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音樂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二單元 音樂的獨特魅力 學習項目一 音樂是什么樣的藝術?教學目標1.知道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區(qū)別,認識到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情緒的藝術。 2.能夠體會音樂的情緒特征。 3.了解樂譜形態(tài)特征與情緒之間的關系。 4.能夠在音樂中獲得細膩、微妙、不可言傳的情感體驗。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知道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區(qū)別,認識到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情緒的藝術。 2.能夠在音樂中獲得細膩、微妙、不可言傳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理解聯(lián)覺對應關系,體會音樂的情緒特征。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主要師生活動導入 學生聆聽兩段音樂,說一說這兩段音樂分別帶給我們怎樣的情緒體驗。 教師總結:通過對比欣賞,我們能感受到音樂一是緊張、害怕的情緒,音樂二是放松、愉悅的情緒。新知探究——音樂是情緒的藝術 引導語:經過一個單元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那它和其他藝術形式又有何不同呢?讓我們保持安靜,閉上眼睛,聆聽音樂,暫停一切思考,享受唯有音樂才能帶給我們的審美體驗。 學生聆聽《大浪淘沙》,說一說音樂帶給自己的感受。 教師總結:通過聆聽,感受力度、速度、音高等音樂表現(xiàn)因素的變化,有的同學感受到放松,有的同學感受到低落或平和等諸多不可名狀的聽覺之美和難以言傳的情緒體驗。 引導語:為什么音樂會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對比相同題材、不同藝術形式的作品,分析它們的呈現(xiàn)材料和表達內容,并完成表格。 藝術形式呈現(xiàn)材料表達內容(明確/不明確)音樂音響不明確美術畫作明確文學文字明確教師總結:通過對比欣賞相同題材的音樂、美術和文學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從呈現(xiàn)材料來看,美術通過繪畫作品向我們直接展現(xiàn)了波濤洶涌的黃河,即便是沒有見過黃河的人也會對其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它的表達內容是明確的。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用文字生動地描繪了奔騰萬里的黃河。而琵琶獨奏曲《大浪淘沙》的呈現(xiàn)材料是音響,所以我們無法明確它的表現(xiàn)內容。但也正因為音樂藝術的非視覺規(guī)定性和非語義指向性,才能讓我們從音樂音響中獲得不可名狀的情緒體驗,這是其他藝術無法做到的,也是其魅力所在。 引導語: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音樂中的情緒從何而來? 學生對比聆聽《喜洋洋》《小白菜》,感受它們的音樂情緒。 教師總結:通過對比欣賞,我們能感受到《喜洋洋》的情緒熱鬧歡快,《小白菜》的情緒低落悲傷。 學生分組討論:這種情緒體驗從何而來? 學生邊聆聽音樂邊畫一畫自己對這兩首作品的情緒感受。 學生分組討論:樂譜的哪些形態(tài)特征與音樂情緒的判斷有關? 教師總結:《喜洋洋》速度明快,節(jié)奏密集,旋律起伏較小、流動性強,所以情緒熱鬧歡快。《小白菜》速度緩慢,節(jié)奏疏松、變化較少,旋律連續(xù)下行,所以情緒低落悲傷。 學生隨音樂演唱《喜洋洋》《小白菜》曲譜,感受它們的音樂情緒。 引導語:接下來,請同學們靜心聆聽《四合如意》和《揚州慢·淮左名都》,體會它們分別帶來了怎樣的情緒。 教師總結:《四合如意》由絲竹樂器演奏,旋律起伏較小,速度適中,有的同學感受到了輕松,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傷感……《揚州慢·淮左名都》旋律下行居多且跨度較大,速度緩慢,多用嗩吶、鼓等樂器伴奏,給人以悲壯、緊張、凄涼的感受。 學生交流器樂作品和聲樂作品帶給自己的感受有何不同,為什么。 教師總結:欣賞器樂作品《四合如意》時,我們可以從單純的音樂中獲得很多細致、微妙、瞬間即逝的情緒體驗,無須過多關注音樂之外的東西;欣賞聲樂作品《揚州慢·淮左名都》時,情緒體驗大多來自歌詞的情感表達,并不是音樂直接帶來的情緒。拓展 學生聆聽歌曲《大漠之夜》,分析樂譜,說一說音樂具有怎樣的情緒。 教師總結:《大漠之夜》音符時值較長,節(jié)奏較疏松,旋律起伏較小,給人一種放松、連綿的感覺。 學生隨音樂唱一唱樂譜,感受歌曲的情緒。課堂小結 在音樂中產生的豐富多變、細膩、微妙、難以言傳的情緒體驗,在音樂審美活動中是時刻存在的。音樂以其豐富、微妙、多變的復雜聲音語言表現(xiàn)人類最重要的感性世界——情緒世界。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