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3張PPT)第15講 中國的氣候素養目標 知識網絡1.結合中國的氣溫和降水分布特點,明確溫度帶及干濕地區的劃分。(區域認知)2.結合中國等溫線圖或等降水量線圖,學會描述并分析氣溫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并分析其原因。(綜合思維)3.理解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對中國農業發展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地協調觀)原生態圖①溫帶大陸性?、诟吆、蹮釒Ъ撅L ④溫帶季風?、萸貛X—淮河 ⑥亞熱帶季風一、氣溫分布與溫度帶1.氣溫分布特點(1)冬季:____________,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________,南北溫差小。必備知識南北溫差大普遍高溫2.溫度帶劃分及主要分布地區中國的溫度帶的劃分溫度帶 分布A 熱帶 西雙版納、________半島、________島、臺灣島南部B 亞熱帶 四川盆地、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C 暖溫帶 ______平原、山東半島、遼東半島、________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D 中溫帶 ______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準噶爾盆地、東北平原E 寒溫帶 __________北段F 高原氣候區 __________、橫斷山區北部雷州海南華北黃土內蒙古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二、降水分布和干濕地區1.降水的時空分布(1)空間分布(2)時間分布①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②年際變化大:主要受夏季風勢力強弱和進退早晚的影響。東南沿海海陸位置南多北少2.干濕地區的分布 年降水量(mm) 干濕狀況A________ >800 降水量>蒸發量B________ >400 降水量>蒸發量C_________ <400 降水量<蒸發量D________ <200 降水量<蒸發量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三、中國的氣候特征1.氣候復雜多樣(1)表現:我國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2)成因:我國南北跨緯度大,東西距海遠近不同,地形復雜多樣。(3)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氣候類型 分布區A熱帶季風氣候 ________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臺灣省南部B亞熱帶季風氣候 ____________以南C__________氣候 華北平原、東北平原D__________氣候 西北地區E高原山地氣候 ________地區云南秦嶺—淮河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青藏高原2.季風氣候顯著(3)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a:_________—b:______—c:賀蘭山—d:巴顏喀拉山—e:岡底斯山。氣溫年較差夏季年際寒冷干燥炎熱多雨大興安嶺陰山3.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海陸位置和地形。四、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1.寒潮:發生在每年的秋末、________和初春的大范圍的強冷空氣活動,西藏、云貴地區受其影響較小。2.臺風:指發生在每年________季節的熱帶氣旋,主要影響我國________。3.旱澇災害:不同地區以及同一地區的不同季節交替出現。緯度位置冬季夏秋東南沿海知識點一 氣溫時空分布規律1.冬季(1)我國跨緯度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小于南方、晝長短于南方,使得北方獲得的熱量遠小于南方。名師導航(2)南方離冬季風源地遠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氣的影響弱于北方。2.夏季(1)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雖然小于南方,但晝長長于南方,得到的光熱并不比南方少。(2)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氣溫回升快,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3.我國夏季氣溫最高與冬季氣溫最低地區及其成因(1)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區:吐魯番盆地。成因: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外部氣流越過山地在此下沉時,增溫作用強,形成焚風;沙漠廣布,升溫快;空氣干燥少云,太陽輻射強。(2)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區:漠河。成因: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小,日照時間短,獲得的太陽輻射少;靠近冬季風源地,加劇了嚴寒。(2023·全國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琿春與內陸的遼源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北京時間)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規定各日最高氣溫時刻與月均值相差超過1小時為偏離。據此完成(1)~(2)題。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氣象臺站 琿春 遼源經度 130.35°E 125.15°E緯度 42.86°N 42.90°N1月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均值 約14時00分 約13時20分氣象臺站 琿春 遼源1月偏離天數/天 20.8 14.47月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均值 約14時40分 約13時50分7月偏離天數/天 19.6 17.2(1)琿春的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當地正午的時間長于遼源,原因是琿春(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響強C.