因
①流向:從農村到城鎮,從內陸到沿海城鎮和工礦區; ②方式:以自發流動為主; ③主要目的:務工、經商 ①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 ②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國家推出支持農民進城的一系列政策
(2)新變化
近年來,我國“民工流”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一方面東部沿海招工難,出現“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難,紛紛返鄉或向中西部轉移,出現“回流”現象。原因主要有: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提高,而大部分民工的素質偏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內地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民工流動方向的改變。
思考 近年來,很多農民工從沿海地區返回中、西部家鄉,你認為當地應如何吸納這些勞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圖,完成1~2題。
1.若此圖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
A.從北美洲遷入拉丁美洲
B.從亞洲遷往拉丁美洲
C.從非洲遷往西亞
D.從歐洲遷往亞洲
2.若此圖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出務工農民流動的主要方向,則甲、乙可能分別表示(  )
A.四川、廣東 B.湖北、湖南
C.河北、河南 D.新疆、安徽
(2023·6月浙江選考)2020年,我國流動人口達3.76億,比2010年增長約70%,其中省際流動人口為1.25億,占比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區流入和流出人口統計表”。完成3~4題。
省(區) 流入人口(萬人) 流入率(%) 流出人口(萬人) 流出率(%)
甲 155.1 2.5 1 152.1 18.9
乙 1 618.7 25.1 236.2 3.7
丙 339.1 13.1 60.3 2.3
丁 100.2 4.2 241.4 10.0
3.我國省際流動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產業升級放緩
B.沿海經濟增速下降
C.省際產業轉移增加
D.省際交通條件改善
4.表中甲、乙、丙、丁與各省區流動人口狀況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
知識點二 人口遷移的影響
1.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對遷入地 ①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緩解遷入地勞動力短缺的狀況; ②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③促進遷入地資源開發、工業發展、商品流通及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④青壯年勞動力的遷入延緩了遷入地的老齡化進程 ①加重遷入地的就業壓力; ②可能影響遷入地的社會治理,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 ③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對住房、交通、衛生、教育、環境等方面產生巨大壓力
對遷出地 ①減輕遷出地的資源環境壓力,緩解人地矛盾; ②加強遷出地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文化等聯系,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可以更好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 ①年輕人的遷出使遷出地勞動力減少; ②青壯年勞動力的遷出加重遷出地的老齡化程度; ③可能導致遷出地人才外流,進而影響遷出地經濟的發展
2.人口遷移對區域其他方面的影響
方面 影響
人口數量 遷入地增多,遷出地減少
性別比 輕工業區下降,重工業區上升
職業構成 遷入地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上升
交通運輸 遷入地交通壓力增大
年齡結構 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遷移,會使遷出地人口老齡化加重,遷入地人口老齡化減輕
經濟、 文化發展 改變世界產業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產活動的發展,促進文化擴散和新文化區的形成
人口遷移影響的評價思路
(1)從辯證角度: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2)從區域角度:對遷出地、遷入地的影響。
(3)從三大要素角度:對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影響。
(4)從具體方面:人口遷移對人口數量、性別比、職業構成、產業結構、交通、社會治安、城鎮化等都有重要影響。
材料一 人口流動情況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重慶直轄以來,區域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重慶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在市外外來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規模“一增一減”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凈流出人口規模保持逐年小幅度下降的趨勢,人口凈流出狀況得以改善。
材料二 下表示意重慶市長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齡段的人口比重。
年齡段 18歲及以下 19~29歲 30~59歲 60歲及以上
長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材料三 下圖表示重慶市地理位置及某年份重慶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區域認知]讀材料二,指出重慶市流入人口的總體年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據材料三,簡述重慶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區域認知]分析大量外來人口對重慶產生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銹八州”是美國傳統制造業的集聚地,而“加得佛三州”則以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為主。1970年后,隨著西歐、日本和中國的崛起,美國傳統制造業逐漸走向衰落,大量人口從“鐵銹八州”向“加得佛三州”轉移。讀“‘鐵銹八州’和‘加得佛三州’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
