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3 平行線的性質第2課時 平行線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1.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2.讓學生進一步學會識圖,能將復雜圖形分解為基本圖形,會對已知條件和結論進行轉化,能建立已知和未知間的聯(lián)系,并理解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3.通過體會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讓學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重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難點:平行線性質和判定靈活運用.一、導入新課知識鏈接思考: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之間的關系.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綜合運用問題1:平行線的判定有哪些方法?你還知道平行線的其他判定方法嗎?除3種常用的判定方法,還有有關平行線基本事實的推論.問題2:完成下表中平行線性質的填空.圖形 已知 結果 依據同位角 a∥b ∠1=∠2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 a∥b ∠3=∠2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 a∥b ∠2+∠4=180°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1)教材P50例1,課件出示,學生獨立思考,老師總結.(2)教材P51例2,課件出示,學生獨立思考,老師總結.(3)教材P51例3,課件出示,學生獨立思考,老師總結.練一練:(1)如圖①,若AB∥DE,AC∥DF,試說明∠A=∠D.請補全下面的解答過程,括號內填寫依據.解:因為AB∥DE( ),所以∠A=________( ).因為AC∥DF( ),所以∠D=________( ).所以∠A=∠D( ).(2)如圖②,若AB∥DE,AC∥DF,試說明∠A+∠D=180°.請補全下面的解答過程,括號內填寫依據.解:因為AB∥DE( ),所以∠A=________( ).因為AC∥DF( ),所以∠D+________=180°( ).所以∠A+∠D=180°( ).(1)已知 ∠CPE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CPE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換(2)已知 ∠CPD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 ∠CPD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等量代換要點歸納:解題思路:1.先由題目給出的角的關系,判定得到兩直線平行.2.再用平行線的性質,計算角之間的關系.總結:角之間的關系平行角之間的關系 探究二:有關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拐點”問題如圖,AB∥CD,∠A=100°,∠C=110°,求∠AEC的度數(shù).請補全下列解答過程.解:過點E向右作EF∥AB.∵AB∥CD(已知),∴________∥_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線的兩直線平行).∴∠A+∠________=180°,∠C+∠________=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又∵∠A=100°,∠C=11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EC=∠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 EF 1 2 1 80 2 70 80 70 150變式訓練:如圖,AB∥CD,∠BAE=∠BCD,AE⊥DE,∠ABC=35°,求∠EDC的度數(shù).過E向右作EK∥CD,∵AB∥CD,∴EK∥AB.∴∠CDE+∠DEK=180°,∠BAE+∠AEK=180°,∠ABC+∠DCB=180°.∵∠BAE=∠BCD,∴∠AEK=∠ABC=35°.∵AE⊥DE,∴∠AED=90°.∴∠DEK=90°-35°=55°.∴∠CDE=125°.三、當堂檢測1.如圖,已知∠DAC=∠C,則與∠B相等的角是( D )A.∠BAC B.∠CC.∠DAC D.∠EAD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2.如圖,∠1+∠2=180°,∠3=25°,則∠4的度數(shù)為( B )A.165° B.155° C.145° D.135°3.如圖,已知∠1=∠2,∠BAD=∠BCD,有下列結論:①AB∥CD;②AD∥BC;③∠B=∠D;④∠D=∠ACB.其中正確的有( C )A.1個 B.2個 C.3個 D.4個(其他課堂拓展題,見配套PPT)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能理解并能夠綜合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能及時地提出問題并能主動地在小組內解決問題,但個別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要加強教育與引導.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1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第1課時 對頂角、補角和余角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對頂角、補角、余角等概念,掌握對頂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2.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有條理表達的能力.重點:對頂角、補角、余角的性質及應用.難點:余角、補角的性質.一、導入新課知識鏈接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哪些呢?相交和平行.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對頂角的概念及其性質自學教材P34觀察·交流,并完成以下問題:問題1: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O,∠1和∠2有什么位置關系?