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 埃及——2025年春七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2024)課前導學【課本基礎知識填空】知識點一 地跨兩洲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 半球、 半球。(2)緯度位置: 穿過南部,地跨熱帶和北溫帶,大部分位于 、 地區。(3)海陸位置:非洲東北部,亞洲西側,跨 、 兩洲,北臨 、東臨 、南鄰蘇丹、西鄰利比亞。2.領土組成與國土面積(1)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是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國家。(2)埃及面積100.1萬平方千米。3.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埃及既是亞、非兩洲之間的陸路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4.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溝通 與 ,聯結 與 ,是扼守歐、亞、非三洲的主要國際航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后,大大縮短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間的航程。5.埃及的人文地理特點(1)人口:1.04億(2021年)。(2)民族:90%以上是 。(3)宗教:多信奉 。(4)語言:以 為官方語言。(5)人種:主要是 。(6)主要城市① :首都,位于尼羅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②亞歷山大:埃及最大的 ,位于地中海沿岸。知識點二 沙漠廣布1.地形埃及大部分地區海拔為200—700米, 占國土面積的90%以上。平原主要分布在和 ,地勢南 北 。2.人口分布(1)分布特點90%以上的人口聚居在尼羅河下游 和入海處形成的 。(2)原因水資源 ,地形 ,土壤 ,適合農耕;交通便利,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區。3.氣候(1)埃及大部分地區為 ,氣候炎熱干燥,發展農業熱量條件優越;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是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2)北部地中海沿岸為 ,降水稍多。4.河流——尼羅河(1)尼羅河的概況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第 長河,發源于 ,自南向北注入 。在埃及境內長1530千米,在寬十幾千米的尼羅河谷地,形成了一條“ ”。埃及人民盛贊尼羅河為“生命之河”。(2)尼羅河的貢獻尼羅河為沿岸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為埃及創造燦爛的古文明和發展現代經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尼羅河的定期泛濫①原因:上游流經 ,降水分干、濕兩季,6-10月為濕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容易泛濫。②好處:帶來肥沃土壤,有利于 。③治理措施:修建 。④修建大壩的利與弊利:防洪、發電、灌溉、養殖、旅游等。弊:破壞生態環境。知識點三 發展中的工農業1.工業(1)工業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埃及實行開放政策,經濟獲得較快增長。(2)現狀:目前,埃及工業的規模在非洲僅次于南非。(3)主要工業部門:石油化學、電力、鋼鐵、機械制造、紡織、食品等,石油化學工業地位突出。2.農業(1)分布:農業生產集中在灌溉條件好的 和 。(2)發展條件: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區水源 、地形 、土壤 ;光照、熱量 。(3)主要農作物:棉花、小麥、甘蔗和水稻等,當地生產的 以其優良品質享譽世界。【知識點拓展】埃及盛產長絨棉的有利條件(1)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2)緯度低,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3)有尼羅河流經,灌溉水源充足。(4)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知識點四 富有特色的旅游業1.文明古國埃及是 的發祥地之一。2.發達的旅游業埃及旅游業 ,國際旅游收入是其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3.豐富的旅游資源(1)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古城等名勝古跡,以及阿斯旺大壩等。(2)熱帶沙漠風情、尼羅河沿岸風光等。答案知識點一 地跨兩洲1.(1)北 東半球;(2)北回歸線 北溫帶 低緯度;(3)亞 非 地中海 紅海4.紅海 地中海 大西洋 印度洋5.(2)阿拉伯人;(3)伊斯蘭教;(4)阿拉伯語;(5)白色人種;(6)①開羅;②港口城市知識點二 沙漠廣布1.沙漠 尼羅河沿岸 河口三角洲 高 低。2.(1)河谷平原 三角洲;(2)豐富 平坦 肥沃3.(1)熱帶沙漠氣候 水源;(2)地中海氣候4.(1)一 東非高原 地中海 綠色長廊;(3)①熱帶草原氣候區,②農業生產,③阿斯旺大壩知識點三 發展中的工農業2.(1)尼羅河谷地 三角洲地區;(2)充足 平坦 肥沃 豐富;(3)長絨棉知識點四 富有特色的旅游業1.世界古代文明2.發達【基礎試題練習】古埃及人很早就發現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濫的規律,并找到與之相適應的農業耕作方式。他們將一年分為三季(每季4個月),即“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人們在泛濫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區形成一條“綠色長廊”。下圖示意埃及概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埃及的主要人種是( )A.白色人種 B.黑色人種 C.黃色人種 D.黑白混血人種2.影響“綠色長廊”農業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水源 D.土壤3.該地區盛產長絨棉的優勢條件是( )A.光照充足 B.氣溫年較差大 C.雨熱同期 D.年降水量豐富古埃及與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關于埃及基本情況的敘述,錯誤的是( )A.開羅是非洲最大城市和埃及最大海港 B.盛產優質長絨棉C.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屬白色人種 D.是跨亞、非兩大洲的非洲國家5.