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4張PPT)第10講 歐洲西部 俄羅斯素養目標 知識網絡1.認識歐洲西部、俄羅斯的范圍、主要地形區、河流、湖泊的位置及特征。(區域認知)2.綜合各要素分析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及成因。(綜合思維)3.分析歐洲西部、俄羅斯自然環境對工農業發展的影響,以魯爾區為例探究傳統工業區的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人地協調觀)原生態圖 ①地熱?、跐O業 ③乳畜?、芷皆、輱{灣 ⑥地中?!、吣箍啤? ⑧烏拉爾?、嵝挛鞑麃啞、馐ケ说帽?br/>一、歐洲西部必備知識1.地理位置(1)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40° N~60° N,屬于中緯度地區;地跨________帶和北寒帶。(2)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半部,北臨A__________洋、西臨B__________洋、南臨C________海。2.地形:以________為主,北部D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________平原、波德平原,南部E__________山脈。3.海洋性特征突出的氣候(1)各地氣候差異較大,東西漸變明顯,自西向東降水量逐漸________,年溫差逐漸增大,大陸性________。北溫北冰大西地中平原西歐阿爾卑斯減少增強(2)主要氣候類型 分布 特征甲____________氣候 西部沿海地區 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降水較多且季節分配比較均勻乙____________氣候 東部內陸地區 降水較少,氣溫年較差較大丙________氣候 地中海沿岸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溫帶海洋性溫帶大陸性地中海4.增長緩慢的人口:人口增長緩慢,是世界上人口____________最低的地區,人口________問題嚴重。5.發達的經濟(1)工業: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工業工藝精,工業中心多。(2)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小,但生產水平高,自動化程度高,以___________為主,稱牧草為“______________”。(3)服務業:體系完善,服務質量優,產值大,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自然增長率老齡化畜牧業綠色金子(4)繁榮的旅游業居民收入高,休閑時間較多,游憩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一;大多數國家使用統一貨幣——歐元,跨國旅游過境方便;交通發達,接待服務水平高、設施完善。二、俄羅斯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圍(1)經緯度位置:大致位于30°E與180°之間,以及50°N與70°N之間,是世界上面積________的國家。(2)海陸位置:位于亞歐大陸北部,東北部隔a______________與北美洲為界,西臨b__________,西南臨c________、d__________,北臨e____________。(3)鄰國:陸地邊境線漫長,面積較大的鄰國有中國、蒙古、____________、烏克蘭。最大白令海峽波羅的海黑海里海北冰洋哈薩克斯坦2.地形(1)地勢:地勢總體南高北低。(2)地形多樣:A____________山脈、B烏拉爾山脈、C東歐平原、D____________平原、E中西伯利亞高原、F東西伯利亞山地。大高加索西西伯利亞3.主要河流、湖泊(1)河流(2)湖泊:⑤________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而成。名稱 特點①___________河 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歐洲最長河流,注入里海,航運便利②___________河、③_________河、④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冰封期長,有__________現象伏爾加鄂畢葉尼塞凌汛貝加爾地殼斷裂下陷4.氣候分布(1)特征:由于所處的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夏季____________。(2)類型:A____________氣候;B________氣候;C____________氣候;D__________氣候。溫暖短促溫帶大陸性溫帶季風高原山地寒帶三、俄羅斯的人文地理特征1.農業生產(1)生產條件①優勢:_____________廣大。②劣勢:緯度高、氣溫低,不利于農作物生長。(2)主要農業地帶:東歐平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南部的頓河流域。(3)主要農產品:________、甜菜、向日葵、亞麻等。耕地面積伏爾加河流域小麥2.工業生產(1)特征:基礎雄厚,部門全,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尤其是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占世界重要地位,輕工業發展緩慢。(2)四大工業區工業區 主要工業部門 優勢區位條件①__________工業區 造船、電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 臨波羅的海,有優良港口圣彼得堡工業區 主要工業部門 優勢區位條件②________工業區 汽車、鋼鐵、電子 周圍鐵礦、石油資源豐富,鐵路運輸便利③烏拉爾工業區 ________、機械、石油 礦產資源豐富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________、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 礦產資源豐富莫斯科鋼鐵煤炭3.交通(1)以________為主,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主要鐵路:___________大鐵路。