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93張PPT)第7講 東亞——日本 中亞素養目標 知識網絡1.認知東亞與日本、中亞的位置、范圍、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區域認知)2.分析日本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3.對比東亞、中亞各國不同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從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人地協調觀)原生態圖 ①大陸性 ②西高東低 ③季風 ④太平洋 ⑤溫帶大陸性 ⑥油氣 ⑦油氣 ⑧干旱 ⑨灌溉一、東亞必備知識1.東亞的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1)經緯網定位:嘗試繪出40°N、100°E、110°E、120°E、130°E、140°E線,觀察穿過的主要地區。(2)海陸位置定位:A________洋,B________海,C渤海,D黃海,E東海,F________。太平日本南海2.東亞的范圍特征 國家 首都臨海國 ①中國 北京內陸國 ②蒙古 ___________半島國 ③________ 平壤④________ 首爾島國 ⑤日本 ________烏蘭巴托朝鮮韓國東京3.東亞的地區差異項目 東部沿海 西部內陸范圍 中國東部沿海、朝鮮、韓國和日本 中國西北和青藏地區、蒙古地形 以________、丘陵為主,日本多山 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氣候 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較多 ____________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氣候干旱,溫差較大經濟 工農業發達,人口城市眾多,經濟發展迅速 以________業、畜產品加工業和采礦業為主,經濟欠發達平原溫帶大陸性畜牧二、日本1.海陸位置亞洲東部,東臨A______洋,西臨B______海。2.領土組成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四個大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太平日本北海本州四國九州3.自然環境山地、丘陵曲折亞熱帶、溫帶季風水能火山、地震4.經濟發展(1)發展條件狹小貧乏頻繁狹小 海運科技勞動力(2)經濟特點:進口____________,大量出口____________,與世界聯系密切。(3)工業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沿岸。(4)問題與對策①問題:勞動力價格提高、____________、環境污染、國內需求減少等。②對策:建立海外生產與銷售基地。原料、燃料工業制成品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人口老齡化5.貿易對象:主要是________、美國、________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6.文化民族 傳統服裝 特色飲食 傳統古都 __________兼容的文化______民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歐洲東亞大和和服和食京都東西方三、中亞1.位置和范圍(1)經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嘗試在圖中標注40°N、50°N、50°E、60°E、70°E、80°E 經緯線。(2)海陸位置:地處____________中部。(3)范圍:主要有五個國家。國家 首都a_______________ 杜尚別b吉爾吉斯斯坦 比什凱克c____________ 阿斯塔納d烏茲別克斯坦 塔什干e____________ 阿什哈巴德亞歐大陸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__________、平原為主。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哈薩克丘陵;D___________;E里海沿岸低地;F卡拉庫姆沙漠。(2)氣候:____________氣候。丘陵天山山脈帕米爾高原圖蘭平原溫帶大陸性(3)河流和湖泊項目 圖中序號名稱湖泊 多為內流湖,如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河流 多為內流河,如④阿姆河,⑤________;⑥額爾齊斯河為外流河里海巴爾喀什湖錫爾河咸海(4)資源種類 分布石油 ________沿岸煤 哈薩克斯坦北部、吉爾吉斯斯坦鐵、銅 ____________中部里海哈薩克斯坦3.人文地理特征(1)農業發展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________。其中小麥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北部;棉花主要分布在圖蘭平原及阿姆河、錫爾河流域。(2)交通——“絲綢之路”古今變化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第二亞歐大陸橋”東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被譽為“現代絲綢之路”地理意義 加強了我國____________的聯系,加強了我國同________及歐洲一些國家的友好往來平原哈薩克斯坦連云港鹿特丹東西部中亞知識點一 東亞1.東亞季風氣候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東亞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十分顯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風氣候區——東亞季風區。名師導航季節 氣壓中心 風向 天氣冬季 大陸降溫快,形成強冷高壓,太平洋上形成低壓 西北季風 低溫少雨夏季 大陸增溫快,形成亞洲低壓,北太平洋上為夏威夷高壓 東南季風 近海降水豐沛,向內陸逐漸減少2.東亞季風氣候的區域差異(1)東西差異。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點,中國的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特點,表現為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氣溫年較差自東向西逐漸增大。