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亞洲及歐洲》教案第1課時課程標準 素養目標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亞洲、歐洲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亞洲、歐洲的地形特征。 人地協調觀:描述亞洲地形地勢特征,分析地形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綜合思維:仿照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描述歐洲地理位置。 區域認知:描述亞洲、歐洲的地理位置。 地理實踐力:對比亞洲與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一)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舉一反三,運用相同的方法,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2.運用地理和圖文材料,歸納亞洲的地形地勢特征,同樣的舉一反三,運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亞洲及歐洲的位置與范圍。2.亞洲及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難點】描述一個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一個地區地形地勢特征的方法歸納。(三)課時安排亞洲及歐洲:2課時本節教材內容較多,內容較復雜,教學根據教材內容設計2課時。本課為第1課時,整體采用“復習導入—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對比探究”方式展開。每個環節目的如下:復習導入:七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過半球知識、經緯度知識、大洲大洋的相關知識,通過提問“要描述一個地區(大洲)的地理位置要從哪些方面描述?”引導同學們回顧七年級學過的知識點,從而引出這節課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探究學習:給出關于亞洲的半球分布圖、帶經緯度的地圖、大洲大洋分布圖,讀圖描述亞洲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舉一反三,以同樣的方法描述歐洲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小組合作:4~6人為一小組,給出亞洲分層設色的等高線地形圖,設置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集體探究問題答案,從而歸納出亞洲的地形地勢特征;再回過頭來歸納描述地形地勢特征的一般方法,用同樣的方法探究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上臺分享探究結果,培養綜合思維能力;對比探究:讀圖文材料,對比亞洲和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找出兩個大洲地形地勢的不同點,形成鮮明對比,加深對亞歐地勢的理解與記憶;通過整個流程,輔以若干圖片、文字材料,使學生理解主要知識點,提升關鍵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我們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半球相關知識、經緯度知識、大洲大洋的相關知識,那描述一個地區(大洲)的地理位置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回顧思考 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曾經所學知識,讓同學們減少畏難情緒,在熟悉知識中引出新課內容【講評】聽取學生答案并進行點評 【老師講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描述地理位置的三個方面: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回答問題(說出答案有的正確、準確,有的可能不太準確,甚至錯誤)、方法歸納、記筆記過渡 明確了地理位置的三個方面后,我們就運用這個方法來描述我們自己所在的大洲——亞洲的地理位置吧環節二 探究學習 一、位置與范圍【展示圖片】大洲大洋的半球分布圖 【提出問題】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展示圖片】亞歐大陸輪廓 【提出問題】亞洲的經度位置和緯度位置怎么描述 【展示圖片】亞歐大陸輪廓 【提出問題】亞洲的四周有哪些海洋和陸地 【方法歸納】舉一反三:以同樣的學習方法,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大洲大洋的半球分布圖、亞歐大陸輪廓 【提出問題】歐洲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分別是什么 觀察圖片,結合地理位置描述方法找出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 給出各種地圖,培養學生通過讀圖,提升獲取信息能力、讀圖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落實綜合思維歸納總結:亞洲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亞洲北至北極圈內,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西至26°E,東至170°W,東西跨度大;亞洲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西與歐洲相連。 歐洲完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東半球;歐洲北至北極圈內,南至36°N,東至66°E,西至20°W;歐洲北部瀕臨北冰洋,東與亞洲相連,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臨大西洋環節三 小組合作 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小組活動】讀圖分析亞洲地形問題 【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 【提出問題】 1.找出亞洲有哪些主要高原和山地 2.找出珠穆朗瑪峰和死海的位置,讀出其海拔高度 3.