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1的兩邊與∠2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1=∠2.要點歸納:1.對頂角的概念: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O,∠1和∠2有公共頂點O,并且它們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兩個角叫作對頂角.2.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探究二:補角和余角的概念活動1:畫一畫:1.請畫出兩個角,使他們的和為90°.2.請畫出兩個角,使它們的和為180°.3.小組交流畫法,相互點評.4.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補角、余角的定義.問題2:如圖,∠1與∠3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1+∠3=180°.要點歸納:1.補角:一般地,如果兩個角的和是180°,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2.余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90°,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余角. 探究三:補角和余角的性質如圖①,打臺球時,選擇適當?shù)姆较蛴冒浊驌舸蚣t球,反彈后的紅球會直接入袋,此時∠1=∠2,將圖①簡化成圖②,ON與DC交于點O,∠DON=∠CON=90°,∠1=∠2.活動2: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下列問題:在圖②中,(1)哪些角互為補角?哪些角互為余角?(2)∠3與∠4有什么關系?為什么?(3)∠AOC與∠BOD有什么關系?為什么?(1)互為補角:∠3與∠AOC,∠4與∠BOD,∠DON與∠CON;互為余角:∠1與∠3,∠2與∠3,∠2與∠4,∠1與∠4;(2)∠3=∠4.理由:∵∠1+∠3=90°,∠2+∠4=90°,且∠1=∠2,∴∠3=∠4;(3)∠AOC=∠BOD.理由:∵∠AOC+∠3=180°,∠BOD+∠4=180°,且∠3=∠4,∴∠AOC=∠BOD.要點歸納: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下列各圖中,∠1與∠2是對頂角的是D如圖,直線AB、CD、EF相交于點O,∠1=40°,∠BOC=110°,求∠2的度數(shù).∵∠1=40°,∠BOC=110°(已知),∴∠BOF=110°-40°=70°.∵∠2=∠BOF(對頂角相等),故∠2=70°.三、當堂檢測1.若∠A=75°,則∠A的余角為( A )A.15° B.75°C.80° D.105°2.下面四個圖形中,∠1與∠2是對頂角的是( C )3.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且∠AOD+∠BOC=100°,則∠AOC的度數(shù)為( B )A.150° B.130° C.100° D.90°(其他課堂拓展題,見配套PPT)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互余 互補兩角間的數(shù)量關系 兩個角的和是90° 兩個角的和是180°對應圖形性質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本節(jié)課學習了對頂角及其性質.教學中可讓學生自己畫這些角,結合圖形說出對頂角的特征.對頂角的識別是易錯點,可以結合例題進行練習,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糾錯,不斷進步.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2 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第1課時 利用同位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1.經歷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過程,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并能解決一些問題.2.會識別由“三線八角”構成的同位角,會用三角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3.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重點:探索兩直線平行的條件的過程.難點:掌握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能靈活運用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一、導入新課知識鏈接舉出生活中兩直線平行的例子.答:鐵軌、窗柜、黑板相對的兩邊.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同位角的概念活動1:做一做:如圖,三根木條相交成∠1,∠2,固定木條b,c,轉動木條a.觀察∠2的變化以及它與∠1的大小關系.(1)木條a與木條b的位置關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改變圖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試一試,當∠2與∠1的大小滿足什么關系時,木條a與木條b平行?畫出圖形,填下列表格:圖形∠2與∠1的大小關系 ∠2____∠1 ∠2____∠1 ∠2____∠1木條a與b的位置關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要點歸納:1.兩直線AB、CD被直線l所截,具有∠1和∠2這樣位置關系的角稱為同位角.2.位置特征:①有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②在另一邊的方向相同.3.圖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圖形中有同位角. 探究二:利用同位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思考:你還記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嗎?問題1:畫圖過程中,三角尺起著什么作用?保持∠1與∠2相等.問題2:直線AB,CD位置關系如何?AB∥CD.