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七年級語文下期中考試前第一單元一次影響他人的重要勸誡《孫權勸學》主題拓展整合課【自主學習】一、知識回顧很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全部都出自《資治通鑒》。你知道哪些故事出自于《資治通鑒》呢?二、創設情境東吳好班級成立啦,孫權作為老師,呂蒙和魯肅作為學生。今日孫權、呂蒙和魯肅三人依次參選“東吳好老師”“東吳好學生”“東吳好同學”三個榮譽稱號,請同學們化身評委,根據《孫權勸學》一文,評判他們是否能夠獲選。三、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課文,理解文意,積累重點文言文詞句。2.運用情境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把握人物的形象。3.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樹立終生學習的價值觀。四、自主學習學 任務一 讀古文之言 悟文本之意一、讀古文之言要求: 讀準字音,讀的流暢,讀出節奏。字音關:卿 邪 孰 更 遂節奏關:劃分節奏方法:①主謂之間要停頓,動賓之間要停頓②表轉折意思的文言句子要按照“而前則前”的原則③并列短語之間要停頓(在下文中劃分出節奏)初,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合作探究】師徒對研 二、悟文本之意要求:先自主思考,后師徒對研1.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標注讀不通或不能翻譯的語句。2.師徒對研,合作學習,互相解疑。3.按順序,師徒整理匯總,匯報學習成果,老師點撥重點詞語解釋。原文 字意 句意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謂...曰: 當涂: 辭: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豈: 涉獵: 治經: 往事: 博士: 孰若: 但: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乃: 今者: 就: 才略: 及: 非復: 過: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更: 遂:自由朗讀課文,本文圍繞哪個字展開?將下列情節補充完整,再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概括:任務二 析經典語句 品人物形象合作共研: 三、評選榮譽稱號要求:先自主思考,后小組合作共研1.選出你喜歡的人物,為他們填寫理由。2.小組組研,合作學習,互相補充。3.自主思考3分鐘,小組合作2分鐘。評選任務如下:任務一:孫權是好老師嗎?任務二:呂蒙是好學生嗎?任務三:魯肅是好同學嗎?(一)孫權是好老師嗎?面對不愛學習的呂蒙,孫權作為一名老師,是如何勸說的呢?他是否是個好老師?找出孫權“勸學”的具體語句,想象孫權當時的神態、語氣等。小組交流,仿照示例回答。示例:孫權面色嚴肅,堅決地說:“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理由: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寄予厚望。 孫權 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理由: 孫權 地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理由: 孫權 地說:“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理由:孫權是怎樣說服呂蒙的?(溫馨提示:用首先,其次,接著,最后等詞語串聯)首先其次接著最后綜上,各位評委們,你覺得孫權能獲得“東吳好老師”的稱號嗎?請說明理由。我的看法:我的理由:(二)呂蒙是好學生嗎?當初不愛學習的呂蒙,經過孫權的勸誡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他是否是個好學生?找出呂蒙的三次態度變化的句子,發揮想象,補充呂蒙的心理狀態。(用“___________(原文),呂蒙心想___________。此時他對學習的態度是___________”的格式回答)各位評委們,你覺得呂蒙能獲得“東吳好學生”的稱號嗎?請說明理由。我的看法:我的理由:(三)魯肅是好同學嗎?與呂蒙同朝為官的魯肅,當看到自己的同僚學有所成,他是如何表現的?他是否是個好同學?魯肅是如何贊學的?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各位評委們,你覺得魯肅能獲得“東吳好同學”的稱號嗎?請說明理由。我的看法:我的理由:【整理提升】理 梳理所得:各位評委,通過大家認真地評選,最終孫權、呂蒙、魯肅三人成功當選。如果要讓你再評選一位“你最欣賞的東吳人物”,你會選誰?請說明理由。練 拓展閱讀:運用本節課所學,完成以下習題。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炳燭夜讀》 炳燭 :點燃蠟燭。 于 :向,對。 師曠 :字子野,春秋晉國人,著名樂師,目盲。 戲 :對……開玩笑。 昧 :昏暗。行,此作并列、行列。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安 :怎么。 好 :喜歡。1.結合課下注釋,合作疏通課文大意。2.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 作業設計鄰居小文的母親前來向你求助:小文酷愛繪畫,在學習上不用功,他認為以后自己可以成為畫家,不需要學那么多。小文母親十分苦惱,希望你可以幫忙勸說下他。學完《孫權勸學》一文,作為他的好友,你會如何勸他學習呢?請完成勸說文的寫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