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3張PPT)第12講 大洋洲——澳大利亞 極地地區(qū)素養(yǎng)目標 知識網(wǎng)絡1.準確判讀澳大利亞地形、河湖、氣候分布;了解極地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掌握澳大利亞農牧業(yè)、工礦業(yè)的分布特點。(區(qū)域認知)2.結合區(qū)位因素,分析澳大利亞不同階段經(jīng)濟發(fā)展特點;對比澳大利亞不同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要素的差異。(綜合思維)3.分析澳大利亞不同區(qū)域存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從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人地協(xié)調觀)原生態(tài)圖 ①大自流盆地?、跓釒衬、鄣刂泻!、芑旌稀、轃釒в炅帧、藜撅L性?、邷貛ШQ笮浴、嚅L城 ⑨高原 ⑩昆侖 太平 大西 印度 中山 酷寒一、大洋洲必備知識1.地理位置(1)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10°S~40°S。(2)海陸位置: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跨________線,位于亞洲和________洲之間,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2.范圍(1)一塊大陸:澳大利亞大陸。(2)三大群島:____________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美拉尼西亞群島。(3)四大島嶼:____________島、新西蘭南北二島、新幾內亞島。日界南極波利尼西亞塔斯馬尼亞二、澳大利亞1.地理位置(1)緯度位置:______________穿過中部,屬于________帶和________帶。(2)海陸位置:西部和南部臨乙________,東部和北部臨甲________,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占整個大陸的國家。南回歸線熱南溫印度洋太平洋2.地形與河流(1)三大地形區(qū)(2)河流、湖泊:C__________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大分水嶺西側,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__________,為地勢最低處。項目 主要地形區(qū) 地形特點東部 A__________ 縱貫南北,平均海拔只有800~1000 m中部 B___________ 地形平坦,海拔多在200 m以下,多__________井西部 ________ 平均海拔僅450~600 m,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大分水嶺大自流盆地自流西部高原墨累河北艾爾湖3.主要氣候類型(1)特點:熱帶氣候面積廣大,分布呈______狀。(2)分布:a_____________氣候,b_______________氣候,c___________氣候,d___________氣候,e___________氣候,f亞熱帶、熱帶草原氣候。半環(huán)熱帶雨林亞熱帶濕潤溫帶海洋性地中海熱帶沙漠4.世界活化石博物館袋鼠單一緩慢5.“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別稱由來:是世界上放養(yǎng)________數(shù)量和出口________最多的國家。(2)三大牧羊帶:由東南和西南沿海向內陸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帶,綿羊與小麥混合經(jīng)營帶和__________帶。綿羊羊毛羊、牛與經(jīng)濟作物混合粗放牧羊經(jīng)營6.“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別稱由來:________出口占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很大。(2)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品種__________、儲量________、品質優(yōu)、埋藏淺、易開采。(3)主要工業(yè)部門:采礦業(yè)、冶金業(yè)。(4)礦產(chǎn)品出口:主要銷往________、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5)支柱產(chǎn)業(yè):________業(yè)。礦產(chǎn)品多大中國服務三、南極地區(qū)1.地理位置(1)經(jīng)緯度位置①在圖中畫出地球自轉方向,標注經(jīng)線的度數(shù)。②大部分位于________以南。(2)海陸位置:被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包圍;距離最近的大洲是________,兩洲之間為_______海峽。2.地形:以________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稱。3.氣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極圈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美洲德雷克高原嚴寒(酷寒)干燥烈風(大風)4.