1.大量人口遷出對“鐵銹八州”的影響是(  )
A.加劇環境污染 B.經濟增長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 D.產品質量下降
2.遷入“加得佛三州”的人口,主要從事的行業可能是(  )
A.金融、保險業 B.近海漁業
C.船舶運輸業 D.建筑業
(2024·四川瀘州期中)下圖示意2000~2016年我國某省區遷移人口數量變化。據此完成3~4題。
3.該省區可能是(  )
A.西藏 B.四川 C.廣東 D.浙江
4.2000~2016年,人口遷移利于該省(  )
A.農業現代化發展 B.彌補勞動力不足
C.工業化水平提高 D.交通運輸業發展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
梳理教材新知
1.(1)歐洲 非洲 新大陸 美國 勞動力 戰亂 發展中 (2)①政治 ②流向 歐洲 ③美國 拉丁美洲 
2.(1)①災害 ②經濟 戰爭 災害 (2)自發性 中部 組織性 自發性 東部 東部 澳大利亞 
思考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返鄉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當地經濟,增加就業崗位;組織農民工參加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
落實思維方法
1.C 2.A [第1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遷移;西亞因石油開采,經濟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為人口凈遷入區,故C項正確。第2題,近年來受經濟因素影響,我國外出務工農民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表現為由鄉村到城市、由內陸省區到沿海城市流動。四川經濟欠發達,人口以流出為主;廣東經濟發達,是人口主要遷入省。故A項正確。]
3.C 4.D [第3題,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因素,流出地為經濟相對落后省份,流入地為經濟發達省份,隨著省際產業轉移增加,人口流出地產業轉入,就近就業機會增加,省際流動人口占比下降,故選C。第4題,結合表中數據可以計算出四省區人口總數:甲為155.1萬/2.5%≈6 200萬;乙為1 618.7萬/25.1%≈6 400萬;丙為339.1萬/13.1%≈2 600萬;丁為100.2萬/4.2%≈2 400萬。結合我國各省級行政區人口規模可得出甲、乙為安徽或浙江,丙、丁為新疆或吉林。乙人口凈流入,且流入人口最多,故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為浙江,甲為安徽;隨著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新疆人口凈流入,丙為新疆;受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緩慢等因素影響,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丁為吉林。故選D。]
知識點二 人口遷移的影響
探究核心知識
1.以中青年勞動人口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
2.特點: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和周邊地區。原因: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作機會多,收入高;②周邊地區距離較近,遷移成本較低,且生活習俗相近,文化隔閡少。
3.有利影響:①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和引進高素質人才,彌補勞動力和人才不足;②拉動消費(促進重慶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重慶經濟發展;③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外來人口遷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不利影響:①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或加劇重慶的生態環境問題;②增加重慶公共設施的負擔,在住房、交通、衛生、教育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壓力;③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影響重慶的社會治理。
落實思維方法
1.B 2.A [第1題,人口遷出會緩解自然環境壓力,改善生態環境,A錯;人口遷出會導致勞動力流失,區域經濟發展減緩,B正確;人口遷出會緩解人地矛盾,C錯;產品質量下降和人口流動無關,D錯。故選B。第2題,“加得佛三州”為美國的新興產業區,主要以金融、航天、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A正確;近海漁業經濟收益較低,對人口流入的吸引力不大,B錯;船舶運輸業和建筑業對人口的吸引力較小,C、D錯。故選A。]
3.B 4.A [第3題,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示地區遷出人口遠大于遷入人口,人口凈遷出,為經濟相對落后地區,B符合題意;西藏地區人口總數在300多萬左右,而圖中顯示遷出人口均在300萬人以上,排除A;廣東省、浙江省屬于經濟發達地區,不符合題意,排除C、D。第4題,由圖可知,該地區遷出人口遠大于遷入人口,人口凈遷出,農村勞動力減少,進行土地流轉,種田大戶增多,促進了農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A正確;人口的大量遷出,勞動力大量減少,使工業崗位出現大量空缺,不利于工業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進而導致城鎮化速度減緩,排除B、C、D。](共75張PPT)
第二節
第一章 人口與地理環境
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及其影響
課時2
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并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1.運用材料,說明國際人口遷移和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區域認知)
2.通過實例,分析人口遷移的影響。(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
知識點二 人口遷移的影響
課時對點練
人口遷移時空特點
>
<
知識點一
1.國際人口遷移
(1)國際人口遷移方向及原因
時間 遷移方向 原因
20世紀 以前 “舊大陸”遷往“新大陸”:一類是自 到“新大陸”的殖民者;另一類是從 販運到美洲的奴隸 15世紀時“ ”被發現
19世紀到 20世紀初 歐洲各國形成涌向 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歐洲各國自身人口增長(推力)和北美急需 (拉力)的共同作用
歐洲
非洲
新大陸
美國
勞動力
時間 遷移方向 原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由 國家遷往非戰亂國家 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大多是 國家向發達國家遷移 經濟