要點歸納:判定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探究三:平行線基本事實及推論活動2:畫一畫:(1)你能過直線AB外一點P畫直線AB的平行線嗎?能畫出幾條?(2)分別過點C,D畫直線AB的平行線EF,GH,那么直線EF,GH平行嗎?畫圖(如下):要點歸納: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平行線的傳遞性: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幾何語言表達:如果b∥a,c∥a,那么b∥c.三條直線a,b,c,若a∥c,b∥c,則a與b的位置關系是BA.a⊥b B.a∥bC.a⊥b或a∥b D.無法確定如圖,你能說出木工用圖中的角尺畫平行線的道理嗎?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直線AB,CD分別與EF相交于點G,H,已知∠1=70°,∠2=70°,試說明:AB∥CD.解析:要說明AB∥CD,可轉化為說明∠1與其同位角相等,這由∠2的對頂角容易得出.因為∠2=∠EHD(對頂角相等),∠2=70°,所以∠EHD=70°.因為∠1=70°,所以∠EHD=∠1.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三、當堂檢測1.下圖中,∠1與∠2是同位角的是B2.如圖,已知∠1=∠2,則直線a與直線b的關系是AA.平行 B.相交C.垂直 D.不能確定 第2題圖 第3題圖3.如圖是一個游泳賽道,若AB∥CD,CD∥EF,則AB與EF的位置關系是AB∥EF.(其他課堂拓展題,見配套PPT)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解決幾何問題時,重在分析,應結合圖形熟識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本節(jié)課的易錯點是學生對同位角的識別,對同位角度數(shù)的計算,應多加強練習,在不斷糾錯中提高.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1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第2課時 垂線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在作圖中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培養(yǎng)抽象能力和空間觀念.2.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并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發(fā)展應用能力和作圖能力.3.掌握垂線的性質,并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自主思考的習慣,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數(shù)學表達能力.重點:垂線的性質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定義.難點:運用垂線的概念和性質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一、導入新課知識鏈接圖①中,當直線AB繞點O逆時針旋轉到∠AOC=90°時(如圖②),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數(shù)嗎?此圖形有什么特點?此時兩直線有什么關系?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垂直的概念活動1:取兩根木條a、b,將它們釘在一起,固定木條a,轉動木條b,a、b所成的夾角為∠α.轉動木條的同時觀察其夾角的變化.(1)當∠α分別為35°、90°時,其余的角分別是多少?(2)當∠α為90°的位置關系有幾個?此時,木條a和木條b所在的直線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1)145°,35°,145°;90°,90°,90°.(2)當∠α為90°的位置關系只有一個;此時兩根木條的位置關系——a與b垂直,記作a⊥b.要點歸納:1.垂直的定義:兩條直線相交成四個角,如果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垂足.2.通常用符號“⊥”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記作:AB⊥CD(或CD⊥AB)或l⊥m(或m⊥l). 探究二:垂線的畫法及基本事實活動2:畫已知直線l的垂線能畫幾條?點A在直線l上,過點A畫直線l的垂線,你能畫出多少條?如果點A在直線l外呢?問題1:這樣畫l的垂線可以畫幾條?如圖,已知直線l,畫l的垂線.無數(shù)條.問題2:(1)如圖,點A在直線l上,過點A畫直線l的垂線,你能畫出多少條?如果點A在直線l外呢?都只能畫一條垂線.(2)如圖,已知直線l和l上的一點A,過點A畫l的垂線.點A在直線l外呢?問題3:如圖,點P是直線l外一點,PO⊥l,點O是垂足.點A,B,C在直線l上,比較線段PO,PA,PB,PC的長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線段PO最短.要點歸納:1.垂線的性質: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2.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議一議:你知道體育課上老師是怎樣測量跳遠成績的嗎?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如圖,已知點O在直線AB上,CO⊥DO于點O,若∠1=145°,則∠3的度數(shù)為(C)A.35° B.45° C.55° D.65°如圖,AC⊥BC,AC=3,BC=4,AB=5.(1)試說出點A到直線BC的距離;點B到直線AC的距離;(2)點C到直線AB的距離是多少?解析:(1)點A到直線BC的距離就是線段AC的長;點B到直線AC的距離就是線段BC的長;(2)過點C作CD⊥AB,垂足為D.點C到直線AB的距離就是線段CD的長,可利用面積求得.(1)點A到直線BC的距離是3;點B到直線AC的距離是4;(2)過點C作CD⊥AB,垂足為D.因為S三角形ABC=BC·AC=AB·CD,所以5CD=3×4,解得CD=.所以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為.三、當堂檢測1.如圖,點B到直線AC的距離是線段( B )A.AB的長 B.CB的長 C.BD的長 D.AC的長2.