科研寶地: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未來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轉基地,科研價值高,圖中D為________站、E為________站、F為________站、G為昆侖站。5.資源寶庫(1)礦產(chǎn)資源豐富,________和________的儲量豐富。(2)淡水資源寶庫,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3)生物資源豐富,如企鵝、鯨、磷蝦等。長城中山煤淡水庫泰山鐵四、北極地區(qū)1.地理位置(1)經(jīng)緯度位置①在圖中畫出地球自轉方向,標注經(jīng)線的度數(shù)。②大部分位于________以北。(2)海陸位置:被a________洲、b________洲、c________洲三大洲包圍。(在圖中標注白令海峽)2.范圍:以e________為主體,以及沿岸的北美洲、歐洲、亞洲三大洲的部分陸地和島嶼,如d為________島。北極圈北美歐亞北冰洋格陵蘭3.氣候:1月均溫介于-20 ℃~-40 ℃。年降水量:100~250毫米。4.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豐富。5.科考:f________站。黃河知識點一 澳大利亞1.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植被分布特點及成因(1)氣候、植被分布特點名師導航(2)成因①南回歸線橫穿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qū)處于副熱帶高氣壓帶或東南信風控制下,炎熱干燥。②南部、西南部沿海位于副高和西風帶交替控制下,為地中海氣候。③北部夏季來自赤道的西北風帶來豐沛的降水,為濕季;冬季受東南信風控制,為干季。形成熱帶草原氣候。④東南沿海受暖流影響,比較濕潤,形成亞熱帶濕潤氣候;東北部常年吹來自海洋上的東南信風,降水豐沛,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最南端常年受西風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降水分布圖⑤中南部夏季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受北移的濕潤西風控制,形成濕季。2.澳大利亞干旱地區(qū)面積廣大的成因(1)澳大利亞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大部分地處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面積大),下沉氣流為主,除東部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以外,大陸中部及西岸降水稀少,沙漠面積廣大,形成熱帶沙漠氣候。(2)東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向西深入,也是本地區(qū)干旱面積廣的重要原因。(3)大陸西岸流經(jīng)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對其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3.澳大利亞人口、城市、鐵路的分布特點及成因分析(1)澳大利亞人口、城市、鐵路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這是因為:①從氣候來看,東南沿海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并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為澳大利亞氣候最好、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qū)。②從交通方面來看,東南沿海一帶有較好的港口,對外聯(lián)系方便。③從發(fā)展歷史來看,英國移民最先到達這里,建設了城市,發(fā)展了農牧業(yè)和工礦業(yè),因此這里成為人口稠密的地區(qū)。(2)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yè)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yè)的三個優(yōu)點是由混合農業(yè)這種地域生產(chǎn)類型的生產(chǎn)特點和對象決定的,應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認識和理解,具體關系可圖解如下:(2023·浙江6月選考)某研學小組計劃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圖1為該團隊初擬的四條活動線路,圖2為澳大利亞三種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觀圖。完成(1)~(2)題。圖1典 例 剖 析經(jīng)典例題,探究互動圖2(1)本次野外地質考察應準備的工具是( )①羅盤 ②雨具?、蹧_鋒衣?、芊糯箸R ⑤手持衛(wèi)星定位儀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2)若想在沿途欣賞到三種典型自然植被景觀,則應選擇線路( )A.① B.②C.③ D.