觀察分層設色地圖的顏色分布位置 4.觀察亞洲東側及東南側的海岸線形態 【組織總結】 1.分組指導,查看學生的討論情況,詢問學生討論結果 2.組織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組內成員給予補充 小組組長組織針對每一個問題討論; 組內成員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答案相同,但每位成員都需開口發言 培養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培養小組成員當眾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及語言組織能力歸納總結: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東側及東南側多群島和海溝。 地勢特征從四個方面來描述:1.平均海拔高度;2.地勢起伏狀況;3.主要地形類型;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小組活動】歸納學習亞洲地形的方法,讀圖分析歐洲地形問題 【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 【提出問題】 1.讀圖,找出歐洲有哪些平原 2.觀察歐洲分層設色地圖的主色調 【組織總結】 1.分組指導,查看學生的討論情況,詢問學生討論結果 2.組織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組內成員給予補充 1小組組長組織針對每一個問題討論; 2.組內成員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答案相同,但每位成員都需開口發言 培養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培養小組成員當眾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及語言組織能力歸納總結: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均海拔低,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勢中間低、南北高,地勢起伏小;歐洲形成了大量的冰川地貌。過渡 亞洲與歐洲緊密相連,但在地形地勢上卻各有千秋,下面我們來把亞洲與歐洲的地形地勢做個對比吧!環節四 對比探究 【圖文材料】世界大洲(南極洲除外)陸地海拔高度比較圖、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占全洲面積的比例圖、表格對比項 【提出問題】閱讀材料,對比亞、歐兩洲地形的主要特點 【小組探討】 1.分組指導,查看學生的討論情況,詢問學生討論結果 2.組織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組內成員給予補充 小組內推選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讀圖能力,培養地理實踐力;加深學生對亞歐地形的記憶過渡 這節課我們掌握了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地勢特征,下節課我們將接著深入研究亞洲及歐洲的氣候、河流、人口、經濟等方面知識環節五 課堂練習 【出示題目】兩個選擇題,一個基礎題,一個稍微綜合思考的讀圖題目 快速閱讀題目,選出答案 實時檢測這節課的理解程度環節六 課堂小結 【出示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回顧這節課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建立整體思維框架 根據老師出示的思維導圖,回顧這節課的知識點,并做好筆記 幫助學生把零散知識系統化,提升綜合思維能力環節七 布置作業 【基礎探究】繪制思維導圖 要求:回顧所學內容,繪制亞洲與歐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特征思維導圖,下節課展示 【挑戰探究】圖說亞歐大陸 要求: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網上資料,創辦一期圖說亞歐大陸手抄報,圖文并茂,下節課課堂展示 記錄作業 設置分層作業,供有興趣的或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共27張PPT)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能描述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能描述亞洲及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獲取知識得到素養圖片、文字、柱狀圖等。使用工具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區域認知仿照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描述歐洲地理位置。綜合思維描述亞洲地形地勢特征,分析地形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人地協調觀對比亞洲與歐洲的地形地勢特征。地理實踐力一起挑戰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亞洲、歐洲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亞洲、歐洲的地形特征。位置和范圍01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0201位置和范圍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稱為亞歐大陸,面積5000多萬平方千米。亞洲和歐洲地理環境復雜多樣,社會經濟發展各具特色。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地理位置包括哪些方面呢?一、位置與范圍東半球西半球讀圖: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北至北極圈內,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經度位置緯度位置經緯度位置緯度位置經度位置西至26°E,東至170°W,東西跨度大。亞歐大陸輪廓亞洲的經度位置和緯度位置怎么描述?0°北極圈26°E170°W一、位置與范圍亞歐大陸輪廓亞洲的四周有哪些海洋和陸地?北邊:北冰洋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邊:太平洋南邊:印度洋東南:隔帝汶海、阿拉弗拉海與大洋洲相望。