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節 人口分布(課件 學案 練習,3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節 人口分布(課件 學案 練習,3份打包)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一節 人口分布
(分值:55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
1.形成“亞洲之弧”的根本原因是(  )
A.經濟差異 B.政策差異
C.文化差異 D.自然差異
2.“亞洲之弧”兩側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  )
A.Ⅰ段 B.Ⅱ段 C.Ⅲ段 D.Ⅳ段
3.“亞洲之弧”Ⅲ段兩側人口密度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該段(  )
①東南側緯度較低,氣候炎熱 ②東南側地勢較低,土壤肥沃 ③西北側深居內陸,降水較少 ④西北側地表崎嶇,礦產稀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貴州貴陽期中)下圖為“某區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對數變化曲線圖”(人口分布相對數越大,人口數量越多)。讀圖,完成4~5題。
4.該圖能夠體現出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土壤 B.地形、河流
C.土壤、河流 D.地形、氣候
5.該區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南非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礦產資源豐富,黃金和鉆石產量居世界前列。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城”。下圖為“南非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6~7題。
6.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
①人口密度東高西低 ②呈“多核心”集聚分布
③內陸人口分布均衡 ④由沿海向內陸遞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與開普敦相比,約翰內斯堡人口核心區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氣候涼爽 B.礦產開發
C.海運便利 D.歷史悠久
(2024·陜西西安期中)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單位:人)”,完成8~9題。
8.導致“圣圖線”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  )
A.自然資源 B.社會經濟
C.降水條件 D.交通運輸
9.“圣圖線”西南側的人口高度集中在(  )
A.鄉村地區 B.山地地區
C.沿海地區 D.城市地區
(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024·河北石家莊月考)伊朗位于亞洲西南部,山脈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90%,北部有里海沿岸平原,南部為伊朗高原,高原地區多分布有山間谷地和沙漠。下圖示意2016年伊朗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分布。完成10~11題。
10.伊朗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  )
A.東南高,西北低 B.西低東高
C.西北高,東南低 D.南高北低
11.伊朗波斯灣沿岸人口密度較大,主要原因有(  )
①港口條件優越 ②氣候溫暖濕潤 ③油氣資源豐富 ④地形平坦開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密度示意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江蘇省人口分布特點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內陸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東南部人口密度總體最大
13.圖中M地雖處于沿海地區,但人口密度相對較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該地(  )
A.地處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多鹽堿地、沼澤地,農業發展受限
C.降水較少,河流少,水資源缺乏
D.城市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
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
(1)描述秘魯人口分布特點。
(2)甲地區人口稀少,試分析原因。
(3)乙地區(利馬區域)人口稠密,試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
1.D 2.B 3.C [第1題,影響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環境因素,“亞洲之弧”兩側的氣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差異明顯,該線以東、以南地區由于自然環境優越,導致農業基礎好,經濟條件好,交通發達,人口集中分布,D正確。第2題,Ⅰ段、Ⅳ段兩側人口密度都<10人/km2,A、D錯誤。Ⅱ段南側人口密度≥100人/km2,北側人口密度<10人/km2,Ⅲ段東側北段人口密度≥100人/km2、南段人口密度為10~100人/km2,西側人口密度<10人/km2,但Ⅱ段兩側是青藏高原與印度半島,Ⅲ段兩側是我國東部沿海與西北內陸,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高寒,人跡罕至,印度半島目前的人口密度遠大于青藏高原,故“亞洲之弧”兩側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Ⅱ段,B正確,C錯誤。第3題,Ⅲ段兩側是我國東部沿海與西北內陸,由圖可知Ⅲ段東南側人口稠密,西北側人口稀疏。該段東南側主要屬于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適宜,人口眾多,但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氣候炎熱表述不當;西北側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導致降水較少,人口分布稀疏,①錯誤,③正確。該段東南側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西北側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但是礦產資源豐富,②正確,④錯誤。故選C。]
4.B 5.D [第4題,讀圖可知,當地海拔高的地區,人口分布相對數較低,人口數量少,海拔低的地區,人口分布相對數較高,人口數量多;當地距河遠的地區,人口分布相對數較低,人口數量少,距河近的地區,人口分布相對數較高,人口數量多,因此該圖反映了地形、河流對人口分布的影響,B正確。第5題,讀圖結合材料可知,圖中④區域人口分布相對數大于4,且該地區地勢低平,臨近河流,水源豐富,因此該區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最可能是④,D正確。]