④BC[審答流程]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圖2→三種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觀圖顯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②圖1→結合澳大利亞氣候的分布特點可知:澳大利亞形成半環(huán)形氣候類型分布形態(tài),植被類型也呈半環(huán)狀分布,其中西部地區(qū)為荒漠帶,荒漠帶北、東、南三面為熱帶草原帶,澳大利亞西南部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形成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是森林景觀第(1)題,由材料“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可知,澳大利亞西部氣候較為干旱,降水較少,野外地質考察應準備的工具通常有地質錘、指南針、十字鎬、高度計、登山鞋、羅盤、放大鏡、地質記錄本、三角尺、測繩、筆記本電腦、手持衛(wèi)星定位儀、野外數(shù)據(jù)采集器(系統(tǒng))、數(shù)碼相機、激光測距儀等。雨具和沖鋒衣不是必需的,并且二者是保障物資,不是地質考察工具。第(2)題,根據(jù)圖2信息可知,三種典型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huán)形分布形態(tài),所以對應植被類型也呈半環(huán)狀;其中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qū)為荒漠帶,荒漠帶周圍為熱帶草原帶,西南部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形成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是森林景觀,因此路線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觀,B錯誤;路線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觀和荒漠景觀,A、D錯誤;線路③沿途可以欣賞到三種自然植被景觀,C正確。讀圖,回答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圖中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的地方是( )A.T B.PC.R D.Q2.有關甲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國現(xiàn)在的主導產(chǎn)業(yè)是工礦業(yè)B.該國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C.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D.國徽上有該國的兩種特有動物——袋鼠和鴯鹋BA第1題,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由于處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同時受到暖流的影響,降水豐沛,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即為圖中P。第2題,澳大利亞養(yǎng)羊業(yè)發(fā)達,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C正確;該國國徽上的動物是袋鼠和鴯鹋,D正確;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西部則是廣大的沙漠,B正確;目前該國的主導產(chǎn)業(yè)是服務業(yè),A錯誤。大澳大利亞灣的冬季在強風控制下風浪甚大,素以風大浪高聞名,以致船舶難以停泊。希利爾湖位于該灣西部的中島上,它是一個咸水湖,湖水的顏色會隨著鹽度的增大呈現(xiàn)出從淡綠到深紅的色調變化。根據(jù)下圖回答3~4題。3.冬季控制大澳大利亞灣強勁大風的風向是( )A.西北風 B.東北風C.西南風 D.東南風4.如果希利爾湖的顏色可隨季節(jié)發(fā)生變化,下列哪個月份該湖湖水最可能呈現(xiàn)出深紅色( )A.3月 B.6月C.1月 D.9月AC第3題,大澳大利亞灣位于南緯30°附近,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該地受西風帶控制,南半球的西風為西北風。第4題,由材料“湖水的顏色會隨著鹽度的增大呈現(xiàn)出從淡綠到深紅的色調變化”可知,湖水呈深紅色時應當為該湖泊鹽度最高季節(jié)。該地位于南緯30°~40°大陸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發(fā)旺盛,鹽度高,所以該湖泊顏色為深紅色。知識點二 極地地區(qū)1.南極洲比北冰洋地區(qū)更為寒冷的原因(1)海洋比陸地熱容量大,海洋冷熱變化緩慢,陸地冷熱變化劇烈。(2)南極洲地勢高,風從高處吹向低處,風力強大,加劇了冷空氣覆蓋范圍,北冰洋地區(qū)則周高中低,風力較小。(3)南極洲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太陽輻射大部分被反射掉。(4)北冰洋地區(qū)地勢低,覆冰較少,受到陽光輻射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2.南極大陸酷寒、干燥、烈風三大氣候特征形成的原因(1)酷寒:①地處高緯——太陽輻射弱;地勢高——氣溫低;②巨厚冰體——冷源;③西風漂流——阻擋熱量交換。(2)干燥:①大陸嚴寒——冷干;②冷高壓——降水少;③沿海巨大的冰障——阻擋水汽交換;西風漂流——降溫減濕。(3)烈風:①氣壓差大——極地地區(qū)冷高壓氣壓高(酷寒),與副極地低氣壓差異大;②摩擦力小——冰川覆蓋、地勢平坦、缺少植被。(2022·高考廣東卷)某研究統(tǒng)計了50°N以北地區(qū)1979—2016年發(fā)生的所有氣旋,并將中心氣壓值最低的前5%的氣旋定義為超強氣旋。