風力強 D.受山地影響強(2)遼源冬季偏離天數少,說明遼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氣 B.溫帶氣旋C.晴朗天氣 D.冷鋒過境BC[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琿春位于日本海沿岸,遼源地處內陸→琿春受海洋影響大,海洋性強,白天升溫慢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琿春(42.86°N)、遼源(42.90°N)兩地緯度位置基本相同。琿春的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當地正午的時間較長,遼源較短。原因是兩地海陸位置的不同導致海陸熱力差異造成升溫快慢不同②遼源1月偏離天數為14.4天,7月偏離天數為17.2天,冬季偏離天數少,主要是因為遼源地處內陸,冬季多受來自蒙古—西伯利亞地區的干燥的西北風影響,降水少,多晴天第(1)題,琿春(42.86°N)位于日本海沿岸,遼源(42.90°N)地處內陸,琿春的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當地正午的時間較長,表明琿春升溫較慢,這與琿春地處沿海有關。海水比熱容較大,琿春受海洋影響較大,B正確,D錯誤;琿春相對遼源而言,年降水量大,但并不是一直在正午前后降水,故降水量對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當地正午時刻影響較小,A錯誤;冬半年遼源因地處西北風的迎風坡,風力更大,C錯誤。第(2)題,遼源地處內陸,冬季偏離天數少,表明遼源冬季天氣變化幅度不大。遼源冬季多受來自蒙古—西伯利亞地區的干燥的西北風影響,降水少,多晴天,C正確;遼源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量少,雨雪天氣少,A錯誤;溫帶氣旋、冷鋒過境出現時間不穩定,不一定出現在正午前后,B、D錯誤。氣象部門用5天平均氣溫的高低作為劃分四季的指標: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于10 ℃則為冬季,高于22 ℃為夏季,10 ℃~22 ℃之間為春秋兩季。讀某年立冬我國大陸各地季節狀況圖,回答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形成圖中我國大陸各地在同一天出現三種季節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B.地形地貌差異C.各地緯度差異 D.各地經度差異2.此時從西南地區到長江以南地區形成大范圍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B.受鋒面活動的影響C.受山地影響D.受臺風影響CB第1題,我國南北跨度大,不同緯度獲得的太陽輻射量不同,緯度越高,獲得的熱量越少。因此,我國大陸各地在同一天會出現三種季節。第2題,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區,多晴天,降水少;此時我國開始進入冬季,臺風登陸的可能性較??;山地影響形成的降水多在迎風坡而此時南方地區屬于背風坡;從西南地區到長江以南地區大范圍的降水最可能是受鋒面活動的影響。下圖為某地某時刻等溫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下列最可能出現該等溫線分布狀況的月份和地方時刻分別為( )A.8月 22時 B.8月 13時C.1月 22時 D.1月 13時4.影響圖中39°緯線附近等溫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洋流 B.地形、大氣環流C.海陸分布、地形 D.大氣環流、海陸分布AC第3題,從緯度與氣溫值可判斷,不可能是冬季,故應該是8月,圖中顯示同一緯度陸地氣溫低于海洋,則為夜晚。第4題,圖中39°緯線附近等溫線分布表現有兩個特點:一是與海岸線基本平行,說明受海陸分布影響;二是陸地上有一個閉合的低溫區,說明該地有山地分布。知識點二 降水時空分布規律中國降水的南北差異、時空變化規律(1)中國降水的南北差異南北差異 成因 影響共同點:季節分配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不同點:南方地區降水多,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地區降水少,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夏季風進退規律決定 北方易出現春旱、夏澇;南方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2)中國降水的時空變化規律及成因基本特點(規律) 原因空間分布規律 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東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多;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少季節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集中在5-9月的夏秋季節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干燥空氣的影響,降水少年際變化 各地降水年際變化大,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干旱地區最大[技巧點撥]夏季風的進退規律與雨帶推移1.我國東部雨帶移動規律2.雨帶的推移規律(如下圖所示)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與夏季風的進退及夏季風的強弱有很大關系。正常年份,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暖氣團勢力逐步增強,夏季風開始登陸我國的南方,與仍影響我國大陸的冷氣團交鋒,形成鋒面,我國的雨季開始。(1)5月中旬—6月中旬(約5月10日—6月10日):雨帶位于南部沿海地區(南嶺以南),如圖示a位置,華南地區進入雨季,珠江流域進入汛期。