戰亂
發展中
(2)二戰后的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
①國際人口的 性遷移急劇增加。
②國際人口遷移的 發生了很大變化。 由人口遷出地變為人口遷入地。
③ 仍是主要的人口遷入地,但遷入人口的來源地發生了很大變化。 、亞洲取代歐洲成為美國遷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地。
政治
歐洲
流向
美國
拉丁美洲
2.我國人口遷移
(1)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
①造成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經濟、戰爭和 等。
②秦統一中國后,秦始皇遷徙天下豪富到咸陽是政治和 原因;西晉、唐、北宋中原人口南遷是 的原因;1942年中原大饑荒,中原人口大規模向西南、西北諸省區遷移是 的原因。
災害
經濟
戰爭
災害
(2)我國當代人口遷移特點
階段 特點 方向
20世紀80年代以前 以行政導向為主, 遷移一直比較少 主流:從東部向 ,從東部、中部向西北、東北、西南
20世紀80年代以來 人口遷移日益活躍,_______ 遷移的比重逐漸下降,_____ 遷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從中部向 遷移,西南、西北向
遷移。一定數量的人口向北美、歐洲各國和 等發達國家遷移
自發性
中部
組織性
自發

東部
東部
澳大利亞
拓展延伸
(1)特點和成因
中國“民工流”
特點 成因
①流向:從農村到城鎮,從內陸到沿海城鎮和工礦區; ②方式:以自發流動為主; ③主要目的:務工、經商 ①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
②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國家推出支持農民進城的一系列政策
拓展延伸
(2)新變化
近年來,我國“民工流”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一方面東部沿海招工難,出現“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難,紛紛返鄉或向中西部轉移,出現“回流”現象。原因主要有: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提高,而大部分民工的素質偏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內地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民工流動方向的改變。
中國“民工流”
思考 近年來,很多農民工從沿海地區返回中、西部家鄉,你認為當地應如何吸納這些勞動力?
答案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返鄉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當地經濟,增加就業崗位;組織農民工參加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
讀圖,完成1~2題。
1.若此圖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A.從北美洲遷入拉丁美洲 B.從亞洲遷往拉丁美洲
C.從非洲遷往西亞 D.從歐洲遷往亞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遷移;西亞因石油開采,經濟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為人口凈遷入區,故C項正確。
讀圖,完成1~2題。
2.若此圖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出務工農民流動的主要方向,則甲、乙可能分別表示
A.四川、廣東 B.湖北、湖南
C.河北、河南 D.新疆、安徽

近年來受經濟因素影響,我國外出務工農民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表現為由鄉村到城市、由內陸省區到沿海城市流動。四川經濟欠發達,人口以流出為主;廣東經濟發達,是人口主要遷入省。故A項正確。
(2023·6月浙江選考)2020年,我國流動人口達3.76億,比2010年增長約70%,其中省際流動人口為1.25億,占比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區流入和流出人口統計表”。完成3~4題。
省(區) 流入人口(萬人) 流入率(%) 流出人口(萬人) 流出率(%)
甲 155.1 2.5 1 152.1 18.9
乙 1 618.7 25.1 236.2 3.7
丙 339.1 13.1 60.3 2.3
丁 100.2 4.2 241.4 10.0
3.我國省際流動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產業升級放緩 B.沿海經濟增速下降
C.省際產業轉移增加 D.省際交通條件改善

省(區) 流入人口(萬人) 流入率(%) 流出人口(萬人) 流出率(%)
甲 155.1 2.5 1 152.1 18.9
乙 1 618.7 25.1 236.2 3.7
丙 339.1 13.1 60.3 2.3
丁 100.2 4.2 241.4 10.0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因素,流出地為經濟相對落后省份,流入地為經濟發達省份,隨著省際產業轉移增加,人口流出地產業轉入,就近就業機會增加,省際流動人口占比下降,故選C。
4.表中甲、乙、丙、丁與各省區流動人口狀況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

省(區) 流入人口(萬人) 流入率(%) 流出人口(萬人) 流出率(%)
甲 155.1 2.5 1 152.1 18.9
乙 1 618.7 25.1 236.2 3.7
丙 339.1 13.1 60.3 2.3
丁 100.2 4.2 241.4 10.0
結合表中數據可以計算出四省區人口總數:甲為155.1萬/2.5%≈6 200萬;乙為
1 618.7萬/25.1%≈6 400萬;丙為339.1萬/13.1%≈2 600萬;丁為100.2萬/4.2%≈2 400萬。結合我國各省級行政區人口規模可得出甲、乙為安徽或浙江,丙、丁為新疆或吉林。乙人口凈流入,且流入人口最多,故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為浙江,甲為安徽;隨著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新疆人口凈流入,丙為新疆;受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緩慢等因素影響,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丁為吉林。故選D。
人口遷移的影響
>
<
知識點二
1.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對遷入地 ①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緩解遷入地勞動力短缺的狀況; ②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③促進遷入地資源開發、工業發展、商品流通及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④青壯年勞動力的遷入延緩了遷入地的老齡化進程 ①加重遷入地的就業壓力;