下圖示意該地區(qū)1979—2016年超強氣旋總頻數(shù)空間分布。據(jù)此完成(1)~(2)題。典 例 剖 析經(jīng)典例題,探究互動(1)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qū)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 )①副極地低氣壓帶?、诟睙釒Ц邭鈮簬? ③極地東風帶?、苁⑿形黠L帶 ⑤東北信風帶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②④⑤(2)冬季甲區(qū)域的超強氣旋比乙區(qū)域多發(fā),從洋流的影響考慮,是因為甲區(qū)域( )A.寒流的范圍更廣 B.離岸流規(guī)模更大C.暖流的勢力更強 D.沿岸上升流更盛AC[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某研究統(tǒng)計了50°N以北地區(qū)1979—2016年發(fā)生的所有氣旋,并將中心氣壓值最低的前5%的氣旋定義為超強氣旋。指出了氣壓帶、風帶對超強氣旋形成的影響從圖中獲取信息 ①圖示地區(qū)陸地和海洋的分布②圖示地區(qū)經(jīng)緯度的分布③該地區(qū)1979—2016年超強氣旋總頻數(shù)空間分布第(1)題,本題主要考查氣壓帶和風帶。結合氣壓帶、風帶分布知識可知,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qū)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東風帶和盛行西風帶,故選A。第(2)題,本題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注意題干關鍵詞“從洋流的影響考慮”。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可知,甲區(qū)域位于北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較大;乙區(qū)域位于北太平洋,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較大。北大西洋暖流勢力強于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海平面溫度較高,因此冬季甲區(qū)域的超強氣旋比乙區(qū)域多發(fā),C正確。位于南極洲麥克默多灣以西的麥克默多干燥谷,大約有200多萬年沒有降水,是地球上條件最嚴酷的荒漠,是南極大陸唯一沒有冰雪覆蓋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層達數(shù)米厚的鹽湖。干燥谷的邊緣有時還能看到一條從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鐵的河流,被當?shù)?br/>稱為“血瀑布”。上右圖為南極洲麥克默多干燥谷景觀圖。據(jù)此完成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麥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氣溫為-30 ℃,而冰層下的湖水水溫卻高達25 ℃,比較溫暖,其主要原因是( )A.湖底地殼活躍,釋放大量熱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溫度C.陽光透過冰層,冰層阻止其熱量散失,形成“溫室效應”D.緯度高終年寒冷,湖水溫度變化小C2.有關麥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推論正確的是( )A.該地深受極地東北風的影響,風力強勁,干燥B.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風成沙丘的分布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現(xiàn)象D.該地多為V形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蝕地貌B第1題,干燥谷處不是板塊交界帶,也沒有地熱活動,所以湖水溫度高不是地殼活動的結果;干燥谷全年平均氣溫低,不可能有冰川融水注入;夏季,極晝期,太陽光透過冰層,讓冰下面的湖水升溫,加上其上冰層的阻擋,形成溫室效應,水溫較高;南極緯度高終年寒冷,湖水溫度變化小,不能說明其水溫高。第2題,南極的極地東風是東南風;由于南極風力大,干燥谷是地球上條件最嚴酷的荒漠,是南極大陸唯一沒有冰雪覆蓋的地方,大約有200多萬年沒有降水,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風成沙丘的分布;7月為南極的冬季,氣溫低,難以看到血瀑布現(xiàn)象;該地干燥,沒有冰雪覆蓋,冰川作用不明顯。北極冰融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氣候變化現(xiàn)象之一。21世紀以來,北極的氣溫變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xiàn)象。下圖為北極年海冰范圍(106 km2)與年平均CO2濃度(ppm)隨時間變化關系圖。據(jù)此,完成3~4題。3.圖示期間,北極年海冰面積( )A.逐年減少B.與年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大體呈正相關C.減少速度不斷加快D.與年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大體呈負相關4.