(2)南北差異。秦嶺—淮河一線以北、韓國北部及朝鮮、日本本州島北部和北海道島等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以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下圖為東亞部分地區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地緯度大致相同。讀圖,完成(1)~(2) 題。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1)下列氣候特征中,甲、乙、丙三地差異最明顯的是( )A.氣溫年較差B.冬季風的風向C.夏季風的風向D.高溫期與多雨期的時間A(2)日本1月0 ℃等溫線與北緯38°緯線基本吻合,而中國東部地區1月0 ℃等溫線與北緯33°緯線基本吻合。說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中國東部以平原為主B.日本1月南北溫差小,中國東部1月南北溫差大C.日本受冬季風影響小,中國東部受冬季風影響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氣多,中國1月日照時間短C[審答流程]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圖示地區的海陸分布②圖示地區的國家分布第(1)題,結合材料,甲、乙、丙三地距海越來越近,氣候的海洋性特點越來越明顯,氣溫年較差越來越小,三地相比,差異最明顯的是氣溫年較差;三地降水都集中于夏季,夏季風風向都為東南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冬季均以西北風為主。第(2)題,中國東部距離冬季風的源地近,受冬季風影響顯著,0 ℃等溫線分布緯度較低;而日本是四面環海的島國,且距冬季風源地遠,受冬季風影響小,0 ℃等溫線分布緯度高。中國東部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熱量條件應比山地更好,與題意不相符。南北溫差與1月0 ℃等溫線位置關系不大。緯度相近,1月日照時間相近。下圖是大致沿35°N從我國鄭州至日本東京的地形剖面圖,及兩地的氣候數據圖。讀圖,完成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如果兩組氣候指標M、N是在甲地、丙地、東京三地中的兩地統計所得,下列組合符合實際的是( )A.甲—M;丙—N B.甲—N;丙—MC.丙—N;東京—M D.東京—M;甲—N2.造成M、N兩種氣候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位置 B.大氣環流C.沿岸洋流 D.距大陸內部遠近DD第1題,讀圖,根據兩組氣候資料,M地最冷月氣溫大于0 ℃,降水較多,雨季長,應是具有海洋性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東京。N地最冷月氣溫小于0 ℃,降水集中在7、8月份,應是溫帶季風氣候,對應甲地。第2題,結合前面分析,M地是具有海洋性的亞熱帶季風氣候,N是具有大陸性的溫帶季風氣候,兩種氣候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距大陸內部遠近,D正確。根據材料,兩地緯度位置相同,A錯誤。大氣環流相同,沿岸洋流不是主要影響因素,B、C錯誤。讀某國家示意圖,回答3~4題。3.圖中甲海域沿岸冬、夏季降水均較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 D.海陸因素4.下列對于該國河流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流速急,水能豐富 B.流量季節變化小C.河流短而流速緩 D.流量大,航運價值高BA第3題,由圖可知,甲海域南、北兩側分布有山地,對冬、夏季風有阻擋作用,位于冬、夏季風的背風坡,故降水較少。第4題,日本多山地、丘陵,降水量大,故河流流速急,水能豐富;日本為季風氣候,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日本為群島國家,陸地面積較小,河流短而流速急;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且流量不穩定,不利于航運。知識點二 日本日本的地理特征及發展日本位置如圖,日本是島國,山地、丘陵占3/4,海岸線曲折,資源缺乏,河流短急,水能豐富,該國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影響巨大。1.日本氣候區域差異(1)東西差異: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點,其氣候的東西差異表現為夏季東部太平洋沿岸降水多,冬季西部日本海沿岸降水多。(2)南北差異:日本本州島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以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如下圖:日本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太平洋沿岸降水多,冬季受西北風和日本海影響,日本海沿岸降水特別多,常發生冬季暴雪。2.日本的工業分布及變化(1)太平洋沿岸工業帶的形成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這一狹長地帶成為著名的太平洋帶狀工業區。這種布局的特點,與日本地理條件、自然資源情況以及對外貿易在經濟中的地位有關。(2)產業向國外轉移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提出調整產業結構的設想,從勞動、資源密集型逐步轉為知識、技術密集型。進入80年代,加快了以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重點的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工業逐漸向東亞其他國家和東南亞國家轉移。目前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瀨戶內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業區。近年來,世界上出現了將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建在地下的現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機械組裝企業和我國大連某數控機床加工企業,都將工廠建于地面10米以下。據此完成(1)~(2)題。