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講 中國的疆域和人口.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講 中國的疆域和人口.ppt

資源簡介

(共87張PPT)
第三單元 
中國地理
第13講 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素養目標 知識網絡
1.識記我國疆域范圍,主要的半島、島嶼、臨海、鄰國;識記我國各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名稱、簡稱及其地理特征。(區域認知)
2.能從緯度、海陸位置等方面說明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能夠利用人口資料分析我國目前存在的人口問題及對策。(綜合思維)
3.結合領土四至點及臨海,培養海洋國土及國土安全意識;關心我國目前的人口問題,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人地協調觀)
原生態圖
①俄羅斯 ②哈薩克斯坦 ③印度 ④西南 ⑤東北
⑥第三 ⑦渤海 ⑧日本 ⑨黃海 ⑩東海  南海
一、中國的疆域
必備知識
1.位置優越
(1)緯度位置:位于________地區,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部分屬于熱帶,沒有寒帶。
(2)海陸位置:位于________東部,________西岸,海陸兼備。
中緯度
亞洲
太平洋
2.國土遼闊
(1)陸域廣闊
①面積:陸地領土面積為________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四至點
960
③鄰國: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接A________、蒙古,西與B____________、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鄰,西南有阿富汗、巴基斯坦、C________、尼泊爾和不丹,南鄰D________、老撾和緬甸。
(2)海域廣袤
①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②臨海:大陸海岸線長達18 000多千米,自北而南依次瀕臨a________、b黃海、c________和d南海。渤海和________為內海。
俄羅斯
哈薩克斯坦
印度
越南
渤海
東海
瓊州海峽
③島嶼眾多:________為面積最大的島嶼,其次為海南島。
④半島:遼東半島、_________和雷州半島。
⑤隔海相望有6個國家,東面是F________和韓國;東南有E________、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
臺灣島
山東半島 
日本
菲律賓
二、中國的人口
1.人口數量:14.117 8億(2021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人口增長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人口增長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口增長________。
(2)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降低,但由于_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數量依然較大。
3.分布特點:很不均勻,以____________一線為人口地理分界線,東密西疏。
緩慢
迅速
人口基數大
黑河—騰沖
三、中國的民族
1.民族概況:56個民族,________人口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
2.民族分布特點
(1)漢族人口遍布全國各地。
(2)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西北和東北地區。
(3)我國民族分布特點:________、________、交錯雜居。
3.民族政策:各民族__________。
漢族
壯族
西南
大散居
小聚居
一律平等
知識點一 中國的疆域
我國的位置及其影響
名師導航
位置 影響
類型 特點 優越性 不足之處
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東部地區深受海洋影響,雨量豐沛,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地區便于發展海洋事業及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于同中亞、西亞、歐洲陸上直接往來 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構造帶交匯處,地質災害嚴重;地處西北太平洋西部,受臺風影響大
位置 影響
類型 特點 優越性 不足之處
緯度位置 南北跨緯度近50°,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我國有寒暖適宜的氣候;南北氣候差異使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最北部緯度高,熱量不足,氣溫低
[技巧點撥]
我國區域定位的方法
1.利用經緯網對地形區進行空間定位
2.主要經緯線穿過的省區與地形區
經緯線 穿過的主要省區或地形區 巧記
北回歸線 云南、廣東、廣西、臺灣 北回歸線東西穿,云南兩廣和臺灣
30°N 岡底斯山脈、橫斷山脈、四川盆地、杭州灣等 岡底斯山、橫斷山,四川盆地杭州灣
40°N 塔里木盆地、祁連山北側、河套平原南側、渤海灣 塔里木、祁連山,河套南側渤海灣
經緯線 穿過的主要省區或地形區 巧記
80°E 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 天山山脈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90°E 阿爾泰山、吐魯番盆地、昆侖山脈 阿爾泰山昆侖山,中間夾著吐魯番
110°E 陰山、陜北、關中、陜南、巫山、雷州半島和海南 北起陰山貫三秦,南越巫山過海南
120°E 大興安嶺、渤海、長江三角洲、臺灣海峽 興安虎聲吼,渤海水色秀,長江三角洲,臺灣海峽游
據大數據分析,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紅包收發總量突破460億個。下圖為省際間紅包單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圖。讀圖,回答(1)~(2)題。
典 例 剖 析
經典例題,探究互動
(1)省際間紅包單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閩→川
C.桂→黔 D.粵→湘
(2)省際間紅包單向流量分布狀況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綜合性 B.環境復雜性
C.空間鄰近性 D.條件相似性
D
C
[審答流程]
從圖表中
獲取信息 ①中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的分布
②省際間紅包單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及其流向
第(1)題,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省區空間分布狀況。讀圖分析可知廣東向湖南的箭頭最粗,所以廣東發向湖南的紅包流量最大。第(2)題,本題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點。讀圖可發現廣東的紅包主要流向鄰近的湖南、廣西等省區,北京的紅包主要流向河北,反映了地理空間的鄰近性。