“北極放大”現(xiàn)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減少導致北極地區(qū)( )A.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B.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增強C.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加D.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減弱DA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示期間北極年海冰面積以減少趨勢為主,但呈波動減少趨勢,非逐年減少。北極年海冰面積2007—2012年減少速度變慢;北極年海冰面積波動減少,年平均CO2濃度呈增加趨勢,大體呈負相關。第4題,北極的氣溫變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原因是海冰減少可能導致北極地區(qū)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海洋冰面減少,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減弱,與大氣作用關系不大。一、選擇題下圖為某區(qū)域一月平均氣溫和風向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234567891011121314限時規(guī)范訓練1.甲地與乙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甲地( )A.正午太陽高度更低 B.海拔更低C.白晝更短黑夜更長 D.暖流影響1234567891011121314A2.圖中( )A.風都由印度洋吹向陸地B.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溫度差異C.東南風比西北風給陸地帶來更多降水D.東南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1234567891011121314D第1題,造成圖示甲乙兩地氣溫差異的因素主要是緯度位置,此時為夏季,甲處正午太陽高度較乙地??;此時由于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故甲地的晝長較乙地長,而兩地的海拔和洋流影響基本一致。第2題,圖示澳大利亞的東部瀕臨太平洋,A錯誤;圖示澳大利亞西北地區(qū)此時的西北季風是由于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而形成,B錯誤;結合圖示不同的地理位置,此時澳大利亞西北地區(qū)的西北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更為豐富的降水,C錯誤;圖示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澳大利亞礦藏豐富,鐵、煤等儲量及開采量居世界前列。但澳大利亞鋼鐵工業(yè)規(guī)模小、生產(chǎn)能力較低。鋼鐵工業(yè)集中分布于紐卡斯爾等東部沿海地區(qū)。鋼鐵工業(yè)需要勞動力較多,消耗水量較大。據(jù)此回答3~4題。23456789101112131413.澳大利亞鋼鐵工業(yè)規(guī)模小的主要原因有( )A.澳大利亞煉鋼技術水平低B.澳大利亞勞動力短缺,水資源短缺C.澳大利亞主要發(fā)展旅游業(yè),不需要使用鋼材D.澳大利亞礦產(chǎn)資源分布不均,不利于鋼鐵工業(yè)發(fā)展2345678910111213141B4.澳大利亞鐵路密度小的原因是( )A.澳大利亞河運發(fā)達,不需要鐵路運輸B.澳大利亞地廣人稀,鐵路運輸能力低C.澳大利亞農業(yè)發(fā)達,人們大多在農場工作,不需要出行太遠D.澳大利亞有發(fā)達的高速公路和航空運輸2345678910111213141D第3題,鋼鐵工業(yè)的規(guī)模取決于市場需求和生產(chǎn)能力。根據(jù)材料,鋼鐵工業(yè)需要勞動力較多,消耗水量較大。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勞動力短缺,水資源缺乏,這些都不利于鋼鐵工業(yè)大規(guī)模發(fā)展;同時,澳大利亞機械工業(yè)規(guī)模小,生產(chǎn)能力較低,市場需求量小,這些都導致澳大利亞鋼鐵工業(yè)規(guī)模小,生產(chǎn)能力較低。澳大利亞屬于發(fā)達國家,煉鋼技術水平較高。第4題,鐵路布局要考慮自然條件、社會經(jīng)濟條件(市場需求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影響。澳大利亞水資源缺乏,河運不發(fā)達,但澳大利亞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高,國內有發(fā)達的高速公路和航空運輸,這對鐵路運輸造成了沖擊,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是澳大利亞鐵路密度小的原因,但鐵路運輸能力高。2345678910111213141草樹是澳大利亞特有植物。耐火燒,火后易開花,花莛為開花部位。木質莖(樹干)是由無數(shù)葉子基部剩余部分因黏液黏合堆積而成,高約6~9 m,成熟需上百年時間;莖上有1 m以上常綠草狀葉子,細長如鋼絲,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據(jù)此完成5~6題。23456789101112131415.下列地理事物分布范圍與草樹分布范圍存在重疊的是( )A.大堡礁 B.油橄欖C.大分水嶺 D.牧羊業(yè)2345678910111213141D6.