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大江大河,尼羅河被稱為埃及的“母親河”,它對埃及的貢獻有( )①沿岸地區土壤肥沃,有利于發展農業②尼羅河為其提供了寶貴水源③河流徑流量變化大,會定期泛濫,引發災害④為沿岸地區提供便利的水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中東的埃及是文明古國,文化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圖為埃及旅游資源分布圖和開羅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埃及的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 B.尼羅河沿岸 C.首都附近 D.地中海沿岸7.到埃及旅游需要攜帶的裝備及其原因、搭配合理的是( )A.墨鏡、防暑藥—炎熱干燥 B.棉衣、羽絨服—寒冷干燥C.雨傘—降水豐沛 D.氧氣瓶—空氣稀薄2023年12月18日,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阿拉曼新城住宅樓舉行封頂儀式,阿拉曼新城建設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對接埃及“2030愿景”的重要典范。下圖為阿拉曼位置和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與埃及首都開羅相比,阿拉曼新城的發展優勢是( )A.鄰國眾多 B.水源豐富 C.海運便利 D.科技發達9.阿拉曼新城建造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 )A.泥石流頻發 B.夏季炎熱干燥 C.地勢起伏大 D.冬季多暴風雪10.阿拉曼新城建成后能夠( )①完善周邊基礎設施②加大長絨棉進口量③緩解埃及住房壓力④充分開發沿岸資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綠氫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產生氫氣的過程,實現潔凈能源的利用和碳排放的減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埃及發展綠氫產業的有利條件是( )A.礦產資源豐富 B.海拔高,空氣稀薄C.緯度低,太陽輻射強 D.地形平坦,施工難度小12.綠氫項目的建成對當地發展的意義有( )①變沙漠為森林②提供能源支持③促進經濟發展④減少環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某公司組織員工去埃及進行旅游。回國之后,他們向朋友講述在埃及的見聞,不可信的是( )A.埃及大部分居民為白色人種B.雄偉的獅身人面像C.尼羅河流經這里D.到處是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14.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讀埃及部分城市和農作物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運河連通商貿】據統計,每年約有1.8萬艘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只通過蘇伊士運河,占世界海運貿易的14%。(1)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__________,聯結大西洋與印度洋,是扼守非洲、歐洲與__________三大洲的主要國際航道,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另外與陸路運輸相比,海運具有__________的優勢,使蘇伊士運河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之一。【綠洲孕育白金】埃及是世界上重要的長絨棉出口國之一。由于品質好,被譽為“白金”,它的價格也是世界上最貴的。長絨棉生長喜熱喜光,要求氣溫在10~36℃、有灌溉水源的地區。(2)埃及長絨棉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根據材料分析埃及長絨棉品質優良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古都攜手新城】埃及現在的首都是開羅,它不僅是埃及目前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整個非洲、阿拉伯世界以及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城市,整個城市橫跨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總面積為3085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280萬人,占埃及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還多,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20世紀以來,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到開羅,在城市迅速擴張的同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和電力方面的緊張局勢加劇。2015年以來,埃及當局在開羅以東45千米的沙漠空地建設一個新的行政首都,被稱為“新開羅”。(3)開羅在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__________,建設新首都可以有效緩解__________等問題。15.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思維推演 以古鑒今同學們在地理課上學習《埃及》時,通過老師播放的視頻感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輝煌成就。隨即老師提出了本節課的核心問題:“為什么曾經輝煌的古埃及文明會衰落呢?”線索一:埃及的位置與范圍(1)埃及西鄰撒哈拉沙漠,東瀕紅海,北臨_______(海),南有東非高原,地域相對閉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與外界的交流。線索二:埃及的自然環境與農業(2)埃及大部分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沙漠廣布,農業活動集中在_______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帶,農業發展空間受限。河水的泛濫導致______________災害頻發,糧食供應不穩定,嚴重影響了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我的建言獻策(3)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思維線索,從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你對埃及經濟發展的建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埃及屬于中東國家,主要為阿拉伯人,屬白色人種,普遍信奉伊斯蘭教,使用阿拉伯語,A正確。故選A。2.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題目中的“綠色長廊”是指尼羅河沿岸地區,尼羅河沿岸發展農業生產的水源主要來自尼羅河水的灌溉,C正確。故選C。3.答案:A解析:埃及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炎熱干燥,光照充足,充足的光照是埃及盛產長絨棉的優勢條件,埃及大部分地區氣溫年較差小、雨熱不同期、年降水量少,A正確。故選A。4.