(2)水運較差。A______________是世界著名不凍港,B__________為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C__________________(海參崴)為太平洋沿岸重要港口。鐵路西伯利亞摩爾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4.主要礦產礦產 煤 石油 天然氣 鐵礦分布 庫茲巴斯 ___________ 西西伯利亞 ___________秋明油田庫爾斯克知識點一 歐洲西部1.歐洲西部海洋性氣候顯著的原因(1)從緯度和海陸位置去分析本區大部分地區位于40°N~60°N的大陸西部,大氣環流以中緯西風帶影響為主,西風來自大西洋,經過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決定了本區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的海洋性特點顯著。名師導航(2)從地形角度去分析本區中部為遼闊的平原,南、北部的山脈接近東西走向,使西風更易深入內陸,海洋性氣候分布也就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廣、更典型。(3)從面積和輪廓角度去分析本區陸地面積不大,宛如亞歐大陸的一個半島,加上海岸線曲折、破碎,多半島、海灣,使本區各地距海較近,受海洋的影響較大,使本區各地氣候的海洋性更顯著。2.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河流的影響氣候特征 水文特征降水豐沛 徑流量大,水位高;植被覆蓋率高,含沙量小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徑流量季節變化小,水流平穩冬暖夏涼,氣溫日、年較差小 冬季氣溫在0 ℃以上,無冰期3.歐洲西部水系水文特征及其成因(1)水系特征特征 原因分析河網密布 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降水量大地形:地勢低平,有利于河流發育多數河流流程較短 ①海陸輪廓限制:大陸輪廓曲折,便于河流入海,故流程短②地形阻擋:多山嶺阻擋,不利于長河的形成。只有東歐平原的河流流程相對較長(2)水文特征特征 原因分析水量充沛 因歐洲西部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降水量大無結冰期 最低月均溫高于0 ℃,無結冰期無明顯汛期 全年降水均勻,無明顯汛期落差小 因地形平坦,河床(流)落差小,水流平穩,水能蘊藏量小4.萊茵河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1)河流本身:因降水量豐沛,流量大,季節變化小,而且水流平緩,便于航行。無結冰期,通航時間長。(2)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河流流速穩定。(3)運河溝通:各河之間有運河相通,形成歐洲西部發達的內河運輸網。(4)經濟發達:貨運需求量大,促進航運發展。5.溫帶海洋性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1)不利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多陰雨天氣,日照少,所以光熱條件不足,不利于糧食作物的生長。(2)有利影響:少日照多陰雨的氣候條件,十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長,并可種植精飼料作物,為乳畜業發展提供充足、優質飼料,形成了世界除大城市周邊以外的最廣闊的乳畜業分布區。[技巧點撥]1.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響因素(1)包括內容: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結冰期、含沙量等。(2)影響因素①流量:取決于流域面積大小、流域內的降水與蒸發關系。②流速:主要與流域內的地形條件有關。③汛期:取決于主要補給水源的季節變化。④結冰期:主要與流域內氣溫的高低有關。⑤含沙量:主要與植被覆蓋狀況、河流補給條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內的人類活動有關。3.如何分析歐洲西部有著發達的內河航運網首先分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從其自然條件、人文條件兩方面入手。(1)自然條件:①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各月降水比較均勻,河流徑流量變化小。②最低月氣溫大于0 ℃,冬季無結冰期,通航時間長。③地勢低平,河流流速平穩。④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積。(2)人文條件:歐洲西部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客貨運輸量大。其次,分析航運網絡條件。從河流間的聯系入手。歐洲西部河網稠密,各河流之間大都有運河溝通,故形成了稠密發達的水運網絡。(2023·高考湖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森林茂密,但多為結構相似的低齡次生林。該地區林冠層主要由松樹組成,光線可穿透到地面,促進了林下植物生長,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風險很高。研究人員在該地區開展了一項火災應對試驗項目,圖1示意試驗區位置,圖2示意項目技術方案。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圖1 圖2(1)說明該地野火高發的原因。(2)據圖描述該項目技術方案,并分析這些策略對林下自然環境的影響。(3)列舉該方案的推廣條件。[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①該地森林茂密,枯枝落葉多,且林下富含油脂的植物豐富→可燃物多②研究人員在該地區開展了一項火災應對試驗項目→火災防御的技術措施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圖1→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②圖2→技術方案主要包括:冬季砍伐部分林木,春季移除枯枝落葉,然后引入食草動物啃食林下植物解析:第(1)題,根據圖1經緯度信息可知,試驗點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蒸發旺盛,空氣干燥;根據材料可知,該地區森林茂密,枯枝落葉積累多,易燃物多且該地區植物富含油脂,油脂易燃,導致火災頻發。