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人教版第一單元第3課創作手法你知道國慶節的由來嗎?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個聲音震動世界,這一瞬間成為永恒,標志著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所以將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這一天,定為國慶節。開國大典在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中,藝術家們通過對重要歷史時刻、重大歷史事件的描繪,用畫面定格了一個個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讓我們去看看同一題材,藝術家們有什么獨特的創作手法。想一想小提示:視野角度藝術家在表現主題方面運用了什么創作手法?親歷者的角度群眾的角度藝術家的角度分析畫面的表現形式、國畫構圖、形象塑造、色彩搭配、空間處理等方面有什么特點?分析畫作《開國大典》董希文觀察油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可以看出兩者內容基本相近,畫作人物真實,立體,所以這幅畫作是寫實油畫表現形式《開國大典》董希文畫作采用親歷者角度,平視觀察視角,畫面中天安門廣場和大面積的藍天白云占據作品近半的空間。為體現開國大典是人民的偉大勝利,作者把天安門上的領導人與廣場上的人民群眾囊括在同一畫面中形成“大團圓”的構圖方式。畫面構圖《開國大典》董希文藍天白云領導人們廣場上的人民毛澤東主席的英勇身姿處于畫面的中心,體現了他領導我們黨、領導我們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地位。形象塑造《開國大典》董希文在城樓上的大紅廊柱及大紅燈籠、遠處廣場上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白云、綠樹形成強烈對比,畫面熾熱而明快。金黃色的菊花,既點名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色彩搭配《開國大典》董希文你看出了畫作里有什么細節?細節元素天空中翱翔的白鴿象征著祖國的獨立、自由與和平。畫家用了很多民族的繪畫形式,例如地毯上的花卉、回字紋,象征著吉祥如意。菊花是吉祥的象征菊花是吉祥的象征菊花是吉祥的象征因為寓意美好,所以在古人生活中,處處都有菊花的影子,甚至在古人的頭上還會佩戴白色的菊花。菊花是吉祥的象征菊花紋樣在古代器物中很常見。菊花是吉祥的象征在很多古詩詞當中也能看見古人對菊花的贊美菊花是怎么被污名化的呢?60年代,日本想要與國際接軌。東京奧運會后,一個重要人物的葬禮在奧運場館舉行,這場葬禮也受到西方人的關注,于是就采用了大量黃白菊花進行布置,并經過電視轉播逐漸流行到日本全國,而后隨著日本的文化輸出輻射到東亞、東南亞,又結合東亞本身的喪葬習俗演化出花圈之類的常見造型;我國在進入21世紀后各方面都在和國際接軌,喪葬禮儀也開始采用一些國外的方式,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全國電視轉播,使用了大量黃白菊花,于是菊花作為喪葬之花的說法,開始被廣泛接納。《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2014年 李成民浙江展覽館藏畫家以獨特的視角表現了慶典時刻的宏大場面。構圖體現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的主旨。李成民油畫作品分析畫作練一練分析畫面的表現形式、畫面構圖、形象塑造、色彩搭配、空間處理等方面有什么特點?《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李成民《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李成民油畫表現表現形式畫家以躍動的筆法和寫意性的繪畫造型表現了歡呼涌動的人群。畫面以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從廣場上歡樂的人群身后向天安門城樓觀禮臺方向俯視的視角。選擇正面上空鳥瞰的視角,凸顯莊嚴和宏大的氣氛。《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李成民作品主體形象是天安門廣場上歡騰的人民群眾,將群眾視為整體,沒有明確的某個人的輪廓,塑造畫面中斑駁的閃耀的“旗幟海洋”展現了慶典的熱烈和輝宏。形象塑造在色彩運用上給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畫面里以暖色調為主,大面積的紅色旗幟和周圍灰色形成強烈對比,渲染出慶典時刻的歡樂氣氛。《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李成民畫作巧妙地通過紅旗顏色純度變化、前方人群和天空的顏色對比,展現出空間寬廣遼闊。空間處理作品的視線越過人群,最終視覺中心落在天安門城樓上,清晰的呈現了毛主席畫像,觀者似乎也能聽到毛主席的莊嚴宣告。紅旗顏色純度變化《開國大典 人民萬歲》李成民畫家以獨特的視角表現了慶典時刻的宏大場面。畫面中,天安門廣場上紅旗獵獵、人海歡騰的熱烈場景,在豐富的筆觸和富有動感的色彩的相互襯托下,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分析畫作《新中國誕生》唐勇力結合剛才所學內容,分析畫面的表現形式與色彩、畫面構圖與空間、形象塑造與細節3個方面有什么特點?表現形式與色彩《新中國誕生》唐勇力(局部)畫作為中國工筆畫,保留了工筆的細膩,又融合西方繪畫的素描寫實造型,體現出中西合璧的特點。那么色彩呢?表現形式與色彩《新中國誕生》唐勇力畫面以大面積紅色為主調,象征著新中國誕生的光輝與熱烈。整體顏色素雅清新,也突出了主題的莊嚴隆重。畫面構圖與空間《新中國誕生》唐勇力畫面采用平行對稱的中心構圖,人物一字型排開,高低錯落,畫面莊嚴又絕不呆板僵硬。空間上通過前后景的安排,層次感豐富,層層遞進,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深度。你認識他們嗎?《新中國誕生》唐勇力(局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宋慶齡劉少奇沈鈞劉少奇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從成品和線稿我們感受到了什么?筆墨線條流暢、精準,刻畫出人物與物體的細節和質感;通過線條的粗細、輕重變化,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增強畫面的層次感;造型結構嚴謹、形神兼備。形象塑造與細節畫中人物形象真實、飽滿,充滿了生動的歷史氣息,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天安門城樓上的燈籠格外醒目,大紅柱子及背景的窗格做舊紋理呈現了歷史感;飛翔的白鴿寓意著和平和自由,與下方人物形成動靜對比。形象塑造與細節作品以中國畫長卷的形式,采用廣角式的表現手法,藝術性地向觀者展示了開國大典的恢弘場面。賞析并對比本課繪畫作品,談談不同美術表現形式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不同特點。作品 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人民萬歲 新中國誕生表現形式畫面構圖形象塑造 莊嚴恢宏色彩搭配 紅 黃 藍 裝飾性 富有動感的色彩 鮮艷 飽滿空間處理 寬廣遼闊 人海歡騰 恢宏油畫油畫中國畫平視視角俯視廣角式的表現視角莊嚴神圣盡精微、致廣大總結幾幅繪畫作品雖然藝術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都表達了創作者共同的藝術創作主題思想,即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人民當家作主人!品味優秀的美術作品,不但能從中感受藝術之美,認識歷史畫創作的多樣藝術視角和表現形式,也讓我們在歷史的情境中汲取磅礴精神力量、繼續前行。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我們何其有幸,見證這如愿的盛世繁華!.mp4 第一單元 第3課 創作手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