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第二十課《井岡翠竹》—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冊課文自學筆記文章以《井岡翠竹》為題,從竹寫起,以竹喻人,層層推進,最后升華主題一歌頌以井岡山人民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閱讀時,要學習作者寓情于物的寫法,看看作者是怎樣通過豐富的聯想,把竹和人、過去和現在、井岡山和全國自然而巧妙地聯系起來的,體會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文章具有濃郁的抒情意味。疑問句、感嘆向、祈使句的大量使用,渲染出高昂的情緒;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豐富了讀者的想象,增強了語言的氣勢;第二人稱的使用,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也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1.作者檔案袁鷹(1924—2023),原名田鍾洛,江蘇淮安人,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第一個火花》《紅河南北》《第十個春天》《風帆》,詩集《篝火燃燒的時候》,兒童文學《丁丁游歷北京城》等。創作風格:散文題材廣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具有詩的聯想、詩的意境、詩的語言,充溢著詩情畫意2.題目解說“翠竹”點明寫作主體,“井岡”限定了主體的生存環境。文章以《井岡翠竹》為題,借寫“井岡翠竹”對中國革命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表現了井岡山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氣節。3.寫作背景1960年,作者有幸來到了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回去后,寫了一組抒情散文《井岡山記》。《井岡翠竹》是其中的一節,原題為《青山翠竹》。在《井岡山記》里,作者寫了四樣富有典型意義的事物:“茨坪燈火”“紅軍路”“青山翠竹”“風雨獅子巖”。全文采用類似組詩的結構,分別從斗爭歷史、革命文物、建設成果和人民風貌等不同角度,描繪了舊貌換新顏的井岡山。4.文體知識托物言志一種表現手法。往往借某一具體事物來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達作者的思考,如于謙的《石灰吟》。散文中運用這種手法,首先要細致描繪某一具體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時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賦予這一事物某種象征意義,借此表達情感或志向。5.主題展示本文敘述和描寫了井岡翠竹在革命斗爭時期的種種用途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作出的貢獻,熱情謳歌了井岡山人民的豐功偉績,歌頌了井岡山人民和億萬中國人民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革命氣節,表達了作者對井岡山人民的崇敬之情。6.學法導讀首先,搜集有關井岡山的資料,了解相關的時代背景;其次,圍繞“為什么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這一問題閱讀課文,找出其中描寫井岡翠竹的外形,記敘革命時期井岡翠竹的重要作用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井岡翠竹奉獻精神的內容,學習寓情于物的寫法,理解井岡翠竹的象征意義;最后,品讀運用排比、比喻、擬人、頂真等修辭手法的語句,體會它們的作用。7.常考字詞清單梭鏢( biāo ) 贛江( gàn ) 稠密( chóu ) 迢迢( tiáo) 搖撼( hàn ) 勛( xūn)長:細長。殷切:深厚而急切。魂飛魄散:形容非常驚恐。意氣風發:形容精神振奮,氣概昂揚。血雨腥風:血濺得像下雨一樣,風里帶有腥氣,形容殘酷屠殺的景象。也說“腥風血雨”。絞盡腦汁:費盡思慮,費盡腦筋8.結構圖示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開篇點題,簡潔明了,惜墨如金。林海茫茫,“最使人難忘”的卻是毛竹,飽含感情,意味深長,引出下文】 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暴物描寫:從遠處看,毛竹蒼翠茂盛、一望無際。】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翻神采。【從遠到近寫井岡山的毛竹蒼翠茂盛、氣勢磅礴、形態各異。這是說井岡翠竹的“神采”令人“難忘”。兩個比喻,一個擬人,幾個疊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毛竹的英姿和磅礴氣勢,飽含喜愛之情。】 “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岡山人愛這么自豪地說。【中心句,流露竹子的贊美自豪之情。前后照應。都是對井岡翠竹的評論。前者是客觀的引語;后者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感受,以作者直接對著井岡山的竹子說話的方式歸結出結論,抒情味更濃。】 有道是:天下竹子數不清,井岡山竹子頭一名。第一部分(1—4)寫毛竹的“神采”,點明井岡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是的,當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衛過第一個紅色政權的戰士們,誰不記得井岡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釘當武器了,然而誰又能把它們忘懷呢?【這段明寫毛竹,暗寫井岡山人民,寫他們的戰斗生活,寫他們的豐功偉績。①首尾兩個反問句,以無可置疑的語氣,強調井岡翠竹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底。前后照應,也照應了文章開篇的“難忘”。②連續五個“用它”,構成排比,一氣呵成,突出井岡山的竹子在保衛紅色政權過程中用途廣泛,功不可沒。】【第5段總寫,鋪敘井岡山的毛竹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豐功偉績。】 你看,那邊山路上走來了兩位老表,一人提著一只竹筒。