如圖,過點A畫線段BC所在直線的垂線段,其中正確的是( D )(其他課堂拓展題,見配套PPT)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本節(jié)課學習了垂線的概念和垂線的性質,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要說明兩條相交線的位置關系,一般都是垂直.垂線的兩條性質中,不要遺漏條件“在同一平面內”,以保證數(shù)學依據的精確性.對于垂線的概念和性質,要讓學生理解記憶.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3 平行線的性質第1課時 平行線的性質 1.通過類比平行線的判定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初步感受性質與判定間的互逆關系,發(fā)展推理意識.2.經歷觀察、操作,會運用兩條直線是平行關系判斷角相等或互補,鍛煉識圖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3.能運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推理證明,培養(yǎng)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重點:掌握平行線的性質.難點:能運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推理證明.一、導入新課知識鏈接問題:借助截線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有哪些?1.同位角相等2.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3.同旁內角互補思考:反過來,如果已知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活動1:畫兩條平行線a∥b,然后畫一條截線c與a、b相交,標出如圖所示的角.任選一組同位角度量,把結果填入下表,由此猜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的同位角有什么關系:角 ∠1 ∠2 ∠3 ∠4度數(shù)角 ∠5 ∠6 ∠7 ∠8度數(shù)活動2:將畫出的同位角,選取任一組剪下后,進行疊合,并觀察.猜想:根據以上活動得出的數(shù)據與操作得出的結果可猜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追問:在剛剛的圖上,再畫出一條截線d,重復操作,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學生分組探究3分鐘,得出結論:仍然成立.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讓學生直觀感受猜想,見配套課件)要點歸納: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探究二: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問題1:如圖,如果a∥b,直線c與a,b相交,那么∠2與∠3,∠2與∠4在數(shù)量上有什么關系?說一說,猜一猜.問題2:你能動手驗證一下剛剛的猜想嗎?(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推導過程,由小組推薦一人在班上交流,評出敘述最好的兩名同學書寫說理過程,教師給予評析,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推理)要點歸納: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性質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活動2:動手做一做:如圖,用一束平行光線(手電筒或者激光)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2,∠3=∠4.(1)量一量:∠1與∠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呢?(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1)∵AB∥DE,∴∠1=∠3.∵∠1=∠2,∠3=∠4,∴∠2=∠4.(2)BC與EF平行,理由為:∵∠2=∠4,∴BC∥EF.如圖,a∥b,∠1=60°,則∠2的度數(shù)為( D )A.90°B.100°C.110°D.120°光線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因此當光線從水中射向空氣時,要發(fā)生折射.由于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線,在空氣中也是平行的.如圖,當∠1=45°,∠2=122°時,求∠3和∠4的度數(shù).∠3=45°,∠4=58°.(詳細答案見配套課件)如圖,已知平行線AB、CD被直線AE所截.(1)由∠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嗎?為什么?(2)由∠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嗎?為什么?(3)由∠1=110°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嗎?為什么?(1)∠2=110°,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2)∠3=110°,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3)∠4=7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思考:本節(jié)課情境導入時的問題你會了嗎?(再次出示課件,解決問題,首尾呼應)三、當堂檢測1.如圖,l1∥l2,∠1=50°,則∠2的度數(shù)是( B )A.135° B.130°C.50° D.40°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 2.如圖,AB∥CD,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C )A.∠1=∠2 B.∠2+∠5=180°C.∠2=∠3 D.∠3+∠4=180°3.如圖,已知AB∥CD,∠C=35°,BC平分∠ABE,則∠ABE的度數(shù)是70°.(其他課堂拓展題,見配套PPT)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平行線的性質是幾何推理的基礎,教學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在課堂上,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中學數(shù)學.