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B(部編版)2024 ~2025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教學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卷)注意事項:1.本套題共 6 頁,滿分 80 分,時間 80 分鐘;2.如有答題紙,請在答題紙上作答;如無答題紙,請將第一部分答案填寫在答題欄內,第二部分直接在題上作答;3.答題前,請將裝訂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書寫要工整、規范、美觀。第二部分題號 第一部分 總分16 17 18得分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 30 分)得 分 評卷人本部分共 15 題,每題 2 分,計 30 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在“雙減”政策引導下,中小學生的假期生活擺脫了繁重的作業,不用“背書包在補習班轉場”,很多人選擇在運動場快樂奔跑,在圖書館里享受自由閱讀,在鄉間田野體味勞動樂趣。這樣的假期生活 ( )①有利于學生融入社會,健康成長 ②有利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③有利于學生放飛自我,自由發展 ④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2.有一副很妙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對于世事只有深入地去分析、去探究,才能達到“明”的狀態。就像我們了解社會,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段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社會是險惡的,要小心謹慎 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③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④我們可以不投身于社會實踐,用心琢磨就好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3.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祖國大家庭中,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這說明 ( )①個人的社會關系是由身份確定的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③社會關系不同,我們的身份不同 ④人的社會關系是由地緣關系確定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隨著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網絡空間的廣泛應用,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亂象仍時有發生,借助網絡傳播正能量,激勵更多的善舉,匯聚社會的善意,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對傳播網絡正能量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遠離網絡,堅決抵制網絡 ②不信謠,不傳謠③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④提高網絡媒介素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而沒有門檻的發言權,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視別人的存在。“任性”的發言,可能會埋下不友善的種子。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有( )①網絡生活也應遵守道德與法律,不能傷害他人、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②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無限,自由有界③互聯網是虛擬世界,對一些擴大自我、“任性”跟帖的行為,不要太在意④網絡跟帖發表意見時,應具有嚴格的法治觀念和向善的道德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小剛上網想要查找學習資料,卻被購物廣告打了岔;點開購物廣告,目光又停留在彈出的游戲畫面……兩個小時之后,小剛才猛然警覺自己原本是要查找學習資料的。這一事例警示我們 ( )A.沉迷網絡可能會泄露個人隱私 B.碎片化信息影響思考的深度C.網絡中冗余信息會耗費人們的時間 D.虛擬交往會淡化現實人際關系7.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打著“中獎”或“銷售保健品”的幌子實施詐騙,給老年人造成了財產損失和精神打擊,為幫助爺爺奶奶安全使用手機,謹防被騙,小秦提出以下建議。你認為可行的是 ( )①在手機上安裝國家反詐中心 APP ②不帶一分錢,所有財物交給子女③不要輕信陌生人電話的花言巧語 ④不用智能手機,徹底遠離互聯網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8.校園欺凌行為定義是“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的傷害行為”。校園欺凌行為 ( )A.違背社會保護,不利于未成年人發展B.警示我們要強身健體,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C.說明社會制裁不足,全社會應共同執法D.說明部分學生法治觀念淡薄,應培養規則意識9.2024 年 9 月 1 日,2024 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鐵路旅客運輸規程》正式公布,其內容對 2023版國鐵集團客規進行了 24 處修訂,同時新增《鐵路旅客購票須知》《鐵路旅客旅行須知》《鐵路旅客安全乘車須知》等 3 個附件。這啟示我們 ( )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②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改進③規則不能改動,朝令夕改不利于國家管理④建立規則的目的是限制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0.“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名言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是(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②換位思考,與人為善③誠信做人,言而有信 ④自尊自信,敢于競爭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企業具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等情形的,將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受到信用懲戒。該規定有利于( )①培育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幫助企業樹立良好形象,獲得迅速發展③杜絕企業失信的現象 ④警示失信企業,提高企業的失信成本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2.某校八年級(1)班召開“尊重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尊重他人一定能得到滿足感、成就感 ②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③相互尊重有利于減少摩擦、消除隔閡 ④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暑假期間,年滿 16 周歲的小林去餐館當服務員,被解聘時老板拒絕支付其工資。