草樹最有價值的開發(fā)方向是( )A.園藝業(yè) B.旅游業(yè)C.畜牧業(yè) D.醫(yī)藥業(yè)2345678910111213141A第5題,由材料“莖上有1 m以上常綠草狀葉子,細長如鋼絲”,反映出適應熱帶草原氣候,故可能與牧羊業(yè)分布區(qū)一致。第6題,由材料“是良好的插花花材”,反映出可以利用其發(fā)展園藝業(yè)。2345678910111213141北極地區(qū)極晝期間海冰面積對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有較為明顯的影響。每年極夜期后,檢查海冰年齡是極地研究的重要內容,一般而言,較舊的海冰通常較厚,較新的海冰通常較薄。下圖是科研人員運用遙感影像和實地調查結合的方式獲取的北極地區(qū)1985年和2020年3月15日的海冰年齡分布圖。讀圖,完成7~9題。23456789101112131411985年3月15日北極地區(qū)海冰年齡分布23456789101112131412020年3月15日北極地區(qū)海冰年齡分布23456789101112131417.選擇冬季過后檢查海冰年齡的主要目的是( )A.計算春季海冰覆蓋厚度B.預估夏季殘留海冰面積C.推測秋季海冰年齡分布D.統(tǒng)計冬季海冰影響區(qū)域2345678910111213141B8.2020年3月15日北極地區(qū)海冰與1985年3月15日相比( )A.緯度越高,海冰年齡的變化越小B.所有年齡層的海冰面積都在減少C.亞歐大陸東北側比西北側變化小D.亞歐大陸沿海變化比北美沿海小2345678910111213141D9.與北極地區(qū)海冰年齡分布變化成因相似的是( )A.北極苔原帶明顯的冰雪化轉變B.南極沿海地區(qū)降水明顯減少C.青藏高原近年產(chǎn)草量劇烈變化D.東北林區(qū)冬季積雪保溫明顯2345678910111213141C第7題,冬季過后可直接測量春季海冰厚度,無需檢查海冰年齡,A錯誤。北極海冰冬季生長、夏季融化,冬季過后檢查海冰年齡可預估夏季殘留海冰面積,是選擇冬季過后檢查海冰年齡的主要目的,B正確。冬季過后檢查海冰年齡,可推測秋季海冰年齡分布,但不是主要目的,C錯誤。統(tǒng)計冬季海冰影響區(qū)域應在冬季進行,而不是冬季過后,D錯誤。第8題,對比兩圖可知,緯度越高,海冰年齡的變化越大,A錯誤。0~1年、1~2年的海冰面積明顯增加,B錯誤。亞歐大陸東北側比西北側變化大,C錯誤。亞歐大陸沿海變化比北美沿海小,D正確。第9題,由圖可知,北極海冰年齡分布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變薄造成的,與之成因相似的是青藏高原近年產(chǎn)草量劇烈變化,C正確。而北極苔原帶明顯的冰雪化轉變應是全球變冷所致、全球變暖應導致南極沿海地區(qū)降水明顯增多、東北林區(qū)冬季積雪保溫明顯與全球氣候變暖無關,A、B、D錯誤。2345678910111213141南極冰蓋表面的劇烈輻射冷卻使得近地層空氣密度增大,海拔較高處近地層空氣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氣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運動,形成下降風,其風力大,破壞性強。讀南極大陸等高線分布圖,回答10~12題。234567891011121314110.從形成過程分析,下降風現(xiàn)象和常見的大氣運動現(xiàn)象相似的是( )A.海風 B.陸風C.山風 D.谷風2345678910111213141C11.在我國四個南極科考站中,下降風最為典型的科考站是( )A.長城站 B.昆侖站C.泰山站 D.中山站2345678910111213141D12.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圖中下降風典型地區(qū)的風向以偏東風為主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風的強度較大C.研究下降風,對于南極科考的順利進行有積極意義D.出現(xiàn)下降風時,近地面大氣中會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2345678910111213141B第10題,由材料可知,下降風是南極冰蓋表面的劇烈輻射冷卻使得近地層空氣密度增大,海拔較高處近地層空氣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氣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運動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風相似。故選C。第11題,由材料可知,下降風是南極冰蓋表面的劇烈輻射冷卻使得近地層空氣密度增大,海拔較高處近地層空氣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氣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運動而形成的,中山站等高線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風最為典型。故選D。第12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下降風典型地區(qū)的風向以偏東風為主;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風的強度較?。谎芯肯陆碉L,對于南極科考的順利進行有積極意義;出現(xiàn)下降風時,近地面大氣中會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2345678910111213141二、非選擇題13.