6.A 7.B [第6題,讀圖可知,南非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東高西低,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①②正確、③錯誤;整體上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高于內陸地區,但內陸地區也有人口高密度區,人口密度并非由沿海向內陸遞減,④錯誤,A正確。第7題,由材料可知,南非黃金和鉆石產量居世界前列,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城”,礦產開發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該地經濟發展,使約翰內斯堡成為人口核心區,B正確。]
8.B 9.D [第8題,“圣圖線”西南側開發歷史悠久,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是形成人口稠密區的決定性因素,B正確;結合俄羅斯的區域特征,“圣圖線”以東自然資源也很豐富,排除A選項;俄羅斯東部受季風影響,降水量也較多,排除C選項;交通運輸不是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排除D選項。第9題,在“圣圖線”西南側區域內,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D正確;鄉村地區人口較少,排除A選項;“圣圖線”西南側多為平原地形,且多數地區不臨海,排除B、C選項。]
10.C 11.C [第10題,結合伊朗各省人口數量及面積大小可以估算出伊朗西北部各省區土地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東南部人口總量雖然較多,但是土地面積廣闊,人口相對稀疏,因此,該國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C正確。第11題,波斯灣沿岸由于油氣資源分布密集,而且港口城市交通優勢突出,經濟發達,使人口密度相對較大,①③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國波斯灣沿岸氣候較為干旱,降水稀少,②錯誤;該國波斯灣沿岸地區雖然地形平坦,但是距離高原山地較近,平坦面積狹窄,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
12.D 13.B [第12題,結合圖例可知,江蘇省東南部大片地區人口密度大于800人/km2,人口密度總體最大;北部人口密度總體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小于內陸;中部人口密度總體小于東南部。第13題,圖中M地位于沿海,地勢低洼,有大面積灘涂、沼澤;長期受海水浸漬,鹽堿化程度高,農業發展受到限制,因此人口密度相對較小。]
14.(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
(2)位于內陸,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3)臨近海洋,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第一節 人口分布
[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特點。(區域認知)2.結合案例,說明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指一定時期人口在一定地區范圍的__________狀況,通常以__________來衡量。
2.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
空間角度 特點
全球 在占地球陸地面積10%的土地上,大約居住著世界______的人口
大洲 ______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60%左右,______目前尚無定居居民
國家 中國最多,其次為印度,有______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2016年),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2.47%
城鄉 總的趨勢是______人口比例逐漸上升,鄉村人口比例逐漸下降
海陸位置 從海岸向內地______千米的范圍內,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區,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
思考 邦奇的人類大陸圖。
著名學者邦奇等在地圖上隱去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口密集的地區,面積較大的人口密集區稱為人類大陸。世界上共存在四個人類大陸:其中①為東亞和______,②為______,③為____,④為__________(特別是北美五大湖附近)。
拓展延伸
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
按照由概括到具體的思路描述:
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區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疏;×地區人口最稠密或沿×分布;×地區人口最稀疏或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區。
人口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自然環境往往限制人口的分布。據此完成1~2題。
1.資料顯示,40°S以南的地區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0.2%。其原因是(  )
①氣候濕熱,雨林廣布 ②地勢高峻,山地較多
③海洋廣闊,陸地狹小 ④南極大陸,終年嚴寒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的地區及其原因,對應關系正確的一組是(  )
①澳大利亞中部—炎熱干燥 ②阿拉伯半島—過濕過熱 ③亞馬孫平原—空氣稀薄
④美國阿拉斯加—寒冷干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024·山西長治期中)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3.該圖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標是(  )
A.人口密度 B.人口數量
C.人口增長率 D.人口年齡結構
4.下列地區中,人口稠密的是(  )
A.東亞 B.南極洲
C.南美洲南部 D.北亞
5.圖中①處呈現空白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處平原 B.距海較近
C.海拔較高 D.氣候濕熱
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氣候、地形、水文、土壤、______等自然地理條件,不但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必需的______,而且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各種潛在的可能性。
因素 影響的表現 影響的原因
氣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溫帶和________的濕潤、半濕潤地區 這些地區既不酷熱也不嚴寒,季節更迭鮮明,適宜開展多種生產活動
地形 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和丘陵地區,山區人口較為稀少 平原和丘陵地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利于經濟發展;山地和高原海拔較高、地形復雜、氣候寒冷、土層瘠薄、交通困難