(1)與岐阜相比,大連地下工廠的設計與施工較少考慮的問題是( )A.防滲水 B.防噪聲C.防坍塌 D.防地震(2)推斷上述企業將工廠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強保密程度 B.保證產品品質C.滿足戰備需要 D.集約利用土地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DB[審答流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 ①近年來,世界上出現了將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建在地下的現象,指出了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的分布發生了變化②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機械組裝企業和我國大連某數控機床加工企業,都將工廠建于地面10米以下,指出了日本和我國相關設備的分布第(1)題,日本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是個多地震的國家,而大連位于板塊內部,與日本相比,建地下工廠可以較少考慮防地震的問題。防滲水、防坍塌是任何一個地下工廠建設都應考慮的問題,地下環境受噪聲影響較小。第(2)題,精密機械設備對生產環境要求較高,地下環境溫度常年穩定,且受地面震動影響小,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證產品質量。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有很多地下工廠,多為軍需工廠,把軍需工廠建在地下主要是為了保密。而現代的地下工廠多是為了提升產品品質,滿足市場需求而建設的,不再是為了保密和戰備需要。日本鳥取沙丘能實現人們領略沙漠風情的愿望。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千米,南北寬約2.4 千米。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該“沙漠”下了很大的氣力。據此完成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導致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 )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C.夏季風 D.冬季風2.當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氣力”最有可能是指( )A.從外地運沙 B.持續除草C.修筑防浪堤 D.植樹種草DB第1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不受東北信風影響;該國以季風氣候為主,主要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風控制;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中部高、兩側低,鳥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側,處于夏季風的背風坡,夏季風不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風,可以將海邊沙灘的沙粒吹向鳥取形成沙丘。第2題,根據日本氣候類型及其特點,結合鳥取沙丘所處位置可知,鳥取沙丘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保護該“沙漠”必須持續除草,人們才能領略沙漠風情。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噴發時熔巖流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即富士五湖。據此回答3~4 題。3.圖中所示的本棲湖是富士五湖中唯一不結冰的湖泊,其原因可能是( )A.緯度較低 B.海拔較低C.泥沙較少 D.地熱較多4.關于富士五湖的描述,正確的是( )A.均由火山口積水而成 B.補給類型不同C.各湖海拔相當 D.均為咸水湖DC第3題,富士五湖相隔很近,緯度差異很小,且本棲湖的緯度不是最低的,因此緯度較低不能成為原因,A錯誤;圖中顯示富士五湖的海拔高度相似,因此海拔較低不能成為原因,B錯誤;泥沙多少對是否結冰影響不大,C錯誤;富士五湖臨近活火山,因地質構造不同,各湖泊的地熱資源不同,本棲湖的地熱較多成為唯一不結冰的湖泊。故選D。第4題,題中材料信息表明,富士五湖是火山噴發時熔巖流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富士五湖位于濕潤地區,都以雨水補給為主。圖中顯示,富士五湖的海拔都在1000米左右,各湖海拔相當。富士五湖位于濕潤地區,降水大于蒸發,屬外流湖,均為淡水湖,故選C。知識點三 中亞1.試從農業區位的角度分析,為什么烏茲別克斯坦被稱為“白金之國”?烏茲別克斯坦的“白金”指的是棉花,該地區的自然條件適合棉花種植使其成為“白金之國”。(1)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當地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適合長絨棉的生長。(2)地形:地處圖蘭平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地形平坦,適宜棉花的生長。(3)水源:阿姆河、錫爾河為當地的棉花種植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2.中亞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對我國能源戰略的影響中亞地區的油氣資源豐富并且出口潛力巨大,獲取這一地區的油氣資源可以增加我國能源安全的系數,保證能源供給來源的地緣多樣化,降低運輸成本,獲得穩定而豐富的能源供給,也能加強與中亞地區的經濟聯系。因此,加強與中亞的能源合作是我國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3.圖解中亞的地理位置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距海較遠,氣候干旱。中亞位于溫帶,緯度范圍大致在40°N~50°N之間,經度范圍大致在50°E~80°E之間。中亞是連接東亞和西亞、西歐的便捷通道,第二亞歐大陸橋也經過中亞。(2023·浙江1月選考)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下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完成(1)~(2)題。