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音樂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二單元 音樂的獨特魅力 學習項目二 音樂為什么會讓人浮想聯翩?教學目標1.了解聯覺與聯想的聯系與區別。 2.了解聲音屬性和感覺系統之間的聯覺對應關系。 3.能夠通過不同的聲音屬性產生聯覺,并有一定的視覺、情感聯想。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通過音樂的音響產生聯覺,進而產生聯想。 教學難點 1.形成主動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的習慣。 2.掌握音樂表現手法,以及聯覺與聯想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導入 音的初體驗 教師給出不同音高、音強、音長的音樂片段,學生說一說聆聽后的感受。新知探究 ——探索與發現 學生聆聽布里頓《四首海的間奏曲之四》、德彪西《大海》音樂片段,說一說這兩段音樂帶來了什么感受。 引導語:這兩段音樂同樣是描寫大海,為什么你們的感受會不一樣呢?它們的差異來自哪里?請你們根據自己的感受,結合音高、音強、音長等音樂表現基本因素談一談。 學生再聽音樂,說一說聯想到的畫面。 引導語:由此我們會發現,在同樣的聯覺反應下,每個人聯想到的景象并不完全一致。 教師總結:聯覺是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的橋梁。 引導語:音樂不僅能描繪景象,也能刻畫人物形象。請同學們聆聽《紅色娘子軍》的兩個主題,說一說哪個主題刻畫了英雄形象,哪個主題刻畫了惡霸形象。 學生聆聽音樂并選擇。 引導語:音樂中的形象是怎么表現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再聽一遍,思考這兩個主題的表現手法有什么不同,塑造了什么樣的英雄形象和惡霸形象。 學生聆聽混聲合唱歌曲《大漠之夜》,小組討論交流:這首歌曲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畫面?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學生分聲部合作演唱歌曲,關注演唱時的音色與力度特點,并思考:為什么要用這樣的音色和力度演唱?課堂小結 經過一節課的探索體驗,同學們都能很好地關注到了由聲音的不同屬性產生的聯覺反應,并通過聯覺對音樂產生聯想,這是音樂審美中的廣泛表現。而由于個人的經驗記憶等,不同欣賞者會對同一段音樂產生不同的聯想。當然,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聯覺才是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的橋梁,否則將無法產生后續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請同學們課下繼續分聲部練習混聲合唱《大漠之夜》,并嘗試為古詩《江雪》和美術作品《寒江獨釣圖》《富春山居圖》配樂,標出與它們風格相符的音樂聯覺因素的等級。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