水資源 沿河、沿湖地區人口____,干旱地區的_____人口集中。越是干燥的地區,_____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 沿河、沿湖地區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優勢,利于人類生產和生活,人口稠密
土壤 通過農業發展間接地起作用 土壤的自然肥力高、容易耕作的地方農業較發達,人口密度較高
礦產資源 資源開采,形成許多礦業城市 礦產資源的開發吸引人口聚集,如攀枝花等
2.人文因素
(1)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具有______影響。
①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密不可分。哪里有______活動,哪里就有從事生產、服務活動的人口。
②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______的制約。
時期 人口分布特點 原因
采集—狩獵社會和農業社會 相對分散而______ 對______的高度依存
農業社會以后(工業社會) 人口逐漸向______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現點、軸______態勢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________、交通、商業的不斷發展
后工業社會 ______人口變得稠密 ________的發展
(2)科技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____________對于人口的制約程度漸趨弱化。
②機器人的廣泛使用,降低了對__________的依賴,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使人口向消費地、交通運輸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聚集。
③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使人口從______向______匯集,人口空間分布表現為從分散到集聚。
(3)政治、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舉例
因素 影響舉例
政治因素 巴西遷都巴西利亞
宗教因素 猶太人移居以色列
文化習俗 美國的唐人街
政府政策 新疆、黑龍江農墾區的形成
歷史因素 一些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稠密
思考 在熱帶多雨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往是高原和山地,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
下圖是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密度圖和地形示意圖。
1.[區域認知]據圖描述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東北平原南部地區人口分布較____(填“稀疏”或“稠密”),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區域認知]試分析形成圖示東部地區人口分布特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圖”(2010年)。讀圖,回答1~2題。
1.甲河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其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  )
A.土壤、交通 B.地形、水源
C.氣候、地形 D.水源、交通
2.近幾十年來,甲河沿岸人口密集區呈現不斷向東西兩側拓寬的趨勢,主要原因是(  )
A.工業發展
B.灌溉農業區的擴展
C.交通運輸建設
D.氣候變暖
(2023·1月浙江選考)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下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完成3~4題。
3.下列中亞國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土庫曼斯坦 B.哈薩克斯坦
C.吉爾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
4.影響中亞東南部地區人口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熱量 B.礦產
C.水源 D.土壤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世界人口分布
梳理教材新知
1.空間分布 人口密度 
2.90% 亞洲 南極洲 13 城鎮 200 
思考 東南亞 南亞 歐洲 北美東部
落實思維方法
1.B 2.D [第1題,40°S以南的地區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0.2%,主要是因為40°S以南的地區以海洋為主,海洋面積廣闊,陸地面積狹小,③正確;加上南極大陸終年嚴寒,沒有常住居民,④正確;氣候濕熱,雨林廣布是赤道附近地區的特點,①錯誤;地勢高峻,山地較多不是40°S以南的地區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②錯誤。故選B。第2題,澳大利亞中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人口分布稀疏,①正確;阿拉伯半島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炎熱干燥,不適宜人類居住,②錯誤;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分布廣泛,氣候過于濕熱,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③錯誤;美國阿拉斯加緯度高,氣候寒冷干燥,不適宜人類長期居住,④正確。故選D。]
3.A 4.A 5.D [第3題,結合圖示單位(人/km2)可知,該圖反映的是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即人口密度,A正確。故選A。第4題,從圖中可看出人口密度≥200人/km2的地區主要為東亞、南亞、西歐、北美東部等地,A項正確。故選A。第5題,①處人口密度小,結合所學可知,該地為亞馬孫平原,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經濟發展程度較低,人口密度小,D正確。故選D。]
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梳理教材新知
1.植被 基礎 亞熱帶 平原 稠密 綠洲 水 
2.(1)決定性 ①產業 ②規模 均衡 土地 城鎮 集中 工業 海岸帶 國際貿易 (2)①自然地理環境 ②廉價勞動力 ③鄉村 城市 
思考 熱帶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圍內,氣候涼爽,雨量適中,排水通暢,且這一海拔超出瘧蚊分布上限,人們可免受瘧疾等疾病襲擾。
探究核心知識
1.人口分布不均;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東北及東部、西部人口分布較為稀疏。
2.稠密 原因:氣候較為溫和;開發歷史較悠久,工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對外交通便利;地形較為平坦。