小林想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可以找 ( )①社區 ②律師事務所 ③法律援助中心 ④法律服務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下列是初三學生小剛家最近碰到的事件,小剛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序號 事件 認識① 小剛爸爸過斑馬線沒有禮讓行人被罰款 100 元 違紀行為② 某照相館未經小剛同意,將其藝術照片展出,小 剛要求老板停止侵權并賠償 500 元精神損失費 依法維權③ 小剛姨父偷稅被處罰金兩萬元 行政違法行為④ 網吧老板拒絕小剛進入 社會保護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15.孫女士在某景區游玩時,挖走了一株罕見小花。她被警方以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依法刑事拘留。據調查,孫女士早就了解相關信息卻有意采摘。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公民守法需要他律與自律結合 ②孫女士的行為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③公民應該自覺守法,防微杜漸 ④公安部門依法行使了公民監督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第一部分答題欄】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 50 分)本部分共 3 題,計 50 分。得 分 評卷人16.(24 分)親近社會,走進網絡材料一:近日,衡陽市某中學組織八年級全體同學,走出校園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順利地完成了為期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在農業觀光園仔細觀察植物成長,到消防大隊聽消防官兵講解消防知識,去敬老院打掃衛生,在街道進行交通文明勸導……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全體同學獲得了很大的收獲。(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青少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6 分)(2)青少年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6 分)材料二: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是中國民主的生動實踐。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黨第一次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工作面向全黨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通過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欄目一上線就收到有效留言上萬件,經有關部門匯總整理,為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提供參考。(3)你能從材料二中得出哪些信息 (4 分)材料三:自從沉迷網絡游戲后,14 歲的小周經常等父母睡覺后打手游,眼鏡從原來的 200 度一下子升到 400 度。更糟心的是生活仿佛變得乏味無聊,宅在家里不想出門,與父母朋友的交流也變少了。他心里也著急,但是一看到手機,誓言就立刻粉碎。(4)請你告訴小周如何合理利用網絡。(8 分)17.(16 分)理解規則,遵紀守法社會規則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便利,但也給我們帶來了約束。有人討厭規則,有人歡迎規則。某班就這一問題開展了討論。以下是兩位同學的發言:小秦:如果沒有交通處罰,就可能有更多的交通事故,沒有對“蒼蠅老虎”的嚴厲打擊,就不會有風清氣正的社會;上網不受約束,就會受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違法。有規則才有真自由。小李:上課要守紀律就不自由,看比賽也要守規矩不盡興;走路也要有規矩,很長的紅燈,15 秒,我也來不及跑啊!規則就是約束,不自由。(1)你認為自由與社會規則的關系是怎樣的 (6 分)青少年小李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在家,無所事事。平時游手好閑,經常出入營業性網吧,小偷小摸,還與他人打架斗毆。其父母恨鐵不成鋼,批評教育他也無濟于事。后來他模仿暴力游戲中的情節,使用刀具將一名小學生殘忍殺害,最終落入法網。(2)小李最終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嗎 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4 分)(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未成年人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的做法。(6 分)18.(10 分)踐行誠信,以禮待人最高人民法院規定了對失信被執行人采取禁止以其財產支付費用的相關行為,作為懲戒措施:如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臥,禁止旅游、度假,禁止其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1)我們在生活中要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人 (6 分)“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在西安某中學正樓巨大的屏幕上輪換播放著這些詞句。該校把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制定成《中學生“文明禮儀”規范要求》,作為學生行動的準則,張貼在每一個教室中。(2)結合材料,談談文明有禮對個人的重要性。(4 分)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 30 分)1-5 CABDB 6-10 CADAA 11-15 BDCAC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 50 分)16. (1)①有利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③青少年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點 2 分,共 6分)(2)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每點 2 分,共 6 分)(3)①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②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每點 2 分,共 4 分)(4)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緒。(每點 2 分,共 8 分)17. (1)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③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每點 2 分,共 6 分)(2)小李最終的行為是犯罪行為。犯罪的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判斷 1 分,特征每點 1 分,共 4 分)(3)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每點 2 分,任答 3 點共 6 分)18. (1)①樹立誠信意識。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②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③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弘揚誠信文化,共同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每點 2 分,共 6 分)(2)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②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每點 2 分,共 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