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3課 錯了就要改(第1課時)教學目標1.懂得每個人都可能犯錯,培養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形成不撒謊的誠信觀和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公正觀。 2.能夠自主反思犯錯的原因,初步樹立面對錯誤能主動反思自省的意識,逐步養成勇于面對錯誤的擔當品格和不怕困難的堅韌品格。 3.學習分辨是非,主動探究改錯的方法,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自主反思犯錯的原因,主動探究改錯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認同勇于認錯的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板塊一: 人人都可能犯錯 活動一:玩游戲,明道理 1.教師導入: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當我喊一的時候,你們就舉左手;喊二你們就舉右手;喊三你們就拍拍手;喊四你們就不動。如果有人做錯了,做錯的人就要站起來,舉起右手高聲說:“對不起,我錯了!” 2.學生開展“你說我做”游戲活動。 3.教師提問:承認錯誤,說聲“對不起”有沒有那么可怕,那么難為情? 4.教師追問:在游戲中你是否發現人人都有可能犯錯? 5.教師引導:我們不只是在游戲中才有可能犯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免不了會犯錯。你能用“我也犯過錯,當時……”這樣的句子,簡單說說你當時犯了什么錯嗎? 6.學生交流。 7.教師小結:人人都會犯錯。當錯誤發生后,我們及時承認錯誤,說聲“對不起”并不可怕。板塊二: 我來說聲“對不起” 活動二:照鏡子,比效果 1.教師過渡:有時候一聲“對不起”,可能會有我們想不到的結果哦! 2.教師講述《圖書館的故事》:文文周末去兒童圖書館看書,找到了她最心愛的那本書。她不小心碰倒了水杯,把桌上的書打濕了。文文心里害怕極了,心想:管理員阿姨會不會批評我?我該怎么辦? 3.師生互動。 (1)教師提問:如果你是文文,此時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你是否也跟她一樣害怕、焦慮? (2)教師出示“說聲對不起”的模擬鏡子(鏡子可用紙板剪成鏡子模樣,上面寫上“說聲對不起”):這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如果你按照鏡子上面的提示,大膽地說聲對不起,效果就會不一樣。我們把這面鏡子送給文文,再一起聽聽故事吧。 (續講故事:文文接過鏡子,按照鏡子上面的提示,她鼓足勇氣主動找到管理員阿姨,說:“阿姨,對不起,我不小心把水弄灑了,把這本書弄臟了……”) (3)承接:文文勇敢地說出“對不起”,承認錯誤之后,她的心情又如何呢?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4)學生說自己的體會。 (5)推進:到底是不是這樣?我們接著聽故事吧。(續講故事:文文勇敢說出“對不起”,承認錯誤之后,她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阿姨看了看書,拿出一塊吸水布,吸干了書上的水,微笑著對文文說:“沒事兒,阿姨晾晾就好了,以后看書的時候要注意哦。”) (6)教師追問:文文承認了錯誤,換來了怎樣的結果?如果你是文文,此時此刻心情又如何?如果你是管理員阿姨,你的感受是什么? 4.教師小結:原來承認“我錯了”,說聲“對不起”,不僅讓自己內心感到踏實,還能獲得別人的諒解,結果真神奇啊! 5.動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讓我們也來演一演吧。 6.演一演:從下列情境中選擇一種情境,用正反兩面鏡子的提示各演示一遍,對比效果,說說哪種效果好? 情境一:在樓道里,我不小心撞到別人。 正面鏡子:說聲“對不起”。 反面鏡子:不說“對不起”。 情境二:我不小心把同桌的水杯打翻了。 正面鏡子:說聲“對不起”。 反面鏡子:不說“對不起”。 情境三:我把同桌的課外書弄丟了。 正面鏡子:說聲“對不起”。 反面鏡子:不說“對不起”。 情境四:班集體的乒乓球拍被我弄壞了。 正面鏡子:說聲“對不起”。 反面鏡子:不說“對不起”。 7.教師點評:說與不說“對不起”,效果就是不一樣。 活動三:“對不起”,我來說 1.教師講述自己犯錯的經歷:人人都可能犯錯,老師那天也犯了錯。(示范講清楚我在哪里?犯了什么錯?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對不起,我錯了”結束講述。)今天我勇敢地給大家講了這段經歷,我的心里好輕松啊!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誰能像老師一樣回憶自己犯錯的經歷,走上“認錯勇士臺”,勇敢地說出來。 2.學生分享自己的認錯經歷。教師相繼追問:說出“對不起,我錯了”的那一刻,心情如何? 3.為參與活動的“小勇士”頒發“勇于認錯”勛章。 4.教師啟發:聽了這么多同學犯錯的經歷分享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5.教師點評:同學們,“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誰都可能犯錯,犯錯誤并不一定是件壞事,面對錯誤時,只要不懼怕,不躲避,敢于承認,敢于承擔,你就是老師心目中的“小勇士”! 6.教師引導:古人也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最好的了。讓我們一起齊讀,將這句話送給所有的勇于認錯的小勇士!板塊三: 尋找方法來改錯 活動四:改錯誤,找方法 1.課件出示情景劇《這樣來改錯》。 故事梗概:小男孩在等電梯的時候亂丟垃圾,媽媽看到后及時勸阻他,他聽了媽媽的勸告,馬上撿起了垃圾。回家后,小男孩回想起剛才的事情,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心想如果大家都隨手丟垃圾,那電梯間會有多臟啊。而且不僅僅是電梯間,在其他的地方或者其他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行為呢?如果我一時不注意,又犯了類似錯誤,怎么辦?這樣吧,請媽媽監督我,及時提醒我,我一定能改正這個錯誤。 2.教師提問:你發現故事中的小男孩是怎么改正錯誤的? 3.學生交流,教師幫助歸納。 及時改正(教師點評行為:知錯就改)→想想犯錯原因(教師點評態度:反思錯誤原因,舉一反三)→請人監督提醒(教師點評習慣養成:持之以恒) 4.教師點評:看來,改錯是有方法的。方法得當,改錯效果就事半功倍。 5.兒歌小結(根據師生互動提煉出兒歌):犯錯其實不可怕,主動認錯很勇敢。改正錯誤要及時,犯錯原因要反思。請人監督不再犯,知錯就改我能行。 活動五:編指南,齊行動 1.教師引導:生活中,同學們犯的錯誤可能還不太一樣,也許是計算的時候抄錯數字了;也許是上學遲到了;也許是不小心弄壞了同桌的鉛筆……那么你在改正錯誤的時候有什么好方法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2.學生分享,教師指導提煉。 (1)計算題抄錯數字了(可以再細心一點,學會檢查)。 (2)上學遲到了(可以請爸爸媽媽提醒,也可以定個小鬧鐘)。 (3)不小心弄壞了同桌的學具(先道歉,再照價賠償)。 …… 3.創編改錯小指南。師生合作形成改錯小指南,教師將關鍵詞寫在黑 板上。 4.教師小結:知錯能改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和踐行,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繼續完善你的“改錯指南”,用好“指南”,將這一美德培養成你們的日常習慣。板塊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老師真高興,看到了你們能勇敢地面對錯誤,在主動承認錯誤時還能積極改錯,更善于反思和總結,能夠找到改正錯誤的好辦法,你們真棒!在大家長大的過程中,或許你還會犯錯,不要怕,因為我們有方法、有能力、有毅力去面對它、打敗它!同學們,加油!板塊五:課后活動 收集知錯就改的名言警句,把這些名言警句認真地抄寫下來,放入成長記錄袋中。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