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自尊的人》教案一、教學背景分析(一)課標依據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本框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健全人格中的“初步具有自尊自強、堅韌樂觀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學段目標中的“養(yǎng)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在生活中磨練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學段內容中的“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學會傾聽和表達,學會團結和包容,養(yǎng)成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形成合群而獨立的健康人格?!?br/>(二)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二單元《煥發(fā)青春活力》的第三課《人貴自尊》的第二框題《做自尊的人》。前一框《人須有自尊》為本框奠定基礎,側重強調自尊的重要性;本框從維護人格尊嚴、自我提升、尊重他人三方面,引導學生將自尊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和行為習慣。本框既是對前一框的深化,又為后續(xù)“自信”“自強”內容的學習做鋪墊,在教材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助力學生逐步構建完整的自我成長與品德塑造。(三)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關注自身形象與他人評價,對自尊有一定感知,但理解可能較為片面。前一框“人須有自尊”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自尊的重要性,可如何踐行仍較模糊。本框“做自尊的人”內容,恰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不過,因涉價值觀養(yǎng)成,學生認知和生活經驗差異大,在維護人格尊嚴、理解尊重他人等抽象內容時,部分學生或存在困難,需教師針對性引導。二、教學目標1.掌握維護人格尊嚴的做法,理解提升自我的途徑,懂得尊重他人的要點。2.學會制定執(zhí)行自我提升計劃,增強尊重他人的意識和能力。3.堅定維護人格尊嚴,樹立積極的自我提升態(tài)度,形成尊重他人、包容差異的品質。三、教學重難點重點:如何做自尊的人。難點:如何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四、教學過程設計新課導入猜猜他是誰?展示關鍵詞:裸辭、田園、喝酒、菊花、寫詩 設問:根據關鍵詞提示,猜猜他是誰? 教師引入:同學們,如今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大家壓力也不小。最近流行一個詞叫“裸辭”,很多人想放下工作,追尋內心的寧靜。其實,早在千年前,就有個人做了類似的選擇。他告別官場,回歸田園,在菊花盛開的時節(jié),飲酒作詩,享受自然。大家猜到他是誰了嗎? 預設學生回答:……(展示對陶淵明的生平介紹。) 情境任務:根據提示回答問題。 任務說明:設疑激趣,導入新課。教師總結:沒錯,他就是陶淵明。那從他的故事里,我們能學到哪些做自尊之人的道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3.2課《做自尊的人》 。設計意圖:采用“裸辭”等關鍵詞導入,能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使其思維從日常生活過渡到課堂。趣味問答激發(fā)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習“做自尊的人”營造輕松積極的氛圍,讓學生更主動投入學習。探究新知探究一:拒五斗折腰,守人格尊嚴【情境材料1】 展示材料: 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有一次,上級派督郵來檢查工作。縣吏告訴陶淵明,要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聽后,長嘆一聲:“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意思是他不能為了那微薄的俸祿,就向這些小人卑躬屈膝。于是,他毅然辭去官職,回歸田園。 設問: “不為五斗米折腰”體現(xiàn)出陶淵明怎樣的品質?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典故? 預設學生回答: 問題1:自尊 問題2: 學生A:晏子使楚 學生B: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學生C:…… 【情境材料2】 設問: 結合以上三幅漫畫談談,在生活中我們如何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預設學生回答:…… 【情境材料3】 設問:你如何看待店主和張某的行為? 展示相關鏈接法律條例: 教師總結:做自尊的人我們要學會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我們要恪守為人之德,堅持人格獨立,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面對他人的議論或批評,我們要有平和、豁達的心態(tài),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面對他人的侮辱和詆毀,我們應當予以回擊,必要時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情境任務:結合材料,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并分享。 任務說明:以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跡為切入點,讓學生直觀感知堅守人格尊嚴的內涵。從陶淵明的抉擇延展到日常生活,鼓勵學生聯(lián)想類似事例,激發(fā)討論熱情。結合漫畫和具體案例,將抽象概念具象化,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探索維護人格尊嚴的有效方法。探究二:離官場腐朽,修自我升華【情境材料】 展示材料: 東晉末年,廣場的黑暗與腐朽讓難以適應的陶淵明選擇歸隱回到田園。雖然生活清苦,但他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心靈的寧靜。他每日與農田、莊稼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勞作之余,他堅持讀書,從古代圣賢的智慧中汲取養(yǎng)分;他寫詩,用文字記錄下田園生活的點滴感悟、自然景色的美好以及內心的寧靜…… 設問:關于陶淵明的詩你了解多少?讓我來考考你! 展示活動:詩韻桃源大闖關 游戲說明:老師說出上句詩,小組成員平板快速搶答接下句。答對得分,答錯扣分,得分最高一組獲得“桃源詩韻之星”稱號。 教師總結:同學們,剛剛的“詩韻桃源大闖關”大家表現(xiàn)都超棒!從這些詩句里,我們能感受到陶淵明文字的魅力。不過,大家知道嗎?歸隱田園陶淵明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清苦,他一生平淡,沒有做過高官,沒有大富大貴,為何千年來一直備受人們尊重? 設問:結合材料談談,陶淵明一生平淡,沒有做過高官,沒有大富大貴,為何千年來一直備受人們尊重? 預設學生回答: A同學:陶淵明有高尚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B同學:堅持追求精神富足,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有巨大成就。 C同學:不斷充實提升自己…… 教師過渡:大家分析得很到位,陶淵明在困境中堅守精神追求,贏得尊重。那反觀我們自身,如何在學習和生活里成為自尊且不斷進步的人呢?接下來,就請大家從這兩方面,為自己制定一份提升計劃。 預設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學會不斷提升自己。真正的自尊,來自一個人的努力、拼搏和進取。在學習上,我們應努力充實自己,開闊視野,增長智慧;在生活中,我們要不斷歷練自己,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個人修養(yǎng)。 