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望。西側:與歐洲相連。一、位置與范圍亞歐大陸輪廓舉一反三:以同樣學習方法描述歐洲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一、位置與范圍一、位置與范圍半球位置完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東半球。西半球東半球一、位置與范圍經緯度位置亞歐大陸輪廓經緯度位置緯度位置經度位置北極圈36°N北至北極圈內,南至36°N。20°W66°E西至20°W,東至66°E。一、位置與范圍亞歐大陸輪廓海陸位置北邊:北冰洋西邊:大西洋東側:與亞洲相連。南側: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與亞洲相連;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瀕臨大西洋;北:瀕臨北冰洋。02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亞洲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全洲面積的3/4,全球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全在亞洲境內。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找出亞洲主要的高原和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內蒙古高原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找出珠穆朗瑪峰和死海的位置,讀出其海拔高度?海拔:8848.86m地球之巔海拔:-415m世界陸地最低點高低懸殊 地面起伏大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觀察分層設色地圖的顏色分布位置?高低低低低低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觀察亞洲東側及東南側的海岸線形態?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島。東側及東南側多群島和海溝。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舉一反三:描述歐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高度2.地勢起伏狀況3.主要地形類型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東歐平原西歐平原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均海拔低;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面積占到歐洲大部分。找出歐洲有哪些平原。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觀察歐洲分層設色地圖的主色調 低稍高稍高顏色以綠色為主,色差小。顏色較深的黃色分布在南北兩側。地勢中間低、南北高,地勢起伏小。閱 讀歐洲許多地區曾經被巨厚的冰川所覆蓋。當冰川向前運動時,會劇烈地創蝕地面;消融時,又把搬運來的泥沙、石塊等在地面上堆積起來。這樣,就形成了獨特的冰川地貌。例如,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峽灣,芬蘭眾多的湖泊,東歐平原上波狀起伏的低丘,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峰巒,大多是冰川作用的產物。歐洲冰川地貌芬蘭冰川湖挪威松恩峽灣瑞士馬特峰(角峰)對比探究—— 亞、歐兩洲地形的主要特點3閱讀材料,對比亞、歐兩洲地形的主要特點。世界大洲(南極洲除外)陸地海拔高度比較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占全洲面積的比例對比探究—— 亞、歐兩洲地形的主要特點3亞洲 歐洲平均海拔高度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起伏狀況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主要地形類型 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分布格局 山脈多分布在南、北兩側特色地形 大陸外側多島弧閱讀材料,對比亞、歐兩洲地形的主要特點。地面和緩,起伏較小以平原地形為主中間高,四周低,山地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區多冰川地形平均海拔高,僅次于南極洲小試牛刀1.關于亞洲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A.東北以土耳其海峽與北美洲為界B.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歐洲為界C.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D.亞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包圍問2.讀圖1亞洲大陸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圖、圖2亞洲大陸沿30°E地形剖面示意圖,亞洲地勢特點是A.西部高,中部低 B.東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問小試牛刀1亞洲的地理位置亞洲及歐洲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經緯度位置:北至北極圈內,南至赤道以南,西至26°E,東至170°W。海陸位置思維梳理2歐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完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東半球。經緯度位置:北至北極圈內,南至36°N,西至20°W,東至66°E。海陸位置3亞洲的地形地勢4歐洲的地形地勢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東側及東南側多群島和海溝。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均海拔低。地勢中間低、南北高,地勢起伏小。多冰川、峽灣。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亞洲和歐洲有了深入的了解,讓我們從課本知識出發,探索更多多彩的亞洲大陸吧!