(2022·高考山東卷節(jié)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發(fā)源于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構造運動導致其水系發(fā)生了演變。2345678910111213141(1)指出與古河道形成有關的主要內、外力作用。(2)說明圖a中水系的演化過程。解析:第(1)題,古河道原為古雅斯河的上游河段,河流從東向西流,經(jīng)過河流侵蝕、沉積形成古雅斯河道;后由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地殼運動,發(fā)生地殼斷裂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壘;地壘的形成造成古雅斯河上游河段斷流,水分蒸發(fā),形成古河道。第(2)題,以科拉林地壘抬升前后為界,從河流源頭、水系形狀、支流、流域面積等方面說明河流水系的演化過程。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內力作用:地殼運動、斷裂抬升(地壘)。外力作用:流水侵蝕、流水沉積。(2)早期,源于大分水嶺的多條溪流,自東向西匯集形成古雅斯河,上游支流多、流程長,流域面積大,下游區(qū)域降水少,支流少;科拉林地壘形成后,切斷了上下游水系的聯(lián)系,改變了原有水系的形狀,在地壘東側低洼處,溪流匯聚,形成喬治湖,下游形成現(xiàn)在的雅斯河水系,源頭變?yōu)榈貕?,支流減少,流程變短,流域面積變小。234567891011121314114.(2021·高考廣東卷節(jié)選)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從冰架分離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稱為冰筏。羅斯海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冰架——羅斯冰架,是南極大陸周邊冰山輸出最強的海區(qū),洋流環(huán)境復雜。隨著全球變暖,近年來羅斯冰架崩離、消融明顯。模擬結果表明,若變暖進一步增強,南極地區(qū)的降水會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現(xiàn)。下圖示意羅斯海所在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2345678910111213141(1)簡述羅斯環(huán)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2)分析從羅斯冰架分離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動力機制。(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現(xiàn)的降水會加速南極海冰融化,對其原因給出合理解釋。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羅斯環(huán)流屬于風海流,受盛行風帶的影響,加上陸坡流、大陸形狀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響,最終形成羅斯環(huán)流。第(2)題,讀圖可知,冰筏移動方向與極地環(huán)流運動方向一致,分析動力機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極地環(huán)流為風海流,受到極地東風的影響,極地東風的形成與極地高壓和副極地低壓間的氣壓差有關,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則是形成氣壓差的根本原因。第(3)題,海冰融化加速可從海冰形成量減少和融化量增加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降雪變?yōu)榻邓?,海冰補給來源減少;另一方面降水使得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量增多,且雨水的溫度更高,使海水升溫,進一步加速海冰融化。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影響因素:盛行風、海陸輪廓、洋流等。南極高緯地區(qū)盛行東南風,表層海水受東南風的吹拂從羅斯灣東岸向西岸運動;到西岸后受地形影響向低緯運動;到60°S附近受西風漂流影響形成環(huán)流。(2)從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與極地環(huán)流(洋流)方向一致,說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動;極地環(huán)流(洋流)的形成是因為極地東風的吹拂;而極地東風的形成是由于極地高壓和副極地低壓間存在氣壓差;兩地間的氣壓差與太陽輻射高低緯間分布不均有關。2345678910111213141(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現(xiàn),冰面減少,反射減弱,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量增多,溫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現(xiàn),而不是固態(tài)降雪,使海冰補給來源變少;與降雪相比,降水的溫度較高,增加流經(jīng)海冰區(qū)域溫度,加速海冰融化。2345678910111213141限時規(guī)范訓練點擊進入WORD鏈接本部分內容講解結束按ESC鍵退出全屏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