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計算機上展示的各式各樣的鐘表及自身嘗試用鼠標隨意轉動時針、針分活動認識鐘面;初步了解時針、分針。2.運用計算機向學生展示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使學生自己動手用鼠標轉動鐘表的時針、分針,掌握并能熟練認讀這些整時的時間。3.結合日常生活,讓學生隨意轉動時針、分針,并認讀這些整時的時間,了解生活中的時間,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建立時間觀念,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熟練地認識時間;聯系生活實際,通過運用計算機撥動鐘表的指針,認讀所表示的整時的時間,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教學難點:整時鐘面指針的規律。教學地點:計算機教室。教學工具:教師和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教師的計算機可控制每臺計算機、一個鐘表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運用計算機播放音頻“滴答”聲,請學生仔細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鐘表的聲音)2、運用計算機演示動畫“時鐘”,再請學生看一看,看到什么?(鐘表)3、大家愿不愿意“認識鐘表”,通過認鐘表來知道時間,都成為生活中的小能人!(愿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計算機展示課題:時、分、秒的認識)二、教學過程(一)認識鐘面1.尋找生活中的鐘表(1)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鐘表的 生:家里、商店里、學校里以及人們的身上……(2)師:同學們,你們見過的鐘表都有些什么形狀?生答:有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正方形的……(老師利用計算機,向學生展示出各種各樣的鐘表。)2.認識鐘面師:到底該怎樣看時間呢?我們先來認識鐘面的結構。(利用上面計算機展示的各種各樣的鐘表,并控制讓它們走)師:鐘面上有幾根針?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最短的針是時針)(較長的針是分針)(最長的針是秒針)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觀察到它們朝著什么方向走?用手比劃一下。像這樣的方向我們稱為順時針。(1)議一議:從鐘面上,你還知道什么?(2)顯示題目,讓學生說一說:鐘面上一共有()個大格。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3)想一想:分針走一小格,時針走一大格分別表示多少時間?3、時、分的進率。(1)師用鐘面模型進行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怎么走?你們可以知道什么?得出結論:1時=60分。(2)嘗試練習:引導學生認識1小時大約有多長?一節課是(40)分,課間休息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時。(3)體驗練習:利用計算機顯示時間,計時一分鐘,讓學生摸自己脈搏跳動多少次、一分鐘可以寫多少個字等等,讓學生體驗一分鐘可以干的事,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二)整時的教學1哪些小朋友已經認識時間了?請舉手!真不錯!老師撥動指針看你們是不是認識這些時間?生:3點、5點、4點、2點師: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認識的的?分針和時針是怎么指的?生:我是看分針指向數字幾,時針指向數字幾……2.小結要點規律: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12、幾、幾時)3.糾錯練習(把屏幕切換到教師電腦,教師撥屏幕上的鐘表,學生判斷對錯)(1)(出示2:40)提問:這是3時嗎?為什么?(2)(出示8:15)提問:這是8時嗎?你會撥8時嗎?請同學們自己撥一撥。4.整時的書寫師:我們要把自己喜歡的時間記下來,怎么辦呢?鐘面表示的時刻是“幾時”就可以寫成“幾時”,還可以像電子表一樣用數字記下來:先寫一個幾,然后寫2個小圓點,最后寫2個“0”。(寫成:*:00)5練習:教師運用計算機課件出整時的題:出示整時鐘表,讓學生自己填寫點數(兩種寫法),直到答對了才切換到下一題,五分鐘后統計學生答題效率。三、深化練習小朋友們學會認時間,肯定還能安排時間!能不能安排一下我們周末的活動,你幾時去干什么,幾時去那里玩呢?(學生匯報,教師把所有人的電腦切換到某個學生的屏幕 ,通過他用鼠標轉動時針和分針,讀出鐘表點數并說出自己要去干的事,其他同學判斷他認讀鐘表的對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