下圖為某國疆域四至點所在經緯線范圍示意圖,結合圖示信息,完成1~2題。
對 點 演 練
即時即練,隨堂鞏固
1.下面關于該國地理位置的敘述,合理的是(  )
A.大部分國土位于中緯度
B.該國位于西半球
C.該國位于南半球
D.該國位于大洋東岸
A
2.下列關于該國地理位置對其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
A.南北跨度大,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規律顯著
B.深受海洋影響,自然帶沒有形成典型的經度地帶性規律
C.東西跨度大,時差大
D.疆界綿長,利于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
B
第1題,根據經度數越向東越大,可判斷經度為東經;緯度數越向北越大,可判斷為北緯,再結合其經緯度范圍;由此可判斷該國為中國,大部分國土位于中緯度,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位于太平洋西岸。第2題,我國疆域遼闊,東西跨度大,特別是中緯度地區,由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經度地帶性規律明顯。我國南北長約5500千米,南北跨度大,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規律顯著;東西長約5000千米,東西跨度大,經度相差也較大,東西相差4個時區;我國疆界綿長,陸上鄰國有14個,利于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
天津既有優美的盤山自然景觀,又有海河沿岸的歷史遺跡。讀圖,回答3~4題。
3.盤山從山頂至山腳分上、中、下三盤,夏季常出現“三盤暮雨”的現象。圖1中受“三盤暮雨”影響最明顯的自然景觀是(  )
A.a         B.b
C.c D.d
C
4.目前,天津部分稱“沽”的村落(圖2所示)已難尋覓,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擴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遷移 D.文化的融合
A
第3題,據圖片可知:盤山的上盤以松取勝,中盤以石取勝,下盤以水取勝。夏季山中云霧彌漫,水汽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瀉,在下盤地區匯聚成河,形成飛瀑景觀。因此下盤的飛瀑受“三盤暮雨”的影響最明顯。故選C。第4題,讀圖示分析可知,天津稱“沽”的村落都坐落在海河沿岸,近些年來,隨著天津市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土地利用類型發生變化,原村落所在地區的景觀特征發生明顯變化,從而導致稱“沽”的村落消失。故選A。
知識點二 中國人口
1.人口分布
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于東部及東南沿海,這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有關。圖解如下:
2.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對策
(1)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的五個特征:老齡人口絕對值為世界之最;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來勢猛;未富先老,對經濟壓力很大;老年人口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老齡人口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2)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齡化對投資、消費、儲蓄和稅收都帶來一定影響;人口老齡化使政府用于老年人的財政支出增加,財政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影響家庭結構和贍養功能。
(3)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們應該采取的對策:逐步增加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建立老年醫療健康保險制度,逐步實現健康老齡化;實行彈性退休年齡制度,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在農村實行家庭養老與社會扶持相結合的養老制度;積極推進社區養老建設,發揮社區養老功能。
(2022·全國乙卷)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完成(1)~(3)題。
典 例 剖 析
經典例題,探究互動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變化/萬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變化/萬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廣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68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
A.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B.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
C.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
D.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A
(2)與四城市人口變化共同特點類似的中國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間形態
B.趨同的主導產業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級規模
D
(3)根據四城市人口變化特點,城市規劃應該引導(  )
A.人口向中心城區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集聚
C.中心城區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均衡布局
B
[審答流程]
從材料中
獲取信息 ①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指出了中心城區的含義
②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指出了表格表示的內容
從圖表中
獲取信息 ①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
②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數量的變化
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