典 例 剖 析經典例題,探究互動(1)下列中亞國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庫曼斯坦 B.哈薩克斯坦C.吉爾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2)影響中亞東南部地區人口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熱量 B.礦產C.水源 D.土壤BC[審答流程]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①根據柱狀圖提供的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各國的人口密度②結合中亞五國的地形圖和所學中亞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分析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土庫曼斯坦的人口密度約為618萬人÷49.1萬平方千米≈12.6人/平方千米,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密度約為1915萬人÷272.5萬平方千米≈7.0人/平方千米,吉爾吉斯斯坦的人口密度約為670萬人÷19.9萬平方千米≈33.7人/平方千米,塔吉克斯坦的人口密度約為990萬人÷14.3萬平方千米≈69.2人/平方千米。因此,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哈薩克斯坦。故選B。第(2)題,中亞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較少,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水源成為限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亞東南部地區受地形抬升影響,降水較多,且有高山冰雪融水,河流發育,水資源相對較豐富,人口分布較多,C正確;中亞東南部地區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A錯誤;中亞東南部地區礦產、土壤等條件與其他地區相比沒有太大優勢,B、D錯誤。(2022·臨沂高二檢測)巴爾喀什湖位于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南部,伊犁河(即圖中甲河)從南面注入巴爾喀什湖,入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80%~90%。讀巴爾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區等高線圖,完成1~2題。對 點 演 練即時即練,隨堂鞏固1.關于圖示地區地形、地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南部是高原山地,西北部是平原丘陵B.地勢東南及北部較高,中間低C.東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D.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起伏和緩2.巴爾喀什湖中部有一狹窄水道阻礙湖水交換,使東、西兩部分湖水鹽度存在巨大差異,其表現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東咸西淡 西部淡水注入多B.東淡西咸 東部淡水注入多C.東咸西淡 東部湖水蒸發更旺盛D.東淡西咸 西部湖水蒸發更旺盛BA第1題,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特征判斷,東南部和西北部均高于500 m,等高線比較稀疏,應都為高原地形。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特征及河流流向判斷,地勢東南及北部較高,中間地勢較低。圖示區域東部等高線稀疏,不應為山地,西部海拔在500 m以下,不一定是平原。圖示區域,東南和西北部的海拔均在500 m以上,且河流有自東南流向西北的,也有自西北流向東南的,因此地勢不具有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第2題,讀圖可知,巴爾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流入,接納了大量來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爾喀什湖西部,占總入湖水量的80%~90%,有河流注入的地方會對湖水起到稀釋作用,導致湖水鹽度較低。東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區氣候干旱,遠離海洋,湖水大量蒸發而使湖水含鹽量增多。東西部緯度、海拔基本相同,蒸發量差異不大;湖中部有一狹窄水道阻礙湖水交換,因而形成了西淡東咸的一湖兩水現象。(2022·運城高二檢測)阿姆河發源于中亞天山西段和帕米爾高原西部,是中亞流量最大的河流,注入咸海。下圖為阿姆河流域上游主要地理要素按旬(10日)統計的年內變化。據此完成3~5題。3.阿姆河流域降水的水汽主要來自( )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4.阿姆河流量最大出現在( )A.1月前后 B.4月前后C.7月前后 D.10月前后5.融雪開始時間遠早于融冰開始時間,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 B.海拔C.風向 D.坡向CBB第3題,從材料可知,阿姆河發源于中亞天山西段和帕米爾高原西部,所以阿姆河流域降水主要是西風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太平洋因為距離較遠,印度洋因為青藏高原等地形的阻隔,不可能影響其降水。北冰洋水汽本身對中亞影響就有限。第4題,阿姆河主要以冰雪融水和雨水補給為主,從圖中可以看出,12旬前后融雪補給量最大,旬按照10日計算,即4月前后河流流量最大。第5題,冰川屬于永久性存在,分布在高海拔地區;積雪屬于季節性存在,多分布在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因此積雪融化時間早于冰川,所以影響的主要因素是海拔。緯度、風向和坡向都相差不大。一、選擇題讀中哈輸油管線建設示意圖,回答1~2題。1234567891011121314限時規范訓練1.中哈輸油管線經過地區主要的生態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鹽堿化C.