答案:A解析:開羅是埃及首都,是非洲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亞歷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A符合題意;埃及盛產優質長絨棉,B不符合題意;埃及屬于北非,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屬于白色人種,C不符合題意;埃及是跨亞、非兩大洲的非洲國家,D不符合題意。故選A。5.答案:B解析:尼羅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這一地區的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每年尼羅河河水的泛濫,給河谷披上一層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區土壤極其肥沃,莊稼可以一年三熟;埃及沙漠面積廣大,尼羅河為其提供了寶貴水源,也為沿岸地區提供便利的水運,①②④正確;尼羅河河流徑流量變化大,會定期泛濫,引發災害屬于不利條件,③錯誤。綜上,B正確。故選B。6.答案:B解析:埃及旅游資源豐富且集中,據圖可知,埃及的旅游景點主要分布在埃及東部的尼羅河沿岸,其他地區分布較少且分散,B正確。故選B。7.答案:A解析:埃及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炎熱,晴天多,太陽輻射強烈,降水稀少,到埃及旅游應準備防暑藥、遮陽傘、墨鏡和飲用水,A正確;不需要準備羽絨服,棉衣、雨傘,BC錯誤;埃及空氣不稀薄,不需要準備氧氣瓶,D錯誤。故選A。8.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阿拉曼新城瀕臨地中海,沒有瀕臨其它國家,A錯誤;讀圖可知,阿拉曼屬于地中海氣候,降水雖然比較豐富,但是沒有瀕臨河流,水資源不如尼羅河流經的開羅豐富,B錯誤;阿拉曼新城瀕臨地中海,海運便利,C正確;開羅是首都,科技更發達,D錯誤。故選C。9.答案:B解析:阿拉曼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阿拉曼新城建造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夏季炎熱干燥,B正確;當地沒有河流,泥石流少,A錯誤;當地地勢比較平坦,起伏不大,C錯誤;當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沒有暴風雪,D錯誤。故選B。10.答案:C解析:阿拉曼新城建成后能夠①完善周邊基礎設施;③緩解埃及住房壓力;④充分開發沿岸資源,①③④正確;埃及是世界重要的長絨棉出口國,②錯誤。綜上,C正確。故選C。11.答案:C解析:綠氫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等)產生氫氣的過程,埃及大部分位于低緯度,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C正確;綠氫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等)產生氫氣的過程,海拔、礦產資源、地形對發展綠氫影響較小,ABD錯誤。故選C。12.答案:D解析:綠氫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等)產生氫氣的過程,綠氫項目的建成對當地發展的意義有②提供能源支持,③促進經濟發展,④減少環境污染,②③④正確;綠氫項目不能變沙漠為森林,①錯誤。綜上,D正確。故選D。13.答案:D解析:埃及位于非洲北部,大部分屬于白色人種,A不符合題意;埃及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B不符合題意;尼羅河流經埃及境內,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C不符合題意;埃及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沙漠面積大,植被覆蓋率低,D符合題意。故選D。14.答案:(1)地中海;亞洲;運量大(運費低)(2)尼羅河;主要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光熱資源充足:尼羅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緊張;電力緊張等解析:(1)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與地中海,聯結大西洋與印度洋,是扼守歐、亞、非三洲的主要國際航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與陸路運輸相比,海運的優勢主要體現為運量大、運價較低等。(2)埃及長絨棉的產區集中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定期泛濫,給兩岸帶來了肥沃的土壤,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光熱資源充足,適宜棉花的生長。(3)由材料可知,開羅總面積為3085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280萬人,占埃及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還多,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因此,人口過多是開羅在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新首都可以緩解開羅地區人口稠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分散開羅的行政職能;促進東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宜居條件,創造就業機會。15.答案:(1)地中海(2)尼羅(河) 洪澇(3)發展旅游業;發展石油工業;拓寬蘇伊士運河,增加過船稅收;出口棉花或利用棉花發展紡織工業;發展僑匯。解析:(1)埃及地處北非,西鄰撒哈拉沙漠,東瀕紅海,北臨地中海,南有東非高原,地域相對閉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與外界的交流。(2)埃及因為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旱,沙漠廣布,故主要依靠尼羅河的河水來灌溉,以發展種植業,故農業活動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帶。尼羅河主要流經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為干濕兩季,每年雨季,河水泛濫,導致洪澇災害頻發,糧食供應不穩定,嚴重影響了文明的可持續發展。(3)埃及旅游資源豐富,如: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納賽爾水庫、蘇伊士運河風光等,故適宜發展旅游業;埃及石油資源豐富,故可發展石油工業;埃及依靠蘇伊士運河來獲得過境費,故可拓寬蘇伊士運河河道,以增加通船量和船舶噸位來提高收入;埃及是世界上長絨棉生產最多的國家,故可出口棉花或利用棉花來發展紡織工業;埃及是阿拉伯國家,許多民眾到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打工,所以埃及獲得大量僑匯,可以進一步鼓勵本國國民到風俗習慣相同的中東國家去賺取外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