3.東部有長白山,山地、丘陵地區不適宜生產和生活;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交通不便等。
落實思維方法
1.D 2.B [第1題,甲河為尼羅河,其沿岸人口密集,主要影響因素是水源;而乙海沿岸人口密集區靠近蘇伊士運河,來往船只多,借助港口的優勢發展起來,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交通,D正確。第2題,近幾十年來,甲河沿岸灌溉農業區不斷向河流東西兩側擴展,隨著農業區人口的增長,人口密集區出現不斷拓寬的趨勢,B正確;埃及工業主要集中在河流入海口沖積平原地區,A錯誤;交通建設和氣候變暖不會使人口密集區向河流東西兩側拓寬方向定向發展,C、D錯誤。]
3.B 4.C [第3題,結合上圖可以計算各國的人口密度:土庫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13人/km2,哈薩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km2,吉爾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4人/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69人/km2。故選B。第4題,結合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氣候干旱,水資源是影響該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亞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海拔高,處于西風的迎風坡,降水相對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故選C。](共63張PPT)
第一節
第一章 人口與地理環境
人口分布
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并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1.結合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特點。(區域認知)
2.結合案例,說明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知識點一 世界人口分布
知識點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課時對點練
世界人口分布
>
<
知識點一
1.人口分布:指一定時期人口在一定地區范圍的 狀況,通常以 來衡量。
2.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
空間角度 特點
全球 在占地球陸地面積10%的土地上,大約居住著世界 的人口
大洲 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60%左右, 目前尚無定居居民
國家 中國最多,其次為印度,有13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2016年),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2.47%
空間分布
人口密度
90%
亞洲
南極洲
空間角度 特點
城鄉 總的趨勢是 人口比例逐漸上升,鄉村人口比例逐漸下降
海陸位置 從海岸向內地 千米的范圍內,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區,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
城鎮
200
思考 邦奇的人類大陸圖。
著名學者邦奇等在地圖上隱去陸地和海洋,僅畫出
人口密集的地區,面積較大的人口密集區稱為人類
大陸。世界上共存在四個人類大陸:其中①為東
亞和________,②為_______,③為_______,④為
__________(特別是北美五大湖附近)。
東南亞
南亞
歐洲
北美東部
拓展延伸
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
按照由概括到具體的思路描述:
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區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疏;×地區人口最稠密或沿×分布;×地區人口最稀疏或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區。
人口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自然環境往往限制人口的分布。據此完成1~2題。
1.資料顯示,40°S以南的地區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0.2%。其原因是
①氣候濕熱,雨林廣布 ②地勢高峻,山地較多
③海洋廣闊,陸地狹小 ④南極大陸,終年嚴寒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S以南的地區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0.2%,主要是因為40°S以南的地區以海洋為主,海洋面積廣闊,陸地面積狹小,③正確;
加上南極大陸終年嚴寒,沒有常住居民,④正確;
氣候濕熱,雨林廣布是赤道附近地區的特點,①錯誤;
地勢高峻,山地較多不是40°S以南的地區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②錯誤。故選B。
人口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自然環境往往限制人口的分布。據此完成1~2題。
2.下列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的地區及其原因,對應關系正確的一組是
①澳大利亞中部—炎熱干燥 ②阿拉伯半島—過濕過熱 ③亞馬孫平原—空氣稀薄 ④美國阿拉斯加—寒冷干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澳大利亞中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人口分布稀疏,①正確;
阿拉伯半島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炎熱干燥,不適宜人類居住,②錯誤;
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分布廣泛,氣候過于濕熱,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③錯誤;
美國阿拉斯加緯度高,氣候寒冷干燥,不適宜人類長期居住,④正確。故選D。
(2024·山西長治期中)右圖為某同學繪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3.該圖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標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數量
C.人口增長率 D.人口年齡結構

結合圖示單位(人/km2)可知,該圖反映的是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即人口密度,A正確。故選A。
(2024·山西長治期中)右圖為某同學繪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4.下列地區中,人口稠密的是
A.東亞 B.南極洲
C.南美洲南部 D.北亞

從圖中可看出人口密度≥200人/km2的地區主要為東亞、南亞、西歐、北美東部等地,A項正確。故選A。
(2024·山西長治期中)右圖為某同學繪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5.圖中①處呈現空白狀的主要原因是