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2 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第2課時 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1.掌握內錯角、同旁內角的位置關系.2.掌握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3.能夠靈活運用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判定平行,逐步養(yǎng)成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交流的習慣,欣賞數(shù)學語言的簡潔明了.重點: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難點:正確辨別內錯角,同旁內角.一、導入新課知識鏈接你學過的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是什么?你還有其他方法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嗎?答: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畫一畫:按下圖畫出直線AB、CD被EF所截.活動1:觀察圖中的∠3和∠5,它們有怎樣的位置關系?要點歸納:內錯角:如圖,像∠3和∠5,兩個角都在直線AB、CD之間,并且分別在直線EF兩側.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作內錯角. 追問:(1)你能找出圖中還有哪幾對角構成內錯角?(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構成的八個角中,共有幾對內錯角?(1)∠4和∠6 (2)2對活動2:如圖,我們稱∠3和∠6為同旁內角,你能根據兩個角的特征,描述一下同旁內角的定義嗎?(學生討論回答)同旁內角:如圖,像∠3和∠6,兩個角都在直線AB、CD之間,并且都在直線EF的同一旁.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作同旁內角.討論:(1)你能找出圖中還有哪幾對角構成同旁內角?(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構成的八個角中,共有幾對同旁內角?(1)∠4和∠5 (2)2對要點歸納:內錯角同旁內角總結:圖形特征:在形如字母“Z”的圖形中有內錯角;在形如字母“U”的圖形中有同旁內角. 探究二: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依據上節(jié)課學過的內容,我們知道,如果∠1=∠2,那么a∥b.問題1:能否利用內錯角來判定兩直線平行呢?如果∠2=∠3,那么a與b平行嗎?因為∠2=∠3,∠3=∠1,所以∠1=∠2,所以a∥b.問題2: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能否利用同旁內角來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如圖,如果∠2+∠4=180°,那么a與b平行嗎?試著說一說理由.因為∠2+∠4=180°,∠1+∠4=180°,所以∠1=∠2,所以a∥b.問題3: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師生一起總結)要點歸納:判定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判定3: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探究三:畫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活動3:做一做:如圖,三個相同的三角尺拼接成一個圖形,請找出圖中的一組平行線,并說明你的理由.閱讀教材P45嘗試·思考,完成畫圖.如圖,直線DE截AB,AC,構成8個角,指出其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解:同位角:∠1和∠8,∠2和∠5,∠3和∠6,∠4和7;內錯角:∠1和∠6,∠4和∠5;同旁內角:∠1和∠5,∠4和∠6.如圖,BE是AB的延長線.(1)由∠CBE=∠A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是什么?(2)添加一個條件使AE∥CD.(3)由∠D+∠A=180°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是什么?(1)AD∥BC.根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2)∠CBE=∠C(答案不唯一).(3)AE∥CD.根據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三、當堂檢測1.如圖,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那么∠1的內錯角是( A )A.∠3B.∠4C.∠5D.∠62.在下列圖形中,∠1與∠2不是同旁內角的是( D )(其他課堂拓展題,見配套PPT)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平行線的判定是平行線內容的進一步拓展,是進一步學習平行線的有力工具,為學習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整個初中幾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本章的重難點之一,更在整個初中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已經學了平行線的定義、平行線的基本事實,具備了探究直線平行的條件的基礎,但學生在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之間的轉換能力比較薄弱,在邏輯思維和合作交流的意識方面發(fā)展不夠均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1 對頂角、補角和余角.docx 2.1.2 垂線.docx 2.2.1 利用同位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docx 2.2.2 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docx 2.3.1 平行線的性質.docx 2.3.2 平行線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