這是什么?這不是紅軍的硝鹽罐嗎?要不,是給山頭的紅軍送飯來了吧?這兩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表們想起沖過白匪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送上山來的糧食,想起山上缺糧的年月。那時,紅軍每天每頓只能用南瓜充饑,但是同志們仍然意氣風發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作者描繪了軍民魚水情深的圖畫,展示了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①“你看”,呼告,引起讀者注意。②開頭設問,引起人們的思考。③“這兩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戰士們多少回憶!”感嘆句,歷歷往事涌心頭,感情如潮。④三個“想起了……”,排比,突出了井岡山的鄉親心系子弟、兵奮不顧身的精神,突出了井岡山的戰士樂觀豪邁的精神】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擔,多么堅韌”,多么結實,再重的擔子也能挑得起。當年毛委員和朱軍長帶領隊伍下山去挑糧食,不就是用這樣的扁擔嗎 (句解;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扁擔的作用,引起下文的敘事和抒情。)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還陳列著一根寫著“朱德的扁擔”五個字的扁擔。他們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糧食 挑的是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句解: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表達了人們對偉人的無限崇敬之情,再次強調了“扁擔”的重要作用。)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正是用井岡山毛竹做的扁擔,把這一副關系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從井岡山出發,走過漫漫長途,一直挑到北京城。(句解:“重擔”“漫漫長途”“挑”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的井岡山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的功勛,以及井岡翠竹對解放事業作出的貢獻,表達了人民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熱愛井岡翠竹的深厚感情。)毛委員和朱軍長下山去了,紅軍下山去了。井岡山的毛竹,同井岡山的人民一樣,堅貞不屈。血雨腥風,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還有深埋地上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翠竹。【①“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回環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毛竹在歲月的更迭中不斷生長的頑強生命力,余味無窮。②“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擬人修辭手法,贊美了井岡翠竹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③“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根”,頂真修辭手法,語氣鏗鏘有力,意思層層推進,以竹子來寫井岡山人民對革命無限忠誠、前仆后繼、永不停息的革命精神。④引用白居易的詩句,使毛竹形象熠熠生輝;還加上一個感嘆句,盛贊了井岡山人民頑強的斗志、頑強的生命力。】 毛竹年年長,為的是向敵人示威”:井岡山是壓不倒、燒不光的。毛竹年年綠,為的是等待親人,等待當年用竹筒盛水蒸飯、用竹釘竹槍打白匪的紅軍,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句解:象征這里表面上寫的是毛竹,實則寫的是井岡山人,毛竹就是并網山人的象征。“等持”中有豐富的聯想、誠摯的感情,賦予了毛竹深蓮的象征意義。井岡山人有著同井岡山毛竹一樣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的精神,他們與紅軍的血肉深情巴深深凝結在骨子里。)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長的二十年。二十年過去了,毛竹依舊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岡山終于換了人間!(句解:過渡前一句承接上文,后一句引出下文。這兩句表達了井岡山人對英雄子弟的一片深情,也體現了井岡山人堅強不屈、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部分解:第二部分(3~9段),寫在革命時期,并岡翠竹起的重要作用。在紅軍戰斗、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到處都有井岡翠竹的身影,并岡山人民對中國革命的無私奉獻和他們的神勇精神對中國革命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了叫井岡山變得更快,黨派來了兩千好兒女,同井岡山人民一起開發這座萬寶山。他們上得山來,頭一件事就是來竹林里,依靠這青青毛竹蓋房落腳;他們踩著當年老紅軍的腳印,攀山過嶺,用竹筒盛水蒸飯。【“頭一件事”說明人們對井岡翠竹的高度重視和一片深情,毛竹也繼續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一眼望不到邊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據說有一千多萬根,輪流砍伐,是永遠也砍不完的。 如今,你若是在井岡山許多山坳走過,便能看到一條條修長的竹滑道。它們幾乎是筆直地從山頂上穿過竹林掛下山來。這便是英雄的井岡山人的業績。他們在竹林里送走了幾百個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萬根毛竹。這一百萬根毛竹,流去了井岡山人多少汗水,是無法計算的。為了搭起滑道,他們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懸巖絕壁;為了找尋水路,他們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灘。