A.地處平原 B.距海較近
C.海拔較高 D.氣候濕熱

①處人口密度小,結合所學可知,該地為亞馬孫平原,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經濟發展程度較低,人口密度小,D正確。故選D。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
<
知識點二
1.自然因素
氣候、地形、水文、土壤、 等自然地理條件,不但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必需的 ,而且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各種潛在的可能性。
因素 影響的表現 影響的原因
氣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溫帶和 的濕潤、半濕潤地區 這些地區既不酷熱也不嚴寒,季節更迭鮮明,適宜開展多種生產活動
地形 人口主要分布在 和丘陵地區,山區人口較為稀少 平原和丘陵地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利于經濟發展;山地和高原海拔較高、地形復雜、氣候寒冷、土層瘠薄、交通困難
植被
基礎
亞熱帶
平原
因素 影響的表現 影響的原因
水資源 沿河、沿湖地區人口 ,干旱地區的 人口集中。越是干燥的地區,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 沿河、沿湖地區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優勢,利于人類生產和生活,人口稠密
土壤 通過農業發展間接地起作用 土壤的自然肥力高、容易耕作的地方農業較發達,人口密度較高
礦產資源 資源開采,形成許多礦業城市 礦產資源的開發吸引人口聚集,如攀枝花等
稠密
綠洲

2.人文因素
(1)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具有 影響。
①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密不可分。哪里有 活動,哪里就有從事生產、服務活動的人口。
②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 的制約。
時期 人口分布特點 原因
采集—狩獵社會和農業社會 相對分散而_______ 對 的高度依存
決定性
產業
規模
均衡
土地
時期 人口分布特點 原因
農業社會以后(工業社會) 人口逐漸向 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現點、軸_____ 態勢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 、交通、商業的不斷發展
后工業社會 人口變得稠密 的發展
城鎮
集中
工業
海岸帶
國際貿易
(2)科技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對于人口的制約程度漸趨弱化。
②機器人的廣泛使用,降低了對 的依賴,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使人口向消費地、交通運輸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聚集。
③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使人口從 向 匯集,人口空間分布表現為從分散到集聚。
自然地理環境
廉價勞動力
鄉村
城市
(3)政治、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舉例
因素 影響舉例
政治因素 巴西遷都巴西利亞
宗教因素 猶太人移居以色列
文化習俗 美國的唐人街
政府政策 新疆、黑龍江農墾區的形成
歷史因素 一些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稠密
思考 在熱帶多雨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往是高原和山地,試分析原因。
答案 熱帶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圍內,氣候涼爽,雨量適中,排水通暢,且這一海拔超出瘧蚊分布上限,人們可免受瘧疾等疾病襲擾。
拓展延伸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
下圖是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密度圖和地形示意圖。
1.[區域認知]據圖描述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
答案 人口分布不均;西南部及中部人口稠密;東北及東部、西部人口分布較為稀疏。
2.[綜合思維]東北平原南部地區人口分布較_______(填“稀疏”或“稠密”),試分析其原因。
答案 原因:氣候較為溫和;開發歷史較悠久,工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對外交通便利;地形較為平坦。
稠密
3.[區域認知]試分析形成圖示東部地區人口分布特點的原因。
答案 東部有長白山,山地、丘陵地區不適宜生產和生活;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交通不便等。
下圖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圖”(2010年)。讀圖,回答1~2題。
1.甲河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其主要影響
因素分別是
A.土壤、交通 B.地形、水源
C.氣候、地形 D.水源、交通

甲河為尼羅河,其沿岸人口密集,主要影響因素是水源;而乙海沿岸人口密集區靠近蘇伊士運河,來往船只多,借助港口的優勢發展起來,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交通,D正確。
下圖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圖”(2010年)。讀圖,回答1~2題。
2.近幾十年來,甲河沿岸人口密集區呈現不斷向東西兩側
拓寬的趨勢,主要原因是
A.工業發展 B.灌溉農業區的擴展
C.交通運輸建設 D.氣候變暖

近幾十年來,甲河沿岸灌溉農業區不斷向河流東西
兩側擴展,隨著農業區人口的增長,人口密集區出
現不斷拓寬的趨勢,B正確;
埃及工業主要集中在河流入海口沖積平原地區,A
錯誤;
交通建設和氣候變暖不會使人口密集區向河流東西兩側拓寬方向定向發展,C、D錯誤。
(2023·1月浙江選考)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如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完成3~4題。
3.下列中亞國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庫曼斯坦 B.哈薩克斯坦
C.吉爾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

結合上圖可以計算各國的人口密度:土庫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13人/km2,哈薩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km2,吉爾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4人/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69人/km2。故選B。