(基礎探究必須完成,挑戰探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做)。基礎探究:繪制思維導圖。要求:回顧所學內容,繪制亞洲與歐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特征思維導圖,下節課展示。挑戰探究:圖說亞歐大陸。要求: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網上資料,創辦一期圖說亞歐大陸手抄報,圖文并茂,下節課課堂展示。探究實踐亞歐大橋播金粟,五通理念動芳鄰。《亞洲及歐洲》教案第2課時課程標準 素養目標依據亞歐地理位置特點,判斷亞歐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亞歐的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等地理特征。 人地協調觀:了解亞歐人口與經濟現狀,分析自然環境對亞歐人口與經濟的影響。 綜合思維、區域認知:根據位置描述亞歐的氣候特征,分析原因;根據亞歐的地理位置分析亞歐河流的分布特征。 地理實踐力:了解亞歐人口與經濟現狀,分析自然環境對亞歐人口與經濟的影響。(一)教學目標1.描述亞洲及歐洲的氣候特征、河流分布。2.了解亞洲及歐洲的人口與經濟。(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亞洲的氣候特征、亞洲河流的水系特征、亞洲的人口分布狀況。2.聚落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因素的關系。【難點】1.地形地勢對亞洲及歐洲氣候的影響。2.氣候對亞歐的河流有什么影響。(三)課時安排亞洲及歐洲:2課時本節教材內容較多,內容較復雜,教學根據教材內容設計2課時。本課時采用“復習導入—教師講授—活動探究—小組合作—活動探究—自主探究”方式展開。每個環節目的如下:復習導入:上節課已經學習過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地勢特征,在課尾埋下本節課學習亞洲及歐洲氣候、河流、人口、經濟的伏筆,所以這節課可以單刀直入,進入亞洲及歐洲新的方面的學習;教師講授:給出亞洲的氣候分布圖,引導學生從地理位置、所處緯度帶、地形地勢特征等方面分析對其氣候的影響,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分析出亞洲氣候特征;活動探究:根據學習亞洲氣候的方法,舉一反三,分析歐洲的氣候特征;小組合作:4~6人為一小組,探究亞洲河流分布及水系特征、特色湖泊分布,嘗試分析地形、氣候對河流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活動探究:根據學習亞洲河流的方法,舉一反三,分析歐洲的河流典型特征;自主探究:讀圖文材料,了解亞洲及歐洲的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特征;通過整個流程,輔以若干圖片、文字材料,使學生理解主要知識點,提升關鍵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復習導入 【回顧復習】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過亞洲及歐洲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地勢特征,請同學們回顧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特征 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曾經所學知識,讓同學們減少畏難情緒,在熟悉知識中引出新課內容過渡 亞洲及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對當地的氣候、河流會有什么影響呢?我們這節課來一起探討環節二 教師講授 一、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提出問題】亞洲的緯度位置對其溫度帶有什么影響?亞洲的地形對其氣候有什么影響 【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提出問題】亞洲各地氣溫有何顯著差異 【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提出問題】亞洲各地降水量有何顯著差異 【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提出問題】背靠最大大陸,面朝最大大洋,對氣候的的影響是什么 觀察地圖,根據問題引導,思考探究亞洲氣候特征 培養學生通過地圖提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落實綜合思維歸納總結:亞洲北至北極圈內,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導致溫度帶跨寒帶、溫帶、熱帶,氣溫差異大;亞洲地形復雜多樣,導致氣候復雜多樣 氣溫:亞洲高緯度冬長夏短,中緯度四季分明,低緯度常年為夏,氣溫差異顯著 降水:大陸內部年降水量較小,面積廣大;大陸邊緣年降水量較多,氣侯的大陸性特征顯著 亞洲溫帶、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面積廣闊,季風氣侯顯著【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提出問題】舉一反三,以同樣的學習方法,描述歐洲的氣候特征 歐洲的緯度位置對其氣候有什么影響 歐洲的海陸位置對其西部和東部氣候有何影響 觀察地圖,根據問題引導,思考探究亞洲氣候特征 培養學生通過影像資料提取信息能力、讀圖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落實綜合思維歸納總結:歐洲緯度位置在36°N至北極圈之間,歐洲氣候以溫帶為主;歐洲西部受海洋影響深遠,降水量偏多且均勻;東歐地區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環節三 活動探究 【展示圖片】亞歐大陸同緯度地帶氣溫和降水量比較圖 【提出問題】讀圖,說一說亞歐大陸50°N附近的同緯度地帶: 1.1月、7月氣溫由西向東有什么變化 2.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有什么變化 3.