②可能影響遷入地的社會治理,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
③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對住房、交通、衛生、教育、環境等方面產生巨大壓力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對遷出地 ①減輕遷出地的資源環境壓力,緩解人地矛盾; ②加強遷出地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文化等聯系,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可以更好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 ①年輕人的遷出使遷出地勞動力減少;
②青壯年勞動力的遷出加重遷出地的老齡化程度;
③可能導致遷出地人才外流,進而影響遷出地經濟的發展
2.人口遷移對區域其他方面的影響
方面 影響
人口數量 遷入地增多,遷出地減少
性別比 輕工業區下降,重工業區上升
職業構成 遷入地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上升
交通運輸 遷入地交通壓力增大
年齡結構 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遷移,會使遷出地人口老齡化加重,遷入地人口老齡化減輕
經濟、文化發展 改變世界產業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產活動的發展,促進文化擴散和新文化區的形成
人口遷移影響的評價思路
(1)從辯證角度: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2)從區域角度:對遷出地、遷入地的影響。
(3)從三大要素角度:對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影響。
(4)從具體方面:人口遷移對人口數量、性別比、職業構成、產業結構、交通、社會治安、城鎮化等都有重要影響。
材料一 人口流動情況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重慶直轄以來,區域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重慶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在市外外來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規模“一增一減”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凈流出人口規模保持逐年小幅度下降的趨勢,人口凈流出狀況得以改善。
材料二 下表示意重慶市長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齡段的人口比重。
年齡段 18歲及以下 19~29歲 30~59歲 60歲及以上
長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材料三 下圖表示重慶市地理位置及某年份重慶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區域認知]讀材料二,指出重慶市流入人口的總體年齡特征。
年齡段 18歲及以下 19~29歲 30~59歲 60歲及以上
長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答案 以中青年勞動人口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
2.[綜合思維]據材料三,簡述重慶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特點: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和周邊地區。
原因: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作機會多,收入高;②周邊地區距離較近,遷移成本較低,且生活習俗相近,文化隔閡少。
3.[區域認知]分析大量外來人口對重慶產生的影響。
答案 有利影響:①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和引進高素質人才,彌補勞動力和人才不足;②拉動消費(促進重慶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重慶經濟發展;③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外來人口遷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不利影響:①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或加劇重慶的生態環境問題;②增加重慶公共設施的負擔,在住房、交通、衛生、教育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壓力;③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影響重慶的社會治理。
“鐵銹八州”是美國傳統制造業的集聚地,而“加得佛三州”則以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為主。1970年后,隨著西歐、日本和中國的崛起,美國傳統制造業逐漸走向衰落,大量人口從“鐵銹八州”向“加得佛三州”轉移。讀“‘鐵銹八州’和‘加得佛三州’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
1.大量人口遷出對“鐵銹八州”的影響是
A.加劇環境污染 B.經濟增長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 D.產品質量下降

人口遷出會緩解自然環境壓力,改善生態環境,A錯;
人口遷出會導致勞動力流失,區域經濟發展減緩,B正確;
人口遷出會緩解人地矛盾,C錯;
產品質量下降和人口流動無關,D錯。故選B。
“鐵銹八州”是美國傳統制造業的集聚地,而“加得佛三州”則以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為主。1970年后,隨著西歐、日本和中國的崛起,美國傳統制造業逐漸走向衰落,大量人口從“鐵銹八州”向“加得佛三州”轉移。讀“‘鐵銹八州’和‘加得佛三州’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
2.遷入“加得佛三州”的人口,主要從事的行業可能是
A.金融、保險業 B.近海漁業
C.船舶運輸業 D.建筑業

“加得佛三州”為美國的新興產業區,主要以金融、航天、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A正確;
近海漁業經濟收益較低,對人口流入的吸引力不大,B錯;
船舶運輸業和建筑業對人口的吸引力較小,C、D錯。故選A。
(2024·四川瀘州期中)如圖示意2000~2016年我國某省區遷移人口數量變化。據此完成3~4題。
3.該省區可能是
A.西藏 B.四川
C.廣東 D.浙江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示地區遷出人口遠大于遷入人口,人口凈遷出,為經濟相對落后地區,B符合題意;