(2)6月中旬—7月中旬(約6月10日—7月10日):雨帶北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秦淮南,南嶺北),如圖示b位置,江淮地區進入梅雨期,長江水系進入汛期。(3)7月中旬至8月份:雨帶停留在華北、東北地區,如圖示c、d位置,華北、東北依次進入雨季,黃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進入汛期。9月份,冬季風增強,夏季風迅速南撤;10月份夏季風撤離我國大陸,雨季結束。3.北方春旱,江南梅雨、伏旱的形成(1)春旱:春末夏初,華北一帶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夏季風還未到達,降水少,又值農作物播種、生長季節,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2)梅雨:六月中旬,夏季風北躍,鋒面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并長時間滯留,細雨連綿長達一個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氣。(3)伏旱:每年七、八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天氣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給水稻的生長帶來威脅。(2023·浙江1月選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一個特定區域的大氣降水主要由水汽輸入與水汽輸出決定。長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輸入、輸出和徑流量之間基本平衡。長江流域受季風影響,降水變率較大。2022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主汛期反枯”、長期高溫少雨的大面積干旱現象,中下游的許多支流和湖泊干涸。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材料二 下圖為長江流域水循環簡圖及長江流域示意圖。分析長江下游地區8月降水年際變率大的原因。[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①“一個特定區域的大氣降水主要由水汽輸入與水汽輸出決定”→水汽的輸入與輸出之差造成大氣降水的變化②“長江流域受季風影響,降水變率較大”→為長江流域帶來降水的水汽主要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長江流域大致位于30°N附近,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副熱帶高壓控制該區域,但是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強度和位置并不確定②我國長江中下游8月會受到臺風的影響,臺風會帶來強降水,臺風的年際變化較大解析:隨著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我國長江流域會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但副高的強弱受到的影響較多,因此降水變化較大;結合所學可知,長江中下游是季風氣候,而夏季風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因此降水并不穩定;我國夏季會受到臺風的影響,臺風的年際變化較大,因此降水年際變化較大。答案: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位置、強度變化大;夏季風不穩定;臺風雨占比高,年變率大。讀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完成1~3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圖中等值線為年降水量線,a、b、c之間的關系為( )A.aC.a=b D.b=c2.c年等降水量線在酒泉南部彎曲明顯,其主要影響因素為( )A.山脈 B.湖泊C.河流 D.城市3.甲地比乙地( )A.緯度低、地勢高 B.年太陽輻射量小C.日照時間較短 D.氣溫年較差較大BAD第1題,該圖為我國西北地區部分區域,圖中左上角的a、b等值線主要位于新疆,新疆降水總體是西部多于東部,且a處處于天山山脈,故 a>b。我國的降水總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故b降水變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數(距平數為當年降水量與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數,降水變率大表示降水不穩定。讀中國部分地區降水變率圖,回答4~5題。4.圖中顯示中國降水變率最大的地區是(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C.西北地區 D.華南地區5.影響中國東部地區降水變率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洋流影響C.地形影響 D.季風環流CD第4題,根據經緯網定位,注意圖例——實心圓圈代表的是變率增大,西北地區增大最明顯。第5題,降水變率受降水類型的影響,降水的影響因素有緯度位置、洋流、地形、季風環流等,東部地區是季風環流形成的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比較大。知識點三 中國的氣候特征、氣象災害及其影響因素1.我國的氣候特征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2.