冒著大風雪,二百多青年男女來到離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圍二十多里沒有人煙的林海深處,完成砍伐三十多萬毛竹的任務。漫天風雪,封住山、阻住路,卻搖撼不了人們的意志,撲滅不了人們心頭的熊熊烈火。風雪一天比一天大,人們的干勁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為竹滑道修的架在兩座高山之間竹橋,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長。杜鵑花開滿山頭的時候,英雄們終于唱著凱歌,歡送著親手砍下的那三十萬根毛竹,讓它們沿著滿山繞的滑道,一路歡唱著飛下山去了【①“為了……”,對偶、反復,句式整齊,朗朗上口,突出了井岡山建設者們所付出的艱辛。②“封住山……心頭的熊熊烈火”,對偶,以風雪之大、環境之惡劣反襯井岡山建設者堅定的信念、昂揚的斗志。③四個“一天比一天”,間隔反復,以風大雪猛反襯人們干勁沖天、成果之豐。】 你看,你看,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來了嗎?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云鉆霧,呼嘯而來。它們滑下溪水,轉入大河,流進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快快地去吧,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心愿,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干勁,也帶去井岡山人民的風格吧!【①兩個“你看”,反復,運用第二人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②“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來了嗎?”疑問句,引起讀者的注意。③“滑下”“轉入”“流進”“擠上”“走上”,一連串動詞生動描繪毛竹下山圖,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盡顯歡悅之情。④“井岡山的翠竹啊!”感嘆句,呼告手法,抒發對井岡翠竹強烈的喜愛、期待之情,增強感染力。⑤“去吧……也帶去井岡山人民的風格吧”,祈使句,反復修辭手法,渲染出井岡山人火熱的干勁和對井岡翠竹殷切的希望。】【10—12段寫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井岡山人開發井岡山毛竹的情景,這是說井岡翠竹的“新功”令人“難忘”】。贊揚了新一代井岡山人為社會主義建設戰天斗地的精神。第三部分(10—12)寫井岡翠竹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貢獻”。井岡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僅曾經為革命建立功勛,而且現在和將來仍然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大廈繼續獻出一切。你永遠那么青翠,永遠那么挺拔,風吹雨打,從不改色;刀砍火燒,永不低頭一-這正是英雄的井岡山人,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1960年10月,井岡山作者畫龍點睛,將井岡翠竹與井岡山人聯系起來,贊美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對寫作意圖的深刻總結,揭示了毛竹的象征意義,毛竹所體現的正是英雄的井岡山人,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第四部分(13)總結全文,深化主題1.找出課文中描寫井岡山的毛竹外形特點,并分析他的特點及其運用的修辭手法?【答案】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遠看:多、青翠、濃密。近看:形態各異、挺拔、繁多、秀美。采用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翠竹的修直、繁多和亭亭玉立2.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這句話貫穿全文,結合全文說一說:井岡山人為什么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答案】是的,當年用自己的血汗保衛過第一個紅色政權的戰士們,誰不記得井岡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嗥。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釘當武器了,然而誰又能把它們忘懷呢?戰士們用竹子做生活用品、做武器。你看,那邊山路上走來了兩位老表,一人提著一只竹筒。這是什么?這不是紅軍的硝鹽罐嗎?要不,是給山頭的紅軍送飯來了吧?這兩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戰士們多少回憶!看見它,就想起了竹筒飯的清香,想起了老表們沖過白匪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送上山來的糧食,想起了山上缺糧的年月,紅軍每天每頓只能用南瓜充饑,但是同志們仍然意氣風發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老表們用竹子做成竹筒,盛放食物送給紅軍戰士。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擔,多么堅韌,多么結實,再重的擔子也能挑得起。當年毛委員和朱軍長帶領隊伍下山去挑糧食,不就是用這樣的扁擔嗎?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還陳列著一根寫著“朱德的扁擔”五個字的扁擔。他們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糧食?挑的是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正是用井岡山毛竹做的扁擔,把這一副關系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從井岡山出發,走過漫漫長途,一直挑到北京城。革命領袖用毛竹做扁擔,挑起革命的重擔。毛委員和朱軍長下山去了,紅軍下山去了,井岡山的毛竹,同井岡山人民一樣,堅貞不屈。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翠竹!