土地荒漠化 D.氣候變暖1234567891011121314C2.哈薩克斯坦石油最豐富的地區在( )A.里海沿岸 B.巴爾喀什湖附近C.額爾齊斯河沿岸 D.北部丘陵第1題,中亞地區降水少,植被稀少,易發生土地荒漠化。第2題,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地區。1234567891011121314A讀中亞圖,中亞地區深居內陸,氣候干旱,多內流河、內陸湖,回答3~4題。23456789101112131413.巴爾喀什湖西部是淡水、東部是咸水,其原因是( )A.巴爾喀什湖東部蒸發量大B.巴爾喀什湖東部離太平洋近降水量大C.巴爾喀什湖西部離大西洋近降水量大D.巴爾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2345678910111213141D4.假如圖示地區要開發新能源,應著重考慮的是( )A.地熱能 B.太陽能C.潮汐能 D.天然氣第3題,讀圖可知,巴爾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而東部沒有河流注入。有河流注入的地方會對湖水起到稀釋作用,導致湖水鹽度較低。故選D。第4題,圖中所示地區為中亞,由于深居內陸,常年降水少,晴朗天氣多,太陽能資源豐富,故要開發新能源,應著重考慮太陽能。2345678910111213141B下圖是日本幾種農作物和主要工業地帶分布圖。讀圖,完成5~6題。5.圖中的幾種農作物中,在日本分布范圍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 )A.水稻和蘋果 B.水稻和亞麻C.甘薯和茶 D.柑橘和亞麻2345678910111213141B6.影響日本主要工業地帶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市場 B.技術C.交通 D.勞動力第5題,水稻好暖喜濕,可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亞麻喜溫涼,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中溫帶;結合圖例可以看出,水稻分布范圍最廣,亞麻分布范圍最小。第6題,日本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主要因為日本資源缺乏,國內市場狹小,所以需要便捷和廉價的海運來運進工業原料、燃料,運出工業產品。2345678910111213141C下圖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組成的漂浮物聚集區域)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23456789101112131417.“垃圾洲”的固體漂浮物主要來自( )①大氣沉降 ②河流輸入 ③海洋運輸 ④海底上泛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345678910111213141C8.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圖中甲地,附近海域產生大量的固體漂浮物,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西北 B.東南C.東北 D.西南第7題,陸地上人們的生產生活會排放大量的固體垃圾,垃圾通過徑流帶至海洋;這些固體漂浮物又通過海水的運動即洋流被帶至同一海區,形成垃圾。第8題,固體漂浮物被河流帶入大海順洋流漂浮。根據洋流的方向,將向東北漂浮。2345678910111213141C日本東京都市圈的地域結構變化深受經濟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后期,泡沫經濟導致地價驚人增長,住宅建設向外蔓延;20世紀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崩潰,地價持續下跌,郊區擴張的勢頭停止,中心區人口增加。另一方面,自1980年以來,日本人口自然增長率不斷下降,由此引發的人口問題加劇了東京都市圈的結構變化。據此完成9~10題。9.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京都市圈中心區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郊區環境惡化 B.中心區交通便捷C.郊區地價上漲 D.中心區房價適中2345678910111213141D10.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為追求住宅面積而遷往郊區勢頭減弱是因為( )A.人口少子化 B.人口老齡化C.收入減少 D.土地供應緊張第9題,泡沫經濟崩潰后東京都市圈中心區地價開始回落,由此引發了城市中心區的住宅建設,帶動了諸多價格適中的公共住房和商品住房供給,這些新增的公共住房和商品住房吸引了不同人群的遷入。第10題,由于日本人口增長率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一直保持較低水平,由此出現的人口少子化現象導致家庭戶均人口數持續減少,所以人們為追求住宅面積而遷往郊區的勢頭減弱。2345678910111213141A圖1為某區域示意圖,圖2為乙島嶼的放大圖。讀圖,完成11~12題。11.2015年2月甲國部分地區遭受了罕見的雪災,其中受災較嚴重的城市可能有(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345678910111213141A12.關于乙島嶼的敘述,正確的是( )A.虛線框內東南部地勢較平坦,西北部地勢較陡峻B.該島因火山噴發而形成C.沿岸可能擁有不凍港D.自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第11題,根據圖1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可以判斷出,甲國為日本,冬季吹西北風,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多形成地形雨,此時(2月份,冬季)日本西岸的降水量大于東部,因此降雪較大的城市位于西側,即為①②。第12題,虛線框內河流多發源于東南部,流向西北,表明東南部地勢較陡峻,西北部地勢較平坦。該島嶼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受日本暖流影響,該島嶼沿岸可能擁有不凍港。自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2345678910111213141C二、非選擇題1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局部區域示意圖。