第(2)題,根據圖2信息可知,秋季實驗前,該地區植被茂密,植被覆蓋率高;冬季采用機械疏伐,選擇性采伐部分林下次生林木,減小植被密度;春季用機械移除地表枯枝落葉,移除易燃物,并引入食草動物進行放牧,減少地表植被,減少地表枯枝落葉的數量,減少可燃物,降低野火發生頻率;低齡次生林的采伐,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通過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增加了林下光照,利于幼苗萌發與林下群落更新;但這種方案減少了枯枝落葉,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第(3)題,根據材料“該地區林冠層主要由松樹組成,光線可穿透到地面,促進了林下植物生長”可知,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長;圖中為亞熱帶地區,季節明顯,落葉具有季節性,落葉相對集中,有利于集中清除;地中海氣候區,降水有明顯的季節差異,干濕季分明,濕季降水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長;由圖可知該地區的林木群落較復雜,因而森林群落結構復雜;各個階段的實施需要機械作業,需要充足的資金。答案:(1)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森林茂密,枯枝落葉積累多,且林下植物富含油脂,易燃物多。(2)方案:冬季使用機械有選擇地采伐部分林木,減小林木密度;春季移除地表枯枝落葉等易燃物,然后引入食草動物,啃食林下植物,抑制其生長。影響:減少地表易燃物,降低野火發生的風險;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發與群落更新,但不利于枯枝落葉轉化為腐殖質,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3)森林結構相似;地形起伏較??;交通便利;落葉具有季節性,相對集中。讀下圖,回答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芬蘭( )A.盛行西風,終年溫和多雨B.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城鎮數量少C.人口稀疏區以大牧場放牧業為主D.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加工業發達2.燕麥種植北界呈圖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該國( )A.東部地區的河湖密布,灌溉條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響,氣溫偏高C.東南部土層較深厚,耕作技術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氣,日照時間長DB第1題,芬蘭緯度高,因此冬季漫長而寒冷,A錯誤;當地森林覆蓋率高,水土流失不嚴重,B錯誤;大牧場放牧業一般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該地區降水較多,經濟較發達,因此不是以大牧場放牧業為主,C錯誤;由于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加工業發達,D正確。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燕麥種植北界呈西北—東南走向,說明西部比同緯度地區氣溫偏高。該地緯度高,熱量不足是影響農作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水源不是制約因素,A錯誤;從圖中可知西部為平原,東部為丘陵,而且西部臨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溫較高,B正確;西北部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土層較深厚,若耕作技術高,東部燕麥的種植北界應更往北,與圖中信息不符,C錯誤;西北部受海洋影響較強,晴朗天氣較少,D錯誤。荷蘭人在500多年前發明了木鞋,直到現在,農民和漁民仍有穿木鞋勞動的習慣。荷蘭人酷愛木鞋和風車,因為它們對于荷蘭人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在歷史上,木鞋和風車為荷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圖示意荷蘭木鞋和風車。據此完成3~5題。3.荷蘭木鞋的出現反映了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氣候全年濕潤B.紅壤廣布,土質黏重C.高原地形,地勢高峻D.河闊水深,水流湍急4.荷蘭木鞋大多取材于當地普遍生長的白楊樹。白楊樹屬于( )A.常綠硬葉林 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AC5.18世紀末,荷蘭國內約有1.2萬架風車,其當時最主要的功能是( )A.排出低地積水 B.碾磨谷物C.壓滾毛氈、造紙 D.發電供能A第3題,木鞋雖然不太適合運動,但木鞋堅韌、成本低,具有防濕功能。因為荷蘭是世界低地,氣候濕潤,而木鞋不畏濕氣,這是荷蘭人喜歡木鞋的主要原因。并且該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木材資源較為豐富,便于就地取材。第4題,荷蘭地處歐洲西部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生長溫帶落葉闊葉林。第5題,18世紀之前就遭受過多次水災。荷蘭是世界低地,平均海拔較低,但地處歐洲西部沿海地區,常年受西風影響,風能資源豐富,利用風車主要是不斷的吸水、排水,保障全國三分之二的國土免受水患的威脅。同時利用風車也可以碾磨谷物、壓滾毛氈、造紙等。知識點二 俄羅斯1.俄羅斯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為平原,東部為高原山地。(如下圖)(2)水文:多長河,多湖泊。主要河流: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主要湖泊:貝加爾湖。