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造型·美術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3課 創造奇跡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仿生的概念,能運用仿生的功能展開想象,設計大國重器;運用對折、剪折、粘貼等方式制作有豐富造型的大國重器(創意實踐)。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觀察、對比、思考、游戲互動等活動,了解大國重器中蘊含的仿生原理;知道從自然界中尋找靈感進行創作的方法(審美感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通過對大國重器設計靈感的了解,初步領略人與自然間的密切的聯系,感受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與卓越的創造力,提升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文化理解)。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了解仿生的概念,感受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運用對折、剪折、粘貼等方法制作立體造型。 教學難點 運用仿生的方法,創作心中的“大國重器”。教學過程 第1課時工具材料 畫紙、鉛筆、彩筆、彩紙、手工剪刀、膠水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過程性評價情境創設 創設情境:同學們的“救援設計”得到了設計公司的認可,他們寄來一封邀請函,請同學們去參觀“大國重器”。 激發學習興趣。環節一 1.跟隨機器人進入“公司大門”,觀看介紹視頻。 提問:什么是大國重器?大國重器都有些什么呢?大國重器對我國有什么作用和意義呢? 小結:“大國重器”是一個國家獨立研制和生產的大型工業機器裝備,如商用大型客機、航空母艦、深海開采平臺等,這些神器對于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具有重大影響,對國家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2.機器人帶領來到“展示大廳”。 教師選擇幾樣神器進行介紹。(顯示屏顯示“盾構機”“軍用大型運輸機”“航空母艦”“貴州天眼”等圖片) 知道什么是大國重器,大國重器對我們的重要作用。 欣賞“盾構機”“軍用大型運輸機”“航空母艦”“貴州天眼”等重器,了解神器的用途,觀察神器的具體造型。 感受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感受祖國的強大,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 通過觀察初步建立功能與造型間的聯系。 以小組為單位,采用“智慧星”集星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環節二 機器人帶領來到“設計大廳”。 1.觀察神器 啟發思考:穿山打洞的利器,翱翔天際的飛機,探索深海的潛水艇,它們的設計靈感來自哪里? 2.連線活動 連一連,找出大國重器中藏著哪些生物的影子? (教師提供“盾構機”“軍用大型運輸機”“航空母艦”“架橋機”與蚯蚓、飛鳥、海豚、蛇形象圖片,請同學對應連線。) 說一說:你是如何將它們聯系到一起的呢? 小結:人類向大自然學習,通過觀察模仿動物、植物的特征進行創造發明,這樣的現象叫作“仿生”。 3.發現動植物的本領 出示圖片樹蛙、蜻蜓、魚、蝙蝠、蒼耳等動植物的真實照片。(放大其特征部位作為提示) 提問:你知道這些動物或植物的哪些本領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并匯報發現。) 小結:樹蛙腳的吸附能力、魚類身體的流線型、蝙蝠的回聲定位、蒼耳的鉤子結構…… 4.生活中的仿生設計 出示圖片(電子樹蛙、鯊魚潛艇) 提問:看一看,圖片里的機器像什么?猜一猜,它是用來做什么的?說一說,設計師是如何想到這樣設計的? 總結:生物為設計師提供了無窮的靈感,我們可以借助大自然中動植物獨特的功能與造型,設計出既美觀又高效的神器。 學生觀察圖片,用連線的方式將大國重器與生物配對,感受兩者間形狀、功能的相似處,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生物的特殊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觀察圖片、分析圖片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 通過對比觀察引導學生探尋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來源,初步感知“仿生”設計。 通過討論交流,對生物的特征進行了解,知道可以從生物身上尋找靈感運用于生活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為設計做準備。 通過圖像識讀能從生物的功能、形態、色彩等方面的特性展開聯想。進一步了解仿生設計。環節三 機器人帶領同學進入“生產車間”。工作機器人臨時出現故障,請你幫助工作機器人組裝神器。 1.小游戲:組裝可上天入海的神器。 (教師可提供魚造型、飛鳥造型的圖片碎片。學生將打亂的碎片進行組合。) 比一比:哪組的組合的造型最美觀? 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組合神器?組合的神器有哪些功能? 小結:設計時可以將生物的特性進行合理的組合,創作出形狀美觀功能多樣的神器。 2.作品欣賞:仿生魚設計草圖。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結合功能要求,選擇合適的造型進行組合。 欣賞分析圖片。 通過組合游戲,了解神器創作方式,探究既美觀又實用的組合。 回顧設計草圖的表現方法。環節四 機器人帶領進入“神器創作車間”兒童創作區。 創作要求:結合自然界各種生物的特殊本領,畫一幅心目中的“大國重器”。 (可為學生提供多種生物的素材圖片) 學生創作。 激發學生創作表現。結合生物特點初步體驗仿生設計。教學過程 第2課時工具材料 畫紙、鉛筆、彩筆、彩紙、手工剪刀、膠水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過程性評價情境創設 創設情境:智能機器人將學生設計的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上,設計非常成功,現在我們要將這些大國重器生產出來。 激發學習興趣。環節一 1.技能回顧 提問:還記得我們是如何將一張紙立起來的嗎? 小結:對折,構成三角形支架。 提問:如果要獲得一個立起來的魚形狀的神器,需要如何制作呢? 2.新知探究 比一比,昆蟲的身體與機器人的身體在制作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仿生機器人與仿生昆蟲) 3.小練習 試一試,用剪刀和紙嘗試對折、剪折制作豐富造型。(出示仿生昆蟲分解圖身體部分) 回憶之前學習的技能——對折。 學生在對折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探究對折剪的方法獲得對稱的形狀。 學生對比觀察圖片,發現昆蟲身體的造型更加豐富。 嘗試在對折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剪折,制作出更豐富的造型。 回顧本單元課程內容。用情境任務驅動學習。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將知識融會貫通。 以個人為單位,采用“智慧星”集星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環節二 請幾位同學分享自己的大國重器設計圖。 說一說,你準備如何將自己設計的神器制作成具有豐富造型的立體機器人。 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如用到對稱折、剪折等方式。 分享創意,拓展思維。作業與 拓展學習 1.作業要求:結合自己設計的神器造型,運用對折、剪折等方法,制作具有豐富造型的立體機器人。 2.拓展學習:與同學和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向家人了解中國還創造了哪些奇跡。 有目的地創作作品。 欣賞自己與他人的作品。了解更多中國人用智慧創造的奇跡。 掌握剪折紙技法。 增強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持久興趣。結果性評價我能拿到幾顆星板書設計創造奇跡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