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唱游·音樂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一單元 愛的搖籃 小小歌唱家 搖籃曲教學目標1.能通過組塊讀譜等方式,讓學生自主學唱歌曲。 2.能用合適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悠長的氣息,演唱歌曲《搖籃曲》,表現歌曲的意境。 3.聆聽多首《搖籃曲》,并隨樂指揮,從音樂的力度和速度感知搖籃曲的體裁特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用組塊讀譜的方式學唱歌曲《搖籃曲》。 教學難點 能用合適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搖籃曲》。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故事導入,創設情境 1.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學生隨歌曲走入教室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拍手律動。 2.創設“走進滿族村寨”情境 引導語:同學們,上一節課中,我們和麥芽、谷風幫助松鼠一家儲存了豐富的過冬的果實。為了表示感謝,伶倫邀請同學們一起去鳳鳴山谷中的滿族村寨做客。但是聽說通往滿族村寨的鳳鳴橋被前幾天的那場大雨沖壞了,我們先去看一看吧。修好鳳鳴橋 1.旋律填補 引導語:同學們看,鳳鳴橋的橋面果然有些破損,我們來修補一下吧。修補的方法就是仔細聆聽老師演唱的旋律,把橋面上缺少的音補充完整。現在,請聽我演唱。 (1)教師演唱旋律。 (2)學生補充音符。 2.演唱旋律 引導語: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鳳鳴橋修補好了!我們來完整聽一聽這條旋律吧。 (1)完整聆聽旋律。 (2)師生配合演唱。 (3)完整演唱,注意氣息。學習《搖籃曲》 引導語:同學們,我們終于來到滿族村寨了,村民們正唱著歌歡迎我們呢!聽一聽,他們的歌聲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呢? 教師用較快的速度演唱《搖籃曲》第一、第二樂句。 學生用較快的速度和歡快的聲音演唱《搖籃曲》第一、第二樂句。 引導語:夜幕降臨,村寨安靜了,村民們要休息了。這時,小九的歌聲傳來了,它的歌聲有什么特點? 學生聆聽用稍慢速度和輕柔的力度演唱的《搖籃曲》第一、第二樂句。 教師總結: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會讓音樂的情緒發生變化,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引導語:同學們,你們聽,一個滿族媽媽也在溫柔地、輕聲地唱著這首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 學生完整聆聽歌曲,說說自己聽到的歌曲內容。 引導語:滿族媽媽唱的這首歌曲叫《搖籃曲》,搖籃曲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唱的歌。現在,我們再來聽聽這首歌曲,邊聽邊思考歌曲的力度、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再次完整聆聽歌曲,師生總結歌曲的力度和速度。 引導語:親切溫柔的《搖籃曲》,描繪了媽媽哄寶寶睡覺時的溫馨甜蜜的畫面。同學們,這里有兩組節奏,請聽一聽,哪一組節奏是媽媽在輕輕地拍著寶寶,哪一組是輕輕搖晃著寶寶呢? 教師出示兩種節奏:和 學生讀一讀這兩種節奏,總結第一種節奏適合表現媽媽輕輕拍寶寶,第二種節奏適合表現媽媽輕輕搖晃寶寶。 學生邊讀節奏邊模仿媽媽哄寶寶的動作。 學生隨著歌曲,在歌曲的第一至第四樂句做輕輕拍寶寶的動作,在第五、第六樂句做輕輕搖晃的動作,最后一個樂句停止動作。 引導語:在媽媽的歌聲中,小寶寶睡著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歌詞吧! 學生跟著老師讀歌詞,理解“把卜著”的含義。 學生按節奏讀歌詞,并加上動作。 學生跟著范唱哼唱歌曲。 引導語:請同學們聽一聽老師唱的最后一個樂句,你們能想到什么畫面呢? 學生演唱最后一個樂句。 師生邊做哄寶寶睡覺的動作邊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換氣記號。 教師范唱,讓學生感受力度和情緒的變化。 學生邊做哄寶寶入睡的動作邊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音樂拓展 引導語:同學們,剛剛我們學唱的是一首滿族民歌《搖籃曲》。搖籃曲不僅有聲樂作品,還有器樂作品;不僅中國有搖籃曲,外國也有搖籃曲。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來聽一聽以下四首《搖籃曲》,總結搖籃曲的體裁特點。 教師播放賀綠汀《搖籃曲》、江定仙《搖籃曲》、勃拉姆斯《搖籃曲》和舒伯特《搖籃曲》。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的旅程就要告一段落了。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發現,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可以讓音樂表現出不同的情緒,還知道了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的旋律舒緩溫柔,速度較慢,飽含著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請同學們回家把這首《搖籃曲》唱給媽媽聽。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