2.俄羅斯氣候的成因及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1)俄羅斯氣候冬長嚴寒、夏短溫暖的原因①位于高緯地區,大部分在50°N以北,太陽高度角小,接受太陽光照和獲得熱量少,因而氣溫低。②地處亞洲大陸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東南部高的地勢,使得西伯利亞北部受北冰洋的影響很大,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造成氣候嚴寒,尤其是冬季,氣候更加寒冷。③東部、南部地勢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為天然屏障,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亞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2)俄羅斯的氣候對其農業發展的影響①影響其農業的分布狀況:俄羅斯耕地面積廣,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發展了商品谷物農業。但因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使其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其領土的南部地區,以頓河和伏爾加河流域為主。②農業生產不穩定:大部分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量少,且極不穩定(年際變化大),其周期性干旱,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是造成糧食生產不穩定的直接原因之一。3.俄羅斯交通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以鐵路運輸為主,東歐平原上有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第一、二亞歐大陸橋都從俄羅斯經過,與周邊國家都有鐵路直通。在俄羅斯的貨物運輸中,鐵路的運量和周轉量所占比重最高,水運比重最低。(2)成因:①鐵路運輸是最佳方式,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中心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部分,而工業發展的大部分資源分布于烏拉爾山以東地區,這必然加長運輸距離,而長距離的運輸條件下,鐵路運輸是最經濟、最合理的運輸方式。②發展水運條件差。首先從河運看,俄羅斯雖然多大河,但這些河流冰凍期長,通航期短,且河流大部分呈南北走向,與俄羅斯貨物、人口流動方向不一致。從海運看,俄羅斯有很長的海岸線,但除了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外,大多數海港都有較長的封凍期。(2020·高考全國卷Ⅱ)如圖所示,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據此完成(1)~(3)題。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1)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遠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小③地勢南高北低④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D(2)推斷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的自然帶是( )A.苔原帶 B.森林帶C.森林草原帶 D.草原帶(3)西西伯利亞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小,但南部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澤分布少 B.太陽輻射強C.河流向北流 D.遠離北冰洋AB[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①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說明了其位置和氣候特征②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說明了自然帶類型及其差異從圖中獲取信息 ①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烏拉爾山脈的分布,說明了其地形分布及特征②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的分布,說明了植被分布狀況第(1)題,本題主要考查不同區域降水差異的形成原因,以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均受盛行西風影響,距離大西洋較近的東歐平原降水較西西伯利亞平原多,①對;兩個平原北部皆瀕臨北冰洋,受北冰洋沿岸洋流的影響相近,②錯;兩個平原地勢均南高北低,③錯;盛行西風越過東歐平原后,受到烏拉爾山脈阻擋,山脈西側多地形雨,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的盛行西風中水汽含量減少,加之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不易形成降水,④對。故選D。第(2)題,本題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以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苔原帶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區,緯度較高,物種數量較少,自然景觀比較單一;森林帶、森林草原和草原帶物種數量較多,自然景觀較豐富,山脈東西兩側這幾種自然帶的自然景觀差異比苔原帶大。綜上,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苔原帶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第(3)題,本題主要考查不同區域自然環境的差異,以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影響一個地區干濕狀況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發。