2345678910111213141材料二 韓國最大島嶼——濟州島,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島,人稱“風多、石頭多”。材料三 圖中三地相關數據資料。2345678910111213141地名 上海 濟州島首府濟州 室戶岬海拔(米) 3 24 185年降水量(mm) 1111 1456.9 2435.6(1)描述濟州島的地理位置。(2)分析濟州島“風多、石頭多”的原因。(3)比較圖示區域內上海、濟州、室戶岬三地氣候的異同。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分析。讀圖,濟州島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位于韓國南端,地處亞熱帶;亞歐大陸東部,屬于太平洋西部島嶼,位于黃海、東海、日本海相交處;北隔濟州海峽與朝鮮半島相望,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大陸相望,東隔朝鮮海峽、對馬海峽與日本群島相望。第(2)題,濟州島季風氣候強盛,屬東亞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島嶼周圍海面遼闊,摩擦力小,所以風力強勁。濟州島為火山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地殼運動2345678910111213141及巖漿活動強烈,火山噴發形成大量玄武巖巖石。風化及風力、海水等外力侵蝕作用強烈,所以多石頭。第(3)題,根據材料三分析,上海、濟州、室戶岬三地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少雨),這是相同點。根據表格數據判斷,上海、濟州、室戶岬三地自西向東,年降水總量逐漸增加,氣候海洋性逐漸增強,氣溫年較差逐漸減小。最西邊的上海表現出較強的大陸性特征,最東面的室戶岬具有較強的海洋性特征,中間的濟州處于過渡狀態。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東半球,北半球;位于韓國南端,地處亞熱帶;(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部(島嶼),黃海、東海、日本海相交處;北隔濟州海峽與朝鮮半島相望;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大陸相望;東隔朝鮮海峽、對馬海峽與日本群島相望。(2)季風氣候強盛(或屬東亞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島嶼周圍海面(遼闊)摩擦力小,風力強勁。濟州島為火山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地殼運動及巖漿活動強烈,火山噴發形成大量巖石(玄武巖),風化及外力(風力、海水)侵蝕作用強烈,多石頭。2345678910111213141(3)相同點: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少雨);不同點:自西向東,年降水總量逐漸增加;氣溫年較差逐漸減小;(最西的)上海表現出較強的大陸性特征,(最東的)室戶岬具有較強的海洋性特征,(中間的)濟州處于過渡狀態。2345678910111213141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下圖為哈薩克斯坦略圖。2345678910111213141材料二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下,哈薩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資,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該國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采礦、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礦業是支柱產業。該國以礦產品出口為主,市場主要集中于周邊國家。(1)該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水資源是制約該地區石油開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簡述該地區水資源缺乏的自然原因。(2)從運輸成本角度,簡析該國出口市場集中于周邊國家的主要原因。(3)有觀點認為,該國工業化對推動城市化作用有限,從工業結構角度分析其原因。2345678910111213141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該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東北沿岸。水資源主要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淡水湖和淺層地下水等。哈薩克斯坦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地表徑流少;該地晴天多,蒸發旺盛,地下水含鹽量高,因此水資源缺乏。第(2)題,據材料可知,該國以礦產品出口為主,礦產品體積大、重量大,且附加值低,如果運輸成本過高,會導致利潤過低,因此出口產品最好的運輸方式是水運,但哈薩克斯坦為內陸國,缺乏水運,依靠陸路運輸,費用較高,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岀口市場集中于周邊國家。第(3)題,該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是采礦、石化、冶金和能源等,以重工業為主,屬于資源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并非勞動力密集型,因此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少,再加上礦區分散,不利于城市發展。2345678910111213141答案:(1)里海東北沿岸 降水少,蒸發量大;地表徑流缺乏;地下水鹽分高。(2)礦產品體積、重量大,附加值低;內陸國,無海運;距離短,陸路運輸成本較低。(3)以重工業為主;屬資金密集型,勞動力需求量較少;釆礦業占比大,礦區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發展。2345678910111213141限時規范訓練點擊進入WORD鏈接本部分內容講解結束按ESC鍵退出全屏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