西藏地區人口總數在300多萬左右,而圖中顯示遷出人口均在300萬人以上,排除A;
廣東省、浙江省屬于經濟發達地區,不符合題意,排除C、D。
(2024·四川瀘州期中)如圖示意2000~2016年我國某省區遷移人口數量變化。據此完成3~4題。
4.2000~2016年,人口遷移利于該省
A.農業現代化發展 B.彌補勞動力不足
C.工業化水平提高 D.交通運輸業發展

由圖可知,該地區遷出人口遠大于遷入人口,人口凈遷出,農村勞動力減少,進行土地流轉,種田大戶增多,促進了農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A正確;
人口的大量遷出,勞動力大量減少,使工業崗
位出現大量空缺,不利于工業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進而導致城鎮化速度減緩,排除B、C、D。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C B C D C A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C A A  D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題號 16
答案 (1)主要特點:2015~2016年人口凈遷出數量減少;2017年人口凈遷入量激增;由人口凈遷出區轉變為人口凈遷入區。
(2)城市勞動力增加;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緩解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文化的交流等。
(3)改善城市環境;完善生活配套設施;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和政策支持;緩解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社會問題等。
對一對
城歸就是從城里返回鄉下的創業人員。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經跳出“農門”的外出務工農民帶著新的見識、資金和夢想踏上返鄉路,成為新一代的“城歸族”。國務院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450萬,還有約130萬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去農村創業。據此完成1~2題。
1.大量的“城歸族”先改變農村人口的
A.受教育水平 B.職業構成
C.地區分布 D.性別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礎過關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大量“城歸族”返回農村地區創業,會帶動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發展,使農村居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故大量的“城歸族”會先改變農村人口的職業構成。故選B。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城歸就是從城里返回鄉下的創業人員。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經跳出“農門”的外出務工農民帶著新的見識、資金和夢想踏上返鄉路,成為新一代的“城歸族”。國務院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450萬,還有約130萬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去農村創業。據此完成1~2題。
2.“城歸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
A.增大了交通運輸壓力 B.加重了“城市病”
C.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D.增大了城鄉經濟差距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城歸族”回到農村創業,完善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區流動性減弱,減小了地區之間的交通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城市病”。故選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京期末)2020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開啟,普遍存在的“人戶分離”現象仍然為人口普查帶來困難(人戶分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民的經常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二者不一致)。人口普查時發現,目前我國鄉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更為嚴峻。據此完成3~4題。
3.廣大務工人員“人戶分離”現象,主要表現為“有戶(籍)無人”的地區的特點有
①經濟的發展水平低 ②經濟的發展水平高 ③高新技術工業為主 ④醫療、教育條件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有戶(籍)無人”說明該地經濟較落后,①正確,②錯誤;
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③錯誤;
醫療、教育條件差,④正確,故選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蘇南京期末)2020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開啟,普遍存在的“人戶分離”現象仍然為人口普查帶來困難(人戶分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民的經常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二者不一致)。人口普查時發現,目前我國鄉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更為嚴峻。據此完成3~4題。
4.“人戶分離”現象包括兩種形式,是指“有戶(籍)無人”和“有人無戶(籍)”,下列地區中,“有人無戶(籍)”現象相對普遍的是
A.黑龍江省 B.北京市
C.河南省 D.安徽省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有人無戶(籍)”說明該地經濟較發達,我國黑龍江省、河南省及安徽省經濟相對較落后,人口遷出較多,A、C、D錯誤;
北京市經濟較發達,就業機會多,收入較高,人口遷入多,成為“有人無戶(籍)”現象相對普遍的地區,故選B。
答案
在經濟比較發達、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大眾旅游以及城鎮化發展較為成熟的背景下,許多人選擇暫時或永久離開城市喧囂浮躁的生活環境,尋找一種安逸、自在、慢節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了“舒適型移民”。完成5~6題。
5.“舒適型移民”產生的原因是地區間存在
A.經濟水平的差異 B.投資政策的差異