(2023·1月浙江選考)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如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完成3~4題。
4.影響中亞東南部地區人口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熱量 B.礦產
C.水源 D.土壤

結合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氣候干旱,水資源是影響該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亞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海拔高,處于西風的迎風坡,降水相對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故選C。
(2023·陜西西安期中)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10月8日左右。據此完成3~4題。
3.“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達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課時對點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B A A B B
題號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D  B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題號 14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
(2)位于內陸,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3)臨近海洋,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
對一對
“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
1.形成“亞洲之弧”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差異 B.政策差異
C.文化差異 D.自然差異

基礎過關
影響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環境因素,“亞洲之弧”兩側的氣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差異明顯,該線以東、以南地區由于自然環境優越,導致農業基礎好,經濟條件好,交通發達,人口集中分布,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
2.“亞洲之弧”兩側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
A.Ⅰ段 B.Ⅱ段
C.Ⅲ段 D.Ⅳ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Ⅰ段、Ⅳ段兩側人口密度都<10人/km2,A、D錯誤。
Ⅱ段南側人口密度≥100人/km2,北側人口密度<10人/km2,Ⅲ段東側北段人口密度≥100人/km2、南段人口密度為10~100人/km2,西側人口密度<10人/km2,但Ⅱ段兩側是青藏高原與印度半島,Ⅲ
段兩側是我國東部沿海與西北內陸,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高寒,人跡罕至,印度半島目前的人口密度遠大于青藏高原,故“亞洲之弧”兩側人口密度差異最顯著的分段是Ⅱ段,B正確,C錯誤。
答案
①東南側緯度較低,氣候炎熱 ②東南側地勢較低,土壤肥沃 ③西北側深居內陸,降水較少 ④西北側地表崎嶇,礦產稀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亞洲之弧”又稱“亞洲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以南從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如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人口分布(人/km2)。完成1~3題。
3.“亞洲之弧”Ⅲ段兩側人口密度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該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Ⅲ段兩側是我國東部沿海與西北內陸,由圖可知Ⅲ段東南側人口稠密,西北側人口稀疏。該段東南側主要屬于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適宜,人口眾多,但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氣候炎熱表述不當;西北側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導致降水較少,人口分布稀疏,①錯誤,③正確。
該段東南側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西北側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但是礦產資源豐富,②正確,④錯誤。故選C。
答案
(2024·貴州貴陽期中)下圖為“某區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對數變化曲線圖”(人口分布相對數越大,人口數量越多)。讀圖,完成4~5題。
4.該圖能夠體現出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土壤
B.地形、河流
C.土壤、河流
D.地形、氣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讀圖可知,當地海拔高的地區,人口分布相對數
較低,人口數量少,海拔低的地區,人口分布相
對數較高,人口數量多;當地距河遠的地區,人
口分布相對數較低,人口數量少,距河近的地區,
人口分布相對數較高,人口數量多,因此該圖反映了地形、河流對人口分布的影響,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貴州貴陽期中)下圖為“某區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對數變化曲線圖”(人口分布相對數越大,人口數量越多)。讀圖,完成4~5題。
5.該區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讀圖結合材料可知,圖中④區域人口分布相對數大于4,且該地區地勢低平,臨近河流,水源豐富,因此該區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最可能是④,D正確。
答案
南非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礦產資源豐富,黃金和鉆石產量居世界前列。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城”。下圖為“南非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6~7題。
6.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①人口密度東高西低 ②呈“多核心”集聚分布
③內陸人口分布均衡 ④由沿海向內陸遞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讀圖可知,南非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東高西
低,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①②正確、③錯誤;
