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造型·美術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2課 難忘的童年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傳統玩具的材料、造型及運作原理,從而深刻體會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審美感知)。學會運用簡單易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能夠轉動的傳統玩具(藝術表現)。 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觀察、分析等活動,了解傳統玩具的特點和制作技巧。掌握玩具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藝術表現)。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了解傳統玩具,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其背后的智慧與價值。在制作玩具的過程中,體驗到童年的樂趣,并學會珍惜自己的童年時光,以及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文化理解)。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能夠了解傳統玩具的材料、造型及原理,體會傳統文化的智慧。 教學難點 能用簡單易行的方法制作會轉動的玩具。教學過程 第1課時課前準備 1.請爸爸媽媽描述他們童年玩具的樣子并教會一種童年玩具的玩法。 2.帶一件爸爸媽媽童年玩過的玩具到學校。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過程性評價情境導入 引言:陀螺、雞毛毽、玻璃球、沙包、鐵環、橡皮筋、翻花繩子。你們帶來的玩具喚起了老師童年的記憶。 活動“一起玩” 1.根據學生帶玩具的情況分組。 2.鼓勵帶玩具并會玩的學生帶小組同學一起玩。 學生分組玩玩具。 1.玩七巧板 2.玩雞毛毽 3.玩翻花繩 4.玩撿沙包 5.玩布娃娃 6.…… 通過玩耍充分認識玩具。這樣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又能發揮“小老師”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更活躍。環節一 教師引導學生分享玩耍過程中的感受。 提問引導:你們的玩具好玩嗎? 哪里好玩?為什么不好玩? 教師總結: 1.益智動腦玩具。(七巧板) 2.技巧類玩具。(撿沙包、翻花繩) 3.體育健身玩具。(橡皮筋、雞毛毽) 4.裝飾類玩具。(布娃娃) 教師總結:這些玩具既能娛樂,又能強身健體,共同參與游戲更能增進人與人情感交流。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回憶玩耍過程中的感受。 思考“好玩” “不好玩”“不會玩”的原由。 學生玩耍過程中的“好玩”“不會玩”都是正常的體驗,正是這樣的體驗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思考這些老玩具在玩耍過程中可以益智、健身,還有益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環節二 教師重點展示下列玩具:玻璃球、翻花繩、雞毛毽、沙包等玩具,觀察材料,淺析原理。 教師總結:這些傳統老玩具的材料簡單易得,如:玻璃球、翻花繩、拾杏核,屬于直接使用的;雞毛毽、沙包、陀螺、鐵環這些玩具需要將易得的材料簡單加工。 教師提示:利用轉動的原理制作的玩具特別多,你知道有哪些呢?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觀察玩具的材料、分析玩耍的方式,發現會轉動的玩具。 通過觀察探討,發現傳統玩具材料易得,尋找“會轉動”的玩具,為后續的制作作好鋪墊。課后拓展 同家人一起探究制作一個陀螺,并掌握玩耍的技巧。 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探究制作陀螺并玩耍陀螺。 陀螺的種類和制作方法多種多樣,在家長的幫助下可以尋找材料,探究制作方法,并學會玩耍技巧,有助于學生獨立制作陀螺。教學過程 第2課時課前準備 1.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陀螺。 2.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過程性評價情境導入 活動:陀螺秀場 提出活動要求:分小組玩陀螺,通過看、玩、交流,說說自己的陀螺“最秀”的理由。 最好看; 轉得最久; 獨立制作的… 學生在小組內展示陀螺并與組內同學一起玩陀螺,討論陀螺,思考“最秀”的理由。 發現不同陀螺的材料、造型并找到亮點。 對完成陀螺制作并帶到學校的學生給予表揚。環節一 教師播放“紙片陀螺”制作方法短視頻。 材料:兩張紙、一根牙簽、鉛筆、剪刀、水彩筆。 步驟: 1.利用身邊事物畫圓。 2.將兩張紙疊剪出AB兩個一樣的圓形。 3.將A圓形紙折疊,找到中心點并將中心點拓印到B圓形紙上。 4.在B圓形紙上圍繞中心點畫彩色紋樣。 5.將牙簽沿B圓形紙中心點插入。 學生看短視頻,初步了解制作方法,交流制作要點。 根據短視頻,完成紙片陀螺制作。 本環節兩次觀看視頻,第一次是讓學生對整個制作過程有大致的了解,第二次可以根據直觀的示范跟學制作,也便于教師個別指導。環節二 活動:“紙片陀螺大比拼” 學生在小組比試玩陀螺。 教師錄制比試視頻。 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發現: 1.陀螺轉動與中心點的關系。 2.靜止的陀螺和轉動的陀螺顏色和圖案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小組比試玩陀螺。 比時間轉得久、比轉動時漂亮。 發現轉不起來的原因以及轉動起來顏色和圖案的變化。 本環節是要幫助學生了解陀螺轉動的原理及轉動時色彩變化的現象。 對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環節三 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制作的玩具跟你家里的其它玩具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學生體驗成就感和創造力。 鼓勵學生利用轉動的原理,用生活中的普通材料,試著設計更多好玩的玩具。 制作玩具;有新玩法;有新想法。 本環節重點在鼓勵學生多玩益智、健體的玩具,盡可能自制玩具,對于目前青少年沉迷電子產品的現象給與正面引導。結果性評價我會玩 評價建議:教師在評價前引導學生了解本課評價內容與方式,須解讀評價內容,組織學生自評、小組互評,集齊5個“傳統玩具”為“榜樣量級”,集齊4個為“合格標準”,集齊3個為“有待提升”。板書設計難忘的童年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