情境任務:小組合作搶答 任務說明:本次課堂游戲“詩韻桃源大闖關”,借詩句搶答激發(fā)學生對陶淵明詩作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在比拼中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為后續(xù)探討陶淵明清苦卻堅持讀書、形成獨特人生哲學的內容做鋪墊,引導學生領悟自尊需不斷提升自我。 情境任務:各抒己見,根據自身實際制作提升計劃。 任務說明:通過呈現(xiàn)陶淵明清苦卻堅持讀書、思考人生的材料,引導學生探究其受人尊重的原因,自然切入“自尊需不斷提升自己”。讓學生制定提升計劃,旨在將抽象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全面成長。探究三:赴彭澤為令,傳尊重之道【情境材料1】 展示材料: 陶淵明去做彭澤縣令,上任時卻沒有帶家眷。為了解決家人日常生活的困難,他派了個仆人給兒子,并特地寫信囑咐兒子說:“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設問:“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這句話對我們與人交往帶來怎樣的啟發(fā)? 預設學生回答: A同學:學會善待他人 B同學:尊重是相互的 C同學:學會換位思考…… 【情境材料2】 探究與分享:在表演節(jié)目時,小章扮演了一只烏鴉,小勇便給小章起了個難聽的綽號。小章特別不喜歡,多次表示反對。但小勇覺得好玩,課間還不停地叫著這個綽號。小章忍無可忍,反駁了一句。小勇感覺受到了傷害,兩個人便爭執(zhí)起來。 設問: 1.你如何評價小章和小勇的行為 2.結合以上情境,說說自尊與尊重他人有什么關系。 進一步展示: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 教師總結:學會尊重他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隱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視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接納他人不同的個性和處世風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習慣,珍視他人的勞動和付出。 情境任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任務說明:借助陶淵明“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的言論,引導學生理解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重要體現(xiàn)。結合書中案例,讓學生深入探究自尊與尊重他人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尊重,培養(yǎng)尊重他人隱私、人格等良好品質。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對陶淵明一生的探討,我們清晰地知道了如何做一個自尊的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在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面對生活清苦仍堅持讀書創(chuàng)作,不斷提升自我;他那句“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更是教會我們尊重他人。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在生活里堅守底線,維護尊嚴;在學習中勤奮進取,充實自己;在人際交往時,尊重他人的差異、隱私和付出,真正成為自尊的人。設計意圖:以陶淵明的生平事跡與言論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自尊的內涵與踐行方式。借“不為五斗米折腰”讓學生直觀感受維護人格尊嚴的重要性;從他清苦卻堅持讀書創(chuàng)作,啟發(fā)學生明白不斷提升自我是自尊的基石;由“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探討尊重他人和自尊的關聯(lián)。旨在讓學生以陶淵明為榜樣,將抽象的自尊概念具象化,在學習與生活中全方位踐行,成為有尊嚴、懂尊重、持續(xù)成長的人。總結升華展示材料: 情境任務:欣賞摘句,思考感悟。 任務說明:引用楊絳先生的話,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我與他人,理解自尊不是盲目自大或自卑,而是基于對自身和他人的平等尊重。以此深化課堂主題,讓學生在今后生活中,能以平和、自尊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教師總結: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從多方面探討了如何做自尊之人。楊絳先生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也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希望大家維護尊嚴、提升自我、尊重他人,以平視姿態(tài),成為真正自尊的人。設計意圖:在課程末尾引入楊絳先生的名言,一方面,借名言的哲理性,打破學生對自尊的片面認知,糾正或高或低的心態(tài)偏差,讓學生明白自尊應是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將課堂所學維護尊嚴、提升自我、尊重他人等內容串聯(lián)起來,引導學生用平視視角整合這些要點,深刻領悟自尊內涵,從而在生活中真正踐行,實現(xiàn)從知識理解到行為塑造的轉化。隨堂練習1. 下列行為中,能體現(xiàn)做自尊的人要維護自己人格尊嚴的是( B ) A. 考試失利后,默默努力,下次爭取考好 B. 面對同學的嘲笑,不與其計較,保持冷靜 C. 被老師誤解時,立即大聲反駁,證明自己沒錯 D. 為了讓同學羨慕,借錢買名牌衣服 2. 下列做法中,有助于提升自己從而成為自尊的人的是( B ) ①每天堅持閱讀,拓寬知識面 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能力 ③遇到困難就退縮,避免出丑 ④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不斷完善自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下列名言中,能體現(xiàn)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尊重的是( D ) A.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献?B. 天生我材必有用?!畎?C.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D.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4. 小明和小剛是同桌,小明學習成績好,小剛成績相對較差。小明經常在同學面前嘲笑小剛笨,說他怎么努力都沒用。一次考試后,小剛成績有所進步,小明卻說是他運氣好。小剛很生氣,和小明大吵了一架。 (1)請從尊重他人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行為。 (2)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做? 參考答案: (1)小明的行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平等對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歧視他人;同時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2)如果我是小明,我會尊重小剛,看到他的努力和進步,真誠地為他高興。當他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主動幫助他,而不是嘲笑他,做到尊重他人,與同學友好相處。板書設計布置作業(yè)深度閱讀與感悟:閱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結合課上“平視”觀點,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讀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