西西伯利亞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小,但南部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太陽輻射強,蒸發強。下圖是沿北緯60°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圖中①處的名稱是 ( )A.北?! ?B.黑海C.地中海 D.波羅的海2.符合圖示地區地理狀況的敘述是 ( )A.E地形區是該國人口、糧食生產、軍事工業的集中區B.②~⑤各河皆屬于大西洋水系C.F地形區是該國重要的石油產地D.G山脈是阿巴拉契亞山脈DC第1題,依據題意可知,該地形剖面圖顯示的是俄羅斯,圖中①為波羅的海。第2題,E地形區為東歐平原,該地形區并不是軍事工業集中區;F地形區為西西伯利亞平原,E、F之間的山脈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俄羅斯重要的石油產區;G山脈位于俄羅斯東部,為切爾斯基山脈;③、④、⑤河注入北冰洋,為北冰洋水系,不屬于大西洋水系。近年來,位于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土地覆被也隨之變化,平地上的耕地明顯減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越年積雪(積雪期超過一年)面積減少。據此完成3~5題。3.導致西伯利亞地區土地覆被變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氣溫升高 B.氣溫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減少A4.濕地面積增加主要是因為當地( )A.洪水暴漲 B.退耕還濕C.地面沉降 D.凍土融化5.西伯利亞地區平地上減少的耕地主要轉化為( )A.林地 B.濕地C.草地 D.寒漠DC第3題,根據材料,土地覆被變化主要表現為平地上的耕地明顯減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越年積雪(積雪期超過一年)面積減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積雪融化,水分在洼地處積累,形成濕地,A對。氣溫降低會導致越年積雪面積增加,B錯。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降水以降雪為主,降水增多不會導致越年積雪面積減少,C錯。降水減少,氣候趨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D錯。第4題,洪水暴漲只能形成暫時的積水,A錯。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濕地”可知增加的濕地面積主要來自草地,B錯。地面沉降與濕地的形成關系較小,C錯。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氣溫低,有多年凍土層和越年積雪分布,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導致積雪融水增多和表層凍土融化,為濕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層凍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滲,易在洼地形成濕地,D對。第5題,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地處內陸,降水量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蒸發加劇,土壤水分條件變差,不再適宜發展種植業,更不會轉化成對水分需求較多的林地和濕地,A、B錯。氣溫升高,蒸發加劇會使對水分需求較多的耕地轉化成對水分需求相對較少的草地,C正確。氣溫升高,不會使耕地轉化成寒漠,D錯。一、選擇題下圖為英國泰晤士河河口區域示意圖及倫敦氣候資料統計圖。泰晤士河河口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讀圖,完成1~2題。1234567891011121314限時規范訓練1.倫敦地區夏季降水量與冬季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A.地處背風坡 B.西風偏弱C.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D.寒流流經1234567891011121314B2.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A.攔水發電 B.儲存淡水C.供旅游活動 D.防海水入侵1234567891011121314D第1題,倫敦終年受西風帶控制,但冬季南北溫差大而氣壓差也較大,冬季西風勢力更強,而夏季西風相對冬季偏弱,故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第2題,河口水閘的作用一般是防海水入侵,結合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可判斷,水閘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的原因是夏季河水下泄量少于冬季,則夏季時海水更容易入侵。1234567891011121314馬略卡島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島上常住人口約85萬,大約一半居住在首府帕爾馬,2009年接待游客多達2 120萬。馬略卡島年降水量約 400 mm,島上地下巖層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巖層孔隙儲水豐富。近年來,馬略卡島受到水資源日漸短缺的威脅。據此完成3~4題。23456789101112131413.推測馬略卡島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河湖水 B.雨水C.地下水 D.淡化海水2345678910111213141C4.