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信息科技教學設計課題 第30課 網絡生態建設好 課型 新授課備課時間 月 日 主備人 Xinxijishu886 授課時間 月 日- 月 日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共同守護互聯網》第30課,課題為《網絡生態建設好》。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圍繞網絡安全與生態展開,涉及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網絡水軍以及“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既貼近七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教育意義。通過網絡暴力、謠言、水軍等具體案例的分析,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同時,“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國家在維護網絡安全和生態方面的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課標要求 了解網絡暴力現象,知道應對措施。了解網絡謠言現象,知道應對措施。了解網絡水軍現象,知道應對措施。理解建設良好網絡生態的意義。。核心素養目標 信息意識:學生能夠認識到互聯網信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學會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偽,提高信息篩選和處理的能力。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通過分析網絡暴力、謠言、水軍等案例,學生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理解網絡問題的成因和影響,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信息社會責任:學生能夠理解個人在維護互聯網安全和生態中的責任,學會遵守網絡道德規范,積極參與網絡空間的治理。教學重點 了解網絡暴力、謠言和水軍現象,以及應對措施。教學難點 理解建設良好網絡生態的意義,并轉化為實際行動。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分組合作法、示范講解法。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操作法。教學工具 具備上網條件的信息科技實驗室、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 一課時課前教育 給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復習鞏固:播放一段網絡暴力受害者的采訪視頻,引導學生思考網絡行為的后果。新課導入:觀看視頻,思考并討論。通過真實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網絡生態的話題。。新課教學:互聯網已經把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某個人的計算機感染了計算機病毒,很可能會傳染整個網絡,所以網絡安全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要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也需要每個參與者的付出。學習活動1觀察圖 30.1 展示的計算機病毒傳播過程,思考個人在維護互聯網安全 學生通常知道查殺計算機病毒的操作。此處活動不關心具體時所能發揮的作用。學生通常知道查殺計算機病毒的操作。此處活動不關心具體的軟件操作,而是以病毒傳播為切入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個人行為對整體安全的影響。個體與整體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個體應當為整體的利益和目標而努力,同時整體的發展也要保障個體的權益。在建設良好網絡生態時,同樣要處理好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每個人都要擔負起建設良好網絡生態的責任。一、網絡暴力與應對措施通過語言、圖像、視頻等形式,在互聯網中侮辱、誹謗、威脅、恐嚇、人肉搜索其他人,就可能構成網絡暴力。網絡暴力通常會給受害者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還會破壞社會輿論環境,引發社會矛盾和群體對立,影響社會的和諧安定。網絡暴力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法律、教育、平臺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治理,創造一個健康、友善、安全的網絡環境?!毒W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第三十二條規定:本規定所稱網絡暴力信息,是指通過網絡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對個人集中發布的,含有侮辱謾罵、造謠誹謗、煽動仇恨、威逼脅迫、侵犯隱私,以及影響身心健康的指責嘲諷、貶低歧視等內容的違法和不良信息。學習活動2為治理網絡暴力,國家相關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圖 30.2)。請查閱相關資料,交流對相關法治建設的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均對侮辱、誹謗他人行為的處罰、量刑作出相應規定。近年全國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建議制定反網絡暴力專項立法,“兩高”報告也提及治理網絡暴力。2024 年8 月 1 日起,《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開始施行,用于加大對網絡暴力信息的治理力度。二、網絡謠言與應對措施網絡中,總有一些不法分子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斷捏造、傳播謠言,試圖擾亂人心,影響社會秩序。作為一名初中生,在互聯網中看到疑似“謠言”的信息后,可以先向老師或家長求證,然后向互聯網應用的管理者投訴、舉報,也可以通過《網絡舉報》應用軟件、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cyberpolice.mps.)等渠道反映問題。學習活動3某人瀏覽社交媒體時,看到了一篇描述鄰居的孩子在一家機構遭員工虐待的帖子,并配有圖和視頻。他希望為孩子討回公道,便在互聯網上四處轉發這個帖子。那家機構否認存在虐待行為,但迫于社會輿論壓力,不得不將相關員工停職。警方調查后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配圖和視頻也與該機構無關。此人雖然向該機構和相關員工道了歉,但造成的傷害已經難以挽回。三、網絡水軍與應對措施網絡水軍是指在網絡中針對特定內容發布特定信息的、被雇傭的網絡寫手。他們偽裝成普通網民或消費者,試圖通過發布大量的、帶有某種傾向的文章、評論,對普通網民的價值判斷產生影響。治理網絡水軍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打擊利益鏈條、強化平臺責任、提高公眾意識等。學習活動4某同學家長上網購物時,在一個銷量高、評價好、價格便宜的店鋪發現了一件心儀的衣服,該同學家長毫不猶豫地下了單。可等收到衣服后,卻發現質量非常差,與描述完全不符。這位家長為什么買了質量不好的衣服?表面上,家長的購買行為非常合理,但這種“合理”正是網絡水軍刷量控評行為營造出來的假象。一般來說,人們看到價格便宜的商品,往往會對其質量產生疑問。但由于網絡水軍給店鋪“刷”了大量好評,就會導致很多人產生信賴—大家都說好,那么商品的質量應該會很不錯,進而導致上當受騙。這個案例非常典型地展示了網絡水軍如何影響網民的價值判斷,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在“凈網”系列專項行動中,相關部門持續依法嚴厲打擊“網絡水軍”的違法犯罪活動。其中,“非法提供有償刪帖和刷量控評炒作服務,破壞市場經濟和社會管理秩序”是整治的重點之一。30.4 “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是指中央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部署開展的專項行動,旨在集中力量整治各種網絡違法違規問題,有效遏制網絡亂象滋生蔓延(圖 30.3)。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適時總結介紹過的各種系列行動。國家網絡安全周旨在提升人們的網絡安全意識,增強網絡安全防范技能?!皠W”行動的主要目的是整治網絡侵權、網絡盜版等行為。“凈網”行動側重于打擊投放病毒木馬、通過網絡敲詐勒索、利用網絡水軍影響社會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清朗”行動旨在整治網絡生態中的問題,包括“自媒體”亂象、網絡戾氣、網絡謠言、直播和短視頻亂象等。如果學生學有余力,可以引導他們自行獲取“護苗”“清源”等專項行動的資料。課堂練習 有人建議,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篩查互聯網中的不良內容。也有人擔心,人工智能的過度應用可能帶來更多的網絡謠言和網絡水軍。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可先嘗試用在線人工智能模型獲得相應的觀點,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問題展開思考:人工篩查和機器篩查哪種更快?機器篩查會不會出現誤判和漏判?機器篩查會不會監控用戶的網絡行為?。課堂小結: 1.和網絡安全一樣,建設良好網絡生態,需要每個參與者的付出。2.治理網絡暴力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多方協作綜合治理。3.網絡謠言意圖不軌,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反映相關問題。4.網絡水軍發布不良信息影響普通網民的價值判斷,應及時治理。作業布置 1.分組調查本校學生對網絡生態的認知情況,并提出改善建議。2.制作一個關于網絡生態建設的宣傳海報,并在校園內展示。。板書設計 第30課 網絡生態建設好一、網絡暴力與應對措施二、網絡謠言與應對措施三、網絡水軍與應對措施四、“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組長審批意見及簽字 簽字: 年 月 日教學反思課后簽字 簽字: 年 月 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