整體上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高于內陸地區,但內陸
地區也有人口高密度區,人口密度并非由沿海向
內陸遞減,④錯誤,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南非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礦產資源豐富,黃金和鉆石產量居世界前列。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城”。下圖為“南非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6~7題。
7.與開普敦相比,約翰內斯堡人口核心區的形成原因
最有可能是
A.氣候涼爽 B.礦產開發
C.海運便利 D.歷史悠久

由材料可知,南非黃金和鉆石產量居世界前列,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城”,礦產開發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該地經濟發展,使約翰內斯堡成為人口核心區,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8.導致“圣圖線”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
A.自然資源 B.社會經濟
C.降水條件 D.交通運輸
(2024·陜西西安期中)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單位:人)”,完成8~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圣圖線”西南側開發歷史悠久,社會
經濟發展水平高,是形成人口稠密區的
決定性因素,B正確;
結合俄羅斯的區域特征,“圣圖線”以
東自然資源也很豐富,排除A選項;
俄羅斯東部受季風影響,降水量也較多,
排除C選項;
交通運輸不是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排除D選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圣圖線”西南側的人口高度集中在
A.鄉村地區 B.山地地區
C.沿海地區 D.城市地區
(2024·陜西西安期中)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單位:人)”,完成8~9題。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圣圖線”西南側區域內,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D正確;
鄉村地區人口較少,排除A選項;
“圣圖線”西南側多為平原地形,且多數地區不臨海,排除B、C選項。
答案
(2024·河北石家莊月考)伊朗位于亞洲西南部,山脈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90%,北部有里海沿岸平原,南部為伊朗高原,高原地區多分布有山間谷地和沙漠。右圖示意2016年伊朗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分布。完成10~11題。
10.伊朗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
A.東南高,西北低 B.西低東高
C.西北高,東南低 D.南高北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答案
結合伊朗各省人口數量及面積大小可以估算出伊朗西北部各省區土地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東南部人口總量雖然較多,但是土地面積廣闊,人口相對稀疏,因此,該國人口密度整體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北石家莊月考)伊朗位于亞洲西南部,山脈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90%,北部有里海沿岸平原,南部為伊朗高原,高原地區多分布有山間谷地和沙漠。右圖示意2016年伊朗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分布。完成10~11題。
11.伊朗波斯灣沿岸人口密度較大,主要原因有
①港口條件優越 ②氣候溫暖濕潤 ③油氣資源豐富 ④地形平坦開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波斯灣沿岸由于油氣資源分布密集,而且港口城市交通優勢突出,經濟發達,使人口密度相對較大,①③正確;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國波斯灣沿岸氣候較為干旱,降水稀少,②錯誤;
該國波斯灣沿岸地區雖然地形平坦,但是距離高原山地較近,平坦面積狹窄,④錯誤。
綜上所述,C正確。
答案
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密度示意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江蘇省人口分布特點是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內陸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東南部人口密度總體最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結合圖例可知,江蘇省東南部大片地區人口密度大于800人/km2,人口密度總體最大;北部人口密度總體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小于內陸;中部人口密度總體小于東南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密度示意圖”。讀圖回答12~13題。
13.圖中M地雖處于沿海地區,但人口密度相對較小,
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該地
A.地處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多鹽堿地、沼澤地,農業發展受限
C.降水較少,河流少,水資源缺乏
D.城市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圖中M地位于沿海,地勢低洼,有大面積灘涂、沼澤;長期受海水浸漬,鹽堿化程度高,農業發展受到限制,因此人口密度相對較小。
答案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描述秘魯人口分布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
(2)甲地區人口稀少,試分析原因。
答案 位于內陸,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3)乙地區(利馬區域)人口稠密,試分析原因。
答案 臨近海洋,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
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祁门县| 定结县| 新源县| 什邡市| 奉贤区| 鲁甸县| 密云县| 宣威市| 大安市| 资源县| 讷河市| 闽清县| 吴川市| 农安县| 密云县| 恩施市| 汽车| 新化县| 浮山县| 宣城市| 神木县| 河西区| 于田县| 涿州市| 河北省| 尼勒克县| 泾阳县| 米脂县| 武冈市| 寿宁县| 进贤县| 苏尼特右旗| 英山县| 郎溪县| 揭阳市| 当阳市| 南昌县| 遂溪县| 百色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