毛竹年年長,為的是向敵人示威:井岡山是壓不倒、燒不光的。毛竹年年綠,為的是等待親人,等待當年用竹筒盛水蒸飯、用竹釘竹槍打白匪的紅軍,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長的二十年。二十年過去了,毛竹依舊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岡山終于換了人間!氣節之堅貞,思想信念之堅定。一陣風過,毛竹呼啦啦地響,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們下山去吧,莫要讓我們等老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多么需要我們啊!”杜鵑花開滿山頭的時節,英雄們終于唱著凱歌,歡送著親手砍下的那三十萬根毛竹,讓它們沿著滿山旋繞的沿道,一路歡唱著飛下山去了。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快快地去吧,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心愿,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干勁,也帶去井岡山人民的風格吧!毛竹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心情之熱切。革命時期,井岡山的竹子被制成了生活用品、戰斗武器,為紅軍戰士的生活帶去方便,幫助紅軍戰士消滅敵人,協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走過漫漫長途;井岡山的竹子面對艱難險阻不屈不撓,生命力頑強;井岡山的竹子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3.課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來體現井岡翠竹的革命精神? 是的,當年用自己的血汗保衛過第一個紅色政權的戰士們,誰不記得井岡山上的翠竹呢?反問,井岡翠竹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看見它,就想起了竹筒飯的清香,想起了老表們沖過白匪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送上山來的糧食,想起了山上缺糧的年月。排比,由毛竹引發了許許多多的聯想,用來歌頌井岡翠竹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中的偉績。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擔,多么堅韌,多么結實,再重的擔子也能挑得起。一語雙關,既指毛竹能挑重物,也指無產階級革命家挑得起關系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 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頂真,給人以無窮無盡之感,突出了井岡翠竹的堅貞不屈和生命力的頑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翠竹!引用了唐朝偉大詩人白居易千古流傳的名句,使翠竹的形象熠熠生輝;詩句在這里又語義雙關,明喻翠竹旺盛的生命力,實喻井岡山人民堅韌頑強、浴血奮斗的革命意志。 杜鵑花開滿山頭的時節,英雄們終于唱著凱歌,歡送著親手砍下的那三十萬根毛竹,讓它們沿著滿山旋繞的滑道,一路歡唱著飛下山去了。擬人,襯托出建設者們在勝利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自豪之情4.第12段中圈畫出的兩個“你”所指代的對象是相同的嗎?有什么作用?你看,你看,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來了嗎?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云鉆霧,呼嘯而來。它們滑下溪水,轉入大河,流進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快快地去吧,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心愿,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干勁,也帶去井岡山人民的風格吧!【答案】第一個“你”指讀者。第二個“你”指翠竹。“你”所指代的對象從“讀者”變為“翠竹”,能更好地配合作者情感的表達。作者從與讀者交流轉向直接與翠竹對話、夸贊翠竹,增強了課文的感染力,同時有擬人效果。5.課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井岡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僅曾經為革命建立功勛,而且現在和將來仍然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大廈繼續獻出一切。你永遠那么青翠,永遠那么挺拔,風吹雨打,從不改色;刀砍火燒,永不低頭——這正是英雄的井岡山人,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答案】結構上:總結全文;與開頭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內容上:深化主題,直抒胸臆,贊美了井岡山的竹子,點明了井岡翠竹的象征意義。6.閱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僅僅是在贊頌竹子嗎?課文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面是在贊頌竹子,實際上還贊美了英勇頑強、堅忍不拔、前仆后繼、積極為革命和社會建設作出貢獻的英雄的井岡山人及億萬中國人民,作者寓情于物,借井岡翠竹抒發了對他們的崇敬與贊美之情。如:委員和朱軍長下山去了,紅軍下山去了,井岡山的毛竹,同井岡山人民一樣,堅貞不屈。快快地去吧,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心愿,帶去井岡山人民的干勁,也帶去井岡山人民的風格吧!井岡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僅曾經為革命建立功勛,而且現在和將來仍然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大廈繼續獻出一切。你永遠那么青翠,永遠那么挺拔,風吹雨打,從不改色;刀砍火燒,永不低頭——這正是英雄的井岡山人,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1.