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非洲(商務星球版)七年級下第六章主題學習探究大洲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素養提升舉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響01學習目標02地理位置與熱量帶分布03地理位置與降水分布目錄CONTNETS04舉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響06課堂小練05課堂小結學習目標011.掌握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對氣溫、降水等自然要素的影響。2.通過地圖分析北美洲地形格局(三大縱列帶)對氣候和河流分布的作用。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大洲所處的熱量帶、降水空間分布關系密切,是形成大洲氣候類型分布格局的基礎。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地理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五帶形成 赤道的熱量最多,形成熱帶,向兩極熱量逐漸減少,逐漸形成溫帶、寒帶緯度位置決定了一個大洲所處的熱量帶。地理位置與熱量帶分布02一、地理位置與熱量帶分布【合作探究】任務一:依據緯度位置,判斷非洲和歐洲所處的熱量帶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描畫:在圖中描畫南回歸線、赤道、北回歸線和北極圈,比較非洲與歐洲緯度位置上的差異。非洲大部分在低緯度、熱帶,歐洲大部分在中緯度、北溫帶。☆觀察:觀察圖中年平均氣溫0℃、10℃、20℃三條等溫線,比較非洲、歐洲年平均氣溫的差異。☆判斷:判斷非洲、歐洲所處的熱量帶,說明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非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歐洲年平均氣溫在0-20℃之間。非洲大部分在熱帶,所以稱為“熱帶大陸”,歐洲大部分在北溫帶。二、地理位置與降水分布【合作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地區降水多,極地地區降水少1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2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大陸內部降水少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二、地理位置與降水分布【合作探究】任務二:探究緯度位置與非洲降水空間分布的關系☆觀察:對照圖例,依次說出圖中A、B、C、D、E不同色塊區域的年降水量。☆歸納:描述非洲大陸從赤道向南北兩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拓展:通常,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大氣上升運動強烈,多對流雨。查閱非洲地形圖,分析同處于赤道的A、F兩地年降水量不同的原因。A: 大于2000毫米,B: 1000-2000毫米,C: 500-1000毫米,D: 200-500毫米,E: 0-200毫米。從赤道向南北兩側先減少后增加。A地海拔低,是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多;F地海拔高,是熱帶草原氣候,降水少。二、地理位置與降水分布【合作探究】任務三:探究海陸分布對歐洲降水空間分布的影響。☆描畫:在圖中指出歐洲瀕臨的海洋,描畫歐洲的大陸海岸線,說出歐洲海陸位置及大陸輪廓特點。☆描述:對照圖例,描述歐洲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分析:從海陸分布的角度,分析歐洲年降水量超過500毫米區域占比大的原因。歐洲南臨地中海和黑海,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大陸輪廓十分曲折。降水量西多東少,從西向東逐漸減少。歐洲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山脈多呈東西走向,中間是廣闊的平原,從大西洋來的西風可以長驅直入,影響范圍廣。北冰洋盛行風向和地形對大洲降水分布的影響【拓展閱讀 】海洋是降水的主要來源,海洋產生的水汽需要借助風的吹送才能深入大陸,途中如遇高大山脈或高原的阻擋,會限制水汽輸送的距離和范圍,從而影響降水的分布。歐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面積廣大,山地分布在南北兩側;歐洲40°~60°N之間的廣大地區處于西風帶,常年盛行西風。歐洲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南北兩側的山脈對水汽輸送的阻擋作用很小,使得歐洲廣大地區降水較為豐富。【總結歸納 】參照下面的框圖,說出如何依據大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大洲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空間分布。熱量帶判斷: 緯度位置 :緯度較低的大洲,如赤道附近的大洲(非洲中部、南美洲北部),通常位于熱帶,全年炎熱。緯度較高的大洲,如北美洲北部、南極洲、歐洲北部,通常位于寒帶,冬季寒冷且漫長。中緯度地區,如亞洲中緯度和北美洲中緯度地區,通常位于溫帶,四季分明。 海陸位置 :靠近海洋的大洲或地區,如歐洲西部,通常受到海洋的調節作用,氣候較為溫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如亞洲中部,氣候較為極端,夏季炎熱,冬季寒冷。【總結歸納 】降水空間分布判斷: 緯度位置 :赤道附近降水多,因為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水汽蒸發旺盛,盛行上升氣流,易形成降水。兩極地區降水少,因為氣溫低,水汽蒸發量少,盛行下沉氣流。 海陸位置 :沿海地區,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就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如歐洲西部、亞洲東部;回歸線大陸東岸降水多,如中國南方,回歸線大陸西岸和內部降水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和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島。內陸地區,遠離海洋,水汽來源少,降水較少,如亞洲中部。 地形影響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例如,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是迎風坡,降水豐富,而北坡是背風坡,降水較少。