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災害 成因 防治措施梅雨 春末夏初,江淮地區冷暖氣團勢均力敵,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 降水多時——排水;出現“空梅”天氣——引水灌溉伏旱 7、8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形成高溫干燥的天氣 組織抗旱,若有臺風雨形成可能緩解旱情災害 成因 防治措施臺風 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受強烈的熱帶氣旋影響,帶來狂風暴雨 加強預報,建立健全政策法規,營造沿海防護林,提高公眾防災意識春旱 華北地區春季氣溫回升,蒸發旺盛,加上雨季未到,降水少,農業灌溉需水量大,導致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災害 成因 防治措施寒潮 冬半年,我國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廣大地區受強冷空氣影響,形成大風、雨雪、凍害 加強警報,做好防寒準備風沙天氣 春季我國北方地區受西北季風影響,干旱地區的沙塵向東南方向擴散,形成沙塵天氣 營造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災害 成因 防治措施暴雨洪澇 夏秋季節,受鋒面氣旋、熱帶氣旋等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降水強度大,時間短,形成洪澇 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加強土地管理,加強監測預報,擬定居民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現防洪保險等(2023·浙江1月選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昆侖山地區巖漿巖含鉀較高,其北部察爾汗鹽湖有豐富的鉀、鎂等資源。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鉀鹽、鉀肥生產基地,該基地通過對鹽湖鹵水自然蒸發析鹽的選礦方法來進行鉀鹽生產。近年來隨著鉀肥產量的逐年攀升,鉀資源尤其是高品位鉀資源鹵水礦已被逐漸開發殆盡。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材料二 圖1為察爾汗及周邊地區略圖,圖2為察爾汗多年月平均氣象要素圖。圖1圖2(1)根據圖2信息,說出察爾汗主要氣候特征。(2)指出格爾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鉀量的變化趨勢,并分析該地理現象的形成過程。[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昆侖山地區巖漿巖含鉀較高,其北部察爾汗鹽湖有豐富的鉀、鎂等資源→察爾汗鹽湖的鉀鹽來自于南部的昆侖山區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圖2→察爾汗各月降水量均小于10 mm,蒸發量介于50~550 mm,相對濕度在30%左右;8月氣溫最高,超過20 ℃,1月氣溫最低,低于-10 ℃②圖1→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來自南部山地的鉀鹽會隨流水進入河流,并從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間無支流注入,甲、乙之間的河段落差較小,河流流速較慢,區域降水量較小解析:第(1)題,根據圖2可知,該地常年蒸發量較高,降水量較少,相對濕度較低,氣溫變化較大,氣溫年較差較大。第(2)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來自南部山地的鉀鹽會隨流水進入河流,并從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間無支流注入,甲乙之間的河段落差較小,河流流速較慢,區域降水量較少,蒸發量較大,下滲較多,水分不斷減少,鉀鹽的總量無明顯變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鉀量會增加。答案:(1)相對濕度小;降水量少;蒸發強烈;氣溫年較差大。(2)增加。南部山地的鉀隨流水進入河流;無支流注入,流速減緩,蒸發量逐漸增加。讀某城市多年平均氣候統計資料圖,完成1~2 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該城市最可能是( )A.遼寧沈陽 B.海南三亞C.浙江杭州 D.陜西西安2.該城市6月份降水量最大,其影響因素主要是( )A.鋒面 B.對流雨C.臺風 D.反氣旋CA第1題,該地最低月平均氣溫0 ℃~10 ℃,為我國亞熱帶氣候區。遼寧沈陽、陜西西安位于溫帶氣候區,A、D錯誤;海南三亞位于熱帶氣候區,浙江杭州位于亞熱帶氣候區,B錯誤,C正確。第2題,該城市6月份主要受江淮準靜止鋒影響,降水量最大,故其控制的天氣系統主要是鋒面。下圖為我國某區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 ℃ 的積溫圖。讀圖,完成3~5題。3.從圖中信息判斷,該區域的地勢特點是( )A.東高西低 B.西北高,東南低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間低4.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水熱條件最好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5.圖中我國境內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災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C.臺風 D.滑坡BDC第3題,讀圖,根據經緯度和圖中的地名拉薩,可以判斷圖示區域是我國的西南地區,積溫數值由東南向西北遞減,主要是因為海拔升高,圖中河流的源頭位于西北部,河流流向也表明圖示區的地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第4題,根據等積溫線數值可以判斷,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的積溫最高,④地處于夏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是四地中水熱條件最好的地方。單從積溫情況看,其他三地也不是最好的。第5題,讀圖可知,圖示區域位于我國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震災害頻發,地勢起伏大,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發。由于該地離海較遠,不會發生臺風災害。一、選擇題下圖為我國大陸東部季風區四地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 ℃的開始日期與結束日期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234567891011121314限時規范訓練1.若只考慮緯度因素,則四地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B2.若③地的緯度較④地低,則③地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第1題,緯度越高,一般氣溫越低,則日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 ℃的開始日期越晚,結束時間越早。