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本文以“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為線索,貫通全文,敘事,抒情,狀物,議論。作者抓住毛竹的本質特征,對毛竹展開具體描繪,又通過豐富的聯想,將井岡翠竹與井岡山人聯系起來,將二者的過去與現在聯系起來,筆筆寫竹,又筆筆見人,展示出更廣闊的意境和深遠的思想,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井岡山人民的可貴精神。2.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本文語言準確凝練。如寫井岡毛竹在革命斗爭中“搭過帳篷”“做過梭鏢”“盛過水”“蒸過飯”等,用富于變化的動詞,準確地將毛竹的作用體現得十分詳盡。本文語言詩化,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復等多種修辭手法,運用感嘆句、疑問句、祈使句等不同句式,運用第二人稱,字里行間浸透了對井岡山毛竹和井岡山人民的深厚感情。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茨坪( ) 哨口( ) 殷切( ) 魂飛魄散( ) 土磽石( )2.根據拼音寫漢字jīng( )竹 陡 qiào( ) 沉 diàn( ) 竹 miè( ) 關 ài( )3.解釋下列詞語(1)魂飛魄散:(2)土磽石:(3)亭亭玉立:(4)堅貞不屈:4.文學常識填空《井岡翠竹》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體裁),通過對井岡翠竹的描寫,歌頌了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 井岡山的翠竹,亭亭玉立,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革命的歷史。B.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革命烈士堅貞不屈,展現出了偉大的精神品質。C. 他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著,臺下的聽眾卻早已魂飛魄散,心思早已飄到了別處。D. 這片土地雖然土磽石多,但在當地人民的辛勤勞作下,依然種出了豐收的莊稼。6.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通過這次參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活動,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B. 為了避免今后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紀律。C. 他的寫作水平明顯提高了,這得益于他日常的勤奮練習。D. 一個人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魄,關鍵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鍛煉。7.仿照例句,以 “青松” 為描寫對象,寫一個擬人句例句:井岡翠竹,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僅曾經為革命建立功勛,而且現在和將來仍然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大廈繼續獻出一切。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í shào yīn pò qiāo2.荊 峭 淀 篾 隘3.(1)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2)形容土地堅硬不肥沃,多沙石。 (3)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4)堅定而有尊嚴,絕不向邪惡勢力屈服。4.袁鷹 散文 井岡山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中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5.C(“魂飛魄散” 用在此處不恰當,可改為 “心不在焉”。)6.D(A 句缺少主語,可刪去 “通過” 或 “使”;B 句否定不當,可刪去 “不再”;C 句 “水平” 與 “提高” 搭配,“成績” 與 “提高” 搭配,此處應是 “成績提高”。)7.青松,你是堅毅的衛士,你不僅在嚴寒中守護著山川,而且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堅守著那份寧靜與莊嚴。閱讀課文選段,回答問題。①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②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③“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井岡山人愛這么自豪地說。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數不清,井岡山竹子頭一名。⑤是的,當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衛過第一個紅色政權的戰士們,誰不記得井岡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釘當武器了,然而誰又能把它們忘懷呢?⑥你看,那邊山路上走來了兩位老表,一人提著一只竹筒。這是什么?這不是紅軍的硝鹽罐嗎?要不,是給山頭的紅軍送飯來了吧?這兩只竹筒,能引起老戰士們多少回憶!看見它,就想起了竹筒飯的清香,想起了老俵們冒著生命危險沖過白匪封鎖線送上山來的糧食,想起了山上缺糧的年月。那時,紅軍每天每頓只能用南瓜充饑,但是同志們仍然意氣風發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擔,多么堅韌,多么結實,再重的擔子也能挑得起。當年毛委員和朱軍長帶領隊伍下山去挑糧食,不就是用這樣的扁擔么?他們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糧食?挑的是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我們最敬愛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正是用井岡山毛竹做的扁擔,挑著這一副關系著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從井岡山出發,走過漫漫長途,一直挑到北京。