英國利物浦與我國漠河緯度相當,為什么兩地1月平均氣溫相差近30℃ 【小組活動】閱讀材料,結合前面所學內容,小組討論問題答案 【組織總結】3分鐘后,老師組織學生上臺分享討論結果,如有問題的老師給與糾正,表述精彩的當場進行表揚 【展示圖表】出示歐洲甲乙兩地氣溫與降水量數據表格 【提出問題】根據下列資料,說一說,地處歐洲的甲、乙兩地的氣溫和降水特點,并判斷兩地各屬哪種氣候類型 【小組活動】閱讀材料,結合前面所學內容,小組討論問題答案 【組織總結】3分鐘后,老師組織學生上臺分享討論結果,如有問題的老師給與糾正,表述精彩的當場進行表揚 【提出問題】下列因素中,哪些對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1.根據圖文材料,運用所學內容,結合課外知識,從問題出發,分析問題指向的答案 2.在整體課堂上沒有機會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通過小組活動探究,讓每一個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語言表達、綜合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分工合作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當眾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培養地理實踐力歸納總結: 氣溫:由西向東,1月氣溫遞減,7月氣溫變化不大 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降水遞減。利物浦受西風和暖流影響,漠河受冬季風影響 甲地: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均勻;溫帶海洋性氣候 乙地: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地中海氣候過渡 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的地形地勢形態下,當地的河流也會有不同的水文、水系特征,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亞洲及歐洲的河流和湖泊吧環節四 小組合作 二、大河眾多的亞洲【展示圖片】出示亞洲主要河流分布圖 【提出問題】 1.找出下列河流,歸納亞洲水系特征 太平洋水系:黃河、長江、湄公河 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 北冰洋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內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 2.圖中找到亞洲的特色湖泊:貝加爾湖、 死海、巴爾喀什湖、里海 【展示圖片】出示歐洲主要河流分布圖 【提出問題】1.找出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說出它們各自注入的水域 2.從地形和氣候對河流影響的角度,分析歐洲河流的分布特點 3.說一說,多瑙河和萊茵河干流各流經了哪些國家 4.查閱資料,議一議,為什么說多瑙河和萊茵河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 學生先看圖說話,再聯系前面學習的亞歐地形、氣候等知識,分析河流水系特征背后的原因 培養學生讀圖獲取地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增強地理實踐力過渡 我們都是亞洲人,我們一起來學習亞洲的人口和經濟吧環節五 啟發思維 三、亞洲的人口和經濟【展示圖片】亞洲人口的分布(2020年)圖 【提出問題】亞洲人口超1億的國家有哪些? 【知識講解】亞洲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圖片】亞洲和歐洲的人口分布圖 【提出問題】1.讀圖,說一說哪些地區人口稠密,哪些地區人口稀疏 2.從氣候角度,分析亞歐大陸北部和亞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知識講解】人口疏密的不同往往和當地的地形起伏、氣候息息相關 【閱讀課本】閱讀課本正文內容,了解亞洲各國經濟崛起過程 【跨學科學習】結合歷史、政治學科,了解歐洲經濟發展特征 【提出問題】1.結合其它學科,舉例說明,歐洲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 2.讀材料,分析歐洲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變化 觀察地圖,知識遷移,思考問題,表達觀點 通過讀圖,找出亞洲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區;結合地形、氣候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課外知識、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解決某一問題,提升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歸納總結: 亞歐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南部、歐洲西部;亞歐人口稀疏區:亞洲中西部、亞歐大陸北部 原因:亞洲西部為沙漠氣候,氣候干旱;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環節六 課堂練習 【出示題目】兩個選擇題,一個關于亞歐河流的考查,一個關于亞歐人口經濟的考查 快速閱讀題目,選出答案 實時檢測這節課的理解程度環節七 課堂小結 【出示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回顧這節課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建立整體思維框架 根據老師出示的思維導圖,回顧這節課的知識點,并做好筆記 幫助學生把零散知識系統化,提升綜合思維能力環節八 布置作業 【基礎探究】繪制思維導圖 要求: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繪制亞洲與歐洲的氣候、河流、人口、經濟等方面思維導圖 【挑戰探究】圖說亞歐大陸 要求: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網上資料,創辦一期圖說亞歐大陸手抄報,圖文并茂,下節課課堂展示 記錄作業 設置分層作業,供有興趣的或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共26張PPT)地理湘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級下冊描述亞洲及歐洲的氣候特征、河流分布;了解亞洲及歐洲的人口與經濟。獲取知識得到素養圖片、文字、餅狀圖等。使用工具根據位置描述亞歐的氣候特征,分析原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了解亞歐人口與經濟現狀,分析自然環境對亞歐人口與經濟的影響。