第(1)題,讀表可知,2010—2020年凈增人口上海為-30.25+215.42=185.17萬人,北京為-72.8+300.9=228.1萬人,廣州為129.12+468.46=597.58萬人,深圳為116.88+596.68=713.56萬人,說明四城市的總人口都有所增加,B、D錯誤。2010—2020年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區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增加,故2010—2020年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雖然廣州和深圳中心城區人口增加,但中心城區人口增加數量低于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增加數量,說明廣州和深圳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也是下降的,A正確,C錯誤。第(2)題,城市空間形態受地形、河流、交通等因素的影響,各城市空間形態與人口變化特點關系不大,A錯誤;受資源、勞動力、交通等區
位因素影響,不同城市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產業分工,主導產業并不趨同,B錯誤;材料中四個城市規模較大,往往是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以其一般會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與其人口變化共同特點類似的其他城市一般等級較高,C錯誤,D正確。第(3)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四城市人口變化呈現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的特點,因而城市規劃應該遵循人口變化的規律,引導人口從中心城區疏散,在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區聚集,A錯誤,B正確。中心城區經濟發達,對人口的吸引力強,因此可以疏解部分非核心功能引導人口向郊區轉移,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壓力,C錯誤;中心城區以外的地區中,可能會有工業區、倉儲區等并不符合人口均衡分布的功能區,引導人口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均衡布局并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D錯誤。
(2022·遼寧錦州質量檢測)上海外環是中心城區和郊區的邊界。目前產業園區和大學城主要分布在郊區,僅西部、南部等遠郊和崇明島為農村。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上海常住人口中老齡人口的空間分布差異顯著。下圖為上海中心城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對 點 演 練
即時即練,隨堂鞏固
1.下列四圖中正確示意上海老齡化率空間分布特點的是(  )
A
2.上海老齡人口分布差異的形成原因有(  )
①政策鼓勵年輕人由上海郊區流向中心城區
②郊區就業機會多,吸引大量的勞動力流入
③上海的房價過高,年輕人由郊區流向農村
④因環境熟悉、醫療便捷,老人留守老城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第1題,上海的老齡化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機械增長的人口影響的,上海遷入人口多,且遷入的人口多為青壯年,可以有效地緩解老齡化。根據文字材料“產業園區和大學城主要分布在郊區”可知,郊區的青壯年勞動力比重較大,老齡化程度較低,中心城區和農村相比,農村青壯年是流失狀態,老齡化程度應該最高,故選A。第2題,政策并沒有鼓勵年輕人由郊區流向中心城區,中心城區的地價高,交通擁堵等問題帶動了年輕人由中心城區遷往郊區,但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并沒有中心城區完善,所以年輕人并不會大量的流向農村,所以郊區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主要是就業機會多,中心城區的優勢主要是基礎設施完善,老人留守較多。故選D。
(2021·湖南選擇性考試)永久遷移是指戶籍發生改變的人口遷移類型;務工遷移是指離開戶籍地外出務工的人口遷移類型(不包括永久遷移)。下圖示意1990—2015年我國人口遷移的數量變化。圖中永久遷移人數為每五年的累積數量,務工遷移人數為當年的數量。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遷移人數持續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遷移的累積人數下降
C.1990—201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呈下降趨勢
D.1990—199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D
4.2010年后務工遷移人數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農”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數量減少 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 ④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第3題,根據圖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遷移人數先上升后下降,A錯誤。2000年以后,永久遷移的累積人數一直在上升,B錯誤。1990—201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先上升后下降,C錯誤。1990—1995年的務工遷移人數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正確。第4題,根據題意,2010年后務工遷移人數明顯下降,是因為國家“三農”政策利好,外出務工人數開始減少,①正確。出生人口變化并不會迅速影響到外出務工人數,②錯誤。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部分產業受到影響,外出務工人數開始有所下降,③正確。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應該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國的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應該是持續上漲,④錯誤。故選B。
一、選擇題
某游客在日記中寫道:北京時間2時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滿了烏蘇鎮。在這有我國“東方第一鎮”之美譽的邊境小鎮的市場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鄰國家的境外商人。據此回答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限時規范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我國“東方第一鎮”——烏蘇鎮位于上面(  )
A.①圖中     B.②圖中
C.③圖中 D.④圖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2.小鎮市場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來自相鄰國家(  )
A.朝鮮 B.韓國