第2題,若③地的緯度較④地低,但圖示③地較④地的氣溫低,故判斷可能位于青藏高原。1234567891011121314C讀我國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圖,回答3~4題。23456789101112131413.下圖為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圖,在①②③④四幅圖中與上圖中四大盆地分布位置對應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acbd四地點B.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bcad四地點C.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dabc四地點D.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dcab四地點2345678910111213141D4.關于四大盆地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位于季風氣候區B.都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C.a屬于暖溫帶,b屬于高山氣候區,c屬于亞熱帶,d屬于中溫帶D.b屬于暖溫帶,a屬于中溫帶,c屬于亞熱帶,d屬于高山氣候2345678910111213141C第3題,由a、b、c、d的經緯網可知它們分別是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和準噶爾盆地;而由①②③④的盆底海拔、邊緣南北的海拔可知:④是柴達木盆地,其盆底海拔最高;③為塔里木盆地,其南側海拔高;②為四川盆地;①是準噶爾盆地。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位于暖溫帶,柴達木盆地為高山氣候,四川盆地位于亞熱帶,準噶爾盆地位于中溫帶。2345678910111213141讀某地區年均溫等值線分布圖,回答5~6題。23456789101112131415.圖中甲城市西側的等溫線向南彎曲,乙城市所在地區的等溫線向西彎曲。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地形C.緯度位置 D.大氣環流2345678910111213141B6.圖中所示河流,其中游流經地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 )A.臺風 B.地震C.干旱 D.凌汛圖示地區為我國北方地區,甲城市西側為太行山脈,乙城市所在地區為黃土高原地區的渭河平原,兩處等溫線彎曲均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圖中河流為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干旱是其常見的自然災害。2345678910111213141C干旱等效頻度指的是在一定時段內,某區域出現危害程度大體相當的干旱次數。降水相對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實際降水量之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干旱等效頻度分布示意圖,下表為我國部分城市不同時段降水相對變率表。據此完成7~9題。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開封 0.47 0.35 0.20武漢 0.27 0.56 0.197.影響武漢和開封干旱等效頻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氣溫C.降水 D.河流2345678910111213141C8.開封發生旱災的最主要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345678910111213141A9.造成武漢旱災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氣溫快速上升 B.夏季易形成伏旱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第7題,讀圖可知,開封發生干旱的次數大于武漢,讀表可知,開封全年降水相對變率較大,特別是4—5月最明顯,說明降水穩定程度較差,導致干旱等效頻度大,故影響武漢和開封干旱等效頻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武漢與開封相比,緯度低,年平均氣溫高,蒸發量大,發生干旱的次數卻比開封少,說明武漢和開封干旱等效頻度不同與緯度、氣溫關系不大;由圖可2345678910111213141B知,武漢、開封都臨近河流,故武漢和開封干旱等效頻度不同與河流關系不大。第8題,由材料可知,降水相對變率越大,降水穩定程度越低,導致干旱等效頻度越大。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開封的降水相對變率在4—5月最大,說明春季旱災最嚴重。第9題,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武漢的降水相對變率在7—8月最大,說明武漢夏季旱災嚴重,這是由于7—8月當地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武漢春季降水較多,氣溫回升快,春季武漢旱災不嚴重;旱災是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造成較大的減產或絕產的災害,武漢地區秋季農作物進入成熟期,對水分要求不高,秋季晴朗少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提高農作物品質,晴朗少雨也有利于農作物的收獲,所以秋季晴朗少雨不會造成武漢旱災嚴重;武漢冬季低溫少雨,寒冷干燥的說法錯誤。2345678910111213141(2022·高考全國乙卷)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陸風明顯。下圖示意當日該市不同高度的風隨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10~12題。234567891011121314110.當日在觀測場釋放一只氦氣球,觀測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飄,然后逐漸轉向西南。