C.環境狀況的差異 D.宗教文化的差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材料可知,“舒適型移民”是自發行為,為擺脫喧囂浮躁的環境,尋求慢節奏健康的生活方式,遷入地和遷出地的環境狀況差異大,C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經濟比較發達、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大眾旅游以及城鎮化發展較為成熟的背景下,許多人選擇暫時或永久離開城市喧囂浮躁的生活環境,尋找一種安逸、自在、慢節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了“舒適型移民”。完成5~6題。
6.下列關于“舒適型移民”對遷入地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增加勞動力 B.促進礦產資源開發
C.降低住房價格 D.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結合上題可知,“舒適型移民”主要是為了尋找慢節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對于遷入地而言,會提升住房的價格,帶動遷入地服務業的發展,C錯誤,D正確;
該類人口遷移主要是為了享受生活,不是工作,因此不能增加遷入地勞動力,也不能促進礦產資源資源的開發,A、B錯誤。
答案
人口遷移率是指一定時期,某地區人口遷入、遷出的絕對量與該時期該地區總人口數之比。如圖是“我國某省(市、自治區)近年來人口遷移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7~9題。
7.圖中的省(市、自治區)可能是
A.西藏 B.貴州
C.廣東 D.云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讀圖并根據材料可知,近年來該省人口遷入率增加,而人口遷出率下降,說明該省的人口拉力較大。廣東屬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人口遷移拉力大,C正確。
相對于東部沿海地區,西藏、貴州和云南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以人口遷出為主,即人口遷移率是遷出率大于遷入率,A、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人口遷移率是指一定時期,某地區人口遷入、遷出的絕對量與該時期該地區總人口數之比。如圖是“我國某省(市、自治區)近年來人口遷移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7~9題。
8.圖示時期,該省(市、自治區)
A.遷入人口的總量不斷增加
B.人口機械增長率持續下降
C.老年人口的比重升高
D.婦女生育率顯著提高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該省份的人口遷入率高,人口遷出率低,導致該省份的遷入人口總量不斷增加,A正確;
人口機械增長率=人口遷入率-人口遷出率,由圖示可知,機械增長率升高,B錯誤;
該省區經濟發達,遷入人口以青壯年為主,能一定程度促使老年人口比重下降,C錯誤;
由圖文材料無法得知婦女生育率顯著提高,D無法判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人口遷移率是指一定時期,某地區人口遷入、遷出的絕對量與該時期該地區總人口數之比。如圖是“我國某省(市、自治區)近年來人口遷移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7~9題。
9.圖中的人口遷移對該省(市、自治區)的影響是
A.減輕資源環境壓力 B.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C.緩解交通擁擠狀況 D.人口就業壓力增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據上題可知,該省人口總量不斷增加,資源消耗增加,資源環境壓力增大,A錯誤,
在一定條件下,人口增加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發展,B錯誤;
人口大量遷入,會加劇交通擁擠狀況,C錯誤;
隨著遷入人口增加,會加大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壓力,D正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歷史上佤族是一個流動性較小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橫斷山脈和怒山山脈南段。境內峰巒連綿,河流縱橫,山谷多,平壩少,人們習慣稱之為阿佤山區,佤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 000米左右。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現出由“阿佤山中心區”向外流動的趨勢。據此完成10~11題。
10.歷史上佤族人流動性小主要是因為
A.耕地面積廣大 B.對外交通不便
C.人民生活富裕 D.民族內部和諧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佤族人主要聚居在瀾滄江以西以及怒山以東的橫斷山脈和怒山山脈南段,境內峰巒連綿,河流縱橫,地理位置偏僻,對外交通不便,所以在歷史上佤族人外出流動很少,B正確。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歷史上佤族是一個流動性較小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橫斷山脈和怒山山脈南段。境內峰巒連綿,河流縱橫,山谷多,平壩少,人們習慣稱之為阿佤山區,佤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 000米左右。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現出由“阿佤山中心區”向外流動的趨勢。據此完成10~11題。
11.阿佤山區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可能導致當地
A.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B.老齡人口增加
C.農業生產效率降低 D.生態環境惡化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人口流失與耕地面積變化關系不大,A錯誤;
人口流失不會導致當地老齡人口增加,B項錯誤;
阿佤山區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導致勞動力數量減少,農業生產效率降低,C正確;
人口流失可能會促進生態環境轉好,D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問題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這類人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時間長短,只要在某地注冊有常住戶口,則為該地區的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是指一定時間實際居住在某區域的人口。下圖為上海市部分年份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數量。據此完成12~13題。