C.蒙古 D.俄羅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第1題,我國“東方第一鎮”—烏蘇鎮位于黑龍江省,根據省區形狀、河流及經緯度判斷,①圖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A正確;②圖位于我國西南雅魯藏布江河谷,B錯誤:③圖位于內蒙古地區,C錯誤;④圖位于我國西北地區,D錯誤。第2題,由上題結論可知,烏蘇鎮位于黑龍江省,位于我國領土最東端,與俄羅斯相鄰,故小鎮市場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來自鄰國俄羅斯,D正確;朝鮮、韓國、蒙古三個國家與黑龍江省不相鄰,A、B、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讀我國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與面積柱狀圖,回答3~4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3.圖中A、B、C、D依次代表的省級行政單位是(  )
A.新、川、內蒙古、藏
B.蜀、藏、新、內蒙古
C.內蒙古、川、藏、新
D.藏、新、內蒙古、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C
4.圖中E、F是我國兩個人口密度較大的省級行政單位,它們可能是(  )
A.滬、臺 B.魯、京
C.豫、魯 D.臺、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C
根據各省級行政區的面積和人口分析。第3題,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而四川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區之一,C正確。第4題,E、F兩省人口達到8000萬左右,排除上海、北京;兩省面積小,排除四川,C正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人口凈遷移率=[(遷入人口-遷出人口)/區域總人口]×100%。下圖為1985—2010年廣東、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凈遷移率示意圖。據此回答5~7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廣東、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廣東、河南、云南
C.北京、廣東、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廣東、北京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B
6.甲、丙兩省市人口凈遷移率差異顯著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經濟發展水平   B.資源狀況
C.國家政策 D.交通條件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A
7.1995年以后,影響乙地人口凈遷移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環境人口容量下降 B.環境污染嚴重
C.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D.限制人口遷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C
第5題,讀圖可知,甲、乙兩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為凈遷入,丙、丁兩地的人口主要為凈遷出,說明甲、乙兩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于丙、丁兩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凈遷移率明顯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廣東省;河南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農村勞動力明顯過剩,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主要的人口凈遷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B正確。第6題,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兩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故經濟發展水平是兩省市人口凈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移率差異顯著的主要影響因素,A正確。第7題,乙地為廣東省,1995年以前,廣東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1995年以后,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使得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降低、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提高,導致1995年以后,廣東省的人口凈遷移率回落,C正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一個國家的就業比高,撫養比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即出現“人口紅利”;反之出現“人口負債”(撫養比是指少兒和老年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就業比是指勞動年齡人口與總人口之比)。下圖示意中國撫養比和就業比歷史變遷及預測變化。據此完成8~9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8.撫養比低于50%即處于“人口紅利”期。我國“人口紅利”期出現在(  )
A.1990—2030年 B.1985—2050年
C.1990—2015年 D.2000—2020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A
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撫養比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成正比
B.就業比與人口自然增長率同步變化
C.60年代撫養比高主要是嬰兒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撫養比升高是老齡化所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C
第8題,本題可以從縱坐標50%處畫一橫線,可以看出撫養比低于50%對應的時間大約是1990—2030年,A正確。第9題,撫養比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但不成正比,A錯誤;就業比與經濟增長有關,人口自然增長率大會影響未來的就業,增加就業壓力,B錯誤;60年代出生率高,撫養比高,主要是嬰兒潮所致,C正確;2016年以后撫養比升高與“全面二孩”政策有關,D錯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022·高考山東卷)嘉峪關地處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該地區發現鐵礦,1958年依托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建立鋼鐵廠,1965年設嘉峪關市。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嘉峪關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2019年,該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7∶62.8∶35.5。據此完成10~12題。