釋放氣球的時間可能為( )A.1時 B.7時C.13時 D.19時2345678910111213141C11.據圖推測,陸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2345678910111213141D12.當日該市所處的氣壓場的特點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2345678910111213141B第10題,本題主要考查風向的判斷。氦氣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飄,然后逐漸轉向西南,說明該觀測場近地面風向為偏南風,500~1000米高度盛行東北風。讀圖可知,1千米以下風向變化近地面風向為南風的只有13時,到1千米高度轉為西北風,C正確。第11題,本題主要考查海陸風。根據海陸風原理可知,近地面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讀圖可知,該海濱城市白天近地面吹偏南風(海風),說明海洋位于陸地的偏南方,考慮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海洋應大致位于陸地的東南方,由此可推知,陸地大致位于海洋的西北方,D正確。第12題,本題主要考查風的形成過程。一般來說,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日該市500~1000米高度以偏北風為主,風力以2級為主,風力微弱,說明該日該市所處的氣壓場的特點是北高南低,梯度小,B正確。2345678910111213141二、非選擇題13.讀我國某地區7月平均氣溫圖,回答問題。2345678910111213141(1)A、B兩地所處的地形區分別是 、 。(2)簡述B地形區東西兩側降水量的差異及原因。(3)分別簡述等溫線在E、F兩地的走向特點及原因。(4)分析P地區形成全國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直接根據圖示的地理位置判斷,A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山脈呈東西走向,故判斷為南嶺;B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山脈基本呈東北-西南走向,判斷為武夷山。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B為武夷山,受東南季風影響,其東側為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量豐富,而西側為東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量較少。第(3)題,直接根據圖示的等溫線分布可判斷其走向,并結合地形、海陸分布等因素,綜合分析對氣溫分布的影響。第(4)題,影響農業生產的條件可從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條件和市場、交通、科技、政策、勞動力和農業基礎等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綜合分析。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南嶺 武夷山脈(2)武夷山脈東側降水量大于西側降水量。因為山脈東側距海近,地處東南季風的迎風坡;山脈西側距海較遠,地處東南季風的背風坡。(3)E地等溫線向低緯(南)凸出,主要受地形影響。F地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主要受海洋影響。(4)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河經過,水源充足;水陸交通十分便利;該區域人口、城市集中,消費量大,市場廣闊;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23456789101112131411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多年平均年陸面等蒸發量線圖,圖2為某中學地理研究性活動小組根據收集的數據資料繪制的甲地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氣溫、降水和地下水水位關系示意圖,下表為該小組對乙地某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變化情況統計。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1)簡述東部地區年陸面蒸發量分布特點并分析成因。(2)某中學地理研究性活動小組繪制的地下水水位曲線圖,圖2中曲線的一處出現錯誤,請指出來并說明判斷的依據。(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發量變化的原因。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蒸發量大小與氣溫高低、植被覆蓋率大小及降水量大小有關。第(2)題,地下水位的高低與降水量、蒸發量及工農業用水量有關。第(3)題,城市蒸發量主要受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硬化導致下滲受阻,地表徑流增加。答案:(1)南方年陸面蒸發量大,北方年陸面蒸發量小(或年陸面蒸發量自南向北減少)。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長);植被覆蓋率高(土壤含水量大);緯度較低、氣溫較高。北方年降水量小(雨季短);植被覆蓋率低(土壤含水量小);緯度較高、氣溫較低。2345678910111213141(2)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變化曲線(水位應該為下降)。由于(自然原因)此時段該地氣溫升高,蒸發量增大,降水量減少,地下水補給水源不足;同時(人為原因)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開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應該為下降趨勢。(3)城市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種硬化鋪裝所覆蓋),地表徑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滲(地下水補給量)減少。2345678910111213141限時規范訓練點擊進入WORD鏈接本部分內容講解結束按ESC鍵退出全屏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