判斷馬略卡島城市用水最緊張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345678910111213141B第3題,該島年降水量約400 mm,總體降水量不大,且該地緯度和海陸位置決定降水主要是由西風帶來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風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圖示城市附近河流較短,則河湖水較少;巖層孔隙儲水豐富,說明地下水資源豐富,則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第4題,由經緯度及海陸位置可知,該島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降水少,補給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則夏季城市用水最緊張。2345678910111213141(2021·高考全國甲卷)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國宣布逐步放棄核電而重點發展光伏發電。下圖示意2014年某日德國電力總需求和電力凈需求的變化(電力凈需求量=電力總需求量-光伏發電量)。據此完成5~7題。23456789101112131415.圖中所示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3月 B.6月C.9月 D.12月2345678910111213141B6.隨著光伏發電量的增加,電力凈需求量( )A.全天性減少 B.時段性增加C.時段性減少 D.不發生變化2345678910111213141C7.降低夜間的電力凈需求量,關鍵是發展( )A.火力發電技術 B.光伏發電技術C.特高壓輸電技術 D.電能儲存技術2345678910111213141D第5題,根據材料,電力凈需求量=電力總需求量-光伏發電量,當電力總需求量等于電力凈需求量時,光伏發電量為0,說明此時為黑夜;讀圖可知,電量總需求量等于電量凈需求量的時段為格林尼治時間大約19點到次日凌晨3點多,遠小于12個小時,晝長夜短,為北半球夏季,德國位于北半球,B正確;3月和9月晝夜大致等長,12月晝長遠小于夜長,A、C、D錯誤。第6題,讀圖觀察“光伏發電量增加200%時電力凈需求量預測曲線”,與電力凈需求量曲線對比可看出,隨著光伏發電量的增加,電力凈需求量在大約3點左右到18點減少,其余時段沒有變化,C正確,A、B、D錯誤。第7題,根據電力凈需求量=電力總需求量-光伏發電量,要降低夜間電力凈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發電量;而光伏發電在白天進行,夜間要使用必須提高電能的儲存量,且要提高電能儲存技術,B錯誤,D正確;火力發電技術和特高壓輸電技術與此無關,A、C錯誤。2345678910111213141(2022·浙江6月選考)下圖為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23456789101112131418.圖示①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A.垂直分異規律B.地方性分異規律C.緯度地帶分異規律D.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2345678910111213141C9.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其影響因素是( )A.緯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C.緯度 大氣環流 D.地形 大氣環流2345678910111213141D第8題,本題主要考查地域分異規律。讀圖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帶大致呈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變化,體現的是緯度地帶分異規律。故選C。第9題,本題主要考查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是因為該地區降水量較大,適宜森林生長。根據圖示地區緯度范圍可知,該地區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圖示大部分地區位于東歐平原,東歐平原西部為波德平原,利于西風挾帶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故選D。2345678910111213141貝加爾湖(圖示) 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此完成10~12題。234567891011121314110.貝加爾湖形成于( )A.地殼斷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斷河流2345678910111213141A11.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 )A.湖區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2345678910111213141C12.貝加爾湖湖水更新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發弱 B.湖泊面積大C.湖水鹽度低 D.湖水深度大2345678910111213141D第10題,從圖中看湖岸陡峭,比較平直,長度大于寬度;材料說明該湖泊很深,應屬于地殼斷陷集水而成的構造湖。故選A。第11題,湖水深度在加大,說明湖盆在加深。湖區的降水量和入湖徑流不會有太大變化;入湖泥沙增多,沉積會使湖泊淤淺,不符合。第12題,湖水深度大,深層水與淺層水交換緩慢。2345678910111213141二、非選擇題13.(2022·高考全國甲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下圖為瑞士的地形。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1)說明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2)分析瑞士主要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原因。(3)指出瑞士發展金融業的自身優勢因素。