8.文中第②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毛竹?有什么作用?答:9.為什么說 “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答:10.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1)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答:(2)他們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糧食?挑的是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答:11.文中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憶有什么作用?答:【答案】8.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排比句 “有的…… 有的…… 有的……” 增強了語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毛竹的各種形態;比喻句將毛竹比作崗哨、奇兵等,突出了毛竹的挺拔、茂密和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對井岡翠竹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也為下文寫井岡山竹子的革命精神作鋪墊。9.因為在革命年代,井岡山的竹子被用來搭帳篷、做梭鏢、當罐盛水、當碗蒸飯、做扁擔和吹火筒,還擺過竹釘陣打擊敵人,它與革命戰士們的生活和戰斗緊密相連,為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說它是革命的竹子。10(1)運用了遠近結合的描寫方法,先從遠處寫竹子的整體形象 “郁郁蒼蒼,重重疊疊”,再從近處寫竹子的不同姿態,如 “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等,使讀者對井岡翠竹有了更全面、更直觀的感受,表現了竹子的繁茂與生機勃勃。 (2)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所肩負的責任重大,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糧食,更是精神上的革命使命,突出了井岡山毛竹扁擔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和革命精神,增強了語氣和情感表達。11.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回憶,通過具體的事例,如竹筒飯、毛委員和朱軍長挑糧食等,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井岡山竹子在革命時期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突出了 “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這一主題,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情感更加真摯,也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卓絕和偉大精神,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歷史厚重感。托物言志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主要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請你從自然界常見的動植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中任選一個寫作對象,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將你的情思寄托在具體的事物上,寫一個150字左右的片段【課文回顧】文章表面上是贊美井岡翠竹,實際上是通過描繪翠竹的形象和品質,來歌頌英雄的井岡山人民及其所具有的堅貞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手法使得文章的主題更加深刻,情感更加飽滿。由物生作、通過對并岡翠竹的描繪,作者引發出對井岡山人民的贊美和敬仰之情,將個人的思想感情客托在井岡翠竹這一外物之上,達到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效果。【寫作指導】要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去寫,所以首先要確定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可以寫你了解的一些事物如:青松、梅花、小草等,想想它們具有什么可貴的品質,象征著哪些人?選擇你最想表達的去寫。借鑒《井岡翠竹》或《白楊》等所學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習作來贊美值得尊敬、學習的某一類人。以“路燈”為例,首先開門見山,引出所要寫的事物——路燈;中間為重點,結合具體的事例,表現路燈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尾深化主題,由贊美路燈進而贊美老師、農民這此具有路燈精神的人【范文展示】路燈說起燈,有的人喜歡彩燈,有的人喜歡走馬燈,還有的喜歡燈籠。而我卻對路燈情有獨鐘。看著路燈,我想到了我們的老師,老師跟路燈一樣幫助著我們。當我們遇到難題時,老師總會用清晰明了的解題思路讓我們豁然開朗;當我們思路出現錯誤時,老師及時幫我們糾正錯誤,使我們恍然大悟。老師就像路燈一樣,指引著我們前進;老師也像路燈一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老師和路燈都在默默地幫助我們,他們都是不求回報、不圖名利。我們應該感謝路燈,感謝老師!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提文示線文題習惠預題文在文線線文題慧惠智題文批文注線文題文惠課題文研讀文讀線文題題惠問題文特文色線文題作惠寫題文積文累線文題礎惠基題文閱文讀線文題內惠課題文微微文寫線文題新惠創題文作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