10.2005—2010年該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慣性的影響 B.環境條件的改善
C.青壯年人口遷出 D.康養產業的發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A
11.該市第一產業比重較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交通運輸 B.自然資源
C.市場需求 D.勞動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B
12.該市在推進工業結構優化過程中宜重點發展(  )
A.造紙工業 B.紡織工業
C.食品加工工業 D.裝備制造工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D
第10題,嘉峪關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鋼鐵城市,到21世紀初,最早的一批勞動力達到退休年齡,所以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加,A正確;環境條件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有明顯改善,且吸引的人群并不只針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B錯誤;青壯年人口遷出與該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增加無關,C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提到當地康養產業的發展情況,D錯誤。第11題,嘉峪關市是由于自然資源開發而興建的城市,并逐步形成了以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故第二、三產業比重大,第一產業比重較低,B正確。第12題,嘉峪關市形成了以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結合工業聯系相關知識分析,可充分利用該地原料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裝備制造工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D正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二、非選擇題
13.讀中部六省區域及人口、面積、GDP情況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由圖中信息可知,中部六省區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人均GDP最高的是     ,具有“煤海之省”之稱的是     ,具有“有色金屬之鄉”之稱的是      。(要求填省區簡稱)
(2)圖中A為我國著名的“汽車城”     ,影響其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現在該汽車工業總部已搬遷到城市B,其有利因素是              ;圖中C、D為我國重要鋼鐵工業城市,影響其工業布局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3)下表為上圖中E、F兩城市兩次人口普查數據,下列敘述與表格相符的是(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常住人口(萬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齡構成(%)
2000年 2010年 0~14歲 15~65歲 65歲以上
E 446.74 570.25 14.05 77.49 8.46
F 433.17 504.26 18.47 73.82 7.71
A.省外人口大量遷入兩城市,使常住人口大增
B.圖中數據并不能反映出兩城市的城市化發展狀況
C.E市0~14歲少年兒童人數超過了F市
D.兩市均面臨勞動力就業緊張和老齡化問題
(4)讀圖分析中部六省的礦產資源分布有什么特點?這種分布對該地區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
(5)圖中陰影部分為我國重要的水稻種植區,分析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有利和不利的條件主要有哪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解析:第(1)題,從省區位置與輪廓判斷,圖中數碼①~⑥分別代表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均可計算得出。第(2)題,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防需要,我國二汽設置在了湖北武當山區的十堰市。從圖中可知,C、D的鋼鐵工業發展分別依靠了原料和燃料優勢。第(3)題,兩城市十年間常住人口增長迅速,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的共同作用,其遷入人口來源以各省內部其他地區為主,城市人口的增長是城市化發展的標志。兩城市0~14歲少年兒童人數可以用人口總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乘以少年兒童人數所占比重計算,兩城市15~65歲人口比重高,說明勞動力就業需求大,同時65歲以上人口比重均超過7%,說明老齡化程度加劇。第(4)題,礦產資源分布應結合圖例,從礦產種類分布角度回答。第(5)題,圖中陰影位于洞庭湖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河網密布,同時是人口密集地區,農業種植歷史悠久。但季風氣候降水變率大,易產生水旱災害。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答案:(1)豫 皖 晉 湘
(2)十堰市 國家安全 信息和交通方便 接近鐵礦產地 接近燃料地
(3)D
(4)特點:分布不均,相對比較集中;有色金屬礦、鐵礦主要分布在南部,煤、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部。
影響:有利于同類礦產大規模開采,節約成本;對該地區南北交通造成巨大的壓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有利條件: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湖泊眾多,灌溉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多,市場廣闊;科研技術力量雄厚。
不利條件:多水旱災害;春秋季節的寒潮天氣容易對水稻的生長造成危害。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限時規范訓練
點擊進入WORD鏈接
本部分內容講解結束
按ESC鍵退出全屏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嘉兴市| 镇远县| 黔南| 大埔区| 泽库县| 行唐县| 博客| 英山县| 深泽县| 奉新县| 尼玛县| 廊坊市| 涟源市| 家居| 栖霞市| 绥德县| 额尔古纳市| 孝义市| 曲沃县| 都安| 宜兰县| 白银市| 伊宁县| 得荣县| 怀宁县| 鞍山市| 普洱| 渝中区| 周口市| 保德县| 永定县| 长汀县| 垫江县| 吉木萨尔县| 金堂县| 青神县| 茌平县| 兴山县| 保德县|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