(4)簡述瑞士經濟發展特點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 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從自然資源類型和瑞士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入手,明確瑞士的自然資源優勢,進而確定可以依托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第(2)題,主要從發展高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不利條件和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以先進技術為主導的工業部門)對區域發展的有利影響兩大角度分析。第(3)題,本題考查服務業的區位因素。結合圖文信息及瑞士的社會經濟特點可知,瑞士發展金融業(經濟支柱)的自身優勢主要是有政策支持、法律和監管體系完善、有專業人才、勞動力素質高(服務水平高)等。第(4)題,結合瑞士經濟的三大支柱及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從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技術密集型工業)、建立主導產業(如瑞士的金融業)及開發旅游業等角度進行闡述。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降水豐富,河湖眾多,地勢落差大,可發展水電產業;河湖眾多,有冰雪覆蓋,風景優美,可發展旅游產業。(2)本國礦產資源貧乏,發展低能源消耗的工業部門可減少對進口原料的依賴程度,降低原料成本、運輸成本;技術先進,可通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產品價值(附加值),獲取更多的利潤。(3)政策支持;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完整;控制人口,提高勞動力素質;人才專業化程度高。(4)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環境(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人們的創新能力;制定合適的政策、制度、規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34567891011121314114.(2022·黑龍江哈爾濱九中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聶伯河是歐洲第四大河,發源于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部混交林地帶的沼澤地,長2200千米,流域面積50.4萬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530億立方米,第聶伯河以甲城市為界,分為上第聶伯河和下第聶伯河兩個河段。材料二 第聶伯河畔的烏克蘭大平原,黑土地面積約19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黑土分布區,其中40萬平方千米在烏克蘭境內。烏克蘭葵花籽產量世界第一,葵花種植中幾乎不用農藥,其特有的葵花籽含油量高,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下圖示意第聶伯河流域和甲市氣候資料統計。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1)據圖推測第聶伯河徑流總量主要來自哪個河段,并說明理由。(2)簡述烏克蘭葵花種植“幾乎不用農藥”的原因,以及“幾乎不用農藥”給葵花種植業帶來的經濟效益。(3)簡析烏克蘭葵花籽含油量高、營養物質豐富的自然原因。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徑流總量主要來自上第聶伯河。理由可結合圖文信息,從支流、河網密度、流域面積、緯度等角度分析。第(2)題,原因可從烏克蘭的緯度、晝夜溫差等角度分析。經濟效益方面,由于不使用農藥,節省了農藥的購買成本,也省去了因噴灑農藥而產生的勞動力和機械運作成本;產品無農藥殘留,品質好,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增加了銷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第(3)題,自然原因可以從氣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氣候:烏克蘭緯度高,葵花生長周期長,積累的有機質多;緯度高,夏季晝長較長,生長期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生長期晝夜溫差大,積累的有機質豐富;病蟲害少,幾乎不施用農藥;土壤:黑土廣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為葵花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水源:水源充足,水質好。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上第聶伯河。上第聶伯河流域降水較多;支流眾多,河網密度大,流域面積廣,集水范圍大;緯度較高,溫度低,蒸發較弱。(或下第聶伯河流域降水較少;支流少,河網密度小,流域面積小,集水范圍小;緯度較低,溫度高,蒸發量大)(2)原因:緯度高,冬季寒冷,夏季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經濟效益:節省農藥購買成本;省去農藥噴灑工作,節省勞動力和機械運作成本;產品無農藥殘留,品質優良,市場占有率高(銷量大),經濟效益好。2345678910111213141(3)黑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為葵花生長提供了豐富營養物質;緯度高,葵花生長周期長,可積累豐富有機質;緯度高,夏季晝長較長,生長期光照時間充足,光合作用強;生長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積累豐富有機質。2345678910111213141限時規范訓練點擊進入WORD鏈接本部分內容講解結束按ESC鍵退出全屏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