地理實踐力一起挑戰依據亞歐地理位置特點,判斷亞歐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亞歐的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等地理特征。根據亞歐的地理位置分析亞歐河流的分布特征。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回顧舊知亞歐大陸輪廓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亞洲緯度位置:北至北極圈內,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亞洲地形地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中間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一、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對其氣候有什么影響?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緯度位置:北至北極圈內,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溫度帶:跨寒帶、溫帶、熱帶寒帶溫帶熱帶地形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氣溫差異大一、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亞洲各地氣溫有何顯著差異?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中緯度:四季分明。低緯度:常年為夏。北半球“寒極”冬長夏短。氣溫差異顯著一、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亞洲各地降水量有何顯著差異?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大陸內部:年降水量較小,面積廣大。世界“雨極”。大陸邊緣:年降水量較多。氣侯的大陸性特征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背靠最大大陸,面朝最大大洋,對氣候的影響是什么?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侯顯著溫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3活動探究了解歐洲氣候舉一反三,歐洲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狀況。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緯度位置:36°N~北極圈之間。以溫帶為主。受海洋影響深遠。降水量偏多且均勻。注意:東歐地區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3活動探究了解歐洲氣候讀圖,說一說亞歐大陸50°N附近的同緯度地帶:1月、7月氣溫由西向東有什么變化?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有什么變化?英國利物浦與我國漠河緯度相當,為什么兩地1月平均氣溫相差近30℃ 亞歐大陸同緯度地帶氣溫和降水量比較答自西向東:1月氣溫逐漸降低;7月份氣溫相差不大。自沿海向內陸:年降水量變少;降水季節變化變大。答利物浦受西風和暖流影響;漠河受冬季風影響。答3活動探究了解歐洲氣候根據下列資料,說一說,地處歐洲的甲、乙兩地的氣溫和降水特點,并判斷兩地各屬哪種氣候類型。甲地: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均勻;溫帶海洋性氣候。乙地: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地中海氣候。答3活動探究了解歐洲氣候下列因素中,哪些對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歐洲三面臨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島”。 歐洲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漫長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 歐洲大陸主體位于北緯 40°~60°,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暖濕西風。 歐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西北部沿海地區顯著升溫。 歐洲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平原廣闊,且連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濕氣流長驅直入。 歐洲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城市、工業區熱島效應顯著。二、大河眾多的亞洲找出下列河流,歸納亞洲水系特征。亞洲主要河流分布太平洋水系:黃河、長江、湄公河。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北冰洋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內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地勢中高周低水系呈輻射狀中西部地形閉塞內流河面積廣大地形特征水系特征二、大河眾多的亞洲亞洲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貝加爾湖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特色湖泊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巴爾喀什湖巴爾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死海死海——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咸水湖)。里海閱 讀死海,地處亞洲西部,由約旦河和其他河流匯流而成,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湖形狹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430.5 米,平均深度 300 米,最大深度達 395米,為世界陸地最低處。