16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下列關于1990年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變化所產生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A.彌補上海勞動力不足 B.增加上海市場需求
C.減小上海治安難度 D.加劇上海人地矛盾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990年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增加,可以彌補上海勞動力不足,A正確;
增加上海市場需求,B正確;
加大上海治安難度,C錯誤;
加劇上海人地矛盾,D正確。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1990~2014年上海市戶籍人口數量變化特點的形成原因是
A.嚴格的戶籍管理 B.快速的經濟發展
C.較高的教育水平 D.完善的社會保障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990~2014年上海市戶籍人口數量相對穩定,而常住人口數量增加,說明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但受嚴格的戶籍管理制約,戶籍人口相對穩定,A正確,B錯誤;
較高的教育水平、完善的社會保障對戶籍人口數量變化影響小,C、D錯誤。
答案
(2024·湖南張家界月考)下圖為“1982~2017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與分區比例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1982年以來,我國流動人口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A.東部地區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區占比持續下降
C.全國流動人口總量2005年前增加,之后減少
D.全國流動人口增長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據圖分析,東部地區流動人口占比1982~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下降,A正確;
中部地區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區占比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錯誤;
全國流動人口總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減少,
C錯誤;
全國流動人口增長率應該是1982~1987年較
快,1987~1990年較慢,1990~2008年增長
最快,之后增長率下降,D錯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湖南張家界月考)下圖為“1982~2017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與分區比例圖”。讀圖完成14~15題。
15.造成三大區域人口流動趨勢變化的原因有
A.全國交通條件改善,人口流動的規模進一步加大
B.各地戶籍政策放開,流動人口逐漸向大城市集中
C.2005年以后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進入平臺期,流動
人口開始減少
D.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對流動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大區域人口流動的變化趨勢和交通條件改善
關系不大,A錯誤;
各地戶籍政策放開,會促進人口流動,但不一
定向大城市集中,B錯誤;
2014年之后流動人口總量開始減少,應該和中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關,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就業機會增加,對流動人口吸引力增強,C錯誤,D正確。
答案
16.(2024·江蘇宿遷期中)閱讀表格及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人口凈遷移率是指某地當年凈遷入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自2017年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武漢創業就業”計劃后,武漢已經連續五年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且占比逐年增加。目前,武漢躋身我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十。下表為2015~2017年武漢總人口數量及凈遷移率變化數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年份 總人口數量(萬人) 凈遷移率(‰)
2015年 1 060.77 -1.78
2016年 1 076.62 -0.29
2017年 1 089.29 19.78
答案
(1)據表概括2015~2017年武漢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主要特點:2015~2016年人口凈遷出數量減少;2017年人口凈遷入量激增;由人口凈遷出區轉變為人口凈遷入區。
(2)簡述大量人口遷入對武漢的積極影響。
答案 城市勞動力增加;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緩解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文化的交流等。
答案
年份 總人口數量(萬人) 凈遷移率(‰)
2015年 1 060.77 -1.78
2016年 1 076.62 -0.29
2017年 1 089.29 19.78
(3)為提高武漢人才吸引力提出合理化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改善城市環境;完善生活配套設施;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和政策支持;緩解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社會問題等。
答案
年份 總人口數量(萬人) 凈遷移率(‰)
2015年 1 060.77 -1.78
2016年 1 076.62 -0.29
2017年 1 089.29 19.7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财经| 赤峰市| 易门县| 东阿县| 盐山县| 中西区| 察雅县| 丹巴县| 囊谦县| 五家渠市| 青海省| 丰台区| 钦州市| 陈巴尔虎旗| 郎溪县| 崇州市| 绍兴市| 抚州市| 团风县| 都江堰市| 昆明市| 太白县| 六盘水市| 疏附县| 宾川县| 安顺市| 福安市| 吐鲁番市| 蒙山县| 和平区| 盈江县| 海兴县| 县级市| 勃利县| 随州市| 淮阳县| 永新县| 连云港市| 黎城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