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七年級語文下期中考試前第三單元小人物的真性情溫暖生命—《阿長與〈山海經〉》隨文練筆課【自主學習】一、人物綜述對中國國民性的剖析與批判是魯迅一直秉持的態度。魯迅在小說中寫過一系列農村下層人物,從阿Q到祥林嫂,從七斤到愛姑,從來沒有一個人物受到魯迅的贊美,魯迅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展現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決絕。但唯一不同的是魯迅用罕見的頌歌式語言贊美了阿長,在魯迅的系類下層小人物群像中可以說長媽媽獨享此殊榮。這是否表明魯迅自己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夠全面呢?是否可以用“欣其善良”來補充呢?二、學習目標1.學習“熟讀”,把握主要內容,體會詳略安排的妙處,感受人物形象。2.學習“精思”,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深層意蘊。剖析兒童與中年雙重敘述視角轉換的特點,領悟作者情感。三、自主學習學 任務一 從標題中解讀隱含的密碼——詳略安排1.文章除了寫阿長與《山海經》的事情之外,還寫了那些事情?瀏覽課文,依照標題并列短語的樣式梳理概括文章內容。主要內容 詳略安排及用意2. 文章在整體上略寫了前六件事,詳寫最后一件事,但卻呈現出“略中有詳,詳中有略”的特點,嘗試分析并組內交流。答題范式:“圍繞 (事件),略(詳)寫 ,詳(略)寫 ”。提示——詳略安排。文章詳略的安排要服從中心表達的需要。略寫的內容能使讀者對人物有初步了解。詳寫的內容能豐滿人物形象與性格,彰顯作者真實情感與用意。【合作探究】師徒對研 任務二 從關鍵詞語中看心靈奇觀——感知神力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師徒對研1分鐘;徒弟先說,師傅補充。阿長的兩件事顯示出她“偉大的神力”,使“我”對她有了“敬意”。“偉大的神力”這一關鍵詞語出現在了文中哪些地方 找出來分析并交流。段落定位 具體語句 針對對象提示——抓關鍵詞。關鍵詞起到梳理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作用。乃至在行文思路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串聯起文章的主要內容。合作共研 任務三 從關鍵詞語中看心靈奇觀——品味神力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小組共研3分鐘。神力雖有敬意,但卻次次不同,“我”對她第一次產生“敬意”,為什么是“空前”的 結合下列表格嘗試分析過程。以前對她沒有“敬意”的原因 “敬意”沒有保持下去的原因段落定位 內容確定 段落定位 內容確定第二次的“敬意”與第一次的“敬意”有何不同 2. “神力”之說,自然是對阿長的敬佩與贊揚,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請結合文中內容,完成下表。提示——欲揚先抑。“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先從相反的貶抑處起筆,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深刻的印象。3.對于這樣一位“偉大神力”在“我”的記憶中永存影像的人,“我”為什么“終于不知道”她到底姓甚名誰?結合第1、2、30、31段,借助助讀資料,研討交流。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沒問她姓什么,但中人是衛家山人,既說是鄰居,那大概也就姓衛了。……(幾年后)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魯迅《祝福》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魯迅《孔乙己》立傳的通例,開首大抵該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魯迅《阿Q正傳》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鄒韜奮《我的母親》提示——無名人生的悲哀。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命運坎坷。他們身上不乏優良的品質、聰明與智慧,乃至具有“偉大的神力”,但在一個封閉落后、等級森嚴、人際關系極度冷漠的社會環境里,他們如螻蟻一般,無名無姓,自生自滅。作者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時,也為那些小人物的人性光芒所感動。像阿長,雖然身份低賤、地位卑微的人,卻永遠留存在“我”的記憶中,成為永不磨滅的影像,我們不難讀出其中的同情悲憫與深切懷念。從這個意義上講作者是“欣其善良”。4.你對阿長有怎樣的認識?請對阿長的形象進行概括。答題范式:從 中,可知這是一個 的人。任務四 從精思閱讀中悟文本意蘊——雙重視角與抒情1.精思敘述視角 品味視角之妙三十年過去,“如今的我”在回憶這些往事時,對阿長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嘗試剖析作者內心的獨白。答題范式:“童年的我眼中的阿長 ,成年的我明白,她 ”提示——雙重敘述視角。回憶性散文中有兩個“我”,雙重敘事視角是解讀回憶性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兩種敘述視角的轉換,既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阿長的深深懷念,又展現了對童年時期的自己和對阿長的成長的深刻思考。這種敘述方式使得文章既富有童趣,又充滿了溫情和深沉的懷念,對這個平凡甚至有不少缺點的小人物多了一絲寬容與理解,對她身上所展現的人性光輝多了一些懷念與感激。2.精思抒情結尾 領悟作者情感錢理群先生說:“阿長與《山海經》,那是―種對母愛的依戀,一種自我反思的愧意,一種對生命的養育者和社會底層不幸者的深沉的愛。”結合這段話,談談你對“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的理解。提示——頌歌式直接抒情。作者以深情的祝福將全文情感推向高潮。對于中國的國民性一直持嚴厲的批判態度的魯迅,用詩一樣的頌歌式的語言進行寫作是很罕見的。何況這句話還體現著宗教般的莊重感與儀式感,更是難得一見。它集中表現了魯迅對阿長的無限感激與思念,還有深深的歉疚。【整理提升】理 閱讀方法梳理讀標題,知內容明詳略,理重點關鍵詞,探情感析手法,塑形象抓視角,品意蘊練 讀寫融合 隨文練筆請結合阿長給我買《山海經》的內容,以第三人稱改寫 “阿長的故事”并分享交流。要求:1.詳略結合,對原文有適當的取舍;2.欲揚先抑,寫出曲折;3.轉換人稱,文中不要出現“我”字。【作業設計】必做:閱讀《朝花夕拾》中有關阿長的其他篇目,進一步體會阿長在魯迅心中的地位。選做:閱讀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進一步感受體悟身邊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