當地氣候干旱,蒸發旺盛,湖水含鹽度高達30%~33.2%,約為一般海水的8.6倍,水生植物及魚類無法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故稱其為“死海”。由于湖水密度大于人體密度,人可漂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湖面空氣清新、含氧量高,湖水保健效果好。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死海附近建起了賓館、娛樂場所等旅游設施,成為療養度假勝地。人們驚喜地發現“死海不死”。死 海漂浮在死海湖面上的游客活動探究熟悉歐洲的河流31.找出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說出它們各自注入的水域。歐洲主要河流分布答伏爾加河注入里海;多瑙河注入黑海;萊茵河注入大西洋。2.從地形和氣候對河流影響的角度,分析歐洲河流的分布特點。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坦開闊。地形特征溫帶海洋氣候,降水較多且均勻。氣候特征河網稠密;水流平緩。水量豐富;航運價值高。活動探究熟悉歐洲的河流3多瑙河與萊茵河干流流經的國家多瑙河和萊茵河都是著名的國際河流,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讀圖完成相關任務。(1)說一說,多瑙河和萊茵河干流各流經了哪些國家 (2)查閱資料,議一議,為什么說多瑙河和萊茵河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 多瑙河:德、奧、斯、匈、克、塞、羅、保、摩、烏。萊茵河:瑞、德、法、荷。自然人文水量大,季節變化小;無結冰期或結冰期短;河流平穩。流經經濟發達地區,運輸需求量大。三、亞洲的人口與經濟亞洲和歐洲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超過1億人的國家有14個,其中7個分布在亞洲。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21年,亞洲總人口達46.08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閱 讀2021年,歐洲總人口7.45 億人,居世界各大洲第三位。除北部寒冷地區外,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 50 人以上。歐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歐洲還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一些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現負增長。歐洲的人口歐洲人口老齡化歐洲城市化水平高活動探究亞歐大陸人口的分布3亞洲和歐洲的人口分布1.讀圖,說一說哪些地區人口稠密,哪些地區人口稀疏?2.從氣候角度,分析亞歐大陸北部和亞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稠密稠密稠密稀疏稀疏稀疏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西部為沙漠氣候,氣候干旱。三、亞洲的人口與經濟20世紀60年代日本崛起20世紀70年代“亞洲四小龍”崛起20世紀80年代中國、東盟等國家崛起現代社會亞洲作用日益凸顯;亞洲地位漸次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自然資源儲量差異大。國家收入水平差異明顯。活動探究歐洲經濟發展31.結合其它學科,舉例說明,歐洲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2.讀材料,分析歐洲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變化?地理大發現,歐洲早期殖民擴張,積累原始資本。歷史融合工業革命最早在歐洲興起,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發展歷史融合歐洲在世界經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歐洲生產總值占比下降。1970年與 2020年世界各大洲地區生產總值占比小試牛刀1.下列關于亞洲和歐洲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A.歐洲河網稠密,水流平緩,水量較豐富,航運價值高B.亞洲的河流均發源于青藏高原,屬太平洋水系C.亞洲降水較少,河流稀少,內流流域面積廣大D.歐洲地勢較高,發育了恒河、多瑙河等眾多的大江大河問2.亞洲幅員遼闊,國家眾多,下面關于亞洲敘述正確的是A.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B.恒河、長江等大河均自東向西注入大西洋C.中國、印度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D.日本經濟落后,技術水平低問小試牛刀1亞歐的氣候亞洲及歐洲亞洲氣候復雜多樣亞洲氣候大陸性特征顯著亞洲季風氣候面積廣大思維梳理2亞歐的河流亞洲大河眾多歐洲河流航運價值高3亞歐的人口4亞歐的經濟亞洲人口總量大歐洲人口密度大、增長慢、老齡化嚴重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歐洲經濟發達歐洲氣候以溫帶為主、氣候溫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亞洲和歐洲有了深入的了解,讓我們從課本知識出發,探索更多多彩的亞洲大陸吧!(基礎探究必須完成,挑戰探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做)。基礎探究:繪制思維導圖。要求: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繪制亞洲與歐洲的氣候、河流、人口、經濟等方面思維導圖。挑戰探究:圖說亞歐大陸。要求: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網上資料,創辦一期圖說亞歐大陸手抄報,圖文并茂,下節課課堂展示。探究實踐亞歐大橋播金粟,五通理念動芳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亞洲和歐洲(第1課時)教案.docx 第一節 亞洲和歐洲(第1課時)課件.pptx 第一節 亞洲和歐洲(第2課時)教案.docx 第一節 亞洲和歐洲(第2課時)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