高原和盆地地區,降水分布可能受到地形和氣流的影響,表現出特殊的降水模式。如東非高原,雖地處赤道,但海拔高,溫度較低,對流不旺盛,形成熱帶草原氣候,降水比同處赤道的剛果盆地降水少。【總結歸納 】各大洲具體例子: 亞洲 :高、中、低緯皆有,地跨寒、溫、熱三個熱量帶。降水分布差異大,從濕潤的東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遞減。 非洲 :大部分處于低緯、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氣溫從赤道向南北兩側降低,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先減少后增多。 歐洲 :位于中緯度沿海地區,常年盛行從大西洋吹來的西風,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山脈多呈東西走向,來自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長驅直入,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濕潤,靠近大西洋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 北美洲 :高、中、低緯皆有,地跨寒、溫、熱三個熱量帶。降水空間分布受山脈走向和海洋影響顯著。中緯度大陸西岸地處山脈迎風坡,降水較多;大陸東部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分布,大陸中部無東西走向的山脈,冬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可以南下長驅直入,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很低,夏季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也可以北上長驅直入,夏季非常溫暖濕潤。 南美洲 :受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岸氣候帶呈條帶狀,山脈東部氣候受緯度影響明顯。 大洋洲 :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氣溫受緯度影響明顯,降水空間分布受地形和海陸位置影響。 南極洲 :緯度高,氣候酷寒、風大和干燥,盛行下沉氣流,降水量極少。【素養提升 】舉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響北美洲南北縱列的地形格局對其氣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產生了深刻影響。北美洲中部的平原南北貫通,地形平坦。這里冬季受寒潮影響大,來自北冰洋沿岸的寒冷氣流可以長驅南下,直抵墨西哥灣沿岸;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流可以深入內陸,帶來豐沛的降水。在其南部,發育了支流眾多、水系龐大的密西西比河。◆事象識別1.觀察圖6.27,描述北美洲的海陸位置。海陸位置:北美洲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素養提升 】舉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響圖6.282.觀察圖6.27、6.28,描述北美洲地形、地勢特征。3.觀察圖6.27,描述密西西比河干支流的流向和水系形狀特點。地勢東西高,中間低。地形呈大致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中部是大平原;東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亞山脈。干流自北向南流,注入墨西哥灣,支流從東西兩側向中間流。其水系形狀呈現為不對稱的樹枝狀結構,西岸的支流比東岸多而長,支流眾多并在河口處形成巨大的三角洲,流域面積廣。【素養提升 】◆事項識別1.從海陸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寒潮對北美洲影響大的原因。①海陸位置:北美洲北臨北冰洋,從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會影響北美洲,使其寒潮災害頻繁。②地形:北美洲中部是南北貫穿的大平原,冷空氣可長驅直入,影響較大。2.說出導致北美洲中部地區夏季降水相對較多的因素。①海陸因素:地勢東西高,中間低,支流向中部匯集入干流,形成樹枝狀水系。②地形因素:流域內降水豐富,使得河流發育良好,支流眾多,從而形成水網密集的特點。3.密西西比河干支流。呈樹枝狀,水網密布,是說出其影響因素。①大氣環流:夏季,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可以沿著中部平原北上,帶來豐富的水汽,為降水提供物質基礎。②地形因素:中部平原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暖濕氣流深入內陸,當暖濕氣流遇到的東西兩側山脈時,水汽抬升,就會成云致雨,使得北美洲中部地區夏季降水相對較多。舉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響【素養提升 】◆思維建模舉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響繪制思維導圖,歸納大洲氣候與地形、河流的關系。大洲自然要素地理位置氣 候地 形河 流緯度位置影響熱量帶、降水海陸位置影響降水降水影響流量地形影響流向課堂小結04課堂小練05下圖展示了非洲氣候類型分布。1.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氣候類型的分布主要受哪種自然要素影響較大?( )A. 河流分布 B. 緯度位置 C. 地形地勢 D. 人類活動2. 圖中①熱帶雨林氣候區與②熱帶草原氣候區相鄰,造成這兩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海陸位置 C. 地形因素 D. 植被類型BC課堂小練05下圖為某山脈附近的地形剖面圖及氣流運動示意圖。3. 從圖中可以看出,山脈對氣流的影響是( )A. 使氣流上升,在迎風坡形成降水B. 使氣流下沉,在背風坡形成降水C. 使氣流水平運動,不影響降水D. 使兩側氣流溫度差異變小4. 該山脈兩側的氣候差異體現了自然要素中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以下與此類似的是( )A. 亞洲東岸的季風氣候B. 青藏高原的高寒氣候C. 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D. 赤道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亞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主題學習 探究大洲地理位置與自然要素的關系 精品課件(22頁)—地理商務星球版新教材七下.pptx 非洲.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