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學習完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后,玲玲和貝貝覺得大洲內部的自然地理環境過于復雜,存在著顯著的景觀差異。要想更好地學習和認識大洲,需要我們將大洲劃分為不同的“區(塊”來進一步深入探究。下面,以亞洲為例,了解“劃區”的方法。任務一:了解亞洲“劃區”的方法亞洲幅員遼闊,跨緯度、經度較多,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復雜性、典型性,是全球最大的陸地自然綜合體。人們根據亞洲內部的地理方位,在綜合考慮其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基礎上,將亞洲大致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勾畫:在圖7-63中勾畫亞洲6個地區的范圍,并分別描述它們的地理位置。北亞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多在高緯度地區。北臨北冰洋,南接中亞和東亞,西至烏拉爾山脈,東至白令海峽,氣候寒冷。北亞的地理位置東亞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主體緯度范圍為20°N-50°N,屬中緯度地區。其東臨太平洋,西接中亞內陸,南瀕南海,北靠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海陸兼備,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亞洲大陸與太平洋的重要樞紐。東亞的地理位置東南亞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緯度范圍大致為10°N至10°S,橫跨赤道,屬熱帶地區。其東臨太平洋,西瀕印度洋,北接東亞,南靠大洋洲,海陸兼備,是連接亞洲與大洋洲的重要樞紐。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南亞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緯度范圍大致為0°-37°N,橫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南臨印度洋,北靠喜馬拉雅山脈,東接東南亞,西連西亞,海陸兼備,是連接亞洲與印度洋的重要樞紐。南亞的地理位置西亞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主要處于25°N~40°N之間,地處亞洲西南部,介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陸湖)之間。西亞的地理位置中亞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緯度范圍大致為35°N-55°N,屬中緯度地區。其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東接東亞,西至里海,北鄰西伯利亞,南靠南亞,遠離海洋,氣候干旱。中亞的地理位置填表:結合有關資料,完成下表。地區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西亞 中亞 北亞主要國家主要地形類型主要氣候類型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高原、山地、平原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山地、丘陵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高原、山地、平原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熱帶沙漠氣候高原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丘陵和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和平原思考:在對亞洲進行“劃區”時,“南亞”這個區的劃定除考慮方位因素外,還考慮了哪些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任務二:理解“劃區”的主要依據和作用南亞的劃定還考慮了地形(被喜馬拉雅山脈等山體阻隔)、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河流(印度河、恒河等)、宗教文化(印度教、佛教發源地)、人口分布(人口密集)等要素。討論:將某個較大的區域劃分為若干個小區域的方法,對我們今后的 地理學習有哪些重要作用?區域劃分有助于簡化復雜地理現象,便于分塊學習和理解。能突出區域特征,便于比較差異,培養綜合分析能力,提升地理思維,增強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應用。遷移:選擇某一大洲的地形分布圖和氣候分布圖,嘗試對該大洲進行 “劃區”。歸納:闡釋自己這樣“劃區”的目的和依據。交流:與同學交流自己的“劃區”方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任務三:對其他大洲進行“劃區”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將非洲分區,可以劃分為以下區域:北非:地形以沙漠和半沙漠為主,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東非: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西非: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中非:地形以剛果盆地和高原為主,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南非: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氣候為地中海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亞洲地域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受此影響,各地飲食、民居、經濟發展等各不相同。王老師讓班級同學探討亞洲不同地理分區的民居、飲食、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劃區”的作用。圖1為亞洲地理分區示意圖,圖2為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圖3為亞洲部分特色民居景觀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學以致用圖1圖2圖3【劃分依據】(1)劃分亞洲地理分區的主要依據是( )CA.自然環境差異 B.人文景觀差異C.地理方位差異 D.人類活動差異(2)北亞是指________(填國家)的亞洲部分。該國雖然有3/4的領土在亞洲,但按其政治、經濟和文化根源劃分,該國屬于____洲國家。俄羅斯歐【自然環境與民居差異】(3)北亞北臨________,氣候寒冷,該地特色民居是______,這種獨特的房屋不僅能夠抵擋寒風,還能利用雪的隔熱性和地熱來保持溫暖。(4)西亞的特色民居是______,推測當地主要為__________氣候,厚墻、小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5)北亞和西亞的民居建材選擇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北冰洋冰屋碉樓熱帶沙漠隔熱和阻止風沙便于就地取材(7)東南亞菜肴口味通常偏酸辣,會大量且廣泛地運用各種新鮮香料,請簡析其原因。東南亞氣候濕熱,酸辣口味利于開胃、祛體內濕氣;盛產各類香料,方便易得;食材變質速度快,香料可以起到去異味和提鮮作用;等等。【自然環境與飲食差異】我國游客赴東南亞旅游時,特別喜歡品嘗當地的熱帶水果和海鮮。(6)我國位于亞洲地理分區的______,氣候類型雖然多樣,但____帶范圍小,因此我國游客在東南亞旅游時喜歡品嘗當地水果。東亞熱【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8)南亞的主要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氣候,雨熱同期,利于農業生產,但季風氣候不穩定,易發生______災害。熱帶季風旱澇(9)中亞國家地處內陸,氣候主要是____________氣候,降水少,河流多為______ 河(填“內流”或“外流”),環境閉塞,經濟發展相對______(填“緩慢”或“快速”)。溫帶大陸性內流緩慢【“劃區”的作用】(10)亞洲不同地理分區的自然環境存在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同,而同一地理分區內部的自然環境特征相近。“劃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亞洲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征、變化和分布規律及其對人文景觀的影響。人文景觀(人類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湘教新版】7下第七章 探究與實踐 《“劃區”識世界》教學課件.pptx 三分鐘帶你看遍亞洲所有國家風景[超清版].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